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生]中看莫泊桑的悲剧意识

  摘  要:不幸的生活经历让莫泊桑成为精神病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产生悲观主义的思想。他的悲观主义明显地贯穿于《一生》这部长篇小说中。宗教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主人公让娜的悲剧。让娜悲剧的本质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没有独立的生存空间。此外,莫泊桑在《一生》中用现实主义的生活来否定现实。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管窥莫泊桑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为虚空。

  关键词:莫泊桑;一生;悲剧;虚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2

  引言:

  坎坷的生活经历让莫泊桑产生无法拯救和幻灭的悲观主义思想。探讨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是理解其作品不可省略的过程。本文从莫泊桑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出发,试图从宗教、男权社会和现实主义的生活三个角度浅析让娜人生悲剧的原因,初步得出莫泊桑的悲剧意识在《一生》这部长篇小说中集中体现为“虚空”的思想。

  一、莫泊桑悲剧性的个人经历

  莫泊桑出生在没落贵族家庭,拥有受人尊重的父母。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发现父母的争吵与冲突。父亲花天酒地,残暴冷酷,母亲忍辱负重,辛苦持家。很大程度上,父亲就是《一生》中拈花惹草,道貌岸然的男主人公德・拉马尔子爵的化身。而母亲洛尔则是《一生》中善良温和,却承受悲剧人生的让娜的原型。青年时期他亲历普法战争,看到战争的残酷血腥,敌人的恐怖残暴和法军的腐败无能,对战争有了深刻的体认。战争催生了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思想和批判性,呈现在他的作品中,则表现为深刻的悲剧意识。

  二、宗教与让娜的悲剧

  《一生》中的开头部分交代,“父亲严格地把她关在修道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幽禁生活,使她对世俗的一切全然无知。他希望他等到她十七岁被送回来时仍然是天真无邪,以便让他亲自来调教她。”然而正是这样脱离现实生活的教会教育,奠定了让娜整个悲剧性人生的基调。宗教,教会,教育,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纯洁的梦一般的世界,让让娜耽于幻想,对爱情充满憧憬,对未来充满期待。当怀抱着这样美好的预期,进入一个浑浊的残酷的现实和生活中去,迎接她的只有苦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源流相同。娜保持纯洁善良的秉性,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她的人生是一个个幻想破灭的过程。她从修道院回来,觉得“这一下可以永远自由了”。然而,她没有意识到,这是她不自由的人生即将开始,并且她将越来越丧失自由。

  教会的教育,甚至宗教,都没能够让她产生自我意识,她的思想永远寄托别的人或物上。当一个个人离她而去,一件件事淡褪时,让娜感到整个人被慢慢抽空,丧失了意志。让娜曾坚决地认为自己信仰的是“正直人的天主”,但是后来她犹豫是否“背离宗教戒律去教育孩子”,也到教堂里去祷告,但她的人生始终无法摆脱厄运,这就是最大的讽刺。所以,“以女主人公约娜为代表的女性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在生活的最底层,她们在生活、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缺失独立地位和权利,因而受到了更多的压制和束缚;同时宗教强大的欺骗性也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和精神安慰,她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宗教,因此她们的言行和精神意识形态时刻都要受到宗教势力左右。”

  其实,《一生》中体现了莫泊桑的宗教观。罗萨莉见到神父时,嘴里咕哝着,“不是人,不是人。”让娜收到托尔比阿克神父的一封信,“天主的惩罚已经落到您的头上。由于您拒绝您把您的儿子交给他,他已经从您身边把他并交给一个妓女去了。”莫泊桑一生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诚。他通过小说中罗萨莉、让娜、莉松等人物对宗教的态度,来表达对虚伪的神职人员的蔑视和宗教无法拯救现实人生的幻灭感和无助感。

  很大程度上,宗教教育和宗教信仰造成了让娜的悲剧。宗教使得让娜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生活希冀,丧失了情感寄托,留下无尽的虚空。

