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弈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08年10期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网上有许多适合孩子的资源,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冲浪中学到有用的知识。然而,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同时,互联网的弊端在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面前表现得尤为突出。“孩子喜欢上网,会变坏吗?”前不久,一位母亲认真而郑重地问我。看她一副忧心忡忡、担心羊入虎口的样子,我忍俊不禁之余,觉得很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家长篇:
我坚决反对孩子上网
(黄玉琴,公司职员)
对孩子来说,网络坚决不能碰,因为他们没有自制力。我儿子晨晨就因为上网成瘾,从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顽劣不堪、让人头疼的坏孩子。已经一年半了,我们骂过打过,让孩子休学,带他去看医生、吃药,可一点起色也没有。现在他上起网来仍然没日没夜,一旦离开网络就精神萎靡、脾气暴躁。
小学阶段,晨晨的学习很好,从没让我们操过心。在初一、初二阶段,由于数学好,他还被选进了学校的奥数班。但自从上了初三后,可能是升学压力较大,住校的他开始翻墙偷偷溜进网吧上网。如果不是他在上课时睡觉被老师发现,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已经身陷网络的泥潭呢。
眼看他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我们不得已给他办了休学手续。为了让他回家,我们买了电脑,在家里装了宽带。刚开始时他一天最多玩10个小时,可现在只要还能保持清醒,他就一定会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夜。
由于不用上学,他每天都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屏幕,身子一动也不动,而一旦万不得已离开电脑,他就会无意识地念念有词,这个时候谁跟他讲话,他都会置若罔闻。我和丈夫多次和孩子交流,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上网成瘾,是我们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小时候没有让他学想学的音乐、绘画等,才导致他现在什么爱好也没有,只能上网消遣。
我不知道求了他多少次,他就是不愿意去读书,就等着拿到身份证后去打工。看着孩子一天天陷在网络的泥潭中,我和丈夫束手无策,孩子现在还小,将来他可怎么办啊?
孩子因为网络成瘾由好变坏,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跟我同住一个小区的苏老师的儿子也是这样。要说苏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可谓桃李满天下,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说起她18岁的儿子,她就泪如雨下,说自从儿子迷上“魔兽世界”(一种网络游戏)后,很快也变成“魔兽”了!为了要钱买游戏卡,他居然打骂父母,父母不给他钱,他把家里的窗户都砸烂了,这哪还是个正常人啊!
对母亲来说,没有比看着自己以前温和、懂事的孩子上网后变成了疯子、魔鬼,更让人心疼的了。如果现在有谁能让我的孩子重新变成好孩子,我给他下跪都行!
学校篇:
网络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孩子的选择
(林峰,某高中老师)
很多校园孩子出现一系列的负面现象,的确和网络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但目前,上网作为最快捷、方便的人际沟通方式已成为人们也包括孩子越来越习惯、越来越依赖的生活内容之一,把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隐患”都归罪于互联网,我觉得有待商榷。
要回答“喜欢上网就会使人变坏”这个问题,先要明白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最近,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自己的博客里,和学生们探讨“怎样看待网络对文化的影响”。有个署名Q的学生说,网上的内容很肤浅,而且似是而非兼偏激、短视……网上阅读是浪费生命,不如去图书馆,但他承认,网络给他最大的好处一是搜索,二是社区互动。李开复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网络既不是文化的升华也不是文化的毁灭,网络是一面镜子,你在网络里面看到的就是今天的中国,今天的社会。”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显现的文化内容却是由现实中的人们共同搭建的。进入网络就是进入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客观存在使网络里既有百花齐放的美妙景致,也有鱼龙混杂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而,喜欢上网会不会使人变坏,其实全在你选择了什么。
面对高科技造就的高速、开放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已不可逆转。家长们为了“不使孩子变坏”、“减少隐患”而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如果家长不把走入社会看成入“虎口”,那千万也别把上网看成入“虎口”。
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上网问题容易走极端:要么放任自流,家中买了电脑,对孩子上网没有丝毫的控制和引导;要么坚决不让孩子触网,连上网查询资料也不让孩子做。甚至一位家长提到,网络就像一张蜘蛛网,上网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被网缠住不能自拔,要么将网撕破。可没有自制力的学生不具备破网的能力,所以只能被网缠住。可家长为什么没有想到孩子的第三种选择呢?做一只快乐而理智的蜘蛛,在网中编织自己美丽的世界。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说另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我相信只要孩子上网有了家长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够成为既能“上网”又能“下网”的人。
学生篇:
你们为什么看不见上网的好处
(李翘楚,高二学生)
