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

  摘 要: 责任感是大学生应具有的一种道德情感。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和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 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他们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与否,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尽管当今的大学生在绝大多数方面表现得具有责任感,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创新高校的责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增强大学生的责任能力并自觉外化为责任行为,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表现   (一)自我意识强,自我责任感弱。   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增强,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样也日益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首先主要表现在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奉献牺牲的精神。当国家、集体需要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需要;当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其次,过度在意自我,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觉得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标准或想法较远的话,情绪就难以控制,甚至指责对方评价不公。自我责任感弱主要表现在一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的职责不负责任,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一旦不能及时实现自己的期望,便会产生消极自卑的心态,甚至会自暴自弃。   (二)集体责任感不强,他人责任感较弱。   很多大学生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实用主义倾向较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从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倾斜,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追求实惠,更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对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相对弱化,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满足。虽然他们也承认要兼顾集体、个人利益,但在内心深处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满足。有些大学生表面上关心集体,但他们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强迫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比如,有些学生干部为院校和班级做事缺乏奉献精神,当干部主要是为自己满足自身利益或者因为老师给予的压力,一旦有些利益没法满足或者老师的压力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则他们往往会有情绪甚至有过激行为;有些同学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对周围的人和事情都比较冷淡,对集体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从不参加,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三)责任感的关联性认识不够。   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它与大学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紧密联系。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将个人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社会追求的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大学生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对社会、集体、他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勇于承担责任。很多大学生由于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化,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相对较弱。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不需要他人关心与指导;或者对自己是一个社会人的认识不够,做事没有考虑到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比如,一些学生对他人满足不到自己的利益时,进行恶意报复打击,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   二、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从社会大背景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整个社会呈现出了价值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倾向,容易使人们产生利己主义、金钱万能的思想。大学生在这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只关注自己现实利益的实现,产生错误的利益观,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从当前社会情况看,我国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层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有的人因为过于自负而被冷落,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讲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学一直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责任观教育体系。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一切的中心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则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责任都可以不用承担,奋斗目标永远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这个视域的焦点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没有了,便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手足无措、迷茫、自暴自弃,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家庭、对学校不负责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问题。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接受的少,使得社会主体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增强。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联系相对模糊,使得学生把学习和考试当成了目的,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容易导致自私自利、个性强。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重索取而不知给予,对父母不管不顾、不闻不问,愿望不能满足就发脾气,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和痛苦。他们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而义务责任感弱的心态。大学生没有承担现有家庭的责任感,对将来家庭中要承担的责任也就没有明确的认识。大学生如果没有从家庭到社会长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就不可能塑造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责任感,是个人对他人、家庭、国家、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高度统一。[1]因此,我们必须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能清晰地、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才能在明确自己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基础上,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动机,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承担的任务,才能把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把社会需要、时代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自觉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为自己的行为及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果没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的正确认识,就不会认真、自觉和持久地履行这种责任。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情感教育和激励手段,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准则,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在履行责任时,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表育人功能。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要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正人先正己,教育者是第一榜样,教师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健全机制,培养学生义务思想。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晓、树立义务思想第一,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融入义务感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法律知识、国家政策、优良传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要建立健全思想教育制度,明确学生日常教育中的奖惩、评估等制度;最后要建立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队伍,充分了解、调动、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思想。   (五)深入实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实践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高校要通过社会调研、“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扶贫帮困等实践,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已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通过这些载体的实践,大学生能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六)净化环境,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幽雅的环境,多彩的文化,不仅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胸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愉悦的情绪。[2]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尤其在学生责任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有绿树成荫、窗明几净、优雅恬静的硬环境,而且有浓郁的学术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应重视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集体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会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再次应严把互联网这一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生交流和弘扬主旋律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最后应重视舆论的作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扬善惩恶,建立良好的舆论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彭媚娟.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影响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1,(11).   [2]徐涛,李萍.论大学生责任教育[J].黑龙江高究,2005,(6):153.

