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的简介

舒伯特的简介

个人简介

佛拉兹·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校教师。舒柏特的童年是贫苦的,但家里人都喜爱音乐,使他自幼就接触到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和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促进了舒柏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

舒柏特自幼跟随父亲和两位哥哥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1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年担任了里赫田塔尔教堂合唱团的歌手,半进入了供给食宿的寄宿学校。在学校的五年中,由于舒柏特的艺术才能,在管弦乐队中,由第于提琴手升为首席小提琴手,并指挥演奏了不少作品。假日在家里,经常和家人举行弦乐四重奏(两位哥哥拉小提琴,舒柏特中提琴,父亲大提琴)。这一切,使他直接体会了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得到了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13岁时,开始写作器乐曲,15岁谱出最早的序曲,16岁完成第一交响乐(D大调)。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大合唱、奏鸣曲,和奥地利民间舞曲素质的12首小步舞曲等。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已显露出舒柏特抒情性和歌唱性的创作风貌。

1813年,渴望做一名自由艺术家的舒柏特,毅然离开寄宿学校,但是为了谋 生和逃避兵役,只好在他父亲的学校里充任代用教师(这个职务可以免服为期14年的兵役)。在1813-1817年的几年中,舒

柏特坚持自学和写作,同时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并深入钻研了德、奥的民间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写了5部交响曲、15首钢琴奏鸣曲以及歌唱剧、喜歌剧、宗教音乐、室内音乐等,而收获最大的是他写了3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著名的《纺车旁边的玛格丽特》、《魔王》、《野玫瑰》、《鳟鱼》、《死神与少女》等,显示了舒柏特非凡的创作才能和鲜明的歌曲创作方面的特点。

1818年,舒柏特坚决抛弃了教师职务,来到维也纳,愤怒的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舒柏特一直没有固定的职务(他生性讨厌礼义,更不肯做宫庭乐师而听命于显贵)。因此,1818-1828年这10年中,他是在穷因潦倒中度过的。但是,这10年也是他创作思想更成熟、更定型的时期,新的作品像洪流一般从他笔下流出。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进步的艺术家小组。宫庭歌剧院歌手佛格尔(Vogl)成为第一位“舒柏特歌手”,不断演唱和介绍他的歌曲。从25岁起舒柏特的作品才慢慢有人出版,也获得一些声誉。但是,所得的稿酬却少得可怜,天才的音乐家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

由于朋友们的调解,1822年,舒柏特和他的父亲重归于好。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上,疾病的折磨和现实生活对他的精神折磨一起向他袭来,使他陷入深深的育痛苦之中。他在写给亲友的信中说:“我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觉得第一件事物都具有青春气息的那个幸福的时候了,来代替它的,是对悲观现实的不幸的默认,幸而我还在尽可能地用我的想像力来装饰这个现实。”“你想一想我这个人吧,灿烂的希望已化

为乌有,爱情和友谊也只能带给我痛苦,我的安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的心是痛苦的,我永远,永远也不能使它恢复了^”。

1828年3月26日,朋友们在维也纳为舒柏特举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作品演奏会,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长期的穷因生活和精神折磨,使舒柏特一病不起,同年11月19日逝世。死时还不到32岁。根据他的遗愿,亲友们把他埋葬在一年前去世的贝多芬的墓旁(一年前他曾为贝多芬的葬礼执绋)。在他的墓碑上刻着:“死亡把丰富的宝藏,把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舒柏特最后10年的代表作品有:《未完成的交响乐》、《C大调交响乐》、《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郎》(Die Schone Mullev)、 《冬之旅》(Wintevveise)以及《天鹅之歌》曲集等。 舒柏特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体裁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歌曲、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小品。就其创作的一般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在反动的梅特涅政权残酷的高压政策下,舒柏特的题材是以个人的爱情和恋爱痛苦为中心主题,从中表现出社会给人们所造成的苦难。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突出地体现了失望与希望,黑暗与光明之间的徘徊。同时,也有许多表现出人类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体验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普通人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生活与流浪、孤独、痛苦及漂泊的浪漫形象互相交织着。

舒柏特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他把民间音乐的素材与古典的体裁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民间歌曲和风俗舞蹈是他作品的艺术基础。