爸爸为了不让我上网,专门打了一张表格给我,上面列举了上网少年的斑斑劣迹:什么视网膜裂孔、割腕自杀、杀害亲人、家庭暴力、仇恨老师、跳楼自尽,等等。我知道他让我看的都是真人真事,但生活处处有危险,人一生下来就有生病的可能,难道为了不生病,就把孩子掐死在摇篮里吗?家长看问题太片面,光盯着上网的坏处,上网的好处他们怎么就看不见呢?
随着电脑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获取信息、交流的方式。上网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互联网把广阔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是网络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啊。
我喜欢去一些优秀的儿童网站浏览,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乐趣。比如,“中国娃娃资讯网”、“露露园地”等,这些网站为我提供了寓教于乐的大课堂。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成语。在童话大观园、谜语城堡里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漫画、谜语、童话等;另外还有奥秘、另类科学,分别揭示了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这些我都很喜欢,它们对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通过上网,信息的获取比以前快捷多了。我会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查找信息,搜集资料;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传递、接收信息。我还参加了网上学校,学习网校的一些课程,向网上老师请教问题。
我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卫先生的《访美感受:生活在网络中还是网络在生活中》,其中,他感慨地写道:美国儿童并没有生活在网络中,而是网络在生活中。互联网成了他们新的探索和娱乐的工具,成了他们“做研究”的工具。教师教给学生怎样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创造、研究和设计,希望孩子会用自己的头脑,对世界抱着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学生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美国能这样,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呢?
专家篇:
为了孩子健康上网,
家长必须学会上网
(孙枚,资深教育家)
网络是把双刃剑,握在刀柄益处多多,握在刀锋害人不浅。孩子的社会经验少,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儿童上网可能会遇到很多潜在威胁。家长若基于网上潜在的危险而不让孩子上网,是不实际的做法。家长需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如果因为过度保护而阻止孩子上网,反而会引起副作用,使孩子更加叛逆,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孩子能健康上网,家长自己必须学会上网。在家把电脑放在客厅里,而不是孩子的房间。客厅是一家人轻松相聚的地方,将电脑安置在客厅能帮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上网情况。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电脑学习活动。与此同时,也需要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让他们尽早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让他们在了解互联网的好处之余,也认清互联网潜伏的危害。
家长还可以利用技术来确保儿童的上网安全。家长可以通过设置,禁止儿童访问某些站点,或者使他们仅可以访问父母列出的某些站点,并可以为孩子的浏览“定时”。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痴迷网络的孩子都是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无力克服,不能面对,最终到网络上寻求逃避,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来越厌倦现实生活。因此,预防是最好的手段。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其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也很重要,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这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孩子心里扎根,网络游戏就没有了“场地”,孩子抗拒不良文化的能力就会比较强。这样的孩子即使偶尔上网,也能把握好自己,不会沉溺于游戏。
家长对待孩子要耐心,要细心,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把孩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孩子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干什么,跟哪些伙伴交往,家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孩子和迷恋网吧、不思进取的伙伴交往,引导孩子和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交往。
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上网,家里不装宽带,但孩子偷偷摸摸去外面上网吧,并最终迷恋上了网吧。要不要制止孩子上网呢?先别急着下结论,家长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试试。
1.积极疏导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很多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孩子有阅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上网是他们接近信息的一个捷径,要禁止他们上网,似乎不妥。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家里断绝网络联系,二是他们自己管好自己。家长要对他们多进行正面引导,告诉他们:上网不是坏事,它能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没必要躲躲闪闪。但问题是:什么时候上网?你上网干些什么?
