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话说长江》导学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能抓住重庆这个城市的主要特点,了解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情风貌等,通过品析、体会等方式感悟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3、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发展。
教学重难点:
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品味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课时安排: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
2、拼一拼、写一写:
zuì hòu yán shēn jià shǐ qì fēn
( ) ( ) ( ) ( )
cù shǐ shǎn shuî bá hé yì zhǎn dēnɡ
( ) ( ) ( ) ( )
3、辨字组词:
拨( ) 延( ) 氛( ) 愉( ) 拔( ) 廷( ) 氢( ) 输( )
4、词语解释:
当之无愧:
舢板:
颠簸:
雅称:
扑朔迷离:
舒适:
荡漾:
湿漉漉:
码头: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4。
2、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中的第1、2句话以什么为序?采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课文一开始这样介绍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从历史、古城着手理解。)
四、拓展延伸:
了解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
五、反馈测评:
1、将下面两句话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你能不看书说说重庆的来历吗?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乐),因为: ,我希望下节课: 。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当之( )( ) ( )云( )雾 密密( )( ) ( )朔( )离 ( )( )腾腾 微波( )( )
2、照样子写写叠词:
祖祖辈辈( ) ( ) ( ) ( )
3、为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1)一次次,面对着父亲的脊背,我的心底都会掠过阵阵的悲伤。( )
A、jí B、jǐ C、jì
(2)一个父亲带着孩子沿小路下山步行去山谷的缆车站。 ( )
A、lǎn B、làn C、lán
(3)车子一路颠簸,使我非常疲惫。 ( )
A、bó B、bō C、bǒ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3。
2、学习课文第3~13自然段,思考:
(1)“重庆的上并不高,但是人们称它山城”这句话独立成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点明了什么?
(2)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这句话介绍了重庆的什么特点?
(3)“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数不尽的钢琴琴键。勤劳的山城居民,祖祖辈辈踏着这些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这段话该怎样理解?
(4)这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重庆的哪两大特点?
3、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思考:“这是自由的诗,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的夜„„”这句话中两个“这是”突出了什么?赞美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1、“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这句话中的艺术气氛是怎样的一种氛围?
2、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写一两段话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写好之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五、反馈测评:
1、读句子,选出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1)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数不尽的钢琴琴键。 ( )
(2)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最低地面海拔却只有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 ( )
(3)现在不必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了,可以从嘉陵江大桥上直接过江,也可以乘坐架空索道车,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 ( )
(4)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尖了。( )
2、缩写句子:
(1)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2)山城的居民大部分的时间都过着雾中来、雾中去的生活。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乐),因为:,我希望下节课: 。
七、执教反思:
5《话说长江》导学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能抓住重庆这个城市的主要特点,了解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人情风貌等,通过品析、体会等方式感悟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3、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发展。
教学重难点:
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感受、品味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 课时安排: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课文。
2、拼一拼、写一写:
zuì hòu yán shēn jià shǐ qì fēn
( ) ( ) ( ) ( )
cù shǐ shǎn shuî bá hé yì zhǎn dēnɡ
( ) ( ) ( ) ( )
3、辨字组词:
拨( ) 延( ) 氛( ) 愉( ) 拔( ) 廷( ) 氢( ) 输( )
4、词语解释:
当之无愧:
舢板:
颠簸:
雅称:
扑朔迷离:
舒适:
荡漾:
湿漉漉:
码头: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4。
2、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中的第1、2句话以什么为序?采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3、学习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课文一开始这样介绍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从历史、古城着手理解。)
四、拓展延伸:
了解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
五、反馈测评:
1、将下面两句话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你能不看书说说重庆的来历吗?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乐),因为: ,我希望下节课: 。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当之( )( ) ( )云( )雾 密密( )( ) ( )朔( )离 ( )( )腾腾 微波( )( )
2、照样子写写叠词:
祖祖辈辈( ) ( ) ( ) ( )
3、为下面句中加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1)一次次,面对着父亲的脊背,我的心底都会掠过阵阵的悲伤。( )
A、jí B、jǐ C、jì
(2)一个父亲带着孩子沿小路下山步行去山谷的缆车站。 ( )
A、lǎn B、làn C、lán
(3)车子一路颠簸,使我非常疲惫。 ( )
A、bó B、bō C、bǒ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3。
2、学习课文第3~13自然段,思考:
(1)“重庆的上并不高,但是人们称它山城”这句话独立成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点明了什么?
(2)你看这重庆——从下到上,从下到上,到处都是房屋,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可以说,城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城。“这句话介绍了重庆的什么特点?
(3)“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数不尽的钢琴琴键。勤劳的山城居民,祖祖辈辈踏着这些琴键,演奏着生活的交响乐。”这段话该怎样理解?
(4)这一部分向我们介绍了重庆的哪两大特点?
3、学习课文14~16自然段,思考:“这是自由的诗,这是交响乐,这就是山城、雾城——重庆的夜„„”这句话中两个“这是”突出了什么?赞美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1、“雾会使人产生扑朔迷离之感,雾像轻纱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着浓厚的艺术气氛。”这句话中的艺术气氛是怎样的一种氛围?
2、如果课文先介绍重庆“雾城”一称的由来,再介绍“山城”一称的来历,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写一两段话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写好之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五、反馈测评:
1、读句子,选出句子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填序号)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1)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数不尽的钢琴琴键。 ( )
(2)市区的最高地面海拔280米,市区最低地面海拔却只有160米,同在一座城,地面的相对高度竟差120米。 ( )
(3)现在不必乘舢板在风浪里颠簸了,可以从嘉陵江大桥上直接过江,也可以乘坐架空索道车,腾云驾雾似的飘过去,飞过去。 ( )
(4)如果说重庆的地形像一条长长的舌头,那么朝天门就是舌尖了。( )
2、缩写句子:
(1)重庆的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地延伸着。
(2)山城的居民大部分的时间都过着雾中来、雾中去的生活。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乐),因为:,我希望下节课: 。
七、执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