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办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工作计划

蚕桑产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蚕桑办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帮助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学习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一切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六个“为什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个主题,办公室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实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对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桑农增收、产业增效,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为工作重点,促进我县蚕桑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生产情况
  (一)桑园建设。xx年新增桑园面积536.2亩,实有桑园面积3152.3亩,投产养蚕桑园面积2649亩,实际投入养蚕面积2037.2亩,种桑农户1110户。
  (二)养殖蚕种。全年养殖5批次,养蚕种2804.5张,完成市下达2978张的94.2。其中:春蚕养殖635张,占22.6;夏蚕养殖659张,占23.5;正秋蚕养殖858张,占30.6;晚秋蚕养殖400张,占14.3,晚晚秋养殖252.5张,占9.0,养蚕农户892户。
  (三)张种产量:平均张种产量38.4kg,完成市下达36kg的106.7,超2.4kg。最高张种产量45.6kg。
  (四)优质茧率达95,超额完成市下达92指标,超3。蚕茧质量是省内外为数不多优质茧之一,各项指标较高,夏茧庄口上车率达96,清洁91,解舒率69,平均丝长1117.2m,是缫制5a级生丝优质原料。
  (五)实现鲜茧总产值214.06万元。平均亩产值1052元,最高亩产值3910.40元,养殖户均收入2407.98元。
  (六)重点户。重点扶持培育重点户131户,其中:种植桑园5—10亩,养殖蚕种6—12张,有123户,种植桑园10亩以上,养蚕种12张以上8户。养殖最高收入2.46万元。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在县、乡蚕桑办,佳浩公司共同努力下,今年对种桑养蚕做了较多富有成效的工作,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势利导,加大种桑养蚕宣传力度,提高桑园管理及养蚕的积极性。
  1、积极做好桑园管理的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伐条翻挖,除草、施肥、排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2、全力巩固老桑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落实新植桑园面积,抓好536.2亩新植桑园管理与技术指导。
  (二)统一渠道,规范订购桑苗和蚕种,搞好蚕种补催青。
  1、为规范种桑养蚕市场秩序,杜绝非法购桑苗和蚕种,指定由佳浩公司统一渠道购进,同时在养蚕环节中,明确蚕种补催青责任,各项技术环节分工到人,严格消毒,规范操作,保证小蚕成活率和质量,力求做到养好小蚕一半收。
  2、蚕种发种后及时跟踪调查,加强消毒防病,加强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加强种桑养蚕科技培训,提高桑农科技素质。
  蚕桑办及佳浩公司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重点下乡入户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临时现场会,开展种桑养蚕技术培训。
  1、全年举办技术培训班20场次,受训1400人次。
  2、印发《蚕桑饲育参考表》、《蚕室蚕具消毒药剂使用标准表》、《小蚕饲养技术要点》、《大蚕饲养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和明白纸1400余份。
  3、利用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政府阳光工程等网络媒体将农业政策,蚕桑实用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提高桑农整体素质和科学养殖水平,提高效益。
  (四)积极引进蚕桑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扩大发展。继续推广方格族应用技术,配套方格族上族技术,科技人员驻点开展全程指导与服务。
  (五)为提高蚕茧质量,缓解养蚕环节中蚕房不足,加大投入在德安乡恩永村、勐先乡和平村,建立标准蚕房69间、1380m2,小蚕共育室8间、320m2。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
  ××种桑养蚕已有十多年历程,产业发展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没有惊人的成绩,但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经验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蚕桑产业发展的保障。
  1、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蚕桑产业发展,每年召开市、县级蚕桑工作会议,通报蚕桑生产形势,研究存在问题,制定扶持政策;
  2、市、县、乡成立蚕桑办,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推广体系,对种桑养蚕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依靠科技,提质增效,抓培训,促推广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蚕桑产业要发展,必须抓好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县、乡、村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对桑农指导培训,重点放在高起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上,做到蚕桑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激活机制,提高效益。
  (三)加大投入是蚕桑产业发展的核心。
  我县多数农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历来种桑养蚕投入主体是农户,投入低、见效低、产出低。对蚕桑产业各级投入力度不大,扶持措施少,各级能加大投入扶持力度,蚕桑产业会有较大的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桑养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但面对产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认识问题。蚕桑产业是我县一个重点产业,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植财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蚕桑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并不是产业本身问题,而是群众对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对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导致部分群众对蚕桑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决心不够,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布局不够合理,导致蚕桑产业停滞不前。
  (二)产业问题。
  1、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集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虽有佳浩公司一统全市蚕桑产业,但在资金扶持上、技术推广上难于适应当前蚕桑产业发展需要,出现点多面广,缺资金,缺技术,缺乏激励机制等诸多被动局面,某种程度影响着蚕桑产业发展;生产主体与收烘部门利益不统一,好茧难以兑现优价,市场价格起决定性作用,有时蚕茧价格不能随行就市,挫伤种桑养蚕积极性。
  2、产业规划布局未落实到位,产业之间互相争地,争劳力情况日渐显现,特别烟桑矛盾进一步加剧,挖桑弃养现象突出。
  3、物价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所需的蚕室、蚕具、化肥等物资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过快,致使养蚕成本提高,蚕农收益不高,蚕桑生产是集种养为一体较为复杂且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产业,它需要房屋、生产工具和密集型劳动力,生产成本高,扶持政策低,挫伤了蚕农积极性。
  (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建设滞后。
  1、桑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专用标准蚕房少,小蚕共育蚕房少,没有蚕种催青室。
  (四)产业技术问题
  1、经费缺乏,新技术推广困难,竞争优势不强。由于我县生产规模不大,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比较困难,一些新技术推广难以做到“技物结合”,新技术到位率低,造成蚕茧总体质量不高,单产低,行情不好时缺乏竞争优势。技术推广经费匮乏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发展。
  2、综合防病不力,蚕病偶有发生。尽管蚕农防病意识有所提高,但只局限于养蚕前的消毒,而忽视蚕期中的消毒和蚕后的“回山消毒”,消毒方法只重视洗、刷、晒等物现消毒,轻视药剂等化学消毒,造成周围环境遗留的病原多,导致蚕病易发生。秋蚕期,水稻治虫,烟地治虫治病喷施农药造成桑叶受农药污染,蚕儿中毒,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有的村(社)引发烟农与桑农矛盾纠纷。

