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的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的逻辑终结_阿多诺_否定的辩证法_解读

2010年第2期

      

(总第187期)学 习 与 探 索Study&Exploration         No.2,2010        Serial.No.187

否定的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的逻辑终结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解读

仰 海 ()

 :,、体系化的特征,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这种同一性、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商,同一性哲学对具体经验的否定,正如商品交换对质性的否定。阿多诺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真正的哲学是非同一性的哲学。这需要从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以非同一性的“星丛”结构为基础来探索新的哲学模式。阿多诺将批判理论的逻辑推向了极限,同时也更加揭示出批判理论的内在困境,即在激进的哲学批判背后,缺乏走向现实实践的理论中介。这是哈贝马斯理论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非同一性;“星丛”

中图分类号:B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0)02-0017-07

  工具理性批判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西方的文明模式,尤其指向了处于西方文化最深层的哲学理念。在阿多诺看来,工具理性体现了近代以来理性的技术化,要走出这种技术化以及技术化与权力统治的同盟,就需要对这种哲学建构的模式进行深层批判,并探索另一种哲学模式,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哲学探索。针对思辨同一性的哲学,阿多诺提出哲学应该是对异质性经验的探讨,以否定的辩证法反对同一性辩证法,并从非主体—客体对立的意义上来探索以多样性并存为特征的星丛关系。阿多诺的思想将批判理论推到了逻辑的顶峰,但同时也反映出批判理论的内在难题。对这一难题的反思,推动着后来者的思想转向。

者哲学本身已经素朴化了,成了实证主义的翻版;或者变成了内在性的思想,成为素朴观念的反面,躲在技术专家所掌握的月亮背后。这是哲学迷误的第一个方面。哲学迷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它日益成为社会劳动分工中的一种活动,深受社会分工格局的影响,这使哲学思维越来越狭隘,导致了哲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比例性失调。对于哲学的实证化倾向,从霍克海默早期开始,批判理论就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阿多诺的反思,主要是从哲学的内在化入手的。在他看来,这种内在化的哲学,体现出同一性与体系化的特征,这也是传统哲学从主体—客体模式出发时的必然结果。对同一性与体系化的批判,构成了他反思传统哲学的核心。

在阿多诺的思想发展中,对内在性哲学的批评构成了一条思想主线。这一批评集中通过三个重要文本体现出来:一是在《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中对克尔凯郭尔的批判。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一种内在性的哲学,但这种内在性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内在性哲学不同。

基金项目: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

(06BeZX015)主义研究”

  一、同一性与体系:哲学的迷误

在阿多诺看来,当下的哲学已经处于迷误之中。过去,哲学被看做是素朴观念的对立面,但今天哲学已经分裂为内在对立的双种思维方式:或

比如在费希特那里,他从自我出发走向了对世界的探索,而在克尔凯郭尔这里,对生存的关注是以世界被删除的方式来实现的。“在费希特的唯心主义从主观自发性的核心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地方,克尔凯郭尔的‘自我’被他者的统治力量扔回到了它自身。……事物世界既不是主体的一部分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仰海峰(1969—),男,安徽潜山人,副教授,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7・

也不独立于它。相反,这个世界被删除了……只存在一个为黑暗的他者所环绕的孤立的主观性

[1]11阿多诺认为,这是删除了客体的内在性……”

于暴力的直接占有,在今天就是让位于垄断集体

[3]146-147阿多诺的这一分析提的赤裸裸的占有。”

出了以下问题:第一,虽然在理论思辨的层面上,同一性哲学有其自身的逻辑运演方式,但这种思辨本身是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商品交换原则构成了其现实的前提。第二,对商品交换原则的哲学反应在内在性哲学上可以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古典哲学中表现出来的从主体向外扩张的哲学,一切,。,但这种辩证法最终还是走,这与辩证法的本性刚好相反。在这里,阿多诺反对一种哲学观念,即认为哲学可以通过概念穷尽与概念不同的全部对象,这正是传统唯心主义的理想,以这种方式来理解辩证法,就是一种同一性的辩证法,而实际上,“辩证法从一开始就认为客体不可能一点不拉地被纳入到客体的概念中,客体是同传统的充足理由率相矛盾的。矛盾……表明同一性是不真实

[3]4在概念的,概念也不能穷尽被表达的事物。”

哲学,这决定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仍然处于主观的同一性之中。二是在《认识论的元批判:胡塞尔和现象学二律背反研究》中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批判。阿多诺认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通过悬置的方式将所有外在的客体置于括号之中,其先验的自我是对世界和这个世界之内的经验主体进行了现象学还原之后的剩余。虽然胡塞尔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实在性,但这个外部世界实际上并不重要,在这种同一性中,、、思维,胡塞尔也用魔、在思想中不可了解的事物消失了。这一消失了的事物的位子被不可解释的、因此被

[2]三是直接伸展到客观性中去的思想所取代。”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批判。在阿多诺看来,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更加体现了同一性的暴力。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超越于一切可能具有存在方式的规定性之外,存在与本质的统一必须排除任何一种后天的东西,“本体论越少固定于具体的内容,它就越显得神圣,因为具体的内容会让爱管闲事的知性去理解它

[3]61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构成了这本书的们。”

的现实运行中,总是会遇到非概念的实存,但同一性哲学总是要将这种非概念的东西纳入概念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理论目的,哲学采取了一种体系化的方式,将自身看做是无限的,将哲学的思考看作是一种知识的最后体系,并在这种体系之内消解不能消解的非概念的残余。阿多诺认为,这种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一种知识的幻想,是对无客体的概念的贫乏机制的掩饰。另一种是直接占有本质的内在性哲学,这在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等人那里得到了体现。这些人的哲学似乎直接批判了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式的哲学,但阿多诺认为,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在评论克尔凯郭尔时,阿多诺认为:表面看来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考与黑格尔哲学相对立,但实际上是将黑格尔颠倒并内在化了,并在自己的内在性之中重新构思了辩证法。如果说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展开以世界历史为基础,那么在克尔凯郭尔这里,个人具有同样的意义,这是一种无客体经验的空洞的主体同一性。阿多诺同样认为,当海德格尔将概念的内容置于空洞性的存在之下时,对存在的概念性讨论也就与具体经验无关,这时本体论的讨论就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从概念到概念,这是无内容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借贷,就像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一样;第二,存在与具体存在物无关,存在既不是一个事实,也不是一个概念,其内容的丧失使存在的空洞性变成了一种深刻性。这是与古典唯心主义不同的另一种同一性哲学。在

核心。

需要注意的是,阿多诺对内在性哲学的批判,并不只是从其内在逻辑入手,他还将这种哲学逻辑层面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历史的当下批判结合起来,其实,这也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运用的哲学史研究方式,这也是马克思哲学变革之后重新讨论哲学的方式。在他看来,这种同一性哲学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反映,是商品交换原则在思维层面的再现。“商品交换原则,将人类劳动还原为抽象的、普遍的平均劳动时间,这与同一性原则非常相似。商品交换是同一性原则的社会模式,没有这一原则也就没有任何交换;正是通过交换,异质性的个体和活动变得可衡量和同一了。这一原则的扩张使世界被迫成为同一的、总体的。如果人们抽象地否定这一原则———如果我们宣称,为了不可还原的质的更高荣誉———那就是为回到远古时代提供借口。自古以来,等价物交换的特征就是不对等的事物按其名义是可交换的,只有借助于这一特征,劳动的剩余价值才会被占有。如果可比较性作为范畴被简单地取消了,寓于交换原则中的合理性———当然是作为意识形态,也作为一个前提———就会让位

