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普通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遗传(heredity): 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variation):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答: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的复制而形成的物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体和染色质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周期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不同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根尖、叶、性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

答: 有丝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4n 2n

DNA分子数: 2n-4n 4n 4n 4n 2n

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 0 0

减数分裂:

*母细胞 初级*母细胞 次级*母细胞 *细胞 染色体数目: 2n 2n n(2n) n DNA分子数: 2n-4n 4n 2n n 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2(0) 0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遗传学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遗传学事件(交换、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基因分离?)

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

遗传学意义:⑴.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 ,两个子细胞的遗传基础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⑵.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A.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6.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含有遗传物质DNA的细胞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 叶绿体

7.受精和双受精?胚和胚乳的基因型,种皮、果皮的基因型?

受精:雄配子( 精子) 与雌配子( 卵细胞) 融合为一个合子。

双受精: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此过程就是双受精

胚与胚乳随机 种皮与果皮桶母本一样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组成特点?)

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特点:

(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

(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2.DNA储存信息的能力?(4n)

3. 2种核酸的碱基组成特点?单链和双链核酸碱基组成特点?

DNA与RNA共有的碱基是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胸腺嘧啶存在于DNA中,而尿嘧啶则存在于RNA中。每种碱基分别与另一种碱基的化学性质完全互补,嘌呤是双环,嘧啶是单环,两个嘧啶之间空间太大,而嘌呤之间空间不够。这样A总与T配对,G总与C配对。

第一、在双链DNA中:①在数量上,两个互补的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②在碱基比率上,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总碱基数的50%。

第二、在双链DNA中互补的α、β两条链之间存在两种关系:①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单链中呈倒数关系②、两个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单链中呈恒等关系。

第三,在DNA及其转录的RNA之间有下列关系:①、在碱基数量上,在DNA和RNA的单链内,互补碱基的和恒等,且等于双链DNA的一半;②、互补碱基和占各自总碱基的百分比在双链DNA、有意义链及其互补链中恒等,且等于RNA中与之配对碱基的和的百分比。

4.什么是有义链?无义链?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复制和转录,复制和转录的方向性? 有义链:DNA双链在转录过程中于转录形成的RNA序列相同的那条链。

被选为模板的单链叫无义链

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碱基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复制:由一个亲代DNA或一个亲代RNA合成一个新的子代分子的过程,用亲代分子作为合成的模板。

转录: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DNA链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

5.遗传密码的特点?(兼并性?摇摆性?)

A.遗传密码为三联体,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B 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

C.遗传密码间无逗号

D.简并性

E.遗传密码的有序性

F.通用性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1.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隐性?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测。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

隐性: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

2. 复等位基因?人类ABO血型的遗传?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

3.多因一效、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多种性状的表型。

4.测定基因型的方法/(自交法和测交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5.显性、隐性?杂种中,隐性基因是否丢失?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

隐性: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

不会

6基因分离规律和独立遗传规律的本质?基因分离比例?(配子、基因型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交配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

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孟德尔定律的应用。(P77例)

从理论上讲,自由组合规律为解释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分离规律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2.实践应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连锁遗传的本质?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在F2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2.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两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

3.交换值与连锁基因距离和连锁强度的关系?

4.基因定位的方法?(两点测验法:3次杂交3次测交;三点测验法:一次杂交依次测交,双交换类型比例最少)

5.连锁群、连锁遗传图?干扰、符合系数?

连锁群:一对或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这些基因统称为一个连锁群。

连锁遗传图: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干扰:在1对染色体中,1个位置上的1个单交换对于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

6.性状重组的原因有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独立遗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交换重组)

7.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人有哪些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疾病?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8.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P112,3)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特征?

答:染色体组是指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或称为基因组,以 X 表示其基数。⑴.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连锁群不同,其上携带基因不同 ⑵. 染色体组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一个就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3.不同种属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

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不同种属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二倍体生物:2n = 2X,n = X 5.整倍体的同源性和异源性

2.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地个体.

同源多倍体: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的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

一倍体:把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同源多倍体的育性?(四倍体、三倍体,同源三倍体西瓜是否绝对无籽,为什么?)异源多倍体的育性(四倍体、六倍体)?

答:(1)①.同源多倍体主要依靠无性繁殖途径人为产生和保存。

②.自然界也能产生同源多倍体,往往高度不育;

即使少数能产生少量后代,也往往是非整倍体。

③.同源多倍体自然出现的频率:

多年生植物 > 一年生;

自花授粉植物 > 异花授粉植物;

无性繁殖植物 > 有性繁殖植物。

⑵. 异源多倍体是物种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异源多倍体自然繁殖的都是偶倍数,由远缘杂交形成 异源多倍中的染色体部分同源性 异源多倍体的亲本要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如同一属中的不同种、或同一种中的 不同变种,亲缘关系太远一般难以成功 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证明远缘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是新种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生殖来传代。

4.单倍体不一定都是一倍体。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正常可育的二倍体。异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二倍体,二倍体(如水稻、玉米)的单倍体是一倍体

