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移民安置两大问题再论

作者:盛湘渝顾恒岳

长江论坛 1996年03期

  针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拟就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针、内容、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移民环境容量的科学论证

  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来说,所谓人口环境容量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下,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移民环境容量是制定移民安置方针和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必须进行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论证。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19个县市,人均耕地1.01亩/人, 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且人均耕地较少的地区。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地区原始自然环境已基本消失,加之投入甚少,资源开发利用缓慢,交通、通讯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落后,19个县市的人均社会总产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53%,成为沿江开放开发地带唯一的贫困地区,增大了移民安置尤其是农村移民安置的难度。

  根据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的现有成果,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主要途径是:

  ⒈开发土地资源(包括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果品、粮食基地,规划安置27.5万人,占应安置人数的53%;

  ⒉利用水、草资源(包括水库蓄水后增大的水面和部分消落区土地),规划安置移民2.75万人,占应安置人口的5.3%;

  ⒊采取工程防护措施,保护土地资源。秭归、巴东、开县等三县规划的防护区,共保护耕地1.9万亩,可减少安置人口2.55万人, 占规划安置人口的4.9%;

  ⒋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安置移民19.09万人,占规划安置人口的36.8%。

  按上述途径,就全库区农村移民而言,农业安置占60%,非农业安置占40%。但是,从安置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样的安排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是有一定困难的。

  首先,安置区可垦荒地资源, 各种调查测算数据差异很大。 海拔800米高程以下,坡度小于30度的可垦荒地, 从航片上量算为81.3万亩;后经抽样复核、分乡推算,建议采用55万亩。本着留有余地,按调查、解释的最小数量,结合水土保持,经分县分乡规划,25度以下且有水源条件的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草坡仅29.2万亩,现有安置规划,按1.3 亩安置1人计算,可安置移民22.46万人。此外,改造现有低产坡耕地 12.56万亩,建成稳产高产田,按改造2.5亩、其中移民和老居民各半(即“改二还一”)安置1人计算,可安置移民5.03万人。但是, 这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就库区淹没损失最重、移民最多、安置工作量最大的万县地区来看,沿江600米高程以下的河谷地带,人均只有8分耕地,城镇周围和公路沿线更少。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旱地总面积的33%,其中45度以上的极陡坡地,占旱地面积的13.36%; 土层厚一尺以下的瘦薄地占旱地面积的38.9%;全地区除东部的巫山、巫溪、奉节尚有部分荒山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外,西部几个县(市)基本无荒可开。涪陵市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平耕地从1983年的1.14亩降到1991年的1.04亩。由库区淹没和安置的八个县(市)199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见附表),人均耕地仅0.9亩。随着人口的增多,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土壤侵蚀,本已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由下表的预测和估算,2008年迁安完毕时,库区川东八县市人均耕地仅0.76亩,这里尚未考虑城乡建设和水土流失引起的耕地减少。

  就是按安置区内有可垦荒地29万亩计算,按70%开垦则为21万亩,以其中70%用于移民安置则为14.7万亩。按国家规定每个移民1 亩经济林木、半亩稳产高产田的标准计算,最多只能安置移民12万多人,占应安置人口的21.1%。应当指出,三峡库区处在川东、鄂西的大巴山、铁峰山和清江等三个暴雨中心的范围内,境内丘陵、山地占96%,垦殖指数达41.5%,山地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属强度和中度侵蚀区,剧烈侵蚀区也占有相当比重,年均侵蚀模数2000—4000吨/ 平方公里。万县地区沿江八县(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的66.4%,其中淹没最大、移民最多的开县,森林覆盖率仅8.7%,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幅员的67.1%,其境内小江流域(养鹿水文站)输沙模数高达3064万吨/平方公里·年,若按长江上游寸滩——万县段泥沙输移比0.17估算,则侵蚀模数高达18000吨/平方公里·年。涪陵地区水土流失亦占总幅员的60%以上。应当指出,库区土壤侵蚀,是近距离输移后直接入库的粗颗泥沙的主要来源,对水库泥沙淤积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无论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还是治理土壤侵蚀,控制入库泥沙,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库周地区,当务之急都应当是退耕还林还牧,大规模的开荒垦殖宜慎重从事,切记过去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惨痛教训。

