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

Modern science

文化广角

WEN HUA GUANG JIAO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

◎龙路英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摘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

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二者的理论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又有很多的

相同之处,本文试图结合二者理论的互补之处,探

讨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点是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是发展心理学历史上两位

很重要的人物,两位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关注

了同一问题,即儿童发展。尽管两人的观点存在分

歧,但是其实他们的理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似

乎永远不会相遇,实际上却是一体的。本文从二者

观点互补和融合的可能性出发,探讨了在教育的

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儿童的发展。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认

识结构最初是一种遗传性的认识“图式”,随着儿

童在生长中不断与周围环境接触,便产生了认识的

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这时,儿童认识的发展表现为

主体认识结构与客体的平衡。原有的认识结构或者

同化作用吸收了客体提供的新信息,把客体纳入主

体,取得了二者的平衡,获得新知识;或者在主体

不能容纳客体时,便通过顺应作用,对主体的认识

结构作自我调节来符合客体,求得主体与客体的平

衡,取得新的认识结构。所以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

展经历了4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发展的阶段,即感知

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

阶段,每阶段都是一个整体;阶段与阶段不是量的

差异,而是质的差异;前后阶段不能互换,每一个

阶段思维的发展都是在前一阶段思维发展水平的基

础上。皮亚杰认为,在人类个体发展中,“认知结构

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平衡,即由生物力量驱动的认

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最优化的适应程度,发展的核

心过程不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要依据

儿童心理结构,按照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

行教育与教学活动,激发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 [1]

他过于强调认知阶段中个体的自发成熟作用,但却

忽视了儿童中成人的教育作用。

二、“最近发展区”对皮亚杰认知理论的补充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能有效的补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论。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在成人帮助下,成人根据儿

童活动的反应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做出评估,从而

了解儿童发展的水平,确立新的教

学目标。维果茨

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

的前面:第一,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影响

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特征;

第二,教学必须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 [2]

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创造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

的距离也是由教学动态决定的,教学本身就是一

种发展。因此他强调教学的最佳期,不仅要注意教

学的最低界限,即儿童已经能够独立做到一切,也

要注意教学的最高界限,即不能超出儿童的最近

发展区,也就是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期。

三、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儿童认知发展的

关键

不同儿童现有的能力和潜能之间的关系并不

相同,儿童的发展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最近

发展区的潜能有多大,这是教育实践中需要探索

今日科苑

2009·19164

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儿童能够在成人或者同

伴的帮助下完成一项在独立操作时无法完成的任

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予儿童这种帮助,

挖掘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在一次幼儿园中班的观摩课上,教师组织了

“吹泡泡”的游戏,目的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动手

操作来认识不管用什么样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

泡都是圆形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利用“做中学”

的理念引导幼儿不断的去发现结果。其中在让幼

儿把自己的猜想写在记录本上时,有些幼儿已经

知道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

一结论。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已经掌握

了实验结果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

一定的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已能超越知觉的相

似性,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

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仅能

通过对事物的知觉特征来反映出自己的想法是不

相符合的。对于这些儿童,教师如果没有注意到这

一点,势必会抑制某些儿童认知更好的发展,因为

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是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上的

重复演练,是追随发展,而不是引导发展,这样的

教学活动无疑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教师

的帮助对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必须的,同时也是

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来做,才既能促进儿童的认

知发展,也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呢?

首先,教师的有效支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

要基础。

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

主动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儿童都是在不同的家

庭教育、环境影响下长大的,由此自身已有经验水

平也不同,从而导致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因此教师对每个儿童教育前,都必须有意识