单倍体的育性?形成完全平衡可育配子的概率为1/2n。(如玉米、水稻)

答: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① 二倍体植物:n=X 单元单倍体

水稻、玉米的单倍体就是一倍体(n=X=12、10)。

② 多倍体生物:n≠X 多元单倍体

普通烟草的单倍体是二倍体(n=2X=TS=24);

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是三倍体(n=3X=ABD=21)。

③ 单倍体表现出高度不育:

∵ 在单倍体植株内,染色体都是成单的,一般以单价体 出现,表现为高度不育,几乎不能产生种子。

低等生物单倍体的是大多数低等植物生命的主要阶段,故不存在育性的问题。如:苔藓的配子体世代

单体、缺体、三体、四体?普通小麦有多少个单体、缺体、三体、四体?各自的配对构型? 答:单体 2n-1=(a1a1a2a2a3a3) (b1b1b2b2b3) =11=(n-1)Ⅱ + Ⅰ

缺体 2n-2= (a1a1a2a2a3a3) (b1b1b2b2) =10=(n-1)Ⅱ

三体 2n+1=a1a1a2a2a3a3a3=7=(n-1)Ⅱ + Ⅲ

四体 2n+2=a1a1a2a2a3a3a3a3=8=(n-1)Ⅱ + Ⅳ

7.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鉴定特征,遗传效应?

答:①.缺失:形成缺失圈(由正常染色体构成) 假显性;

②.重复:形成重复圈(由畸变染色体构成) 剂量效应、位置效应;

③.倒位:形成倒位圈(由一对染色体)、后期桥(双着丝点染色

体) 位置效应(交换值改变,形成新种)。

第7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细菌与细菌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方式?什么是转化、接合、性导、转导?如何区别这4种方式?

答:细菌与细菌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方式有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区别:转化: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

染色体组的过程。接合(conjugation):是指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转移到受体(receptor)内的过程。特点: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可逆:发生环出时,F因子又可重新离开染色体。转导(transduction):1. 概念: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是细菌遗传物质传递和交换方式之一。 2.特点:以噬菌体为媒介 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 通过感染转移到另 一个受体细胞内。

2.病毒的2点杂交遗传分析方法?

答:答:h-和h+均能感染B株 可用T2

两个亲本h-r+和h+r同时感染B株。

h-r+(透明,小)×h+r-(半透明,大)

↓同时感染

B菌株

获得噬菌体子代

亲本型:h-r+, h+r-

重组型:h-r-, h+r+

将亲本型和重组型混合子代

↓感染

混合有B和B/2菌株的培养基

h-r+(亲):噬菌斑透明、小,边缘模糊

h+r-(亲):噬菌斑半透明、大,边缘清楚

h-r-(重组):噬菌斑透明、大,边缘清楚

h+r+(重组):噬菌斑半透明、小,边缘模糊

重组值计算:

重组值 = 重组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100%

= [(h+r+ + h-r-)/(h+r- + h-r+ + h+r+ + h-r-)]×100%

去掉%即可作为图距。

3.不同性别的细菌杂交,后代的性别类型?如F+хF-,HfrхF-, F’ хF-。

第8章 基因表达与调控

1.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是什么?(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最小的交换单位,突变单位和功能单位;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区段,是一个起作用的单位,称为顺反子,但不是突变和重组的最小结构单位,内部包括许多突变子和重组子。)

2.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答:结构基因: 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DNA。结构基因的功能是把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给mRNA(信使核糖核酸),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调节基因:是调节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它能使结构基因在需要某种酶时就合成某种酶,不需要时,则停止合成,它对不同染色体上的结构基因有调节作用。

3.什么是重叠基因?隔裂基因?它们分别是什么生物的基因组织特征?

答:所谓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隔裂基因(split gene):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intron)所隔裂的现象。重叠基因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织特征 隔裂基因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织特征

4.什么是假基因?

答: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在核苷酸顺序的组成上非常相似,却不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是相应的正常基因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复制品,由于突变积累的结果而丧失活性 5什么是顺反测验(互补测验)?Benzer是如何提出顺反子这一概念的?

答:顺反测验即互补测验。通过测验可确定两个表型效应相似的突变位点是否位于同一个顺反子或基因内。

6什么是顺式调控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与基因表达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有哪些?

答:顺式作用元件指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

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多为转录因子。

7操纵元的概念?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元表达调控模型?

答:操纵元是指指包含结构基因、操纵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一些相邻基因组成的DNA片段,其中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操纵基因的调控。 当大肠杆菌在没有乳糖的环境中生存时,1ac操纵元处于阻遏状态。i基因在其自身的启动子Pi控制下,低水平、组成性表达产生阻遏蛋白R,每个细胞中仅维持约10个分子的阻遏蛋白。R以四聚体形式与操纵子o结合,阻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1ac的结合,阻止了基因的转录起动。R的阻遏作用不是绝对的,R与o偶尔解离,使细胞中还有极低水平的β-半乳糖苷酶及透过酶的生成。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受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转变为别乳糖,与R结合,使R构象变化,R四聚体解聚成单体,失去与o的亲和力,与o解离,基因转录开放,β-半乳糖苷酶在细胞内的含量可增加1000倍。这就是乳糖对1ac操纵元的诱导作用。

一些化学合成的乳糖类似物,不受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分解,却也能与R特异性结合,使R构象变化,诱导1ac操纵元的开放。例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galactoside, IPTG)就是很强的诱导剂,不被细胞代谢而十分稳定。X-gal(5-溴-4-氯-3-吲哚-β-半乳糖苷)也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半乳糖苷,可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产生兰色化合物,因此可以用作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指示剂。IPTG和X gal都被广泛应用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工作中。

8.基因调控主要发生在什么水平?

