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利用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利用

【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水体补给

5.地下水

【基础知识落实】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类型 ①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 ③陆地水:供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

①海陆间循环

ACDE地表径流、

H下渗、G地下径流→海洋

②陆地内循环:F植物蒸腾、蒸发→D降水

③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④塑造地表形态。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①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5.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1)开源措施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2)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重点探究】

一、 下渗强度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

下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

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

对地下径流影响最小的

因素是

A.坡度 B.植被覆盖率C.降水强度 D.地面反射率 . .

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是

A.丙>甲>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例2、右图是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

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并

回答:

(1)这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___________,根据

是____________。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

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例3、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3-6题。

3、C处潜水位埋藏的深度为:( )

A.5m B.10m C.15m D.20m C

4、E处潜水的流向是: ( ) A D

A.由西南向东北流 B.由东北向西南流

C.由东南向西北流 D.由西向东流 E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处为一河流 B、.E处为一河流

C.、A处地下水流速小于D处 D.、

C处有固定的潜水位

6、若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

E

【体验高考】

(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3为1950-2007

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

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

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

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当堂检测】

1.(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

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

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2)题。

2.(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

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2.(2012·天津高考)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

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

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D.d减少

3.(2012·大纲全国卷)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

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

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

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

题。

(1)下列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

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2)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4.(2011·新课标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附答案

例1、D C

例2、2 气温例3、4.A 5.C 6.C 7.B

(2013高考题广东卷【答案】7.C。

。【解题思路】从图中信息可知,1969年以后,利津水文站的径流与输沙量均在减小,这是因为上中游水库的拦水拦沙。水量减少,主要是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故A错;若流域降水量增加,径流量不应该减少,故B错;若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则含沙量会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后,明显水质变清(13/28),故D错。

(2013高考题山东卷)【答案】1.C 2.C【解题思路】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第2题,从b图看,从③→②→①,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Ⅰ、Ⅱ、Ⅲ分别对应③、②、①。

1、【信息提取】 结合图文材料,可以获得以下有效信息:

乙水文站位于甲水文站的下游,湖泊位于甲、乙水文站之间;①地、②地、③地和④地与甲、乙水文站的相对位置;甲水文站与乙水文站先后都出现了洪峰,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值小于甲水文站。【精讲精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读图。第(1)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个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第(2)题,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答案】 (1)D (2)C

2、【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 B

3、【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第(2)题,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 500亿立方米,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第(3)题,影响河流年净输沙量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1983年以来,该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与水量无关,最可能的是该支流流域通过兴建水库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答案】 (1)A (2)B (3)B

4、【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淡水资源丰富。两国之间的海峡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

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及水资源的利用

【学习目标】

1.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2.水循环的意义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4.水体补给

5.地下水

【基础知识落实】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类型 ①海洋水:最主要的水体,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②大气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的水体。 ③陆地水:供应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2)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

①海陆间循环

ACDE地表径流、

H下渗、G地下径流→海洋

②陆地内循环:F植物蒸腾、蒸发→D降水

③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

(2)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④塑造地表形态。

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 ①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4.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科学技术:促进了人水关系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5.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1)开源措施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2)节流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重点探究】

一、 下渗强度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

下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

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同一土地利用方式下,

对地下径流影响最小的

因素是

A.坡度 B.植被覆盖率C.降水强度 D.地面反射率 . .

2、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排列顺序是

A.丙>甲>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例2、右图是一个水电站大坝下游某观测站在筑坝

前后所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并

回答:

(1)这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源是___________,根据

是____________。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

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例3、读“潜水等水位线图”回答3-6题。

3、C处潜水位埋藏的深度为:( )

A.5m B.10m C.15m D.20m C

4、E处潜水的流向是: ( ) A D

A.由西南向东北流 B.由东北向西南流

C.由东南向西北流 D.由西向东流 E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C处为一河流 B、.E处为一河流

C.、A处地下水流速小于D处 D.、

C处有固定的潜水位

6、若干旱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

E

【体验高考】

(2013高考题广东卷).图3为1950-2007

年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径流量

与输沙量变化图。读图推断该水文站河

水含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工业用水的增加

B.流域降水量的增加

C.上中游水库的增加

D.中游水土流失的加剧

(2013高考题山东卷)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

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当堂检测】

1.(2012·新课标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

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

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2)题。

2.(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

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2.(2012·天津高考)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

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

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D.d减少

3.(2012·大纲全国卷)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

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

流量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

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1)~(3)