地去

了解儿童所处的家庭背景状况,了解儿童认知能

力发展的程度,以及儿童自身形成经验怎么样,只

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性的对每个儿童的

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否则缺少教师的合

理引导、支持和相应的知识铺垫,儿童的心理机能

只能在原有经验中徘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本

质特征不是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

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

完成成熟的心理机能,因此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

前面。所以教学活动不是让儿童简单重复已有经

验,而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在儿童已有经验

发展的水平上,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帮助儿童整理

和提升已有经验,超越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样

儿童才能真正拓展经验,有所收获。

其次,儿童的自我领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

键。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教

师对于儿童的帮助与支持是必要的,又是暂时的,

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对于儿童的干预又必须是适当

的,缺少儿童自由发挥、自我领悟的教学同样不能

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教师可能把自己的经

验强加给儿童,而扼杀儿童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倡导“支架式教学”,用来描

述教师如何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

它是指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

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

内容上,并快速地掌握它们。支架理论假设,儿童

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

能参与问题解决,因而,教师需要在依赖这些能力

的活动方面设置支架。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会使任

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

务,用维果茨基的话说, “将外部知识内化并转变

为意识控制的工具”。[3]所以教师要有机利用各种

教学方式,给予儿童有效支持的同时,要重视发挥

儿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更好的机会来表达自我,

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了解他们掌握

相关知识的程度,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

来更好的调节教学活动的步调;否则教师以为地

强调了自身的支持作用,而没有关注儿童的理解

程度,听取儿童自己的想法,只会禁锢儿童的独立

思考,遏制其创造能力,这样还是不能促进儿童认

知健康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探寻教与学的最佳

结合点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Michael siegal.张新立:《儿童认知发

展研究---一种新皮亚杰学派观》.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9年

[2] 曾智、丁家永:《维果茨

基教学与发展思

想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2 年11 月第29 卷 

第11 期

[3] 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思想的当代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年第2期

Modern science

文化广角

WEN HUA GUANG JIAO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的互补

◎龙路英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摘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从不同的角度论述

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二者的理论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又有很多的

相同之处,本文试图结合二者理论的互补之处,探

讨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点是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最近发展区

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是发展心理学历史上两位

很重要的人物,两位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关注

了同一问题,即儿童发展。尽管两人的观点存在分

歧,但是其实他们的理论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似

乎永远不会相遇,实际上却是一体的。本文从二者

观点互补和融合的可能性出发,探讨了在教育的

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儿童的发展。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儿童的认

识结构最初是一种遗传性的认识“图式”,随着儿

童在生长中不断与周围环境接触,便产生了认识的

主体与客体的联系,这时,儿童认识的发展表现为

主体认识结构与客体的平衡。原有的认识结构或者

同化作用吸收了客体提供的新信息,把客体纳入主

体,取得了二者的平衡,获得新知识;或者在主体

不能容纳客体时,便通过顺应作用,对主体的认识

结构作自我调节来符合客体,求得主体与客体的平

衡,取得新的认识结构。所以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

展经历了4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发展的阶段,即感知

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

阶段,每阶段都是一个整体;阶段与阶段不是量的

差异,而是质的差异;前后阶段不能互换,每一个

阶段思维的发展都是在前一阶段思维发展水平的基

础上。皮亚杰认为,在人类个体发展中,“认知结构

背后的推动力量”是平衡,即由生物力量驱动的认

知结构与环境之间的最优化的适应程度,发展的核

心过程不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他认为要依据

儿童心理结构,按照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进

行教育与教学活动,激发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 [1]

他过于强调认知阶段中个体的自发成熟作用,但却

忽视了儿童中成人的教育作用。

二、“最近发展区”对皮亚杰认知理论的补充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

“最近发展区”能有效的补充皮亚杰的认知发展

论。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在成人帮助下,成人根据儿

童活动的反应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做出评估,从而

了解儿童发展的水平,确立新的教

学目标。维果茨

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教学应该走在发展

的前面:第一,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影响

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以及智力活动特征;

第二,教学必须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 [2]

最近发展区是由教育创造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

的距离也是由教学动态决定的,教学本身就是一

种发展。因此他强调教学的最佳期,不仅要注意教

学的最低界限,即儿童已经能够独立做到一切,也

要注意教学的最高界限,即不能超出儿童的最近

发展区,也就是教师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期。

三、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是儿童认知发展的

关键

不同儿童现有的能力和潜能之间的关系并不

相同,儿童的发展到底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最近

发展区的潜能有多大,这是教育实践中需要探索

今日科苑

2009·19164

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儿童能够在成人或者同

伴的帮助下完成一项在独立操作时无法完成的任

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予儿童这种帮助,

挖掘儿童进一步发展的潜能。

在一次幼儿园中班的观摩课上,教师组织了

“吹泡泡”的游戏,目的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动手

操作来认识不管用什么样的吹泡泡工具吹出的泡

泡都是圆形的。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利用“做中学”