歌曲的影响贯串在舒柏特人部创作之中。他用如歌的曲调来表现器乐作品中主导的、诗意的形象。而且往往用以前创作的抒情歌曲的曲调来作为器乐作品的主题,如《“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便是歌曲“鳟鱼”主题的变奏;《d小调四重奏》采用了歌曲“死神与少女”的主题;《钢琴狂想曲》是用“流浪者”歌曲为主题等。

舒柏特的和声具有逻辑性。他充分运用大小调和各种三度调性对比以主等音转调等手法,呈述的方法也很多样。同时,通过调性、音区、和声上的色彩变化,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等,具有典型的浪漫派的音乐风格。

参考资料:世界音乐史

舒伯特的简介

个人简介

佛拉兹·彼得·舒柏特(F·P·Schubert,1797-1828),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近郊里赫田塔尔一个市民阶层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学校教师。舒柏特的童年是贫苦的,但家里人都喜爱音乐,使他自幼就接触到海顿、莫扎特等人的作品和奥地利多民族的民间音乐,促进了舒柏特在音乐方面的早熟。

舒柏特自幼跟随父亲和两位哥哥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1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年担任了里赫田塔尔教堂合唱团的歌手,半进入了供给食宿的寄宿学校。在学校的五年中,由于舒柏特的艺术才能,在管弦乐队中,由第于提琴手升为首席小提琴手,并指挥演奏了不少作品。假日在家里,经常和家人举行弦乐四重奏(两位哥哥拉小提琴,舒柏特中提琴,父亲大提琴)。这一切,使他直接体会了很多古典音乐作品,得到了音乐创作方面的知识。13岁时,开始写作器乐曲,15岁谱出最早的序曲,16岁完成第一交响乐(D大调)。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大合唱、奏鸣曲,和奥地利民间舞曲素质的12首小步舞曲等。这些形式多样的作品,已显露出舒柏特抒情性和歌唱性的创作风貌。

1813年,渴望做一名自由艺术家的舒柏特,毅然离开寄宿学校,但是为了谋 生和逃避兵役,只好在他父亲的学校里充任代用教师(这个职务可以免服为期14年的兵役)。在1813-1817年的几年中,舒

柏特坚持自学和写作,同时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并深入钻研了德、奥的民间音乐和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作品,写下了大量的作品。他写了5部交响曲、15首钢琴奏鸣曲以及歌唱剧、喜歌剧、宗教音乐、室内音乐等,而收获最大的是他写了30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著名的《纺车旁边的玛格丽特》、《魔王》、《野玫瑰》、《鳟鱼》、《死神与少女》等,显示了舒柏特非凡的创作才能和鲜明的歌曲创作方面的特点。

1818年,舒柏特坚决抛弃了教师职务,来到维也纳,愤怒的父亲与他断绝了关系。舒柏特一直没有固定的职务(他生性讨厌礼义,更不肯做宫庭乐师而听命于显贵)。因此,1818-1828年这10年中,他是在穷因潦倒中度过的。但是,这10年也是他创作思想更成熟、更定型的时期,新的作品像洪流一般从他笔下流出。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进步的艺术家小组。宫庭歌剧院歌手佛格尔(Vogl)成为第一位“舒柏特歌手”,不断演唱和介绍他的歌曲。从25岁起舒柏特的作品才慢慢有人出版,也获得一些声誉。但是,所得的稿酬却少得可怜,天才的音乐家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

由于朋友们的调解,1822年,舒柏特和他的父亲重归于好。但他在生命的最后几上,疾病的折磨和现实生活对他的精神折磨一起向他袭来,使他陷入深深的育痛苦之中。他在写给亲友的信中说:“我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觉得第一件事物都具有青春气息的那个幸福的时候了,来代替它的,是对悲观现实的不幸的默认,幸而我还在尽可能地用我的想像力来装饰这个现实。”“你想一想我这个人吧,灿烂的希望已化

为乌有,爱情和友谊也只能带给我痛苦,我的安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的心是痛苦的,我永远,永远也不能使它恢复了^”。

1828年3月26日,朋友们在维也纳为舒柏特举行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作品演奏会,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长期的穷因生活和精神折磨,使舒柏特一病不起,同年11月19日逝世。死时还不到32岁。根据他的遗愿,亲友们把他埋葬在一年前去世的贝多芬的墓旁(一年前他曾为贝多芬的葬礼执绋)。在他的墓碑上刻着:“死亡把丰富的宝藏,把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

