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怀抱2012年第6期

  摘 要:沈从文是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作家,而他独特的创作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选择了一条走向内心的道路,构筑起自己的“人性小庙”。本文试图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并结合他一生的经历来阐释他对于“人性小庙”的建构。  关键词:人性;边城;文化;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3    作为一个生活在风云变幻年代的作家,沈从文没有郭沫若的喷薄欲出,没有鲁迅的冷峻深刻,没有郁达夫的悲天悯人,也没有徐志摩的多情浪漫。在动荡不安的时刻,他反而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一条以静制动的路,以一种恬淡如水的心态去创作和生活。1934年他在《阿金?前记》中说“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并相信这“神庙”“受得住风雨、寒暑,受得住冷落”,“后来人还需要它”。这里的“人性的小庙”正是沈从文不同于其他现代作家之处,是他的“别有怀抱”之处。它是沈从文耗其一生而苦心建构和坚守的阵地,无论他遭遇怎样的困苦和打击,他总守护着内心深处的那片处女地,因为那里有他对生命最本真的呼唤,对永恒的追寻。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这小庙的维护者,带给我们灵动的水花,也带给我们安详的溪流。  沈从文逝世后,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为他写了一幅挽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与沈从文的性格十分贴切。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座“人性的小庙”,去领略沈从文其人和他所构筑的世界。  一、星斗其文  沈从文最好的小说无疑是《边城》了。作者在故事里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梦一样的世界。首先,边城的景色是清丽旖旎的,“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①。清澈的河水涤荡一切芜杂,倒映着静谧的天空,这里发生着许许多多事,都消融于天边的云彩,水里的浪花之中。水中的鱼,山中的竹,桃花深处的人家,四周的一切都是这么调和。其次,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边城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小饭店吃鲤鱼豆腐;在茶馆商量生意;妓女与水手之间的钱情交易……“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更有意思的是边城的端午节,有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边城除了静寂,还有湘西人民独特的狂野与激情。再次,小说中不断强调边城里的人都具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老船夫的忠实和不贪财;翠翠的天真活泼;顺顺的慷慨和济人之急;天保与傩送的勇敢和义气。  但是,边城的美和边城人的善良,并不能保证最终的幸福。小说最后,天保被淹死了,老船夫郁郁而终,翠翠的爱情灰飞烟灭,白塔也倒塌了。这让我们不禁质问:为什么这样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还会有悲剧的发生?  回顾故事我们可以获知,这样的悲剧似乎带有某些宿命性的成分。翠翠的母亲曾经便是与一个茶峒军人双双殉情而死的,老船夫担心翠翠会重复母亲的老路,所以极力尊重翠翠的心意,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翠翠找一个好人家,但是事与愿违,最终最终不但没有找到,反而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伤害。老船夫常由翠翠的事想到翠翠的母亲,隐约感觉到“母女二人共通的命运”,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去找顺顺、大老和二老,但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天保本来是熟悉水性的,但没想到却被水淹死了。小说最后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的,显然与小说之前对边城描写的安静祥和的气氛很不相称。而老船夫也在这个夜晚突然死亡,虽然之前有提到他生病了,但是并没有病得特别严重。这些情节都表明悲剧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正如边城不会永远这样地美下去,总会有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因素来打破平静,或者彻底地销毁这里的一草一木。  20世纪30年代,人们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启蒙群众,极端地否定所有传统伦理道德,摧毁一切与封建制度或农业文明相关的思想,而极力肯定西方的工业文明和民主科学的思想。多数人在传统精神支柱倒塌的危机下,面临这些冲击和选择而感觉迷茫、焦虑,从而变得丧失了做人的原则,甚至基本的人性。正如沈从文在《题记》中说的“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政治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②而沈从文走正是意识到了在巨大的破坏之后,民族文化亟需重建的现状,所以才写下了这部作品。小说里多次出现具有深刻文化涵义的词语,如是选“车路”还是选“马路”,是选“碾坊”还是选“渡船”,这意味着翠翠和二老的选择并不单单是终身大事的选择,而是对民族文化重建的出路的选择。大老和二老其实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代表,从二人的名字中便可以看出作者潜藏的深意。大老叫“天保”,也就是希望老天能保佑他,反映了封建文化中的天命思想;而二老叫“傩送”,傩神是驱除瘟疫的神,神帮人们驱除不好的,送来好的,有去旧迎新的含义,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表明二老代表了一种进步的现代文化。翠翠在大老与二老之间的选择,也就是对两种文化的选择。最后大老死了,意味着这样一种过时的旧有的文化必然会灭亡,但是二老也离开了边城,并且小说最后一句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表明作者对新生文化命运的不确定,他不知道重建之后的文化会不会还像之前的文化一样,养育出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劳、勇敢的人们。作为边城地标性建筑的白塔在雷雨中坍塌,意味着封建文明在动荡中必然瓦解的命运;而对于重新修建好的白塔,作者则是打上了一个问号,二老若是回来,这悲剧还有弥补的机会,若是不回来,那么便表明边城不再是之前的边城,而是成为了一个伤心地,而不是之前的温馨的港湾。其实白塔的重新建成,已经隐约透出作者的一点希望,他觉得有这个白塔在这里等待,二老还是会回来的。正如汪曾祺所说“《边城》(和沈先生的其他作品)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民族品德会回来么?”③  所以其实沈从文想向我们传达的并不是边城的美,也不是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情故事,而是他对重建民族文化的反思。过去的一切文化都是不好的吗?新的文化就一定是进步的吗?沈从文用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他深深热爱着他的故土,他的湘西世界,以及那里的淳朴的人民。是那个被批判得五体投地的封建农业文明孕育出他的故乡,也养育了这样一代代真实、自然、素朴、勇敢的人们,“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及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④。而那些所谓的城市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却使人们变得利欲熏心,装模作样,丧失了原来那些美好本真的品质。但这并不是说沈从文他对新兴的西方现代文明持消极的态度,反对五四运动或新文化运动,而是他希望人们在重建新的民族品德的同时,能够保存好原有的五千年传承下来的,那些本质的东西,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全部抛弃。他说“《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相应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⑤

