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陈胜吴广诛暴秦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中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并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意义;了解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和汉朝的建立的基本情况。

2、通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等图,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学习历史的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有关楚汉战争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学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陈胜吴广起义,认识到这次起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

2、从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并最终灭亡的原因和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要点:

一、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二、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手段: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设问法、图示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 教具:历史地图,秦始皇兵马俑。

板书设计: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二、揭竿而起 三、秦亡汉兴

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1、起义的爆发 1、秦朝的灭亡

2、赋税沉重 2、起义的经过 2、楚汉战争

3、刑法严酷 3、起义的意义 3、汉朝的建立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向学生讲解这个兵马俑是秦始皇本人的雕塑。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他自称始皇帝,并希望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他并没有想到秦朝二世就亡国,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讲授新课:

教师:现在我们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秦朝二世就亡国?

学生:因为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看“秦的暴政”一目。

提问: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归纳:1繁重的兵役、徭役;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师讲解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

教师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

1、起义的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

教师:公元前209年夏,一批贫苦农民被征发戍守渔阳,遇雨被阻于蕲县大泽乡,按秦律,误期当处死刑。他们迫于无奈,陈胜吴广起义毅然发动起义,“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由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起义的经过

教师(结合秦末战争形势图):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攻下蕲县等地,在攻下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张楚”为国号,陈胜称王。之后,陈胜派军西进,攻城掠地,距咸阳只有百里之遥。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起义的意义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学生: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它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教师: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灭秦斗争。其中,以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最为著名,是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

1、秦的灭亡

提问:秦的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

学生:巨鹿之战。

教师让学生讲述巨鹿之战和破釜沉舟的故事。

教师:巨鹿之战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战争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

教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结束,项羽与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

提问:这时的楚汉战争,性质还是农民起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

教师:战争开始之初,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刘邦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一味依赖武力。刘邦重用人才,任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杰出人才;他“约法三章”,取信于民,又以关中为根据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终打败了项羽。

教师: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3、汉朝的建立

教师: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接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最终灭了秦朝。然而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有关的历史故事。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中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并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及意义;了解秦朝灭亡、楚汉战争和汉朝的建立的基本情况。

2、通过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等图,培养学生掌握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的学习,学到一定的综合分析和归纳学习历史的方法。

2、通过指导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有关楚汉战争的历史知识,使学生学会多渠道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陈胜吴广起义,认识到这次起义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它的首创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斗争。

2、从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并最终灭亡的原因和楚汉战争刘邦最终打败项羽,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要点:

一、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二、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手段:使用传统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设问法、图示法、阅读指导法、讨论法等。 教具:历史地图,秦始皇兵马俑。

板书设计:

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二、揭竿而起 三、秦亡汉兴

1、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1、起义的爆发 1、秦朝的灭亡

2、赋税沉重 2、起义的经过 2、楚汉战争

3、刑法严酷 3、起义的意义 3、汉朝的建立

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向学生讲解这个兵马俑是秦始皇本人的雕塑。 教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他自称始皇帝,并希望能够千秋万代地传下去,但他并没有想到秦朝二世就亡国,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 陈胜吴广诛暴秦。

讲授新课:

教师:现在我们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为什么秦朝二世就亡国?

学生:因为秦的暴政。

一、秦的暴政

教师让学生看“秦的暴政”一目。

提问: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归纳:1繁重的兵役、徭役;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教师讲解秦的暴政的具体表现。

教师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无法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及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揭竿而起

1、起义的爆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页最后一段。

教师:公元前209年夏,一批贫苦农民被征发戍守渔阳,遇雨被阻于蕲县大泽乡,按秦律,误期当处死刑。他们迫于无奈,陈胜吴广起义毅然发动起义,“斩木为兵(兵器),揭竿为旗,由此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起义的经过

教师(结合秦末战争形势图):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迅速发展壮大,先后攻下蕲县等地,在攻下陈县,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张楚”为国号,陈胜称王。之后,陈胜派军西进,攻城掠地,距咸阳只有百里之遥。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起义的意义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学生: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它鼓舞了各地人民的反秦斗志。他们的首倡精神,激励了后世人们对残暴统治的反抗。

教师: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的烈火并没有中断,各地起义军还在继续进行灭秦斗争。其中,以项羽、刘邦两支起义军最为著名,是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的统治。

三、秦亡汉兴

1、秦的灭亡

提问:秦的灭亡的关键战役是哪一场?

学生:巨鹿之战。

教师让学生讲述巨鹿之战和破釜沉舟的故事。

教师:巨鹿之战最终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战争的基础。巨鹿之战成为决定秦朝灭亡的关键战役。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2、楚汉战争

教师:秦朝灭亡后,战争并没有结束,项羽与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

提问:这时的楚汉战争,性质还是农民起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不是,这是一场统治者争夺帝位的战争。

教师:战争开始之初,楚强汉弱,项羽常胜,刘邦常败。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刘邦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这是因为项羽刚愎自用,不尊重人才,一味依赖武力。刘邦重用人才,任用了张良、萧何、韩信等一批杰出人才;他“约法三章”,取信于民,又以关中为根据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最终打败了项羽。

教师:从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3、汉朝的建立

教师: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后,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西汉灭亡后,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课堂小结:

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接起了农民起义的大旗,最终灭了秦朝。然而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

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与陈胜、吴广、刘邦、项羽有关的历史故事。


相关内容

  • 文言文陈涉世家阅读题
  • 1. 130篇,分为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鲁迅曾评价这本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以及起义后浩大的声势)/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迅猛的发展形势,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了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 3. 分析陈胜的人 ...

  • 陈涉世家---王德贵
  • 陈涉世家 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 <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部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 ...

  • 陈涉世家[1]
  • 一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 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分) 1.解释文中加粗词在句中的 ...

  • [陈涉世家]练习题
  • 21.陈涉世家 一.作者作品 1. 本文的作者是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 马谈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记>.‚世家‛是传记体裁之一.诸侯传记称‚世家‛. 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 ...

  • 陈胜吴广起义
  • 大泽乡起义 百科名片 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政权,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情急之下,陈 ...

  • [陈涉世家]知识点整理
  • <陈涉世家>知识点整理 参考书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雇佣耕地,(有一次)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说:"假如有一天谁富贵了,彼此不要忘记."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给人家当 ...

  • 论[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英雄形象
  • 论<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的英雄形象 姓名:欧楚君 专业:13汉语言师范二班 学号:[1**********] 摘要:<陈涉世家>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名篇,文中塑造的农民起义的首领--陈胜,历史给予很高的评价.陈胜,是一个志向远大.自强不息.智勇双全.勇于抗争的乱 ...

  • 陈涉世家原文及其逐句对照翻译+文学常识
  • <陈涉世家> 一.语句翻译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胜是阳城县人,表字叫涉. 吴广者,阳夏(iǎ)人也,字叔. 吴广是阳夏县人,表字叫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胜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人家雇佣耕地. 辍耕之垄上,怅(chàng)恨久之. 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因 ...

  • 陈涉世家试题及答案
  •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小题.(共11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