  三、男权社会与让娜的悲剧

  让娜的一生与三个男人息息相关,她的人生是三个男人逐渐远离,一个个梦想逐渐幻灭的过程。她的人生寄托在这三个男人身上,而这三个男人并没有带给她生活的幸福和充实,而是虚空。莫泊桑在《一生》中,也下意识地刻画了许多象征虚空的“空洞”意象,与人物虚空的心境和生活相呼应。让娜从修道院里回来时,让娜涉世未深,甚至在对未婚夫德・拉马尔子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跌入了婚姻的空洞。”此后,当丈夫褪去了演员的外衣,让娜逐渐发现他越发像一个陌生人。她和他之间有一层隔阂,不能在思想和精神上相互沟通。她恨男女交配之事,因为这并没有建立在感情的沟通和基础上,丈夫的出轨让她感到孤独和空虚。就在她重新充满活力,成为一个母亲,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儿子保罗时,保罗却花天酒地,到处欠债。让娜感到强烈的痛苦的是,一个妓女抢走了她的儿子。在遭受了一系列命运的挫折之后,让娜变成一个没有希望也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成为了一个“异化”的人。

  《一生》中有个很重要的女性角色,那就是莉松姨妈。莉松姨妈,一个未嫁的老处女,不懂得世俗的规则和生活,就连最亲近的人提起她时也没有任何的情感。莉松姨妈本身的存在就是虚空,对于他人来说,她什么也不是。她的存在毫无意义,她只作为否定的意义才存在,是虚空的存在。其实,莉松姨妈就是让娜的外化和极致。在让娜作为人的意识和本质被抽空后,也就逐渐地变成这样一种虚空的存在,一种符号性的存在。

  作为让娜的命运对照物的罗萨莉这样归结让娜的悲剧,罗萨莉和让娜都遭遇了被德・拉马尔子爵玩弄和抛弃的命运,但是,她的生活似乎比让娜幸运得多。在她听到让娜抱怨“一生没有交过好运时”,她总是会嚷起来有许多人每天为了一点面包起早贪黑,劳碌一生,最终仍是穷死。由此,可以了解到,十九世纪,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虚伪浮夸的上流社会,恶浊萎靡的社会风气(集中表现在男女淫乱,未婚先孕成为社会风俗),男权社会压抑下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空间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于男人或者靠辛勤的劳作获得微薄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或者悲剧性的人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宿命,更何况让娜这样充盈在饱满的精神世界中又无时不刻积压在逼仄和虚空的生存空间里的女性呢?   四、现实主义的生活与让娜的悲剧

  “莫泊桑以这样的现实主义描写来否定现实:时间发生的结果是销蚀一切,没种情势都只表明失落的预兆,事实的相继道来导致空无的结局。因此,她的人生是一系列虚空的组合。”让娜从修道院中走出,就措手不及,毫无预兆地跌进了命运的漩涡里无法自拔,一系列惨剧就这样接二连三地发生在她身上。她从禁锢她幻想的修道院的高墙中走出,却发现,生活本身是一堵更高的围墙,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蚕食和磨损她的幻想。小说中一直充斥着这样的句子,她发现自己无事可做,有种可怕的幻灭感,过去的梦想都不复存在。曾经魂牵梦萦的美丽自然渐渐失却了吸引力。琐碎的生活本身就是磨损人的经历和生命活力最有力的武器。最为悲哀的是,让娜没有什么需求,也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值得高兴和期待的事,就这样无助地,逆来顺受地等待命运的安排。就这样,让娜变成了一个“越来越没有意志的人”,倒在了生活为她铺设的坟墓中去。那就是,看似让让娜有一缕曙光的未来生活(她的儿子不日要回来,她有了一个外孙女),实际上,是作者淡淡的隐忧。生活,会不会再给不幸的让娜带来厄运?让娜成为了生活的旁观者,被动地承受着命运加诸给她的一切。

  莫泊桑的现实主义笔法擅长在生活细节中开掘出典型的反映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剖面。而作者淡然的笔调,更使小说富有悲惨的色彩。让娜一类的贵族女人,学的是空虚无用的知识,被束缚在家庭这样的狭小空间,在脱离了男性的庇佑和关怀下,家庭成为一个空虚的牢笼,她们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空虚的空壳。

  所以,本文从上述三个角度,得出莫泊桑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为虚空。让娜的悲剧原因,也是虚空造成的。宗教清空了让娜的自我意识和精神世界,使让娜充满了虚空的幻想,男权社会清空了让娜的经济地位和人格地位,使让娜的生活依托变为虚无,现实主义的生活清空了让娜自我意志和生活希冀,成为一个虚空没有灵魂的空壳。