  摘 要:沈从文是二十世纪独树一帜的作家,而他独特的创作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选择了一条走向内心的道路,构筑起自己的“人性小庙”。本文试图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并结合他一生的经历来阐释他对于“人性小庙”的建构。  关键词:人性;边城;文化;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6-0000-03    作为一个生活在风云变幻年代的作家,沈从文没有郭沫若的喷薄欲出,没有鲁迅的冷峻深刻,没有郁达夫的悲天悯人,也没有徐志摩的多情浪漫。在动荡不安的时刻,他反而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一条以静制动的路,以一种恬淡如水的心态去创作和生活。1934年他在《阿金?前记》中说“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并相信这“神庙”“受得住风雨、寒暑,受得住冷落”,“后来人还需要它”。这里的“人性的小庙”正是沈从文不同于其他现代作家之处,是他的“别有怀抱”之处。它是沈从文耗其一生而苦心建构和坚守的阵地,无论他遭遇怎样的困苦和打击,他总守护着内心深处的那片处女地,因为那里有他对生命最本真的呼唤,对永恒的追寻。而他笔下的人物都是这小庙的维护者,带给我们灵动的水花,也带给我们安详的溪流。  沈从文逝世后,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为他写了一幅挽词“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与沈从文的性格十分贴切。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座“人性的小庙”,去领略沈从文其人和他所构筑的世界。  一、星斗其文  沈从文最好的小说无疑是《边城》了。作者在故事里为我们构筑了一个梦一样的世界。首先,边城的景色是清丽旖旎的,“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①。清澈的河水涤荡一切芜杂,倒映着静谧的天空,这里发生着许许多多事,都消融于天边的云彩,水里的浪花之中。水中的鱼,山中的竹,桃花深处的人家,四周的一切都是这么调和。其次,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边城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小饭店吃鲤鱼豆腐;在茶馆商量生意;妓女与水手之间的钱情交易……“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更有意思的是边城的端午节,有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边城除了静寂,还有湘西人民独特的狂野与激情。再次,小说中不断强调边城里的人都具有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老船夫的忠实和不贪财;翠翠的天真活泼;顺顺的慷慨和济人之急;天保与傩送的勇敢和义气。  但是,边城的美和边城人的善良,并不能保证最终的幸福。小说最后,天保被淹死了,老船夫郁郁而终,翠翠的爱情灰飞烟灭,白塔也倒塌了。这让我们不禁质问:为什么这样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还会有悲剧的发生?  回顾故事我们可以获知,这样的悲剧似乎带有某些宿命性的成分。翠翠的母亲曾经便是与一个茶峒军人双双殉情而死的,老船夫担心翠翠会重复母亲的老路,所以极力尊重翠翠的心意,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翠翠找一个好人家,但是事与愿违,最终最终不但没有找到,反而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伤害。老船夫常由翠翠的事想到翠翠的母亲,隐约感觉到“母女二人共通的命运”,所以才会一次又一次地去找顺顺、大老和二老,但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天保本来是熟悉水性的,但没想到却被水淹死了。