题。

(1)下列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

趋势最接近的是( )

A.1970~1976年 B.1977~1984年

C.1980~1989年 D.1989~2000年

(2)该支流流入( )

A.黄河 B.长江 C.辽河 D.黑龙江

(3)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A.建设用沙量增加

B.兴建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连续干旱

4.(2011·新课标全国卷)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1 图2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附答案

例1、D C

例2、2 气温例3、4.A 5.C 6.C 7.B

(2013高考题广东卷【答案】7.C。

。【解题思路】从图中信息可知,1969年以后,利津水文站的径流与输沙量均在减小,这是因为上中游水库的拦水拦沙。水量减少,主要是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故A错;若流域降水量增加,径流量不应该减少,故B错;若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则含沙量会显著增加,但2000年以后,明显水质变清(13/28),故D错。

(2013高考题山东卷)【答案】1.C 2.C【解题思路】第1题,从a图三个阶段可看出居民点增加,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流域内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使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蒸发量减少,进而导致降水减少。第2题,从b图看,从③→②→①,流量越来越大,形成洪峰的时间越来越早,洪峰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河流径流变化越来越大,说明植被破坏导致的涵养水源的功能越来越弱。结合a图中的三个阶段Ⅰ、Ⅱ、Ⅲ分别对应③、②、①。

1、【信息提取】 结合图文材料,可以获得以下有效信息:

乙水文站位于甲水文站的下游,湖泊位于甲、乙水文站之间;①地、②地、③地和④地与甲、乙水文站的相对位置;甲水文站与乙水文站先后都出现了洪峰,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值小于甲水文站。【精讲精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读图。第(1)题,根据图b可知,暴雨过后甲、乙两个水文站先后出现了洪峰,说明降雨区域位于两个水文站的上游,根据图a判断④地符合题意。第(2)题,分析图a,甲、乙两个水文站之间有个湖泊,在洪水期可以蓄洪,对下游水位起调节作用。【答案】 (1)D (2)C

2、【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答案】 B

3、【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分析选项所给时间段,可知1970~1976年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第(2)题,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580亿立方米,长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10 000亿立方米,辽河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较少,黑龙江全河多年平均径流量近3 000亿立方米。根据该支流净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 500亿立方米,可排除A、C两项;再根据该支流净输沙量多年平均值可知,该支流流入长江。第(3)题,影响河流年净输沙量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1983年以来,该支流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该支流的年净径流量呈上升趋势,说明与水量无关,最可能的是该支流流域通过兴建水库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答案】 (1)A (2)B (3)B

4、【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淡水资源丰富。两国之间的海峡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

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相关内容

  • 自然界的水循环(1)教案
  • 自然界的水循环(1)教案 人教网 海南中学 符永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 ...

  • 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 ocial Science 中国新工业化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Ξ 韩民青 (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摘要]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工业危机, 归根到底是由工业的"资源-产品-废 物"的单向生产模式造成的, 要克服工业危 ...

  • 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资料
  • 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 2007-10-10 摘要:人类的发展观在历经了经济增长观.社会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借鉴世界文明发展的积极成果,进一步总结提炼出了科学发展观,从而引起了人类发展观的又一次飞跃.人类在探索每一种发展观的同时,也总是在积极寻求 ...

  • 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 INTELLIGENCE科 技 天 地 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研究 天津市绿通环保工程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徐 丽 摘 要:本文通过对城市水资源的研究,建立以个体.区域和系统三个层次为基础的城市水资源模式,为城市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了研究参考. 关键词:城市 水资源 循环 模式 一.引言 城市是一个社会 ...

  • 构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 作者:邓海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年12期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05)05-0040-05 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持续的高速发展,现已基本进入了工业化加速时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与资 ...

  • 自然界的水循环-地壳的物质和运动教案
  • (11-15课时) 2.4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2)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 ...

  • 循环经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 摘要: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优选模式,把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到土地利用全过程,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 Abstract:The circulation economy is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dvances ...

  • 论可持续发展与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
  • 摘要: 水,乃万物之源.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着,但是能够为人们所食用的却少之又少.我国的人口众多,更是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城市缺水更是需要关注的问题.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以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清洁生产.水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为核心的水循环经济理论与发展 ...

  • 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专 业: 经济学0401 学生姓名: 一 学 号: 04100 指导教师: 冬冬 开题时间: 2008年4 月11日 说 明 一.开题报告内容 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课题主要工作(设计思想.拟采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