  摘 要: 责任感是大学生应具有的一种道德情感。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责任感的现状和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 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他们责任感的强弱不仅关系到自身能否健康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与否,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尽管当今的大学生在绝大多数方面表现得具有责任感,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创新高校的责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责任意识,形成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增强大学生的责任能力并自觉外化为责任行为,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表现   (一)自我意识强,自我责任感弱。   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增强,个体意识和主体意识同样也日益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首先主要表现在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国家、社会和他人奉献牺牲的精神。当国家、集体需要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只强调个人需要;当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其次,过度在意自我,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觉得他人的评价与自己的标准或想法较远的话,情绪就难以控制,甚至指责对方评价不公。自我责任感弱主要表现在一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对自己的职责不负责任,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一旦不能及时实现自己的期望,便会产生消极自卑的心态,甚至会自暴自弃。   (二)集体责任感不强,他人责任感较弱。   很多大学生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实用主义倾向较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从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倾斜,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追求实惠,更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对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相对弱化,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满足。虽然他们也承认要兼顾集体、个人利益,但在内心深处更注重个人利益的实现和满足。有些大学生表面上关心集体,但他们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强迫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觉自愿。比如,有些学生干部为院校和班级做事缺乏奉献精神,当干部主要是为自己满足自身利益或者因为老师给予的压力,一旦有些利益没法满足或者老师的压力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则他们往往会有情绪甚至有过激行为;有些同学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对周围的人和事情都比较冷淡,对集体组织的活动漠不关心,从不参加,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三)责任感的关联性认识不够。   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它与大学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诚信品质的养成有紧密联系。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将个人的人生追求目标与社会追求的理想很好地结合起来,并在现实生活中切实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大学生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对社会、集体、他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勇于承担责任。很多大学生由于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强化,倾向于夸大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而对个人和他人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认识相对较弱。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不需要他人关心与指导;或者对自己是一个社会人的认识不够,做事没有考虑到家庭、学校、社会层面。比如,一些学生对他人满足不到自己的利益时,进行恶意报复打击,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   二、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原因。   从社会大背景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整个社会呈现出了价值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倾向,容易使人们产生利己主义、金钱万能的思想。大学生在这种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下,很容易只关注自己现实利益的实现,产生错误的利益观,不愿承担社会责任。从当前社会情况看,我国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层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有的人因为过于自负而被冷落,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柱和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有的人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找到了理论依据,出现了关心自我、追求实惠、只要权利不讲义务的“极端功利化”倾向。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学一直缺乏明确而具体的责任观教育体系。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一切的中心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则什么都可以不管,什么责任都可以不用承担,奋斗目标永远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这个视域的焦点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动力没有了,便没有进取心、没有责任感,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手足无措、迷茫、自暴自弃,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家庭、对学校不负责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工作也存在很多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问题。在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接受的少,使得社会主体意识无法在教育中得到增强。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联系相对模糊,使得学生把学习和考试当成了目的,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从而培养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家娇生惯养,容易导致自私自利、个性强。独生子女的优越性使得他们对自己过分关注,重索取而不知给予,对父母不管不顾、不闻不问,愿望不能满足就发脾气,根本不理解父母的艰辛和痛苦。他们经常考虑的是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些什么,而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逐渐形成了权利意识强而义务责任感弱的心态。大学生没有承担现有家庭的责任感,对将来家庭中要承担的责任也就没有明确的认识。大学生如果没有从家庭到社会长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就不可能塑造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加强大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人生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责任感,是个人对他人、家庭、国家、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高度统一。[1]因此,我们必须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地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只有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到能清晰地、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才能在明确自己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基础上,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强大动机,自觉地完成自己应当承担的任务,才能把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自觉地把社会需要、时代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成才目标,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可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地进行自我教育,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   责任是一个人自觉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为自己的行为及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果没有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的正确认识,就不会认真、自觉和持久地履行这种责任。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最好的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运用需要原则、期望理论、价值目标、情感教育和激励手段,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准则,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只有这样,在履行责任时,学生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师表育人功能。   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最终要外化为一种行为表现出来。正人先正己,教育者是第一榜样,教师的行为往往比语言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表率,这样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健全机制,培养学生义务思想。   “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享有权利并履行义务是最基本的价值观之一。高校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明晓、树立义务思想第一,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融入义务感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法律知识、国家政策、优良传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要建立健全思想教育制度,明确学生日常教育中的奖惩、评估等制度;最后要建立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队伍,充分了解、调动、发挥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义务思想。   (五)深入实际,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实践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高校要通过社会调研、“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勤工助学、扶贫帮困等实践,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产生的条件、原因,党和国家已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限制、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前景。通过这些载体的实践,大学生能加深对社会现象、社会职责的了解,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在实践中受教育,增强责任感。   (六)净化环境,创建良好的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和环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尚的风气,良好的秩序,幽雅的环境,多彩的文化,不仅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胸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愉悦的情绪。[2]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在学生成长中,尤其在学生责任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不仅有绿树成荫、窗明几净、优雅恬静的硬环境,而且有浓郁的学术氛围、良好的人文环境;其次应重视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集体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会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再次应严把互联网这一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学生交流和弘扬主旋律方面的积极作用,力争把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最后应重视舆论的作用,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扬善惩恶,建立良好的舆论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彭媚娟.家庭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影响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1,(11).   [2]徐涛,李萍.论大学生责任教育[J].黑龙江高究,2005,(6):153.


相关内容

  • 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
  • 学校安全大检查工作总结范文一: 根据州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大检查的通知>[州教知字(2014)82号]及省教育厅甘教基[2014]17号文件精神,我局立即展开行动,成立了以吉西局长为组长,党委书记宁学忠为副组长,办公室.教育办相关人员组成的安全督查组,于近期对中小学的校园安全 ...

  • 小学安全工作计划,工作方案大全
  • 本学期,学校安全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师生负责的态度,处理好学校安全工作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系.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 一.工作要求 本学期的安全工作的目 ...

  • 学校安全建设
  • 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学习必须充分认识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整理的2016-2017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6-2017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 ...

  • 小学校园安全责任书汇编
  • 学校门卫工作安全责任书 学校门卫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赋有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使之成都的重要使命,其目标任务是: 1.门卫室24小时保证有人值班,做好来校检查工作的人员的引导工作. 2.认真作好外来人员出入学校的详细情况的登记工作.若有外来人员擅自进校发生事故,而门卫室未作记录,要 ...

  • 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 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教育和谐稳定,促进我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及区委.区政府安全稳定工作和安全生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 ...

  • 上阁小学安全工作计划总结
  • 2013-2014学年度上阁小学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校将持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加强以学校安全为本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措施,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完善学校内部安全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 ...

  • 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安全工作计划
  • 为了切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扎扎实实开展好学校安全活动,防范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学校安全活动,坚持" ...

  • 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
  • 学校食品安全责任书(一) 为了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校安全落到实处,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创建"平安班级",创建"平安校园".根据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将学校安全工作分工落实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及"分工 ...

  • [2013年下半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安全工作计划rtf
  • 周陵教育学区2014年下半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市各级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学校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坚决遏制校园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我县"平安校园"创建取得新的成效,特制定学校安全工作要点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校园安全生产 ...

  • 小学安全工作月总结
  • 狮子楼联十月份安全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执行上级安全工作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安全工作精神,确保校园的长 期安全稳定.我们决定从10月1日至10月31日,开展"小学安全月"活动.现将活动的开 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使"安全月"工作稳步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