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案例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

山西省寿阳县东关小学 张映宝

一、请简述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与灵魂。

答: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二、现代教育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据中国日报报道: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一(二)班课堂上,班主任胡老师发现学生黄某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当即将手机收过来,放在讲台前砸烂,然后丢进了垃圾桶。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胡老师砸手机的行为如何看,并作分析。

答:胡老师砸手机的做法之所以凸显争议,其实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缺乏沟通和耐心”的现实难题。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配备手机是相互及时联系的需要,初衷是好的,然而,贪玩且自制力差的学生,未把手机上的一些先进功能用于学习,而是用于消遣,这就产生了弊端。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加以引导,多沟通,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用手机,而不是简单一纸禁令,让学生不去接触先进的科技产品。“屡教不改,便一砸了之”的做法其实不妥。从法律角度讲,老师无权损坏学生的财物,甚至连没收学生手机的权力也没有。虽然老师砸学生手机后收到的“成效”是客观存在的,但若以此判断该教育方式是可行的,未免太过片面。因为老师“一砸了之”不仅切断了双方沟通的前提,而且这种无法律保护的行为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对他们思想和

心理的成长产生错误的引导。从长期效果上讲,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强行遏制,远不及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请结合一实际案例,谈谈你对关爱学生的理解。 答:3月31日,殷雪梅老师在一辆狂奔而至的车辆面前,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路过的学生,从“虎口”下夺回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而她却被车辆撞飞25米远,最后光荣牺牲。她是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有近30年教龄的先进教育工作者。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对于学生的关爱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因责任而生的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基本的前提,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怀关爱之心,纵然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

四、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在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我觉得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记叙和评析。具体地说,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过程、方法的记叙和剖析;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行为的记叙及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等事情艺术性处理的过程、方法的记叙及总结。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例证。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五、有人说:由于现行教育评价的终极标准——高考没有变,所以素质教育就很难切实开展。作为一线教师你对此如何认识,列举一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案例。

答: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既然是一项艺术,就不能只采取一般性的说教,单纯的批语,粗暴的训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要讲究艺术形式和实施艺术手段,更要讲究教育机智。今天的突发事件,就使我认识到了教育机智对育人的重要性。

上课时班上有两位同学在玩扑克,我没有批评他们,课后便把所有的同学聚集在一起,问:第一,关于扑克牌,谁能说出其中关于颜色和数字的意义? 第二,谈到扑克牌,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哪位著名的科学家?

同学们回答不出来,于是我便告诉了他们:

扑克牌,又叫帕斯牌,共54张,其中两张大小王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其余52张正牌代表一年里的52个星期天。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儿童是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请分析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将家庭放到了儿童成长的第一位,你对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如何认识。

答: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

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七、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请结合所学谈一谈终身教育的理论依据。

答:“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高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对如何渗透终身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就当前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下面几个问题:①为教学而教学。教育工作者只盯教材内容,未能培养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没有将终身教育的理念传授给受教育者。教育者往往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观念、态度情绪、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心理状态的了解与沟通,如此的教学活动很容易忽视学习是个人意义构建过程的特点,忽视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大的作用,也很难融入受教育者内心世界,很难有效培养受教育者的终身自学能力;②仅传授现成知识,片面追求分数。由于教育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缺乏认识,以及由此而来的有问题的教师管理方式,从而导致学习者的求知欲下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习者知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不重视把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中去,因此,使受教育者缺乏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③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习者的主体能力培养,实行“满堂灌”和“填鸭式”教育模式。受教育者参加工作后仍然有被动学习特征,表现为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竞争能力差、缺乏创新的能力与创新的激情,以及终身教育理念。

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终身学习”条明确指出教师应:„.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请谈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它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如何。 答: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一 现代教师要具有极强的政治素质

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讲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当代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愫,豁达的心胸,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见解及价值观。能理解学生,真诚的与学生相处,并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增加自制力,抵抗力,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干扰,不断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只有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以身作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 现代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工作本质就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做到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推崇的模范。”

三 现代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

作为教师,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其智力和能力,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告诉他们怎

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仅是直接灌输给他们知识。我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技巧,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培养能力,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知识传递者的任务,自己必须精通业务,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 现代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教师要时时有进取精神,要有毅力,在不断进取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这是我们每一名新世纪教师所须具备的品质和永不松懈的追求。

五 现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所进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索罗门曾经说过:“在个体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特点,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显然是不行的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素质全面的教师才能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需。愿新时代的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无愧于时代赋予的重托。

九、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

了自动退学。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答: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该班班主任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 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关爱与培养。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1. 采用鼓励机制,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开学时,我就鼓励学生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具体合理的目标,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2. 教师要有爱心有爱心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前提和条件,对待后进生要满怀热情去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本着这个突破口,我首先做到了充分信任,尊重他们。平时就故意留点事情给他做,让他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他对老师也就亲近了3. 对后进生要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心去观察,持之以恒,对症下药,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总之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爱心,关心,细心和耐心。

