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法
1、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2、二次灌浆时,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 左右;模 板顶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
3、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径不小于50mm ,间距不超过1000mm 。
4、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和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宜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宜先加入2/3的水拌和约3min ,然后加入剩余水量 拌和直至均匀,拌和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5、地脚螺栓锚固灌浆:
⑴地脚螺栓成孔时,螺栓孔壁粗糙,应将孔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灰、
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8~12h ,清除孔内积炎。
⑵灌浆前应清除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
⑶将拌和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内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
位置。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可适当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6、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⑴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
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油污、蜡质等。灌浆前24h ,基础混凝
土表面应充分润湿,灌浆前1h ,清除积水。
⑵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
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
间。
⑶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每段长度
不应超过5米。如设备底板具有复杂结构,宜采用压力灌浆。
⑷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助推器沿浆体流
动方向的底疗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
⑸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宜在灌浆料初凝后沿底板边缘向外地人切45°
斜角(如图),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的,应在初凝后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
光。
7、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⑴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⑵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将修补
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
⑶灌浆前应清除所有有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
面。
⑷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⑸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 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8、 施工养护措施:
⑴灌浆时,日平均匀温度不应低于5℃,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喷洒
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水泥
基灌浆材料的裸露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灌浆料表面
不便浇水时,可喷洒养护剂。
⑵应保持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
⑶当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时, 养护措施应根据产品要求的方法
执行。
⑷冬季施工,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1]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
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度条件
养护时不得浇水。
⑸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采用
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⑹如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的最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
增长时,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
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 ,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吸干积水。
2. 支模
根据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 ,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3.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一般为12%~13%),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4.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搅拌好的灌浆料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
3) 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 为宜。
5)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6)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灌浆料施工方法
2009-12-24 09:52:33 作者:99coat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8 网友评论 0 条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 ,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吸干积水。
2. 支模
根据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 ,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3.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一般为12%~13%),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4.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搅拌好的灌浆料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
3) 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 为宜。
5)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6)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灌浆料施工使用方法(图)
标签:灌浆 施工 使用方法 时间:2009-05-25 17:24:52 点击:237 回帖:0
上一篇: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托带装置的改下一篇:安徽三级墙办围堵合肥粘土砖