・18・

古典唯心主义那里,他们思考资本的扩张过程,并想在哲学层面创造扬弃这种资本的简单同一性原则的必要的理论条件,而在当代同一性哲学那里,当将把质的直接占有当做自己的理论目标时,这就会将直接性的暴力作为最后的解决方案,这在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暴力”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从交换同一性原则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同一性哲学,体现了对现实的屈从态度,这种态度在现代同一性哲学中更为明显。在讨论克尔凯郭尔的内在性生存的哲学思想时,阿多诺指出,虽然克尔凯郭尔强调内在地呈现个体,但在资本物化的时代,“[上的物化。哲学要从精神上走出物化,就需要从同一性哲学走向非同一性哲学,重新将异质性的经验作为自己的主题。

  二、哲学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

阿多诺说:“哲学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在历史中是黑格尔根据传统而不感兴趣的东西,即非概

[3]8念性、个别性和特殊性。”

化的经验。,,,,这种物化的,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资本主,人的经验都被概念拜物教的意识所同一化了。

哲学如果是非同一性的经验,那么按照概念同一性原则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就是反哲学的,哲学的体系化只是对现实的认可,因为“这个被

[3]20正是被管管理的世界是按这个方向运行的。”

、劳动分工和劳,反而是对交换体制的另一种屈从。同样,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体现了技术时代的心理需要,是面对技术压制时代的哲学反拨,存在本体论的历史基础是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物的功能化,当物功能化时,物之物性也就不再存在,实体性的质越来越被功能化所排挤,当实体越来越空洞时,对无法言说的、非功能化的存在的憧憬也就越来越强烈,人们也就越发认为,“这个无法说明的存在,它同实体性一样,不可能丧失,在功能化的语境中

[3]61因此,它将活得更久。”

理化的世界激起了人们对哲学体系的渴望。阿多诺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系化的哲学都满足了当时社会的要求。在17世纪,随着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相符合的理性哲学粉碎了经院哲学的本体论,资产阶级社会取代了封建社会,17世纪的哲学体系就是服务于这一新社会的要求的。虽然资产阶级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但这种自由与解放是不完全的,害怕被一种更先进的意识所取代。相对于更先进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感到它只能产生一幅自由的讽刺画,而不是整个自由。因此,资产阶级意识的自主性在理论上扩展成一种类似于它自己的强制机制的体系,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产生对同一性哲学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同一性的完成,体系哲学也就达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但这种同一性的哲学体系,是以抽空人的具体经验来实现的。

对具体经验的抑制就是将经验对象变成了与主体相对应的认识客体,主体—客体构成了这种同一化和体系化哲学的内在结构。对于主体—客体这二元对立的哲学模式的批判,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卢卡奇就以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指出,在资产阶级思想建构中,由于物化意识的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建构中的难题,卢卡奇认为只有历史中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解决这种二元对立,但卢卡奇将历史实践中的主体作为自己的理论立足点,这种解决方式当然还是古典意义上的。后来者海德格尔再次对主体—客体的哲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近代以来的哲学,是以数学等

,对

存在的崇拜是功能化时代的本体论崇拜,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信仰。阿多诺认为这正是海德格尔向思想逞暴的表现,同时也是将哲学神秘化的表现,而这种神秘化与对物化现实的承认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回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展开,现实生活体现为资本秩序的建构过程,在商品的普遍交换过程中,一切质性的东西都被抹平,资本总体的形式化结构支配着人们的生活,这是强加于人们头上的命运。对于这种命运,海德格尔进行了抗议,他对存在者世界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物化世界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却以否定物化世界客观存在为前提,把物化世界中的人变成了无家可归者,这种无家可归者只有投身于存在之中,才能得到拯救,阿多诺认为:这种“在形而上学上故作无家可归和无法无天的状态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试图为使人绝望并从肉体上消灭人

[3]89存在形而上学的复活虽的当下秩序作辩护。”

然在表面上反对这个无秩序的世界,但实际上通过转过头去的方式赞成了物化世界对存在的压抑。存在就像一个孤独而有勇力的暴君,它凌驾于一切存在者之上并对存在者发号施令,从而将商品世界中受物支配的物化上升到精神支配意义

・19・

自然科学的方法为模型建构的,而这种方法就是将主体独立出来并将客体作为主体对象的方法,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种模式的哲学表达。“‘我’成了别具一格的主体,其他的物都根据‘我’这个主体才作为其本身而得到规定……

[4]为了走出这种主体—物本身成为了‘客体’。”

与合理化达到顶点时,就会发生着与合理化相反的非合理化,理性损害了它的对象,倒退到非理性之中。与这种科学化的关注客体不同,对于阿多诺来说,真正的合理性必须关照客体的质的要素,认识的目标是质,量只是达到这种质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要回到客体的质,需要另一种理性,这是与量化与科学合理化不同的一种理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方面发展的,,以及这种理?

,,量化的理性支,但这种量化的理性并,否则就不可能从另一种经验开始。这另一种经验从辨别力和区分能力开始,“一个有辨别力的人,在事物及其概念中能够区分出逃避这一概念的最细小的东西,只有具

[3]45有辨别力的人才能够这样对待细小的事物。”

客体哲学对存在的遗忘,海德格尔论证了一个处于世界情境中的此在,认为这种此在是走出主体—客体二元论的起点。这是与卢卡奇不同的解决模式。对于这两种方式,阿多诺都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两者都还是一种主体形而上学式的解决,“,即使这种不变性是历史性本

[5]因此,不可把主体当做哲学的根基,一旦身。”

这一点被夸大时,或者是同一性哲学对经验的强制,或者是将个人的主观意识夸大为一切存在的标准,这就会陷入相对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向非概念强制化的经验就可以无须主体的作用,在阿多诺看来,如果说科学的理想最终是达到一种无主体的合理性,那么,“对客体的辩证认识对主体的需要不是更少,而是更多。否则,哲学的经

[3]40但哲学经验的主体性并不是说验就要枯萎。”

在这样一种辨别力的作用下,人们对客体进行着模仿,在认识者与被认识者之间提供选择亲和性的因素。在阿多诺看来,这种模仿与择亲和性,就体现了经验的非概念化的偶然性一面,这种偶然性的经验对于走出概念的强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个体经验的建构中,虽然概念也非常重要,但概念不能以其普遍性而取消个体经验的偶然性内容,否则就会造成概念的强制,这时个体的经验也就被遗忘了。

个体的经验为什么会在概念的普遍性作用下被遗忘呢?阿多诺回到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按照马克思的观念,人的经验并不是个体直接地面对对象形成的,经验和意识都是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的经验与最抽象的整体化概念,是由社会的总体所中介的。以马克思的思想为重要中介的阿多诺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概念的普遍化与抽象化统治,源自于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本身的普遍化与抽象化,源自于这种普遍化与抽象化对具体内容的抽离,使一切都归入到形式化过程之中,这种社会总体的基础就是“商品交换的合法性”。“正是从商品交换中,唯心主义抽象地提取出它的绝对精神,同时把对现象起强制作用的机制的真相翻译为密码:这就是所谓的‘基本问题’背后隐藏的东

[3]47当这种强制机制被译为密码时,社会的西。”

一切人都能够达到同样的哲学经验,在当下这个被管理的世界中,只有那些没被这个世界所塑造的精神才能够达到概念化的经验,实现对这个世界的批判。获得这样一种哲学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变成了一种具有“特权”性的活动。

在阿多诺这里,主体与经验之间具有一种张力,而这种张力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非同一性,哲学的经验说到底是主体对非同一化的客体的经验,这决定了主体并不能体系化的吞噬客体,否则主体性的胜利就以放弃它的特定内容为代价了。如果说过去的哲学过于强调主体的同一性,那么今天,要获得哲学的经验就更具有服从于客体的意味。“服从于客体意味着公正地面对客体

