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以下几种细胞有细胞核的是
A. 红细胞 B.血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2.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右图所示的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③是右心室 B.④中的血液流向⑤
C. ①中流的是动脉血 D.②中流的是动脉血
3.某同学手臂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A .只经体循环
B .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 .只经肺循环
D .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4.医生在给人体抽血化验时,用一根橡皮胶管将上肢的上臂扎紧,一会儿上肢前臂靠肘关节处的血管暴起,该血管是 ( ) A .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毛细淋巴管
5.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 )
A .吞噬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白细胞 6.下列是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肺流出的血一定是动脉血,而经心脏后不一定是动脉血 B. 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C. 在医院做“DNA ”亲子鉴定时抽取血液,仅仅只用到血细胞中的白细胞 D. 某人腿部受伤,吃药后,药物到达受伤部位至少经过2次体循环和2次肺循环 7.Hb 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运输养料 B.运输废物 C.运输氧气 D.运输二氧化碳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该同学判断出B 处是毛细血管,其依据是
试卷第1页,总6页
A. 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 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动脉 C. 毛细血管两端连着静脉 D. 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
9.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
A. 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 ②的体积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C. ③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D. 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10.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 )发现这种药。A .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11.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主动脉
B. 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
C. 公民进行无偿献血,医生在为其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D. 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之一是:其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2.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13.有一A 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输
A .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 型血 14.李红患急性肺炎住院,推测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测定值偏高的是 A. 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15.氧气在血液里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 呈游离态氧 B. 溶解在血浆里 C. 扩散在血液中 D. 氧合血红蛋白 16.通常说血压是指
A. 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B. 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C. 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D. 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17.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 A. 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冠状静脉 18.下列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A. 毛细血管连通动脉和静脉 B.动脉中只流动脉血 C. 动脉管壁弹性大 D.静脉管壁薄 19.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没有瓣膜的结构是( )
A. 静脉 B.心室和动脉之间 C.心房和心室之间 D. 动脉 20.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是( ) A. 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
B. 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C. 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
D. 血液呈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21.下列血管中运送静脉血的一组是( ) A. 主动脉、肺动脉 B.肺静脉、上腔静脉 C. 主动脉、肺静脉 D.肺动脉、下腔静脉
试卷第2页,总6页
)
22.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部分毛细血管实现的( ) A. 皮肤 B.口腔壁 C.肺泡壁 D.组织细胞间
23.现有一条较长且带有分支的家兔离体血管,将水从较粗的一端灌入,水不能从较细的一端流出。那么这条血管可能是( )
A. 静脉 B.毛细血管 C.主动脉 D.四肢动脉
24.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 .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25.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 ( )A. 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26.无偿献血是每位公民的义务,那么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量应为( ) A.50~100mL B.200~300mL C.350~500mL D.500~600mL
27.下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 表示心脏,则C 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B .b 表示肺,则C 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 .b 表示小肠,则C 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D .b 表示组织细胞,则C 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28.加入抗凝血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血液开始出现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 )
A. 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B.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C.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29.心脏的房室瓣的作用是:( )
A. 使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B.使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 C. 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D.使血液从心室流向静脉
30.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某伤员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 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 A . A型血 B . B型血 C . AB型血 D . O型血
31.用猪心做灌流实验时,要让水分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是( ) A .上腔静脉 B. 肺动脉C .下腔静脉 D.肺静脉
32.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 A .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B .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C .只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即可 D .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33.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 .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34.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试卷第3页,总6页
35.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36.血液在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时,流出的血和流入的血相比 A .氧气减少. 营养物质减少 B .氧气增多. 营养物质增多 C .氧气增多. 营养物质减少 D .氧气减少. 营养物质增多 37.关于血液各种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血浆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B.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C. 红细胞有运载血红蛋白的功能 D. 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
38.以下不属于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的是( ) A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 .管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C .在人体内分布广、数量较多 D .连通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
