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

央视国际 2005 年 04 月 19 日 13:07

主持人:我手里的这根小小的银针,可能在这个镜头里您都看不大清楚,但是在几 千年来,它却解除了无数人的病痛,针灸被称为是中国的国粹,现在有很多外国人都漂 洋过海来中国学习这门技艺,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它却变得似乎越来越陌生,我 们今天的演播室请来的就是一位针灸大家, 他将为我们揭开笼罩在这个小小的银针上面 的神秘面纱。

解说:2005 年 2 月的一个清晨,我们来到了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居住的小区,北京 东城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宿舍,还不到 7 点,老人已经走在了上班的路上。程老今年已 经 84 岁了,虽然他的行走看上去有些步履蹒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步行几百米去诊室, 自从 2003 年程老做了白内障手术后,他就不再给患者针灸了,只是给少数来找他的患 者做些诊断, 但他依旧是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去上班, 这个习惯已经快三十年了, 当年, 他每天早晨六点就去上班。 主持人:为什么要那么早呢,这样您的工作时间比别人多了两小时。 程莘农:病人多,病人来得太多了,看不完。 主持人: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能看多少病人? 程莘农:我看 30 多个病人。

主持人:一个人能看 30 多个病人。 程莘农:30 多个人。 主持人:您刚才讲,早晨 6 点钟就去给病人看病,是因为病人多。可是这个病人总 是很多,您总是也看不过来,为什么要牺牲这么多自己的时间去给病人看病? 程莘农:为什么呢,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劳动改造 6 年半。 主持人:再没看过病人。 程莘农:不许看病,就叫你劳动,不许看病。那么,我损失了 6 年半的时间没有看 病。 主持人:所以您现在早上班就是为了把时间补回来。 程莘农:补回来了,我心里就安了。我们是业务人员,就应该干业务,差的时间我 全把它补回来了 主持人:可是这些差的时间也并不是怪您自己,并不是因为您的原因,是因为这个 时代,很多人都耽误了这个时间。 程莘农:都耽误了,但是我不管别人了,我就管我自己。反正我不亏空,我把我业 务损失的时间我自己全补回来了。 主持人:您有没有算过这么多年大概您一共治了多少病人? 程莘农:几十万人次了。 主持人:几十万人次。 解说:这是二十多年前拍摄的一段电影资料,这部针灸方面的科教片介绍的是 14 经取穴法。程莘农是本片的顾问。当时,针灸以成本低、无消耗、见效快等特点,被广 泛应用,拍这部电影也是为了推广针灸,从那时起,程莘农不仅注重针灸的推广,还致 力于对自己针灸手法的

改进和完善,在不断地总结和摸索中,他的针灸手法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风格。 主持人:您扎针的特点是什么? 程莘农:就是到位快,我三下就到位了。 主持人:就是快。

程莘农:就有感觉了,就叫得气了,就得气了。 主持人:有一个对您扎针灸的一个很夸张的比喻,说您扎针就像插秧似的…… 程莘农:就跟扎豆腐一样。 主持人:扎豆腐一样? 程莘农:扎豆腐,针扎到豆腐上那么快。 主持人:快。 程莘农:像我扎一个针嘛,要一个人的话,十针八针一分钟都不要,我就扎好了。 主持人:十针八针,就所有这些地方都扎上去,一分钟都不要。 程莘农:不要,就扎好了。 主持人:这听着很神奇了,因为位置每一下都很准,也不用去现找。 程莘农:不要,比较熟练了就行了,扎了,这个地方是足三里,这个地方三阴交, 我就会扎了,很快就完了。 主持人:听说给小孩扎针也专门找您扎。 程莘农:小孩扎针用一种快速,过去叫快速进针,快点进针。 主持人:快,对于小孩来讲就不疼,所以很多小孩到您这儿来,我原来一直觉得针 灸比较疼,而且扎下去可能会酸胀、酸麻的感觉可能会比较难受。 程莘农:非得酸麻胀,你才能够有效果。 主持人:但是疼是可以避免的。 程莘农:疼是可以避免的。酸麻胀痛是必要的,这才能叫得气。 解说:针灸的手法有上百种,程老对元朝传下来的“三才法”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风格。在针灸门诊,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是:进针快、穴位准、见效快,因此,他 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主持人:您现在不扎针了? 程莘农:现在我不扎针了。 主持人:您现在扎针的话,我还真想让您扎一下我试试。 程莘农:你要是愿意试,我也可以扎。这个膀子你要吃饭的,酸感要四个钟头你才 能消除。 主持人:那酸的感觉? 程莘农:对了。 主持人:那能不能扎了以后没有这个酸感。 程莘农:那不好。 主持人:我的意思是扎了以后,能不能不要四个小时的酸感。 程莘农:那也行。 主持人:那您给我扎一个。 程莘农:好。 (消毒)