使用方法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 ,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 ,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 自重法灌浆" 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面积很大、结构特别复杂或空间很小而距离很远时,可采用" 高位漏斗法灌浆" 或" 压力法灌浆" 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 ,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5.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 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 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
5).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7m 为宜。
6). 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 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 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 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 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6、养护
1)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 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岩棉被等进行养护, 或在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2)冬季施工时, 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表
日最低气温(℃) 拆模时间(h ) 养护时间(d )
-10~0 96 14
0~5 72 10
5~15 48 7
≥15 24 7
灌浆料施工技术方法
(2009-04-12 10:12:55)
1 一般规定
1.1 下列混凝土工程使用KH 灌浆料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的规定: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栽埋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改造。
1.2 KH灌浆料的施工温度为-10℃~40℃,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1.3 KH灌浆料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辅助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1.4 KH 灌浆料的验收以实验室检验为标准,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膨胀率、抗压强度。KH 灌浆料性能指标应达到《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标准。
1.4.1 流动度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87执行;抗压强度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I7671-1999进行;膨胀率按GBJ50119附录三进行。
1.4.2 试验时,将拌好的KH 灌浆料,自然倒入试模中充满,不需跳桌及振动台振动。 2地脚螺栓锚固
2.1 螺栓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按螺栓种类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圆钢螺栓≥15d 螺纹钢螺栓≥12d 其它类型≥10d(d :螺栓直径) 采用KH 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其工艺应符合图1的要求。 清除螺栓表面油污及铁锈 ↓ 成孔→清理孔→清除孔内积水→插入螺栓及调整位置→浇筑→安装设备 图1地脚螺栓锚固工艺图
2.2 地脚螺栓成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20Mpa, 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2.3 地脚螺栓的油污和铁锈必须清除干净。
2.4 成孔后,应清孔,除去粉尘、检测孔的深度,并将孔口临时封闭。锚固前,用水充分湿润孔壁。灌浆前清除孔内积水。
2.5 螺栓插入后应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顶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2.6 KH灌浆料的配制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但用水量可根据施工温度调整±1%。
2.7 KH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7.1 将拌好的KH 灌浆料罐入螺孔中,灌浆过程中严禁震捣,灌浆结束后不的调整螺栓。
2.7.2 灌浆施工不易直接罐入时,宜采用流槽辅助施工。
2.7.3 灌浆过程中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KH 灌浆料干料,以吸干水分。
2.7.4 为增加剪切力,灌浆层表面应低于螺栓孔10~20mm 。
2.7.5 灌浆施工后的养护见第五条。 3 设备二次灌浆 3.1 设备二次灌浆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方法选择相应的灌浆方法。灌浆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3.1.1 自重法:施工中利用KH 灌浆料流动性好的特点,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满足灌浆要求。适用于设备底座下平面较为平坦的设备的二次灌浆。
3.1.2 高位漏斗法:施工中,利用提高灌浆的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适用于大型设备底座(边长超过三米)的灌浆,此时,在设备底座要布置适当排气孔,排气孔直径不小于30mm; 另外还适用于箱型底座及底座下面有沟槽的设备的罐浆。
3.1.3 压力灌浆法:施工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适用于复杂结构及反打混凝土灌浆。 3.2 采用KH 灌浆料二次灌浆时,期工艺应符合图2的要求。 清理设备基础→二十四小时前开始浸水→灌浆前清除积水→二次灌浆→养护 ↑ 施工 机具 准 备→配 制 灌 浆 材 料 图2 灌浆施工程序 3.3 施工准备
3.3.1 施工前必须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留有碎石、浮浆、浮灰、油垢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小时,设备基础表面充分润湿。灌浆前1小时,应吸干积水。
3.3.2 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与基础、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胶带等勾缝,达到全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3.3.3 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0mm ,以利灌浆施工。
3.3.4 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
3.3.5 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3.4 KH灌浆料的配制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
3.5 脚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m 为宜。施工缝的处理可采用先刷界面剂,后以灌浆料充填。
3.6 用高位漏斗法灌浆,可以从设备底座中央开始灌浆
3.7 KH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7.1 KH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灌浆,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四侧同时灌浆。
3.7.2 每个独立基础,一旦灌浆开始,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隔。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7.3 在灌浆过程中尽量利用KH 灌浆料的自流性,严禁使用震动器振动,必要时可用竹板条进行拉动导流,但拉动次数不易过多。
3.7.4 当灌浆层厚度超过100mm 时,最好分次灌浆,最后一次灌浆厚度应小于100mm
3.7.5 灌浆层表面出现泌水现象时,应立即布撒`KH灌浆料干料,直至表面吸干。
3.7.6 遇有螺栓孔或减力坑的设备基础时,应先灌螺栓孔或减力坑。其灌浆高度应低于底板混凝土的10-20mm 。24小时后可再进行二次灌浆 3.7.7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3.7.8不得将正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准备灌浆或灌浆层未拆膜的设备基础。 3.7.9灌浆施工后的养护见第5条。
