白鲜皮的功效与作用

导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白鲜皮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白鲜皮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白鲜皮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外用:煎水洗。

白鲜皮的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配伍应用

1.配白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湿热疮疡,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白鲜皮苦寒,鲜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2.配苦参,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主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3.配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执黄疸。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均具利湿退黄之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其利湿退黄作用倍增。

4.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自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毒,清肺热,而止咳。

5.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6.配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美容妙方

1白鲜皮煎:白鲜皮10克,将其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服用。本方具有解毒润肤的作用,对于面部黄褐斑、扁平疣均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2.白鲜皮消毒饮:白鲜皮9克,地肤子10克,黄柏8克,将三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服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本方主治湿疹。

3.治疣外用方:白鲜皮、板蓝根、苦参、红花各10克,地肤子枯矶各20克,蝉蜕30克,70%的酒精500毫升,将几味药物混合研为粉末,与酒精调和均匀,放入容器中密封一周即可。每日不拘时涂抹于患处。本方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治扁平疣。

4.鲜皮外洗方: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各40克,百部、当归各20克,将上药放入锅中,煎取药液,熏洗患处即可。每日1剂,每晚使用。本方主治鹅掌风。

5.二味消疣方:白鲜皮、白矶各30克,将两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即可。每日1次,反复擦洗患处15分钟。本方主治扁平疣。

6.白鲜皮粥:白鲜皮粉10克,梗米50克,白糖10克,将三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每日早晚食用。本方能祛斑平疮。

7.鲜皮炒豆芽:白鲜皮粉10克,豆芽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料酒5毫升,炒制,佐餐食用。本方能清热解毒、润肤美容。

8.白鲜皮炖猪肉:白鲜皮粉10克,猪肉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段、姜片各5克,花椒、大料、桂皮各3克,炖至猪肉熟烂即可,佐餐食用。本方能润肤化斑。

别 名: 北鲜皮,白鲜,白藓,白膻,地羊膻,托尔布提,金雀儿椒,金爵儿椒,狭叶白鲜,狭叶白鲜皮,臭根皮,野花椒根皮,藓皮,白羊鲜

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产於辽宁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须根和外部糙皮,纵向剖开,抽去木心,切片,晒干用。

〖中药规格〗:本品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色灰白者为佳。

〖药材性状〗:

根皮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0.2~0.5厘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有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 成 分 〗: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固醇、胆碱、梣皮酮等。

〖药理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和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解热作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主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疸尿赤,湿热痹痛。

〖药材用法〗: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虚寒患者慎用。

【主要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白鲜碱和内酯类白鲜肉酯等成分。

1.含多种生物碱:白鲜碱、胡芦巴碱、白鲜明碱、茵芋碱、花椒碱、胆碱等。

2.含白鲜内酯、黄柏内酯、吴萸内酯。

3.    襻酮、黄柏酮、柠檬苦素。

4·挥发油:襻酮为主要的挥发油成分,还含β-蒎烯、对花伞烃、3,7,7-三甲基双环(3,1,1)一庚烯(2)。

5.其他:  白鲜皮还含黄柏酮酸、梣皮酮、菜油甾醇、β-谷甾醇、皂苷等。

【药理作用】

(一)抑制免疫、抗变态反应和抗炎

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对抗体生成细胞的增殖和循环抗体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在抑制免疫的同时,不导致脾脏萎缩。

可显著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显著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缫Ⅳ型变态反应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

对非特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抗癌

本品有抗癌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使动物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瘤体缩小,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包围肿瘤细胞。白鲜碱、胡芦巴碱、梣酮和挥发油为抗癌的有效成分。

(三)抗菌、解热、镇静

其多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白鲜皮茵芋碱有解热降温和镇静镇痛功效。

(四)对心血管

白鲜碱小量时兴奋离体蛙心,使心肌张力增强,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均增加。所含花椒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能使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冠脉扩张。

