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的利弊分析

  中国央行在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曾在短短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人民银行还适时暂停发行1年期和6个月央行票据,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下面就分别看看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其他国家已经很少使用甚至废除,然而在中国,由于外汇管理制度造成央行无法完全决定基础货币的吐出,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在被频繁使用。   (一)优势   直接提供流动性。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倒闭和“惜贷”,市场普遍会缺乏流动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且这种注入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逆的,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增大货币乘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注入可用的资金还可以增大货币乘数。同时央行投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加上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成倍的增大货币供给特别是广义货币供给量(M2)。   (二)劣势   不能精确调控货币供给。从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可以看出,人民银行每次都降低0.5%或其倍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每次投放出的货币数量都大体相当即每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相当于2000亿的基础货币。这样中央银行就不能够很精确的调控市场的货币供给,而只能是模糊的调控。   不可频繁使用。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繁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管理。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势必会大幅度的影响到货币供给,这样就会给经济造成频繁的震荡,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从上面的优劣就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也有相当的劣势,一般的经济学教材都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视作一剂“猛药”,中央银行不可轻易使用。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只要是利大于弊,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 基准利率   利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还包括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等。这里我们讨论的利率仅仅是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中国这两个利率都没有市场化,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一)优势   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营运资金基本都是借入负债,央行降低利率能够使得整个利率水平都下行,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当处于危机之中而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同样需要从外界借入资金,低利率的环境能够降低借入资金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不至于倒闭。   增加货币投放。央行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增加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在中国,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宣誓效应”,表明中央银行会随时出手拯救市场,以增加市场的信心。   刺激消费。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国内需求。众所周知,中国的储蓄存款的GDP占比是很大的,在当前的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就是要居民用这些存款来消费,以达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二)劣势   流动性陷阱。降低利率固然有很多好处,然而如果货币当局不顾一切的将利率降到极低的水平(如日本),则极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即无论利率再如何降低,货币供给也不能增加。这样货币政策将完全失去作用,所以在降低利率的同时要谨防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投资效率低下。我们都知道高利率是对企业的一个筛选,那么低利率则使得无论什么企业都能够以低成本得到银行的贷款,同时这些贷款就会被一些企业投资于低收益的项目或是资本密集型的项目之上,这样就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由于大量的投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增加银行坏账率。低利率的环境不能够很好的筛选出好的企业和好的项目,如果银行的贷款审批不严,那么那些不好的企业在以低利率借到款项之后很可能不还,这样就会增加银行的坏账率,使得银行风险增大。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应对经济危机利率是个不错的工具,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货币政策也主要集中在了降低利率。   三、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货币供给的精确控制的一种工具。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人民银行的正回购、逆回购操作和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国独创的一种用于应对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的工具。   (一)优势   精确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达到精确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和回笼量,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每周二和周四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每周二央行进行7天、28天、91天的正回购,每周四央行进行3个月的央行票据发行和适时进行正回购操作。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减小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量的方法来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   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表达中央银行意图。公开市场业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以表达中央银行对当前利率的看法,示意中央银行的意图。特别是1年期和3个月期的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而表达出央行对现行利率的看法。像去年几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前央行都引导央行票据的利率大幅下行。   (二)劣势   调控成本高。当央行进行公开市场的正回购操作和发行央行票据时,中央银行都会对外支付正回购和票据的利息,大量的持续的正回购和发行央票会极大的增加央行的调控成本。   必须持续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另一个劣势就在于必须持续的进行,如果央行不持续的进行正回购和央票的发行,那么以前发行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后会释放巨额流动性,将严重冲击本国货币市场和国民经济。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必须持续进行,使它成为中央银行的一个日常货币政策工具。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公开市场业务有着它天生的优势,能够成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同样可以通过减少公开市场的操作量来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   不管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货币当局应当对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以创造出既能够满足宏观调控需要又尽量减少缺陷的货币政策工具。   (邹沛江,1988年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央行货币政策、金融智能化)