39.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 型血 C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输入O 型血
D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除AB 血型的人外,其他血型的人都不可以输入AB 型血
40.从小肠来的血液到达右手必须经过( )。 ①心脏一次 ②心脏两次 ③肺 ④肝 ⑤脑 A .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②③④ D.①③⑤
41.下列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氧的是动脉血,含二氧化碳的是静脉血 B .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 C .含氧量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 D .含二氧化碳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静脉血
42.在抢救时,医护人员发现伤员腿部外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他会做出怎样判断,又会在伤口的什么部位止血?( ) A .动脉出血、远心端 B .静脉出血、近心端 C .静脉出血、远心端 D .动脉出血、近心端
试卷第4页,总6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题型注释)
三、连线题(题型注释)
43.请将下列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功能特点用线连起来。
①动脉 a.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②静脉 b.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③毛细血管 c.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④红细胞 d. 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 ⑤白细胞 e. 运输氧气 四、填空题(题型注释)
44.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具有核的是 ,双面凹的圆盘状的是 ,最小的是 。 45.心脏是血液循环的 ,主要由发达的肌肉组织构成,推动血液在 里循环流动。心脏四个腔,心房与心室间的 只能朝向 开,心室与动脉间的
只能朝向 开,四肢静脉里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46.人体的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 和 两部分。但这两部分循环是 进行的,并且通过 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47.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 ,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
48.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___。
49.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六、探究题(题型注释)
50.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 隐形杀手" 。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
试卷第5页,总6页
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 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 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⑴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
⑵ 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______________,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⑶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 _______与氧结合。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C .肺泡 D .组织细胞
⑷ 比较A 、B 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符合题意.
B.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符合题意.
C.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符合题意. D. 白细胞有细胞核,所以符合题意.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C 【解析】
试题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可见只有C 选项正确. 考点:心脏的结构 3.B
【解析】手臂注射药物到达伤口依次要经过:臀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手臂处毛细血管。所以药物要先经过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又经过体循环才能到达伤口。 4.C 【解析】
试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血管壁比较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血管壁比较薄,弹性小,血液流速较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血管,此类血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流速极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在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阻断的是静脉,静脉中血流的方向是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即从外流向心脏.所以医生在给人体抽血化验时,用一根橡皮胶管将上肢的上臂扎紧,一会儿上肢前臂靠肘关节处的血管暴起,凸起血管的血流方向是从外流向心脏的静脉.
答案第1页,总10页
考点: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5.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因此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起作用的主要是血小板. 考点:此题考查的血细胞的功能. 6.D 【解析】
试题分析:A 、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从肺流出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从心脏的左心室流出的是动脉血,而从右心室流出的血液是静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B 、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即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不符合题意;
C 、DNA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中的血细胞只有白血病具有细胞核,因此在医院做“DNA ”亲子鉴定时抽取血液,仅仅只用到血细胞中的白血病,故不符合题意; D 、某人腿部受伤,吃药后,药物到达受伤部位的途径是:药物→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腿部动脉→腿部毛细血管→受伤处,即药物到达受伤部位先经过体循环,再通过肺循环,然后经过体循环到达受伤部位,即经过两次体循环、一次肺循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循环示意图进行记忆。 7.C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Hb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8.A 【解析】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9.D 【解析】
答案第2页,总10页
试题分析:A 、①个体较大,有细胞核,而且数量少,可以判断是白细胞,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
,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B 、②个体最小,可以判断是血小板,但人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血液的凝固,故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 、③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可以判断是红细胞.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 、①、②、③中②血小板没有细胞核③红细胞无细胞核,符合题意. 考点: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名称以及各血细胞的功能. 10.A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在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臀部毛细血管吸收后随血液经臀部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即先从心脏的右心房发现这种药物. 考点: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 11.C 【解析】
试题分析:A 、人体的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左心室收缩,把血液由主动脉运向全身,因此主动脉中的血压最高.不符合题意.
B 、由A 可知,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血管注射以及抽血多采用静脉血管.不符合题意.
C 、由A 可知,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血管注射以及抽血多采用静脉血管.符合题意.
D 、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因为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血管的相关知识 12.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故选D 。
答案第3页,总10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3.A 【解析】
试题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 型人输A 型血,B 型血的人输B 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的知识 14.B 【解析】 试题分析:A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
B 、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符合题意.