  结语:

  一直以来,对莫泊桑的研究集中在他的短篇小说上,长篇小说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从莫泊桑第一部大获成功的长篇小说《人生》入手,了解了莫泊桑悲剧性的人生和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探析了主人公让娜人生悲剧的原因。从宗教、男权社会和现实主义的生活三个角度得出让娜悲剧性人生的形成过程,并且初步得出莫泊桑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为虚空的结论。但是,莫泊桑的悲剧意识如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如何进行虚空意象的创造,则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摘  要:不幸的生活经历让莫泊桑成为精神病患者,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产生悲观主义的思想。他的悲观主义明显地贯穿于《一生》这部长篇小说中。宗教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主人公让娜的悲剧。让娜悲剧的本质是男权社会中,女性没有独立的生存空间。此外,莫泊桑在《一生》中用现实主义的生活来否定现实。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管窥莫泊桑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为虚空。

  关键词:莫泊桑;一生;悲剧;虚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3-0-02

  引言:

  坎坷的生活经历让莫泊桑产生无法拯救和幻灭的悲观主义思想。探讨这一思想的形成因素是理解其作品不可省略的过程。本文从莫泊桑悲剧性的人生经历出发,试图从宗教、男权社会和现实主义的生活三个角度浅析让娜人生悲剧的原因,初步得出莫泊桑的悲剧意识在《一生》这部长篇小说中集中体现为“虚空”的思想。

  一、莫泊桑悲剧性的个人经历

  莫泊桑出生在没落贵族家庭,拥有受人尊重的父母。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发现父母的争吵与冲突。父亲花天酒地,残暴冷酷,母亲忍辱负重,辛苦持家。很大程度上,父亲就是《一生》中拈花惹草,道貌岸然的男主人公德・拉马尔子爵的化身。而母亲洛尔则是《一生》中善良温和,却承受悲剧人生的让娜的原型。青年时期他亲历普法战争,看到战争的残酷血腥,敌人的恐怖残暴和法军的腐败无能,对战争有了深刻的体认。战争催生了莫泊桑的悲观主义思想和批判性,呈现在他的作品中,则表现为深刻的悲剧意识。

  二、宗教与让娜的悲剧

  《一生》中的开头部分交代,“父亲严格地把她关在修道院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幽禁生活,使她对世俗的一切全然无知。他希望他等到她十七岁被送回来时仍然是天真无邪,以便让他亲自来调教她。”然而正是这样脱离现实生活的教会教育,奠定了让娜整个悲剧性人生的基调。宗教,教会,教育,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纯洁的梦一般的世界,让让娜耽于幻想,对爱情充满憧憬,对未来充满期待。当怀抱着这样美好的预期,进入一个浑浊的残酷的现实和生活中去,迎接她的只有苦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让娜和包法利夫人的悲剧源流相同。娜保持纯洁善良的秉性,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对未来充满幻想。但是,她的人生是一个个幻想破灭的过程。她从修道院回来,觉得“这一下可以永远自由了”。然而,她没有意识到,这是她不自由的人生即将开始,并且她将越来越丧失自由。

  教会的教育,甚至宗教,都没能够让她产生自我意识,她的思想永远寄托别的人或物上。当一个个人离她而去,一件件事淡褪时,让娜感到整个人被慢慢抽空,丧失了意志。让娜曾坚决地认为自己信仰的是“正直人的天主”,但是后来她犹豫是否“背离宗教戒律去教育孩子”,也到教堂里去祷告,但她的人生始终无法摆脱厄运,这就是最大的讽刺。所以,“以女主人公约娜为代表的女性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在生活的最底层,她们在生活、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面缺失独立地位和权利,因而受到了更多的压制和束缚;同时宗教强大的欺骗性也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和精神安慰,她们不得不寄希望于宗教,因此她们的言行和精神意识形态时刻都要受到宗教势力左右。”

