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得菜根香,做得百件事

嚼得菜根香,做得百件事

--------读《菜根谭》有感

偶然一次聚会,朋友介绍研读《菜根谭》的心得体会,讲修心养性,述百味人生,一应俱全。于是难耐心中的渴望,遂求得一本悉心研读,从此与《菜根谭》结下了不解之缘。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生活在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渐现端倪的嘉靖朝,是一名隐士。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此书可谓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于一体,与《论语》有同工异曲之效。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无论是成功者、失意者、孤傲者、平凡者、居官者等莫不悉心研读。《菜根谭》早已成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毛主席曾评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在这春眠不觉晓的夜晚,沏上一杯清茶,挑拣几条菜根细嚼慢咽,尽享其中的妙香,涤荡心灵深处的污秽,敲响背乎常理的警钟,不失为一种雅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那菜根香的妙境吧。

1、淡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意思是说:能够忍受粗茶淡饭的人,通常具备冰清玉洁的情操;而喜好锦衣美食的人,常常是那种卑躬屈膝左右逢源的人。因此,人的志气可以从淡泊少欲中表现出来,人的节操也可以从奢侈享受中丧失。

由此可见,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往往使人意志颓废,经不起诱惑,在名利面前则会一败涂地,在节操面前更是让人瞧不起。俗话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成果,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恰恰相反,在当今多姿多彩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贪图物质享受,不惜卑躬屈膝,丧失人格,玩弄权术,结果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扪心自问:在人生旅途中你“淡”了什么?而

又“肥”了什么?若能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是何等的人格与品味。 2、利勿在前,德勿在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可理解为:个人的名利恩宠不必抢在别人面前争取,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道德的事情要不落人后地积极去做;对待应该得到的东西要小心谨慎,不要越过自己的本分,对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则要尽自己的本分努力去追求。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一种追求完美道德的标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一直成为后人追求完美道德的典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宽广胸怀,不得不令后人折服;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道德情操,一直流传至今;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始终是国防教育的楷模。尽管这个标准对常人来说可能太高,但要做到在名利面前不动心,身外之物不贪图,在培养品性方面努力进取,确需要下一番功夫。我国《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的任用考核标准中,“德”列位第一, 可见“德”的重要性。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简而言之:对待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宽恕,但对待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却不能轻易原谅;对于自己的困境和屈辱应该忍耐,但在别人遇到困境和屈辱时,就要想法替他消解,而不能狠心不顾。

要想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人人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宽以待已,而严于律人。所以孔子提倡忠恕之道,要求人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原谅他人的过失,才能得到他人谅解,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少犯过失,减少失误。在我们工作中莫不如是,同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办公室工作,说话办事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如果凡事斤斤计较、抓住小辫子不放,势必激化矛盾,给本来和谐的环境增添了一抹阴影。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待下属更应宽宏大量、适度批评、有功归人、有过归已,而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过失敢于承认和自我批评,决不谦让和姑息。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更好地开展工作。

因此,遇事要将心比心,尽量去理解别人,这

1

样才会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4、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居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可解释为:当官有两句话,就是: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只有清廉才能树立威信;持家有两句话,就是:只有宽容才会情绪平和,只有节俭才会用度充足。 古代为官者常常在庭堂上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示意自己要公正廉明,事实上只有为官者本洞里。

生活中的诸多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忍耐,忍耐虽然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能够忍耐却能促成事业的成功。有一句格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莫不如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成功的取得都离不开对各种困境的坚忍。

不知不觉,已是夜深人静,吾独无眠,孑然于点点思绪。书不尽言,《菜根谭》要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人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清明。包公之所以能够得到民众怀念,正是因其能出于公心,正直清廉;而大贪官和绅横征暴敛、贪赃枉法,家中财产竟比清廷十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结果落得个命归西天、千古唾弃,此所谓“已身不正、焉以正人”的最好写照。

我党一贯坚持“反腐倡廉”,它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不断强化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警示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才不会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空谈。

5、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大致涵义:无论受到宠幸或者毁辱,都不感到惊惶,依然悠闲地欣赏庭前花草的开落;无论是遇到升迁或者贬抑,都不要在意,随便与天上的浮云一道自如地舒卷。

读得此句,朗朗上口,堪称人生经验的精华。得宠不惊喜,因为得宠之后亦会失宠;受辱不在意,因为自身清白;上则尽力而为,下则逍遥自在,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这才算是一个智者的举止。如今的人,如果能炼就“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功夫谈何容易。不过回头看看历史上宦海沉浮的悲喜结局,再看看当今那些为利是图、道貌俨然的贪官的下场,也许会对人生的得失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6、忍得耐得,自在之境。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大概含义:俗话说:“爬山要能走险峻难行的路,踏雪要能过危险的桥梁。”这一个“耐”字意味深长,就像险邪险恶的人情,坎坷难行的世道,如果不能用一个“耐”字撑持过去,几乎没有不掉入荆棘遍布的深

