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作业系统

循证医学作业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系统评价研究方案 1背景:

胆囊结石相关疾病是目前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体本身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是结石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肥胖、饮食习惯、肝病背景与糖代谢异常是胆囊结石发生的的危险因素。胆囊切除是目前胆囊结石相关疾病常规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胆囊不仅能储存、浓缩、排泄胆汁,还具有调控胆道内胆汁酸、胆固醇浓度及胆道流变力学等重要作用,并非可有可无的器官。所以,医学界已开始从新审视胆囊的地位,使得关于胆囊结石及其手术方式再次成为研究的焦点。

1987年法国医师Phillip Mouret成功实施第一例LC治疗胆囊结石;历经20多年发展,随着手术医师熟练度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LC的优势已得到最大体现,目前国内95%

[1]以上的常规胆囊切除术已由LC承担,LC已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和“金标

准”。但胆囊切除后造成的胆道流变力学改变和微环境的变化,可导致术后近、远期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中长期可出现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反复右上腹疼痛、胆管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相对狭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高和结肠癌潜在危险等并发症。LC术后胃食管返流与胃十二指肠胆汁返流均比未行胆囊切除的结石患者明显升高,统计数据有显著意义,甚至研究认为LC术后胆汁返流加重了返流性食管炎,是食管下端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张宝善指出,胆囊切除后出现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十二指肠液胃返流和食管胃液返流,均与胆囊功能缺失关系密切[4]。而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1)胆总管在胆囊切除后代偿性扩张,胆道流变出现涡流、旋涡,易于胆石的形成[7];2)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胆汁排泄不畅,胆固醇样结晶析出,在胆管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结石。刘京山等联合11家医院进行的10449例胆石症术后不良反应多中心联合调查分析表明,6750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例中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率5.67%。而对于胆囊切除后对结肠癌发病率影响的争论较多。Degirolamo C等认为胆汁酸在结肠癌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复杂的核因子受体进行信号传导,启动了结肠癌的基因表达。Siddiqui AA等对1234例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对比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是独立危险因素。总之,术后胆囊功能的缺失,引出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LC尚不能成为真正理想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面对胆囊切除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保胆手术的研究。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是:在LC出现以前的保胆手术称为“旧式保胆取石术”,LC出现后的则称为“新式保胆取石术”。前者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术中直视设备和取石工具,术后结石复发率可高达90%,因而已经废弃。新术式因为纤维胆道镜和取石网套配合电视腹腔镜系统,而使得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下降[3]。再加上有保胆意愿的胆囊结石患者日益增多,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推动了保胆手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保胆取石术的优势在于术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较少出现腹胀、腹泻,由于胆囊功能的保留,术后胆道流变力学的改善,对于减少胆管结石的发生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不可否认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仍较高,这是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张宝善等的一组1520例内镜保胆取石术后随访15年资料表明:术后结石复发率可低至2~10%。刘京山等调查了3699例胆囊结石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结石复发率9.76%。黄志强院士指出:胆囊取石后10年内结石复发率可能达到10%,随时间延长,结石复发率还会增加,因此这类手术的界限还有待于阐明。显然针对结石复发原因和治疗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

重点和关键。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与四个方面关系较为密切:1)保胆手术方式选择;2)保胆手术指征选择;3)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4)结石复发的防治对策。张宝善认为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值得提倡,因此法腹腔镜下寻找胆囊、观察胆总管十分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皮肤切口小而美观,胆道镜取石全程可由腹腔镜监控,取石较彻底。目前认为,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胆石的发病因素有很大相似性。根据文献报道年龄、性别、是否肥胖、有无结石家族史、是否喜好油腻饮食、有无肝病史、糖尿病史、有无血脂异常[15],以及胆囊本身的炎症情况、流体力学改变、解剖变异等影响胆石发病因素均可作为研究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来进行考察。理论上讲,术后结石的复发与胆囊结石数目无关。术中胆道镜直视下取石网取石效果确切,不会遗漏结石。但有实验结果表明:结石数目超过3枚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少于3枚者。因此,结石数目应该作为相关危险因素加以考察。虽然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高的原因与未能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但目前尚未见到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道。有学者对295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胆镜碎石取石术,227例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100mg和胆囊收缩药物33%硫酸镁10ml(每晚睡前一次),结果显示:术后预防服药组结石复发率14%(31/227),明显低于非预防服药组35%(24/68)(P<0.01)。郑文建等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95例分析,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2~3月,随访1年者54例,无结石复发。熊去氧胆酸(UDCA)为正常胆汁中游离胆汁酸成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结石中的胆固醇溶解、脱落。此外UDCA 通过促进胆汁的分泌,降低胆固醇合成酶HMG-CoAR 的活性,降低乙酸盐在肝内转化成胆固醇的速度,并能提高胆固醇代谢酶7α-羟化酶活性,这些能够显著降低人体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增强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防止由代谢产生的胆固醇结石形成和溶解胆固醇结石。因此UDCA适应症主要为胆固醇性胆结石。智绪亭认为保胆取石术后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预防性药物还存在争议,建议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