十、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两学生交头接耳,便喝令学生停止说话,并令两学生相互拧脸蛋以示惩戒,下课后,学生以教师体罚学生为由前往教务处申述,教师解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请结合所学对案例中教师在教务处的解释进行分析。 答: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2)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评析》作业

山西省寿阳县东关小学 张映宝

一、请简述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其核心与灵魂。

答:2008年教育部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二、现代教育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据中国日报报道:2010年6月13日下午,湖北仙桃某中学高一(二)班课堂上,班主任胡老师发现学生黄某在课堂上玩手机后,当即将手机收过来,放在讲台前砸烂,然后丢进了垃圾桶。作为一名教师,你对胡老师砸手机的行为如何看,并作分析。

答:胡老师砸手机的做法之所以凸显争议,其实是当今教育界面临的“缺乏沟通和耐心”的现实难题。对于家长来说,给孩子配备手机是相互及时联系的需要,初衷是好的,然而,贪玩且自制力差的学生,未把手机上的一些先进功能用于学习,而是用于消遣,这就产生了弊端。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加以引导,多沟通,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用手机,而不是简单一纸禁令,让学生不去接触先进的科技产品。“屡教不改,便一砸了之”的做法其实不妥。从法律角度讲,老师无权损坏学生的财物,甚至连没收学生手机的权力也没有。虽然老师砸学生手机后收到的“成效”是客观存在的,但若以此判断该教育方式是可行的,未免太过片面。因为老师“一砸了之”不仅切断了双方沟通的前提,而且这种无法律保护的行为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对他们思想和

心理的成长产生错误的引导。从长期效果上讲,对学生行为方式的强行遏制,远不及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答记者问中明确指出:“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请结合一实际案例,谈谈你对关爱学生的理解。 答:3月31日,殷雪梅老师在一辆狂奔而至的车辆面前,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路过的学生,从“虎口”下夺回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而她却被车辆撞飞25米远,最后光荣牺牲。她是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有近30年教龄的先进教育工作者。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对于学生的关爱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因责任而生的不计回报、无私的、广泛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实现教学功能的最基本的前提,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怀关爱之心,纵然其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教学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德还是智慧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 关爱学生先要“关心学生”

二、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

三、关爱学生还要“理解学生”

四、关爱学生定要“信任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只要教师用心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那么学生所有的嫩芽在得到老师言语行为的呵护滋润后,将会更好地茁壮成长。

四、某教师《思想品德•学会拒绝》的课堂处理如下:在上课前一周,利用闲谈时间,不经意询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诱惑影响你的学习?”“你有为抵制不了诱惑苦恼过吗?”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老师进而问“为了抵制诱惑,你们有没有去了解和学习一些成功人士的做法呢?”同学们静了下来,从他们的眼神里教师发现了学生的好奇心。于是布置预习:你最能成功抵制的诱惑是什么,抵制的方法是什么,什么诱惑使你最难抵制,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他是怎样抵制诱惑的。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按最难抵制的诱惑分成小组,进行交流。要求每组讨论出抵制本组最难抵制诱惑的最佳方案,并进行介绍,最后教师点出教学主题“学会拒绝”。请结合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谈一谈你对该教学案例的认识。

答:在新形势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要求,我觉得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记叙和评析。具体地说,教学案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过程、方法的记叙和剖析;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行为的记叙及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等事情艺术性处理的过程、方法的记叙及总结。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疑难问题,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

映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想和例证。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五、有人说:由于现行教育评价的终极标准——高考没有变,所以素质教育就很难切实开展。作为一线教师你对此如何认识,列举一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案例。

答: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既然是一项艺术,就不能只采取一般性的说教,单纯的批语,粗暴的训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育要讲究艺术形式和实施艺术手段,更要讲究教育机智。今天的突发事件,就使我认识到了教育机智对育人的重要性。

上课时班上有两位同学在玩扑克,我没有批评他们,课后便把所有的同学聚集在一起,问:第一,关于扑克牌,谁能说出其中关于颜色和数字的意义? 第二,谈到扑克牌,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哪位著名的科学家?

同学们回答不出来,于是我便告诉了他们:

扑克牌,又叫帕斯牌,共54张,其中两张大小王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其余52张正牌代表一年里的52个星期天。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六、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儿童是一块大理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请分析为什么苏霍姆林斯基将家庭放到了儿童成长的第一位,你对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如何认识。

答: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

(四) 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 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

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家庭中的电视录像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地反映着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缺乏理性的辨别是非能力,但有着比成人敏锐的感受能力。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亲切的可怕的事物,敏感性强,而这种敏感性正是培养理性辨别能力的良好基础,做为家长应利用这一拓点帮助孩子在这种感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对社会生活的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儿童心灵,预防儿童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家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有助于安定小家庭大环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对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功在千秋。

总之,做为家长 要充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 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七、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请结合所学谈一谈终身教育的理论依据。

答:“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终身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重视,但是高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对如何渗透终身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就当前的现状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下面几个问题:①为教学而教学。教育工作者只盯教材内容,未能培养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没有将终身教育的理念传授给受教育者。教育者往往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观念、态度情绪、生活经验、学习基础、,心理状态的了解与沟通,如此的教学活动很容易忽视学习是个人意义构建过程的特点,忽视受教育者

