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说明
散文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面对人生,细腻、真挚的感情流露,往往是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析理融为一体,看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实是人类对生活领悟的一种浓缩。所以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如散步。”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生命的芦笛》,收录了一组写人叙事的散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文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本单元的教学做如下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写人叙事散文文学形式的特点。
(2)了解人物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4)探索作品蕴含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氛围。
(5)掌握有关细节描写的知识。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所收作品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收录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孙犁的《亡人逸事》、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卞毓方的《北大三老》。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叙述散文的名篇,结合作者以及作者所写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努力探求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感受作家浓烈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意识,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难点在于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达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以及描绘人物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注重对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归纳主旨,了解艺术特色。
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与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丰富内心情感世界,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这些要求同样适用。基于此,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中的情感与哲理,主动与文本碰撞思想,与作者交流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在落实基本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品读文章应落实到语言层面上,“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总之,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也与老师展开多层面对话,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语文品位。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散文的阅读与欣赏”,但是本单元的作品,和第一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的《自然的心迹》有所不同,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因为作品所写时间和作品所写内容距今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授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深刻领会作品重点语段的含义,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阅读课文作必要的导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不同文章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措施,如《荷塘月色》应以景物描写为切入点,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认真体味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长江三峡》重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侧重感受作者豪放的文风。《我的空中楼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具体的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在学生对各篇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1、朗读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学散文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本单元散文篇幅较长,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为使学生能够较快融入作品特定的情韵,有必要注重朗读特别是品读的训练。重点语段的品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
学生通过品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咀嚼作者带来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创设情境法
有人说:“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天”,学习散文同样如此,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对作品有最好的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如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料片介绍相关的学习知识,印发资料或布置学生课前自查资料、课内介绍交流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问答法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思维永远是从提问开始的,所以,只有有了疑问才能唤起思维的探索,因此本单元教学要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课堂上有效促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四)学法指导
1、预习法
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作品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便难以在课堂学习中进入文章的情境,难以理解文章重点段落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所以一定要布置预习作业。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要指导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编写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朗读法
学生可采用以个人朗读为主、集体朗读为辅的方法;重点句段集体朗读,理解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深刻的感情。朗读的同时也是在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中,将自己换位于其中的参观者、欣赏者,从而投入阅读。
3、讨论法
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展开分组讨论。讨论时教师适当引导,促成学生的有意探究。当然对讨论的问题不一定都有一致的答案,讨论中常会闪现思想的火花,这才是最难得的。
散文是文学王国里的奇葩,如果只是对散文进行剖析肢解,那无异于撕碎一朵朵可人的玫瑰;如果只是停留于对文本的欣赏,而不去思索,不去感悟,那么散文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与魅力。我们不仅要让徜徉在散文这花的海洋,更要教会学生用的心去感悟自然、感悟
生活、感悟哲理,去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美的启迪,去感受心灵的震撼和哲学意蕴。
四、课时安排
《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2课时,《亡人逸事》2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散文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面对人生,细腻、真挚的感情流露,往往是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析理融为一体,看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实是人类对生活领悟的一种浓缩。所以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如散步。”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生命的芦笛》,收录了一组写人叙事的散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文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本单元的教学做如下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写人叙事散文文学形式的特点。
(2)了解人物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4)探索作品蕴含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氛围。
(5)掌握有关细节描写的知识。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所收作品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收录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孙犁的《亡人逸事》、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卞毓方的《北大三老》。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叙述散文的名篇,结合作者以及作者所写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努力探求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感受作家浓烈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意识,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难点在于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达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以及描绘人物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注重对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归纳主旨,了解艺术特色。
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与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丰富内心情感世界,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这些要求同样适用。基于此,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中的情感与哲理,主动与文本碰撞思想,与作者交流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在落实基本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品读文章应落实到语言层面上,“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总之,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也与老师展开多层面对话,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语文品位。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散文的阅读与欣赏”,但是本单元的作品,和第一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的《自然的心迹》有所不同,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因为作品所写时间和作品所写内容距今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授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深刻领会作品重点语段的含义,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阅读课文作必要的导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不同文章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措施,如《荷塘月色》应以景物描写为切入点,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认真体味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长江三峡》重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侧重感受作者豪放的文风。《我的空中楼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具体的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在学生对各篇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1、朗读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学散文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本单元散文篇幅较长,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为使学生能够较快融入作品特定的情韵,有必要注重朗读特别是品读的训练。重点语段的品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
学生通过品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咀嚼作者带来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创设情境法
有人说:“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天”,学习散文同样如此,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对作品有最好的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如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料片介绍相关的学习知识,印发资料或布置学生课前自查资料、课内介绍交流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问答法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思维永远是从提问开始的,所以,只有有了疑问才能唤起思维的探索,因此本单元教学要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课堂上有效促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四)学法指导
1、预习法
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作品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便难以在课堂学习中进入文章的情境,难以理解文章重点段落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所以一定要布置预习作业。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要指导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编写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朗读法
学生可采用以个人朗读为主、集体朗读为辅的方法;重点句段集体朗读,理解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深刻的感情。朗读的同时也是在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中,将自己换位于其中的参观者、欣赏者,从而投入阅读。
3、讨论法
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展开分组讨论。讨论时教师适当引导,促成学生的有意探究。当然对讨论的问题不一定都有一致的答案,讨论中常会闪现思想的火花,这才是最难得的。
散文是文学王国里的奇葩,如果只是对散文进行剖析肢解,那无异于撕碎一朵朵可人的玫瑰;如果只是停留于对文本的欣赏,而不去思索,不去感悟,那么散文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与魅力。我们不仅要让徜徉在散文这花的海洋,更要教会学生用的心去感悟自然、感悟
生活、感悟哲理,去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美的启迪,去感受心灵的震撼和哲学意蕴。
四、课时安排
《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2课时,《亡人逸事》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