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苗族风俗音乐

  摘要:绥宁是巫傩文化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浓郁神秘,丰富多彩,千百年来苗、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从苗族风俗音乐来分析。

  关键词:绥宁苗族;龙灯歌;三月三赛山歌;苗族婚俗歌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38-01

  

   湖南省绥宁县地处湘西南麓,毗邻湘桂黔边境,武陵山脉与雪峰山交界地段,地理环境分为南片、北片两大块。绥宁历史上叫做“苗疆要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少数名族聚居为主。目前境内一共有19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侗族、瑶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0%,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绥宁因为山多而陡峭交通比较闭塞所以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较常见的有吹木叶、逗春牛、舞龙舞狮、三月三、四月八、苗族婚俗、唱土地、山歌等游艺习俗,本文主要从每年正月舞龙灯歌、三月三赛山歌、苗族婚俗这三个苗族传统习俗中的风俗音乐来分析。

  一、龙灯歌

  舞龙灯是苗族一项群众性的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参加,苗族对此都非常重视各个村寨都有专门主持舞龙和接待龙灯的组织――灯会。

  苗族的龙灯分为吊龙和滚龙,一般吊龙是有一节一节的灯笼组成,每小节的灯笼都是用很薄的白影纸,打上牛胶,画上背脊上的龙翅、身上的龙鳞,里面点上蜡烛。每小节之间用红麻索和竹环连起来再用杆子撑起来,前面连着龙头,后面接着龙尾。滚龙较为粗糙,节与节之间不相连都用布串连着。

  苗族的龙灯一般都在正月初四、初五晚上开始出灯,在正月十四或者十五的时候各个村寨的龙灯会以集镇为中心会灯。一般在龙灯到来之前会白天专门派人每家每户通知然后发蜡烛,晚上龙灯会在红宝的引导下串户,每家每户都要以鞭炮迎接,龙灯进门之后龙灯会随队的人会唱“龙灯歌”,龙灯歌有一人唱众人合、一人唱锣鼓合等,分出灯歌、落马歌、敬酒歌、谢酒歌、安龙神歌、出门歌。

  《龙灯歌》―出灯歌

  正月正正来哟正月今嘞/正月里大家哟好齐心咯/记得去年哟元宵节嘞/今年又是哟一新春嘞/老的操心咯把灯嘞扎嘞/保佑你老少哟坐万春嘞/少的操心咯把灯扎嘞/保佑你少的添儿孙嘞

  二、三月三赛山歌

  赛山歌即对唱苗歌,又称苗歌会。苗歌会也是苗族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绥宁各个苗族乡至今仍有赛歌的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三就会登上神坡山赛歌。苗族对歌大多都是随心的,自编自唱,出口成歌,带有很浓郁的民族风情,苗歌的创作中充分表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绥宁苗寨山歌》

  男唱:小溪水流得长/流来流去归大江/站在江边要问下妹/九个妹妹你有几个郎

  女唱:隔江看郎看不准/心想过河怕水深/变个岩鹰又无翅/变个鲤鱼嘞又无鳞

  三、苗族婚俗歌

  绥宁苗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但就其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来看,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点。自由选择,歌语联姻,是苗族青年恋爱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式。苗族青年男女从相爱到结婚,通常要经过请媒人、配属相或占卜、放口等双方父母都同意这门婚事之后便是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男方要准备好礼品,进女方寨子之前女方大嫂们会设卡盘歌,歌毕才能进寨。入席之前会有“入席歌”“敬酒歌”。

  苗族婚俗“哭嫁”是绥宁苗族人民流传的一种习俗。苗族人认为女子嫁人不哭不发,越哭越发,新人不哭,娘家无福,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哭嫁”的过程先是待嫁姑娘自哭,婚前一夜,姑娘相好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深厚情谊、邻里之爱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哭嫁歌朴实自然、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是苗族婚俗中最富有情感的一幕,“哭嫁”过去都是用苗语演唱而现在也有用汉语演唱的。