C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
D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 考点:血常规化验单 15.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中有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氧气在血液里存在的主要形式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氧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进行运输. 16.B 【解析】
试题分析: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的测量通常是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数值用KPa (千帕)表示.表示方法是:收缩压/舒张压,分子是收缩压,分母是舒张压.如18/11KPa表示收缩压为18KPa ,舒张压为11KPa .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压 17.C 【解析】 试题分析:“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考点:冠心病的病因. 18.B 【解析】
答案第4页,总10页
试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数量最多,分布广,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动脉中不一定流的就是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就是静脉血,故选B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脉静脉血管的概念特点。
19.D
【解析】
试题分析:A 、静脉内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全身流回心脏,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故ABC 都不符合题意;
D 、动脉内没有瓣膜,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中瓣膜的位置。
20.A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21.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所以,流动脉血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和肺静脉,流静脉血的血管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
22.C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壁外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23.A
【解析】
试题分析:静脉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方向是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的血管,全身的血管较细,心脏处的血管较粗,所以此血管内的血液只能从较细的血管流向较粗的血管,而不能倒流,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A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故不符合题意;B 、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是动脉,故符合题意;C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25.B
【解析】
试题分析:A. 动脉 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故A 不符合题意。
B. 静脉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故B 符合题意。
C.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较细的血管为毛细血管 。故C 不符合题意。
D. 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外表看不出,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血管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 ,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无偿献血的意义,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27.B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会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b 表示心脏,则C 血管看可能是主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b 表示肺,则C 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b 表示小肠,则C 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b 表示肾小球,则C 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考点: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8.D
【解析】
试题分析: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新鲜的动物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的分层现象.
【解析】 试题解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考点:心脏和血管中有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30.D
【解析】
试题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 型人输A 型血,B 型血的人输B 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 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 型血。 所以某伤员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已知其血型为O 型,则只能接受O 型血。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
31.D
【解析】
试题分析:心脏内血流的方向是:由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因此要让水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该是肺静脉。
考点:本题考查心脏内血流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A
【解析】
试题分析: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到心脏,血液流动方向是向着心脏方向流动,因此,下肢静脉受伤,应该压迫远心端一侧的血管,减少血液往心脏方向流动。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静脉血的流动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B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可以用来运输氧。
考点:本题考查红细胞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B
【解析】
试题分析:青霉素肌肉注射后,药物经上腔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接着进行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房进入左心室,进行体循环到达头部,所以2次经过心脏,故选B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血液循环示意图掌握血液的循环路线。
35.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依次经过主动脉、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
上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终止,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循环示意图进行记忆。
36.D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包括进入小肠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包括小肠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送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中与流入的血液相比含有较多的养料,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吸收作用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37.C
【解析】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38.D
【解析】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管壁薄,管腔小,数量多,分布广,管内血流速度最慢。D 项虽属于毛细血管的特点,但与物质交换并无关系。
39.B
【解析】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但O 型血与A 、B 两种标准血清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将少量的O 型血输入A 型、B 型或AB 型血的患者体内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但是,AB 型血与A 标准血清和B 标准血清都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AB 型血只能输给AB 型血的患者。
40.C
【解析】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最先进入肝,然后到达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第一次经过心脏),血液经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第二次经过心脏),再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到右手。