[3]43这是与实证主义回到客体不同的质的要素。”

的方式。在实证主义中,回到客体的过程也就是将客体转化为量的可计算化过程,在这种量化中,客体之间没有区别,并被按照近代以来的合理化原则规划着,这正是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方法,也是传统哲学中面对客体的方法。海德格尔称之为“图像化”的方式,并指出在这一“客体”化的背后,真正发生作用的恰恰是“主体”,海德格尔关于笛卡尔的讨论揭示的正是这问题。当这种量化

总体被遗忘了,概念的强制取代了社会总体的强制作用,而当概念的这种强制作用被哲学提升为基本原则时,这种强制本身就取得了合法性。在这里,哲学的强制与社会的强制是一致的,社会存在中的对抗与臣服关系,在哲学上就体现为概念与其对象之间的臣服关系。“那种对抗性地撕裂

・20・

着人类社会的支配原则,同时也就是被精神化的导致概念与物质之间差异的原则,这种差别采用了矛盾的逻辑形式,因为用支配形式来衡量,任何不服从于这种矛盾统一体的东西,将不再表现为某种与这种原则相差别或无关的东西,而是表现

[3]48在这种情境中,哲学的经验为逻辑的强制。”

而上学永远锁在封闭的自身中,这是主体因为神化自身而受到的监禁。通过墙壁上的瞭望孔,主体注视着夜空,在那里,理念的或存在的星星,据

[3]139-140哲学将自身变成了减法,说正在升起。”

存在的构造以减除存在物为条件,这正是透过西洋镜看世界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说,直接性的感知或物就是绝对第一性。对于康德的思考,阿多诺认为,,,但将主体无。这正。

:第一,同一性标志。这是任何主体存在的标志,也是主体思维的基础。笛卡尔所谓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种同一性。个体能够思考与自身相关联的一切概念的东西,并在这种思考中始终能够自我同一。第二种,同一性指一切合法的同时也是合理的存在,即思想作为普遍的逻辑,这是思想对象与自身的同一性,阿多诺认为这是一种形式逻辑的同一性,即A=A。当思想作为普遍的逻辑合法性基础时,思想自身是同一的,同样思想的对象与对象自身也是同一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第三种含义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一致。这当然主要体现在黑格尔以及谢林式的哲学思考中,追求这种一致性,即一种有差异的一致性,构成了康德之后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虽然这三种同一性有着一定的差别,但它们的共同特征都在于:同一性要消除的是矛盾,这种矛盾开始是思维层面的矛盾,如康德,后来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也是社会与主体之间的矛盾,如黑格尔。

对于阿多诺而言,非同一性才是最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非同一性是对客体的标记,也是客体对主体所打上的标记。非同一性才是真正的目标,因为非同一性体现了解放。在非同一性之中,确证了客体的存在,同时也确证了矛盾的客观性存在。“矛盾的客观性不仅标志着在我们的判断之外存在着存在物,而且表明在我们的判断

[3]152这种客观性是对同之中存在着某种东西。”

也就是与这种社会总体的强制性特征相一致的经验,它与真正的个体偶然性的经验分家了,一切经验都处于概念的可掌控性之中,或者说一切经验都必须以同一性概念为中介才能得到理解。阿多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端的问题:为了打破一切,,”上打“X”一样。,与他对哲学的思考是一致的。

为了获得一种非同一性的经验,哲学的思考需要打破同一性的概念强制,打破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建构一种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新模式———“星丛”。

  三、否定的辩证法与星丛:关于新哲学的探索

在阿多诺看来,任何概念与范畴的基础都是一种不与思维相同一的内容,但这个非同一性的内容并不能被思维过程所废除,对同一性的批判意味着对否定性内容的重新肯定,这是被同一性所抽离的否定性内容,这种内容就是非同一性,即存在物、事实性,是使概念非概念化的存在物,它迫使理性走向事物自身,因此,否定的辩证法是走向事物自身的辩证法。

在康德哲学中,理性与物自体的二律背反是无法消除的。一方面,与“某物”相关联的感觉占据着不可消除的位置,另一方面,统觉所具有的构造功能又不能依赖于感觉,否则就要依赖于统觉的对立面即物质,这会从根本上破坏统觉构造理论。可以说,在康德的哲学中,存在着内在的强制力,即概念必须去关注事物,关注与自身不一致的非概念性事物。但这种强迫性的走向事物自身在后来的哲学思维中,被有意识地消除了,哲学变成了研究纯粹概念的崇高事业,从而否定概念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差别,这时,绝对的存在物变成了概念的影子。这正是传统形而上学所津津乐道的内容。在阿多诺看来,这种形而上学将主体作为绝对第一性,这时客体也就成为与主体相对峙的对象,为了规定作为对象的客体,主体就必须将自身抽象为最空洞的一般性,最后缩小为一个无矛盾的理性的点。这是一种“戴着西洋镜”的形而上学。“主体———纯粹受限制的要素———被这种形

一性的否定,也是对形式上的普遍性的否定,同时却肯定了特殊的存在合法性。阿多诺的这一分析,再次批评了将矛盾看做是思维不合理的看法,他将矛盾看做是社会历史生活中的固有成分,这种成分并不是靠形式逻辑的抽象就能解决的,这是黑格尔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样也不能像黑格尔那样,将矛盾只是看做走向同一性的运载工具。矛盾是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但这种社会生活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原则的市场经

・21・

济生活。矛盾就存在于这种生活之中,这也不是通过生产力的技术发展就能自发解决的,“今天这个社会有助于巩固生产力的商品交换原则,同时也对这些生产力构成了日渐加剧的威胁。”如果我们不承认矛盾,我们就面临着一种绝望式的选择:“要么个人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服从异质的世界,听任世界中的矛盾来塑造自己,要么顽固的忠诚于他自身的规定,仿佛这个世界并不存

[3]152这两种选择,都遵在并被这个世界所毁灭。”

有着位置性的意识,这种意义上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就不是一种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而是一种合唱式的关系。对客体的认识,也就不是通过一个概念就可以达到的,“在客体的星丛中,对客体的认识是对存在于客体中过程的认识。正如星丛一样,围绕着概念的理论思维,它希望像打开保险箱的锁一样来揭示客体的星丛:但不是靠一把钥匙

[3]163虽然或一个数字,。”

,,也,,它们不能被归结为某个第一原理,也不能被还原为某个绝对主体的表象,这是对传统同一性哲学进行批判之后的事物存在方式。

从否定的辩证法角度来理解的星丛体现出三个主要规定性。首先是主体与客体的星丛关系。主体与客体不再处于一种二元论的对峙,也不简单是相互等同,这是主体与客体的差异建构状态,主体在客体之内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客体同样也离不开客体,二者处于一种建构关系之中。其次是本质与现象的星丛关系。传统哲学的基础是本质与现象的划分,这种区分在一定的意义上是本质对现象的删除,这种删除也是对不能被概念同一化的非同一性基质的删除。强调现象与本质的星丛关系,并不意味着一种实证主义的思考,它无法简单地归结为现有哲学的概念模式。再次是中介的客观性。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的星丛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中介性地联结在一起,当然这里的中介不再是主体—客体辩证法意义上的中介,而是要素之间的外在关系建构中的中介,而这种外在关系的建构又体现了内在的相互关联。或者说,这是对卢卡奇以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批判后的中介理念。总之,星丛标志着一种无中心、无等级的非架构状态,对星丛的理解是传统哲学之后的另一种哲学理念所要探索的问题,这是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道路上提出的事物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从了主观同一性原则,是对矛盾客观性的否定,这也是对否定辩证法的否定。

