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方法开题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核论文

论 文 题 目 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方法

论文小组组长 赖传剑 学号 12020220 论文小组成员 包振武 学号 12020201

郭江勇 学号 12020210

李鑫军 学号 12020221

罗嗣磊 学号 12020226

袁志强 学号 12020247

指 导教 师 夏绪仁老师

2014年 5 月 13 日

院别、班级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12级(2)班

一农民收入相关概念分析

(一)农民收入的本质:

收入问题实质是生产关系中的分配问题,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根据经济学理论. 收入的初次分配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的数量及质量。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可以说劳动者的收入主要决定于生产力。再分配主要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过程.如转移性财收入就是属于这一范畴.而这一分配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我们可以得出农民收入的三个最基本的本质特征:

1.农民收人主要取决于农民所拥有的生产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及所处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2.农民的劳动力素质、资金和土地的数量决定了他们的家庭经营性收人的主要部分:农民的劳动力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农民拥有的财产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当时的分配制度对农民的转移性支付收入的影响非常的大。

3.农民的部分收入也要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够实现。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

农民收入偏低,贫富差距大。

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 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6%,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①;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 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4%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 。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而无良性转变,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永远赶不上市民,而且还会进一步被远远抛在后面。

(三)农民收入的衡量体系

农民收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产品或者货币收入,又包括从事非农产业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农民收入构成.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人(劳动者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收入的形态可划分为:实物收人和现金收入。

1.工资性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报酬收入。包括在乡村集体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和其他单一劳动得到的报酬收人。

2.家庭经营收入:主要用来反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收入水平、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情况。它是农村住户从事各项生产的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运输业收入、生产性劳务收入、商业收入、饮食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拥有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农村住户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出让特许权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其他财产收入。

4.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收入、保险赔款、救济金、救灾款、退休金、抚恤金、五保户的供给、奖励收入、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其他转移性收入。

1.总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际收入的总和.其中未扣除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支出(生产费用)和生活消费支出。按收人来源的性质来划分,总收入可以分为:工资性总收入、家庭经营总收入、财产性总收入和转移性总收入。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农民的总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做的贡献的大小。

2.农民家庭纯收入:从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集体提留和摊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以后剩余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部分收入。包括农村居民全年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用社会以及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储蓄、借贷性的收入。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农民生产力投入和产出效率的水平。它主要包括: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

3.农民可支配收入:它的计算公式是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人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一税费支出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一财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农民真实生活水平的高低。它主要包括:工资性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可支配收入、财产性可支配收入和转移性可支配收入。

二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原因

(一)农业生产方面

1.耕地资源极度稀缺制约了农产品产量增长.劳动生产率降低.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我国属于人均耕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实际上是以占世界耕地的9%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的2l% 的人口。干旱地区和东北地区,制约因素较多,开垦利用的难度较大。

2.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阶段的农业生产除了受土地资源的约束外,水、森林、草场、生态环境等资源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危机威胁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量仅居世界第88位。农业常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约有8 00o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民种植利润缩水。农资价格高位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增收压力增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涨价的增收实惠部分被抵消。调查显示,高达90%的调查户认为当前农村整体物价水平高得难以接受。部分农村居民预期未来经济收入下降。由于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影响,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有60%的农民表示未来“钱更难挣”。

(二)农业结构方面

1.农产品品种结构雷同、品质低劣。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大众品种多。优质品种少.大量积压的农产品多属普通型的农产品,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依然十分紧缺。

2.大宗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从全国农作物生产布局来看.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大米主要集中在两湖、两广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小麦缺口长期依赖于国际市场。目前。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与农林牧渔业的协调发展并不一致。

3.产业加工链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形式上.加工水平很低,并且加工再加工率很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

(三)农民本身素质方面

1. 外出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收入偏低。调查显示,某地区外出农民工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数,占70%,大部分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大等低收入工种,导致增收步伐缓慢。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达86%,农民工收入中,剔除各种支出,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2. 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富足,但外出务工前景暗淡。有68%的农村居民家庭有人外出务

工,但其中有18%的调查户目前已失业返乡。

3. 农民增收途径少,家庭支出压力加大。当前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且收入普遍较低。

4. 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财产单一,理财观念不强。其主要金融财产为“储蓄存款”“现金”,存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孩子读书”“建房”“养老”“防病”;存期多为活期和一年定期;有85%的家庭没有购买过国债、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有96%的家庭没有参与过赢利性民间借贷活动。