4 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改造
4.1采用KH 灌浆料栽埋钢筋,其钢筋类别、钻孔直径及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应采用Ⅱ、Ⅲ级钢。
4.1.2钻孔直径:钢筋直径不大于12mm 时,孔壁距离不应小于5mm 。
4.1.3钢筋直径不大于25mm ,栽埋钢筋的锚固长度应大于15倍的钢筋直径。
4.1.4施工准备工作参见3.3条的有关规定。
4.2 KH灌浆料的拌和用水量应比推荐用水量减少1%~3%。
4.3 KH灌浆料栽埋钢筋,应先将拌和料灌入孔中,再插入钢筋,调整位置及标高,并予以固定。
4.4 KH灌浆料加固梁、板、柱时,混凝土梁、板、柱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的要求。
4.5 KH灌浆料配制,可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根据设计的要求,也可按比例加入洗净的豆石(粒径5~10mm ),但最大加入量不得超过KH 灌浆料重量的1/3。
4.6 施工准备按本方法第3条有关规定进行。
4.7 KH灌浆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7.1将拌好的KH 灌浆料灌如已支设好的膜板中。
4.7.2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脱膜前避免振动影响。
4.7.3拆膜时间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表2的规定。
4.8 用KH 灌浆料修补混凝土孔洞时,孔洞的处理、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4.8.1将混凝土周围已松动的土剔除。
4.8.2KH 灌浆料配制按本方法第4.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4.8.3施工准备按本方法第3条有关规定进行。
4.8.4施工方法应符合4.7条的有关规定。
5 . 养护
5.1灌浆完毕后,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湿草袋或岩棉被,灌浆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5.2冬季施工时,养护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5.3 KH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达到拆膜时间后,可进行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可参见表2。
5.4 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浆完毕4小时后(如气温高于30℃,应在灌浆两小时后),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锹等工具轻轻铲除。
5.5 不得将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设备基础上,在二次灌浆后应停机24~36小时,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CGM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技术方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正确使用CGM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效和加快进度,特制定本施工技术方法。
第2条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施工不仅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的规定,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及《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YB/T9261-98)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名词、术语
第3条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在施工现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以下简称CGM 灌浆料
第4条 自重法,是在CGM 灌浆料施工中,利用该材料流动性好的特点,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5条 高位漏斗法,是在CGM 灌浆料施工中,仅靠其流动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利用提高灌浆的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6条 压力灌浆法,是在CGM 灌浆料施工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三章 CGM灌浆料的适用范围
第7条 CGM灌浆料适用范围(见表1)
型号 适用范围 最低施工温度(℃)
CGM-1(普通型) 地脚螺栓锚固、栽埋钢筋,灌浆层厚度30mm
CGM-1(加固型) 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10
CGM-2(普通型) 灌浆层厚度30mm 5
CGM-2(加固型) 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 5
CGM-4(超流态) 灌浆层厚度在2mm -5
(表1)
第8条 CGM灌浆料的施工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施工。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 施工前的准备
第9条 CGM灌浆料施工前应准备:
1. 机械搅拌:混凝土搅拌机或砂浆搅拌机;
2. 人工搅拌:搅拌槽及铁铲若干;
3. 水桶若干;
4. 台秤若干;
5. 高位漏斗、灌浆管及管接头;
6. 流槽;
7. 灌浆助推器(尺寸可视现场情况而定,见图1)
图1 灌浆助推器形式
8.模板(钢模、木模) ;
9.草袋、岩棉被等;
10.棉纱;
11.胶带
第10条 CGM灌浆料的验收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
CGM 灌浆料的常规物理性能
型号 抗压强度(MPa) 竖向膨胀率(%) 流动度(mm) 坍落度(mm)
1天 3天 28天
CGM-1(普通型) ≥30~50 ≥45~60 ≥65~85 ≥0.02 ≥300 /
CGM-1(加固型) ≥30~50 ≥45~55 ≥65~85 ≥0.02 / ≥270
CGM-2(普通型) ≥22~27 ≥38~45 ≥55~65 ≥0.02 ≥270 /
CGM-2(加固型) ≥22~27 ≥38~45 ≥55~65 ≥0.02 / ≥270
CGM-4(超流态) ≥18~25 ≥32~38 ≥45~55 ≥0.02 ≥ 350 /
(表2)
CGM-1灌浆料对钢筋的锚固强度
钢筋直径 (KN) 设计拉力 D (mm ) 标准拉力 (KN ) 极限拉力 (KN )
小时后的抗拉力 (KN)
10 24 26 40 ≥40
12 35 38 58 ≥58
14 48 52 78 ≥78
16 62 67 102 ≥102
18 79 85 130 ≥130
20 97 105 160 ≥160
22 118 127 194 ≥194
25 152 164 250 ≥250
28 178 206 302 ≥302
32 233 269 394 ≥394 埋设深度≥15D,24
36 295 341 499 ≥499
40 364 421 615 ≥615
(表3)
说明:
Ⅱ级钢筋 钢筋直径D :10~25 fy=310N/mm2 ;fyk=335 N/mm2 ;fs=510 N/mm2; 钢筋直径D :28~40 fy=290N/mm2 ;fyk=335 N/mm2 ;fs=490 N/mm2
第11条 CGM灌浆料的验收以实验室检验为标准,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或坍落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检验方法除执行现行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附录A 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CGM灌浆料的配制
第12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
1. CGM灌浆料拌和时,加水量应按随货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上的推荐用水量加入,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对于地脚螺栓锚固和栽埋钢筋,用水量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使用其它水源时,应符合现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 CGM灌浆料的拌和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严禁使用手电钻式搅拌器)。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至均匀。
3. 搅拌地点应尽量靠近灌浆施工地点,距离不宜过长。