  3、蚕茧质量意识淡薄,长期使用不良族,造成柴印、黄斑等次下茧增多,解舒差、茧价低,影响效益。
  五、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尽快引导蚕农正确看待变化的茧丝绸市场,稳定不良情绪,搞好桑园管理,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桑园间作,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全面普及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小蚕共育,蚕病综合防治,方格族应用技术,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帮助蚕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增强蚕桑产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计划指标。
  1、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桑农素质,做好科技入户工作。计划全年举办培训班30场次1500人次,继续发放明白卡(纸)xx份。
  2、计划全年发种3280张,张种产量38.2kg,产鲜茧125.3吨,总产值250万元。更新老桑园1000亩,新定植桑园1100亩。
  3、强化蚕桑产业合作理念,推进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合作社组织是我国入世后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蚕桑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引导发展蚕桑产业合作化经济建设步伐,力争全年建立1—3个蚕桑产业合作社。
  4、创新思维,努力探索桑园套种豆类、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杜绝桑园荒芜现象;探索桑枝生产食用菌;桑茶制作新技术等蚕桑产业综合开发新途径,提高桑园综合效益。
  (三)主要措施
  根据我县现有生产基础和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种桑养蚕作为我县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单产水平较高,蚕茧质量好,丝长无污染,不愁销路,迫切需要制定有关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长远看,种桑养蚕会得到实惠。历界县委、政府都把蚕桑产业确定为农村致富工程的重要项目和增加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强化宏观调控与指导力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真正把宣传工作做到位,提高广大蚕农市场意识,正视困难,立足长远,增强信心,立即纠正毁桑改种现象,同时尽可能地将蚕桑产业纳入大农业政策,补贴保险范围。从短期看,要制定奖励扶持政策激活种桑养蚕积极性。
  2、逐步增加投入,制定激励机制,巩固运用适用技术,引进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3、做好蚕桑产业信息网络建设。根据当前蚕桑产业发展需要,指定信息员,负责浏览,收集蚕业信息,并及时将生产形势,蚕桑要闻或其他网页转载的有价值信息上传下达,提高种桑养蚕水平。同时继续做好政府阳光工程四项制度建设工作。