  其实,《一生》中体现了莫泊桑的宗教观。罗萨莉见到神父时,嘴里咕哝着,“不是人,不是人。”让娜收到托尔比阿克神父的一封信,“天主的惩罚已经落到您的头上。由于您拒绝您把您的儿子交给他,他已经从您身边把他并交给一个妓女去了。”莫泊桑一生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诚。他通过小说中罗萨莉、让娜、莉松等人物对宗教的态度,来表达对虚伪的神职人员的蔑视和宗教无法拯救现实人生的幻灭感和无助感。

  很大程度上,宗教教育和宗教信仰造成了让娜的悲剧。宗教使得让娜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生活希冀,丧失了情感寄托,留下无尽的虚空。

  三、男权社会与让娜的悲剧

  让娜的一生与三个男人息息相关,她的人生是三个男人逐渐远离,一个个梦想逐渐幻灭的过程。她的人生寄托在这三个男人身上,而这三个男人并没有带给她生活的幸福和充实,而是虚空。莫泊桑在《一生》中,也下意识地刻画了许多象征虚空的“空洞”意象,与人物虚空的心境和生活相呼应。让娜从修道院里回来时,让娜涉世未深,甚至在对未婚夫德・拉马尔子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就“跌入了婚姻的空洞。”此后,当丈夫褪去了演员的外衣,让娜逐渐发现他越发像一个陌生人。她和他之间有一层隔阂,不能在思想和精神上相互沟通。她恨男女交配之事,因为这并没有建立在感情的沟通和基础上,丈夫的出轨让她感到孤独和空虚。就在她重新充满活力,成为一个母亲,把全部的爱奉献给自己的儿子保罗时,保罗却花天酒地,到处欠债。让娜感到强烈的痛苦的是,一个妓女抢走了她的儿子。在遭受了一系列命运的挫折之后,让娜变成一个没有希望也没有自我意识的人,成为了一个“异化”的人。

  《一生》中有个很重要的女性角色,那就是莉松姨妈。莉松姨妈,一个未嫁的老处女,不懂得世俗的规则和生活,就连最亲近的人提起她时也没有任何的情感。莉松姨妈本身的存在就是虚空,对于他人来说,她什么也不是。她的存在毫无意义,她只作为否定的意义才存在,是虚空的存在。其实,莉松姨妈就是让娜的外化和极致。在让娜作为人的意识和本质被抽空后,也就逐渐地变成这样一种虚空的存在,一种符号性的存在。

  作为让娜的命运对照物的罗萨莉这样归结让娜的悲剧,罗萨莉和让娜都遭遇了被德・拉马尔子爵玩弄和抛弃的命运,但是,她的生活似乎比让娜幸运得多。在她听到让娜抱怨“一生没有交过好运时”,她总是会嚷起来有许多人每天为了一点面包起早贪黑,劳碌一生,最终仍是穷死。由此,可以了解到,十九世纪,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国,虚伪浮夸的上流社会,恶浊萎靡的社会风气(集中表现在男女淫乱,未婚先孕成为社会风俗),男权社会压抑下女性没有独立的人格空间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于男人或者靠辛勤的劳作获得微薄的收入,生活难以为继。或者悲剧性的人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宿命,更何况让娜这样充盈在饱满的精神世界中又无时不刻积压在逼仄和虚空的生存空间里的女性呢?   四、现实主义的生活与让娜的悲剧

  “莫泊桑以这样的现实主义描写来否定现实:时间发生的结果是销蚀一切,没种情势都只表明失落的预兆,事实的相继道来导致空无的结局。因此,她的人生是一系列虚空的组合。”让娜从修道院中走出,就措手不及,毫无预兆地跌进了命运的漩涡里无法自拔,一系列惨剧就这样接二连三地发生在她身上。她从禁锢她幻想的修道院的高墙中走出,却发现,生活本身是一堵更高的围墙,一点一点,一天一天地蚕食和磨损她的幻想。小说中一直充斥着这样的句子,她发现自己无事可做,有种可怕的幻灭感,过去的梦想都不复存在。曾经魂牵梦萦的美丽自然渐渐失却了吸引力。琐碎的生活本身就是磨损人的经历和生命活力最有力的武器。最为悲哀的是,让娜没有什么需求,也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值得高兴和期待的事,就这样无助地,逆来顺受地等待命运的安排。就这样,让娜变成了一个“越来越没有意志的人”,倒在了生活为她铺设的坟墓中去。那就是,看似让让娜有一缕曙光的未来生活(她的儿子不日要回来,她有了一个外孙女),实际上,是作者淡淡的隐忧。生活,会不会再给不幸的让娜带来厄运?让娜成为了生活的旁观者,被动地承受着命运加诸给她的一切。

