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中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并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意义;了解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和汉朝的建立的基本情况。
2、通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等图,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学习历史的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有关楚汉战争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学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陈胜吴广起义,认识到这次起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
2、从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并最终灭亡的原因和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要点:
一、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二、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手段: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设问法、图示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 教具:历史地图,秦始皇兵马俑。
板书设计: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二、揭竿而起 三、秦亡汉兴
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1、起义的爆发 1、秦朝的灭亡
2、赋税沉重 2、起义的经过 2、楚汉战争
3、刑法严酷 3、起义的意义 3、汉朝的建立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向学生讲解这个兵马俑是秦始皇本人的雕塑。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他自称始皇帝,并希望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他并没有想到秦朝二世就亡国,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讲授新课:
教师:现在我们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秦朝二世就亡国?
学生:因为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看“秦的暴政”一目。
提问: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归纳:1繁重的兵役、徭役;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师讲解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
教师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
1、起义的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
教师:公元前209年夏,一批贫苦农民被征发戍守渔阳,遇雨被阻于蕲县大泽乡,按秦律,误期当处死刑。他们迫于无奈,陈胜吴广起义毅然发动起义,“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由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起义的经过
教师(结合秦末战争形势图):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攻下蕲县等地,在攻下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张楚”为国号,陈胜称王。之后,陈胜派军西进,攻城掠地,距咸阳只有百里之遥。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起义的意义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学生: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它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教师: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灭秦斗争。其中,以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最为著名,是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
1、秦的灭亡
提问:秦的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
学生:巨鹿之战。
教师让学生讲述巨鹿之战和破釜沉舟的故事。
教师:巨鹿之战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战争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
教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结束,项羽与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
提问:这时的楚汉战争,性质还是农民起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
教师:战争开始之初,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刘邦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一味依赖武力。刘邦重用人才,任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杰出人才;他“约法三章”,取信于民,又以关中为根据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终打败了项羽。
教师: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3、汉朝的建立
教师: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接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最终灭了秦朝。然而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有关的历史故事。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中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并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意义;了解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和汉朝的建立的基本情况。
2、通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等图,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学习历史的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有关楚汉战争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学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陈胜吴广起义,认识到这次起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
2、从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并最终灭亡的原因和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要点:
一、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二、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手段: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设问法、图示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 教具:历史地图,秦始皇兵马俑。
板书设计: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二、揭竿而起 三、秦亡汉兴
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1、起义的爆发 1、秦朝的灭亡
2、赋税沉重 2、起义的经过 2、楚汉战争
3、刑法严酷 3、起义的意义 3、汉朝的建立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向学生讲解这个兵马俑是秦始皇本人的雕塑。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他自称始皇帝,并希望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他并没有想到秦朝二世就亡国,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讲授新课:
教师:现在我们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秦朝二世就亡国?
学生:因为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看“秦的暴政”一目。
提问: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归纳:1繁重的兵役、徭役;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师讲解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
教师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
1、起义的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
教师:公元前209年夏,一批贫苦农民被征发戍守渔阳,遇雨被阻于蕲县大泽乡,按秦律,误期当处死刑。他们迫于无奈,陈胜吴广起义毅然发动起义,“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由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起义的经过
教师(结合秦末战争形势图):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攻下蕲县等地,在攻下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张楚”为国号,陈胜称王。之后,陈胜派军西进,攻城掠地,距咸阳只有百里之遥。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起义的意义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学生: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它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教师: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灭秦斗争。其中,以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最为著名,是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
1、秦的灭亡
提问:秦的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
学生:巨鹿之战。
教师让学生讲述巨鹿之战和破釜沉舟的故事。
教师:巨鹿之战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战争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
教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结束,项羽与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
提问:这时的楚汉战争,性质还是农民起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
教师:战争开始之初,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刘邦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一味依赖武力。刘邦重用人才,任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杰出人才;他“约法三章”,取信于民,又以关中为根据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终打败了项羽。
教师: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3、汉朝的建立
教师: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接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最终灭了秦朝。然而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有关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