  《苗族婚俗歌》――出嫁

   娘唱:我的宝贝女儿呀/是娘的娇娇崽/今天你就要到婆家去了/我怎能舍得哟

  女唱:迎亲锣鼓咚咚响/敲得我心里好心慌/今天女要出嫁了/我也不舍得

  姐妹唱:姊妹呀,我的姊妹呀/十八年相伴就要分/孝敬爹娘有我们/你嫁了出去/你放宽心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使得更多人年轻人熟悉自己本民族的风俗文化,而很多民间艺人对于民族风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比较差,不懂得整理,更不懂得推介自己的艺术,致使人才奇缺,使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音乐几乎失传。本人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应当在政府的帮助下将本民族特有的风俗音乐挖掘、整理、保存再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吴荣臻,杨章柏,罗晓宁.古苗疆绥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摘要:绥宁是巫傩文化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浓郁神秘,丰富多彩,千百年来苗、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主要从苗族风俗音乐来分析。

  关键词:绥宁苗族;龙灯歌;三月三赛山歌;苗族婚俗歌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38-01

  

   湖南省绥宁县地处湘西南麓,毗邻湘桂黔边境,武陵山脉与雪峰山交界地段,地理环境分为南片、北片两大块。绥宁历史上叫做“苗疆要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少数名族聚居为主。目前境内一共有19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侗族、瑶族为主体少数民族。全县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0%,是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绥宁因为山多而陡峭交通比较闭塞所以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较常见的有吹木叶、逗春牛、舞龙舞狮、三月三、四月八、苗族婚俗、唱土地、山歌等游艺习俗,本文主要从每年正月舞龙灯歌、三月三赛山歌、苗族婚俗这三个苗族传统习俗中的风俗音乐来分析。

  一、龙灯歌

  舞龙灯是苗族一项群众性的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参加,苗族对此都非常重视各个村寨都有专门主持舞龙和接待龙灯的组织――灯会。

  苗族的龙灯分为吊龙和滚龙,一般吊龙是有一节一节的灯笼组成,每小节的灯笼都是用很薄的白影纸,打上牛胶,画上背脊上的龙翅、身上的龙鳞,里面点上蜡烛。每小节之间用红麻索和竹环连起来再用杆子撑起来,前面连着龙头,后面接着龙尾。滚龙较为粗糙,节与节之间不相连都用布串连着。

  苗族的龙灯一般都在正月初四、初五晚上开始出灯,在正月十四或者十五的时候各个村寨的龙灯会以集镇为中心会灯。一般在龙灯到来之前会白天专门派人每家每户通知然后发蜡烛,晚上龙灯会在红宝的引导下串户,每家每户都要以鞭炮迎接,龙灯进门之后龙灯会随队的人会唱“龙灯歌”,龙灯歌有一人唱众人合、一人唱锣鼓合等,分出灯歌、落马歌、敬酒歌、谢酒歌、安龙神歌、出门歌。

  《龙灯歌》―出灯歌

  正月正正来哟正月今嘞/正月里大家哟好齐心咯/记得去年哟元宵节嘞/今年又是哟一新春嘞/老的操心咯把灯嘞扎嘞/保佑你老少哟坐万春嘞/少的操心咯把灯扎嘞/保佑你少的添儿孙嘞

  二、三月三赛山歌

  赛山歌即对唱苗歌,又称苗歌会。苗歌会也是苗族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绥宁各个苗族乡至今仍有赛歌的习俗,每逢农历三月三就会登上神坡山赛歌。苗族对歌大多都是随心的,自编自唱,出口成歌,带有很浓郁的民族风情,苗歌的创作中充分表现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绥宁苗寨山歌》

  男唱:小溪水流得长/流来流去归大江/站在江边要问下妹/九个妹妹你有几个郎

  女唱:隔江看郎看不准/心想过河怕水深/变个岩鹰又无翅/变个鲤鱼嘞又无鳞

  三、苗族婚俗歌

  绥宁苗族虽然与其他民族杂居,但就其青年男女的婚姻恋爱来看,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民族特点。自由选择,歌语联姻,是苗族青年恋爱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式。苗族青年男女从相爱到结婚,通常要经过请媒人、配属相或占卜、放口等双方父母都同意这门婚事之后便是定吉日举行“订婚仪式”,男方要准备好礼品,进女方寨子之前女方大嫂们会设卡盘歌,歌毕才能进寨。入席之前会有“入席歌”“敬酒歌”。