家长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
第一,什么时候上网?如果你感到不能完全自律,就当着父母的面上网;如果你感到能完全自律,就可以在任何课余时间上网。
第二,上网可以打游戏吗?这个问题必须好好考虑,游戏很诱人,但玩游戏绝不是网络产生的真正目的,只会玩游戏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学习期间要做到学习任务不完成就不玩游戏。
第三,上网最主要是为了什么?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让人们真正可以不出家门便知天下大事。因此,网络最主要的功用是了解信息、查找资料、拓展学习内容。所以,学生上网主要应该是为了帮助学习,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提高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刚开始接触互联网,孩子一定满怀兴趣,当接触多了,这层神秘面纱被揭开后,孩子就会被其他的东西比如游戏所吸引,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慢慢失去兴趣。因此,父母在平时可以与孩子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比如打字比赛、制作贺卡比赛,等等。让孩子体会到利用电脑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仅仅是利用它来打游戏。
3.耐心劝导,功到自然成
耐心劝导一定能使孩子渐渐领会到网络的真正作用,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同时,对孩子一定要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知道“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有权做任何选择,但你必须对此负责”。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使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博弈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08年10期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网上有许多适合孩子的资源,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冲浪中学到有用的知识。然而,在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同时,互联网的弊端在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面前表现得尤为突出。“孩子喜欢上网,会变坏吗?”前不久,一位母亲认真而郑重地问我。看她一副忧心忡忡、担心羊入虎口的样子,我忍俊不禁之余,觉得很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家长篇:
我坚决反对孩子上网
(黄玉琴,公司职员)
对孩子来说,网络坚决不能碰,因为他们没有自制力。我儿子晨晨就因为上网成瘾,从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变成了一个顽劣不堪、让人头疼的坏孩子。已经一年半了,我们骂过打过,让孩子休学,带他去看医生、吃药,可一点起色也没有。现在他上起网来仍然没日没夜,一旦离开网络就精神萎靡、脾气暴躁。
小学阶段,晨晨的学习很好,从没让我们操过心。在初一、初二阶段,由于数学好,他还被选进了学校的奥数班。但自从上了初三后,可能是升学压力较大,住校的他开始翻墙偷偷溜进网吧上网。如果不是他在上课时睡觉被老师发现,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已经身陷网络的泥潭呢。
眼看他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我们不得已给他办了休学手续。为了让他回家,我们买了电脑,在家里装了宽带。刚开始时他一天最多玩10个小时,可现在只要还能保持清醒,他就一定会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夜。
由于不用上学,他每天都坐在电脑前,眼睛盯着屏幕,身子一动也不动,而一旦万不得已离开电脑,他就会无意识地念念有词,这个时候谁跟他讲话,他都会置若罔闻。我和丈夫多次和孩子交流,但他认为自己并没有上网成瘾,是我们无法满足他的需求,小时候没有让他学想学的音乐、绘画等,才导致他现在什么爱好也没有,只能上网消遣。
我不知道求了他多少次,他就是不愿意去读书,就等着拿到身份证后去打工。看着孩子一天天陷在网络的泥潭中,我和丈夫束手无策,孩子现在还小,将来他可怎么办啊?
孩子因为网络成瘾由好变坏,绝对不是个别现象。跟我同住一个小区的苏老师的儿子也是这样。要说苏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可谓桃李满天下,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一说起她18岁的儿子,她就泪如雨下,说自从儿子迷上“魔兽世界”(一种网络游戏)后,很快也变成“魔兽”了!为了要钱买游戏卡,他居然打骂父母,父母不给他钱,他把家里的窗户都砸烂了,这哪还是个正常人啊!