三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积聚的过程,也是城镇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强化大中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功能,以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务性产业,以这些产业的扩张来增加劳动力就业数量。允许一部分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并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由常年性外出劳工,转变成稳定性移民,应当成为今后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一条重要途径。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重要保障。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一整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市场组织,健全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二)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关键是要作好以下几点:第一,跳出长期以来片面重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圈子,要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到第一位。第二,跳出小农业的圈子,做好发展大农业这篇文章。第三,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第四,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第五,要改变过去催种催收的老办法,把工作重点转到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此外,要处理好国家粮食安全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保护和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防止出现全局性的粮食供求紧张局面。确保农产品需求稳定增长努力扩大出口和农产品加工业告别短缺经济,我国农业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越来越大,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努力扩大农产品需求。

(三)加大投入与减轻负担相结合

(1) 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近几年,中西部地区、中低收入阶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负担过重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产生和加重农民负担的根源并未彻底根除,相反,在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税费改革不是简单改革农村税费征收方式,它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制度建设。税费改革后,要确保实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随着国家税收状况的改善,国家可考虑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额度,或将从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获得的税收按一定比例留给乡镇财政,以使乡镇财政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等公共事业。为了确保规范农村税费关系,还要加快农村税费立法步伐,强化依法管理税费,依法遏止乱收费,把农民负担管理工作完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整体上调整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经济政策。其具体内容,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包括:大力加强服务于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等),

以便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力求早日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社会保障政策(如义务教育、低保、医保、养老等等),使得农民逐步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实行普遍减负的税费制度,全面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全面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乃是农民减负增收问题的重中之重。其理由非常简单: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市民而各种税费负担却大大高于市民,而且在就就业、社保等方面也不能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显然大大有失公平。具体地说,首先要全面取消农业税。其理由是,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高无效成本产业,理应在财政上予以普遍扶持,而取消农业税便是最普遍、最实惠的扶持。取消农业税与取消农业特产税相比较,后者具有鼓励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业特产的作用,其着眼点是效率;而前者则具有普遍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其着眼点是公平。而且,取消农业税对于从事农业特产生产的农民来说,也同样具有鼓励作用。据测算,我国农民的农业税负担大约相当于每公顷100—150美元;而美国对农民的耕地面积补贴大约每公顷100—150美元。那么,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农民相当于每公顷增加了200—300美元的负担。由此可见,即使从取消农业特产税做起,也应当尽早进一步逐渐全面取消农业税。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中,依然保留农业税的已经是罕见的了;在城市已经日益富裕而农业、农村、农民依然相当贫困的条件下,继续保留农业税已经是越来越难以站得住脚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村设施的投资不足,欠帐较多。应结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设施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

(2) 增加农村信贷资金 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

如何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是当前一个很大的问题。

积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对其产权和组织制度进行创新。鉴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规范应该坚持"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其重新定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它改造成股份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甚至比较贫困的地区,改革的方向则应是把它变成区域性的政策性银行,或者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基层机构。在介于二者之间的一般地区,则应是继续沿袭现行体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考核论文

论 文 题 目 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与方法

论文小组组长 赖传剑 学号 12020220 论文小组成员 包振武 学号 12020201

郭江勇 学号 12020210

李鑫军 学号 12020221

罗嗣磊 学号 12020226

袁志强 学号 12020247

指 导教 师 夏绪仁老师

2014年 5 月 13 日

院别、班级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12级(2)班

一农民收入相关概念分析

(一)农民收入的本质:

收入问题实质是生产关系中的分配问题,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根据经济学理论. 收入的初次分配问题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理论,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力、资金、土地”的数量及质量。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生产力的主要构成部分.所以可以说劳动者的收入主要决定于生产力。再分配主要是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个过程.如转移性财收入就是属于这一范畴.而这一分配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我们可以得出农民收入的三个最基本的本质特征:

1.农民收人主要取决于农民所拥有的生产力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及所处的生产关系的性质。

2.农民的劳动力素质、资金和土地的数量决定了他们的家庭经营性收人的主要部分:农民的劳动力素质决定了他们外出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农民拥有的财产的多少决定了他们的财产性收入;当时的分配制度对农民的转移性支付收入的影响非常的大。

3.农民的部分收入也要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够实现。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

农民收入偏低,贫富差距大。

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2%; 1997年至2002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实际增长仅3.8%,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实际增长则达到8.6%,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44% ①;2002年与2001年相比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4.8%, 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13.4% ,前者仅相当于后者的35.8% 。由此可见,农民不仅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市民,而且其年平均增长率也远远低于市民。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而无良性转变,那么农民的收入水平不仅永远赶不上市民,而且还会进一步被远远抛在后面。

(三)农民收入的衡量体系

农民收入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产品或者货币收入,又包括从事非农产业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还包括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农民收入构成.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人(劳动者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收入的形态可划分为:实物收人和现金收入。