此外,在紫外线照射下,白鲜碱能与DNA之双螺旋结构中的嘧啶碱基形成加成物,这一作用与牛皮癣治疗药8一甲氧补骨脂素相似;白鲜皮尚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皮炎、湿疹、牛皮癣等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常与地肤子、黄芩等同用。

2.治疗肝癌、皮肤癌等癌症。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4.5一9g。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l2~309。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

白鲜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药,又是抗过敏、抗变态反应药,临床对急慢性皮肤过敏有效,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药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白塞病等。常与地肤子、土茯苓、黄芩等同用。

白鲜碱能使紫外线在体内发挥作用,并又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因此对银屑病更为适宜,与土茯苓、紫草、虎杖等同用。

本品对有红斑狼疮光敏感者可能不利。

本品外用还能治疗真菌感染之癣疮。

(二)关于抗癌

本品是一味抗癌药,可用于皮肤癌、黏膜肿瘤、宫颈癌、肝癌、肠癌等。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  :本品和白附子水提取制成的散结片小鼠灌服的LD50>2g/kg。

2·毒性反应:散结片对犬每日l次喂饲3.63g/kg,连续6个月,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说明白鲜皮的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本品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白鲜皮有特殊的药香气,临床剂量过大(15~30g)有胃不适反应,在复方中要多用些和胃药。

导读: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

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白鲜皮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③《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

④《兵部手集方》:白鲜皮疗肺嗽。

⑤《日华子本草》:白鲜皮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⑥《本草原始》:白鲜皮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白鲜皮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

外用:煎水洗。

白鲜皮的宜忌虚:寒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

②《本草经疏》:下部虚寒之人,虽有湿证勿用。

配伍应用

1.配白蔹,清热解毒,祛湿止痒,敛疮生肌。主治湿热疮疡,痈疮肿毒,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白鲜皮苦寒,鲜毒清热之力强,并能止痒;白蔹苦辛,能消肿敛疮,并具生肌之效,两药合用解毒敛疮,生肌止痒作用增强。

2.配苦参,清热解毒,利水除湿。主治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等症。白鲜皮,苦参均味苦,性寒,均具清热、解毒、燥湿之功。但苦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故两药合用解毒清热、利水除湿作用大增。

3.配茵陈蒿,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主治湿执黄疸。白鲜皮、茵陈均苦寒泻热,均具利湿退黄之功效。两药相须为用,其利湿退黄作用倍增。

4.配防风,疏风、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咳嗽。自鲜皮寒能清热,防风辛可发散解表、祛风。两药合用,可发散解毒,清肺热,而止咳。

5.配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关节。白鲜皮味苦,性寒,长于清热、解毒。土茯苓味甘,性平,长于除湿,利关节。两药合用,可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而致肢体拘挛者。

6.配地肤子,白鲜皮清热、祛风、除湿,地肤子清湿热、利尿止痒。两药合用,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功效.

美容妙方

1白鲜皮煎:白鲜皮10克,将其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左右,取汁服用。本方具有解毒润肤的作用,对于面部黄褐斑、扁平疣均有较好的治疗功效。

2.白鲜皮消毒饮:白鲜皮9克,地肤子10克,黄柏8克,将三味一同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服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本方主治湿疹。

3.治疣外用方:白鲜皮、板蓝根、苦参、红花各10克,地肤子枯矶各20克,蝉蜕30克,70%的酒精500毫升,将几味药物混合研为粉末,与酒精调和均匀,放入容器中密封一周即可。每日不拘时涂抹于患处。本方可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主治扁平疣。

4.鲜皮外洗方:白鲜皮、蛇床子、苦参各40克,百部、当归各20克,将上药放入锅中,煎取药液,熏洗患处即可。每日1剂,每晚使用。本方主治鹅掌风。

5.二味消疣方:白鲜皮、白矶各30克,将两味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取汁即可。每日1次,反复擦洗患处15分钟。本方主治扁平疣。

