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及方法指导

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

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

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

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

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

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

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

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

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

(五).现代文阅读方面:

①在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

②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六).文言文阅读方面:

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二、怎样搞好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1. 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要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即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但低效率的做法。 概括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

2. 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初高中学习能否顺利过渡,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要做到“三相信”、“一莫要”: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助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一遇困难,就沮丧、心烦,

寝食不宁。

3. 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大语文观点,即“语文的处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2)“实践+尝试”(生活中的语文,如报纸、杂志、书籍、媒体„„),更强调自学能力。

4.具体方法(学习要求):积累、感悟、熏陶。 积累:多读,多记(背)。对于积累,大纲要求:20部文学名著,50首诗词,300万字的读物,20篇文章。也就是说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感悟和熏陶,只有大量的录入才能良好的输出。因此要做到“博闻强识”就要不但注重课堂的学习,更要注意课外的扩张。即“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5.古文学习须得法。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第三篇:高中语文学习学生需自主整理的知识

附1:字词、句子、短语、语法方面:

一、 汉字 造字法:六书。

二、 词类 词的分类及其辨别。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三、 短语

1.掌握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2.区别主谓短语和其它类型的短语。

3.区别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

4.了解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方位、能愿、复指、兼语、连动等)。

四、句子

1.单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用途分),也可分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按结构分)。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判断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关键看句子有几个主谓结构。

3.复句的分类: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五、修辞

1.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学会判别:①比喻②拟人③夸张④排比⑤对偶⑥引用⑦设问⑧反问。

2.注意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判别。

3.注意象征与衬托的区别。

4.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选择;

长、短句的变换、选择;

整句、散句互换、选择;

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选择。

六、文言知识

1.文言实词知识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文言中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混淆,要细心辨别。

(2)通假字:音同通假、音近通假。

(3)一词多义:了解多个义项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字形和语境理解词义和用法。

(4)词类活用:了解常见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情况,根据语境(语法结构)来判断词语的活用情况。

2.文言虚词知识

掌握文言虚词18个(“之”、“于”、“而”、“以”、“其”、“者”、“因” “即” “既” “也”、“乃”、“夫(念fú)”、“且”、“乎”、“则”、“焉”、“然”、“为”)的基本词

义,其中重点掌握“之”、“于”、“而”、“以”、“其”、“因”、“焉”、“乃”。 附2:中学生必读书目

一、初中部分:

⑴《西游记》吴承恩著;(2)《水浒传》施耐庵著;⑶《朝花夕拾》鲁迅著;⑷《骆驼祥子》冰心著;⑸《繁星•春水》冰心著;⑹《鲁滨孙这漂流记》(英)笛福著;⑺《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⑻《童年》(俄)高尔基著;⑼《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⑽《名人传》(法)罗曼•罗兰著。

二、高中部分:

⑴《论语通译》徐志刚著;⑵《三国演义》罗贯中著;⑶《红楼梦》曹雪芹著;⑷《呐喊》鲁迅著;⑸《女神》郭沫若著;⑹《子夜》茅盾著;⑺《家》巴金; ⑻《雷雨》曹禺著;⑼《围城》钱钟书著;⑽《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⑾《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⑿《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著;⒀《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⒁《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著;⒂《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著;⒃《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著;⒄《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⒅《谈美书简》朱光潜著;⒆《老人与海》(英)海明威著;⒇《匹克威克外传》(英)狄更斯著。

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

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

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

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

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

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

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

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

疑是一次质的飞跃与提高。

(五).现代文阅读方面:

①在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

②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③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

④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六).文言文阅读方面:

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看到高中语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继续和深入,在教学目标,内容上与初中存在明显差异。

二、怎样搞好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

1. 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要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即采用“笨鸟先飞”的勤奋但低效率的做法。 概括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尤其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三先三后”、“三戒三倡”。

“三先三后”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 “三戒三倡”是:一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三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

2. 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

初高中学习能否顺利过渡,还有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看你是否对自己的学习充满自信。要做到“三相信”、“一莫要”:相信暂时的挫折无碍大局,只会帮助你积累经验教训;相信自己有能力,只是不得要领,没有施展出来;相信自己定能总结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好方法来;切莫一遇困难,就沮丧、心烦,

寝食不宁。

3. 树立正确的观念。

(1)树立大语文观点,即“语文的处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

(2)“实践+尝试”(生活中的语文,如报纸、杂志、书籍、媒体„„),更强调自学能力。

4.具体方法(学习要求):积累、感悟、熏陶。 积累:多读,多记(背)。对于积累,大纲要求:20部文学名著,50首诗词,300万字的读物,20篇文章。也就是说只有丰富的积累,才能更好地感悟和熏陶,只有大量的录入才能良好的输出。因此要做到“博闻强识”就要不但注重课堂的学习,更要注意课外的扩张。即“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5.古文学习须得法。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点之一就体现在文言文上。一方面是由于高一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先秦散文,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不齐,了解不够系统。

