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学-大骨节病的病因研究

大骨节病的病因研究--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

大骨节病是一种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本病常常多发性、对称性侵犯软骨内成骨型骨骼;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主要发生生于儿童和少年,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至今原因未明,目前以我国西部地区最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

历史上关于大骨节病病因假设不下40余种,主要有生物地球化学说、饮水中有机物中毒说和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下面就以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为例来阐述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研究过程。

一、建立假说

根据对病因现场的直接观察,调查疾病的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可以发现病区口粮各地不同,概多以小麦、玉米为主。在病区中以大米为主食的地方、人群,不发生大骨节病,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流行病学现象。居住在重病区的朝鲜族,如若种水田、主食大米,即不患大骨节病,如若种旱田、主食玉米,即与当地汉族同等患病。在病区中,汉族如种水田主食大米亦可不患大骨节病。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骨节病致病因子是通过病区产的小麦或玉米进入人体的,因此,居住在病区并非患病的严格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在病区住过,只要比较集中地食用了活跃重病区产的小麦或玉米同样能够发病。

故此,可推测为病区谷物被某种真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因食用含此种霉素的食物而得病。

二、检验假说

6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杨建伯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注意到病区小麦、玉米中T一2毒素含量明显增高;并在病区玉米粉和面粉中检出多量镰刀代谢产物苏糖醇和木糖醇,其含量与大骨节病病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联系。用病区谷物分离的镰刀菌接种于非病区玉米制成菌粮,按10%比例加入正常饮料喂养雏鸡,可引起雏鸡膝关节骺板软骨带状坏死。

可产生T一2毒素的真菌主要是寄生在谷物的田间真菌。通过T一2毒素腹腔注射大鼠,可致恶心、呕吐、步态蹒跚,乃至于呕血。持续给予亚致死量,出现明显的白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脾、淋巴节、消化道广泛的损伤。动物实验病理观察发现,T一2毒素可致癌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

向大骨节病发病区的人群展开调查,发现一些病村.原来是重病村,改水田主食大米后,大骨节病逐渐消失。另一些地方,原来种水田较多,无病,但在改成早田主食玉米后,迅速出现病人,数年间成为病村。经仔细调查,此种事实普遍存在。发病与父兄职业的关系:病区中农民户发病,职工户不发病或甚少发病。但是,病区中农场职工户的儿童却发病,有的还很严重,即或已经基本城镇化了的农场场部也发病。有的农业生产队,原本重病村,但当调换口粮为国库粮之后,职业未改病情却被控制。城市职工户从病村购入或换取较多面粉或玉米,即可发生大骨节病。在病区中,有的职工户仅职工本人领粮,这样人家的儿童也发病。所以,患病的职业差别的实质是口粮来源的不同。大骨节病有家庭多发现象,多发家庭的患者病情也较重。

因此,可以肯定真菌毒素中毒与大骨节病的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粮食中的真菌毒素可以导致大骨节病的发生。

三、证实假说

通过用病户在潮、凉环境下保藏的外观正常的食粮喂养动物的实验和病理实验,证明了大骨节病病因是通过病区产食粮进入人体的,致病与非致病食粮的主要差异在于受镰刀菌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在于营养成份,包括元素的缺乏。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在大骨节病病区食粮中应该有T一2毒素的超常聚积,否则这

些事实便无从解释,假设便不能成立。尽管已经表明镰刀菌毒素与大骨节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但真菌毒素学说当前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

1、在流行病学上如何解释病区近距离灶状分布问题,用温度、湿度、粮食收割贮存条件等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2、各病区分离出的菌种不尽相同(例如有些病区分离出的的优势菌种是互隔交链孢霉而不是镰刀菌),病区与非病区间的差别不够规律;