6.白鲜皮粥:白鲜皮粉10克,梗米50克,白糖10克,将三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熬煮成粥即可。每日早晚食用。本方能祛斑平疮。

7.鲜皮炒豆芽:白鲜皮粉10克,豆芽菜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料酒5毫升,炒制,佐餐食用。本方能清热解毒、润肤美容。

8.白鲜皮炖猪肉:白鲜皮粉10克,猪肉250克,食盐、味精各2克,酱油、料酒各5毫升,葱段、姜片各5克,花椒、大料、桂皮各3克,炖至猪肉熟烂即可,佐餐食用。本方能润肤化斑。

别 名: 北鲜皮,白鲜,白藓,白膻,地羊膻,托尔布提,金雀儿椒,金爵儿椒,狭叶白鲜,狭叶白鲜皮,臭根皮,野花椒根皮,藓皮,白羊鲜

①《本经》:白鲜皮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②《别录》:白鲜皮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

〖中药来源〗:本品始载於《本经》。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产於辽宁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须根和外部糙皮,纵向剖开,抽去木心,切片,晒干用。

〖中药规格〗:本品以卷筒状、无木心、皮厚、块大、色灰白者为佳。

〖药材性状〗:

根皮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0.2~0.5厘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有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 成 分 〗:本品含白鲜碱、白鲜内酯、谷固醇、胆碱、梣皮酮等。

〖药理作用〗: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和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解热作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脾、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主治湿热疮毒,湿疹疥癣,黄疸尿赤,湿热痹痛。

〖药材用法〗: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禁忌〗:虚寒患者慎用。

【主要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白鲜碱和内酯类白鲜肉酯等成分。

1.含多种生物碱:白鲜碱、胡芦巴碱、白鲜明碱、茵芋碱、花椒碱、胆碱等。

2.含白鲜内酯、黄柏内酯、吴萸内酯。

3.    襻酮、黄柏酮、柠檬苦素。

4·挥发油:襻酮为主要的挥发油成分,还含β-蒎烯、对花伞烃、3,7,7-三甲基双环(3,1,1)一庚烯(2)。

5.其他:  白鲜皮还含黄柏酮酸、梣皮酮、菜油甾醇、β-谷甾醇、皂苷等。

【药理作用】

(一)抑制免疫、抗变态反应和抗炎

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对抗体生成细胞的增殖和循环抗体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在抑制免疫的同时,不导致脾脏萎缩。

可显著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显著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缫Ⅳ型变态反应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

对非特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抗癌

本品有抗癌作用,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使动物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瘤体缩小,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包围肿瘤细胞。白鲜碱、胡芦巴碱、梣酮和挥发油为抗癌的有效成分。

(三)抗菌、解热、镇静

其多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白鲜皮茵芋碱有解热降温和镇静镇痛功效。

(四)对心血管

白鲜碱小量时兴奋离体蛙心,使心肌张力增强,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均增加。所含花椒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能使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冠脉扩张。

此外,在紫外线照射下,白鲜碱能与DNA之双螺旋结构中的嘧啶碱基形成加成物,这一作用与牛皮癣治疗药8一甲氧补骨脂素相似;白鲜皮尚有抑制真菌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皮炎、湿疹、牛皮癣等感染性、过敏性皮肤病,常与地肤子、黄芩等同用。

2.治疗肝癌、皮肤癌等癌症。

【剂量与用法】

药典剂量:4.5一9g。

临床常用剂量:3~12g。

大剂量:l2~309。

使用方法:水煎服,外敷。

【临床体会】

(一)关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

白鲜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药,又是抗过敏、抗变态反应药,临床对急慢性皮肤过敏有效,如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药疹、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白塞病等。常与地肤子、土茯苓、黄芩等同用。