2

如果你爱他(她),给他(她)看这本书。 如果你恨他(她),给他(她)看这本书。

嚼得菜根香,做得百件事

--------读《菜根谭》有感

偶然一次聚会,朋友介绍研读《菜根谭》的心得体会,讲修心养性,述百味人生,一应俱全。于是难耐心中的渴望,遂求得一本悉心研读,从此与《菜根谭》结下了不解之缘。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生活在明朝末年内忧外患渐现端倪的嘉靖朝,是一名隐士。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此书可谓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于一体,与《论语》有同工异曲之效。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无论是成功者、失意者、孤傲者、平凡者、居官者等莫不悉心研读。《菜根谭》早已成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毛主席曾评说: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在这春眠不觉晓的夜晚,沏上一杯清茶,挑拣几条菜根细嚼慢咽,尽享其中的妙香,涤荡心灵深处的污秽,敲响背乎常理的警钟,不失为一种雅兴。下面就让我们进入那菜根香的妙境吧。

1、淡泊明志,肥甘丧节。

藜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意思是说:能够忍受粗茶淡饭的人,通常具备冰清玉洁的情操;而喜好锦衣美食的人,常常是那种卑躬屈膝左右逢源的人。因此,人的志气可以从淡泊少欲中表现出来,人的节操也可以从奢侈享受中丧失。

由此可见,刻意追求物质的享受往往使人意志颓废,经不起诱惑,在名利面前则会一败涂地,在节操面前更是让人瞧不起。俗话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成果,只有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恰恰相反,在当今多姿多彩现实生活中,却有不少人贪图物质享受,不惜卑躬屈膝,丧失人格,玩弄权术,结果是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扪心自问:在人生旅途中你“淡”了什么?而

又“肥”了什么?若能达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境界是何等的人格与品味。 2、利勿在前,德勿在后。

宠利毋居人前,德业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修为毋减分中。可理解为:个人的名利恩宠不必抢在别人面前争取,而有利于社会有利于道德的事情要不落人后地积极去做;对待应该得到的东西要小心谨慎,不要越过自己的本分,对于修身养性的道理,则要尽自己的本分努力去追求。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一种追求完美道德的标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一直成为后人追求完美道德的典范;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宽广胸怀,不得不令后人折服;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道德情操,一直流传至今;顾炎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意识,始终是国防教育的楷模。尽管这个标准对常人来说可能太高,但要做到在名利面前不动心,身外之物不贪图,在培养品性方面努力进取,确需要下一番功夫。我国《公务员法》中对公务员的任用考核标准中,“德”列位第一, 可见“德”的重要性。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简而言之:对待别人的过失和错误应该宽恕,但对待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却不能轻易原谅;对于自己的困境和屈辱应该忍耐,但在别人遇到困境和屈辱时,就要想法替他消解,而不能狠心不顾。

要想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人人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宽以待已,而严于律人。所以孔子提倡忠恕之道,要求人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原谅他人的过失,才能得到他人谅解,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少犯过失,减少失误。在我们工作中莫不如是,同在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办公室工作,说话办事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如果凡事斤斤计较、抓住小辫子不放,势必激化矛盾,给本来和谐的环境增添了一抹阴影。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待下属更应宽宏大量、适度批评、有功归人、有过归已,而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过失敢于承认和自我批评,决不谦让和姑息。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更好地开展工作。

因此,遇事要将心比心,尽量去理解别人,这

1

样才会获得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4、为官公廉,居家恕俭。

居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可解释为:当官有两句话,就是:只有公正才能明断是非,只有清廉才能树立威信;持家有两句话,就是:只有宽容才会情绪平和,只有节俭才会用度充足。 古代为官者常常在庭堂上悬挂“明镜高悬”的匾额,示意自己要公正廉明,事实上只有为官者本洞里。

生活中的诸多事情我们都要学会忍耐,忍耐虽然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能够忍耐却能促成事业的成功。有一句格言:“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人莫不如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成功的取得都离不开对各种困境的坚忍。

不知不觉,已是夜深人静,吾独无眠,孑然于点点思绪。书不尽言,《菜根谭》要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

人以身作则,才能真正清明。包公之所以能够得到民众怀念,正是因其能出于公心,正直清廉;而大贪官和绅横征暴敛、贪赃枉法,家中财产竟比清廷十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结果落得个命归西天、千古唾弃,此所谓“已身不正、焉以正人”的最好写照。