  另外,关于改造中低产田地,虽能增加产量,但并不等于扩大了种植面积,有时为实施工程措施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土壤侵蚀,甚至可能还要减少种植面积,控制广种薄收。更何况改土增产,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所以,采取“改二还一”,企图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调整土地权属,挤出一些土地安置移民,这在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是难以实现的。人均只有九分耕地的现实告诉我们,以产量代替土地来安置移民的办法是危险的,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在移民和当地村民之间引起新的矛盾,影响库区的长治久安。至于消落区土地和水库水面的利用一方面其人口容量有限、再方面其利用程度还受到水库调洪限制,可作为提高移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补充,难以当作固定的安置容量来规划。

  总之,考虑到三峡水库淹没面积广,移民数量多,安置难度大的特点,加之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须对移民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论证,尤其是土地承载能力的认真调查和合理评估,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移民安置方针和规划方案,达到妥善安置移民的目的。

  三峡库区川东八县、市人口、经济及淹没统计

  

  二、淹没线及淹没实物指标的调查核实

  淹没线的确定和淹没实物指标的调查,是制定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由于计算方法、参数选取以及调查时间、调查单位的不同,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影响移民安置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这里淹没线的确定是关键。

  据1992年淹没实物指标调查,万县地区淹没耕地及园地25.23 万亩,比1985年资料(按150米方案调查数推算175米方案数,下同)减少4.32%。直接淹没人口57.31万人(含自理口粮1.57万人),按同口径比较,比1985年数(47.64万人)增加8.1万人,增长17%。淹没城乡房屋2099万平方米,比1985年增长62.97%。淹没工矿企业955个,固定资产原值17.97亿元,比1985年增长3.27倍。

  淹没实物指标,是根据移民安置规划确定某一频率的设计水面线来进行调查的。根据三峡工程的具体情况,回水计算采用分段稳定流的方法进行。可行性阶段按坝址洪水静库容推算回水,初设阶段除复核原成果外,还进行了入库洪水动库容回水计算。但是,由于水库长达600 余公里,河道宽窄相间,河道形状和水力条件变化很大,其间还有若干大、小支流汇入,因此,计算参数的确定难度很大,影响了成果的精度。以处于库尾的重庆河段为例,回水计算成果与观测数据有出入,误差较大。重庆海关(玄坛庙)50年一遇的洪水的回水水位192.8 米(静库容坝址洪水推算),而实测(1981年)50年一遇洪水位193.76米,若按该站水位频率则为193.76米,回水水位不但不壅高反而低于天然洪水位,误差达0.88—1.26米。库区的支流,如开县的小江,亦有类似问题出现。

  三、几点建议

  ⒈移民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移民安置要刺激库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经济发达的库区,将为妥善移民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此建议在三峡经济区的范围内来考虑移民安置。

  ⒉四川省境内的移民,若在四川三峡经济区内来考虑安置,耕地面积增加近40%,一方面可以缓解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扩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余地,同时也为三峡经济区注入了移民经济的特色,增加了淹没区和安置区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补给的来源,使三峡经济区与三峡工程建设更加协调。

  ⒊开展移民监理工作,对移民环境容量的科学论证,淹没线及淹没实物指标的核实,移民投资及其使用,示范工程建设,移民规划及实施进展等,进行严格的、公正的监理。确保移民的切身利益和移民工程的顺利进展,真正做到妥善安置、长治久安。

作者介绍:盛湘渝 顾恒岳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系

作者:盛湘渝顾恒岳

长江论坛 1996年03期

  针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本文拟就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针、内容、实施办法和管理体制方面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移民环境容量的科学论证

  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来说,所谓人口环境容量乃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的要求下,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移民环境容量是制定移民安置方针和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必须进行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论证。

  三峡水库淹没涉及19个县市,人均耕地1.01亩/人, 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且人均耕地较少的地区。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地区原始自然环境已基本消失,加之投入甚少,资源开发利用缓慢,交通、通讯闭塞,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经济发展落后,19个县市的人均社会总产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分别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45%和53%,成为沿江开放开发地带唯一的贫困地区,增大了移民安置尤其是农村移民安置的难度。

  根据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的现有成果,库区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主要途径是:

  ⒈开发土地资源(包括开垦荒地和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果品、粮食基地,规划安置27.5万人,占应安置人数的53%;

  ⒉利用水、草资源(包括水库蓄水后增大的水面和部分消落区土地),规划安置移民2.75万人,占应安置人口的5.3%;