41.C
【解析】动脉血和静脉血中都含有氧和二氧化碳,只是含量的多少不同。动脉血中的含氧量高于静脉血中的含氧量,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动脉血管中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同样静脉血管中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
42.D
【解析】动脉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最快,同时腿部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鲜红的动脉血。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动脉血管在出血。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因此,止血部位应是伤口的近心端。
43.①—b 、②—a 、③—c 、④—e 、⑤—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
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以及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等考点的理解掌握。
44.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解析】
试题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盘状,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红细胞最多无核,白细胞最少有核,血小板最小无核。
45.动力器官(泵) 心血管 房室瓣 心室 动脉瓣 动脉 静脉瓣
【解析】
试题分析:心脏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静脉的结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心脏的结构,静脉的结构特点,可结合示意图进行记忆。
46.体循环 肺循环 同时 心脏
【解析】 试题分析:血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管是运输的管道,心脏是物质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则是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途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途径。
47.血红蛋白;结合;分离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血液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经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 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8.动脉;静脉
【解析】
试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数量最多,分布广,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动脉静脉血管的概念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9.结合、分离、运输氧
【解析】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50.(1)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 (2)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3)A (4)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随着注射溶液醋酸铅的含量增加,人体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吃含铅食品,对健康有危害;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的能力。
绝密★启用前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以下几种细胞有细胞核的是
A. 红细胞 B.血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2.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右图所示的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
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③是右心室 B.④中的血液流向⑤
C. ①中流的是动脉血 D.②中流的是动脉血
3.某同学手臂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循环路线是( )
A .只经体循环
B .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C .只经肺循环
D .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4.医生在给人体抽血化验时,用一根橡皮胶管将上肢的上臂扎紧,一会儿上肢前臂靠肘关节处的血管暴起,该血管是 ( ) A .动脉 B.毛细血管 C.静脉 D.毛细淋巴管
5.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 )
A .吞噬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白细胞 6.下列是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经肺流出的血一定是动脉血,而经心脏后不一定是动脉血 B. 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C. 在医院做“DNA ”亲子鉴定时抽取血液,仅仅只用到血细胞中的白细胞 D. 某人腿部受伤,吃药后,药物到达受伤部位至少经过2次体循环和2次肺循环 7.Hb 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运输养料 B.运输废物 C.运输氧气 D.运输二氧化碳
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绘出如下简图。该同学判断出B 处是毛细血管,其依据是
试卷第1页,总6页
A. 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 毛细血管两端连着动脉 C. 毛细血管两端连着静脉 D. 毛细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
9.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下列叙述中你不认同的是( )
A. ①为白细胞,能够吞噬病菌和异物 B. ②的体积最小,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C. ③的数量最多,能够运输氧气 D. ①②③中只有②没有细胞核
10.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若跟踪检查,则先从心脏的( )发现这种药。A .右心房 B.右心室 C.左心房 D.左心室 11.下列有关人体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血管中血压最高的是主动脉
B. 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静脉
C. 公民进行无偿献血,医生在为其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D. 毛细血管利于物质交换的特点之一是:其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2.某同学手指受伤并少量出血,在伤口自动凝固止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红细胞 B.血红蛋白 C.白细胞 D.血小板
13.有一A 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输
A .A 型血 B.B 型血 C.AB 型血 D.O 型血 14.李红患急性肺炎住院,推测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测定值偏高的是 A. 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血红蛋白 15.氧气在血液里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A. 呈游离态氧 B. 溶解在血浆里 C. 扩散在血液中 D. 氧合血红蛋白 16.通常说血压是指
A. 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B. 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C. 肺循环的静脉血压 D. 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17.冠心病是由下列哪种血管发生病变而产生的( ) A. 主动脉 B.肺动脉 C.冠状动脉 D.冠状静脉 18.下列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
A. 毛细血管连通动脉和静脉 B.动脉中只流动脉血 C. 动脉管壁弹性大 D.静脉管壁薄 19.在血液循环系统中,没有瓣膜的结构是( )
A. 静脉 B.心室和动脉之间 C.心房和心室之间 D. 动脉 20.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是( ) A. 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
B. 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C. 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
D. 血液呈红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21.下列血管中运送静脉血的一组是( ) A. 主动脉、肺动脉 B.肺静脉、上腔静脉 C. 主动脉、肺静脉 D.肺动脉、下腔静脉
试卷第2页,总6页
)
22.人体内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是由血液流经下列哪一部分毛细血管实现的( ) A. 皮肤 B.口腔壁 C.肺泡壁 D.组织细胞间
23.现有一条较长且带有分支的家兔离体血管,将水从较粗的一端灌入,水不能从较细的一端流出。那么这条血管可能是( )
A. 静脉 B.毛细血管 C.主动脉 D.四肢动脉
24.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 .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25.人体手背上一条条“青筋”是 ( )A. 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神经
