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之前让小编先带大家再一次认识一下咱们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吧。
“
教堂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所在。它庄严肃穆。能在教堂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穿着洁白的婚纱,在神前说I DO,许下一生的誓言,是每一个女孩子心中的梦。在徐家汇喧嚣的街市中,就有这样一座上海最大最美的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在这里,你可以倾心聆听神的圣召,你也可以在透过花窗折射的阳光下喃喃祷告,你可以听到唱诗班悠扬和谐的圣歌。
”
百年历史
老天主教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7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进入上海,于1851年在现址东北侧建造一座能容纳200余人的老天主堂。
新天主堂——圣依纳爵主教座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道达洋行的英国建筑师道达尔开始设计新堂,1906年破土动工,历时四年,于1910年10月22日落成。因延续老堂继续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为主保,故正式名称叫“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当时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在1920年代以前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至今依旧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
改名圣母堂
1960年4月,上海市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选举张家树神父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由皮漱石总主教主礼的祝圣主教仪式就在徐家汇天主堂举行,从此,该堂成为主教座堂,并改奉“圣母为天主之母”为主保,称天主之母堂。
同年,张家树主教将主教座堂由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迁至徐家汇,由此教区机构都移至此地。
恢复宗教活动
1979年,该堂归还教区后,即着手修复,并于当年11月举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首次弥撒。1980年圣诞节前夕大堂修缮一新,张家树主教主持圣诞节大礼弥撒,千余教徒恭与弥撒。
哥特建筑
1851年,一座希腊式教堂出现在了徐家汇,教会以圣徒“圣伊纳爵”的名字为其命名,一度被称为“圣伊纳爵堂”。那时徐家汇天主教徒才40人。
现今的徐家汇天主堂是一个新堂,由建筑师陶特凡设计,1906年正式动工,耗时四年建成。
新堂在空间上远比老堂大得多,可容纳2500余人。双侧的回廊和飞扶垛使它具有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西面是两座高耸的钟楼,60多米高,红砖外墙,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建筑因为采用尖拱代替圆拱,外形线条显得更为庄严。并在正门设立了大小不一的雕像和浮雕装饰,精美异常。其中,每根立柱上的福音圣史塑像也是各不相同,有沉思的老者,也有手握羽毛笔静静记录的年轻人形象。
环步教堂外侧,在每层的屋檐与立柱的交汇点上可以看到一只只兽头,每个神态不一,有凶狠扑食,亦有惬意嬉笑,全都活灵活现。这些兽头并非只是装饰,全有功用,那功用便是一个个排水口,通过排水系统内部连接。尽管如此,装饰性效果也很强,为教堂增加了神圣感与威严感。
有意思的是,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纵向空间形成了前厅、中厅、后厅三个部分,横向形成南北两厢。围绕三厅设有18座祭台,大祭台则设在十字中心,置圣母像。这座圣母像也有来头,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的。除此之外,堂内有用石雕凿的64根直柱,这些石柱直径将近两米,每根又由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铺花瓷砖,花纹以四瓣花的形态为主。
教堂用途
教堂婚礼
在圣神庄严的教堂来一场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浪漫婚礼,已是众多女孩的梦想。
如果你是天主教徒,如果你向往庄严、神圣和浪漫,快来大教堂举行你梦想中的婚礼!