  苗族婚俗“哭嫁”是绥宁苗族人民流传的一种习俗。苗族人认为女子嫁人不哭不发,越哭越发,新人不哭,娘家无福,哭嫁是一种吉祥如意的象征。“哭嫁”的过程先是待嫁姑娘自哭,婚前一夜,姑娘相好友和三亲六戚姊妹集聚一堂,围坐一屋轮番哭述,内容一般都是诉说父母养育之恩、兄弟姐妹深厚情谊、邻里之爱和离别之苦,或者是表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担心等。哭嫁歌朴实自然、情真意切、催人泪下,是苗族婚俗中最富有情感的一幕,“哭嫁”过去都是用苗语演唱而现在也有用汉语演唱的。

  《苗族婚俗歌》――出嫁

   娘唱:我的宝贝女儿呀/是娘的娇娇崽/今天你就要到婆家去了/我怎能舍得哟

  女唱:迎亲锣鼓咚咚响/敲得我心里好心慌/今天女要出嫁了/我也不舍得

  姐妹唱:姊妹呀,我的姊妹呀/十八年相伴就要分/孝敬爹娘有我们/你嫁了出去/你放宽心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民族民俗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日益增多,使得更多人年轻人熟悉自己本民族的风俗文化,而很多民间艺人对于民族风俗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比较差,不懂得整理,更不懂得推介自己的艺术,致使人才奇缺,使得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音乐几乎失传。本人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应当在政府的帮助下将本民族特有的风俗音乐挖掘、整理、保存再进一步的传承与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吴荣臻,杨章柏,罗晓宁.古苗疆绥宁[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相关内容

  • 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
  • 一. 进教室师生问好!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遥远而又神秘的地方去旅游,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情景,你们想不想去?生回答.那就让我们赶快乘上音乐的列车出发吧!(放 录音<火车开了>.<郊游>师生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 师:到达目的地还有一段路程,让我们先找到 ...

  • 苗族传统文化
  • 苗族传统文化 服饰:苗族平时着便装,以自种.家纺.自制的麻布衣裙为主,极简朴.节庆日着盛装,习称 苗族服饰 刺绣是苗族渊源久远的工艺美术.刺绣的技法有平绣.破绣.打籽绣.盘绣.丝绣等几十种针法,图案造型多以花鸟虫鱼以及自然崇拜中的 经蜡染.刺绣加工后的面料,在缝制为衣裙时,还要镶嵌色彩艳丽.极富民族 ...

  • 湖南民俗风情
  • 上刀梯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俗,每当赶年场或重大节日如"四月八"."赶秋节"等,都有勇士表演上刀梯.刀梯器材是一根高10m以上的木杆,杆上凿开36节孔眼,安插上36把钢刀,钢刀长45cm,刀背厚0.5-1cm,刀刃锋利.刀口向上,装成刀梯,安装时加间固紧, ...

  • 苗族民歌的审美特征初探
  • 摘要:苗族民歌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真实地反映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苗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本文从社会功能入手对苗族民歌进行梳理和分类,具体分析苗族民歌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艺术内涵,力求挖掘苗族民歌独特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苗族;民歌;审美特征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 ...

  • 中国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
  • 关于昭通地区的文化 摘要:昭通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独特的昭通文化.昭通属 民族杂居区域,全市共有23种少数民族.各民族文化汇集昭通,丰富了昭通文化. 关键词:艺术:民间工艺:民族服饰:民族节日 昭通属民族杂居区域,全市共有23种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十万以上的有苗族.彝族.从大量的调 ...

  • 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 音乐类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钢琴类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 ...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__服饰饮食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服饰饮食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多达130余种以上,而且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其制作工艺有挑花.剌绣.蜡染.织花.镶花等.尤其是苗族女装特色更明显.各地苗族服饰的共同的特色,除了这些工艺的使用外,还有两个特点:多用百褶裙式样,喜佩银饰.黔东南有的女性佩戴的银饰重达二三十斤 ...

  • 歌唱美丽的家乡
  •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 周 月 日 1.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 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 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3.了解"飞歌"及其特点 ...

  • 恩施士家民歌
  • 聆听悠扬的旋律,聆听动人的音符,一同聆听<中国民族风>,大家 晚上好,这里是每天和大家准时相约的<中国民族风>,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姗娜!国民族风>,我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姗娜!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在这里我们也祝每一位考生能够沉着冷静,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考出理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