蚕桑产业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蚕桑办的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关心、支持帮助下,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学习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一切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六个“为什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这个主题,办公室广大干部职工通过学习实践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统一了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增强了对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桑农增收、产业增效,推广蚕桑新品种、新技术为工作重点,促进我县蚕桑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一、生产情况
  (一)桑园建设。xx年新增桑园面积536.2亩,实有桑园面积3152.3亩,投产养蚕桑园面积2649亩,实际投入养蚕面积2037.2亩,种桑农户1110户。
  (二)养殖蚕种。全年养殖5批次,养蚕种2804.5张,完成市下达2978张的94.2。其中:春蚕养殖635张,占22.6;夏蚕养殖659张,占23.5;正秋蚕养殖858张,占30.6;晚秋蚕养殖400张,占14.3,晚晚秋养殖252.5张,占9.0,养蚕农户892户。
  (三)张种产量:平均张种产量38.4kg,完成市下达36kg的106.7,超2.4kg。最高张种产量45.6kg。
  (四)优质茧率达95,超额完成市下达92指标,超3。蚕茧质量是省内外为数不多优质茧之一,各项指标较高,夏茧庄口上车率达96,清洁91,解舒率69,平均丝长1117.2m,是缫制5a级生丝优质原料。
  (五)实现鲜茧总产值214.06万元。平均亩产值1052元,最高亩产值3910.40元,养殖户均收入2407.98元。
  (六)重点户。重点扶持培育重点户131户,其中:种植桑园5—10亩,养殖蚕种6—12张,有123户,种植桑园10亩以上,养蚕种12张以上8户。养殖最高收入2.46万元。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在县、乡蚕桑办,佳浩公司共同努力下,今年对种桑养蚕做了较多富有成效的工作,较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势利导,加大种桑养蚕宣传力度,提高桑园管理及养蚕的积极性。
  1、积极做好桑园管理的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伐条翻挖,除草、施肥、排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为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2、全力巩固老桑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落实新植桑园面积,抓好536.2亩新植桑园管理与技术指导。
  (二)统一渠道,规范订购桑苗和蚕种,搞好蚕种补催青。
  1、为规范种桑养蚕市场秩序,杜绝非法购桑苗和蚕种,指定由佳浩公司统一渠道购进,同时在养蚕环节中,明确蚕种补催青责任,各项技术环节分工到人,严格消毒,规范操作,保证小蚕成活率和质量,力求做到养好小蚕一半收。
  2、蚕种发种后及时跟踪调查,加强消毒防病,加强养殖技术指导与服务。
  (三)加强种桑养蚕科技培训,提高桑农科技素质。
  蚕桑办及佳浩公司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重点下乡入户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临时现场会,开展种桑养蚕技术培训。
  1、全年举办技术培训班20场次,受训1400人次。
  2、印发《蚕桑饲育参考表》、《蚕室蚕具消毒药剂使用标准表》、《小蚕饲养技术要点》、《大蚕饲养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和明白纸1400余份。
  3、利用广播、电视、农业信息、政府阳光工程等网络媒体将农业政策,蚕桑实用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提高桑农整体素质和科学养殖水平,提高效益。
  (四)积极引进蚕桑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以点带面,扩大发展。继续推广方格族应用技术,配套方格族上族技术,科技人员驻点开展全程指导与服务。
  (五)为提高蚕茧质量,缓解养蚕环节中蚕房不足,加大投入在德安乡恩永村、勐先乡和平村,建立标准蚕房69间、1380m2,小蚕共育室8间、320m2。
  三、取得的主要经验
  ××种桑养蚕已有十多年历程,产业发展在曲折中前进,虽然没有惊人的成绩,但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经验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蚕桑产业发展的保障。
  1、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蚕桑产业发展,每年召开市、县级蚕桑工作会议,通报蚕桑生产形势,研究存在问题,制定扶持政策;
  2、市、县、乡成立蚕桑办,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推广体系,对种桑养蚕全过程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
  (二)依靠科技,提质增效,抓培训,促推广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蚕桑产业要发展,必须抓好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县、乡、村科技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加强对桑农指导培训,重点放在高起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品上,做到蚕桑建设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技术现代化,激活机制,提高效益。
  (三)加大投入是蚕桑产业发展的核心。
  我县多数农民群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历来种桑养蚕投入主体是农户,投入低、见效低、产出低。对蚕桑产业各级投入力度不大,扶持措施少,各级能加大投入扶持力度,蚕桑产业会有较大的发展。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种桑养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但面对产业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一)认识问题。蚕桑产业是我县一个重点产业,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植财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蚕桑产业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并不是产业本身问题,而是群众对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对整体思路理解不深刻,导致部分群众对蚕桑产业发展信心不足,决心不够,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布局不够合理,导致蚕桑产业停滞不前。
  (二)产业问题。
  1、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集生产、加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虽有佳浩公司一统全市蚕桑产业,但在资金扶持上、技术推广上难于适应当前蚕桑产业发展需要,出现点多面广,缺资金,缺技术,缺乏激励机制等诸多被动局面,某种程度影响着蚕桑产业发展;生产主体与收烘部门利益不统一,好茧难以兑现优价,市场价格起决定性作用,有时蚕茧价格不能随行就市,挫伤种桑养蚕积极性。
  2、产业规划布局未落实到位,产业之间互相争地,争劳力情况日渐显现,特别烟桑矛盾进一步加剧,挖桑弃养现象突出。
  3、物价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养蚕所需的蚕室、蚕具、化肥等物资价格上涨,农民工工资上涨过快,致使养蚕成本提高,蚕农收益不高,蚕桑生产是集种养为一体较为复杂且技术含量高,风险大的产业,它需要房屋、生产工具和密集型劳动力,生产成本高,扶持政策低,挫伤了蚕农积极性。
  (三)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建设滞后。
  1、桑园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水利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专用标准蚕房少,小蚕共育蚕房少,没有蚕种催青室。
  (四)产业技术问题
  1、经费缺乏,新技术推广困难,竞争优势不强。由于我县生产规模不大,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比较困难,一些新技术推广难以做到“技物结合”,新技术到位率低,造成蚕茧总体质量不高,单产低,行情不好时缺乏竞争优势。技术推广经费匮乏制约着蚕桑产业的发展。
  2、综合防病不力,蚕病偶有发生。尽管蚕农防病意识有所提高,但只局限于养蚕前的消毒,而忽视蚕期中的消毒和蚕后的“回山消毒”,消毒方法只重视洗、刷、晒等物现消毒,轻视药剂等化学消毒,造成周围环境遗留的病原多,导致蚕病易发生。秋蚕期,水稻治虫,烟地治虫治病喷施农药造成桑叶受农药污染,蚕儿中毒,导致减产,甚至绝收。有的村(社)引发烟农与桑农矛盾纠纷。