4. 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5. 冬季施工时,CGM 灌浆料及拌和水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6.现场使用时,严禁在CGM 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
第六章 地脚螺栓锚固及钢筋栽埋
第13条 地脚螺栓常用形式见-图2
第14条 钻孔或预留孔,根据螺栓直径应符合表4的要求。
螺栓直径(mm) 螺栓表面至孔壁的距离(mm)
10~14 ≥8
16~22 ≥15
24~42 ≥20
48~64 ≥30
76~100 ≥40
>100 ≥50
(表4)
第15条 螺栓锚固及栽埋钢筋的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螺栓形式见图2,推荐埋设深度:≥15d (d:螺栓直径)
第16条 施工准备
1.采用CGM 灌浆料进行地脚螺栓锚固和栽埋钢筋,其工艺应符合附录B 的要求。
2. 地脚螺栓成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20MPa ,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3. 地脚螺栓的油污和铁锈必须清除干净。
4. 成孔后,应除去孔内杂物、检测孔的深度,并用水充分湿润孔壁。灌浆前应清除孔内积水。
5. 螺栓插入后应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顶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第17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应按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进行。
第18条 CGM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将拌和好的CGM 灌浆料灌入螺栓孔中,灌浆过程中严禁震捣、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调整螺栓。
2. 灌浆施工不易直接灌入时,宜采用流槽辅助施工。
第七章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第19条 CGM灌浆料二次灌浆,其工艺应符合附录C 的要求。
第20条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规程第2章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
第21条 施工准备
1.设备基础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浮灰、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小时,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小时,清除积水;
2.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与基础、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胶带等封缝,达到整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3.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 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4.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
5.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第22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应按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进行。
第23条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参见附录D 图附D01-1、图附D01-2) ,应采用分段施工。即采用跳仓法施工。 第24条 用高位漏斗法灌浆,从设备底座中央或一侧开始灌浆(参见附录D 图附D02-1、图附D02-2) 。
第25条 CGM灌浆料进行二次灌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CGM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或相邻的两侧多点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灌浆过程中的排气。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 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用灌浆助推器沿灌浆层底部推动CGM 灌浆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以确保灌浆层的匀质性;
4.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应在灌浆后3~6小时沿设备边缘向外切45℃斜角(见图3 )以防止自由端产生裂缝。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应在灌浆后3~6小时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光。 图3 示意图
第26条 当灌浆层厚度超过150mm 时,应采用CGM 灌浆料(加固型)。
第27条 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CGM 灌浆料(加固型)的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第八章 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补
第28条 混凝土梁、板、柱的加固应采用CGM 灌浆料(加固型),混凝土梁、板、柱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的要求。
第29条 CGM灌浆料(加固型)配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的有关规定。
第30条 CGM灌浆料(加固型)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拌和好的CGM 灌浆料灌入已支设好的模板中;
2.灌浆过程中允许适当振捣或适当敲击模板;
3.拆模时间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表5的规定。
第31条 用CGM 灌浆料进行混凝土孔洞修补时,其孔洞的处理、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孔洞周围已松动的混凝土剔除;
2.材料的配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的规定;
3.施工准备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21条的有关规定;
4.施工方法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30条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 养 护
第32条 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加盖湿草袋或岩棉被。并保持湿润。
第33条 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第34条 CGM灌浆料达到拆模时间后, 可进行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可参见表5。
日最低气温(℃) 拆模时间(h) 养护时间(d)
-10 ~ 0 96 14
0 ~ 5 72 10
5 ~ 15 48 7
≥ 15 24 7
(表5)
第35条 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浆完毕3~6小时后,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锹等工具轻轻铲除。
第36条 不得将正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设备基础, 在二次灌浆后应停机24~36小时,以避免
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第十章施工验收
第37条 施工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及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A 检验内容及方法
根据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0.1 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现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17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A .0.2 灌浆料流动度及强度检验方法
a.流动度的检验应按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中第11章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对11.3.1条第1款修改为搅拌35秒。对11.3.1条第3款修改为一次将料装入试模并取消用捣棒插捣。对11.3.1.4修改为取消跳动30次。对11.3.1条第6款~11.3.4条第4款仅保留11.3.4条第3款;
