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曲线整治

附带曲线整治 一、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

附带曲线是指两平行线线间距不大于5.2m 的岔后连接曲线。

当线间距大于5.2m 时,岔后曲线可按一般曲线对待。连接曲线的主要尺寸需依道岔号数和两线间距的大小而定。

附带曲线的方向和导曲线方向相反,附带曲线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道岔的质量,因此必须将附带曲线和道岔视为一个整体,注意养护,经常保持圆顺,维修应和道岔同时进行。

附带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 ,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 ;

2、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加宽标准进行轨距加宽。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

3、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

4、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得大于15mm ,顺坡不得大于2‰。一般9号道岔为lOmm ,12号道岔为15mm ;

5、附带曲线不设缓和曲线;

6、附带曲线应经常保持圆顺,方向良好,用10m 弦测量其正矢连续差,维修管理值为2mm ,保养管理值为4mm 。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

整正附带曲线的方法很多:当曲线较长、状态较好时,可采用绳正法(一般用l0m 弦);当曲线较短或头尾位置不准时可采用直股支距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一般都须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包括测定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

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每处间距离不少于20m ),取其平均值;

3、曲线半径R :用l 0m 弦在曲线中部连续测量三点正矢, 求其平均值f 平,则附带曲线半径R 为:

R=

12500

f 平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

1、附带曲线头、尾在直内股上的投影位置,如图2-46所示。 1)曲线头至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x=T(1+cos α)

2) 直内股辙叉跟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 =

D

+T -x -b tan α

α2

=D·N+T -x -b 式中:R —附带曲线半径 α—辙叉角

T—附带曲线切线长

D—线间距 b—道岔后长 S—轨距 N—道岔号数

2、附带曲线头尾在曲外股上的位置 1) 侧外股辙叉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位置L L =

D

-T -b sin α

2) 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 K =

三、连接曲线的整正

目前连接曲线整正的方法主要有直股支距法和l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一)直股支距法

使用直股支距法前,应先将直股方向拨正。直股支距是用钢尺量取直内股钢轨工作边到连接曲线外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如图2-47,所示。

1、支距点的设置:从辙叉跟端轨缝中心开始,沿直内股量f 值,该点为附带曲线头在直内股的投影点,亦是支距点的始点,然后每隔5m 量一点,直量到附带曲线尾在直内股的投影点止。

π

R α 180

最后一点的距离为x-5n(m),如图2-47。 2、各点支距为:

x 2

y 0=D -×1000

2R (x 5i ) 2

y 0=D -×1000

2R

y n =D

式中:x-为连接曲线头尾在直内股的股影长度 y0-曲线始点支距 D—线间距 yi —为第i 点支距 yn —曲线终点支距 支距法附带曲线表

3、查表换算法

1) 换算曲线始点至辙叉尾的距离f. f=表列f +(D-5000)×N

2) 换算曲线始点至曲线终点横距x x =表列x 3) 换算各点支距

各点支距=表列支距+(D-5000) 式中:D—线间距 N--道岔号数 4) 按支距拨正附带曲线方向 拨量=计算支距一实测支距

用支距法拨正曲线后,还应测量其连续正矢差,以使其不超过允许标准值。

例:某50kg/m钢轨9号道岔测量结果如下: D 1=5.038m 、D 2=5.038m 、D 3=5.037m 、 f 1=43mm ,f2=42mm,f 3=42mm ,求各点支距 (已知b=15.009m a= 6°20'25″) 解:1、计算法 1)确定三要素 D=

D 1+D 2+D 35. 038+5. 038+5. 037

==5.038m

33

取D =5.040m

f平= R=

f 1+f 2+f 342+42+43

==42

33

1250012500

==298m

42f 平

取R =300m

2)求桩点位置

①曲线头至曲线尾横距x T =R·tan=300×tan

α

2

6︒20'25"