1.工资性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报酬收入。包括在乡村集体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在企业劳动得到的报酬收入和其他单一劳动得到的报酬收人。

2.家庭经营收入:主要用来反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收入水平、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情况。它是农村住户从事各项生产的收入,包括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渔业收入、运输业收入、生产性劳务收入、商业收入、饮食业收入、服务业收入和其他家庭经营收入。

3.财产性收入:指拥有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农村住户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出让特许权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其他财产收入。

4.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包括在外人口寄回和带回、农村以外亲友赠送的收入、保险赔款、救济金、救灾款、退休金、抚恤金、五保户的供给、奖励收入、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和其他转移性收入。

1.总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从各种来源得到的全部实际收入的总和.其中未扣除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支出(生产费用)和生活消费支出。按收人来源的性质来划分,总收入可以分为:工资性总收入、家庭经营总收入、财产性总收入和转移性总收入。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农民的总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做的贡献的大小。

2.农民家庭纯收入:从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出,缴纳税款和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集体提留和摊派、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以后剩余可直接用于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部分收入。包括农村居民全年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用社会以及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储蓄、借贷性的收入。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农民生产力投入和产出效率的水平。它主要包括: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纯收入和转移性纯收入。

3.农民可支配收入:它的计算公式是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人一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一税费支出一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一财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这一指标能够反映出农民真实生活水平的高低。它主要包括:工资性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可支配收入、财产性可支配收入和转移性可支配收入。

二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重要原因

(一)农业生产方面

1.耕地资源极度稀缺制约了农产品产量增长.劳动生产率降低.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我国属于人均耕地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实际上是以占世界耕地的9%养活了占世界总人口的2l% 的人口。干旱地区和东北地区,制约因素较多,开垦利用的难度较大。

2.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阶段的农业生产除了受土地资源的约束外,水、森林、草场、生态环境等资源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目前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危机威胁严重。我国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水量仅居世界第88位。农业常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约有8 00o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民种植利润缩水。农资价格高位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增收压力增大。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农产品涨价的增收实惠部分被抵消。调查显示,高达90%的调查户认为当前农村整体物价水平高得难以接受。部分农村居民预期未来经济收入下降。由于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影响,农村居民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有60%的农民表示未来“钱更难挣”。

(二)农业结构方面

1.农产品品种结构雷同、品质低劣。从农产品品种结构上看。大众品种多。优质品种少.大量积压的农产品多属普通型的农产品,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依然十分紧缺。

2.大宗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从全国农作物生产布局来看.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大米主要集中在两湖、两广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小麦缺口长期依赖于国际市场。目前。农产品的区域布局与农林牧渔业的协调发展并不一致。

3.产业加工链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低。目前我国的农产品仍停留在鲜活原料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形式上.加工水平很低,并且加工再加工率很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

(三)农民本身素质方面

1. 外出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收入偏低。调查显示,某地区外出农民工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数,占70%,大部分是从事重体力、劳动强度大等低收入工种,导致增收步伐缓慢。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达86%,农民工收入中,剔除各种支出,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2. 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富足,但外出务工前景暗淡。有68%的农村居民家庭有人外出务

工,但其中有18%的调查户目前已失业返乡。

3. 农民增收途径少,家庭支出压力加大。当前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养殖业及外出务工,且收入普遍较低。

4. 农村居民家庭金融财产单一,理财观念不强。其主要金融财产为“储蓄存款”“现金”,存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孩子读书”“建房”“养老”“防病”;存期多为活期和一年定期;有85%的家庭没有购买过国债、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有96%的家庭没有参与过赢利性民间借贷活动。

三如何提高农民收入

(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不仅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积聚的过程,也是城镇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强化大中城市的承载力和辐射功能,以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务性产业,以这些产业的扩张来增加劳动力就业数量。允许一部分农民进入大、中城市就业,并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由常年性外出劳工,转变成稳定性移民,应当成为今后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一条重要途径。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重要保障。应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就业中介组织,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培训在内的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和规范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建立一整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市场组织,健全保障就业者权益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二)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关键是要作好以下几点:第一,跳出长期以来片面重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圈子,要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到第一位。第二,跳出小农业的圈子,做好发展大农业这篇文章。第三,打破农产品自求平衡的圈子,要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发展不同类型的专业化生产、区域性产业带,提高农业商品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第四,要改变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相脱节的状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采取"公司带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是解决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第五,要改变过去催种催收的老办法,把工作重点转到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和服务上来。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体系。此外,要处理好国家粮食安全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要保护和提高国内粮食生产能力,防止出现全局性的粮食供求紧张局面。确保农产品需求稳定增长努力扩大出口和农产品加工业告别短缺经济,我国农业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越来越大,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努力扩大农产品需求。