舒柏特最后10年的代表作品有:《未完成的交响乐》、《C大调交响乐》、《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郎》(Die Schone Mullev)、 《冬之旅》(Wintevveise)以及《天鹅之歌》曲集等。 舒柏特短促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体裁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歌曲、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小品。就其创作的一般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在反动的梅特涅政权残酷的高压政策下,舒柏特的题材是以个人的爱情和恋爱痛苦为中心主题,从中表现出社会给人们所造成的苦难。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突出地体现了失望与希望,黑暗与光明之间的徘徊。同时,也有许多表现出人类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体验的主题。在他的作品中,普通人的快乐和大自然的生活与流浪、孤独、痛苦及漂泊的浪漫形象互相交织着。

舒柏特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他把民间音乐的素材与古典的体裁形式紧密地结合起来。民间歌曲和风俗舞蹈是他作品的艺术基础。

歌曲的影响贯串在舒柏特人部创作之中。他用如歌的曲调来表现器乐作品中主导的、诗意的形象。而且往往用以前创作的抒情歌曲的曲调来作为器乐作品的主题,如《“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便是歌曲“鳟鱼”主题的变奏;《d小调四重奏》采用了歌曲“死神与少女”的主题;《钢琴狂想曲》是用“流浪者”歌曲为主题等。

舒柏特的和声具有逻辑性。他充分运用大小调和各种三度调性对比以主等音转调等手法,呈述的方法也很多样。同时,通过调性、音区、和声上的色彩变化,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等,具有典型的浪漫派的音乐风格。

参考资料:世界音乐史


相关内容

  • 舒伯特即兴曲简介
  • 8首即曲op兴9.,o0p1.42是伯舒钢琴特作创较为中要重作品的,两这作品既可组被以看作是自各独立的八首琴小钢,也可品被以看作两首大是型钢的琴曲,为因结从和形式上构看,来每一组品都作与首一鸣曲奏很似.相是它们但又没舒伯有晚期特首三琴奏鸣曲的那种钢大强的内在凝聚力所以,这两组品作作者数在量大的钢琴作 ...

  • 舒伯特的歌曲
  • 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 1. 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 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3. ...

  • 艺术歌曲--舒伯特--[鳟鱼]
  • 艺术歌曲--舒伯特--<鳟鱼> 今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展示舒伯特头像和简介),在对舒伯特的简介中提到了他被人们成为"歌曲大王",他创作的艺术歌曲至今仍然在高雅音乐的殿堂中呈现出耀眼的光芒,那么,什么是艺术歌曲呢,(艺术歌曲原指18世纪末至19世 ...

  •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备课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音乐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 指导思想 音乐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而言,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通 过优美动听的旋律.多样善变的节奏,体现了人们在不同意境中的思 想 ...

  • 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内容简介及目录
  • 流行哲理小品(外国卷) 前言: 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来这世上走一遭的使命.然而,失却了方向的盲目劳碌却在日复一日地磨损着我们的梦想与激情.于是,诸多不堪重负的人开始懈怠了,麻木了,而一任珍贵的时光在有限的生命中因毫无意义的奔忙而被无情地挥霍掉. 人之异于禽兽,唯思想的不同而已.而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基于 ...

  • 最新2016学年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 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 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 ...

  • 投资理财经典必读入门书籍内容简介
  • 投资理财经典必读入门书籍内容简介 投资理财经典入门书籍内容简介金融机构类 <华尔街巨人> [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 海南出版社 <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 [美]费利普L茨威格 海南出版社 <摩根财团> [美]罗恩彻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高盛文化> ...

  • 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艺术特征 以舒伯特第八交响曲为例
  • 网络出版时间:2015-06-25 13:40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2.1125.J.20150625.1340.025.html |音乐论坛| 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艺术特征 ---以舒伯特第八交响曲为例 ■穆歌四川音乐学院 摘要:双簧管音 ...

  • 新版教科版艺术(音乐)六年级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 珍贵的友谊 课题一:同窗友谊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少先队友谊之歌>,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突出的节奏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呼吸和内心对节奏的感觉,准确唱好休止拍节奏.3.指导学生 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上唱好二声部合唱,表现歌曲的情感情绪. 4.学唱<同一首歌>,在旋律的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