=16. 616m (16.655) 2

x =T (1+cos α)=16. 616×(1+cos6°20' 25") =33.130m (33.208) ②曲线头至辙叉尾横距f

f=D*N+T -b =5.040×9十16.616-33.130-15.009=13.837m (13.767) 3)求各点支距

x 233. 1302 始点支距=D -=5.040- =3.211m

2R 2⨯300

22(x -5⨯1)(33. 130-5)

5m点支距=D -=5.040-=3.721m

2R 2⨯30022(x -5⨯2)(33. 130-5⨯2)

10m 点支距= D-=5.040-=4.148m

2R 2⨯30022(x -5⨯3)(33. 130-5⨯3)

15m 点支距=D -=5.040-=4.148m

2R 2⨯30022

(x -5⨯4)(33. 130-5⨯4)

20m 点支距=D -=5.040-=4.753m

2R 2⨯30022(x -5⨯5)(33. 130-5⨯5)

25m点支距=D -=5.040-=4. 930m

2R 2⨯30022(x -5⨯6)(33. 130-5⨯6)

30m点支距=D -=5.040-=5.024m

2R 2⨯300

终点支距=D=5. 040m 2、查表法(查表2一5) 1)确定如前D=5.040m R=300m 2)求桩点位置

①曲线头至曲线尾横距x x=16.616mm ②曲线头至辙叉尾横距f

f=表列f +(D-5000) ×N -13476+(5040-5000) ×9 =13836mm 3)求各点支距

始点支距=3171+(D-5000)=3171+(5040-5000)=3211mm 5m点支距=3681+40=3721mm lom点支距=4108+40=4148mm 15m点支距=4452+40=4492mm 20m点支距=4713+40=4753mm 25m点支距=4890+40=4930mm 30m点支距=4984+40=5024mm 终点支距D= 5040mm

(二)l0m 弦绳正法

当附带曲线状态较好时,可采用l0m 弦绳正法整正。整正前应先确定曲线头、尾在侧外股的位置。各点正矢的计算可参照无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正矢计算方法,也可直接查表得到。

f 0=

f n -1

1f C 2

⎛A 2⎫= 1-50⎪⎪⨯f C ⎝⎭

B 2

f n =⨯f C

50

正矢点的布置如图2-47所示。如现场上有明确的标志,也可直接采用。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已知50kg/m钢轨9号道岔,线间距D=5.040m,R=300m,实测各点正矢如下表,计算各点拨量。

解:1、确定各桩点位置

1)侧外股曲线头至辙叉尾距离L L=

5. 040D

-T -b =-16.616-15.009=14.014m sin αsin 6︒20'25"

L查表换算方法为L =ΔD ×道岔系数+表列L (9号道岔系数=9.055 12号道岔系数=12.042) 式中ΔD —为线间距差数 2)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 上 K上=K 上=

ππ

R 外α=×6°20′25″×300.7175= 33.277m 180180

2、各点正矢计算 fc =

1250012500

=≈41.7mm R 300

f1=

f c 41. 7=≈21mm

22

A 21. 7232

f7=(1-2) ×f c =(1-) ×41.7≈39mm 2

2a 2⨯5B 23. 2772

f8=2×f c =×41.7≈9mm

2a 2⨯52

式中a=A+B=5m

B—为K 上的尾数(3.277m) A—5-3.277=1.723m 计划正矢总和为

21+42+42十42+42+42+39+9=279mm

而现场正矢总和为273mm, 所以要对计划正矢进行调整,如下表

某站一组P601/12,道岔后股道线间距为5m, 连接曲线半径为500m 。 (1)求连接曲线始、终点至辙叉跟距离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2)求连接曲线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道岔前长16.853m, 后长:21.054m ,α=4°45′49″)

解:①T =R ·tg α1/2=500×tg(4°45′49″/2)=20.797m ②连接曲线终点至辙叉跟距离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DN+T-b=5×12+20.797-21.054=59.743m

③连接曲线始点至辙叉跟距离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DN-Tcosα-b=5×12-20.797×cos4°45′49″-21.054=18.221m ④连接曲线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 cosα·T+ T=20.797×cos4°45′49″+20.797=41.522m