(三)加大投入与减轻负担相结合

(1) 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近几年,中西部地区、中低收入阶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负担过重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产生和加重农民负担的根源并未彻底根除,相反,在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收入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税费改革不是简单改革农村税费征收方式,它是中国农村继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制度建设。税费改革后,要确保实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随着国家税收状况的改善,国家可考虑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额度,或将从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获得的税收按一定比例留给乡镇财政,以使乡镇财政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等公共事业。为了确保规范农村税费关系,还要加快农村税费立法步伐,强化依法管理税费,依法遏止乱收费,把农民负担管理工作完全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从整体上调整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经济政策。其具体内容,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还包括:大力加强服务于农村的各种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教育、医疗、文化等等),

以便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力求早日逐步实行城乡平等的社会保障政策(如义务教育、低保、医保、养老等等),使得农民逐步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实行普遍减负的税费制度,全面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全面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乃是农民减负增收问题的重中之重。其理由非常简单:农民的收入水平大大低于市民而各种税费负担却大大高于市民,而且在就就业、社保等方面也不能与市民享有同等待遇,显然大大有失公平。具体地说,首先要全面取消农业税。其理由是,农业属于弱质产业、高无效成本产业,理应在财政上予以普遍扶持,而取消农业税便是最普遍、最实惠的扶持。取消农业税与取消农业特产税相比较,后者具有鼓励农民进一步发展农业特产的作用,其着眼点是效率;而前者则具有普遍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其着眼点是公平。而且,取消农业税对于从事农业特产生产的农民来说,也同样具有鼓励作用。据测算,我国农民的农业税负担大约相当于每公顷100—150美元;而美国对农民的耕地面积补贴大约每公顷100—150美元。那么,与美国相比较,中国农民相当于每公顷增加了200—300美元的负担。由此可见,即使从取消农业特产税做起,也应当尽早进一步逐渐全面取消农业税。现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和较发达国家中,依然保留农业税的已经是罕见的了;在城市已经日益富裕而农业、农村、农民依然相当贫困的条件下,继续保留农业税已经是越来越难以站得住脚了。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和农村设施的投资不足,欠帐较多。应结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些设施的投资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

(2) 增加农村信贷资金 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

如何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使农民能够真正得到金融服务,是当前一个很大的问题。

积极促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创新。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对其产权和组织制度进行创新。鉴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规范应该坚持"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其重新定位。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它改造成股份制、区域性的商业银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甚至比较贫困的地区,改革的方向则应是把它变成区域性的政策性银行,或者是农业发展银行的基层机构。在介于二者之间的一般地区,则应是继续沿袭现行体制,逐步创造条件,最终将农村信用社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相关内容

  •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级 课题名称 学 生 杨久金 学号 [1**********]6 姓 名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 ...

  • 松桃县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分析
  • 贵州民族学院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年级:2007 贵州民族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松桃县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分析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劳动与社会保障 班 级 07社保 姓 名 田如平 学 号 [1**********]9 指导教师 龙 ...

  • 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模板---注意标注到三级标题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内 容 背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 "血液" ,任何产业的发展 背景 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2010 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重点和难点就在农村,关键就 在农民收入的增加.但目前的农村金融却是限制农民收入增加的 & ...

  • 南昌大学MPA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范
  • 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号:研 究 生: 导 师: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入学时间: 入学时间: 开题时间: 开题时间: 年 年 月 月 日南昌大学 MPA 教育中心制 南昌大学填 报说明一.开题报告中的一至五项必须采用计算机输 ...

  • 关于家庭教育课题开题报告
  • 题目:家庭教育的超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小康社会的到来和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家庭教育已成为我国农村最为迫切的文化需求.可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农民工的大量进城,农村大量留守孩子的出现,使农村家庭教育无法找到发展的 ...

  • 最新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 最新公共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思考 一.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全国9亿农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 ...

  •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 [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华南*大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选题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对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专业管理科学 学生姓名leeting指导教师董国安 本选题的意义及国内外发展状况: 到2008年秋季,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这是我国义务 ...

  •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附表 2 班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表 姓名: 论文题目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城市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城市化是全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之一. 面建设小康社会, 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改革开放以 ...

  • 财政领导述职开题报告
  •   近几年,是我市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紧紧围绕“做大一个蛋糕、调整两个存量、推进三项改革、完善四项制度”的总体思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财政改革、财政管理、财政监督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财政事业进入良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