但问题在于:,调,,批判,同一性来否定和取消客观性的内容。但在传统哲学的建构中,同一性构成了建构原则,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哲学,从这种哲学观念出发,使哲学走向非同一性就是荒谬的。在这种同一性原则中,反对任何新的非同一性的东西,这时辩证法就会陷入到一种起源论的论证之中,因为正是在起源之中,才会得出没有新东西的结论,也只有在起源论中,同一性才能真正地消解非同一性,构成一种自洽的统治性的范畴。这种起源论的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顶点。黑格尔把辩证法比喻为一种圆圈,正是在这种圆圈性的运动中产生了主体与客体,辩证法就是将主体与客体综合起来的过程,在这一综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概念。虽然否定性也被黑格尔所强调,但否定是为了产生肯定,非同一性是为了产生同一性,“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统一化是以牺牲它的其他潜能为代

[3]160,这正是否定辩证法所要解构的。价的”

对同一性的批判,是对逻辑统摄的反思,因为在概念的先行统治中,个别存在的具体性被取消了,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指出具体是丰富的,非同一物就是事物自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具体就是一切,理论只能反映个别存在,这样的理论又只是对现实的辩解和维护。因此,否定的辩证法最终的目标是指向一种非同一性但又相互关联的星丛。

星丛是客体的存在方式。在星丛式的存在状态中,客体相互间是一种单子式的却有着外在联系的存在关系,客体的这种存在方式,并不能通过黑格尔式的概念将之看做是精神的外部存在,这种外部存在通过精神之链能够完全统一在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星丛中的客体,作为个别的具体物,它有其自身的历史,但对自身的外部存在物

  四、批判理论的内在难题与逻辑转向

从批判理论的总体进程来看,战前的理论规划是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关系作为核心内容,强调的是一种跨学科的内在联结,以批判当时的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思潮,并将之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批判联系起来。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文化工业的全面统治,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以《启蒙的

・22・

辩证法》为标志,将对资本主义启蒙的批判上升到了西方整个文化的批判[6],这是工具理性批判的核心主题。从工具理性批判上升到对整个西方哲学构架的反思,并将卢卡奇等主张的主体—客体辩证法置于批判理论的审判席上,是在《否定的辩证法》中系统完成的。对于否定的辩证法,马丁・杰曾这样评论:“《否定的辩证法》走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卢卡奇和柯尔施开创的西方

[7]张一兵先生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最终点。”《无

格言式的哲学说理方式引向了极端……首先,批判理论对社会科学的理念成果和分析哲学一直漫不经心,没有给予认真对待,也从未与之系统地交锋过,如能交锋,便可借以显示自己的意义。其次,它隐身在抽象的工具理性批判中,对我们这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只做了微乎其微的经验主义分析。最后,它没有替自己的基本准则和地位提供一条确凿的理由。阿多诺总是毫无保留地宣称他。顺便,,[]调式的辩证想像》一书中认为,“阿多诺的哲学开启了一种走向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端点,而他自己度,,哈贝马斯充分吸收了实证主义的成果,特别是语言哲学的成果,同时重拾霍克海默早年的理论规划,将社会学、政治学等重新纳入到了哲学的思考框架之中。一方面,他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以同一性批判作为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但另一方面,以“非同一性”的哲学理论从正面建构一种具有规范意义上的逻辑框架,并将这种框架置于社会科学的格局之中,使之具有规范实践的功能。与阿多诺的哲学之思相比,这是“实证化”的。正是这种思路转变中,哈贝马斯走的是不同于以工具理性批判为核心的另一种思路。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处于批判理论的终结点上。参考文献:

[1] ADORNO.ConstructionofAesthetic[M].Minneapo2

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89.

[2] ADORNO.AgainstEpistemology:AMetacritiqueStud2

iesinHusserlandthePhenomenologicalAntinomies[M].Oxford:BasilBlackwell,1982:67.

[3] ADORNO.NegativeDialectics[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84

[4]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北京:三联书

将批,但在这种极端化,正是这种理论局限,使法兰克福学派的弟子们发生了理论转向,哈贝马斯就是这一转向的代表。

在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早期规划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在这种张力关系之中完成的,这使得早期带有“总体性”特征的批判理论具有一种现实的可能性空间。但随着工具理性批判的展开,卢卡奇的理论难题在更深的逻辑层面呈现出来:如果自古希腊的神话开始,人的理性就被技术所支配,这种技术理性的操控已经深入文化的内在逻辑建构中,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超越这种操控,我们只能不断地批判,又不断地陷入理性的操控之中,人生也就陷入弗弗西斯的神话情境之中。这构成了《启蒙的辩证法》的悲苦与无奈的根源。在《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再次将这一批判逻辑全面化了,并从本体论的根基上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与《启蒙的辩证法》稍有不同的是,阿多诺在这里并不只是将批判的逻辑推向极致,同时也想建构一种文化的模型,他的“星丛”理论就是这一意图的表现。但在这种理念建构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更多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想像,虽然想像对于理论批判与实践改造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想像本身并不能真正地取代一种实践策略的建构,相比而言,想像更能推动一种美学理想的阐发,从而将哲学与政治美学化,这大概也是批判理论的一个逻辑必然。另外,在批判理论的后期逻辑建构中,早期那种各学科之间的内在综合不见了,批判理论更多表现为一种文化批判与纯粹思辨意义上的哲学建构。这虽然加深了思想的逻辑,但在面对历史生活时,却丧失了早年的中介性思考,无疑有将理论简单化的倾向。

哈贝马斯看到了这种理论困境。“阿多诺把

店,1996:882.

[5] 阿多诺.主体与客体[C]//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

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15.

[6] 杰马.法兰克福学派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社,1996:294.

[7] 杰马.阿多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56.

[8]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像[M].北京:三联书店,

2001:1.

[9]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

[责任编辑:高云涌,常绍荣]

・23・

2010年第2期

      

(总第187期)学 习 与 探 索Study&Exploration         No.2,2010        Serial.No.187

否定的辩证法与批判理论的逻辑终结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解读

仰 海 ()

 :,、体系化的特征,黑格尔的辩证法与。这种同一性、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商,同一性哲学对具体经验的否定,正如商品交换对质性的否定。阿多诺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真正的哲学是非同一性的哲学。这需要从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以非同一性的“星丛”结构为基础来探索新的哲学模式。阿多诺将批判理论的逻辑推向了极限,同时也更加揭示出批判理论的内在困境,即在激进的哲学批判背后,缺乏走向现实实践的理论中介。这是哈贝马斯理论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非同一性;“星丛”

中图分类号:B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0)02-0017-07

  工具理性批判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西方的文明模式,尤其指向了处于西方文化最深层的哲学理念。在阿多诺看来,工具理性体现了近代以来理性的技术化,要走出这种技术化以及技术化与权力统治的同盟,就需要对这种哲学建构的模式进行深层批判,并探索另一种哲学模式,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哲学探索。针对思辨同一性的哲学,阿多诺提出哲学应该是对异质性经验的探讨,以否定的辩证法反对同一性辩证法,并从非主体—客体对立的意义上来探索以多样性并存为特征的星丛关系。阿多诺的思想将批判理论推到了逻辑的顶峰,但同时也反映出批判理论的内在难题。对这一难题的反思,推动着后来者的思想转向。