我党一贯坚持“反腐倡廉”,它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不断强化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警示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观,才不会让“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空谈。

5、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大致涵义:无论受到宠幸或者毁辱,都不感到惊惶,依然悠闲地欣赏庭前花草的开落;无论是遇到升迁或者贬抑,都不要在意,随便与天上的浮云一道自如地舒卷。

读得此句,朗朗上口,堪称人生经验的精华。得宠不惊喜,因为得宠之后亦会失宠;受辱不在意,因为自身清白;上则尽力而为,下则逍遥自在,能进能退,能伸能屈,这才算是一个智者的举止。如今的人,如果能炼就“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功夫谈何容易。不过回头看看历史上宦海沉浮的悲喜结局,再看看当今那些为利是图、道貌俨然的贪官的下场,也许会对人生的得失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6、忍得耐得,自在之境。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大概含义:俗话说:“爬山要能走险峻难行的路,踏雪要能过危险的桥梁。”这一个“耐”字意味深长,就像险邪险恶的人情,坎坷难行的世道,如果不能用一个“耐”字撑持过去,几乎没有不掉入荆棘遍布的深

2

如果你爱他(她),给他(她)看这本书。 如果你恨他(她),给他(她)看这本书。


相关内容

  • 感受生活的"菜根"味道--品读[菜根谭]
  • 感受生活的"菜根"味道 --品读<菜根谭> 洪应明糅合儒家中庸思想.道家无为思想和释家出世思想及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大小道理,写出了<菜根谭>.有人这样评价说,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商人可以从中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从中发现博大和宽宏. 值 ...

  • 中国古代第一本心灵鸡汤著作[菜根谭]
  • 中国古代第一本心灵鸡汤著作<菜根谭> 今天的中国人好读"心灵鸡汤".鸡汤读物这种东西,以前也有.清朝时就有一本很出名的鸡汤读物,不过以中国人对于精神食粮的定位,不习惯叫成"鸡汤",而是叫做"菜汤".古人说,"吃得菜根, ...

  • (5)[菜根谭]格言: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作(图)
  • <菜根谭>:嚼得菜根香,百事皆可作(图) <菜根谭>,一部人生智慧奇书,你一生应当看3遍的宝书. ----- 诸葛长青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历朝历代,都有圣贤留下简单.深邃.启迪众生的大智慧. 诸葛长青认为,<菜根谭>值得一看.一生至少读三遍. <菜根谭& ...

  • 原创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菜根谭>的意境 李业成 按王国维的观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唐诗.宋词.元曲各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高峰.到了明代,找不出这个文学高峰了,但"清言"可以说是一个被人忽视的明代的文学现象.清言是一种语录体抒情言志,它是在唐诗.宋 ...

  • 嚼得菜根 做得大事
  • 腾讯儒学清江2017-07-03 10:11 文/清江 在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看似寻常,却能发人深省. 菜根是食之无味的,嚼得菜根,说的就是能够吃苦耐劳.这句话,对于今天物质条件得到极大丰富满足的人们 ...

  • [菜根谭]嚼得菜根,百事可为
  • [<菜根谭>其书]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编写的一本书,它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每一段话的字数不长,其中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是人生处世哲学的经典之作. <菜根谭>文辞对仗工整,优美简练,寓意深邃丰富,耐人寻味,是一部有 ...

  • [经管]菜根谭的智慧
  • 菜根谭的智慧: 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作 者殷旵绿茵汗将@DRL书籍简介<菜根谭>于精微深刻的语言中表现出旷达高远的智识,这是一位通达于人生的智慧成熟之士为世人所做的奉献.书中谈修养.谈学习.谈生活.社会现象.人生态度等等,运用充满审美情趣的佛教与道教思维方法,安闲中有跌宕,疏朗中见筋力,如 ...

  • 菜根谭读后感
  • 最是书香能致远 -----<菜根谭>读后感 文字朴实,节奏轻快,深沉的意蕴使人钟情:旁征博引,历史钩沉,人生的哲理叫我回味.当我第一次将<菜根谭>这本书捧回家的时候,我就被它的魅力所彻底折服!这是一部论述为人处世的语录集,成书四百年来,一直被奉为传世经典,成为无数人的心灵鸡汤 ...

  • 怎样做人的人生格言
  • 7.世事讓三分,天地自寬。 8.愛心寬一寸,對人讓一步。 9.停車留空間,將來好迴轉;心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10.計較愈少,煩惱愈少;謙讓愈多,快樂愈多。 11.遇到人事爭執時,退一步,海闊天空。 12.自大的人,會礙人心眼;唯有縮小自己,才會入人的心。 13.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