  中国央行在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曾在短短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人民银行还适时暂停发行1年期和6个月央行票据,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下面就分别看看央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一、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这种货币政策工具在其他国家已经很少使用甚至废除,然而在中国,由于外汇管理制度造成央行无法完全决定基础货币的吐出,使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在被频繁使用。   (一)优势   直接提供流动性。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倒闭和“惜贷”,市场普遍会缺乏流动性。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且这种注入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逆的,同时可以有效的缓解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增大货币乘数。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直接向商业银行注入可用的资金还可以增大货币乘数。同时央行投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基础货币,加上货币乘数的效应可以成倍的增大货币供给特别是广义货币供给量(M2)。   (二)劣势   不能精确调控货币供给。从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幅度可以看出,人民银行每次都降低0.5%或其倍数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每次投放出的货币数量都大体相当即每0.5个百分点的准备金率相当于2000亿的基础货币。这样中央银行就不能够很精确的调控市场的货币供给,而只能是模糊的调控。   不可频繁使用。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繁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管理。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势必会大幅度的影响到货币供给,这样就会给经济造成频繁的震荡,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从上面的优劣就可以看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着它独特的优势也有相当的劣势,一般的经济学教材都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视作一剂“猛药”,中央银行不可轻易使用。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只要是利大于弊,我们就可以考虑使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二、 基准利率   利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也包括存贷款基准利率,还包括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等。这里我们讨论的利率仅仅是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在中国这两个利率都没有市场化,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一)优势   降低融资成本。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营运资金基本都是借入负债,央行降低利率能够使得整个利率水平都下行,极大的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当处于危机之中而缺乏流动性的时候,同样需要从外界借入资金,低利率的环境能够降低借入资金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不至于倒闭。   增加货币投放。央行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增加中央银行的货币投放,增加货币供给。在中国,中央银行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宣誓效应”,表明中央银行会随时出手拯救市场,以增加市场的信心。   刺激消费。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居民消费从而拉动国内需求。众所周知,中国的储蓄存款的GDP占比是很大的,在当前的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就是要居民用这些存款来消费,以达到拉动内需的作用。   (二)劣势   流动性陷阱。降低利率固然有很多好处,然而如果货币当局不顾一切的将利率降到极低的水平(如日本),则极有可能出现流动性陷阱的情况,即无论利率再如何降低,货币供给也不能增加。这样货币政策将完全失去作用,所以在降低利率的同时要谨防流动性陷阱的出现。   投资效率低下。我们都知道高利率是对企业的一个筛选,那么低利率则使得无论什么企业都能够以低成本得到银行的贷款,同时这些贷款就会被一些企业投资于低收益的项目或是资本密集型的项目之上,这样就造成投资效率的低下。由于大量的投资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增加银行坏账率。低利率的环境不能够很好的筛选出好的企业和好的项目,如果银行的贷款审批不严,那么那些不好的企业在以低利率借到款项之后很可能不还,这样就会增加银行的坏账率,使得银行风险增大。   从上面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应对经济危机利率是个不错的工具,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货币政策也主要集中在了降低利率。   三、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实现货币供给的精确控制的一种工具。在中国,公开市场业务主要包括人民银行的正回购、逆回购操作和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而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国独创的一种用于应对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的工具。   (一)优势   精确控制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达到精确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央行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确定公开市场的货币投放和回笼量,以达到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每周二和周四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每周二央行进行7天、28天、91天的正回购,每周四央行进行3个月的央行票据发行和适时进行正回购操作。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央行通过减小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量的方法来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   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表达中央银行意图。公开市场业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以表达中央银行对当前利率的看法,示意中央银行的意图。特别是1年期和3个月期的中央银行票据利率可以直接影响货币市场利率,从而表达出央行对现行利率的看法。像去年几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前央行都引导央行票据的利率大幅下行。   (二)劣势   调控成本高。当央行进行公开市场的正回购操作和发行央行票据时,中央银行都会对外支付正回购和票据的利息,大量的持续的正回购和发行央票会极大的增加央行的调控成本。   必须持续进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另一个劣势就在于必须持续的进行,如果央行不持续的进行正回购和央票的发行,那么以前发行的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后会释放巨额流动性,将严重冲击本国货币市场和国民经济。所以公开市场业务必须持续进行,使它成为中央银行的一个日常货币政策工具。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公开市场业务有着它天生的优势,能够成为中央银行的日常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同样可以通过减少公开市场的操作量来投放货币,增加货币供给。   不管是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货币当局应当对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创新,以创造出既能够满足宏观调控需要又尽量减少缺陷的货币政策工具。   (邹沛江,1988年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央行货币政策、金融智能化)


相关内容

  • [专栏]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得与失
  • 本文作者钟正生系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国信证券分析师林虎对本文亦有贡献.授权华尔街见闻发表. 近年来发达经济体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也屡有创新之举(表1).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风险一直未消,但央行始终未有全面宽松举措出台,反倒是再贷款.PSL和定向降准等所谓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继浮出水面. ...

  •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利率的影响 张川 动环0901 200972163 摘要:本文运用数据研究法,对2007年-2011年间,30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1)在一个月内市场利率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反应不明显,到三个月时会有一定是正向反应:(2)相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动幅度, ...

  • 对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理性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理性思考 作者:张帆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4年第07期 摘要:在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进入改革深水期的宏观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正酝酿着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鉴于解除存款利率上限对我国金融 ...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复试试题87-11
  •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 198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学复试试题选录 一.名词解释 1.解决财政赤字的基本方法 2.增值税与工商税的区别 3.我国外汇调剂 4.欧洲美元与亚洲美元 5.特尔斐法(Delphi method) 6.联行往来 7.古典概型 8.会计基本9.美国10.票据兑贴11.信 ...

  • 金融学简答题和论述题完整版整理(201112全)
  • 五.简答题: 1.通货膨胀的含义.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 ...

  •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 摘要: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 ...

  • 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浅谈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利弊分析 学生姓名 虞储萍 指导教师 分 院 金融与经贸分院 专业名称 金融学 班 级 08金融1班 学 号 0820500130 提交日期 2012年03月31日 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2012 年 03 月 31 日 浅谈中国现 ...

  • 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与金融宏观调控
  • 2005年第3期(总第343期) 南 方 金 融South China Finance No.3, 2005General No. 343 金融市场改革创新与金融宏观调控 沈炳熙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100032) 摘要: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金融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体系重 ...

  • 论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 论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如果说,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分设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话,那么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银监会分设则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与金融宏观调控机制调整到位,标志着我国新阶段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体系将克服过去央行集监管与调控于一体所带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