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郑燮等等。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哪有什么孤高?哪有什么飘逸?只有仁爱和质朴!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等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各州,因作此诗以寄情。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飐”,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唐诗鼓吹注解》)屈复云:“岭树”遮目,望不可见;“江曲”九回,断肠无已时也。(《唐诗成法》)吴乔云:中四句皆寓比意。“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转引《义门读书记》)纪昀云: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着相。(《瀛奎律髓刊误》)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

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 “更在斜阳外”的 “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意象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别。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诗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这样,“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好,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写独身客舟的孤寂。颔联写景开阔,联系尾联,我们可以知道景象的广大莫及可以显示自比沙鸥之微渺。再联系颈联议论句,就能够感悟到诗歌中抒发的旅夜自伤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意在借古讽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华享乐的朝中权臣。不明白这一点,这首词也很难读懂。同样李商隐的《隋宫》也是借古讽今:“紫泉宫殿琐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荧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郑燮等等。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哪有什么孤高?哪有什么飘逸?只有仁爱和质朴!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等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各州,因作此诗以寄情。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飐”,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唐诗鼓吹注解》)屈复云:“岭树”遮目,望不可见;“江曲”九回,断肠无已时也。(《唐诗成法》)吴乔云:中四句皆寓比意。“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转引《义门读书记》)纪昀云: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着相。(《瀛奎律髓刊误》)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

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 “更在斜阳外”的 “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意象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别。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诗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这样,“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好,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写独身客舟的孤寂。颔联写景开阔,联系尾联,我们可以知道景象的广大莫及可以显示自比沙鸥之微渺。再联系颈联议论句,就能够感悟到诗歌中抒发的旅夜自伤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意在借古讽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华享乐的朝中权臣。不明白这一点,这首词也很难读懂。同样李商隐的《隋宫》也是借古讽今:“紫泉宫殿琐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荧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相关内容

  • 略谈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 略谈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对不少人士来说,古典诗词的鉴赏有一定难度,这一方面是因为所读诗词较少.周围没有相应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因为没有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 鉴赏古典诗词中的形象,对古典诗词中形象的鉴赏与评价,是高考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考点,对古典诗词形象的鉴赏,主要是对形象的识别,对形象塑造方法的分 ...

  • 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方法初探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方法初探 作者:秦菲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年第04期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在教学中要分清类型整体把握诗歌内容,要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内容,要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

  • 写景抒情诗歌专题讲座
  • 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写景抒情"诗词赏析教学研究 李冬梅(北京市永定路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一.古典诗歌"写景抒情"专题教学之价值 (一)古典诗歌在民族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 ...

  • 雨霖铃说课稿
  •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雨霖铃> 教师考试直播课堂 每周一晚19:30 [湖北教师招聘网校提分课程!] 2014年湖北省农 村义务教师招聘笔试辅导课程 一. 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 教学重点 ...

  • 诗歌鉴赏的思路和方法
  • 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老师的工作是要用这一例子指导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形成成熟的阅读与作文的能力.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对诗词的讲解基本上如出一辙,让学生反复诵读.生平讲解.历史背景介绍.句子分析背诵默写等,而对诗歌鉴赏的具体解题方法却不去关注,这样孤立的讲解起不到效果,如何才能 ...

  • 诗歌鉴赏说课稿
  • 诗歌鉴赏小专题说课稿(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歌鉴赏小专题.下面我从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部分进行说明. 能力的既需要依托完备的知识体系,需要依托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个体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能力形成物质载体,本课程主要讲解阅读诗歌的相关知识 ...

  • 李清照一剪梅修改教案
  • <一剪梅>教案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 ...

  • 高考古诗词鉴赏思维方法
  • 高考古诗词鉴赏思维方法 古典诗文 2010-05-02 1643 5d56b7b40100i1dr 高考古诗词鉴赏思维方法 感谢博友精心制作美图 一.宏观把握,大处着眼. 高考古诗鉴赏,应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首先读懂并概括出该诗创造了怎样的意境(或景.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要做到这一步,就必 ...

  • 27-中国风景名胜
  • (课程代码:0200176) <中国风景名胜>教学大纲 CHINESE NATIONAL PARK 管理学院 230 <中国风景名胜>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中国风景名胜概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认识到风景名胜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和设立各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