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会"与"我要学"的差别

“我不会”与“我要学”的差别

作者:涤生

来源:《职业》2012年第10期

公司的新员工陆续前来报到了。稚嫩的脸庞,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的神态,热情、礼貌、谦虚。一刹那间,我好像看到了刚开始工作的自己。四年前,我也是同样的状态,和一批年轻人,带着理想、激情和渴望,踏进现在的公司,某商业银行。但几年后,有些人离开,有些人升职,有些人还是在刚开始的位置。区区数载,生活刚刚揭幕,为何人生的轨迹却如离弦之箭,偏离中心,不可挽回?

如果你不记得细节,那么我来帮助你回忆。

还记得大学课堂上,每当高数老师说:题目有一种新的算法,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自己解答时,一些同学会说“我不会”,然后就放弃了,而另外一些同学却说“我要学”;

还记得大学活动中,学校里要策划举办那次“校园模拟招聘大赛”,老师召集同学们讨论活动方案,邀请某公司总经理,做大赛评委。A同学临阵脱逃,说“我不知道怎么邀请,请其他同学吧”,B同学说“我也没邀请过总经理,但是我学着去做吧。”

于是大学四年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重复了很多次之后,两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后一种人往往实现了自己满意的人生目标,而前一种人则开始抱怨诸如“就业形势不好、学校不好、专业不好”或者“家里没有关系”等等。

我不排除现在的就业与学校、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好坏、专业的差异确实影响就业;我也不排除出国读书、在很不错的单位工作与家里的经济情况、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想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学,想不想进步。

小张今年就本科毕业了,学的是物理科学专业。我和他在大学期间的一次户外旅行中认识。记得那时,他学习成绩很不错,喜欢钻研,也积极参与学校里的活动。傍晚的校园小路上时常看到他弹吉他。他来自江苏北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父母都是农民。有一次和他聊到将来,他说他想出国。当时我还觉得他在说梦话,因为物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本身就很模糊,而他的家庭也不能给他多少经济支持。未曾想到,接下来的两年他“消失”了,他的同学说他花很多时间学习,准备出国。他通过努力,先后申请了很多所美国的学校。正好有一个学校的教授想招一位助理,愿意提供经费。教授很认可他的学习精神,就录取了他。当他临行前与我道别的时候,我知道最开始自己的判断太过于主观了。

小龚是和我一起拿奖学金的学长,学的是材料物理专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广东某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很受上司和同事们赞赏。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半年后,他离职了,报考了当时在国内很少有人关注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并

应聘到汇丰银行深圳分行从事理财经理工作。三年后,又跳槽去了新加坡银行香港分行从事私人银行工作,成为当年那个奖学金圈子里第一个拿到百万年薪的人。上次见面,他告诉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去不断学习,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小陈是我大学的好朋友,学的是生物技术。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戴德梁行深圳分公司工作。在这个世界顶尖的物业顾问公司里,高手云集,牛人辈出。进公司的第一年,他是公司最基层的行政人员,工作的内容就是把深圳市新楼盘的资料整理汇总录入数据库。工作内容枯燥、机械,在常人看来毫无创意和发展。但是,他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每一个楼盘实地查看,补充信息,完整楼盘资料。他和我开玩笑说“深圳的每一个厕所,我都知道具体的位置”。工作的第二年,他被派到新成立的东莞分公司做副经理。三年后,他离职去了和黄地产公司从事楼盘的销售工作,创造了单月销售额2.4亿元的记录。

记得,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段子。有同学和他说等到有很多钱的时候就去环球旅行,俞敏洪说“你真的想环球旅行的话,现在就可以上路,有一个碗和一支棍子就可以了”。中国的大学里面说“我不会”的人远多于说“我要学”的人,无数的人坐在教室里面听临毕业的学长介绍经验,但是行动却始终停留在期盼上。找工作时、工作中,很好的机会就因为你英语不好而错失,后悔莫及!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并且极其短暂,必须珍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努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一个人之所以能前进,就在于他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方向。无数的人都在抱怨自己命运不济,从而厌倦生活以及周围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但很少思考到,在自己身上有一种意识:“我不会”但“我要学”。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四年,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后面的岁月,差距会继续拉大。思维的差异在改变着世界,而你也许只有在别人提到新的奇迹的时候说“我和xx是同学”,但是你却记不得他的往事,也许当你在打游戏的时候,他正在图书馆看书。