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大的作用,也很难融入受教育者内心世界,很难有效培养受教育者的终身自学能力;②仅传授现成知识,片面追求分数。由于教育者对终身教育理念缺乏认识,以及由此而来的有问题的教师管理方式,从而导致学习者的求知欲下降,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习者知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不重视把终身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中去,因此,使受教育者缺乏接受终身教育的理念;③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育方式上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习者的主体能力培养,实行“满堂灌”和“填鸭式”教育模式。受教育者参加工作后仍然有被动学习特征,表现为知识面窄、技能单一、竞争能力差、缺乏创新的能力与创新的激情,以及终身教育理念。

八、《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终身学习”条明确指出教师应:„.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请谈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什么,它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如何。 答:所谓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

一 现代教师要具有极强的政治素质

教师的高尚师德对学生具有吸引和感化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要讲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当代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情愫,豁达的心胸,能容纳与自己不同的看法、见解及价值观。能理解学生,真诚的与学生相处,并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增加自制力,抵抗力,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干扰,不断提高自已的思想觉悟。只有加强自身的政治素质,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才能以身作责,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 现代教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教师的工作本质就是教书育人,提高民族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做到以德育德,以行导行。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推崇的模范。”

三 现代教师应具备渊博的知识素质和业务素质

作为教师,应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其智力和能力,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告诉他们怎

样和在什么地方找到答案,而不仅是直接灌输给他们知识。我认为,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技巧,教会学生观察和思维,培养能力,促进他们智慧的发展。教师要想成功地完成知识传递者的任务,自己必须精通业务,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 现代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教师要时时有进取精神,要有毅力,在不断进取中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书生曾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这是我们每一名新世纪教师所须具备的品质和永不松懈的追求。

五 现代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所进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索罗门曾经说过:“在个体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的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特点,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只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匠显然是不行的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教师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的好坏。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只有素质全面的教师才能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需。愿新时代的教师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无愧于时代赋予的重托。

九、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

了自动退学。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

答: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该班班主任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热衷于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持之以恒,讲究 方法。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于班级管理的每时每刻。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关爱与培养。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根植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1. 采用鼓励机制,增强学生自信心 学生开学时,我就鼓励学生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有信心,就没有做不到的事,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具体合理的目标,学生有目的,有意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2. 教师要有爱心有爱心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前提和条件,对待后进生要满怀热情去关心,爱护,理解,尊重他们,多从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心理。本着这个突破口,我首先做到了充分信任,尊重他们。平时就故意留点事情给他做,让他感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他对老师也就亲近了3. 对后进生要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细心去观察,持之以恒,对症下药,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总之我们要给学生更多的爱心,关心,细心和耐心。

十、课堂教学中,教师发现两学生交头接耳,便喝令学生停止说话,并令两学生相互拧脸蛋以示惩戒,下课后,学生以教师体罚学生为由前往教务处申述,教师解释“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请结合所学对案例中教师在教务处的解释进行分析。 答: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弄不好会伤害人。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惩罚也需要尊重与信任。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这一点必须意识到,弄不好会伤害人,必须要因人而异、适度。我认为越要惩罚,越要尊重。

(2)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专制不是爱,把人家不需要的爱强加给别人,是专制;溺爱不是爱,溺爱对人是不尊重,明明你行我觉得你不行。在信任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成长空间,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


相关内容

  • [设计素描]实训大纲
  • 附件:推荐的课程内实训教学大纲 <设计素描>课程内实训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学时]84 [开课学期] 第1学期 [实训学时]59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展示艺术设计方向 一.实训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设计素描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依据素描原理和艺术表 ...

  • 第四课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四课 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 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教案 教案作者:任 军 职 称:中教一级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职业道德与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 (2)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 (3)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 (4)理解的行业道德规范的 ...

  • 河南特岗考试案例分析题
  • 五.案例分析题 1.校长性侵事件,有偿家教,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体罚学生. 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分析案例中违反了哪些并加以解释.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有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案例中所涉及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爱 ...

  •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王晓晨
  •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 程 标 准 制订人: 王晓晨 校对人: 怀琦 审核人: 怀琦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 基础部思政教研室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建议学时:34学时 学 分:2学分 适应对象:2 ...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九课
  •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 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 ...

  • 2009-2014历年河南特岗考试真题及答案
  • 09年河南特岗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2分/20题)注:单选判断可能个别有误如发现请留言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 ) A发展B全面协调可持续C以人为本D统筹兼顾 2. 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 A遗传B学校教育C环境D家庭教育 3. 心里断乳期是指(C ) A幼儿期B儿童 ...

  •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
  •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 作者:曹卫东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12期 19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横空出世,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以及各个领域的借鉴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精心编制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不 ...

  •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设计
  • <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道德修养,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 2.能力目标: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属 ...

  • 宪法案例教学的探
  • 宪法案例教学的探 作者:殷菲菲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结合宪法案例教学的工作实践,从宪法案例教学的功能.宪法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宪法案例教学的互动模式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完善宪法教学的方法,提高宪法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