程莘农:这样才叫消毒了

主持人:我很紧张。 程莘农:你不要紧张。 主持人:我不会晕吧? 程莘农:不会晕,不会。你看这个地方,外关,我这样一二三就进去了。 主持人:真是快。 程莘农:就进去了,疼吗? 主持人:进来时候没感觉。 程莘农:没感觉,你不要胀了,我就不再给你捻了。 主持人:如果捻的话,就会有酸胀的感觉。 程莘农:对了。我叫它上去,它就上去,我叫它的下来,它就下来。 主持人:你稍微捻捻试试。 程莘农:我叫它上去。 主持人:对对

对。 程莘农:我叫它下去,它下去。 主持人:这不是一种疼的感觉,而是就是顺着这个。 程莘农:对了,因为中医讲补和泻,顺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就是泻, 比如手的肺经是这样走,走这个上来下来,这么走的,这么样走的。我呢要叫它补,我 要顺着这样,如果要用泻法呢,我要把针力倒过来向上去, 主持人:实际上我刚才感觉到酸胀的感觉,走的方向就是中医讲的经脉。 程莘农:对对对,中医讲经脉。 主持人:中医会很神秘,特别是对穴位很神秘,比如看武侠的人都知道点穴,你觉 得点穴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程莘农:点穴不是没道理,有的穴位可以死人的,那是不能点的。

主持人:你会点吗? 程莘农:不会点,我们也不用点人的方法。 主持人:您刚才扎我这一针的时候,那个手法之快,让我想到了点穴,可能武林高 手点穴都这么快。 程莘农:就是有武术的人,整个的功,手指尖,一看很轻的点一下,甚至有一百斤 重、二百斤重,所以厉害得很,那就是点穴。 主持人:实际上点穴也并不是那么神秘,它的确有它的道理。 程莘农:对了,对了,它是人受不了的。 解说:1976 年,一部关于赤脚医生的电影《春苗》在全国各地上映,一根银针治百 病几乎家喻户晓,人们对针灸给予了充分的信任,那时,程莘农刚刚恢复工作不久,全 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让他应接不暇。程莘农平均每天要诊治四五十人次,多时一天就 有七八十人次。治愈的病人无数,多少次诊室里的千恩万谢程老已经记不得了,但他至 今忘不了一个特殊的病例:有一次,他们送医下乡,并进行病例调查,在山西省稷山县, 他三天治愈了一个得摇头症的小女孩。 主持人:这个在我们听起来也非常神奇。 程莘农:我们到农村去看病,我们要吃派饭,三毛钱一斤粮票,到人家去,今天在 他家吃,明天就到那家去吃。我到这家子吃饭去,我看到这家主人,女同志,擀面条好 像擀得心不在焉,我说你今天有什么事吗,她说 我告诉你吧,我心焦,我有一个女儿, 一天到晚的老摇头,到学校里她也摇头,女孩子老摇头不像话了,所以我对她担心,治 也治不好。我说人在哪儿,她说人在家了,那不坐在那儿吗,我说你来把小板凳朝我这 拉拉。我就问她,你摇头,怎么摇头。我就给她扎了,也不过两针,头上一针,后头一 针。我就扎两针,我说你坐一会儿吧,等我吃过饭,我就再给你起针,我就把面条吃完 了。我给她把针起掉了,第二天呢,我到下一家吃饭去了,看见她,这个女的带着她的 小姑娘也到了这家。她知道在这家吃饭,在这等着。我说你们