2 目的:

研究目的:通过大宗病例的对照性实验研究,筛选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1)针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影响结石复发率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与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

2)进行结石复发治疗对策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术后预防性服药与未服药的结石复发率差异,为术后结石复发的治疗对策提供依据。

3 纳入原始研究的标准

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危险因素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危险因素的筛选:

病例选取标准:1)无症状或仅有轻微消化道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2)无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发作病史;3)无胆囊息肉、胆囊恶性病变;4)无胆囊结石梗阻;5)无胆管结石;

6)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7)影像学检查排除萎缩性胆囊炎、泥沙样胆囊结石;8)无上腹部手术史;符合上述标准者入选研究病例。

干预措施:治疗对策随机对照试验:将术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随访腹部B超、血脂、血糖、肝功能。观察统计胆囊结石复发情况。资料统计处理:收集术后结石复发资料,两组间数据统计学分析,判定两组间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通过大宗病例的对照性实验研究,筛选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设计方案:自身对照双盲法:按入选标准选择病例,术前测定相关指标,手术,术后病例随

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熊去氧胆酸;B组口服维生素;分别收集各组随访资料,资料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评估。

术前相关指标测定:1)收集年龄、性别、肝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资料,并测定BMI;

2)研究对象禁食12小时,B超观察胆囊大小、壁厚度、结石数量、有无结石嵌顿、胆囊息肉、胆管结石,有无胆囊占位。

3)血液检测:血脂、肝功能。

胆囊功能测定:禁食12小时,晨空腹平卧,B超测定胆囊最大长径L、横径W、高度H,根据胆囊体积计算公式Dodds(V=0.52×L×W×H),得到空腹胆囊容积FV;嘱病员饮牛奶500ml,餐后30min、60min、90min分别测量胆囊容积,取最小残余容积RV,计算胆囊残余指数RF=RV/FV×100%,并得到胆囊排空率E=1-RF。

胆囊功能良好判定标准:胆囊排空率>50%(见:胡明秋.胆囊结石患者动力学变化相关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肥胖判定标准:BMI≥25为超重及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2

手术方法:全麻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底部无血管区切开,术中胆道镜直视下取尽结石,冲洗后,行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胆囊管有无畸形、狭窄、残余结石,造影剂进入胆总管或可见胆汁返流入胆囊。胆囊底切口可吸收线荷包缝合或连续缝合。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变量分析采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对筛选后的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式,判定各独立危险因素与术后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选入变量检验水准为0.05,剔除变量检验水准为0.1,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病例随访:采用定期门诊随访腹部B超、血脂、肝功能,电话随访或电邮、信件随访术后1、2、3、5年结石复发率。

资料统计学处理:

因变量: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自变量:包含11项指标:年龄、性别、胆囊结石家族史、是否喜好油腻饮食、有无肝病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血脂异常、是否肥胖(BMI≥25为超重及肥胖)、术前是否为多发胆囊结石(≥3枚为多发)、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是否良好、术前胆囊壁厚度是否≥3mm、术中胆道造影胆囊管有无畸形或狭窄临床资料经单变量分析,筛选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将筛选后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式,对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判定。

4 检索策略:

检索词:保胆取石术、复发、胆囊结石,相关因素

检索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

电子检索—PUBMED、CBM、维普、MEDLINE、EBSCO、OVID等

CCTR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联系作者、同事、专家等获得未发表的相关的文献资料等。

5 系统评价的方法:

选择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取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自身对照双盲法的文献。

文献评价:从内在真实性,外在真实性,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三方面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收集数据:提取方式:由2名评价员各自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文献,独立选择纳入试验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措施等

- 失访、退出原因及例数

- 纳入研究对象的方法(大众、门诊、住院)

检查措施

- 检查方式(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

- 操作员的培训和经验

分析结果:在资料收集完后,由2名评价员从中提取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定性分析:

将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研究结果、研究质量和设计方法等总结成表格,以便观察研究情况、研究方

法的严格性和不同研究间的差异,计划定量合成和结果解释。

定量分析:

异质性检验或直接进行同质性检验

Meta分析

敏感性分析:

- 对失访、退出患者,作为无效

- 效应指标:OR

循证医学作业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因素分析系统评价研究方案 1背景:

胆囊结石相关疾病是目前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胆囊结石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体本身存在脂质代谢异常是结石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肥胖、饮食习惯、肝病背景与糖代谢异常是胆囊结石发生的的危险因素。胆囊切除是目前胆囊结石相关疾病常规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胆囊不仅能储存、浓缩、排泄胆汁,还具有调控胆道内胆汁酸、胆固醇浓度及胆道流变力学等重要作用,并非可有可无的器官。所以,医学界已开始从新审视胆囊的地位,使得关于胆囊结石及其手术方式再次成为研究的焦点。

1987年法国医师Phillip Mouret成功实施第一例LC治疗胆囊结石;历经20多年发展,随着手术医师熟练度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LC的优势已得到最大体现,目前国内95%

[1]以上的常规胆囊切除术已由LC承担,LC已成为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和“金标

准”。但胆囊切除后造成的胆道流变力学改变和微环境的变化,可导致术后近、远期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管炎,中长期可出现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致反复右上腹疼痛、胆管炎、十二指肠乳头开口相对狭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增高和结肠癌潜在危险等并发症。LC术后胃食管返流与胃十二指肠胆汁返流均比未行胆囊切除的结石患者明显升高,统计数据有显著意义,甚至研究认为LC术后胆汁返流加重了返流性食管炎,是食管下端癌的潜在危险因素。

张宝善指出,胆囊切除后出现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十二指肠液胃返流和食管胃液返流,均与胆囊功能缺失关系密切[4]。而LC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1)胆总管在胆囊切除后代偿性扩张,胆道流变出现涡流、旋涡,易于胆石的形成[7];2)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及胆汁排泄不畅,胆固醇样结晶析出,在胆管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结石。刘京山等联合11家医院进行的10449例胆石症术后不良反应多中心联合调查分析表明,6750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例中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率5.67%。而对于胆囊切除后对结肠癌发病率影响的争论较多。Degirolamo C等认为胆汁酸在结肠癌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复杂的核因子受体进行信号传导,启动了结肠癌的基因表达。Siddiqui AA等对1234例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对比研究显示,胆囊切除术是独立危险因素。总之,术后胆囊功能的缺失,引出的一系列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LC尚不能成为真正理想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面对胆囊切除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保胆手术的研究。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是:在LC出现以前的保胆手术称为“旧式保胆取石术”,LC出现后的则称为“新式保胆取石术”。前者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术中直视设备和取石工具,术后结石复发率可高达90%,因而已经废弃。新术式因为纤维胆道镜和取石网套配合电视腹腔镜系统,而使得术后结石复发率明显下降[3]。再加上有保胆意愿的胆囊结石患者日益增多,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下推动了保胆手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保胆取石术的优势在于术后消化系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较少出现腹胀、腹泻,由于胆囊功能的保留,术后胆道流变力学的改善,对于减少胆管结石的发生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发生都有积极意义。但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不可否认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仍较高,这是外科医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争论的焦点。张宝善等的一组1520例内镜保胆取石术后随访15年资料表明:术后结石复发率可低至2~10%。刘京山等调查了3699例胆囊结石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结石复发率9.76%。黄志强院士指出:胆囊取石后10年内结石复发率可能达到10%,随时间延长,结石复发率还会增加,因此这类手术的界限还有待于阐明。显然针对结石复发原因和治疗的研究是今后研究的