26.无偿献血是每位公民的义务,那么一个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量应为( ) A.50~100mL B.200~300mL C.350~500mL D.500~600mL
27.下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b 表示心脏,则C 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B .b 表示肺,则C 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C .b 表示小肠,则C 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 D .b 表示组织细胞,则C 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
28.加入抗凝血剂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血液开始出现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 )
A. 血浆、血小板、血细胞 B.血清、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C. 血浆、白细胞、血小板 D.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29.心脏的房室瓣的作用是:( )
A. 使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B.使血液从心室流向心房 C. 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D.使血液从心室流向静脉
30.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造成了部分人员伤亡.某伤员失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O 型,医生应给他输入( ) A . A型血 B . B型血 C . AB型血 D . O型血
31.用猪心做灌流实验时,要让水分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是( ) A .上腔静脉 B. 肺动脉C .下腔静脉 D.肺静脉
32.某战士在抢险时下肢受伤,伤及静脉,血液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此时应及时采取的暂时止血措施是( ) A .压迫伤口远心端一侧的血管 B .压迫伤口近心端一侧的血管 C .只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即可 D .只用“红药水”处理伤口即可
33.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 .运载血细胞 B.运输氧气 C.吞噬病菌 D.止血和凝血
34.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要想到达头部,应几次经过心脏(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试卷第3页,总6页
35.血液流经肺循环后,发生的变化是( ) A. 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养料增多,颜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C. 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D. 废物增多,颜色由鲜红变成暗红色
36.血液在流经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时,流出的血和流入的血相比 A .氧气减少. 营养物质减少 B .氧气增多. 营养物质增多 C .氧气增多. 营养物质减少 D .氧气减少. 营养物质增多 37.关于血液各种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血浆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功能 B.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C. 红细胞有运载血红蛋白的功能 D. 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
38.以下不属于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的是( ) A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B .管壁薄,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C .在人体内分布广、数量较多 D .连通最小的动脉与最小的静脉
39.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 型血 C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少量输入O 型血
D .在没有同型血而又情况危及的情况下,除AB 血型的人外,其他血型的人都不可以输入AB 型血
40.从小肠来的血液到达右手必须经过( )。 ①心脏一次 ②心脏两次 ③肺 ④肝 ⑤脑 A .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②③④ D.①③⑤
41.下列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氧的是动脉血,含二氧化碳的是静脉血 B .动脉中流动脉血,静脉中流静脉血 C .含氧量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 D .含二氧化碳较高的,颜色鲜红的是静脉血
42.在抢救时,医护人员发现伤员腿部外出血,血液鲜红色,从伤口喷出,他会做出怎样判断,又会在伤口的什么部位止血?( ) A .动脉出血、远心端 B .静脉出血、近心端 C .静脉出血、远心端 D .动脉出血、近心端
试卷第4页,总6页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判断题(题型注释)
三、连线题(题型注释)
43.请将下列结构和与之相对应的功能特点用线连起来。
①动脉 a.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②静脉 b. 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
③毛细血管 c.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④红细胞 d. 对人体起到防御和保护功能 ⑤白细胞 e. 运输氧气 四、填空题(题型注释)
44.人体的三种血细胞形态、大小和特点各不相同,具有核的是 ,双面凹的圆盘状的是 ,最小的是 。 45.心脏是血液循环的 ,主要由发达的肌肉组织构成,推动血液在 里循环流动。心脏四个腔,心房与心室间的 只能朝向 开,心室与动脉间的
只能朝向 开,四肢静脉里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
。
46.人体的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 和 两部分。但这两部分循环是 进行的,并且通过 连通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路线。 47.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含有 ,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
48.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___。
49.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易与氧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 的功能。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六、探究题(题型注释)
50.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 隐形杀手" 。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
试卷第5页,总6页
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 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 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⑴ 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
⑵ 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______________,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⑶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 _______与氧结合。
A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 .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C .肺泡 D .组织细胞
⑷ 比较A 、B 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卷第6页,总6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符合题意.
B.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符合题意.
C. 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所以不符合题意. D. 白细胞有细胞核,所以符合题意.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C 【解析】
试题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
可见只有C 选项正确. 考点:心脏的结构 3.B
【解析】手臂注射药物到达伤口依次要经过:臀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手臂处毛细血管。所以药物要先经过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又经过体循环才能到达伤口。 4.C 【解析】
试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血管壁比较厚,弹性大,血液流速快;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血管壁比较薄,弹性小,血液流速较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小血管,此类血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流速极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在静脉注射时,常用橡皮管扎紧上臂,阻断的是静脉,静脉中血流的方向是血液从全身各处运到心脏,即从外流向心脏.所以医生在给人体抽血化验时,用一根橡皮胶管将上肢的上臂扎紧,一会儿上肢前臂靠肘关节处的血管暴起,凸起血管的血流方向是从外流向心脏的静脉.