b.抗压强度的检验应执行现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177)中的有关规定,但取消4.2及4.3条。对4.4条修改为搅拌35秒。对4.5条修改为取消振动成型,将材料灌入试模。对6.1条将7天龄期修改为1天龄期,强度试验应在1d±1h 内进行。采用其它类型试模时试验数值比40mm×40mm×160mm 试模的大约低10%~30%。具体数值参见附录A 表A.0.4。
A .0.3 加固型灌浆料坍落度及强度检验方法
a.坍落度检验:坍落度试验依据GBJ80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b.强度检验:强度检验应依据GBJ8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A .0.4 竖向膨胀率的检验应执行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中附录三第二节的有关规定,但对第二节第1款中振动成型修改为将材料灌入试模。取消第二节第4款的内容。
施工方法
1、灌浆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2、二次灌浆时,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宜控制在100mm 左右;模 板顶部标高应不低于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
3、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时,模板支护应留有足够的灌浆孔及排气孔,灌浆孔径不小于50mm ,间距不超过1000mm 。
4、水泥基灌浆材料拌和时,应按照产品要求的用水量加水。宜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宜先加入2/3的水拌和约3min ,然后加入剩余水量 拌和直至均匀,拌和地点宜靠近灌浆地点。
5、地脚螺栓锚固灌浆:
⑴地脚螺栓成孔时,螺栓孔壁粗糙,应将孔内清理干净,不得有浮灰、
油污等杂质,灌浆前用水浸泡8~12h ,清除孔内积炎。
⑵灌浆前应清除地脚螺栓表面的油污和铁锈。
⑶将拌和好的水泥基灌浆材料灌入螺栓孔内时,可根据需要调整螺栓的
位置。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可适当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再次调整螺栓。
6、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⑴灌浆前,应将与灌浆材料接触的设备底板和混凝土基础表面清理干
净,不得有松动的碎石、浮浆、浮灰、油污、蜡质等。灌浆前24h ,基础混凝
土表面应充分润湿,灌浆前1h ,清除积水。
⑵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进行灌浆,直到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相
对两侧同时进行灌浆。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
间。
⑶轨道基础或灌浆距离较长时,视实际工程情况可分段施工,每段长度
不应超过5米。如设备底板具有复杂结构,宜采用压力灌浆。
⑷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采用灌浆助推器,助推器沿浆体流
动方向的底疗推动灌浆材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
⑸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宜在灌浆料初凝后沿底板边缘向外地人切45°
斜角(如图),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的,应在初凝后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
光。
7、 混凝土结构改造和加固灌浆:
⑴水泥基灌浆材料接触的混凝土表面应充分凿毛。
⑵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应剔除酥松的混凝土并使其露出钢筋,将修补
区域边缘切成垂直形状。
⑶灌浆前应清除所有有碎石、粉尘或其它杂物,并湿润基层混凝土表
面。
⑷将拌和均匀的灌浆料灌入模板中并适当敲击模板。
⑸灌浆层厚度大于150mm 时,应采取相关措施,防止产生温度裂缝。
8、 施工养护措施:
⑴灌浆时,日平均匀温度不应低于5℃,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时喷洒
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加盖湿草袋保持湿润。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水泥
基灌浆材料的裸露表面应覆盖严密,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灌浆料表面
不便浇水时,可喷洒养护剂。
⑵应保持灌浆材料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 。
⑶当采用快凝快硬型水泥基灌浆材料时, 养护措施应根据产品要求的方法
执行。
⑷冬季施工,工程对强度增长无特殊要求时,[1]灌浆完毕后裸露部分应及
时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保温材料。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5℃。在负温度条件
养护时不得浇水。
⑸拆模后水泥基灌浆材料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大于20℃时,应采用
保温材料覆盖养护。
⑹如环境温度低于水泥基灌浆材料要求的最低施工温度或需要加快强度
增长时,可采用人工加热养护方式;养护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
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规定。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 ,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吸干积水。
2. 支模
根据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 ,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3.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一般为12%~13%),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4.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搅拌好的灌浆料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
3) 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 为宜。
5)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6)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灌浆料施工方法
2009-12-24 09:52:33 作者:99coat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8 网友评论 0 条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 ,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吸干积水。
2. 支模
根据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 ,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3.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一般为12%~13%),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4.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搅拌好的灌浆料必须在30分钟内用完。
3) 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 为宜。
5)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6)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灌浆料施工使用方法(图)
标签:灌浆 施工 使用方法 时间:2009-05-25 17:24:52 点击:237 回帖:0
上一篇:波状挡边带式输送机托带装置的改下一篇:安徽三级墙办围堵合肥粘土砖
使用方法
1. 基础处理
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灰尘、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h ,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h ,应吸干积水。
2. 确定灌浆方式