  ⒊采取工程防护措施,保护土地资源。秭归、巴东、开县等三县规划的防护区,共保护耕地1.9万亩,可减少安置人口2.55万人, 占规划安置人口的4.9%;

  ⒋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和二、三产业,安置移民19.09万人,占规划安置人口的36.8%。

  按上述途径,就全库区农村移民而言,农业安置占60%,非农业安置占40%。但是,从安置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样的安排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是有一定困难的。

  首先,安置区可垦荒地资源, 各种调查测算数据差异很大。 海拔800米高程以下,坡度小于30度的可垦荒地, 从航片上量算为81.3万亩;后经抽样复核、分乡推算,建议采用55万亩。本着留有余地,按调查、解释的最小数量,结合水土保持,经分县分乡规划,25度以下且有水源条件的可供开发利用的荒山草坡仅29.2万亩,现有安置规划,按1.3 亩安置1人计算,可安置移民22.46万人。此外,改造现有低产坡耕地 12.56万亩,建成稳产高产田,按改造2.5亩、其中移民和老居民各半(即“改二还一”)安置1人计算,可安置移民5.03万人。但是, 这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就库区淹没损失最重、移民最多、安置工作量最大的万县地区来看,沿江600米高程以下的河谷地带,人均只有8分耕地,城镇周围和公路沿线更少。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占旱地总面积的33%,其中45度以上的极陡坡地,占旱地面积的13.36%; 土层厚一尺以下的瘦薄地占旱地面积的38.9%;全地区除东部的巫山、巫溪、奉节尚有部分荒山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外,西部几个县(市)基本无荒可开。涪陵市由于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人平耕地从1983年的1.14亩降到1991年的1.04亩。由库区淹没和安置的八个县(市)1991年的统计资料来看(见附表),人均耕地仅0.9亩。随着人口的增多,建设用地的增加和土壤侵蚀,本已十分尖锐的人地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由下表的预测和估算,2008年迁安完毕时,库区川东八县市人均耕地仅0.76亩,这里尚未考虑城乡建设和水土流失引起的耕地减少。

  就是按安置区内有可垦荒地29万亩计算,按70%开垦则为21万亩,以其中70%用于移民安置则为14.7万亩。按国家规定每个移民1 亩经济林木、半亩稳产高产田的标准计算,最多只能安置移民12万多人,占应安置人口的21.1%。应当指出,三峡库区处在川东、鄂西的大巴山、铁峰山和清江等三个暴雨中心的范围内,境内丘陵、山地占96%,垦殖指数达41.5%,山地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属强度和中度侵蚀区,剧烈侵蚀区也占有相当比重,年均侵蚀模数2000—4000吨/ 平方公里。万县地区沿江八县(市)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的66.4%,其中淹没最大、移民最多的开县,森林覆盖率仅8.7%, 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幅员的67.1%,其境内小江流域(养鹿水文站)输沙模数高达3064万吨/平方公里·年,若按长江上游寸滩——万县段泥沙输移比0.17估算,则侵蚀模数高达18000吨/平方公里·年。涪陵地区水土流失亦占总幅员的60%以上。应当指出,库区土壤侵蚀,是近距离输移后直接入库的粗颗泥沙的主要来源,对水库泥沙淤积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无论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生产,还是治理土壤侵蚀,控制入库泥沙,在严重水土流失的库周地区,当务之急都应当是退耕还林还牧,大规模的开荒垦殖宜慎重从事,切记过去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的惨痛教训。

  另外,关于改造中低产田地,虽能增加产量,但并不等于扩大了种植面积,有时为实施工程措施或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土壤侵蚀,甚至可能还要减少种植面积,控制广种薄收。更何况改土增产,是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所以,采取“改二还一”,企图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耕地质量,调整土地权属,挤出一些土地安置移民,这在人地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是难以实现的。人均只有九分耕地的现实告诉我们,以产量代替土地来安置移民的办法是危险的,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在移民和当地村民之间引起新的矛盾,影响库区的长治久安。至于消落区土地和水库水面的利用一方面其人口容量有限、再方面其利用程度还受到水库调洪限制,可作为提高移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补充,难以当作固定的安置容量来规划。

  总之,考虑到三峡水库淹没面积广,移民数量多,安置难度大的特点,加之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必须对移民环境容量进行科学论证,尤其是土地承载能力的认真调查和合理评估,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移民安置方针和规划方案,达到妥善安置移民的目的。

  三峡库区川东八县、市人口、经济及淹没统计

  