答案第1页,总10页
考点: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血管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5.B 【解析】
试题分析: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因此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起作用的主要是血小板. 考点:此题考查的血细胞的功能. 6.D 【解析】
试题分析:A 、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从肺流出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从心脏的左心室流出的是动脉血,而从右心室流出的血液是静脉血,故不符合题意;
B 、体循环的途径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即肺循环和体循环都是由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故不符合题意;
C 、DNA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中的血细胞只有白血病具有细胞核,因此在医院做“DNA ”亲子鉴定时抽取血液,仅仅只用到血细胞中的白血病,故不符合题意; D 、某人腿部受伤,吃药后,药物到达受伤部位的途径是:药物→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腿部动脉→腿部毛细血管→受伤处,即药物到达受伤部位先经过体循环,再通过肺循环,然后经过体循环到达受伤部位,即经过两次体循环、一次肺循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循环示意图进行记忆。 7.C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Hb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8.A 【解析】
试题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9.D 【解析】
答案第2页,总10页
试题分析:A 、①个体较大,有细胞核,而且数量少,可以判断是白细胞,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
,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不符合题意.
B 、②个体最小,可以判断是血小板,但人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血液的凝固,故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C 、③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可以判断是红细胞.红细胞能运输氧气和部分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 、①、②、③中②血小板没有细胞核③红细胞无细胞核,符合题意. 考点:显微镜下各血细胞的名称以及各血细胞的功能. 10.A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在臀部肌肉注射某种药物后,药物经臀部毛细血管吸收后随血液经臀部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即先从心脏的右心房发现这种药物. 考点:此题考查了血液循环的途径. 11.C 【解析】
试题分析:A 、人体的主动脉与左心室相连,左心室收缩,把血液由主动脉运向全身,因此主动脉中的血压最高.不符合题意.
B 、由A 可知,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血管注射以及抽血多采用静脉血管.不符合题意.
C 、由A 可知,动脉中的压力较大,不适合做注射或抽血,血管注射以及抽血多采用静脉血管.符合题意.
D 、营养物质和废物,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交换都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因为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的交换.不符合题意.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血管的相关知识 12.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的形状不规则,当血管破裂血液流出时,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成团,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出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受损血管的血液凝固,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故选D 。
答案第3页,总10页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3.A 【解析】
试题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 型人输A 型血,B 型血的人输B 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的知识 14.B 【解析】 试题分析:A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
B 、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符合题意.
C 、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
D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与炎症无关,不符合题意. 考点:血常规化验单 15.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中有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因此氧气在血液里存在的主要形式氧合血红蛋白.
考点:氧和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血液中进行运输. 16.B 【解析】
试题分析: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血压的测量通常是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定,数值用KPa (千帕)表示.表示方法是:收缩压/舒张压,分子是收缩压,分母是舒张压.如18/11KPa表示收缩压为18KPa ,舒张压为11KPa .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压 17.C 【解析】 试题分析:“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 考点:冠心病的病因. 18.B 【解析】
答案第4页,总10页
试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数量最多,分布广,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动脉中不一定流的就是动脉血,如肺动脉内流的就是静脉血,故选B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脉静脉血管的概念特点。
19.D
【解析】
试题分析:A 、静脉内有静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全身流回心脏,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故ABC 都不符合题意;
D 、动脉内没有瓣膜,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中瓣膜的位置。
20.A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21.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循环路线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所以,流动脉血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和肺静脉,流静脉血的血管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和上、下腔静脉,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
22.C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壁外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23.A
【解析】
试题分析:静脉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方向是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的血管,全身的血管较细,心脏处的血管较粗,所以此血管内的血液只能从较细的血管流向较粗的血管,而不能倒流,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和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A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故不符合题意;B 、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是动脉,故符合题意;C 、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25.B
【解析】
试题分析:A. 动脉 心脏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为动脉,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故A 不符合题意。
B. 静脉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为静脉,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故B 符合题意。
C.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较细的血管为毛细血管 。故C 不符合题意。
D. 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外表看不出,故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循环系统,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血管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6.B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 ,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 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无偿献血的意义,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27.B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会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动脉血→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b 表示心脏,则C 血管看可能是主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b 表示肺,则C 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b 表示小肠,则C 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b 表示肾小球,则C 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考点: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28.D
【解析】
试题分析: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 考点:本题考查新鲜的动物血液放入抗凝剂后的分层现象.
