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解释

附件3: 主要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消费能源的能量总量。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费,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终端消费是对中间消费而言,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能源消费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

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附件1。

能源消费总量具体包括:

①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④用于劳动保护及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⑤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

不包括以下各项:

①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②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③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④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有能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扣除这部分回收利用的能源。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

公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

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用能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数据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工业总产值(现价)和工业总产值(可比价),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05年产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

①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的产量×基期价格

②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附件2的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现

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

例如:2008年工业总产值(可比价)=2008年工业总产值(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数)

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原则上,工业企业按照“生产法”计算增加值。

生产法计算公式: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中间投入,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增加值(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4.节能量。

依据GB/T13234-91,节能量一般分为产品节能量、产值(收入)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等五种,本报表制度采用产值(收入)节能量或产品节能量的计算方法,节能量按定比计算,即计算报告期节能量时,均以2005年为基期。 产值(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工业总产值,计算结果为负值时为节能。

其中: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2005年的单位产

值综合能耗数值,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依据企业财务报表采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原则上按实测数据填报,如果企业尚未安装监测设备,暂按下列公式测算:

工业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的SO2排放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系数0.8是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

系数2是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

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

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工业COD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原则上采用实测法,即通过实际测量废水的排放量及COD的浓度,计算COD的排放量。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的不计入本企业COD排放量。

(二)非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费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

①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如企业内各种机械与设备、照明、采暖与制冷等消耗的能源;

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

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维修、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能源;

④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如一些特殊工种劳动保护耗能等;

⑤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洗浴和炊事用能等。 注意事项:

①承包国外工程和消耗国外能源的不计入该统计范围,国外项目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暂不扣除;

②工程分包的能源消费不计入本企业能源消费,但劳务分包的能源消费应记入本企业的能源消费;

③设备租赁:企业租赁的机械设备和车辆所消耗的能源应计入本企业的消耗;

④生活附属设施能源:企业供给家属区或者供给其他与本企业生产无关的企业用电、用热的应核减本单位的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煤之和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参考附件1。

2.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

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吨标煤)/营业收入(万元)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企业销售商品交易量的价格不同,营业收入又分为营业收入(现价)和营业收入(可比价),营业收入(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营业收入时,对同一商品采用同一时期的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05年商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

①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营业收入(可比价)=报告期的交易量×基期价格

②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附件2的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营业收入(可比价)=报告期营业收入(现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

例如:2008年营业收入(可比价)=2008年营业收入(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数)

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增加值(万元)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非工业企业原则上按收入法计算企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由四部分组成: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得的全部报酬。主要包括本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薪金)所得、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种费用中含有和列支的个人报酬部分;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当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生产税净额是指国家对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金、附加和规费等扣除生产补贴后的净额。各种税费主要有:本年应交的增值税、主营业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税费等。扣除的内容主要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奖励、价格补贴、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和补交往年税款等;规费是指国家和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规定必须交纳的费用,如教育费附加、环境保护费、定额测定管理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

营业盈余是指企业本年的营业利润加补贴,主要包括:企业营业利润、补贴收入等。

具体可参照参考附件3“非工业企业增加值(收入法)计算表”计算增加值。

增加值(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各行业价格指数

4.节能量。

营业收入(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基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报告期营业收入,结果为负值时为节能。

其中:基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是企业2005年的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数值,报告期营业收入根据企业财务报表采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非工业企业中有燃煤(油)锅炉的,原则上应填报二氧化硫排放量,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系数0.8是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

系数2是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

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

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非工业企业应根据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据实填

报,没有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可不填报。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的不计入本企业COD排放量。

附件3: 主要指标解释

(一)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企业实际消费能源的能量总量。能源消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次性直接消费,又称终端消费;另一种是加工转换消费,又称中间消费。终端消费是对中间消费而言,是指能源不用于中间加工转换,而是直接投入到各种加热、动力等设备,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活动的消费。中间消费是指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或车间)生产二次能源产品所消费的能源数量。“能源消费总量”计算公式如下: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能源损失量折标准煤之和

能源中间消费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折标准煤之和-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折标准煤之和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附件1。

能源消费总量具体包括:

①用于生产本企业的产品、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

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消费的能源;

④用于劳动保护及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

⑤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

不包括以下各项:

①由仓库发到车间,但报告期最后一天并未消费,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不能以拨代消;

②回收的余热、余气不作为能源消费量统计;

③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

④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在统计报告期内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后进行汇总,并扣除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的汇总量。有能源回收利用的企业,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应扣除这部分回收利用的能源。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用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之和-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折标准煤之和-回收利用能源折标准煤之和

公式中的“本企业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能源”主要包括火力发电、对外供热、洗煤生产、炼焦生产、石油炼油生产、煤气生产、煤制品加工产出的能源,不包括水电、核电、风

电、太阳能电以及自产自用的热力。

2.万元产值综合能耗。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期内用能单位工业总产值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总产值(万元)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数据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工业总产值(现价)和工业总产值(可比价),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05年产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

①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的产量×基期价格

②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附件2的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可比价)=报告期工业总产值(现

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

例如:2008年工业总产值(可比价)=2008年工业总产值(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数)

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原则上,工业企业按照“生产法”计算增加值。

生产法计算公式: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应交增值税)-中间投入,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增加值(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4.节能量。

依据GB/T13234-91,节能量一般分为产品节能量、产值(收入)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等五种,本报表制度采用产值(收入)节能量或产品节能量的计算方法,节能量按定比计算,即计算报告期节能量时,均以2005年为基期。 产值(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报告期工业总产值,计算结果为负值时为节能。

其中:基期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是企业2005年的单位产

值综合能耗数值,报告期工业总产值依据企业财务报表采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原则上按实测数据填报,如果企业尚未安装监测设备,暂按下列公式测算:

工业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生产工艺过程中的SO2排放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系数0.8是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

系数2是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

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

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工业COD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原则上采用实测法,即通过实际测量废水的排放量及COD的浓度,计算COD的排放量。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的不计入本企业COD排放量。

(二)非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指标。

1.能源消费总量。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耗能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

①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如企业内各种机械与设备、照明、采暖与制冷等消耗的能源;

②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

③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维修、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能源;

④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如一些特殊工种劳动保护耗能等;

⑤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洗浴和炊事用能等。 注意事项:

①承包国外工程和消耗国外能源的不计入该统计范围,国外项目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暂不扣除;

②工程分包的能源消费不计入本企业能源消费,但劳务分包的能源消费应记入本企业的能源消费;

③设备租赁:企业租赁的机械设备和车辆所消耗的能源应计入本企业的消耗;

④生活附属设施能源:企业供给家属区或者供给其他与本企业生产无关的企业用电、用热的应核减本单位的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总量=终端能源消费量折标煤之和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可参见参考附件1。

2.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

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吨标煤)/营业收入(万元)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数据应取自各企业财务报表。

根据计算企业销售商品交易量的价格不同,营业收入又分为营业收入(现价)和营业收入(可比价),营业收入(可比价)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营业收入时,对同一商品采用同一时期的价格作为可比价,本报表制度采用的是2005年商品价格作为可比价。

可比价格的计算:

①有基期价格记录的企业,可以采用基期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营业收入(可比价)=报告期的交易量×基期价格

②没有基期价格记录或不能采用基期法的企业,可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及主业结构并参考附件2的价格指数,采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可比价:

报告期营业收入(可比价)=报告期营业收入(现价)/基期下一年度到当年的所有价格指数连乘

例如:2008年营业收入(可比价)=2008年营业收入(现价)/(2006年价格指数×2007年价格指数×2008年价格指数)

3.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能源消费量(吨标煤)/增加值(万元)

增加值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转移价值。非工业企业原则上按收入法计算企业增加值,企业增加值由四部分组成: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为企业提供服务获得的全部报酬。主要包括本年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薪金)所得、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公益金以及其他各种费用中含有和列支的个人报酬部分;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当年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生产税净额是指国家对企业生产、销售产品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征收的各种税金、附加和规费等扣除生产补贴后的净额。各种税费主要有:本年应交的增值税、主营业务(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以及在管理费用中列支的税费等。扣除的内容主要有:国家财政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奖励、价格补贴、外贸企业的出口退税和补交往年税款等;规费是指国家和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规定必须交纳的费用,如教育费附加、环境保护费、定额测定管理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

营业盈余是指企业本年的营业利润加补贴,主要包括:企业营业利润、补贴收入等。

具体可参照参考附件3“非工业企业增加值(收入法)计算表”计算增加值。

增加值(可比价)=增加值(现价)/各行业价格指数

4.节能量。

营业收入(可比价)节能量=(报告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基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报告期营业收入,结果为负值时为节能。

其中:基期单位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是企业2005年的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数值,报告期营业收入根据企业财务报表采集。

5.二氧化硫排放量。

非工业企业中有燃煤(油)锅炉的,原则上应填报二氧化硫排放量,SO2排放量=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

燃料燃烧过程中的SO2排放量=原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系数0.8是指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率;

系数2是指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后增重比例;

脱硫率采用脱硫措施的锅炉按检测数据取值计算,没有脱硫措施的锅炉脱硫率取0。

不具备条件取得燃煤含硫率数据的,暂按1.2%含硫率计算。

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非工业企业应根据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据实填

报,没有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可不填报。企业废水达标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网的不计入本企业COD排放量。


相关内容

  • 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三分局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分局节能减排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公司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机关各部门.分局所属各项目部. 第三条 基本原则 分局所属项目 ...

  • 公司节能减排管理办法
  • 第—章总则 第—条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西部公司机关各部门、各项目部、钻井队 ...

  • 节能减排规章制度
  • 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暂行) 第-章 总则 第-条 为加强节能减排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降本增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节约型**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

  • [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
  • 发布: 信息中心 2008-04-10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文件 川环发[2008]41号 关于印发<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 省直相关部门.各市(州)环保局: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县建设,为生态省建设打好基础,省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决定开展省级生态县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省 ...

  • 低碳知识竞赛初试题库
  • 选择题(50道): 1."低碳"是指( B ) A.减少碳水化合物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C.减少一氧化碳排放 D.减少碳金属 2."低碳行动"的宗旨是( A ) A.鼓励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调整生活方式,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力. B.减少白色垃圾,少用一次性 ...

  • 技术创新与工业节能减排效率
  • 技术创新与工业节能减排效率 ---基于SDF方法和面板数据模型的区域差异研究BM-D [提 要] 本文以非径向.非导向基于松弛变量的SDF模型构建工业节能减排指数BM-D评估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节能减排效率,并重点分析了内生创新努力.本土创新 溢出.国外技术引进三种类型技术创新对 ...

  • 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 建 筑技术 第43 卷第3 期2012 年3 月 建筑节能减排的国际实践经验与启示 ( 1.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710061, 西安;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710055, 西安) 余侃华1袁张中华2 摘要: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 中国提出到2020年碳排放目标将比2005 ...

  • 2015-2020年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发展分析报告
  • 博研咨询常规行业研究 常规行业市场研究介于产业研究与市场研究之间,糅合二者的精华,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一般来说,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 研究行业的宏观背景.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生命周期.该行业在整体宏观产业结构中的地位以及各自的发展演变方向与 ...

  • 节能减排余热回收换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节能减排余热回收换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 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咨询师:高建 目 录 目 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