小说最后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的,显然与小说之前对边城描写的安静祥和的气氛很不相称。而老船夫也在这个夜晚突然死亡,虽然之前有提到他生病了,但是并没有病得特别严重。这些情节都表明悲剧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正如边城不会永远这样地美下去,总会有我们所无法预料的因素来打破平静,或者彻底地销毁这里的一草一木。  20世纪30年代,人们为了救亡图存,为了启蒙群众,极端地否定所有传统伦理道德,摧毁一切与封建制度或农业文明相关的思想,而极力肯定西方的工业文明和民主科学的思想。多数人在传统精神支柱倒塌的危机下,面临这些冲击和选择而感觉迷茫、焦虑,从而变得丧失了做人的原则,甚至基本的人性。正如沈从文在《题记》中说的“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朴质,勤俭,和平,政治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他们受横征暴敛以及鸦片烟的毒害,变成了如何穷困与懒惰!”②而沈从文走正是意识到了在巨大的破坏之后,民族文化亟需重建的现状,所以才写下了这部作品。小说里多次出现具有深刻文化涵义的词语,如是选“车路”还是选“马路”,是选“碾坊”还是选“渡船”,这意味着翠翠和二老的选择并不单单是终身大事的选择,而是对民族文化重建的出路的选择。大老和二老其实也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代表,从二人的名字中便可以看出作者潜藏的深意。大老叫“天保”,也就是希望老天能保佑他,反映了封建文化中的天命思想;而二老叫“傩送”,傩神是驱除瘟疫的神,神帮人们驱除不好的,送来好的,有去旧迎新的含义,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表明二老代表了一种进步的现代文化。翠翠在大老与二老之间的选择,也就是对两种文化的选择。最后大老死了,意味着这样一种过时的旧有的文化必然会灭亡,但是二老也离开了边城,并且小说最后一句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表明作者对新生文化命运的不确定,他不知道重建之后的文化会不会还像之前的文化一样,养育出一代又一代善良、勤劳、勇敢的人们。作为边城地标性建筑的白塔在雷雨中坍塌,意味着封建文明在动荡中必然瓦解的命运;而对于重新修建好的白塔,作者则是打上了一个问号,二老若是回来,这悲剧还有弥补的机会,若是不回来,那么便表明边城不再是之前的边城,而是成为了一个伤心地,而不是之前的温馨的港湾。其实白塔的重新建成,已经隐约透出作者的一点希望,他觉得有这个白塔在这里等待,二老还是会回来的。正如汪曾祺所说“《边城》(和沈先生的其他作品)不是挽歌,而是希望之歌,民族品德会回来么?”③  所以其实沈从文想向我们传达的并不是边城的美,也不是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情故事,而是他对重建民族文化的反思。过去的一切文化都是不好的吗?新的文化就一定是进步的吗?沈从文用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他深深热爱着他的故土,他的湘西世界,以及那里的淳朴的人民。是那个被批判得五体投地的封建农业文明孕育出他的故乡,也养育了这样一代代真实、自然、素朴、勇敢的人们,“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及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④。而那些所谓的城市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却使人们变得利欲熏心,装模作样,丧失了原来那些美好本真的品质。但这并不是说沈从文他对新兴的西方现代文明持消极的态度,反对五四运动或新文化运动,而是他希望人们在重建新的民族品德的同时,能够保存好原有的五千年传承下来的,那些本质的东西,而不是一股脑儿地全部抛弃。他说“《边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热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了,应当还保留些本质年轻人的血里或梦里,相应环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⑤