“我不会”与“我要学”的差别

作者:涤生

来源:《职业》2012年第10期

公司的新员工陆续前来报到了。稚嫩的脸庞,对一切都感到新鲜的神态,热情、礼貌、谦虚。一刹那间,我好像看到了刚开始工作的自己。四年前,我也是同样的状态,和一批年轻人,带着理想、激情和渴望,踏进现在的公司,某商业银行。但几年后,有些人离开,有些人升职,有些人还是在刚开始的位置。区区数载,生活刚刚揭幕,为何人生的轨迹却如离弦之箭,偏离中心,不可挽回?

如果你不记得细节,那么我来帮助你回忆。

还记得大学课堂上,每当高数老师说:题目有一种新的算法,请同学们查阅资料,自己解答时,一些同学会说“我不会”,然后就放弃了,而另外一些同学却说“我要学”;

还记得大学活动中,学校里要策划举办那次“校园模拟招聘大赛”,老师召集同学们讨论活动方案,邀请某公司总经理,做大赛评委。A同学临阵脱逃,说“我不知道怎么邀请,请其他同学吧”,B同学说“我也没邀请过总经理,但是我学着去做吧。”

于是大学四年这样的过程周而复始,重复了很多次之后,两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后一种人往往实现了自己满意的人生目标,而前一种人则开始抱怨诸如“就业形势不好、学校不好、专业不好”或者“家里没有关系”等等。

我不排除现在的就业与学校、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好坏、专业的差异确实影响就业;我也不排除出国读书、在很不错的单位工作与家里的经济情况、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想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学,想不想进步。

小张今年就本科毕业了,学的是物理科学专业。我和他在大学期间的一次户外旅行中认识。记得那时,他学习成绩很不错,喜欢钻研,也积极参与学校里的活动。傍晚的校园小路上时常看到他弹吉他。他来自江苏北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父母都是农民。有一次和他聊到将来,他说他想出国。当时我还觉得他在说梦话,因为物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本身就很模糊,而他的家庭也不能给他多少经济支持。未曾想到,接下来的两年他“消失”了,他的同学说他花很多时间学习,准备出国。他通过努力,先后申请了很多所美国的学校。正好有一个学校的教授想招一位助理,愿意提供经费。教授很认可他的学习精神,就录取了他。当他临行前与我道别的时候,我知道最开始自己的判断太过于主观了。

小龚是和我一起拿奖学金的学长,学的是材料物理专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广东某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他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很受上司和同事们赞赏。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大半年后,他离职了,报考了当时在国内很少有人关注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并

应聘到汇丰银行深圳分行从事理财经理工作。三年后,又跳槽去了新加坡银行香港分行从事私人银行工作,成为当年那个奖学金圈子里第一个拿到百万年薪的人。上次见面,他告诉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我就会告诉自己要去不断学习,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够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小陈是我大学的好朋友,学的是生物技术。大学毕业后,他去了戴德梁行深圳分公司工作。在这个世界顶尖的物业顾问公司里,高手云集,牛人辈出。进公司的第一年,他是公司最基层的行政人员,工作的内容就是把深圳市新楼盘的资料整理汇总录入数据库。工作内容枯燥、机械,在常人看来毫无创意和发展。但是,他利用休息的时间,去每一个楼盘实地查看,补充信息,完整楼盘资料。他和我开玩笑说“深圳的每一个厕所,我都知道具体的位置”。工作的第二年,他被派到新成立的东莞分公司做副经理。三年后,他离职去了和黄地产公司从事楼盘的销售工作,创造了单月销售额2.4亿元的记录。

记得,俞敏洪曾讲过一个段子。有同学和他说等到有很多钱的时候就去环球旅行,俞敏洪说“你真的想环球旅行的话,现在就可以上路,有一个碗和一支棍子就可以了”。中国的大学里面说“我不会”的人远多于说“我要学”的人,无数的人坐在教室里面听临毕业的学长介绍经验,但是行动却始终停留在期盼上。找工作时、工作中,很好的机会就因为你英语不好而错失,后悔莫及!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并且极其短暂,必须珍惜自己难得的一生,努力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实现自己的愿望。一个人之所以能前进,就在于他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方向。无数的人都在抱怨自己命运不济,从而厌倦生活以及周围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但很少思考到,在自己身上有一种意识:“我不会”但“我要学”。

