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案)

吨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测量第4课时吨的认识P11~P13。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物体质量的估算。

(二)方法与过程:从生活的实例中体会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初步吨的观念,发展估算思维。在吨的学习中体会到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并学会与伙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经历生活的实例中体会重量单位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建立吨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

四、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对物体质量的估计

五、教学用具:

(一)教师用具:课件、标有不同数值的卡片

(二)学生用具:标有不同数值的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一看

同学们,你们上学时是否观察过路旁呢?

观察路旁两边一般有什么吗?你们是否会看到像这样的一个牌子?你们知道这个牌子是什么意思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吨,下面学生自行讨论交流。

(二)新授:

1、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同学们,计算一下以下结果:

10000千克+24000千克=?

13000千克+32000千克=?

125000千克+14620000千克=?

同学们,当面对这么大的质量计算时,有没有更简单的表达方法呢?

我们引进了吨,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吨。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1吨=1000千克

你觉得有哪些物品会用吨做单位的呢?

汽车、牛、大象……

2、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转换

说一说

例1

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下以下问题,谁来说一说:

3吨=_千克

6000千克=_吨

那刚才老师提出的同学们再来算一算:

10000千克+24000千克=?

13000千克+32000千克=?

125000千克+14620000千克=?

3、对物体质量的估计

想一想

同学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呢?

学生交流,有的说会说:如果每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40个学生放入体重就是1吨了

有的会说两头牛大约有1吨重吧

还有的会说两头马加一头熊应该有1吨

还有……

做一做

①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单位,动手把你们手上的卡片凑一凑,你们能凑出1吨、2吨、1吨300千克、1吨50千克、2吨500千克吗?

②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三)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4题(家庭作业):同学们,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吨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一单元测量第4课时吨的认识P11~P13。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物体质量的估算。

(二)方法与过程:从生活的实例中体会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初步吨的观念,发展估算思维。在吨的学习中体会到重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并学会与伙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经历生活的实例中体会重量单位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建立吨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

四、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转换、对物体质量的估计

五、教学用具:

(一)教师用具:课件、标有不同数值的卡片

(二)学生用具:标有不同数值的卡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一看

同学们,你们上学时是否观察过路旁呢?

观察路旁两边一般有什么吗?你们是否会看到像这样的一个牌子?你们知道这个牌子是什么意思吗?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吨,下面学生自行讨论交流。

(二)新授:

1、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同学们,计算一下以下结果:

10000千克+24000千克=?

13000千克+32000千克=?

125000千克+14620000千克=?

同学们,当面对这么大的质量计算时,有没有更简单的表达方法呢?

我们引进了吨,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吨。

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

1吨=1000千克

你觉得有哪些物品会用吨做单位的呢?

汽车、牛、大象……

2、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转换

说一说

例1

同学们共同讨论一下以下问题,谁来说一说:

3吨=_千克

6000千克=_吨

那刚才老师提出的同学们再来算一算:

10000千克+24000千克=?

13000千克+32000千克=?

125000千克+14620000千克=?

3、对物体质量的估计

想一想

同学们,生活中有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呢?

学生交流,有的说会说:如果每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那么40个学生放入体重就是1吨了

有的会说两头牛大约有1吨重吧

还有的会说两头马加一头熊应该有1吨

还有……

做一做

①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单位,动手把你们手上的卡片凑一凑,你们能凑出1吨、2吨、1吨300千克、1吨50千克、2吨500千克吗?

②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3台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三)练习:

练习三:第1题、第2题、第3题;

第4题(家庭作业):同学们,你们回去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

(四)小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学了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相关内容

  •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分米的认识范文大全 | 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中心 | 优秀作文 | 试题库 | 考试辅导 | 诗词鉴赏 | 国学 | 散文 | 实用工具 | 高校 | 手机/风景图片 | 手抄/黑板报 | 美食菜谱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 ...

  • 安全教案,[安全回家]
  • 安全教案:<安全回家> 活动目标: 1.了解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2.认识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生活实践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确立遵守交通规则的安全保护意识. 2.难点:认识有关的交通标志.交通设施. 活动准备 ...

  •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施性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幼儿计算教学法 开设学期:一学期 开设年级:一年级上 编撰人员:XXX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XX 分校 二0一四年 五 月 <幼儿计算教学法>实施性课程标准 目 录 一.教材基本信息-------------- ...

  • 角的认识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
  •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概念.用尺子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演示动画& ...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
  • 文章编号:1006 - 9860 ( 20 10) 09- 00 96- 0 3 总第2 84期中国电化教育20 10. 9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 刘志平1,刘美凤2①,吕巾娇2 ( 1. 北京教育学院 朝阳分院, 北京 100026;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100875) ...

  • 小班安全教案:认识消防队员
  • 写好幼儿园托班主题教案对于带托班的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写好幼儿园托班主题教案,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进行.怎样才能写好幼儿园托班主题教案是我们幼儿园老师比较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托班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只有抓住孩子的特点,我们在写幼儿园托班主题教案时才知道写什么样的活动目标,有了目标就比较好写幼 ...

  • 幼儿教案教案 认识铁人第一口井
  • 课型:大庆精神 活动时间:10月31日 活动名称:认识铁人第一口油井 活动目标 1.积极感知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认识大庆铁人第一口油井. 2.初步了解大庆铁人第一口油井的来之不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铁人精神. 3. 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探索事物,学会表达和交流 活动准备: 1. 课件----人拉肩扛安钻机 ...

  • 2春天的脚步
  • 峡城学区教案 第二单元 春天的脚步 教学内容: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主体可闻<梦已被染绿>.<理想的翅膀>.<春天的雨点>. 语文天地中注重对易错字的指导,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字母,加强了好词.佳句的赏析与积累."初显身手".受到春天的美好. ...

  • 美术教案-让大家认识你-教学教案
  •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教学内容:让大家认识我 教学目标: 一.认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等一系列的活动, 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 三.情感:增进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 ...

  • 1观察人体识汉字_教案
  • 语文(S)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识字一 1 观察人体识汉字 教 课 板 分利用教材资源,从游戏入手,通过看图,让学生观察人体识字.说词.说句. 读儿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情境中识字,使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教学采取主 讲"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