来了,她说我带她看看。 我说昨天扎过了,头摇没摇,她说,没摇。 主持人:就扎过这一次,就没再摇。 程莘农:我坐下来再给你扎,又给她扎了一次。 解说:第三天,当程老到下一家吃派饭时,他看见母女俩早已等在那里了。

程莘农:到了那家,我一问怎么样?她说一点都没摇,没摇头,我又叫她坐下来, 又给她扎了一次,一共扎了三次,这个小孩就从来不摇头了,就好了。 主持人:这在我们听起来也非常神奇。 程莘农:中医讲脑子动,是动脉的问题,跟头脑动脉经络活动有关系,所以我就在 动脉上取一个穴位叫大椎,头上百会,就这两个动脉经上取穴。 解说:当地人并不知道,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程莘农当时比较拿手的就是中风、 偏瘫和神经类的疾病。十多年后,程莘农以擅长治疗这类疾病而蜚声海内外,那时,很 多外国人都来找他治病,有一位印度妇女,自己拥有三家医院,但是也没能治好折磨了 她 17 年的三叉神经疼。 主持人:我对医学不太了解,三叉神经应该是在? 程莘农:就偏头疼。17 年了,她开了三家医院,她有钱呢。 主持人:但是她也治不了自己这个病。 程莘农:怎么治不了,有个德国的教授在她那儿当教授,给她看病,用西医治,治 不好。我一听说,她 17 年,我给她诊诊脉,问问她情况,我说可以吧,你就在我这扎 扎针,但是你把西药全部停掉,不要吃。你就在这块儿扎,我当时就对她扎,她扎过针 就走了,住到印度大使馆去了。我说你扎扎看,我先给你扎 10 次看看。她第二天不来 了嘛,我问她,昨天在这儿扎了针以后你疼没疼,她说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点都没疼。我 说有点儿效果就不错。 主持人:她应该很高兴。 程莘农:我又给她扎第二次,到第三天来问怎么样,她说没有疼,到第四天我扎了, 没有疼,后来一直给她扎 10 次以后,我叫她休息两三天,以后又扎了 10 次,一共给她 扎 20 次,她就住在印度大使馆里头,就不疼了。她一直就没疼,就好了。 解说:这是 1986 年的电影资料,片中的这位患者是一位日籍华人,当时,她患有 严重的脊髓病,无法工作,程老给她连续针灸了三个月后,病情大有好转。 就在我们拍摄程老的时候,恰巧遇上了当年那位患者,她是从日本回来休假,来看 望程老的。 程莘农:欢乐,你的。 李女士:我的

程莘农:仁术济世,他的。名字我没有写,你们要不要名字? 李女士:要要要。 解说:提起当年看病的事,这位女士还清楚地记得 20 年前,其他医生给她下了这 样一个结论结论。 李女士:说如果不骨髓移植的话,我就活不过 10 年,我是过敏体质,不能吃

西药, 甚至有些麻药对我都过敏,所以我就到程老这来求助的。 解说: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女士还在日本任教,每年回来休假,她都来看看程老, 再开些调养的中药。 李女士:我曾经看见中风倒下的病人,抬着进来,一个月之后就能够,虽然走得不 是很平稳,但他毕竟是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还有那样的,就是中风嘴歪的,如果不 是很长时间,就是倒下两三天就来的话,当时就能治好。对从远处从农村来的病人,都 非常的亲热善待,甚至有的就不收费。

