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导学案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 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基本情况;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2.了解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3.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情况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4.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四、【精讲释疑】

1、填空

(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

(4)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旅顺守将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5)1895年,日本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自杀殉国,全军覆没。

(6)1895年春,清政府派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7)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两;开放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等。

(8)《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9)《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10)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引导点拨】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六、【反馈矫正】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A .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2.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

A .左宗棠 B.李鸿章

C .奕訢 D.曾纪泽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A .平壤 B.旅顺

C .大连 D.威海卫

4. 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清军致远见管带是( )

A. 左宝贵B. 邓世昌

C. 徐邦道D. 丁汝昌

5.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D. 威海卫战役

6.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是( )

A. 赔款2亿両白银B.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C. 增开沙市。重庆为商埠D. 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7. 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日本国力强大B. 洋水师全军覆灭

C. 清政府军备废弛D. 清政府的腐败

8.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 .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 .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9、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英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 )。 A 、东北 B 、长江流域 C 、两广、云南 D 、山东

10、《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割辽东、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在中国设厂

11、“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2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 指( )

A 、邓世昌B 、左宝贵C 、丁汝昌D 、徐邦道

1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 ) A、赔款白银数额巨大B 、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 、开辟运输新航线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4、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尼布楚条约》

七 【课堂小结】

4、帝国主义在华开矿设厂与我国今天的招商引资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C 2、C 3、D 4、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破坏或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

4、对比中英《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参考答案:

1、D 2、A 3、D 4、《马关条约》后,赔款数额更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贫弱;割占领土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允许日本在通商岸开矿设厂,更便于日本侵华,说明其侵华方式有了改变。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科目:七年级历史学案 2、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3、课型:新授课4、时间:第周,年 月日

5、总课时序号: 6、主备人:7、授课教师姓名:

一【预习导学】

1、日本为什么要发动甲午战争?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二、【学习目标】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战争的基本情况;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2.了解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3.知道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基本情况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4.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危害。

难点: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四、【精讲释疑】

1、填空

(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这场战争被称为。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

(4)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旅顺守将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5)1895年,日本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自杀殉国,全军覆没。

(6)1895年春,清政府派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7)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两;开放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等。

(8)《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9)《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10)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一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引导点拨】

1、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2、《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对中国的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六、【反馈矫正】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是()

A .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2.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

A .左宗棠 B.李鸿章

C .奕訢 D.曾纪泽

3.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A .平壤 B.旅顺

C .大连 D.威海卫

4. 在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清军致远见管带是( )

A. 左宝贵B. 邓世昌

C. 徐邦道D. 丁汝昌

5.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D. 威海卫战役

6.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是( )

A. 赔款2亿両白银B.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C. 增开沙市。重庆为商埠D. 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7. 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日本国力强大B. 洋水师全军覆灭

C. 清政府军备废弛D. 清政府的腐败

8. 某校八年级3班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A .林菊:战争爆发于1895年,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B .华敏: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 .王海: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 .李兵: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9、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英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是( )。 A 、东北 B 、长江流域 C 、两广、云南 D 、山东

10、《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 、割辽东、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允许在中国设厂

11、“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12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 指( )

A 、邓世昌B 、左宝贵C 、丁汝昌D 、徐邦道

1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的是( ) A、赔款白银数额巨大B 、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 、开辟运输新航线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14、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史上,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尼布楚条约》

七 【课堂小结】

4、帝国主义在华开矿设厂与我国今天的招商引资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1、C 2、C 3、D 4、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外国通过投资办厂掠夺中国的各种资源,破坏或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后者是我国利用外资和技术发展民族经济。

4、对比中英《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参考答案:

1、D 2、A 3、D 4、《马关条约》后,赔款数额更多,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贫弱;割占领土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允许日本在通商岸开矿设厂,更便于日本侵华,说明其侵华方式有了改变。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相关内容

  • 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3--1) 姓名_________ ________班 课题: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2017年9月7日 设计人:陆希奎 审稿人:八年级历史备课组 学习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知道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习重点:<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 ...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 <甲午中日战争>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 ...

  • 临潭县优质课评选活动
  • 临潭县优质课评选活动 教学设计 授课人:王胜奎 单位:临潭县第三中学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 ...

  •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华史)
  •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华史) 一.知识线索: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1949年)将近110年的历史,是列强侵华的历 史,在此期间列强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两次面临"危亡的关头",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由封建社会 ...

  • 瓜分中国的狂潮
  •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帝国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方式有做中国的债主.修筑铁路.开采矿山和建立工厂的权利: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2.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学生认识到:在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 ...

  •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
  • 第二单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和形成 [知识线索] 本单元内容涉及19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包括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项内容.本阶段可以中法战争为界标,在这之前,列强侵华相对 ...

  •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 甲午战争与中国近代史 首先我们来看甲午战争发生的背景.国际形势: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有资本注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形成,更为疯狂的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领土的高潮.中国:甲午战前,清政府极其腐败,主要集中在清中央政权的腐败,以慈禧为例.总而言之, ...

  •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论文
  •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甲午中日战争分析 计算机学院 唐礼威 U201414813 1.背景分析: 日本方面: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 ...

  • 列强侵华史
  • 列强侵华史(1840~1953) 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归纳 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 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