重点和关键。

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与四个方面关系较为密切:1)保胆手术方式选择;2)保胆手术指征选择;3)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4)结石复发的防治对策。张宝善认为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值得提倡,因此法腹腔镜下寻找胆囊、观察胆总管十分方便,节省了手术时间,皮肤切口小而美观,胆道镜取石全程可由腹腔镜监控,取石较彻底。目前认为,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与胆石的发病因素有很大相似性。根据文献报道年龄、性别、是否肥胖、有无结石家族史、是否喜好油腻饮食、有无肝病史、糖尿病史、有无血脂异常[15],以及胆囊本身的炎症情况、流体力学改变、解剖变异等影响胆石发病因素均可作为研究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来进行考察。理论上讲,术后结石的复发与胆囊结石数目无关。术中胆道镜直视下取石网取石效果确切,不会遗漏结石。但有实验结果表明:结石数目超过3枚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少于3枚者。因此,结石数目应该作为相关危险因素加以考察。虽然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高的原因与未能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关系密切,但目前尚未见到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报道。有学者对295例胆囊结石患者采取经皮胆镜碎石取石术,227例给予口服熊去氧胆酸100mg和胆囊收缩药物33%硫酸镁10ml(每晚睡前一次),结果显示:术后预防服药组结石复发率14%(31/227),明显低于非预防服药组35%(24/68)(P<0.01)。郑文建等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95例分析,术后口服熊去氧胆酸2~3月,随访1年者54例,无结石复发。熊去氧胆酸(UDCA)为正常胆汁中游离胆汁酸成分之一,主要作用是降低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从而使结石中的胆固醇溶解、脱落。此外UDCA 通过促进胆汁的分泌,降低胆固醇合成酶HMG-CoAR 的活性,降低乙酸盐在肝内转化成胆固醇的速度,并能提高胆固醇代谢酶7α-羟化酶活性,这些能够显著降低人体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量和胆固醇的饱和指数,增强胆固醇在胆汁中的溶解度,防止由代谢产生的胆固醇结石形成和溶解胆固醇结石。因此UDCA适应症主要为胆固醇性胆结石。智绪亭认为保胆取石术后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预防性药物还存在争议,建议进行大宗病例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3]。

2 目的:

研究目的:通过大宗病例的对照性实验研究,筛选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1)针对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影响结石复发率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评估各独立危险因素与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

2)进行结石复发治疗对策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比较术后预防性服药与未服药的结石复发率差异,为术后结石复发的治疗对策提供依据。

3 纳入原始研究的标准

研究对象:研究各种危险因素与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并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危险因素的筛选:

病例选取标准:1)无症状或仅有轻微消化道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2)无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发作病史;3)无胆囊息肉、胆囊恶性病变;4)无胆囊结石梗阻;5)无胆管结石;

6)无急慢性胰腺炎病史;7)影像学检查排除萎缩性胆囊炎、泥沙样胆囊结石;8)无上腹部手术史;符合上述标准者入选研究病例。

干预措施:治疗对策随机对照试验:将术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随访腹部B超、血脂、血糖、肝功能。观察统计胆囊结石复发情况。资料统计处理:收集术后结石复发资料,两组间数据统计学分析,判定两组间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通过大宗病例的对照性实验研究,筛选与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相关危险因素 设计方案:自身对照双盲法:按入选标准选择病例,术前测定相关指标,手术,术后病例随

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熊去氧胆酸;B组口服维生素;分别收集各组随访资料,资料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评估。

术前相关指标测定:1)收集年龄、性别、肝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资料,并测定BMI;

2)研究对象禁食12小时,B超观察胆囊大小、壁厚度、结石数量、有无结石嵌顿、胆囊息肉、胆管结石,有无胆囊占位。

3)血液检测:血脂、肝功能。

胆囊功能测定:禁食12小时,晨空腹平卧,B超测定胆囊最大长径L、横径W、高度H,根据胆囊体积计算公式Dodds(V=0.52×L×W×H),得到空腹胆囊容积FV;嘱病员饮牛奶500ml,餐后30min、60min、90min分别测量胆囊容积,取最小残余容积RV,计算胆囊残余指数RF=RV/FV×100%,并得到胆囊排空率E=1-RF。

胆囊功能良好判定标准:胆囊排空率>50%(见:胡明秋.胆囊结石患者动力学变化相关研究.天津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肥胖判定标准:BMI≥25为超重及肥胖。

BMI=体重(kg)/〔身高(m)〕2

手术方法:全麻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囊底部无血管区切开,术中胆道镜直视下取尽结石,冲洗后,行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胆囊管有无畸形、狭窄、残余结石,造影剂进入胆总管或可见胆汁返流入胆囊。胆囊底切口可吸收线荷包缝合或连续缝合。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变量分析采用X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变量,对筛选后的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式,判定各独立危险因素与术后结石复发率的相关性。选入变量检验水准为0.05,剔除变量检验水准为0.1,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病例随访:采用定期门诊随访腹部B超、血脂、肝功能,电话随访或电邮、信件随访术后1、2、3、5年结石复发率。

资料统计学处理:

因变量: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率。自变量:包含11项指标:年龄、性别、胆囊结石家族史、是否喜好油腻饮食、有无肝病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血脂异常、是否肥胖(BMI≥25为超重及肥胖)、术前是否为多发胆囊结石(≥3枚为多发)、术前胆囊收缩功能是否良好、术前胆囊壁厚度是否≥3mm、术中胆道造影胆囊管有无畸形或狭窄临床资料经单变量分析,筛选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将筛选后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式,对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判定。

4 检索策略:

检索词:保胆取石术、复发、胆囊结石,相关因素

检索数据库: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

电子检索—PUBMED、CBM、维普、MEDLINE、EBSCO、OVID等

CCTR (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联系作者、同事、专家等获得未发表的相关的文献资料等。

5 系统评价的方法:

选择文献:按照纳入标准-选取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危险因素的自身对照双盲法的文献。

文献评价:从内在真实性,外在真实性,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三方面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收集数据:提取方式:由2名评价员各自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文献,独立选择纳入试验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措施等

- 失访、退出原因及例数

- 纳入研究对象的方法(大众、门诊、住院)

检查措施

- 检查方式(保胆取石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

- 操作员的培训和经验

分析结果:在资料收集完后,由2名评价员从中提取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定性分析:

将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研究结果、研究质量和设计方法等总结成表格,以便观察研究情况、研究方

法的严格性和不同研究间的差异,计划定量合成和结果解释。

定量分析:

异质性检验或直接进行同质性检验

Meta分析

敏感性分析:

- 对失访、退出患者,作为无效

- 效应指标:OR


相关内容

  • 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_洪流
  • )://西北医学教育(Fhttbxc.btc.nki.net2015年2月第23卷第1期NORTHWEST MED.EDU.eb2.015Vol2.3No1.xpyp 国外医学教育 浅谈美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 洪 流A,柳金强A,刘 涛B,王敬博B,金 鑫B,何婀妮B,姚战鹏B ()第四军医大学 ...

  • 循证医学作业zqf
  • 一.名词解释 循证医学 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雨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 ...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
  • <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大纲(研究生) 课程编号: 学时数:40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以医学信息检索工具利用为主线,以电子与网络文献信息.数据库与Internet 上医学文献信息的检索为重点,系统介绍文献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利用方法,以及医学信息利用 ...

  • 二硫化碳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_张寿林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1年12月第14卷第6期 Chines e J Ind Med Dec 2001, Vol . 14No . 6·365· ·综 述· 二硫化碳神经毒性的临床研究 张寿林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 北京 100050) 摘要:二硫化碳(CS 2) 中毒主要表 ...

  • 本科循证医学作业设计
  • 年级: 专业:姓名:Tel:西南医科大学 <循证医学> 课 程 考 核 成 绩 册 班 学号 公共卫生学院循证医学中心 2016年9月 作业名称:系统评价计划书 第一部分选题及论证 总分:30分,得分: 分 一. 系统评价题目: 提出问题:事件相关电位(ERPs)能否全面准确地判断PD患 ...

  • 循证医学学习心得
  • 循证医学,第一次看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在购书中心,看到书架上有好几本这个名字的书,第一感觉--医学真是博大精深,什么医学都有!第二次接触这个名词是在上dme课的时候,朱泉老师对着我们下面这堆"科研盲"说出一个勾起我记忆深处一个模糊影子的词--循证医学.当时心想:这门课都这么难了,那 ...

  • 医学信息检索作业集2010
  • <医学信息检索>作业集 第一章 绪论 [题目] 1.名词解释: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目录 文摘 关键词 检索提问式 虚拟馆藏 馆际互借 电子期刊 2.问答题 (1)根据文献的发布类型和载体形式划分,文献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发布类型划分文献可分为图书.期刊和特种文献,根据载体类型可分为 ...

  • 低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 低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冷库行业分布十分广泛,使得从事这一作业的工人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 因此低温环境下职业性危害就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预防职业性危害的发生,保护职工身 体健康,我们对冷库行业从事低温作业工人的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目的就是希望通过 ...

  • 康复医学概论 试题
  • 康复医学概论试题 一.是非题 1.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功能评测方法.治疗技能的独特医学学科(√) 2.康复医学的宗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的程度.(√) 3.临床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患者主动参与的功能训练,康复医学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和手术.(×) 4.现代医学 ...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1.健康工人效应:是指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由于职业选择要求的影响,他们的身体素质原本明显优于未就业者. 2.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防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从事者健康的影响. 3.劳动条件:①生产工艺过程.②劳动过程.③生产环境. 4.职业性有害因素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