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 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 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至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 基态、激发态与光谱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1. 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1)根据数为 ,除K 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 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 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 相等。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
2. A、B 、C 、D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 原子L 层上的电子数是K 层的三倍;B 元素的原子核外K 、L 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 、N 层电子数之和;C 元素形成的C 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完全相同,D 原子核外比C 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则
(1)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B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写出C 和D 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三、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
氢 H 1s1
……
钠 Na 1s22s 22p 63s 1
……
钾 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
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铬 24Cr [Ar]3d54s 1
铜 29Cu [Ar]3d104s 1
[练习]
1.一个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
A +1 B +2 C +3 D -1
2.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若以E 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 .E (3s)>E (2s)>E (1s)
B .E (3s)>E (3p)>E (3d)
C .E (4f)>E (4s)>E (3d)
D .E (5s)>E (4s)>E (4f)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 22p 63s 23p 1 B. O2- 1s22s 22p 6
C.Na+ 1s22s 22p 6 D. Si 1s22s 22p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 22s 22p 63s 23p 4
D 碳-12原子 126C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
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总结〗
【板书】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
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三、构造原理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第一节 原子结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 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 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二、教学重点
1. 能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至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三、教学难点:
1.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 基态、激发态与光谱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指导阅读法、讨论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1. 理论研究证明,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分成不同的能层,同一能层的电子,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能层和能级的符号及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1)根据数为 ,除K 层外,其他能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有 电子。
(2)从上表中可以发现许多的规律,如s 能级上只能容纳2个电子,每个能层上的能级数与 相等。请再写出一个规律 。
2. A、B 、C 、D 均为主族元素,已知A 原子L 层上的电子数是K 层的三倍;B 元素的原子核外K 、L 层上电子数之和等于M 、N 层电子数之和;C 元素形成的C 2离子与氖原子的核外电+
子排布完全相同,D 原子核外比C 原子核外多5个电子。则
(1)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B 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写出C 和D 的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三、构造原理
根据构造原理,只要我们知道原子序数,就可以写出几乎所有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 即电子所排的能级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1—36号)
氢 H 1s1
……
钠 Na 1s22s 22p 63s 1
……
钾 K 1s 22s 22p 63s 23p 64s 1
……
有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对于构造原理有一个电子的偏差,如:
铬 24Cr [Ar]3d54s 1
铜 29Cu [Ar]3d104s 1
[练习]
1.一个电子排布为1s 22s 22p 63s 23p 1的元素最可能的价态是( )
A +1 B +2 C +3 D -1
2.构造原理揭示的电子排布能级顺序,实质是各能级能量高低,若以E 表示某能级的能量,下列能量大小顺序中正确的是
A .E (3s)>E (2s)>E (1s)
B .E (3s)>E (3p)>E (3d)
C .E (4f)>E (4s)>E (3d)
D .E (5s)>E (4s)>E (4f)
3.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A.Al 1s22s 22p 63s 23p 1 B. O2- 1s22s 22p 6
C.Na+ 1s22s 22p 6 D. Si 1s22s 22p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 甲烷的电子式
B 氟化钠的电子式
C 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s 22s 22p 63s 23p 4
D 碳-12原子 126C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
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总结〗
【板书】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
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板书设计】
三、构造原理
四、能量最低原理、基态与激发态、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