根据设备机座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由于CGM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能,一般情况下,用" 自重法灌浆" 即可,即将浆料直接自模板口灌入,完全依靠浆料自重自行流平并填充整个灌注空间;若灌注面积很大、结构特别复杂或空间很小而距离很远时,可采用" 高位漏斗法灌浆" 或" 压力法灌浆" 进行灌浆,以确保浆料能充分填充各个角落。
3. 支模
根据确定的灌浆方式和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定位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至少50mm ,模板必须支设严密、稳固,以防松动、漏浆。
4. 灌浆料的搅拌
按产品合格证上推荐的水料比确定加水量,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水温以5~40℃为宜,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采用人工搅拌时,宜先加入2/3的用水量搅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用水量继续搅拌至均匀。
5. 灌浆
灌浆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浆料应从一侧灌入,直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排出设备机座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空气,使灌浆充实,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应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 在灌浆过程中不宜振捣,必要时可用竹板条等进行拉动导流。
4). 每次灌浆层厚度不宜超过100mm 。
5).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7m 为宜。
6). 灌浆过程中如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少量CGM 干料,吸干水份。
7)对灌浆层厚度大于1000mm 大体积的设备基础灌浆时,可在搅拌灌浆料时按总量比1:1加入0.5mm 石子,但需经试验确定其可灌性是否能达到要求。
8). 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的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9).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直至脱模前,应避免灌浆层受到振动和碰撞,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10)模板与设备底座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 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11)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12)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6、养护
1)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 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岩棉被等进行养护, 或在灌浆层终凝后立即洒水保湿养护。
2)冬季施工时, 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3)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养护时间和拆模时间表
日最低气温(℃) 拆模时间(h ) 养护时间(d )
-10~0 96 14
0~5 72 10
5~15 48 7
≥15 24 7
灌浆料施工技术方法
(2009-04-12 10:12:55)
1 一般规定
1.1 下列混凝土工程使用KH 灌浆料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的规定:地脚螺栓锚固、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栽埋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改造。
1.2 KH灌浆料的施工温度为-10℃~40℃,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1.3 KH灌浆料施工前,应准备搅拌机具、辅助灌浆设备、模板及养护物品。
1.4 KH 灌浆料的验收以实验室检验为标准,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膨胀率、抗压强度。KH 灌浆料性能指标应达到《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50119标准。
1.4.1 流动度按照《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87执行;抗压强度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I7671-1999进行;膨胀率按GBJ50119附录三进行。
1.4.2 试验时,将拌好的KH 灌浆料,自然倒入试模中充满,不需跳桌及振动台振动。 2地脚螺栓锚固
2.1 螺栓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按螺栓种类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圆钢螺栓≥15d 螺纹钢螺栓≥12d 其它类型≥10d(d :螺栓直径) 采用KH 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其工艺应符合图1的要求。 清除螺栓表面油污及铁锈 ↓ 成孔→清理孔→清除孔内积水→插入螺栓及调整位置→浇筑→安装设备 图1地脚螺栓锚固工艺图
2.2 地脚螺栓成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20Mpa, 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2.3 地脚螺栓的油污和铁锈必须清除干净。
2.4 成孔后,应清孔,除去粉尘、检测孔的深度,并将孔口临时封闭。锚固前,用水充分湿润孔壁。灌浆前清除孔内积水。
2.5 螺栓插入后应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顶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2.6 KH灌浆料的配制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但用水量可根据施工温度调整±1%。
2.7 KH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7.1 将拌好的KH 灌浆料罐入螺孔中,灌浆过程中严禁震捣,灌浆结束后不的调整螺栓。
2.7.2 灌浆施工不易直接罐入时,宜采用流槽辅助施工。
2.7.3 灌浆过程中发现表面有泌水现象,可布撒KH 灌浆料干料,以吸干水分。
2.7.4 为增加剪切力,灌浆层表面应低于螺栓孔10~20mm 。
2.7.5 灌浆施工后的养护见第五条。 3 设备二次灌浆 3.1 设备二次灌浆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方法选择相应的灌浆方法。灌浆方法主要有下面三种:
3.1.1 自重法:施工中利用KH 灌浆料流动性好的特点,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满足灌浆要求。适用于设备底座下平面较为平坦的设备的二次灌浆。
3.1.2 高位漏斗法:施工中,利用提高灌浆的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适用于大型设备底座(边长超过三米)的灌浆,此时,在设备底座要布置适当排气孔,排气孔直径不小于30mm; 另外还适用于箱型底座及底座下面有沟槽的设备的罐浆。
3.1.3 压力灌浆法:施工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适用于复杂结构及反打混凝土灌浆。 3.2 采用KH 灌浆料二次灌浆时,期工艺应符合图2的要求。 清理设备基础→二十四小时前开始浸水→灌浆前清除积水→二次灌浆→养护 ↑ 施工 机具 准 备→配 制 灌 浆 材 料 图2 灌浆施工程序 3.3 施工准备
3.3.1 施工前必须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留有碎石、浮浆、浮灰、油垢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小时,设备基础表面充分润湿。灌浆前1小时,应吸干积水。
3.3.2 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与基础、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胶带等勾缝,达到全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3.3.3 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00mm ,以利灌浆施工。
3.3.4 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
3.3.5 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3.4 KH灌浆料的配制应按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