附带曲线整治 一、附带曲线的技术要求

附带曲线是指两平行线线间距不大于5.2m 的岔后连接曲线。

当线间距大于5.2m 时,岔后曲线可按一般曲线对待。连接曲线的主要尺寸需依道岔号数和两线间距的大小而定。

附带曲线的方向和导曲线方向相反,附带曲线的方向、位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道岔的质量,因此必须将附带曲线和道岔视为一个整体,注意养护,经常保持圆顺,维修应和道岔同时进行。

附带曲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7.5m ,困难条件下不应小于6m ;

2、根据半径大小,按一般曲线加宽标准进行轨距加宽。轨距加宽递减率不应大于2‰,困难条件下不应大于3‰;

3、附带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

4、附带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得大于15mm ,顺坡不得大于2‰。一般9号道岔为lOmm ,12号道岔为15mm ;

5、附带曲线不设缓和曲线;

6、附带曲线应经常保持圆顺,方向良好,用10m 弦测量其正矢连续差,维修管理值为2mm ,保养管理值为4mm 。

二、确定附带曲线始、终点位置 (一)确定曲线三要素

整正附带曲线的方法很多:当曲线较长、状态较好时,可采用绳正法(一般用l0m 弦);当曲线较短或头尾位置不准时可采用直股支距法。但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一般都须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包括测定道岔号数N 、平均线间距D 及附带曲线半径R 。

1、道岔号数N :道岔号数一般为已知;

2、线间距D :先拨直直股方向,然后在附带曲线后,两平行地段分别量取不少于三处(每处间距离不少于20m ),取其平均值;

3、曲线半径R :用l 0m 弦在曲线中部连续测量三点正矢, 求其平均值f 平,则附带曲线半径R 为:

R=

12500

f 平

(二)确定附带曲线头、尾位置

1、附带曲线头、尾在直内股上的投影位置,如图2-46所示。 1)曲线头至曲线尾的横距x T =R·tan x=T(1+cos α)

2) 直内股辙叉跟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横距f f =

D

+T -x -b tan α

α2

=D·N+T -x -b 式中:R —附带曲线半径 α—辙叉角

T—附带曲线切线长

D—线间距 b—道岔后长 S—轨距 N—道岔号数

2、附带曲线头尾在曲外股上的位置 1) 侧外股辙叉轨缝中心至曲线头的位置L L =

D

-T -b sin α

2) 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 K =

三、连接曲线的整正

目前连接曲线整正的方法主要有直股支距法和l0m 弦绳正法两种:当曲线头尾不明或曲线状态不良时,可用支距法;当曲线状态良好,标志齐全时可用绳正法。

(一)直股支距法

使用直股支距法前,应先将直股方向拨正。直股支距是用钢尺量取直内股钢轨工作边到连接曲线外股工作边的垂直距离。如图2-47,所示。

1、支距点的设置:从辙叉跟端轨缝中心开始,沿直内股量f 值,该点为附带曲线头在直内股的投影点,亦是支距点的始点,然后每隔5m 量一点,直量到附带曲线尾在直内股的投影点止。

π

R α 180

最后一点的距离为x-5n(m),如图2-47。 2、各点支距为:

x 2

y 0=D -×1000

2R (x 5i ) 2

y 0=D -×1000

2R

y n =D

式中:x-为连接曲线头尾在直内股的股影长度 y0-曲线始点支距 D—线间距 yi —为第i 点支距 yn —曲线终点支距 支距法附带曲线表

3、查表换算法

1) 换算曲线始点至辙叉尾的距离f. f=表列f +(D-5000)×N

2) 换算曲线始点至曲线终点横距x x =表列x 3) 换算各点支距

各点支距=表列支距+(D-5000) 式中:D—线间距 N--道岔号数 4) 按支距拨正附带曲线方向 拨量=计算支距一实测支距

用支距法拨正曲线后,还应测量其连续正矢差,以使其不超过允许标准值。

例:某50kg/m钢轨9号道岔测量结果如下: D 1=5.038m 、D 2=5.038m 、D 3=5.037m 、 f 1=43mm ,f2=42mm,f 3=42mm ,求各点支距 (已知b=15.009m a= 6°20'25″) 解:1、计算法 1)确定三要素 D=