者哲学本身已经素朴化了,成了实证主义的翻版;或者变成了内在性的思想,成为素朴观念的反面,躲在技术专家所掌握的月亮背后。这是哲学迷误的第一个方面。哲学迷误的第二个方面在于:它日益成为社会劳动分工中的一种活动,深受社会分工格局的影响,这使哲学思维越来越狭隘,导致了哲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比例性失调。对于哲学的实证化倾向,从霍克海默早期开始,批判理论就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反思。阿多诺的反思,主要是从哲学的内在化入手的。在他看来,这种内在化的哲学,体现出同一性与体系化的特征,这也是传统哲学从主体—客体模式出发时的必然结果。对同一性与体系化的批判,构成了他反思传统哲学的核心。

在阿多诺的思想发展中,对内在性哲学的批评构成了一条思想主线。这一批评集中通过三个重要文本体现出来:一是在《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构》中对克尔凯郭尔的批判。在阿多诺看来,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是一种内在性的哲学,但这种内在性与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内在性哲学不同。

基金项目: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后马克思

(06BeZX015)主义研究”

  一、同一性与体系:哲学的迷误

在阿多诺看来,当下的哲学已经处于迷误之中。过去,哲学被看做是素朴观念的对立面,但今天哲学已经分裂为内在对立的双种思维方式:或

比如在费希特那里,他从自我出发走向了对世界的探索,而在克尔凯郭尔这里,对生存的关注是以世界被删除的方式来实现的。“在费希特的唯心主义从主观自发性的核心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地方,克尔凯郭尔的‘自我’被他者的统治力量扔回到了它自身。……事物世界既不是主体的一部分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仰海峰(1969—),男,安徽潜山人,副教授,哲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17・

也不独立于它。相反,这个世界被删除了……只存在一个为黑暗的他者所环绕的孤立的主观性

[1]11阿多诺认为,这是删除了客体的内在性……”

于暴力的直接占有,在今天就是让位于垄断集体

[3]146-147阿多诺的这一分析提的赤裸裸的占有。”

出了以下问题:第一,虽然在理论思辨的层面上,同一性哲学有其自身的逻辑运演方式,但这种思辨本身是从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商品交换原则构成了其现实的前提。第二,对商品交换原则的哲学反应在内在性哲学上可以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古典哲学中表现出来的从主体向外扩张的哲学,一切,。,但这种辩证法最终还是走,这与辩证法的本性刚好相反。在这里,阿多诺反对一种哲学观念,即认为哲学可以通过概念穷尽与概念不同的全部对象,这正是传统唯心主义的理想,以这种方式来理解辩证法,就是一种同一性的辩证法,而实际上,“辩证法从一开始就认为客体不可能一点不拉地被纳入到客体的概念中,客体是同传统的充足理由率相矛盾的。矛盾……表明同一性是不真实

[3]4在概念的,概念也不能穷尽被表达的事物。”

哲学,这决定了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仍然处于主观的同一性之中。二是在《认识论的元批判:胡塞尔和现象学二律背反研究》中对胡塞尔先验现象学的批判。阿多诺认为,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通过悬置的方式将所有外在的客体置于括号之中,其先验的自我是对世界和这个世界之内的经验主体进行了现象学还原之后的剩余。虽然胡塞尔并不否认外部世界的实在性,但这个外部世界实际上并不重要,在这种同一性中,、、思维,胡塞尔也用魔、在思想中不可了解的事物消失了。这一消失了的事物的位子被不可解释的、因此被

[2]三是直接伸展到客观性中去的思想所取代。”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批判。在阿多诺看来,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更加体现了同一性的暴力。在海德格尔这里,存在超越于一切可能具有存在方式的规定性之外,存在与本质的统一必须排除任何一种后天的东西,“本体论越少固定于具体的内容,它就越显得神圣,因为具体的内容会让爱管闲事的知性去理解它

[3]61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构成了这本书的们。”

的现实运行中,总是会遇到非概念的实存,但同一性哲学总是要将这种非概念的东西纳入概念之中,为了达到这一理论目的,哲学采取了一种体系化的方式,将自身看做是无限的,将哲学的思考看作是一种知识的最后体系,并在这种体系之内消解不能消解的非概念的残余。阿多诺认为,这种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一种知识的幻想,是对无客体的概念的贫乏机制的掩饰。另一种是直接占有本质的内在性哲学,这在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等人那里得到了体现。这些人的哲学似乎直接批判了近代以来的主体性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式的哲学,但阿多诺认为,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在评论克尔凯郭尔时,阿多诺认为:表面看来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考与黑格尔哲学相对立,但实际上是将黑格尔颠倒并内在化了,并在自己的内在性之中重新构思了辩证法。如果说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展开以世界历史为基础,那么在克尔凯郭尔这里,个人具有同样的意义,这是一种无客体经验的空洞的主体同一性。阿多诺同样认为,当海德格尔将概念的内容置于空洞性的存在之下时,对存在的概念性讨论也就与具体经验无关,这时本体论的讨论就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从概念到概念,这是无内容的概念之间的相互借贷,就像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一样;第二,存在与具体存在物无关,存在既不是一个事实,也不是一个概念,其内容的丧失使存在的空洞性变成了一种深刻性。这是与古典唯心主义不同的另一种同一性哲学。在

核心。

需要注意的是,阿多诺对内在性哲学的批判,并不只是从其内在逻辑入手,他还将这种哲学逻辑层面的批判与对资本主义历史的当下批判结合起来,其实,这也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所运用的哲学史研究方式,这也是马克思哲学变革之后重新讨论哲学的方式。在他看来,这种同一性哲学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社会的反映,是商品交换原则在思维层面的再现。“商品交换原则,将人类劳动还原为抽象的、普遍的平均劳动时间,这与同一性原则非常相似。商品交换是同一性原则的社会模式,没有这一原则也就没有任何交换;正是通过交换,异质性的个体和活动变得可衡量和同一了。这一原则的扩张使世界被迫成为同一的、总体的。如果人们抽象地否定这一原则———如果我们宣称,为了不可还原的质的更高荣誉———那就是为回到远古时代提供借口。自古以来,等价物交换的特征就是不对等的事物按其名义是可交换的,只有借助于这一特征,劳动的剩余价值才会被占有。如果可比较性作为范畴被简单地取消了,寓于交换原则中的合理性———当然是作为意识形态,也作为一个前提———就会让位

・18・

古典唯心主义那里,他们思考资本的扩张过程,并想在哲学层面创造扬弃这种资本的简单同一性原则的必要的理论条件,而在当代同一性哲学那里,当将把质的直接占有当做自己的理论目标时,这就会将直接性的暴力作为最后的解决方案,这在海德格尔的“存在的暴力”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从交换同一性原则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同一性哲学,体现了对现实的屈从态度,这种态度在现代同一性哲学中更为明显。在讨论克尔凯郭尔的内在性生存的哲学思想时,阿多诺指出,虽然克尔凯郭尔强调内在地呈现个体,但在资本物化的时代,“[上的物化。哲学要从精神上走出物化,就需要从同一性哲学走向非同一性哲学,重新将异质性的经验作为自己的主题。

  二、哲学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

阿多诺说:“哲学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在历史中是黑格尔根据传统而不感兴趣的东西,即非概

[3]8念性、个别性和特殊性。”

化的经验。,,,,这种物化的,在这个意义上,现代资本主,人的经验都被概念拜物教的意识所同一化了。

哲学如果是非同一性的经验,那么按照概念同一性原则建构起来的哲学体系,就是反哲学的,哲学的体系化只是对现实的认可,因为“这个被

[3]20正是被管管理的世界是按这个方向运行的。”