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 ——

央视国际 2005 年 04 月 19 日 13:07

主持人:我手里的这根小小的银针,可能在这个镜头里您都看不大清楚,但是在几 千年来,它却解除了无数人的病痛,针灸被称为是中国的国粹,现在有很多外国人都漂 洋过海来中国学习这门技艺,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它却变得似乎越来越陌生,我 们今天的演播室请来的就是一位针灸大家, 他将为我们揭开笼罩在这个小小的银针上面 的神秘面纱。

解说:2005 年 2 月的一个清晨,我们来到了中医针灸名家程莘农居住的小区,北京 东城区中国中医研究院的宿舍,还不到 7 点,老人已经走在了上班的路上。程老今年已 经 84 岁了,虽然他的行走看上去有些步履蹒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步行几百米去诊室, 自从 2003 年程老做了白内障手术后,他就不再给患者针灸了,只是给少数来找他的患 者做些诊断, 但他依旧是每天提前一个多小时去上班, 这个习惯已经快三十年了, 当年, 他每天早晨六点就去上班。 主持人:为什么要那么早呢,这样您的工作时间比别人多了两小时。 程莘农:病人多,病人来得太多了,看不完。 主持人:这两个小时的时间能看多少病人? 程莘农:我看 30 多个病人。

主持人:一个人能看 30 多个病人。 程莘农:30 多个人。 主持人:您刚才讲,早晨 6 点钟就去给病人看病,是因为病人多。可是这个病人总 是很多,您总是也看不过来,为什么要牺牲这么多自己的时间去给病人看病? 程莘农:为什么呢,因为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劳动改造 6 年半。 主持人:再没看过病人。 程莘农:不许看病,就叫你劳动,不许看病。那么,我损失了 6 年半的时间没有看 病。 主持人:所以您现在早上班就是为了把时间补回来。 程莘农:补回来了,我心里就安了。我们是业务人员,就应该干业务,差的时间我 全把它补回来了 主持人:可是这些差的时间也并不是怪您自己,并不是因为您的原因,是因为这个 时代,很多人都耽误了这个时间。 程莘农:都耽误了,但是我不管别人了,我就管我自己。反正我不亏空,我把我业 务损失的时间我自己全补回来了。 主持人:您有没有算过这么多年大概您一共治了多少病人? 程莘农:几十万人次了。 主持人:几十万人次。 解说:这是二十多年前拍摄的一段电影资料,这部针灸方面的科教片介绍的是 14 经取穴法。程莘农是本片的顾问。当时,针灸以成本低、无消耗、见效快等特点,被广 泛应用,拍这部电影也是为了推广针灸,从那时起,程莘农不仅注重针灸的推广,还致 力于对自己针灸手法的

改进和完善,在不断地总结和摸索中,他的针灸手法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独特风格。 主持人:您扎针的特点是什么? 程莘农:就是到位快,我三下就到位了。 主持人:就是快。

程莘农:就有感觉了,就叫得气了,就得气了。 主持人:有一个对您扎针灸的一个很夸张的比喻,说您扎针就像插秧似的…… 程莘农:就跟扎豆腐一样。 主持人:扎豆腐一样? 程莘农:扎豆腐,针扎到豆腐上那么快。 主持人:快。 程莘农:像我扎一个针嘛,要一个人的话,十针八针一分钟都不要,我就扎好了。 主持人:十针八针,就所有这些地方都扎上去,一分钟都不要。 程莘农:不要,就扎好了。 主持人:这听着很神奇了,因为位置每一下都很准,也不用去现找。 程莘农:不要,比较熟练了就行了,扎了,这个地方是足三里,这个地方三阴交, 我就会扎了,很快就完了。 主持人:听说给小孩扎针也专门找您扎。 程莘农:小孩扎针用一种快速,过去叫快速进针,快点进针。 主持人:快,对于小孩来讲就不疼,所以很多小孩到您这儿来,我原来一直觉得针 灸比较疼,而且扎下去可能会酸胀、酸麻的感觉可能会比较难受。 程莘农:非得酸麻胀,你才能够有效果。 主持人:但是疼是可以避免的。 程莘农:疼是可以避免的。酸麻胀痛是必要的,这才能叫得气。 解说:针灸的手法有上百种,程老对元朝传下来的“三才法”加以改进,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风格。在针灸门诊,人们对他的普遍评价是:进针快、穴位准、见效快,因此,他 的名声也越传越远。