  二、淹没线及淹没实物指标的调查核实

  淹没线的确定和淹没实物指标的调查,是制定移民安置规划的基础。由于计算方法、参数选取以及调查时间、调查单位的不同,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影响移民安置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在这里淹没线的确定是关键。

  据1992年淹没实物指标调查,万县地区淹没耕地及园地25.23 万亩,比1985年资料(按150米方案调查数推算175米方案数,下同)减少4.32%。直接淹没人口57.31万人(含自理口粮1.57万人),按同口径比较,比1985年数(47.64万人)增加8.1万人,增长17%。淹没城乡房屋2099万平方米,比1985年增长62.97%。淹没工矿企业955个,固定资产原值17.97亿元,比1985年增长3.27倍。

  淹没实物指标,是根据移民安置规划确定某一频率的设计水面线来进行调查的。根据三峡工程的具体情况,回水计算采用分段稳定流的方法进行。可行性阶段按坝址洪水静库容推算回水,初设阶段除复核原成果外,还进行了入库洪水动库容回水计算。但是,由于水库长达600 余公里,河道宽窄相间,河道形状和水力条件变化很大,其间还有若干大、小支流汇入,因此,计算参数的确定难度很大,影响了成果的精度。以处于库尾的重庆河段为例,回水计算成果与观测数据有出入,误差较大。重庆海关(玄坛庙)50年一遇的洪水的回水水位192.8 米(静库容坝址洪水推算),而实测(1981年)50年一遇洪水位193.76米,若按该站水位频率则为193.76米,回水水位不但不壅高反而低于天然洪水位,误差达0.88—1.26米。库区的支流,如开县的小江,亦有类似问题出现。

  三、几点建议

  ⒈移民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移民安置要刺激库区的经济发展,而一个经济发达的库区,将为妥善移民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此建议在三峡经济区的范围内来考虑移民安置。

  ⒉四川省境内的移民,若在四川三峡经济区内来考虑安置,耕地面积增加近40%,一方面可以缓解移民环境容量不足的矛盾,扩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余地,同时也为三峡经济区注入了移民经济的特色,增加了淹没区和安置区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补给的来源,使三峡经济区与三峡工程建设更加协调。

  ⒊开展移民监理工作,对移民环境容量的科学论证,淹没线及淹没实物指标的核实,移民投资及其使用,示范工程建设,移民规划及实施进展等,进行严格的、公正的监理。确保移民的切身利益和移民工程的顺利进展,真正做到妥善安置、长治久安。

作者介绍:盛湘渝 顾恒岳 重庆大学环境工程系


相关内容

  • 三峡移民:在探索中完善
  • "在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搬迁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三峡移民工作是我国水库移民工作发展与进步的缩影." 日前,就三峡移民安置及返流现象等相关问题,<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书面采访了国务院三峡办移民安置规划司的相关负责人,就一些外界关心的问题,给出了来自官方 ...

  • 移民工作报告
  •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三峡移民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三峡移民工作回顾 xx年是三期移民工作的全面实施年.过去的一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库区各级政府坚持移民搬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统筹抓好移民搬迁安置 ...

  • 移民局2011年终工作总结
  • 一.工程建设及移民安置工作情况 (一)工程建设情况 ××.××.××.××.××五座中型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并运营正常.××水电站工程建设推进顺利,计划于2011年5月下闸蓄水,2011年6月投产发电:××水电站因受"7.1""8.5"洪灾影响,工程建设推进速度 ...

  • 移民大中型水库规划细则
  • 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 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2011-2015)编制细则 第一章 总则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 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精神,根据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以及水利部水库移民开发局的部署,在我省 ...

  • 市移民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 一、2009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和扶贫开发三项工作重点,狠抓移民干部队伍建设,克服种种困难,逐项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1、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

  • 市移民局2012年工作总结和2013年工作思路
  • 一、2012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2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大中型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和扶贫开发三项工作重点,狠抓移民干部队伍建设,克服种种困难,逐项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市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1、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

  • 2012年移民局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 2012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移民开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 ...

  • 2009年移民局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 2009年,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移民开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按照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移民开发工作目标责任书”,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和“发展库区 ...

  • 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
  • 进人90年代以来,国际上掀起了强劲的是"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环境保护浪潮,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开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会更使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人人心,大量贸易的变相限制."1991年美.墨两国发生了的环保法规被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多的贸易&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