、劳动分工和劳,反而是对交换体制的另一种屈从。同样,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体现了技术时代的心理需要,是面对技术压制时代的哲学反拨,存在本体论的历史基础是技术的发展所导致的物的功能化,当物功能化时,物之物性也就不再存在,实体性的质越来越被功能化所排挤,当实体越来越空洞时,对无法言说的、非功能化的存在的憧憬也就越来越强烈,人们也就越发认为,“这个无法说明的存在,它同实体性一样,不可能丧失,在功能化的语境中

[3]61因此,它将活得更久。”

理化的世界激起了人们对哲学体系的渴望。阿多诺指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体系化的哲学都满足了当时社会的要求。在17世纪,随着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相符合的理性哲学粉碎了经院哲学的本体论,资产阶级社会取代了封建社会,17世纪的哲学体系就是服务于这一新社会的要求的。虽然资产阶级思想追求自由与解放,但这种自由与解放是不完全的,害怕被一种更先进的意识所取代。相对于更先进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感到它只能产生一幅自由的讽刺画,而不是整个自由。因此,资产阶级意识的自主性在理论上扩展成一种类似于它自己的强制机制的体系,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资本主义社会的每一次发展,都会产生对同一性哲学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同一性的完成,体系哲学也就达到了更为充分的表现,但这种同一性的哲学体系,是以抽空人的具体经验来实现的。

对具体经验的抑制就是将经验对象变成了与主体相对应的认识客体,主体—客体构成了这种同一化和体系化哲学的内在结构。对于主体—客体这二元对立的哲学模式的批判,构成了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卢卡奇就以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律背反指出,在资产阶级思想建构中,由于物化意识的作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建构中的难题,卢卡奇认为只有历史中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才能解决这种二元对立,但卢卡奇将历史实践中的主体作为自己的理论立足点,这种解决方式当然还是古典意义上的。后来者海德格尔再次对主体—客体的哲学模式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近代以来的哲学,是以数学等

,对

存在的崇拜是功能化时代的本体论崇拜,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信仰。阿多诺认为这正是海德格尔向思想逞暴的表现,同时也是将哲学神秘化的表现,而这种神秘化与对物化现实的承认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回事。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的展开,现实生活体现为资本秩序的建构过程,在商品的普遍交换过程中,一切质性的东西都被抹平,资本总体的形式化结构支配着人们的生活,这是强加于人们头上的命运。对于这种命运,海德格尔进行了抗议,他对存在者世界的批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物化世界的批判,但这种批判却以否定物化世界客观存在为前提,把物化世界中的人变成了无家可归者,这种无家可归者只有投身于存在之中,才能得到拯救,阿多诺认为:这种“在形而上学上故作无家可归和无法无天的状态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试图为使人绝望并从肉体上消灭人

[3]89存在形而上学的复活虽的当下秩序作辩护。”

然在表面上反对这个无秩序的世界,但实际上通过转过头去的方式赞成了物化世界对存在的压抑。存在就像一个孤独而有勇力的暴君,它凌驾于一切存在者之上并对存在者发号施令,从而将商品世界中受物支配的物化上升到精神支配意义

・19・

自然科学的方法为模型建构的,而这种方法就是将主体独立出来并将客体作为主体对象的方法,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种模式的哲学表达。“‘我’成了别具一格的主体,其他的物都根据‘我’这个主体才作为其本身而得到规定……

[4]为了走出这种主体—物本身成为了‘客体’。”

与合理化达到顶点时,就会发生着与合理化相反的非合理化,理性损害了它的对象,倒退到非理性之中。与这种科学化的关注客体不同,对于阿多诺来说,真正的合理性必须关照客体的质的要素,认识的目标是质,量只是达到这种质的手段。在这个意义上,要回到客体的质,需要另一种理性,这是与量化与科学合理化不同的一种理性。但这里的问题在于:方面发展的,,以及这种理?

,,量化的理性支,但这种量化的理性并,否则就不可能从另一种经验开始。这另一种经验从辨别力和区分能力开始,“一个有辨别力的人,在事物及其概念中能够区分出逃避这一概念的最细小的东西,只有具

[3]45有辨别力的人才能够这样对待细小的事物。”

客体哲学对存在的遗忘,海德格尔论证了一个处于世界情境中的此在,认为这种此在是走出主体—客体二元论的起点。这是与卢卡奇不同的解决模式。对于这两种方式,阿多诺都进行了批判。在他看来,两者都还是一种主体形而上学式的解决,“,即使这种不变性是历史性本

[5]因此,不可把主体当做哲学的根基,一旦身。”

这一点被夸大时,或者是同一性哲学对经验的强制,或者是将个人的主观意识夸大为一切存在的标准,这就会陷入相对主义。但这并不意味着走向非概念强制化的经验就可以无须主体的作用,在阿多诺看来,如果说科学的理想最终是达到一种无主体的合理性,那么,“对客体的辩证认识对主体的需要不是更少,而是更多。否则,哲学的经

[3]40但哲学经验的主体性并不是说验就要枯萎。”

在这样一种辨别力的作用下,人们对客体进行着模仿,在认识者与被认识者之间提供选择亲和性的因素。在阿多诺看来,这种模仿与择亲和性,就体现了经验的非概念化的偶然性一面,这种偶然性的经验对于走出概念的强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个体经验的建构中,虽然概念也非常重要,但概念不能以其普遍性而取消个体经验的偶然性内容,否则就会造成概念的强制,这时个体的经验也就被遗忘了。

个体的经验为什么会在概念的普遍性作用下被遗忘呢?阿多诺回到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按照马克思的观念,人的经验并不是个体直接地面对对象形成的,经验和意识都是在社会存在中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的经验与最抽象的整体化概念,是由社会的总体所中介的。以马克思的思想为重要中介的阿多诺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概念的普遍化与抽象化统治,源自于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本身的普遍化与抽象化,源自于这种普遍化与抽象化对具体内容的抽离,使一切都归入到形式化过程之中,这种社会总体的基础就是“商品交换的合法性”。“正是从商品交换中,唯心主义抽象地提取出它的绝对精神,同时把对现象起强制作用的机制的真相翻译为密码:这就是所谓的‘基本问题’背后隐藏的东

[3]47当这种强制机制被译为密码时,社会的西。”

一切人都能够达到同样的哲学经验,在当下这个被管理的世界中,只有那些没被这个世界所塑造的精神才能够达到概念化的经验,实现对这个世界的批判。获得这样一种哲学经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变成了一种具有“特权”性的活动。

在阿多诺这里,主体与经验之间具有一种张力,而这种张力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非同一性,哲学的经验说到底是主体对非同一化的客体的经验,这决定了主体并不能体系化的吞噬客体,否则主体性的胜利就以放弃它的特定内容为代价了。如果说过去的哲学过于强调主体的同一性,那么今天,要获得哲学的经验就更具有服从于客体的意味。“服从于客体意味着公正地面对客体

[3]43这是与实证主义回到客体不同的质的要素。”

的方式。在实证主义中,回到客体的过程也就是将客体转化为量的可计算化过程,在这种量化中,客体之间没有区别,并被按照近代以来的合理化原则规划着,这正是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的方法,也是传统哲学中面对客体的方法。海德格尔称之为“图像化”的方式,并指出在这一“客体”化的背后,真正发生作用的恰恰是“主体”,海德格尔关于笛卡尔的讨论揭示的正是这问题。当这种量化

总体被遗忘了,概念的强制取代了社会总体的强制作用,而当概念的这种强制作用被哲学提升为基本原则时,这种强制本身就取得了合法性。在这里,哲学的强制与社会的强制是一致的,社会存在中的对抗与臣服关系,在哲学上就体现为概念与其对象之间的臣服关系。“那种对抗性地撕裂

