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总结3.3

有机物烃及其衍生物性质总结 2014.3.3 一.物理性质总结 1. 烃类物理性质总结

① 分子中碳原子数≤4时为气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由气态过渡到液态、固态; ②.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 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均在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2. 常见有机物的状态 ①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饱和高级脂肪酸、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 、高级脂肪酸盐、所有糖类、所有高分子化合物、三溴苯酚、三硝基苯酚、三硝基甲苯TNT 等均为固体。(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一定是混合物)、苯酚、醋(16.6℃以下)

②液态:油 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烃[Cx H Y ]:当x >4时。(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 3(CH2) 4CH 3 甲醇CH 3OH 甲酸HCOOH 乙醛CH 3CHO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③气态:气态:C 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a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 4]亦为气态

b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 Cl ,沸点为-24.2℃) 甲醛(HCHO ,沸点为-21℃) 3.....................................3.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 3、H 2S 和AsH 3而带有臭味) )

稍有气味:乙烯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苯及苯的同系物、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烃类密度均小于水。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 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

同)醇、醛、羧酸等。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

体溶液。 7.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 三硝基甲苯( 俗称梯恩梯TNT )为淡黄色晶体; ☆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 2,4,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 苯酚溶液与Fe 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 5)6]溶液; ☆ 淀粉溶液(胶)遇碘(I 2)变蓝色溶液;

☆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 淀粉溶液(胶)遇碘(I 2)变蓝色溶液;

☆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二、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

2O

+ 3HBr 2

2O

七、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1)“”这是烷烃和苯环侧链烷烃基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①烷烃的取代;②

芳香烃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③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

浓H (2)

“170℃

浓H ”是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 ”是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条件。

”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羰基的加成。 ” 是①醇消去H 2O 生成烯烃或炔烃;②酯化反应;③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是卤代烃消去HX 生成不饱和烃的反应条件。 ”是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②酯类碱性水解反应的条件。

”是①酯类水解;②糖类水解;③油脂的酸性水解;④淀粉水解的反应条件。

浓H S O (3)“140℃ (4)“

Ni Δ

浓H (5)“ Δ (6)“ Δ

NaOH NaOH

(7)“Δ

稀H (8)“ Δ

催化剂

(9)“加热、加压 ”是烯烃与水反应生成醇 (10)“55℃~60℃ 件。、

浓H 2SO 4

”是苯的硝化反应条

(11)“Δ

”为醇催化氧化的条件。 (12)“浓HNO 3

”为硝化反应的条件。

(13)“无条件”,为不饱和烃与X 2、HX(乙炔除外) 加成的条件;酚类和浓溴水取代反应的条件。 (14)“

”为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条件。

(15)“溴水或 Br 2的CCl 4溶液”,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

(16)“苯甲酸的条件。 (18)“甲

”是醛氧化的条件。 (17)“ ”是苯的同系物氧化成

丙”,连续两次氧化,必为醇氧化成醛,醛再氧化成酸的反应条件。

3.从物质的转化关系突破

在有机框图题中,有机物烯、卤代烃、醇、羧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转化关系:

八.有机反应类型总结: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其发生化学反应时也主要发生在

官能团上,为了比较现归纳如下:

有机物烃及其衍生物性质总结 2014.3.3 一.物理性质总结 1. 烃类物理性质总结

① 分子中碳原子数≤4时为气体,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熔沸点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由气态过渡到液态、固态; ②.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③. 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均在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 2. 常见有机物的状态 ① 常温下为固体的有:饱和高级脂肪酸、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 、高级脂肪酸盐、所有糖类、所有高分子化合物、三溴苯酚、三硝基苯酚、三硝基甲苯TNT 等均为固体。(所有的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一定是混合物)、苯酚、醋(16.6℃以下)

②液态:油 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烃[Cx H Y ]:当x >4时。(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己烷CH 3(CH2) 4CH 3 甲醇CH 3OH 甲酸HCOOH 乙醛CH 3CHO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③气态:气态:C 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a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3) 4]亦为气态

b 衍生物类:一氯甲烷(CH Cl ,沸点为-24.2℃) 甲醛(HCHO ,沸点为-21℃) 3.....................................3. 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 3、H 2S 和AsH 3而带有臭味) )

稍有气味:乙烯 (植物生长的调节剂) 芳香气味,有一定的毒性,尽量少吸入:苯及苯的同系物、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4. 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烃类密度均小于水。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 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5. 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

同)醇、醛、羧酸等。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 ≤4]醇、醛、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 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

② 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③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

④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⑤苯酚在冷水中溶解度小(浑浊),热水中溶解度大(澄清);某些淀粉、蛋白质溶于水形成胶