【解析】 试题解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考点:心脏和血管中有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的瓣膜: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30.D
【解析】
试题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 型人输A 型血,B 型血的人输B 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 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O 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 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 型血。 所以某伤员因失血过多,需要输血,已知其血型为O 型,则只能接受O 型血。故选:D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输血的原则。
31.D
【解析】
试题分析:心脏内血流的方向是:由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因此要让水从主动脉流出,灌入水的血管应该是肺静脉。
考点:本题考查心脏内血流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A
【解析】
试题分析: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液运回到心脏,血液流动方向是向着心脏方向流动,因此,下肢静脉受伤,应该压迫远心端一侧的血管,减少血液往心脏方向流动。故选A 。
考点:本题考查静脉血的流动方向,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3.B
【解析】
试题分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可以用来运输氧。
考点:本题考查红细胞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4.B
【解析】
试题分析:青霉素肌肉注射后,药物经上腔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接着进行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房进入左心室,进行体循环到达头部,所以2次经过心脏,故选B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血液循环示意图掌握血液的循环路线。
35.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系统中循环流动,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依次经过主动脉、体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体静脉、
上下腔静脉至右心房终止,肺循环是从右心室开始依次经过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至左心房终止,通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故选C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可结合循环示意图进行记忆。
36.D
【解析】
试题分析: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包括进入小肠动脉)→全身各级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包括小肠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通过体循环,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的血液送到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送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中与流入的血液相比含有较多的养料,故选D 。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吸收作用和血液循环的途径。
37.C
【解析】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38.D
【解析】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管壁薄,管腔小,数量多,分布广,管内血流速度最慢。D 项虽属于毛细血管的特点,但与物质交换并无关系。
39.B
【解析】输血的原则是输同型血。但O 型血与A 、B 两种标准血清都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将少量的O 型血输入A 型、B 型或AB 型血的患者体内不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但是,AB 型血与A 标准血清和B 标准血清都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AB 型血只能输给AB 型血的患者。
40.C
【解析】从小肠流出的血液最先进入肝,然后到达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第一次经过心脏),血液经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流入左心室(第二次经过心脏),再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流到右手。
41.C
【解析】动脉血和静脉血中都含有氧和二氧化碳,只是含量的多少不同。动脉血中的含氧量高于静脉血中的含氧量,动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于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动脉血管中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同样静脉血管中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
42.D
【解析】动脉血管中血液的流动速度最快,同时腿部动脉血管中流的是鲜红的动脉血。因此,可以判断这是动脉血管在出血。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的血管,因此,止血部位应是伤口的近心端。
43.①—b 、②—a 、③—c 、④—e 、⑤—d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红细胞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凝血的作用,白细胞具有保护和防御,吞噬病菌的作用.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
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以及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等考点的理解掌握。
44.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解析】
试题分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无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盘状,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无核,又称血栓细胞,由于血小板非常小,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人血涂片,不易观察到,所以没有细胞核的有红细胞和血小板。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点评: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三种血细胞的特点:红细胞最多无核,白细胞最少有核,血小板最小无核。
45.动力器官(泵) 心血管 房室瓣 心室 动脉瓣 动脉 静脉瓣
【解析】
试题分析:心脏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由于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静脉的结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心脏的结构,静脉的结构特点,可结合示意图进行记忆。
46.体循环 肺循环 同时 心脏
【解析】 试题分析:血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血管是运输的管道,心脏是物质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则是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血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血液循环途径。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途径。
47.血红蛋白;结合;分离
【解析】
试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中含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血液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经蛋白,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 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8.动脉;静脉
【解析】
试题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
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动最慢,数量最多,分布广,这样的结构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血管的类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动脉静脉血管的概念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9.结合、分离、运输氧
【解析】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50.(1)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 (2)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3)A (4)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或血铅含量对血红蛋白含量有影响(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只要答案合理均可给分)
【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随着注射溶液醋酸铅的含量增加,人体的血红蛋白含量在下降,所以吃含铅食品,对健康有危害;血红蛋白具有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结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