对母亲来说,没有比看着自己以前温和、懂事的孩子上网后变成了疯子、魔鬼,更让人心疼的了。如果现在有谁能让我的孩子重新变成好孩子,我给他下跪都行!
学校篇:
网络无所谓好坏,关键是孩子的选择
(林峰,某高中老师)
很多校园孩子出现一系列的负面现象,的确和网络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但目前,上网作为最快捷、方便的人际沟通方式已成为人们也包括孩子越来越习惯、越来越依赖的生活内容之一,把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隐患”都归罪于互联网,我觉得有待商榷。
要回答“喜欢上网就会使人变坏”这个问题,先要明白网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最近,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自己的博客里,和学生们探讨“怎样看待网络对文化的影响”。有个署名Q的学生说,网上的内容很肤浅,而且似是而非兼偏激、短视……网上阅读是浪费生命,不如去图书馆,但他承认,网络给他最大的好处一是搜索,二是社区互动。李开复的回答挺有意思,他说:“网络既不是文化的升华也不是文化的毁灭,网络是一面镜子,你在网络里面看到的就是今天的中国,今天的社会。”
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但显现的文化内容却是由现实中的人们共同搭建的。进入网络就是进入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客观存在使网络里既有百花齐放的美妙景致,也有鱼龙混杂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而,喜欢上网会不会使人变坏,其实全在你选择了什么。
面对高科技造就的高速、开放的信息时代,数字化的生存方式已不可逆转。家长们为了“不使孩子变坏”、“减少隐患”而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如果家长不把走入社会看成入“虎口”,那千万也别把上网看成入“虎口”。
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对孩子上网问题容易走极端:要么放任自流,家中买了电脑,对孩子上网没有丝毫的控制和引导;要么坚决不让孩子触网,连上网查询资料也不让孩子做。甚至一位家长提到,网络就像一张蜘蛛网,上网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被网缠住不能自拔,要么将网撕破。可没有自制力的学生不具备破网的能力,所以只能被网缠住。可家长为什么没有想到孩子的第三种选择呢?做一只快乐而理智的蜘蛛,在网中编织自己美丽的世界。
说到这儿,就不能不说另一个话题,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我相信只要孩子上网有了家长正确的引导,他们就能够成为既能“上网”又能“下网”的人。
学生篇:
你们为什么看不见上网的好处
(李翘楚,高二学生)
爸爸为了不让我上网,专门打了一张表格给我,上面列举了上网少年的斑斑劣迹:什么视网膜裂孔、割腕自杀、杀害亲人、家庭暴力、仇恨老师、跳楼自尽,等等。我知道他让我看的都是真人真事,但生活处处有危险,人一生下来就有生病的可能,难道为了不生病,就把孩子掐死在摇篮里吗?家长看问题太片面,光盯着上网的坏处,上网的好处他们怎么就看不见呢?
随着电脑的普及,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新的获取信息、交流的方式。上网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互联网把广阔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我们是网络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啊。
我喜欢去一些优秀的儿童网站浏览,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得到了很多乐趣。比如,“中国娃娃资讯网”、“露露园地”等,这些网站为我提供了寓教于乐的大课堂。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成语。在童话大观园、谜语城堡里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漫画、谜语、童话等;另外还有奥秘、另类科学,分别揭示了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秘。这些我都很喜欢,它们对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通过上网,信息的获取比以前快捷多了。我会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查找信息,搜集资料;通过收发电子邮件,传递、接收信息。我还参加了网上学校,学习网校的一些课程,向网上老师请教问题。
我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卜卫先生的《访美感受:生活在网络中还是网络在生活中》,其中,他感慨地写道:美国儿童并没有生活在网络中,而是网络在生活中。互联网成了他们新的探索和娱乐的工具,成了他们“做研究”的工具。教师教给学生怎样用计算机、互联网来创造、研究和设计,希望孩子会用自己的头脑,对世界抱着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学生应该会提出问题,而不只是接受。美国能这样,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呢?