主持人:您现在不扎针了? 程莘农:现在我不扎针了。 主持人:您现在扎针的话,我还真想让您扎一下我试试。 程莘农:你要是愿意试,我也可以扎。这个膀子你要吃饭的,酸感要四个钟头你才 能消除。 主持人:那酸的感觉? 程莘农:对了。 主持人:那能不能扎了以后没有这个酸感。 程莘农:那不好。 主持人:我的意思是扎了以后,能不能不要四个小时的酸感。 程莘农:那也行。 主持人:那您给我扎一个。 程莘农:好。 (消毒)

程莘农:这样才叫消毒了

主持人:我很紧张。 程莘农:你不要紧张。 主持人:我不会晕吧? 程莘农:不会晕,不会。你看这个地方,外关,我这样一二三就进去了。 主持人:真是快。 程莘农:就进去了,疼吗? 主持人:进来时候没感觉。 程莘农:没感觉,你不要胀了,我就不再给你捻了。 主持人:如果捻的话,就会有酸胀的感觉。 程莘农:对了。我叫它上去,它就上去,我叫它的下来,它就下来。 主持人:你稍微捻捻试试。 程莘农:我叫它上去。 主持人:对对

对。 程莘农:我叫它下去,它下去。 主持人:这不是一种疼的感觉,而是就是顺着这个。 程莘农:对了,因为中医讲补和泻,顺着经脉进针就是补,逆着经脉进针就是泻, 比如手的肺经是这样走,走这个上来下来,这么走的,这么样走的。我呢要叫它补,我 要顺着这样,如果要用泻法呢,我要把针力倒过来向上去, 主持人:实际上我刚才感觉到酸胀的感觉,走的方向就是中医讲的经脉。 程莘农:对对对,中医讲经脉。 主持人:中医会很神秘,特别是对穴位很神秘,比如看武侠的人都知道点穴,你觉 得点穴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程莘农:点穴不是没道理,有的穴位可以死人的,那是不能点的。

主持人:你会点吗? 程莘农:不会点,我们也不用点人的方法。 主持人:您刚才扎我这一针的时候,那个手法之快,让我想到了点穴,可能武林高 手点穴都这么快。 程莘农:就是有武术的人,整个的功,手指尖,一看很轻的点一下,甚至有一百斤 重、二百斤重,所以厉害得很,那就是点穴。 主持人:实际上点穴也并不是那么神秘,它的确有它的道理。 程莘农:对了,对了,它是人受不了的。 解说:1976 年,一部关于赤脚医生的电影《春苗》在全国各地上映,一根银针治百 病几乎家喻户晓,人们对针灸给予了充分的信任,那时,程莘农刚刚恢复工作不久,全 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让他应接不暇。程莘农平均每天要诊治四五十人次,多时一天就 有七八十人次。治愈的病人无数,多少次诊室里的千恩万谢程老已经记不得了,但他至 今忘不了一个特殊的病例:有一次,他们送医下乡,并进行病例调查,在山西省稷山县, 他三天治愈了一个得摇头症的小女孩。 主持人:这个在我们听起来也非常神奇。 程莘农:我们到农村去看病,我们要吃派饭,三毛钱一斤粮票,到人家去,今天在 他家吃,明天就到那家去吃。我到这家子吃饭去,我看到这家主人,女同志,擀面条好 像擀得心不在焉,我说你今天有什么事吗,她说 我告诉你吧,我心焦,我有一个女儿, 一天到晚的老摇头,到学校里她也摇头,女孩子老摇头不像话了,所以我对她担心,治 也治不好。我说人在哪儿,她说人在家了,那不坐在那儿吗,我说你来把小板凳朝我这 拉拉。我就问她,你摇头,怎么摇头。我就给她扎了,也不过两针,头上一针,后头一 针。我就扎两针,我说你坐一会儿吧,等我吃过饭,我就再给你起针,我就把面条吃完 了。我给她把针起掉了,第二天呢,我到下一家吃饭去了,看见她,这个女的带着她的 小姑娘也到了这家。她知道在这家吃饭,在这等着。我说你们