膜拜聚会
徐家汇天主教堂,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该堂区每天清晨有多台弥撒,逢星期日及教内重要节日,教友济济一堂。
在天主教四大节庆期间常有大规模的瞻礼活动,尤其是圣诞节期间。
旅游贴士
1
交通
公交:926路,957路,56路,43路,816路,712路,931路,920路,南佘专线。
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三号口。
2
门票
免费,但需凭票参观。
3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 9:00-11:00,13:00-16:00。
注:周六:下午13:00~16:00,周日:下午14:00~16:00(天主教友无需领票,游客需在游客中心领取免费门票)。
备注:
信息来源:徐家汇源景区
投票之前让小编先带大家再一次认识一下咱们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吧。
“
教堂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神秘所在。它庄严肃穆。能在教堂举行一场浪漫的婚礼,穿着洁白的婚纱,在神前说I DO,许下一生的誓言,是每一个女孩子心中的梦。在徐家汇喧嚣的街市中,就有这样一座上海最大最美的教堂——徐家汇天主教堂。在这里,你可以倾心聆听神的圣召,你也可以在透过花窗折射的阳光下喃喃祷告,你可以听到唱诗班悠扬和谐的圣歌。
”
百年历史
老天主教堂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7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南格禄进入上海,于1851年在现址东北侧建造一座能容纳200余人的老天主堂。
新天主堂——圣依纳爵主教座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道达洋行的英国建筑师道达尔开始设计新堂,1906年破土动工,历时四年,于1910年10月22日落成。因延续老堂继续奉耶稣会创始人圣依纳爵·罗耀拉为主保,故正式名称叫“圣依纳爵主教座堂”。当时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在1920年代以前一直是上海最高的建筑,至今依旧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
改名圣母堂
1960年4月,上海市天主教第一届代表会议选举张家树神父为上海教区正权主教,由皮漱石总主教主礼的祝圣主教仪式就在徐家汇天主堂举行,从此,该堂成为主教座堂,并改奉“圣母为天主之母”为主保,称天主之母堂。
同年,张家树主教将主教座堂由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迁至徐家汇,由此教区机构都移至此地。
恢复宗教活动
1979年,该堂归还教区后,即着手修复,并于当年11月举行“文化大革命”以后的首次弥撒。1980年圣诞节前夕大堂修缮一新,张家树主教主持圣诞节大礼弥撒,千余教徒恭与弥撒。
哥特建筑
1851年,一座希腊式教堂出现在了徐家汇,教会以圣徒“圣伊纳爵”的名字为其命名,一度被称为“圣伊纳爵堂”。那时徐家汇天主教徒才40人。
现今的徐家汇天主堂是一个新堂,由建筑师陶特凡设计,1906年正式动工,耗时四年建成。
新堂在空间上远比老堂大得多,可容纳2500余人。双侧的回廊和飞扶垛使它具有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风格。西面是两座高耸的钟楼,60多米高,红砖外墙,尖顶上的两个十字架直插云霄。建筑因为采用尖拱代替圆拱,外形线条显得更为庄严。并在正门设立了大小不一的雕像和浮雕装饰,精美异常。其中,每根立柱上的福音圣史塑像也是各不相同,有沉思的老者,也有手握羽毛笔静静记录的年轻人形象。
环步教堂外侧,在每层的屋檐与立柱的交汇点上可以看到一只只兽头,每个神态不一,有凶狠扑食,亦有惬意嬉笑,全都活灵活现。这些兽头并非只是装饰,全有功用,那功用便是一个个排水口,通过排水系统内部连接。尽管如此,装饰性效果也很强,为教堂增加了神圣感与威严感。
有意思的是,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形。纵向空间形成了前厅、中厅、后厅三个部分,横向形成南北两厢。围绕三厅设有18座祭台,大祭台则设在十字中心,置圣母像。这座圣母像也有来头,是1919年复活节从巴黎运来的。除此之外,堂内有用石雕凿的64根直柱,这些石柱直径将近两米,每根又由10根小圆柱组合而成。地坪铺方砖,中间一条通道铺花瓷砖,花纹以四瓣花的形态为主。
教堂用途
教堂婚礼
在圣神庄严的教堂来一场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浪漫婚礼,已是众多女孩的梦想。
如果你是天主教徒,如果你向往庄严、神圣和浪漫,快来大教堂举行你梦想中的婚礼!
膜拜聚会
徐家汇天主教堂,被称为上海的“梵蒂冈”。该堂区每天清晨有多台弥撒,逢星期日及教内重要节日,教友济济一堂。
在天主教四大节庆期间常有大规模的瞻礼活动,尤其是圣诞节期间。
旅游贴士
1
交通
公交:926路,957路,56路,43路,816路,712路,931路,920路,南佘专线。
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三号口。
2
门票
免费,但需凭票参观。
3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六 9:00-11:00,13:00-16:00。
注:周六:下午13:00~16:00,周日:下午14:00~16:00(天主教友无需领票,游客需在游客中心领取免费门票)。
备注:
信息来源:徐家汇源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