的理念引导幼儿不断的去发现结果。其中在让幼

儿把自己的猜想写在记录本上时,有些幼儿已经

知道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这

一结论。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对于这些已经掌握

了实验结果的儿童,他们的认知能力已经达到了

一定的发展水平,他们的认识已能超越知觉的相

似性,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与皮亚杰所划分的儿

童认知发展阶段中,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仅能

通过对事物的知觉特征来反映出自己的想法是不

相符合的。对于这些儿童,教师如果没有注意到这

一点,势必会抑制某些儿童认知更好的发展,因为

教师的教学活动仅仅是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上的

重复演练,是追随发展,而不是引导发展,这样的

教学活动无疑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所以,教师

的帮助对于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必须的,同时也是

必要的。那么应该怎样来做,才既能促进儿童的认

知发展,也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呢?

首先,教师的有效支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

要基础。

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儿童

主动活动的过程,由于每个儿童都是在不同的家

庭教育、环境影响下长大的,由此自身已有经验水

平也不同,从而导致他们认知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因此教师对每个儿童教育前,都必须有意识

地去

了解儿童所处的家庭背景状况,了解儿童认知能

力发展的程度,以及儿童自身形成经验怎么样,只

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性的对每个儿童的

发展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否则缺少教师的合

理引导、支持和相应的知识铺垫,儿童的心理机能

只能在原有经验中徘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的本

质特征不是在于训练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

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正处于成熟过程中而又未

完成成熟的心理机能,因此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

前面。所以教学活动不是让儿童简单重复已有经

验,而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在儿童已有经验

发展的水平上,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帮助儿童整理

和提升已有经验,超越他们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样

儿童才能真正拓展经验,有所收获。

其次,儿童的自我领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

键。

儿童是教育的中心,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教

师对于儿童的帮助与支持是必要的,又是暂时的,

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对于儿童的干预又必须是适当

的,缺少儿童自由发挥、自我领悟的教学同样不能

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教师可能把自己的经

验强加给儿童,而扼杀儿童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倡导“支架式教学”,用来描

述教师如何促进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

它是指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

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

内容上,并快速地掌握它们。支架理论假设,儿童

能力的成熟是不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

能参与问题解决,因而,教师需要在依赖这些能力

的活动方面设置支架。教师提供的支架不会使任

务本身更容易,但它可以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

务,用维果茨基的话说, “将外部知识内化并转变

为意识控制的工具”。[3]所以教师要有机利用各种

教学方式,给予儿童有效支持的同时,要重视发挥

儿童自己的想象,给他们更好的机会来表达自我,

尊重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需要,了解他们掌握

相关知识的程度,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

来更好的调节教学活动的步调;否则教师以为地

强调了自身的支持作用,而没有关注儿童的理解

程度,听取儿童自己的想法,只会禁锢儿童的独立

思考,遏制其创造能力,这样还是不能促进儿童认

知健康发展。教学活动中,教师探寻教与学的最佳

结合点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Michael siegal.张新立:《儿童认知发

展研究---一种新皮亚杰学派观》.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9年

[2] 曾智、丁家永:《维果茨

基教学与发展思

想述评》.外国教育研究.2002 年11 月第29 卷 

第11 期

[3] 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思想的当代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年第2期


相关内容

  • 基于维果茨基理论的教学观
  • 摘 要: 以维果茨基理论为代表的教育心理学取向是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本文作者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介绍了维果茨基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教学应用模式. 关键词: 维果茨基 教学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与学生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 ...

  • [幼儿园课程]模拟试卷2013
  • <幼儿园课程>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不定向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课程编 ...

  •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试题(一)
  • 1. 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B.领导批评C.家长意见 D.社会舆论 正确答案:A 解析: [解析]教师角色态度动态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表现,要求和反馈. 2. 当代教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是( ).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 ...

  •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 ...

  •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

  • 构建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 第++卷!+,,+年&第0期第"(-++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A:BC3DE>B39629A:FGEH9362:D 8:"(%>++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温彭年)贾国英 摘 要: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

  •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_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 第++卷!+,,+年&第0期第"(-++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A:BC3DE>B39629A:FGEH9362:D 8:"(%>++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温彭年)贾国英 摘 要: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

  • 2014招教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库(110道,含答案)
  • 1.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 2.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主主义与教 ...

  • 第三章_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习题)
  •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本章重点提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 .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