・20・

着人类社会的支配原则,同时也就是被精神化的导致概念与物质之间差异的原则,这种差别采用了矛盾的逻辑形式,因为用支配形式来衡量,任何不服从于这种矛盾统一体的东西,将不再表现为某种与这种原则相差别或无关的东西,而是表现

[3]48在这种情境中,哲学的经验为逻辑的强制。”

而上学永远锁在封闭的自身中,这是主体因为神化自身而受到的监禁。通过墙壁上的瞭望孔,主体注视着夜空,在那里,理念的或存在的星星,据

[3]139-140哲学将自身变成了减法,说正在升起。”

存在的构造以减除存在物为条件,这正是透过西洋镜看世界的结果。但这并不是说,直接性的感知或物就是绝对第一性。对于康德的思考,阿多诺认为,,,但将主体无。这正。

:第一,同一性标志。这是任何主体存在的标志,也是主体思维的基础。笛卡尔所谓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这种同一性。个体能够思考与自身相关联的一切概念的东西,并在这种思考中始终能够自我同一。第二种,同一性指一切合法的同时也是合理的存在,即思想作为普遍的逻辑,这是思想对象与自身的同一性,阿多诺认为这是一种形式逻辑的同一性,即A=A。当思想作为普遍的逻辑合法性基础时,思想自身是同一的,同样思想的对象与对象自身也是同一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第三种含义是:主体与客体的和谐一致。这当然主要体现在黑格尔以及谢林式的哲学思考中,追求这种一致性,即一种有差异的一致性,构成了康德之后德国古典哲学的主题。虽然这三种同一性有着一定的差别,但它们的共同特征都在于:同一性要消除的是矛盾,这种矛盾开始是思维层面的矛盾,如康德,后来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也是社会与主体之间的矛盾,如黑格尔。

对于阿多诺而言,非同一性才是最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体现在:非同一性是对客体的标记,也是客体对主体所打上的标记。非同一性才是真正的目标,因为非同一性体现了解放。在非同一性之中,确证了客体的存在,同时也确证了矛盾的客观性存在。“矛盾的客观性不仅标志着在我们的判断之外存在着存在物,而且表明在我们的判断

[3]152这种客观性是对同之中存在着某种东西。”

也就是与这种社会总体的强制性特征相一致的经验,它与真正的个体偶然性的经验分家了,一切经验都处于概念的可掌控性之中,或者说一切经验都必须以同一性概念为中介才能得到理解。阿多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极端的问题:为了打破一切,,”上打“X”一样。,与他对哲学的思考是一致的。

为了获得一种非同一性的经验,哲学的思考需要打破同一性的概念强制,打破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建构一种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新模式———“星丛”。

  三、否定的辩证法与星丛:关于新哲学的探索

在阿多诺看来,任何概念与范畴的基础都是一种不与思维相同一的内容,但这个非同一性的内容并不能被思维过程所废除,对同一性的批判意味着对否定性内容的重新肯定,这是被同一性所抽离的否定性内容,这种内容就是非同一性,即存在物、事实性,是使概念非概念化的存在物,它迫使理性走向事物自身,因此,否定的辩证法是走向事物自身的辩证法。

在康德哲学中,理性与物自体的二律背反是无法消除的。一方面,与“某物”相关联的感觉占据着不可消除的位置,另一方面,统觉所具有的构造功能又不能依赖于感觉,否则就要依赖于统觉的对立面即物质,这会从根本上破坏统觉构造理论。可以说,在康德的哲学中,存在着内在的强制力,即概念必须去关注事物,关注与自身不一致的非概念性事物。但这种强迫性的走向事物自身在后来的哲学思维中,被有意识地消除了,哲学变成了研究纯粹概念的崇高事业,从而否定概念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差别,这时,绝对的存在物变成了概念的影子。这正是传统形而上学所津津乐道的内容。在阿多诺看来,这种形而上学将主体作为绝对第一性,这时客体也就成为与主体相对峙的对象,为了规定作为对象的客体,主体就必须将自身抽象为最空洞的一般性,最后缩小为一个无矛盾的理性的点。这是一种“戴着西洋镜”的形而上学。“主体———纯粹受限制的要素———被这种形

一性的否定,也是对形式上的普遍性的否定,同时却肯定了特殊的存在合法性。阿多诺的这一分析,再次批评了将矛盾看做是思维不合理的看法,他将矛盾看做是社会历史生活中的固有成分,这种成分并不是靠形式逻辑的抽象就能解决的,这是黑格尔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样也不能像黑格尔那样,将矛盾只是看做走向同一性的运载工具。矛盾是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但这种社会生活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指以商品交换为原则的市场经

・21・

济生活。矛盾就存在于这种生活之中,这也不是通过生产力的技术发展就能自发解决的,“今天这个社会有助于巩固生产力的商品交换原则,同时也对这些生产力构成了日渐加剧的威胁。”如果我们不承认矛盾,我们就面临着一种绝望式的选择:“要么个人必须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服从异质的世界,听任世界中的矛盾来塑造自己,要么顽固的忠诚于他自身的规定,仿佛这个世界并不存

[3]152这两种选择,都遵在并被这个世界所毁灭。”

有着位置性的意识,这种意义上的内部与外部关系就不是一种本质与现象的关系,而是一种合唱式的关系。对客体的认识,也就不是通过一个概念就可以达到的,“在客体的星丛中,对客体的认识是对存在于客体中过程的认识。正如星丛一样,围绕着概念的理论思维,它希望像打开保险箱的锁一样来揭示客体的星丛:但不是靠一把钥匙

[3]163虽然或一个数字,。”

,,也,,它们不能被归结为某个第一原理,也不能被还原为某个绝对主体的表象,这是对传统同一性哲学进行批判之后的事物存在方式。

从否定的辩证法角度来理解的星丛体现出三个主要规定性。首先是主体与客体的星丛关系。主体与客体不再处于一种二元论的对峙,也不简单是相互等同,这是主体与客体的差异建构状态,主体在客体之内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客体同样也离不开客体,二者处于一种建构关系之中。其次是本质与现象的星丛关系。传统哲学的基础是本质与现象的划分,这种区分在一定的意义上是本质对现象的删除,这种删除也是对不能被概念同一化的非同一性基质的删除。强调现象与本质的星丛关系,并不意味着一种实证主义的思考,它无法简单地归结为现有哲学的概念模式。再次是中介的客观性。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的星丛关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中介性地联结在一起,当然这里的中介不再是主体—客体辩证法意义上的中介,而是要素之间的外在关系建构中的中介,而这种外在关系的建构又体现了内在的相互关联。或者说,这是对卢卡奇以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辩证法批判后的中介理念。总之,星丛标志着一种无中心、无等级的非架构状态,对星丛的理解是传统哲学之后的另一种哲学理念所要探索的问题,这是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道路上提出的事物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从了主观同一性原则,是对矛盾客观性的否定,这也是对否定辩证法的否定。

但问题在于:,调,,批判,同一性来否定和取消客观性的内容。但在传统哲学的建构中,同一性构成了建构原则,没有同一性就没有哲学,从这种哲学观念出发,使哲学走向非同一性就是荒谬的。在这种同一性原则中,反对任何新的非同一性的东西,这时辩证法就会陷入到一种起源论的论证之中,因为正是在起源之中,才会得出没有新东西的结论,也只有在起源论中,同一性才能真正地消解非同一性,构成一种自洽的统治性的范畴。这种起源论的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顶点。黑格尔把辩证法比喻为一种圆圈,正是在这种圆圈性的运动中产生了主体与客体,辩证法就是将主体与客体综合起来的过程,在这一综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概念。虽然否定性也被黑格尔所强调,但否定是为了产生肯定,非同一性是为了产生同一性,“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的统一化是以牺牲它的其他潜能为代