3.5 脚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应采用分段施工。每段长度以10mm 为宜。施工缝的处理可采用先刷界面剂,后以灌浆料充填。
3.6 用高位漏斗法灌浆,可以从设备底座中央开始灌浆
3.7 KH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3.7.1 KH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灌浆,至另一侧溢出为止。不得从四侧同时灌浆。
3.7.2 每个独立基础,一旦灌浆开始,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隔。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7.3 在灌浆过程中尽量利用KH 灌浆料的自流性,严禁使用震动器振动,必要时可用竹板条进行拉动导流,但拉动次数不易过多。
3.7.4 当灌浆层厚度超过100mm 时,最好分次灌浆,最后一次灌浆厚度应小于100mm
3.7.5 灌浆层表面出现泌水现象时,应立即布撒`KH灌浆料干料,直至表面吸干。
3.7.6 遇有螺栓孔或减力坑的设备基础时,应先灌螺栓孔或减力坑。其灌浆高度应低于底板混凝土的10-20mm 。24小时后可再进行二次灌浆 3.7.7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要剔除部分应在灌浆层终凝前进行处理。 3.7.8不得将正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准备灌浆或灌浆层未拆膜的设备基础。 3.7.9灌浆施工后的养护见第5条。
4 混凝土结构加固和改造
4.1采用KH 灌浆料栽埋钢筋,其钢筋类别、钻孔直径及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4.1.1应采用Ⅱ、Ⅲ级钢。
4.1.2钻孔直径:钢筋直径不大于12mm 时,孔壁距离不应小于5mm 。
4.1.3钢筋直径不大于25mm ,栽埋钢筋的锚固长度应大于15倍的钢筋直径。
4.1.4施工准备工作参见3.3条的有关规定。
4.2 KH灌浆料的拌和用水量应比推荐用水量减少1%~3%。
4.3 KH灌浆料栽埋钢筋,应先将拌和料灌入孔中,再插入钢筋,调整位置及标高,并予以固定。
4.4 KH灌浆料加固梁、板、柱时,混凝土梁、板、柱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的要求。
4.5 KH灌浆料配制,可按产品说明书进行。根据设计的要求,也可按比例加入洗净的豆石(粒径5~10mm ),但最大加入量不得超过KH 灌浆料重量的1/3。
4.6 施工准备按本方法第3条有关规定进行。
4.7 KH灌浆料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7.1将拌好的KH 灌浆料灌如已支设好的膜板中。
4.7.2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脱膜前避免振动影响。
4.7.3拆膜时间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表2的规定。
4.8 用KH 灌浆料修补混凝土孔洞时,孔洞的处理、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4.8.1将混凝土周围已松动的土剔除。
4.8.2KH 灌浆料配制按本方法第4.5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4.8.3施工准备按本方法第3条有关规定进行。
4.8.4施工方法应符合4.7条的有关规定。
5 . 养护
5.1灌浆完毕后,应立即喷洒养护剂或覆盖塑料薄膜,并加盖湿草袋或岩棉被,灌浆层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5.2冬季施工时,养护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5.3 KH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达到拆膜时间后,可进行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可参见表2。
5.4 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浆完毕4小时后(如气温高于30℃,应在灌浆两小时后),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锹等工具轻轻铲除。
5.5 不得将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设备基础上,在二次灌浆后应停机24~36小时,以免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CGM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技术方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为了正确使用CGM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效和加快进度,特制定本施工技术方法。
第2条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的施工不仅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的规定,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及《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程》(YB/T9261-98)中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名词、术语
第3条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是以高强度材料作为骨料,以水泥作为结合剂,辅以高流态、微膨胀、防离析等物质配制而成。在施工现场加入一定量的水,搅拌均匀后即可使用。以下简称CGM 灌浆料
第4条 自重法,是在CGM 灌浆料施工中,利用该材料流动性好的特点,在灌浆范围内自由流动,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5条 高位漏斗法,是在CGM 灌浆料施工中,仅靠其流动性不能满足要求时,利用提高灌浆的位能差,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6条 压力灌浆法,是在CGM 灌浆料施工中,采用灌浆增压设备,满足灌浆要求的方法。
第三章 CGM灌浆料的适用范围
第7条 CGM灌浆料适用范围(见表1)
型号 适用范围 最低施工温度(℃)
CGM-1(普通型) 地脚螺栓锚固、栽埋钢筋,灌浆层厚度30mm
CGM-1(加固型) 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有抗油要求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10
CGM-2(普通型) 灌浆层厚度30mm 5
CGM-2(加固型) 灌浆层厚度≥150mm的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建筑物的梁、板、柱、基础和地坪的补强加固(修补厚度≥40mm)。 5
CGM-4(超流态) 灌浆层厚度在2mm -5
(表1)
第8条 CGM灌浆料的施工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施工。否则,应采取相应措施。
第四章 施工前的准备
第9条 CGM灌浆料施工前应准备:
1. 机械搅拌:混凝土搅拌机或砂浆搅拌机;
2. 人工搅拌:搅拌槽及铁铲若干;
3. 水桶若干;
4. 台秤若干;
5. 高位漏斗、灌浆管及管接头;
6. 流槽;
7. 灌浆助推器(尺寸可视现场情况而定,见图1)
图1 灌浆助推器形式
8.模板(钢模、木模) ;
9.草袋、岩棉被等;
10.棉纱;
11.胶带
第10条 CGM灌浆料的验收应符合表2、表3的规定。
CGM 灌浆料的常规物理性能
型号 抗压强度(MPa) 竖向膨胀率(%) 流动度(mm) 坍落度(mm)
1天 3天 28天
CGM-1(普通型) ≥30~50 ≥45~60 ≥65~85 ≥0.02 ≥300 /
CGM-1(加固型) ≥30~50 ≥45~55 ≥65~85 ≥0.02 / ≥270
CGM-2(普通型) ≥22~27 ≥38~45 ≥55~65 ≥0.02 ≥270 /
CGM-2(加固型) ≥22~27 ≥38~45 ≥55~65 ≥0.02 / ≥270
CGM-4(超流态) ≥18~25 ≥32~38 ≥45~55 ≥0.02 ≥ 350 /
(表2)
CGM-1灌浆料对钢筋的锚固强度
钢筋直径 (KN) 设计拉力 D (mm ) 标准拉力 (KN ) 极限拉力 (KN )
小时后的抗拉力 (KN)
10 24 26 40 ≥40
12 35 38 58 ≥58
14 48 52 78 ≥78
16 62 67 102 ≥102
18 79 85 130 ≥130
20 97 105 160 ≥160
22 118 127 194 ≥194
25 152 164 250 ≥250
28 178 206 302 ≥302
32 233 269 394 ≥394 埋设深度≥15D,24
36 295 341 499 ≥499
40 364 421 615 ≥615
(表3)
说明:
Ⅱ级钢筋 钢筋直径D :10~25 fy=310N/mm2 ;fyk=335 N/mm2 ;fs=510 N/mm2; 钢筋直径D :28~40 fy=290N/mm2 ;fyk=335 N/mm2 ;fs=490 N/mm2
第11条 CGM灌浆料的验收以实验室检验为标准,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或坍落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检验方法除执行现行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附录A 的有关规定。