相关内容

  •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电影_三傻大闹宝莱坞_李常叶
  •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电影 <三傻大闹宝莱坞> 李常叶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157 摘要:2009年上映的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获孟买电影博览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配角(波曼·伊拉.最佳剧本等六项大奖,并获国际印度电影协会最佳影尼) 片.最佳导 ...

  • 落叶诉说.doc
  • 落叶诉说 作者:李悦萌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12年第02期 秋风掠过,神奇的大自然为大地抹上一层金色,满树的绿叶也渐渐变黄,纷纷飘落.我不由地为落叶的不济命运叹息: 它默默地给大自然增添满眼春意,给人们悄然传达秋的讯息,自己却日渐枯黄.憔悴,最终化作泥土. 直到有一天,我 ...

  • 萨拉_悌斯黛尔及其诗歌赏析
  • 2012年第5期总第115期 文学艺术 No.5. 2012Sum 115 萨拉·悌斯黛尔及其诗歌赏析 代 倩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3) 摘 要:萨拉·悌斯黛尔,美国20世纪初期最具迷人魅力的抒情诗人之一,但国内对她的诗歌研究却非常的匮乏.本文回顾了萨拉·悌斯黛尔的诗歌生涯 ...

  •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试题
  •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同步试题 浙江省新昌县教体局教研室 徐金超 一.选择题 1.(2012·武汉中考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西藏和平解放,大陆基本统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程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为了和平解决台湾 ...

  • 汽车服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猜想
  • DOI:IO.3969/j.issn.1009-847X.2014.04 008 模约2000亿元. 中国当前二手车的年销量规模约为新车销量的1/3,根据海外成熟市场的经验,二手车销量规模会达到新车销量规模的2-3倍.假设二手车销量为新车销量的2倍,即8000万辆,二手车的均价为新车均价的60%,二 ...

  • 雾锁南岸2012年第4期
  • 随着记忆回到童年,我的空间比例感立即变更,我的视平线离地面不足一米,跟我个头齐平的是家里那几只大鹅.我混在它们里面一起朝花台那边摇摇摆摆而去,它们欢快地叫着,我觉得听明白了它们的话语,是在鼓励我朝前走,不要怕会从花台里爬出来的菜花蛇. 那时候只有大人将我抱起,我才会注意到大人的面容,当我自己在地面上 ...

  •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案例
  • 案例分析--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 2013/11/30 A31114042 刘肖 A31114029 李偲 A31114016 汪成亮 A31114005 李志兴 微软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商机无限,苹果iPhone 手机取得的巨大成功,让各大厂商 ...

  • 申请推免加分学术论文答辩目录doc
  • 申请推免加分学术论文答辩目录 第一组 序号 作者姓名 申请加分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及 期刊分类等级 备注 1 王宇飞 10 "关键词"检索中的商标侵权问题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CSSCI来源期刊 08-09,10-11,12-13 第 ...

  • 洞穴探险记.doc
  • 洞穴探险记 作者:欧阳江南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12年第03期 自古以来,洞穴一直对人类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千百年问,地球上各种肤色的民族对散布在地表各处的洞穴所包藏着的神奇的地下世界,无不充满着梦幻般的憧憬. 对许多人来说是梦幻一样的东西,对洞穴探险者而言只是一种欲望: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