来了,她说我带她看看。 我说昨天扎过了,头摇没摇,她说,没摇。 主持人:就扎过这一次,就没再摇。 程莘农:我坐下来再给你扎,又给她扎了一次。 解说:第三天,当程老到下一家吃派饭时,他看见母女俩早已等在那里了。

程莘农:到了那家,我一问怎么样?她说一点都没摇,没摇头,我又叫她坐下来, 又给她扎了一次,一共扎了三次,这个小孩就从来不摇头了,就好了。 主持人:这在我们听起来也非常神奇。 程莘农:中医讲脑子动,是动脉的问题,跟头脑动脉经络活动有关系,所以我就在 动脉上取一个穴位叫大椎,头上百会,就这两个动脉经上取穴。 解说:当地人并不知道,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程莘农当时比较拿手的就是中风、 偏瘫和神经类的疾病。十多年后,程莘农以擅长治疗这类疾病而蜚声海内外,那时,很 多外国人都来找他治病,有一位印度妇女,自己拥有三家医院,但是也没能治好折磨了 她 17 年的三叉神经疼。 主持人:我对医学不太了解,三叉神经应该是在? 程莘农:就偏头疼。17 年了,她开了三家医院,她有钱呢。 主持人:但是她也治不了自己这个病。 程莘农:怎么治不了,有个德国的教授在她那儿当教授,给她看病,用西医治,治 不好。我一听说,她 17 年,我给她诊诊脉,问问她情况,我说可以吧,你就在我这扎 扎针,但是你把西药全部停掉,不要吃。你就在这块儿扎,我当时就对她扎,她扎过针 就走了,住到印度大使馆去了。我说你扎扎看,我先给你扎 10 次看看。她第二天不来 了嘛,我问她,昨天在这儿扎了针以后你疼没疼,她说我从昨天到现在一点都没疼。我 说有点儿效果就不错。 主持人:她应该很高兴。 程莘农:我又给她扎第二次,到第三天来问怎么样,她说没有疼,到第四天我扎了, 没有疼,后来一直给她扎 10 次以后,我叫她休息两三天,以后又扎了 10 次,一共给她 扎 20 次,她就住在印度大使馆里头,就不疼了。她一直就没疼,就好了。 解说:这是 1986 年的电影资料,片中的这位患者是一位日籍华人,当时,她患有 严重的脊髓病,无法工作,程老给她连续针灸了三个月后,病情大有好转。 就在我们拍摄程老的时候,恰巧遇上了当年那位患者,她是从日本回来休假,来看 望程老的。 程莘农:欢乐,你的。 李女士:我的

程莘农:仁术济世,他的。名字我没有写,你们要不要名字? 李女士:要要要。 解说:提起当年看病的事,这位女士还清楚地记得 20 年前,其他医生给她下了这 样一个结论结论。 李女士:说如果不骨髓移植的话,我就活不过 10 年,我是过敏体质,不能吃

