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散文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面对人生,细腻、真挚的感情流露,往往是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析理融为一体,看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实是人类对生活领悟的一种浓缩。所以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如散步。”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生命的芦笛》,收录了一组写人叙事的散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文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本单元的教学做如下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写人叙事散文文学形式的特点。

(2)了解人物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4)探索作品蕴含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氛围。

(5)掌握有关细节描写的知识。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所收作品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收录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孙犁的《亡人逸事》、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卞毓方的《北大三老》。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叙述散文的名篇,结合作者以及作者所写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努力探求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感受作家浓烈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意识,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难点在于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达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以及描绘人物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注重对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归纳主旨,了解艺术特色。

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与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丰富内心情感世界,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这些要求同样适用。基于此,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中的情感与哲理,主动与文本碰撞思想,与作者交流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在落实基本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品读文章应落实到语言层面上,“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总之,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也与老师展开多层面对话,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语文品位。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散文的阅读与欣赏”,但是本单元的作品,和第一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的《自然的心迹》有所不同,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因为作品所写时间和作品所写内容距今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授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深刻领会作品重点语段的含义,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阅读课文作必要的导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不同文章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措施,如《荷塘月色》应以景物描写为切入点,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认真体味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长江三峡》重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侧重感受作者豪放的文风。《我的空中楼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具体的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在学生对各篇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1、朗读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学散文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本单元散文篇幅较长,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为使学生能够较快融入作品特定的情韵,有必要注重朗读特别是品读的训练。重点语段的品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

学生通过品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咀嚼作者带来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创设情境法

有人说:“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天”,学习散文同样如此,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对作品有最好的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如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料片介绍相关的学习知识,印发资料或布置学生课前自查资料、课内介绍交流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问答法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思维永远是从提问开始的,所以,只有有了疑问才能唤起思维的探索,因此本单元教学要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课堂上有效促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四)学法指导

1、预习法

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作品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便难以在课堂学习中进入文章的情境,难以理解文章重点段落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所以一定要布置预习作业。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要指导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编写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朗读法

学生可采用以个人朗读为主、集体朗读为辅的方法;重点句段集体朗读,理解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深刻的感情。朗读的同时也是在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中,将自己换位于其中的参观者、欣赏者,从而投入阅读。

3、讨论法

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展开分组讨论。讨论时教师适当引导,促成学生的有意探究。当然对讨论的问题不一定都有一致的答案,讨论中常会闪现思想的火花,这才是最难得的。

散文是文学王国里的奇葩,如果只是对散文进行剖析肢解,那无异于撕碎一朵朵可人的玫瑰;如果只是停留于对文本的欣赏,而不去思索,不去感悟,那么散文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与魅力。我们不仅要让徜徉在散文这花的海洋,更要教会学生用的心去感悟自然、感悟

生活、感悟哲理,去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美的启迪,去感受心灵的震撼和哲学意蕴。

四、课时安排

《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2课时,《亡人逸事》2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散文是人类面对大自然,面对人生,细腻、真挚的感情流露,往往是融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析理融为一体,看似轻松、随意、信手拈来,实是人类对生活领悟的一种浓缩。所以说“诗歌如跳舞,散文如散步。”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生命的芦笛》,收录了一组写人叙事的散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文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本单元的教学做如下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写人叙事散文文学形式的特点。

(2)了解人物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4)探索作品蕴含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氛围。

(5)掌握有关细节描写的知识。

二、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现代散文单元,所收作品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收录了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孙犁的《亡人逸事》、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和卞毓方的《北大三老》。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写人叙述散文的名篇,结合作者以及作者所写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努力探求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感受作家浓烈的情感意蕴和厚重的人文意识,是本单元的重点。本单元的难点在于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准确理解意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达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的目的;学会分析人物以及描绘人物的技巧与方法。

三、教学设想

(一)设计理念

注重对文本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归纳主旨,了解艺术特色。

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化阅读,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与感受文本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丰富内心情感世界,激发热爱生活的感情。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

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这些要求同样适用。基于此,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文中的情感与哲理,主动与文本碰撞思想,与作者交流心灵。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感受形象、品味语言。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在落实基本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品读文章应落实到语言层面上,“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总之,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也与老师展开多层面对话,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健全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语文品位。

(二)教材处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散文的阅读与欣赏”,但是本单元的作品,和第一册语文书第二单元的《自然的心迹》有所不同,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因为作品所写时间和作品所写内容距今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教授本单元,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深刻领会作品重点语段的含义,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对基本阅读课文作必要的导读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鉴赏散文的基本方法。不同文章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措施,如《荷塘月色》应以景物描写为切入点,把握景物描写的特点,认真体味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长江三峡》重在理清文章的思路,侧重感受作者豪放的文风。《我的空中楼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从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具体的语句,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

