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集镇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实 施 方 案
为大力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观念,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根据省、市、县文明办部署,我镇决定,在全镇广泛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以此为载体,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内容
从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组织以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经常到高龄空巢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实际需求,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购物、换洗衣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倡导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等志愿服务,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条件。
2、心理抚慰。组织以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为主,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开展精神关怀服务,每月打一个问候电话、上门走访慰问一次、为老人读一次报纸、陪老人聊一次天、陪伴老人参与一次社会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
3、健康保健。组织以医务志愿者为主,在村(街)集中开展健康讲座、保健咨询、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每半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并为老人提供成本价格的医疗服务。
4、法律援助。组织以法律工作者或退休司法干部志愿者为主,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老人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司法援助,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5、应急救助。各村(街)要根据本地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如空巢老人分布情况、高龄空巢老人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等,组织招募一支专业的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依托村(街)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
6、文体娱乐。利用村(街)文化活动室、市民学校等场所,为空巢老人提供集中的娱乐交流平台。组织有文体特长的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适宜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行动方式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低龄老年
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实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服务模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以村(街)服务为基础。建立村(街)志愿服务站,开通为老服务热线电话,依托村(街)便民服务网点、医疗服务站等为空巢老人就近、便捷提供多层次、网络化的志愿服务。
2、以村(街)居民和驻地单位为主体。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少年、党员、村干部组成义工志愿服务队伍;由乐观向上、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组成关爱志愿服务队伍;由法律、医疗保健、家政、心理咨询等具有专长的人员组成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3、以分类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队伍作用,为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组织开展义诊、家政、精神慰藉以及法律、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步骤
1、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县文明办要牵头组织各村(街)组建成立相应的志愿者协会组织,各村(街)要普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依托村(街)和驻地单位,组建各类志愿助老服务队伍,为关爱行动提供具体组织和实施保障。
2、摸清村空巢老人情况。全县各村(街)要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空巢老人的数量、分布以及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方面志愿服务需求基本情况,统一建档,制定有针对性的志
愿服务规范,确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纳入关爱行动范畴。
3、开展志愿者招募。定期集中开展志愿者注册活动,使志于助老服务的热心人士注册成为志愿者。村(街)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时,要根据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大多有病、不易接近陌生人、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的特点,尽量就近就熟招募低龄健康老人,使他们在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更易建立起信任关系,有利于开展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志愿者培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分级分类,采取集中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志愿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理念和心理辅导等相关专项技能。印发志愿者培训手册,使志愿者详细了解志愿服务的服务流程和规范。
5、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台账。各志愿服务队要向参加长期服务的志愿者颁发志愿者注册证、志愿者服务手册、志愿者服务档案和活动记录本,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台帐,把每名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进行翔实记录。
6、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除“一助一”、“多助一”、“一助多”等形式的长期结对服务外,还要利用重阳节、仲秋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各类为空巢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五、行动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街)、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关
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因素的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摆上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抓好落实。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推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深入开展、长期开展。
2、建立工作规范。围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需求类别、制定不同志愿服务的基本规范,从志愿者招募、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实施服务、服务内容及标准等方面建章立制,促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3、制定激励表彰办法。为使志愿者的无偿奉献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各村(街)、各单位要制定志愿服务激励表彰办法,如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适时表彰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及时推广先进典型。
