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在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 东北的战争。当晚10时,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

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关于“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的意思还是张学良的意思呢?根据我查的资料显示,蒋介石在19日白天接到上海方面的急电才得知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随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抵南昌后坐飞机回南京。蒋急于了解详情,所以要张“近情盼时刻电告”。其中并无下令不抵抗之语。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很明显,国际上所谓的公正的机构也会根据国家的发达与否而差别对待,他们以公正的名义去管理国家间的事物,只是方便他们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不以公正的做法去出发发达国家所犯的错误,更甚者包庇他们,而对发展中国家却步步逼近,这行为实在令人嗤之以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

会”等团体,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日货等。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这段时间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认识与思考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在1931年9月18日中国东北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 东北的战争。当晚10时,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下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称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从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前,蒋介石于8月16日致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

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两万人,中国东北军驻在东北的有16.5万人,在关内还有近十万人。东北军部队多次接受不准抵抗的训令,在日军突然袭击面前,除小部分违反蒋介石的命令英勇抵抗外,其余均不战而退。但是,大家也不要过分指责蒋介石,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前,他的主要精力不在日本军队上,因此,为了不至于和日本人闹僵,使自己手忙脚乱分身乏术,才出此下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顶峰,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

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然而对于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后来逐渐评价为:他错误判断日军目的,若其知道日军并非“寻事”,而是要吞并东北。作为东北少帅,他不至于会将东北拱手让给日本。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

关于“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的意思还是张学良的意思呢?根据我查的资料显示,蒋介石在19日白天接到上海方面的急电才得知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他随即改变原定计划,决定抵南昌后坐飞机回南京。蒋急于了解详情,所以要张“近情盼时刻电告”。其中并无下令不抵抗之语。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调查团发表李顿报告,指出日本发动的事变是侵略中国的行为。由于国联拒绝承认满洲国为独立国家,令日本撤出国联。调查团在事变后一年多后才发表报告,诚然是为时已晚——日本不理会国联的谴责,继续侵略行动。很明显,国际上所谓的公正的机构也会根据国家的发达与否而差别对待,他们以公正的名义去管理国家间的事物,只是方便他们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不以公正的做法去出发发达国家所犯的错误,更甚者包庇他们,而对发展中国家却步步逼近,这行为实在令人嗤之以鼻。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

会”等团体,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日货等。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这段时间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相关内容

  • 中华民族说课稿
  • 五常市常堡中学 张雪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五常市常堡中学历史教师张雪.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本册的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下面我就 ...

  • 论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历史分期
  • 作者:郑大华杨智勇 光明日报 2009年11期 一个时期以来,思想史.经济史.学术史.文化史等历史学分支学科的研究都以政治史的分期为分期,如1840年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开端,也被视为近代史其他分支学科的开端.不可否认,中国近代政治史与中国近代史的其他分支学科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分支学科受中国近代政治史 ...

  •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1
  • 第5课 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一 ·二八"事变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东北三省沦亡和伪满洲国建立.<塘沽协定>.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察哈尔民众 ...

  • [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双甸镇初中 周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九一八事变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争:西安事变的 背景.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 (1)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探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培养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

  • 小学生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 小学生纪念九一八事变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9月份的节日很多,有刚刚过去的教师节,也有即将来临的中秋节,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日子更应该让我们记住!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那就是9月18日,那一年这一天发生的事也就 是我们通常说的九一八事变!什么是九一八事变呢?高年级的同学也许知道,那就是 ...

  • 5年级下思品
  • 爱美丽的生命 1 生命是多么伟大,多么神奇,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美丽! 2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旅程,体验着生活的斑斓色彩.爱,就像流淌在 心田中的清泉,滋润着我们,使我们茁壮成长. 3 生命因为唯一而珍贵,生命因为顽强而精彩.即使遭遇再大的艰险,经受再大的苦难,对生命都要 永 ...

  • [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时间.经过和结果. (2)通过对西安事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简要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通过引 ...

  • 鲍沟+六年级+[抗击日本侵略者]
  • <抗击日本侵略者>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活动主题2:抗击日本侵略者 联系电话: 第二课 追寻先辈的足迹 课时:一课时课 题抗击日本侵略者年 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我们的国家11.12: 11.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 ...

  • 川教版八上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教学设计
  • 第1课 抗日救亡运动 教学目标 一.识记和理解 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暴行:了解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情况:掌握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发动者和中国共产党解决事变的方针及结果: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能力和方法 通过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使学生认识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