在学生对各篇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对照,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1、朗读法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学散文尤其要重视读,美读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本单元散文篇幅较长,包含了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复杂的人生哲理,为使学生能够较快融入作品特定的情韵,有必要注重朗读特别是品读的训练。重点语段的品读,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深沉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

学生通过品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咀嚼作者带来的广阔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2、创设情境法

有人说:“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目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天”,学习散文同样如此,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才能对作品有最好的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注重创设与课堂学习相适应的情境,如用多媒体课件或资料片介绍相关的学习知识,印发资料或布置学生课前自查资料、课内介绍交流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创设最佳提问情境,鼓励学生钻研课文,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问答法

巴尔扎克说过:“问题是开启一门科学的钥匙。”思维永远是从提问开始的,所以,只有有了疑问才能唤起思维的探索,因此本单元教学要精心选择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课堂上有效促进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四)学法指导

1、预习法

学生不了解不熟悉作品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便难以在课堂学习中进入文章的情境,难以理解文章重点段落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所以一定要布置预习作业。除了常规的要求外,还要指导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中编写结构提纲,理清文章的脉络。

2、朗读法

学生可采用以个人朗读为主、集体朗读为辅的方法;重点句段集体朗读,理解作品的主旨和作者深刻的感情。朗读的同时也是在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作品描述的情境中,将自己换位于其中的参观者、欣赏者,从而投入阅读。

3、讨论法

学生在掌握了文章的情节结构后,围绕教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展开分组讨论。讨论时教师适当引导,促成学生的有意探究。当然对讨论的问题不一定都有一致的答案,讨论中常会闪现思想的火花,这才是最难得的。

散文是文学王国里的奇葩,如果只是对散文进行剖析肢解,那无异于撕碎一朵朵可人的玫瑰;如果只是停留于对文本的欣赏,而不去思索,不去感悟,那么散文就失去了她应有的生命与魅力。我们不仅要让徜徉在散文这花的海洋,更要教会学生用的心去感悟自然、感悟

生活、感悟哲理,去享受散文带给我们的美的启迪,去感受心灵的震撼和哲学意蕴。

四、课时安排

《记念刘和珍君》3课时,《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2课时,《亡人逸事》2课时。


相关内容

  • 记念刘和珍君(3)
  • 记念刘和珍君(3) 第三课时 一.导语设计 由检查作业导入. 二.推进新课 (一)学习第六节第1段 由学生读第六节第1段,并讨论鲁迅对徒手请愿的看法,回答时要紧扣课文. 教师明确归结:鲁迅不同意徒手请愿."时间永是流驶„„不过是徒手的请愿".这一层说明徒手请愿意义寥寥,因为&qu ...

  • 记念刘和珍君..
  • 导教新概念: 这是一篇传统篇目.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将着重点放在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挖掘主题上,对于文章的思路则简略带过或忽略不讲.新教材,新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旧课文新教法,将教学重点放到理清思路上.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2.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关键词句 ...

  •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2
  • 第三单元 单元规划 上个单元我们跟着古人的娴妙而多情之笔,游览了我们的自然家园,感悟了蕴涵在天地之间的人生哲理:本单元我们要欣赏四篇写人记事的美文,通过作者或深沉或朴素的笔调去品味一个个鲜活人物的人格魅力,学会用简单有效的笔法由外而内地塑造人物,不仅如此,我们还要以他们为参照反观自身,在生活中由外而 ...

  •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
  • 苏教版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科书必修五 第一专题:科学之光 一.探索与发现 内容目标 1.从人类在科学领域的探究及对客观世界内在规律的把握的角度,引导学生享受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2.感悟科学家严谨而审慎的科学态度以及对人类负责的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家的精神品格,对科学的价值进行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3.能够 ...

  • 高一语文记念刘和珍君14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时剑波 [教学目的]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关键词句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 ...

  •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精编试讲稿
  • 记念刘和珍君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1.导入 我们对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就学过他很多的作品. 大家来说说,都有什么呀? 看来大家平时还挺注意积累的,我听到很多同学的回答呀,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这些出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同 ...

  •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中语文第三册纪念刘和珍君教案人教版
  •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学校高中语文第三册 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人教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巨星鲁迅先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了解了<一件小事>.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 ...

  •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
  • <记念刘和珍君>答案 第一课时 1. 解题:关于题目中的"记"相当于"纪",并非另有其意,不能把"记念"一词理解为"记叙.怀念".在 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如文中"那里还能有什 ...

  •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
  • <为了忘却的记念>学案(第一课时) 年级:高一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李艳 审核人:魏焕风 时间:2012.9.20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 2.熟读文本,把握文章结构. 3.把握人物形象. [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