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四年,人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后面的岁月,差距会继续拉大。思维的差异在改变着世界,而你也许只有在别人提到新的奇迹的时候说“我和xx是同学”,但是你却记不得他的往事,也许当你在打游戏的时候,他正在图书馆看书。


相关内容

  • 每天想你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
  • 我觉得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他的决定.记得我以前想要从事公众演说的时候,我自己会害怕,因为从来没有演讲过.但我已经夸下海口,说我要成为第一名,"no.1sales!"这个牛已经吹出去了.到底会不会吹破牛皮啊?对我来讲,实在是很大的一个考验. 可是我决定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我决定一定 ...

  • "我爱你"与"我要你",谁也不比谁高尚 !
  • 文/赵格羽 渡边淳一逝世!他是作家,是情爱小说作家,更是情感专家,更是性学专家.如今,由于离婚率提高,剩男剩女群体壮大,晚婚人群增多,婚外情普遍,婚恋问题便成为大家不得不重视的话题.于是,国内也诞生了许多所谓的情感专家,但大都浪得虚名,根本没法和渡边淳一这样的大师专家级别相提并论.目前,唯一能与之相 ...

  • 致高二同学的一封信
  • 致高二同学的一封信 卫星导航无论多么精确,没有行动,不可能抵达远洋彼岸:设计图纸无论多么宏伟,没有行动,也不可能建起高楼大厦:一本秘笈,念多少遍,也不可能练成神功:一个方法,想多少次,也不可能达到目标.没有行动,罗盘和图纸,秘笈和方法,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没有行动,我的幻想毫无价值,我的计划渺如 ...

  • 对于一个孩子的期待
  • 对于一个孩子的期待 今年我教一年级,这些6岁左右的孩子个个都受到了良好的学前教育,在不失天真的同时上课回答问题积极,写字也写的很好,有些孩子一点就通,几乎不用费多少力就能收到让人满意的效果.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很特殊,在这些优秀的孩子中间,他就像一只丑小鸭,回答一个问题需要很长时间,哪怕是读一个字好像 ...

  • 陈安之超级成功法则
  • 法则 一 世上3%的人有强烈的成功动机 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的比例大概占3%,一般人占了97%.到底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成为这3% 的人,有人会一辈子成为普通人,成为97%?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是在什么地方呢? 在过去十七年当中,我拜访了一百位世界第一名,他们从奥运金牌.世界首富.畅销书作者, 到国家的元 ...

  • 前行备忘录(第一)
  •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备忘录 之三殊胜实修引导 纽西龙多尊者 讲授 阿格旺波尊者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我们要发心摄持一切众生入到三殊胜的妙道里,发无上菩提心. 也就是自己想:遍虚空界有无数众生,每个众生都在颠倒道里,我一定要把握住三殊胜,自己行好了以后,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三殊胜的妙道里. 对于这里 ...

  • 徐鹤宁演讲稿
  • 她说你身体里面流着第一名的血液.对,在一个小孩子的内心深处因为他的母亲为他种入了一颗成功的种子,当一个人产生了信念的时候他就开醒悟,将这种醒悟转换成习惯,这种成功的习惯就能导致他有一个强大的人生结构,那这样会不会成功,啊,所以借助大家的掌声来 各位当我进这家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早上五点名钟起床, ...

  • 王石:我的人生目标是我要怎么活
  • 王石:我的人生目标是我要怎么活 11-02-08 20:44:50 作者:未知 来源:网易财经 [免责条款:本站发展的宗旨是成为价值投资者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专业价值投资平台,凡依据这些文章资料和数据进行操作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请投资者自行承担,均与本站无关.投资者应负责独立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

  • 暑期家教实践心得
  • :“XXXX”辅导中心的40天,让我得以以一名老师兼学生的身份和学生接触。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视角,我更真切地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他们心目中对老师的期待。作为班主任,我从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中发现了一些端倪,找到了学生的一些叛逆行为的缘来。最后,我对老师在学生心理建设方面的责任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次实践让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