D 1+D 2+D 35. 038+5. 038+5. 037

==5.038m

33

取D =5.040m

f平= R=

f 1+f 2+f 342+42+43

==42

33

1250012500

==298m

42f 平

取R =300m

2)求桩点位置

①曲线头至曲线尾横距x T =R·tan=300×tan

α

2

6︒20'25"

=16. 616m (16.655) 2

x =T (1+cos α)=16. 616×(1+cos6°20' 25") =33.130m (33.208) ②曲线头至辙叉尾横距f

f=D*N+T -b =5.040×9十16.616-33.130-15.009=13.837m (13.767) 3)求各点支距

x 233. 1302 始点支距=D -=5.040- =3.211m

2R 2⨯300

22(x -5⨯1)(33. 130-5)

5m点支距=D -=5.040-=3.721m

2R 2⨯30022(x -5⨯2)(33. 130-5⨯2)

10m 点支距= D-=5.040-=4.148m

2R 2⨯30022(x -5⨯3)(33. 130-5⨯3)

15m 点支距=D -=5.040-=4.148m

2R 2⨯30022

(x -5⨯4)(33. 130-5⨯4)

20m 点支距=D -=5.040-=4.753m

2R 2⨯30022(x -5⨯5)(33. 130-5⨯5)

25m点支距=D -=5.040-=4. 930m

2R 2⨯30022(x -5⨯6)(33. 130-5⨯6)

30m点支距=D -=5.040-=5.024m

2R 2⨯300

终点支距=D=5. 040m 2、查表法(查表2一5) 1)确定如前D=5.040m R=300m 2)求桩点位置

①曲线头至曲线尾横距x x=16.616mm ②曲线头至辙叉尾横距f

f=表列f +(D-5000) ×N -13476+(5040-5000) ×9 =13836mm 3)求各点支距

始点支距=3171+(D-5000)=3171+(5040-5000)=3211mm 5m点支距=3681+40=3721mm lom点支距=4108+40=4148mm 15m点支距=4452+40=4492mm 20m点支距=4713+40=4753mm 25m点支距=4890+40=4930mm 30m点支距=4984+40=5024mm 终点支距D= 5040mm

(二)l0m 弦绳正法

当附带曲线状态较好时,可采用l0m 弦绳正法整正。整正前应先确定曲线头、尾在侧外股的位置。各点正矢的计算可参照无缓和曲线的圆曲线正矢计算方法,也可直接查表得到。

f 0=

f n -1

1f C 2

⎛A 2⎫= 1-50⎪⎪⨯f C ⎝⎭

B 2

f n =⨯f C

50

正矢点的布置如图2-47所示。如现场上有明确的标志,也可直接采用。

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已知50kg/m钢轨9号道岔,线间距D=5.040m,R=300m,实测各点正矢如下表,计算各点拨量。

解:1、确定各桩点位置

1)侧外股曲线头至辙叉尾距离L L=

5. 040D

-T -b =-16.616-15.009=14.014m sin αsin 6︒20'25"

L查表换算方法为L =ΔD ×道岔系数+表列L (9号道岔系数=9.055 12号道岔系数=12.042) 式中ΔD —为线间距差数 2)附带曲线头至尾的长度K 上 K上=K 上=

ππ

R 外α=×6°20′25″×300.7175= 33.277m 180180

2、各点正矢计算 fc =

1250012500

=≈41.7mm R 300

f1=

f c 41. 7=≈21mm

22

A 21. 7232

f7=(1-2) ×f c =(1-) ×41.7≈39mm 2

2a 2⨯5B 23. 2772

f8=2×f c =×41.7≈9mm

2a 2⨯52

式中a=A+B=5m

B—为K 上的尾数(3.277m) A—5-3.277=1.723m 计划正矢总和为

21+42+42十42+42+42+39+9=279mm

而现场正矢总和为273mm, 所以要对计划正矢进行调整,如下表

某站一组P601/12,道岔后股道线间距为5m, 连接曲线半径为500m 。 (1)求连接曲线始、终点至辙叉跟距离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2)求连接曲线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道岔前长16.853m, 后长:21.054m ,α=4°45′49″)