白鲜碱能使紫外线在体内发挥作用,并又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因此对银屑病更为适宜,与土茯苓、紫草、虎杖等同用。

本品对有红斑狼疮光敏感者可能不利。

本品外用还能治疗真菌感染之癣疮。

(二)关于抗癌

本品是一味抗癌药,可用于皮肤癌、黏膜肿瘤、宫颈癌、肝癌、肠癌等。

【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

(二)毒理试验

1·LD50  :本品和白附子水提取制成的散结片小鼠灌服的LD50>2g/kg。

2·毒性反应:散结片对犬每日l次喂饲3.63g/kg,连续6个月,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说明白鲜皮的毒性很小。

(三)临床观察

本品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白鲜皮有特殊的药香气,临床剂量过大(15~30g)有胃不适反应,在复方中要多用些和胃药。


相关内容

  • 皮肤病常用中草药介绍
  • 大飞扬草介绍-内外用 [药用部位] 飞扬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性味归经] 辛酸,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酸,性烈.‛入肺.肝二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通乳,渗湿,止痒.治急性肠炎,菌痢,淋病,尿血,肺痈,乳痈,疗疮,肿毒,湿疹,脚癣,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

  • 地肤子的功效
  •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膀胱经.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除湿止痒. [功效作用] 1.清湿热,利小便:①用于湿热小便不利,常与瞿麦.猪苓.滑石.甘草等同用.②用于湿热带下,带下白黄交杂稀沫.阴部潮湿,与芡实.金樱子.苦参.炮姜.车前子同用. 2.除湿止痒:用于阴部潮湿瘙痒.带下黄稠如脓或呈泡沫米 ...

  • [历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2010年执业中
  • 2010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专业知识一真题回忆整理版http://www.yaoq.net/forum-viewthread-tid-17006-fromuid-5.html 温馨提示:第八页附有2003-2010 年执业中药师考试真题及详细解答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 下载地址<2010 年执业药 ...

  • 苍耳子,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苍耳子的营养价值
  • 苍耳子的别名: 苍耳.老苍子.苍子.苍刺头.毛苍子.痴头猛.羊带归.羊负来.只刺.道人头.苍耳实.胡寝子 苍耳子的功效与作用: 苍耳子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体轻质润,宣通行散:具有散寒通窍,除湿止痛,祛风止痒的功效:主治风寒头痛,鼻渊,目痛,牙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疹瘙痒,湿疮 ...

  • 寻常型银屑病_白疕_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_2013版_
  • DOI:10.13288/j.11-2166/r.2014.01.021 标准与规范 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 指南(2013版)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D[1********* ...

  • 肤洁洗剂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
  • 处方中的硫酸锌和樟脑对硫的测定影响很大.因为硫酸 锌不但能与氢氧化钾发生反应, 生成氢氧化锌白色沉淀; 而且还能与硫化物(K 2S) 反应, 生成硫化锌白色沉淀, 从而使硫的含量降低.反应方程式如下: ZnSO 4+2KOH y Zn (OH ) 2|+K 2SO 4ZnSO 4+K 2S y Zn ...

  • 漏芦的功效和作用
  • 2012-03-23 10:38 来源 爱爱医 分享到: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或禹州漏芦的根.春秋季采挖.晒干.切厚片,生.清热解毒,消痈肿,下乳汁.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狼头花.野兰.鬼油麻.和尚头.独花山牛蒡.华州漏芦.禹州漏芦 [性味与归经]<本经>:& ...

  •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
  • 一. 艾蒿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解答: 艾草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 艾草的功效: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 ...

  • 补血美容养颜汤&养生茶
  • 补血美容养颜汤&养生茶 一.补血粳米汤材料 健康提示:活血行气,补养气血:女性常食能调经补血.驻颜美容.食物相克:粳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川芎恶黄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黄连,反黎芦.黄芪恶白鲜皮,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二.补血肝枣汤材料 功效:此粥有补血益肝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