专家篇:
为了孩子健康上网,
家长必须学会上网
(孙枚,资深教育家)
网络是把双刃剑,握在刀柄益处多多,握在刀锋害人不浅。孩子的社会经验少,如果没有家长的参与,儿童上网可能会遇到很多潜在威胁。家长若基于网上潜在的危险而不让孩子上网,是不实际的做法。家长需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如果因为过度保护而阻止孩子上网,反而会引起副作用,使孩子更加叛逆,引发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孩子能健康上网,家长自己必须学会上网。在家把电脑放在客厅里,而不是孩子的房间。客厅是一家人轻松相聚的地方,将电脑安置在客厅能帮助家长多关心孩子的上网情况。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电脑学习活动。与此同时,也需要向孩子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让他们尽早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上的不良信息,让他们在了解互联网的好处之余,也认清互联网潜伏的危害。
家长还可以利用技术来确保儿童的上网安全。家长可以通过设置,禁止儿童访问某些站点,或者使他们仅可以访问父母列出的某些站点,并可以为孩子的浏览“定时”。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痴迷网络的孩子都是在学习或生活上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无力克服,不能面对,最终到网络上寻求逃避,长此以往,他们就会越来越厌倦现实生活。因此,预防是最好的手段。家长要经常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使其能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孩子的课余爱好也很重要,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让这些健康的兴趣爱好在孩子心里扎根,网络游戏就没有了“场地”,孩子抗拒不良文化的能力就会比较强。这样的孩子即使偶尔上网,也能把握好自己,不会沉溺于游戏。
家长对待孩子要耐心,要细心,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多和老师沟通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把孩子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孩子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干什么,跟哪些伙伴交往,家长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量避免孩子和迷恋网吧、不思进取的伙伴交往,引导孩子和那些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交往。
有的家长为了防止孩子上网,家里不装宽带,但孩子偷偷摸摸去外面上网吧,并最终迷恋上了网吧。要不要制止孩子上网呢?先别急着下结论,家长可以采取下面几种方法试试。
1.积极疏导
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很多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孩子有阅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上网是他们接近信息的一个捷径,要禁止他们上网,似乎不妥。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家里断绝网络联系,二是他们自己管好自己。家长要对他们多进行正面引导,告诉他们:上网不是坏事,它能提供许多有用的资料,没必要躲躲闪闪。但问题是:什么时候上网?你上网干些什么?
家长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
第一,什么时候上网?如果你感到不能完全自律,就当着父母的面上网;如果你感到能完全自律,就可以在任何课余时间上网。
第二,上网可以打游戏吗?这个问题必须好好考虑,游戏很诱人,但玩游戏绝不是网络产生的真正目的,只会玩游戏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学习期间要做到学习任务不完成就不玩游戏。
第三,上网最主要是为了什么?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让人们真正可以不出家门便知天下大事。因此,网络最主要的功用是了解信息、查找资料、拓展学习内容。所以,学生上网主要应该是为了帮助学习,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
2.积极开展各种竞赛,提高孩子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刚开始接触互联网,孩子一定满怀兴趣,当接触多了,这层神秘面纱被揭开后,孩子就会被其他的东西比如游戏所吸引,而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慢慢失去兴趣。因此,父母在平时可以与孩子经常开展各种竞赛,比如打字比赛、制作贺卡比赛,等等。让孩子体会到利用电脑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不仅仅是利用它来打游戏。
3.耐心劝导,功到自然成
耐心劝导一定能使孩子渐渐领会到网络的真正作用,不再沉迷于网络游戏。同时,对孩子一定要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知道“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有权做任何选择,但你必须对此负责”。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使孩子远离网络游戏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