解:①T =R ·tg α1/2=500×tg(4°45′49″/2)=20.797m ②连接曲线终点至辙叉跟距离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DN+T-b=5×12+20.797-21.054=59.743m

③连接曲线始点至辙叉跟距离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DN-Tcosα-b=5×12-20.797×cos4°45′49″-21.054=18.221m ④连接曲线在直股的投影长度

= cosα·T+ T=20.797×cos4°45′49″+20.797=41.522m


相关内容

  • 附带曲线整正方法
  • 岔后附带曲线正矢整正指导书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当岔后的两股道是平行的.并且线间距不大于5.2米时,这样的连接曲线称为道岔附带曲线.由于我段在更换P60轨道岔后没有进行过岔后附带曲线的重新定桩和正矢的重新计算,各站同一型号道岔岔后的附带曲线正矢较为混乱,甚至存在有的工区简易的将 ...

  • 铁路安全心得体会感想
  • 先进的铁路企业文化是铁路的第一主要核心竞争力,铁路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铁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新乡桥工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是以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为基点推动企业发展.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 ...

  • 拖拉机设计软件使用说明书
  • <车辆工程及机械零件软件> 说明书 1.软件安装: 1.1.以管理员的身份登陆后,直接运行Setup.exe安装程序,根据安装程序的提示将软件安装到计算机的某个硬盘. 1.2.安装后先不要远行主程序,应首先运行钥匙软件(钥匙软件的名字一般是Key.exe),以便打开软件的使用权,否则软件 ...

  • 剩余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
  • 宁西二线NX4标铺架剩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K248+289.5~ K405+350) 编制:审核:批准: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宁西二线NX4标项目部 二○一五年四月 1. 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2.工程概况 2.1.线路概况 基本情况宁(南京)西(西安)线,西起陇海铁路新丰镇编组站的零口站,经陕西 ...

  • 铁路线路(新版)职鉴高级工题库
  • (一)填空题 1.道分的基本形式为轨道的连接.轨道的交叉以及(轨道连接与交叉)的组合. 2.(交分道岔)指两条线路相互交叉,列车不仅能够沿着直线方向运行,而且能够由一直线转入另一直线的道岔. 3.为了使转辙器轨距.方向正确及尖轨和基本轨密贴,( 曲基本轨)应按矢距进行弯折. 4.弹性可弯式尖轨跟端用 ...

  • 铁路线路标志设置及刷写标准
  • 线路标志设置及刷写标准 一.线路标志设置标准 ㈠各种线路标志要严格按<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376条规定,一律距线路中心不少于 3.1m (距钢轨外侧2.4m ),原则上在石碴坡角处埋设. ㈡公里标.百尺标.缓和曲线标.曲中标.桥涵标埋设高度为地平面以上500mm ,坡度标为地平面以上60 ...

  • 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论文
  • 兰州交通大学 课程论文 通过线路维修养护延长曲线钢轨使用寿命 班级: 学号: 姓名: 通过线路维修养护延长曲线钢轨使用寿命 [摘要]:从大庄工区管内维修养护线路的使用现状出发,对造成钢轨伤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预防整治措施,重点对线路养护工作方面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加强线路养护工作管 ...

  • 工务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
  • 工务线路工技师技术总结 技术总结 株州工务段 本人自入路以来.在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在安全生产上,在工区管理中,在工作岗位上积极的配合工区工班长的工作,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随着铁路建设的需要,更是在段领导,车间领导指导下加强自已的业务学习,在平时的作业中,时时的警惕自已,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 ...

  • 著名的库尔特原理
  • 著名的库尔特原理:悬浮在电解液中的颗粒随电解液通过小孔管时, 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产生电位脉冲.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 IMViC试验 细菌的生化反应用于鉴别细菌,尤其对形态.革兰染色反应和培养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细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