  3、蚕茧质量意识淡薄,长期使用不良族,造成柴印、黄斑等次下茧增多,解舒差、茧价低,影响效益。
  五、xx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尽快引导蚕农正确看待变化的茧丝绸市场,稳定不良情绪,搞好桑园管理,开展试验示范推广桑园间作,提高桑园综合效益;全面普及优良品种,大力推广小蚕共育,蚕病综合防治,方格族应用技术,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帮助蚕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逐步增强蚕桑产业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计划指标。
  1、加强科技培训,提高桑农素质,做好科技入户工作。计划全年举办培训班30场次1500人次,继续发放明白卡(纸)xx份。
  2、计划全年发种3280张,张种产量38.2kg,产鲜茧125.3吨,总产值250万元。更新老桑园1000亩,新定植桑园1100亩。
  3、强化蚕桑产业合作理念,推进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合作社组织是我国入世后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蚕桑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必经之路,必须引导发展蚕桑产业合作化经济建设步伐,力争全年建立1—3个蚕桑产业合作社。
  4、创新思维,努力探索桑园套种豆类、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杜绝桑园荒芜现象;探索桑枝生产食用菌;桑茶制作新技术等蚕桑产业综合开发新途径,提高桑园综合效益。
  (三)主要措施
  根据我县现有生产基础和蚕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种桑养蚕作为我县重点扶持产业之一,单产水平较高,蚕茧质量好,丝长无污染,不愁销路,迫切需要制定有关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1、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长远看,种桑养蚕会得到实惠。历界县委、政府都把蚕桑产业确定为农村致富工程的重要项目和增加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应引起高度重视,要强化宏观调控与指导力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真正把宣传工作做到位,提高广大蚕农市场意识,正视困难,立足长远,增强信心,立即纠正毁桑改种现象,同时尽可能地将蚕桑产业纳入大农业政策,补贴保险范围。从短期看,要制定奖励扶持政策激活种桑养蚕积极性。
  2、逐步增加投入,制定激励机制,巩固运用适用技术,引进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
  3、做好蚕桑产业信息网络建设。根据当前蚕桑产业发展需要,指定信息员,负责浏览,收集蚕业信息,并及时将生产形势,蚕桑要闻或其他网页转载的有价值信息上传下达,提高种桑养蚕水平。同时继续做好政府阳光工程四项制度建设工作。