3、细胞培养证明,镰刀菌毒素(如禾谷粉红色镰刀菌的TDP-1、梨孢镰刀T-2等)对软骨细胞并无选择性毒性作用。

综上所述,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在病区人群发病与病情调查、预防干预结果和有效阻断病程进展治疗方面,难于全面解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大骨节病区现场调查中发现,自然生态环境、主食结构和生活饮水源无明显差异的状况下,人群的发病情况不一样,也存在家庭多发现象。因此,仍不能确定大骨节病的病因为粮食真菌毒素中毒。

大骨节病的病因研究--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

大骨节病是一种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本病常常多发性、对称性侵犯软骨内成骨型骨骼;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主要发生生于儿童和少年,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至今原因未明,目前以我国西部地区最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

历史上关于大骨节病病因假设不下40余种,主要有生物地球化学说、饮水中有机物中毒说和粮食真菌毒素中毒说。下面就以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为例来阐述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研究过程。

一、建立假说

根据对病因现场的直接观察,调查疾病的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可以发现病区口粮各地不同,概多以小麦、玉米为主。在病区中以大米为主食的地方、人群,不发生大骨节病,这是一个很特别的流行病学现象。居住在重病区的朝鲜族,如若种水田、主食大米,即不患大骨节病,如若种旱田、主食玉米,即与当地汉族同等患病。在病区中,汉族如种水田主食大米亦可不患大骨节病。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大骨节病致病因子是通过病区产的小麦或玉米进入人体的,因此,居住在病区并非患病的严格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在病区住过,只要比较集中地食用了活跃重病区产的小麦或玉米同样能够发病。

故此,可推测为病区谷物被某种真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因食用含此种霉素的食物而得病。

二、检验假说

6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杨建伯等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注意到病区小麦、玉米中T一2毒素含量明显增高;并在病区玉米粉和面粉中检出多量镰刀代谢产物苏糖醇和木糖醇,其含量与大骨节病病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联系。用病区谷物分离的镰刀菌接种于非病区玉米制成菌粮,按10%比例加入正常饮料喂养雏鸡,可引起雏鸡膝关节骺板软骨带状坏死。

可产生T一2毒素的真菌主要是寄生在谷物的田间真菌。通过T一2毒素腹腔注射大鼠,可致恶心、呕吐、步态蹒跚,乃至于呕血。持续给予亚致死量,出现明显的白细胞减少,以及骨髓、脾、淋巴节、消化道广泛的损伤。动物实验病理观察发现,T一2毒素可致癌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

向大骨节病发病区的人群展开调查,发现一些病村.原来是重病村,改水田主食大米后,大骨节病逐渐消失。另一些地方,原来种水田较多,无病,但在改成早田主食玉米后,迅速出现病人,数年间成为病村。经仔细调查,此种事实普遍存在。发病与父兄职业的关系:病区中农民户发病,职工户不发病或甚少发病。但是,病区中农场职工户的儿童却发病,有的还很严重,即或已经基本城镇化了的农场场部也发病。有的农业生产队,原本重病村,但当调换口粮为国库粮之后,职业未改病情却被控制。城市职工户从病村购入或换取较多面粉或玉米,即可发生大骨节病。在病区中,有的职工户仅职工本人领粮,这样人家的儿童也发病。所以,患病的职业差别的实质是口粮来源的不同。大骨节病有家庭多发现象,多发家庭的患者病情也较重。

因此,可以肯定真菌毒素中毒与大骨节病的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即粮食中的真菌毒素可以导致大骨节病的发生。

三、证实假说

通过用病户在潮、凉环境下保藏的外观正常的食粮喂养动物的实验和病理实验,证明了大骨节病病因是通过病区产食粮进入人体的,致病与非致病食粮的主要差异在于受镰刀菌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在于营养成份,包括元素的缺乏。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在大骨节病病区食粮中应该有T一2毒素的超常聚积,否则这

些事实便无从解释,假设便不能成立。尽管已经表明镰刀菌毒素与大骨节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但真菌毒素学说当前仍面临一些主要问题:

1、在流行病学上如何解释病区近距离灶状分布问题,用温度、湿度、粮食收割贮存条件等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2、各病区分离出的菌种不尽相同(例如有些病区分离出的的优势菌种是互隔交链孢霉而不是镰刀菌),病区与非病区间的差别不够规律;

3、细胞培养证明,镰刀菌毒素(如禾谷粉红色镰刀菌的TDP-1、梨孢镰刀T-2等)对软骨细胞并无选择性毒性作用。

综上所述,粮食真菌毒素中毒学说,在病区人群发病与病情调查、预防干预结果和有效阻断病程进展治疗方面,难于全面解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在大骨节病区现场调查中发现,自然生态环境、主食结构和生活饮水源无明显差异的状况下,人群的发病情况不一样,也存在家庭多发现象。因此,仍不能确定大骨节病的病因为粮食真菌毒素中毒。


相关内容

  • 预防医学问答题总结
  • 1.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表现为:①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突然出现大量病人②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或接触同一水源的历史.③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并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2.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布署哪 ...

  •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李立明)复习重点1
  •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 论 一.定义 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和健康),任务的三个阶段和三个范畴(揭示现象-描述性,找出原因-分析性,提供措施-实验性),研究 ...

  • 疾病控制中级职称地方病复习题
  • 1.除鼠疫.布病外,地方病都是非常典型的 A:社会性疾病 B:缺乏或中毒性疾病 C:环境性疾病 D:营养性疾病 E:职业性疾病 标准答案为:C 2.地方病防治的根本策略是 A: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B:发展经济,改善生活 C:阻断病因链 D:现患管理和防治 E:提高危险人群体质 标准答案为:C 3.地 ...

  • 硒对人体健康重要性大
  • 硒对人体健康重要性大 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的调查资料说明,一个地区食物和土壤中硒含量的高低与癌症的发病率有直接关系,例如:此地区的食物和土壤中的硒含量高,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就低,反之,这个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就高,事实说明硒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科学界 ...

  • 2013年疾病控制中级考试(实践技能)真题回忆
  • 2013年疾病控制中级考试真题回忆(太难了) 1. 接种卡7岁以后还有保留至少几年? (A.5年,B.8年,C.10年,D.15年,我选A,回来问了一下好像是8年) 2. 狂犬病的高危人群:(有婴幼儿.兽医.饲养员.还有野外作业人员,我选野外作业人员,好像错了,应选兽医) 3. 霍乱病人恢复期排毒最 ...

  • 西安交通大学考研分类
  • 1, 西安交通大学 100401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导师 01传染病流行病学 王学良 庄贵华 02疾病控制与健康促进 03公众营养与健康评价 颜虹 党少农 04疾病控制与健康促进 颜虹 05医学数据管理与分析方法 06肿瘤流行病学.生殖健康 郑全庆 07骨与软骨疾患流行病学:环境与疾郭雄 病 08疾 ...

  • 葡萄糖胺软骨素
  • 葡萄糖胺软骨素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生理老化引起的各种疾病给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在家庭生活中我们难免看到这样一幕:他们抬不起退,弯不下腰,转不了脖子,回不了身,关节软骨坏死,生活不能自理,这就是骨关节疾病带来的恶果.它暗中蚕食着人的青春, ...

  • 含"硒"最多的食物排行
  • 硒是人体及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硒参与合成人体内多种含硒酶和含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即由硒代半胱氨酸参与合成,该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氢过氧化物或脂质过氧化物转变为水或各种醇类,消除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保护生物膜免受氧化损伤:硒参与构成碘化甲状腺胺酸脱碘酶,能将甲状腺中低活 ...

  • 骨性关节炎文章
  • 骨性关节炎的诱因有哪些? 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多,是一个常见的老年人的关节病,起病比较缓慢.那骨性关节炎的诱因有哪些? (一)关节长期负重受损 现在大多数中老年人喜欢每周爬两三次山,或每天上下爬楼梯三次,下蹲10分钟,慢跑半小时等运动,其实这些运动如果过度,是非常有损关节的. 比如爬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