[3]160,这正是否定辩证法所要解构的。价的”

对同一性的批判,是对逻辑统摄的反思,因为在概念的先行统治中,个别存在的具体性被取消了,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指出具体是丰富的,非同一物就是事物自身。但这并不意味着具体就是一切,理论只能反映个别存在,这样的理论又只是对现实的辩解和维护。因此,否定的辩证法最终的目标是指向一种非同一性但又相互关联的星丛。

星丛是客体的存在方式。在星丛式的存在状态中,客体相互间是一种单子式的却有着外在联系的存在关系,客体的这种存在方式,并不能通过黑格尔式的概念将之看做是精神的外部存在,这种外部存在通过精神之链能够完全统一在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星丛中的客体,作为个别的具体物,它有其自身的历史,但对自身的外部存在物

  四、批判理论的内在难题与逻辑转向

从批判理论的总体进程来看,战前的理论规划是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内在关系作为核心内容,强调的是一种跨学科的内在联结,以批判当时的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思潮,并将之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批判联系起来。随着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文化工业的全面统治,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折,以《启蒙的

・22・

辩证法》为标志,将对资本主义启蒙的批判上升到了西方整个文化的批判[6],这是工具理性批判的核心主题。从工具理性批判上升到对整个西方哲学构架的反思,并将卢卡奇等主张的主体—客体辩证法置于批判理论的审判席上,是在《否定的辩证法》中系统完成的。对于否定的辩证法,马丁・杰曾这样评论:“《否定的辩证法》走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卢卡奇和柯尔施开创的西方

[7]张一兵先生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最终点。”《无

格言式的哲学说理方式引向了极端……首先,批判理论对社会科学的理念成果和分析哲学一直漫不经心,没有给予认真对待,也从未与之系统地交锋过,如能交锋,便可借以显示自己的意义。其次,它隐身在抽象的工具理性批判中,对我们这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只做了微乎其微的经验主义分析。最后,它没有替自己的基本准则和地位提供一条确凿的理由。阿多诺总是毫无保留地宣称他。顺便,,[]调式的辩证想像》一书中认为,“阿多诺的哲学开启了一种走向后现代思潮的理论端点,而他自己度,,哈贝马斯充分吸收了实证主义的成果,特别是语言哲学的成果,同时重拾霍克海默早年的理论规划,将社会学、政治学等重新纳入到了哲学的思考框架之中。一方面,他在某种意义上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传统,以同一性批判作为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但另一方面,以“非同一性”的哲学理论从正面建构一种具有规范意义上的逻辑框架,并将这种框架置于社会科学的格局之中,使之具有规范实践的功能。与阿多诺的哲学之思相比,这是“实证化”的。正是这种思路转变中,哈贝马斯走的是不同于以工具理性批判为核心的另一种思路。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处于批判理论的终结点上。参考文献:

[1] ADORNO.ConstructionofAesthetic[M].Minneapo2

lis: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89.

[2] ADORNO.AgainstEpistemology:AMetacritiqueStud2

iesinHusserlandthePhenomenologicalAntinomies[M].Oxford:BasilBlackwell,1982:67.

[3] ADORNO.NegativeDialectics[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1984

[4]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卷[M].北京:三联书

将批,但在这种极端化,正是这种理论局限,使法兰克福学派的弟子们发生了理论转向,哈贝马斯就是这一转向的代表。

在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早期规划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关系,学科之间的整合是在这种张力关系之中完成的,这使得早期带有“总体性”特征的批判理论具有一种现实的可能性空间。但随着工具理性批判的展开,卢卡奇的理论难题在更深的逻辑层面呈现出来:如果自古希腊的神话开始,人的理性就被技术所支配,这种技术理性的操控已经深入文化的内在逻辑建构中,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超越这种操控,我们只能不断地批判,又不断地陷入理性的操控之中,人生也就陷入弗弗西斯的神话情境之中。这构成了《启蒙的辩证法》的悲苦与无奈的根源。在《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再次将这一批判逻辑全面化了,并从本体论的根基上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反思。与《启蒙的辩证法》稍有不同的是,阿多诺在这里并不只是将批判的逻辑推向极致,同时也想建构一种文化的模型,他的“星丛”理论就是这一意图的表现。但在这种理念建构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的更多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想像,虽然想像对于理论批判与实践改造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想像本身并不能真正地取代一种实践策略的建构,相比而言,想像更能推动一种美学理想的阐发,从而将哲学与政治美学化,这大概也是批判理论的一个逻辑必然。另外,在批判理论的后期逻辑建构中,早期那种各学科之间的内在综合不见了,批判理论更多表现为一种文化批判与纯粹思辨意义上的哲学建构。这虽然加深了思想的逻辑,但在面对历史生活时,却丧失了早年的中介性思考,无疑有将理论简单化的倾向。

哈贝马斯看到了这种理论困境。“阿多诺把

店,1996:882.

[5] 阿多诺.主体与客体[C]//法兰克福学派论著选

辑: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15.

[6] 杰马.法兰克福学派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

社,1996:294.

[7] 杰马.阿多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56.

[8]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像[M].北京:三联书店,

2001:1.

[9] 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地平线:哈贝马斯访谈录[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7.

[责任编辑:高云涌,常绍荣]

・23・


相关内容

  • 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
  • 作者:张一兵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2000年12期 廓清了马克思哲学理论的初始地平之后,再来论说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评界底线自然会更明晰一些.(注:参见笔者新著:<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

  • 阿多诺的辩证法
  • 浅析阿多诺的辩证法 摘要: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也是否定性美学的哲学基础:阿多诺运用否定的辩证法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同一性.商品拜物教的流行以及艺术的商品化,论述了艺术的非同一性思维,指出了艺术的自律性.个体性.形式性,倡导无调音乐,揭示了丑的否定性意义,提出了艺术乌 ...

  •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与现代主义的思考
  • 关于"文化工业"与现代主义的思考--阿多尔诺的艺术理论二题 " 阿多尔诺(1903-1969),德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生于法兰克福城一个犹太籍酒商家庭,母亲是一名意大利歌唱家.1925年,阿多尔诺以一篇研究胡塞尔的论文获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学位.次年赴维也纳,在现代音乐大师贝 ...

  • 社会水泥中的希望
  • 摘要:一般认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主张大众文化是社会水泥,大众已被大众文化牢牢控制.然而,自早期<启蒙辩证法>到后期<论闲暇>,阿多诺又在多处论及大众文化转化及大众反抗的可能性.与他对大众文化及大众的悲观判断相比,这是阿多诺悲观文化工业思想中的积极性判断,是穿透社会水泥的希 ...

  • "奥斯维辛之后"的诗
  • 作者:单世联 文艺研究 2015年10期 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象征的纳粹大屠杀是现代西方的重大事件.以此为视点,可以对奥斯维辛之前的西方文化获得新的认识:以此为界标,应当对奥斯维辛后的西方文化进行新的探索.20世纪40年代,阿多诺提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著名论断,考虑的就是 ...

  • 法兰克福学派
  • 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主要观点,与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的关系.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创建于1923年,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 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Theodo ...

  • 任洁: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理论地位
  •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了160多年的发展历程.漫长的一个半多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种种理论思潮和派别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互相激荡.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历经高潮与低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磨砺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呈现为 ...

  • 2013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研究报告
  • 作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课题组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4年06期 2013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中国学者在该年度内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相关成果,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第三,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包括译介 ...

  • 西方哲学家年谱(简)
  • 西方哲学家年谱(简) 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BC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BC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Parmenides,盛年约在BC504-50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