第三篇:高中语文学习学生需自主整理的知识

附1:字词、句子、短语、语法方面:

一、 汉字 造字法:六书。

二、 词类 词的分类及其辨别。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三、 短语

1.掌握短语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2.区别主谓短语和其它类型的短语。

3.区别动宾短语和动补短语。

4.了解几种特殊结构的短语类型(介宾、的字、方位、能愿、复指、兼语、连动等)。

四、句子

1.单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按用途分),也可分为主谓句与非主谓句(按结构分)。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判断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关键看句子有几个主谓结构。

3.复句的分类: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五、修辞

1.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本特征及表达效果,学会判别:①比喻②拟人③夸张④排比⑤对偶⑥引用⑦设问⑧反问。

2.注意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判别。

3.注意象征与衬托的区别。

4.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选择;

长、短句的变换、选择;

整句、散句互换、选择;

常式句和变式句的变换、选择。

六、文言知识

1.文言实词知识

(1)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文言中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混淆,要细心辨别。

(2)通假字:音同通假、音近通假。

(3)一词多义:了解多个义项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字形和语境理解词义和用法。

(4)词类活用:了解常见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情况,根据语境(语法结构)来判断词语的活用情况。

2.文言虚词知识

掌握文言虚词18个(“之”、“于”、“而”、“以”、“其”、“者”、“因” “即” “既” “也”、“乃”、“夫(念fú)”、“且”、“乎”、“则”、“焉”、“然”、“为”)的基本词

义,其中重点掌握“之”、“于”、“而”、“以”、“其”、“因”、“焉”、“乃”。 附2:中学生必读书目

一、初中部分:

⑴《西游记》吴承恩著;(2)《水浒传》施耐庵著;⑶《朝花夕拾》鲁迅著;⑷《骆驼祥子》冰心著;⑸《繁星•春水》冰心著;⑹《鲁滨孙这漂流记》(英)笛福著;⑺《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⑻《童年》(俄)高尔基著;⑼《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⑽《名人传》(法)罗曼•罗兰著。

二、高中部分:

⑴《论语通译》徐志刚著;⑵《三国演义》罗贯中著;⑶《红楼梦》曹雪芹著;⑷《呐喊》鲁迅著;⑸《女神》郭沫若著;⑹《子夜》茅盾著;⑺《家》巴金; ⑻《雷雨》曹禺著;⑼《围城》钱钟书著;⑽《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⑾《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著;⑿《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著;⒀《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⒁《欧也妮•葛朗台》(法)巴尔扎克著;⒂《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著;⒃《普希金诗选》(俄)普希金著;⒄《泰戈尔诗选》(印)泰戈尔著;⒅《谈美书简》朱光潜著;⒆《老人与海》(英)海明威著;⒇《匹克威克外传》(英)狄更斯著。


相关内容

  • 初中语文新课程定稿
  • 搭建桥梁,沟通你我 浅谈教师应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 摘 要: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在初中语文学得不错的学生,进入高中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个别同学甚至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惧感,失去了学习的 ...

  •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之区别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之区别 作者:刘岩 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17期 摘 要: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衔接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高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初中教学的衔接,直接关系到高中语 ...

  • 第一部分:初三升高一衔接班
  • 2014年暑假班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尖子.提优班) 一.简要说明 1. 第1-4讲,是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一则对初中重点知识回顾并适时延伸到高中,二则对初高中某些脱节的知识及时加以补充:第5-10讲是高一新课的预习,以便同学们在开学后,从容安排好各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在学习和考试中占得先机,使自已 ...

  •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 摘 要: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差异,能否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语文成绩.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分析中小学语文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有益于同行. 关键词: 中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学习 衔接工作 当小学生结束了相对轻 ...

  • 教育培训机构信息收集整理
  • 奥斯特教育 一.简介 成都澳斯特教育集团(成都澳斯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都澳斯特培训学校.小桔灯作文)是专业化.正规化.科学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机构. 履行"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学习习 ...

  •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 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高中语文学习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跳跃.高中强调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变"要我读.要我写"为"我要读.我要写".我们就必须在进入高中的初始阶段,尽快调整好自己的角色位置,调整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自觉克服学习的依赖性和安于现状的思想,必须 ...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 微型课题选题指南 一.德育研究 1.高中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建设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现心理及教育实践研究 3.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研究 4.贴近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5.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实践研究 6.中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 ...

  • 浅谈语法在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中的重要性
  • 浅谈语法在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中的重要性 语法可以让人们从一种语言中由小的意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意义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准确地进行思维表达活动.此处的语法是指现代汉语(狭义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有三大根本特点:分析型语言.重语用.重韵律.三者为 "一体二用"的 ...

  • 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 日照市教育学会2013年度小(微)课题选题指南 <指南>说明: 1.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本<指南>为课题立项工作服务,促进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课题. 2.课题指南项目不等同于课题名称,应用和落实的过程应是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过程. 3.课题指南仅为学校和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