第五章 CGM灌浆料的配制
第12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
1. CGM灌浆料拌和时,加水量应按随货提供的产品合格证上的推荐用水量加入,搅拌均匀即可使用。对于地脚螺栓锚固和栽埋钢筋,用水量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减少。拌和用水应采用饮用水,使用其它水源时,应符合现行《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2. CGM灌浆料的拌和可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搅拌。推荐采用机械搅拌方式,搅拌时间一般为1~2分钟(严禁使用手电钻式搅拌器)。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加入2/3的用水量拌和2分钟,其后加入剩余水量搅拌至均匀。
3. 搅拌地点应尽量靠近灌浆施工地点,距离不宜过长。
4. 每次搅拌量应视使用量多少而定,以保证40分钟以内将料用完。
5. 冬季施工时,CGM 灌浆料及拌和水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6.现场使用时,严禁在CGM 灌浆料中掺入任何外加剂、外掺料。
第六章 地脚螺栓锚固及钢筋栽埋
第13条 地脚螺栓常用形式见-图2
第14条 钻孔或预留孔,根据螺栓直径应符合表4的要求。
螺栓直径(mm) 螺栓表面至孔壁的距离(mm)
10~14 ≥8
16~22 ≥15
24~42 ≥20
48~64 ≥30
76~100 ≥40
>100 ≥50
(表4)
第15条 螺栓锚固及栽埋钢筋的埋设深度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螺栓形式见图2,推荐埋设深度:≥15d (d:螺栓直径)
第16条 施工准备
1.采用CGM 灌浆料进行地脚螺栓锚固和栽埋钢筋,其工艺应符合附录B 的要求。
2. 地脚螺栓成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20MPa ,螺栓孔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
3. 地脚螺栓的油污和铁锈必须清除干净。
4. 成孔后,应除去孔内杂物、检测孔的深度,并用水充分湿润孔壁。灌浆前应清除孔内积水。
5. 螺栓插入后应校正其水平位置及顶部的高度,并予以固定。
第17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应按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进行。
第18条 CGM灌浆料锚固地脚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将拌和好的CGM 灌浆料灌入螺栓孔中,灌浆过程中严禁震捣、插捣。灌浆结束后不得调整螺栓。
2. 灌浆施工不易直接灌入时,宜采用流槽辅助施工。
第七章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
第19条 CGM灌浆料二次灌浆,其工艺应符合附录C 的要求。
第20条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本规程第2章的规定选择相应的灌浆方式。
第21条 施工准备
1.设备基础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清扫设备基础表面,不得有碎石、浮浆、浮灰、油污和脱模剂等杂物。灌浆前24小时,设备基础表面应充分湿润。灌浆前1小时,清除积水;
2.按灌浆施工图支设模板。模板与基础、模板与模板间的接缝处用水泥浆、胶带等封缝,达到整体模板不漏水的程度;
3.模板与设备底座四周的水平距离应控制在100mm 左右,以利于灌浆施工;
4.模板顶部标高应高出设备底座上表面50mm ;
5.灌浆中如出现跑浆现象,应及时处理。
第22条 CGM灌浆料的配制应按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进行。
第23条 较长设备或轨道基础的灌浆(参见附录D 图附D01-1、图附D01-2) ,应采用分段施工。即采用跳仓法施工。 第24条 用高位漏斗法灌浆,从设备底座中央或一侧开始灌浆(参见附录D 图附D02-1、图附D02-2) 。
第25条 CGM灌浆料进行二次灌浆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CGM灌浆料二次灌浆时,应从一侧或相邻的两侧多点进行灌浆,直至从另一侧溢出为止,以利于灌浆过程中的排气。不得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浆;
2. 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尽可能缩短灌浆时间;
3. 在灌浆过程中严禁振捣。必要时可用灌浆助推器沿灌浆层底部推动CGM 灌浆料,严禁从灌浆层的中、上部推动,以确保灌浆层的匀质性;
4.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应在灌浆后3~6小时沿设备边缘向外切45℃斜角(见图3 )以防止自由端产生裂缝。如无法进行切边处理,应在灌浆后3~6小时用抹刀将灌浆层表面压光。 图3 示意图
第26条 当灌浆层厚度超过150mm 时,应采用CGM 灌浆料(加固型)。
第27条 当设备基础灌浆量较大时,CGM 灌浆料(加固型)的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以保证灌浆施工。
第八章 混凝土结构加固和修补
第28条 混凝土梁、板、柱的加固应采用CGM 灌浆料(加固型),混凝土梁、板、柱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的要求。
第29条 CGM灌浆料(加固型)配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的有关规定。
第30条 CGM灌浆料(加固型)加固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拌和好的CGM 灌浆料灌入已支设好的模板中;
2.灌浆过程中允许适当振捣或适当敲击模板;
3.拆模时间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表5的规定。
第31条 用CGM 灌浆料进行混凝土孔洞修补时,其孔洞的处理、施工准备及施工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将孔洞周围已松动的混凝土剔除;
2.材料的配制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的规定;
3.施工准备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21条的有关规定;
4.施工方法应符合本施工技术方法第30条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 养 护
第32条 灌浆完毕后30分钟内应立即加盖湿草袋或岩棉被。并保持湿润。
第33条 冬季施工时,养护措施还应符合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
第34条 CGM灌浆料达到拆模时间后, 可进行设备安装,具体时间可参见表5。
日最低气温(℃) 拆模时间(h) 养护时间(d)
-10 ~ 0 96 14
0 ~ 5 72 10
5 ~ 15 48 7
≥ 15 24 7
(表5)
第35条 在设备基础灌浆完毕后,如有要剔除部分,可在灌浆完毕3~6小时后,即灌浆层硬化前用抹刀或铁锹等工具轻轻铲除。
第36条 不得将正在运转的机器的震动传给设备基础, 在二次灌浆后应停机24~36小时,以避免
损坏未结硬的灌浆层。
第十章施工验收
第37条 施工验收应按设计要求及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A 检验内容及方法
根据本施工技术方法第12条规定检验项目应包括流动度、竖向膨胀率、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A .0.1 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应符合现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177)中第3章的有关规定。
A .0.2 灌浆料流动度及强度检验方法
a.流动度的检验应按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7)中第11章的有关规定执行,但对11.3.1条第1款修改为搅拌35秒。对11.3.1条第3款修改为一次将料装入试模并取消用捣棒插捣。对11.3.1.4修改为取消跳动30次。对11.3.1条第6款~11.3.4条第4款仅保留11.3.4条第3款;
b.抗压强度的检验应执行现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GB177)中的有关规定,但取消4.2及4.3条。对4.4条修改为搅拌35秒。对4.5条修改为取消振动成型,将材料灌入试模。对6.1条将7天龄期修改为1天龄期,强度试验应在1d±1h 内进行。采用其它类型试模时试验数值比40mm×40mm×160mm 试模的大约低10%~30%。具体数值参见附录A 表A.0.4。
A .0.3 加固型灌浆料坍落度及强度检验方法
a.坍落度检验:坍落度试验依据GBJ80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b.强度检验:强度检验应依据GBJ8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A .0.4 竖向膨胀率的检验应执行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中附录三第二节的有关规定,但对第二节第1款中振动成型修改为将材料灌入试模。取消第二节第4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