相关内容

  • 发展生态蚕业在广西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活动中的作用
  • 摘要 简要概述了广西发展生态蚕业与"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建设工程两者的目标及意义,分析了广西在进行"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着重分析发展生态蚕业对"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工程建设所起的一些作用,以期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 ...

  • 2013年乡镇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  今年以来,**乡纪检监察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监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扣“稳定、发展”两大主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根据开江纪发[2012]28号和开江纪办[2012]5号文件精神,**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全面进行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 ...

  • 乡农业工作站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 xx年,××乡的农业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始终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技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认真领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

  • 当代蚕桑生物科技发展现状综述_郭士安
  • 中学生物教学zswzz.cn 当代蚕桑生物科技发展现状综述 郭士安(苏州市第一中学校 江苏苏州215006) 近50年来,我国蚕桑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蚕丝蛋白生物材料开发及应用.家蚕基因工程技术.家蚕性别控制与专养雄蚕技术.昆虫激素在蚕业上的应用.家蚕变态发育的人为调控.家蚕 ...

  • 国家对养殖业的具体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国家对养殖业的具体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养殖业用地按种植业用地对待.养殖业用水用电按种植业计算征收费用. ●金融部门对养殖业小额贷款要放开,加大信贷力度,可以实行联户担保.对各级农业产业 化龙头企业.种畜禽生产企业.优势畜产品产区.奶牛养殖小区和各类规模养殖场,有不同的项目支持,但需要申报. ...

  • 乡镇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
  •  2013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致,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主题,按照“突出特色调结构、拓展优势兴民企、强化城镇活商贸、立足和谐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我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给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镇经 ...

  • 财政局农业科2013年工作总结暨2014年工作打算
  • xx年,农财科在局党组和行政班子的领导下,根据中央xx年一号文件和市委、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着重抓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突出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着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xx年主要工作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 ...

  • 2014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 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村稳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宽裕型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现就~年全县项目农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so100 一、指导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进一步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 ...

  • 中枢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经验和做法
  • 2014· 3 中枢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经验和做法 常丽萍,李石先 (陆良县中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2009年8月以来,连续四年的干旱,给中枢镇 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面对持续旱情,中枢镇 以"强经作.突特色.上规模.增效益"为总体工作思路,按照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