西药, 甚至有些麻药对我都过敏,所以我就到程老这来求助的。 解说:二十多年过去了,李女士还在日本任教,每年回来休假,她都来看看程老, 再开些调养的中药。 李女士:我曾经看见中风倒下的病人,抬着进来,一个月之后就能够,虽然走得不 是很平稳,但他毕竟是用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了。还有那样的,就是中风嘴歪的,如果不 是很长时间,就是倒下两三天就来的话,当时就能治好。对从远处从农村来的病人,都 非常的亲热善待,甚至有的就不收费。


相关内容

  •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 医名家的四逆汤中 四逆汤是用来排除体内寒邪的.寒邪排除了,才能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才谈得上养生.所以,并不存在"养生的"四逆汤,只有"排病"的四逆汤,也就是说,四逆汤是用来治病的,不是用来"养生"的.李可先生推荐大家服用四逆汤,是看到大多数 ...

  • 中医名家党石晟
  • 中医名家党石晟 关于脂溢性脱发严重用哪些中药我们需要了解! 中医是如何解释引起脱发的原因. 1.引起脱发的原因之肾虚:肾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肾虚使精血不足,精血不足导致头发缺少营养供应,引起头发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肾气衰,发脱落. 2.肺损:肺主毛皮,肺败则皮毛先绝,肺是人体最主要的氧气和废物交换 ...

  • 中医名家内科医案1
  • 吕英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致失眠医案吕英治疗心慌头晕乏力年医案吕英治疗类风湿合并肺纤维化医案王永炎教授灵活应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验案举隅黄振翘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经验曾辅民治疗虚阳外越证经验谢海洲治疗老年性痴呆经验薛伯寿从肝论治胃病经验张德超治疗胃炎验案则升麻善治乙型肝炎升麻治疗低血压攻补兼施治疗尿 ...

  • [黄帝内经]象思维在脱发治疗的运用
  • <黄帝内经>象思维在脱发治疗的运用 张红陶1 廖华君2 (1.溧阳市人民医院,江苏溧阳213300: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象思维是<黄帝内经>中极其重要的思维模式,贯穿于养生.藏象.诊法.刺法等领域.后世医家承<内经>医 旨,将象思维运用 ...

  • 举办重阳节活动方案
  • xx地产2012重阳联谊晚会 一. 活动背景概述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幸福的先决条件.随着XX居民.生活结构的不断变化,城里的居民已经告别街巷楼房,原来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已经变得陌生而生疏.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XX,在政府的号召下,20**年10月,由XX省精神文明 ...

  • 附:[黄帝内经]的学术体系
  • <黄帝内经> 第一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结构 体系,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它整理先人们积累的丰富的医疗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形成系统的医学理论,并且进一步驾驭医疗实践,建立了中医学临床规范,使中医学基本上跳出 ...

  • 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录
  • 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录 诊断现场 患者,男,77岁.2006年2月23日就诊. 半年前诊为肝癌,近一月来腹胀加重,渐至腹大如鼓,入某院住院数日,臌胀日剧,至胀极欲寻死,自动出院,转诊于余.由两人搀架缓步来诊.面色黧黑,形瘦骨立,腹大如瓮,腹壁青筋鼓露,呕吐,气短难续,二便艰涩,下肢肿胀,呻吟不已.脉 ...

  • 扶阳法治疗急重症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 扶阳法治疗急重症研究 杨涛 冯兴志 徐虎军 张文信 胡昌珍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医自古以来对许多急重症治疗均有显著效果,而中医本身即是以治疗急危重症为主要内容,中医急诊学发展史就是中医药学发展史的缩影.最早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总结 ...

  • 中国古代科技名家
  • 中国古代科技名家简述 天文:张衡.僧一行.郭守敬 医学: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 数学:刘徽.祖冲之 地理:郦道元.徐霞客 科普类(综合型):沈括.宋应星 发明家:墨子.蔡伦.诸葛亮.毕昇 农学家:贾思勰.王祯.徐光启 天文: 张衡 (78-139),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