4、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作用,始终关注报道关爱行动,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关爱行动中来。
黎集镇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
实 施 方 案
为大力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观念,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进一步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根据省、市、县文明办部署,我镇决定,在全镇广泛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奉献一片爱心、参与志愿服务、温暖空巢老人”为主题,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以此为载体,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内容
从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组织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有针对性地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化娱乐等各种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组织以邻里低龄老年志愿者为主,经常到高龄空巢老人家敲门问候,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实际需求,提供帮助做饭、打扫卫生、帮助购物、换洗衣物、陪同就医等志愿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除提供必要生活照料志愿服务外,积极开展政策咨询、倡导慈善援助和社会捐助等志愿服务,努力改善空巢老人生活条件。
2、心理抚慰。组织以具有心理学知识的志愿者为主,为精神寂寞和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开展精神关怀服务,每月打一个问候电话、上门走访慰问一次、为老人读一次报纸、陪老人聊一次天、陪伴老人参与一次社会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空巢老人解开心结,快乐生活。
3、健康保健。组织以医务志愿者为主,在村(街)集中开展健康讲座、保健咨询、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空巢老人每半年进行一次免费查体,建立健康信息档案,并为老人提供成本价格的医疗服务。
4、法律援助。组织以法律工作者或退休司法干部志愿者为主,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提高老人的法律意识;积极开展司法援助,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使涉老纠纷得到依法调处和解决。
5、应急救助。各村(街)要根据本地空巢老人的具体情况,如空巢老人分布情况、高龄空巢老人规模、平常应急救助情况等等,组织招募一支专业的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依托村(街)24小时志愿服务热线电话,为空巢老人提供应急救助志愿服务。
6、文体娱乐。利用村(街)文化活动室、市民学校等场所,为空巢老人提供集中的娱乐交流平台。组织有文体特长的志愿者,开展形式多样、适宜老年人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行动方式
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以低龄老年
志愿者为主,其他专业志愿者为辅,实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等服务模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以村(街)服务为基础。建立村(街)志愿服务站,开通为老服务热线电话,依托村(街)便民服务网点、医疗服务站等为空巢老人就近、便捷提供多层次、网络化的志愿服务。
2、以村(街)居民和驻地单位为主体。组建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队伍,由青少年、党员、村干部组成义工志愿服务队伍;由乐观向上、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组成关爱志愿服务队伍;由法律、医疗保健、家政、心理咨询等具有专长的人员组成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3、以分类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队伍作用,为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组织开展义诊、家政、精神慰藉以及法律、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工作步骤
1、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县文明办要牵头组织各村(街)组建成立相应的志愿者协会组织,各村(街)要普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站,依托村(街)和驻地单位,组建各类志愿助老服务队伍,为关爱行动提供具体组织和实施保障。
2、摸清村空巢老人情况。全县各村(街)要对辖区内空巢老人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摸清空巢老人的数量、分布以及在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健康保健、法律援助、应急救助、文体活动等方面志愿服务需求基本情况,统一建档,制定有针对性的志
愿服务规范,确保所有空巢老人都纳入关爱行动范畴。
3、开展志愿者招募。定期集中开展志愿者注册活动,使志于助老服务的热心人士注册成为志愿者。村(街)志愿者组织招募志愿者时,要根据空巢老人特别是高龄空巢老人行动不便、大多有病、不易接近陌生人、不愿意给别人增添麻烦的特点,尽量就近就熟招募低龄健康老人,使他们在拥有较多的共同语言、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更易建立起信任关系,有利于开展结对关爱志愿服务活动。
4、加强志愿者培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分级分类,采取集中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培训志愿者。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理念和心理辅导等相关专项技能。印发志愿者培训手册,使志愿者详细了解志愿服务的服务流程和规范。
5、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台账。各志愿服务队要向参加长期服务的志愿者颁发志愿者注册证、志愿者服务手册、志愿者服务档案和活动记录本,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台帐,把每名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进行翔实记录。
6、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除“一助一”、“多助一”、“一助多”等形式的长期结对服务外,还要利用重阳节、仲秋节、春节等重大节假日,集中组织开展各类为空巢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五、行动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街)、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关
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和谐因素的高度,把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摆上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精心策划,抓好落实。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切实推动关爱空巢老人志愿帮扶活动深入开展、长期开展。
2、建立工作规范。围绕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需求类别、制定不同志愿服务的基本规范,从志愿者招募、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实施服务、服务内容及标准等方面建章立制,促进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
3、制定激励表彰办法。为使志愿者的无偿奉献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各村(街)、各单位要制定志愿服务激励表彰办法,如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适时表彰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及时推广先进典型。
4、注重舆论引导。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作用,始终关注报道关爱行动,大力宣传优秀志愿者组织和个人,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为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开展营造浓厚的氛围,吸引和鼓励更多的人投入到关爱行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