  莫泊桑的现实主义笔法擅长在生活细节中开掘出典型的反映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剖面。而作者淡然的笔调,更使小说富有悲惨的色彩。让娜一类的贵族女人,学的是空虚无用的知识,被束缚在家庭这样的狭小空间,在脱离了男性的庇佑和关怀下,家庭成为一个空虚的牢笼,她们的灵魂也成为一个空虚的空壳。

  所以,本文从上述三个角度,得出莫泊桑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为虚空。让娜的悲剧原因,也是虚空造成的。宗教清空了让娜的自我意识和精神世界,使让娜充满了虚空的幻想,男权社会清空了让娜的经济地位和人格地位,使让娜的生活依托变为虚无,现实主义的生活清空了让娜自我意志和生活希冀,成为一个虚空没有灵魂的空壳。

  结语:

  一直以来,对莫泊桑的研究集中在他的短篇小说上,长篇小说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从莫泊桑第一部大获成功的长篇小说《人生》入手,了解了莫泊桑悲剧性的人生和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探析了主人公让娜人生悲剧的原因。从宗教、男权社会和现实主义的生活三个角度得出让娜悲剧性人生的形成过程,并且初步得出莫泊桑的悲剧意识集中体现为虚空的结论。但是,莫泊桑的悲剧意识如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如何进行虚空意象的创造,则需要进一步地探讨。


相关内容

  • 莫泊桑的悲剧意识
  • 从<一生>管窥莫泊桑的悲剧意识 摘要:莫泊桑是个擅长写悲剧故事的作家,而关于他悲剧意识的具体研究并不多,所以本文在解析悲剧和悲剧意识前提下,通过<一生>浅谈莫泊桑的悲剧意识.他将人生的悲剧性展现给读者,表达了对社会的反抗,对人性价值的呼唤,对人类生存权的要求,<一生&g ...

  •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作者
  • 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一作者:不明 发布时间:2009-09-23 08:57:01 来源:网络文章正文 资料下载 自考圈 论坛 1.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众神之王-宙斯 2.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以短歌为基础,在公元前9世纪 ...

  • 不是读过莫泊桑,看过[我的前半生],就真的知道怎么过好这一生了
  • 如果说<我的前半生>里描写了一个前半生不怎么顺畅的女性,那么莫泊桑的<一生>则就是完全描写了一个悲哀女性的一生.不过,<我的前半生>里,罗子君重新来过,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而莫泊桑<一生>里的雅娜,从婚后的不幸一直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她人生悲哀的同时 ...

  • 莫泊桑[项链](教案)
  • 项 链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 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 她有过夜会狂欢,她曾受尽十年辛 酸,,她是 ...

  • 外国文学下填空题
  • 填空题: 1. 狄更斯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奥利弗·退斯特>.<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事>.<双城记><远大前程>. 2. 唯美主义相关论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谎言的衰落> 3. 哈代 ...

  • 课文中的的经典素材-- 思想熔炉
  • 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爱因斯坦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所创造的语言并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一个人,以及他生存之所有的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 ...

  •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 外国著名作家简介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1.欧美部分 <荷马史诗>即<伊得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风格崇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 <荷马史 ...

  • 莫泊桑悲观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源.过程及其对莫泊桑创作的影响
  • 首先,家庭生活的影响是莫泊桑悲观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莫泊桑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天资聪明.自由好动,从小就迷恋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自然美.但他的快乐童年是短暂的,稍懂事时,他就发现了家庭潜在的危机.他的父亲没有固定的职业,多年来家中的生活全靠父母各自仅有的几处产业的收入维持,近乎坐吃山空, ...

  • 自考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
  • 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1.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2.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包括巴尔干半岛的地端(即希腊半岛).爱琴海中数百个岛屿和小亚细亚西部沿海一带.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前,地中海中的克里特岛和希腊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