体溶液。 7.有机物的颜色

☆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 三硝基甲苯( 俗称梯恩梯TNT )为淡黄色晶体; ☆ 部分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变质的苯酚为粉红色;

☆ 2,4,6—三溴苯酚 为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但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 苯酚溶液与Fe 3+(aq)作用形成紫色[H3Fe(OC6H 5)6]溶液; ☆ 淀粉溶液(胶)遇碘(I 2)变蓝色溶液;

☆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 淀粉溶液(胶)遇碘(I 2)变蓝色溶液;

☆ 含有苯环的蛋白质溶胶遇浓硝酸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加热或较长时间后,沉淀变黄色。 二、各类烃的代表物的结构

2O

+ 3HBr 2

2O

七、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反应的条件往往是有机推断的突破口。

(1)“”这是烷烃和苯环侧链烷烃基的氢被取代的反应条件,如:①烷烃的取代;②

芳香烃及其它芳香族化合物侧链烷基的取代;③不饱和烃中烷基的取代。

浓H (2)

“170℃

浓H ”是乙醇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应条件 ”是乙醇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条件。

”为不饱和键加氢反应的条件,包括: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羰基的加成。 ” 是①醇消去H 2O 生成烯烃或炔烃;②酯化反应;③纤维素的水解反应;

”是卤代烃消去HX 生成不饱和烃的反应条件。 ”是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②酯类碱性水解反应的条件。

”是①酯类水解;②糖类水解;③油脂的酸性水解;④淀粉水解的反应条件。

浓H S O (3)“140℃ (4)“

Ni Δ

浓H (5)“ Δ (6)“ Δ

NaOH NaOH

(7)“Δ

稀H (8)“ Δ

催化剂

(9)“加热、加压 ”是烯烃与水反应生成醇 (10)“55℃~60℃ 件。、

浓H 2SO 4

”是苯的硝化反应条

(11)“Δ

”为醇催化氧化的条件。 (12)“浓HNO 3

”为硝化反应的条件。

(13)“无条件”,为不饱和烃与X 2、HX(乙炔除外) 加成的条件;酚类和浓溴水取代反应的条件。 (14)“

”为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氢被卤素取代的反应条件。

(15)“溴水或 Br 2的CCl 4溶液”,是不饱和烃加成反应的条件。

(16)“苯甲酸的条件。 (18)“甲

”是醛氧化的条件。 (17)“ ”是苯的同系物氧化成

丙”,连续两次氧化,必为醇氧化成醛,醛再氧化成酸的反应条件。

3.从物质的转化关系突破

在有机框图题中,有机物烯、卤代烃、醇、羧酸、酯,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如下重要转化关系:

八.有机反应类型总结: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官能团决定,其发生化学反应时也主要发生在

官能团上,为了比较现归纳如下:


相关内容

  •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目录
  •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2 ...

  • [3.3 元素]教学设计(第1课时)
  • 石家庄市第28中学 宋 艳 一.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3.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过程 方法 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 2.通过元素 ...

  • 党的任务与性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讲座主要内容(三部分)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 ★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和任务 ★ 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基本知 ...

  • 物理化学课程总结
  • 物理化学 1.热力学第一定律 1.1热力学基本概念 1.2热力学第一定律 1.3恒容热.恒压热.焓 1.4热容与过程热的计算 1.5焦耳实验,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 1.6气体可逆膨胀压缩过程,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 1.7相变化过程 2.热力学第二定律 2.1热力学第二定律 2.2卡诺循环和卡诺 ...

  • 3.3-1 羧酸 教学设计
  • 化学选修5 第三章第三节<羧酸 酯-羧酸>教学设计 大理州民族中学 邓雪琳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

  •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知识讲解
  • 有理数的加减法(提高) 撰稿:孙景艳 审稿:赵炜 [学习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法则及运算律,并会使用运算律简算: 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和运算技巧,认识减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其中蕴含的转化的思想: 3.熟练地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的意义,运用加法运算律 ...

  • 中心对称--教学设计(李龙梅)
  •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中心对称>教学设计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李龙梅 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位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三节,主要是在旋转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心对称及其它的性质,为下一节<简单的图案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对 ...

  •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完整目录
  •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完整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1.2 数轴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 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2 有理数的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法 2.4 有理数的除法 2. ...

  • 沪教版教材大纲
  • 小学 一年级(一) 一.10以内的数 说一说 分一分 数一数 几个与第几个 比一比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分与合 加法 讲讲算算(一) 减法 讲讲算算(二) 加与减 看数射线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11-20的数 十几就是十和几 20以内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