答:主要在转录水平发生

9.什么叫安慰诱导物?(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诱导过程中不被分解,被称为安慰诱导物)

答:能高效诱导酶的合成,但又不被所诱导的酶分解的分子,称为安慰性诱导物(gratuitous inducer)。

10.动物抗体形成与DNA重排的关系?真核生物基因剂量改变的方式有哪些?

答:

11.DNA甲基化可降低转录的效率?

答: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呈负相关

基因甲基化状态:

1、高度甲基化: 基因为持续失活(如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

2、诱导去甲基化:如组织或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基因;

3、持续低水平甲基化:具有转录活性(如持家基因

12.什么是转录因子?什么是激活子?

答: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

13.转录因子或激活子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域的常见三维构型有哪些?

第9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1.基因工程的概念?内容?操作程序?成就?

答: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 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 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 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 然后导入活细胞, 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

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包括:⑴目的基因的制备,所谓目的基因就是按照设计所需要转移的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⑵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重组,所谓克隆载体就是承载和保护目的基因带入受体细胞的运载者,如质粒,λ噬菌体,病毒等。⑶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所谓受体细胞就是接受外源目的基因的细胞把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要用到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⑷克隆子的筛选和鉴定,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子有没有组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去,目的基因有没有在宿主细胞中通过转录、翻译表达出预先设计中想要得到的产物和表达产物如何分离、纯化等技术内容。 成就:

2.载体必需的基本条件?什么是穿梭载体?

答:克隆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复制。

有选择克隆子的标记基因。

有一段多克隆位点,供外源DNA片段组入克隆载体。

分子量小,拷贝数多。

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克隆载体必须是安全的,不应含有对受体细胞有害的基因,并且不会任意转入除 受体细胞以外的其它生物的细胞,尤其是人的细胞。

穿梭载体是指可以在多种宿主下复制。比如说通常能够在哺乳动物,酵母或者其他细菌复制表达的质粒,同时可以在大肠杆菌内复制。这样利于对质粒的分子生物学操作和大量制备。

3.什么是Ti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什么是T-DNA?

答:Ti质粒是在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它控制根瘤的形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T-DNA转移DNA(transferred DNA,T-DNA) 农杆菌Ti(tumor inducing)或Ri(root inducing)质粒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核基因组中,已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遗传转化载体。是Ti质粒上的片断,包含三个重要的基因,当整合到宿主细胞(主要是双子叶植物)时分别诱发根瘤,opine化合物的合成和抑制细胞分化。 Ti质粒因为自身一些优点很适合作为导入外源基因的载体。而外基因就是整合到T-DNA上的。

4.什么叫PCR?

答: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

5.Southern杂交、 Northern杂交、 Western杂交?

答:Southern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DNA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1][2]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Western杂交是将蛋白质电泳、印迹、免疫测定融为一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目的蛋白。

第10章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特征?(随机性、稀有性、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相对有害性、平行性。)

2.什么是芽变?如何繁殖保存优良的芽变?为什么?

答: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发生的突变。芽变一般表现在枝、叶、花、果及物候期、成熟期等特征和特性上。选择突变芽及其成长的枝,经过无性繁殖可以创造出新品种称芽变选种。繁殖保存优良的芽变有扦插 嫁接 压条等方法。

3.什么叫复等位基因?

答: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

4.什么叫显性纯合致死?举例说明?

答:纯合显性致死(小鼠毛色遗传):黑色变为黄色,但无黄色纯合原因:突变的黄色基因AY对黑色基因a为显性,但AY具有致死的隐性

效应。 AY AY其胚胎在母体内即已死亡,只有AY a可存活。

5.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自交条件下的遗传表现?

答:1.基因突变表现世代的早晚和选出纯合体速度的快慢,

因显隐性而有所不同。2.体细胞突变:①.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当代个体以嵌合体形式表现出突变性状,要从中选出纯合体,需要有性繁殖自交两代。②.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当代为杂合体,但不表现、呈潜伏状态),要选出纯合体,需有性繁殖自交一代。

3.突变性状表现因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而异:

6.如何对基因突变的真实性和显隐性进行鉴定?

答:基因突变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可将变异体与原始亲本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

高秆变为矮秆后代为高秆,则不是突变,由环境引起。显隐性进行鉴定: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区分,可利用杂交试验

加以鉴定。如:

突变体矮秆株×原始品种(高)

F1高秆

F2有高秆、也有矮秆,

说明该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7.如何利用花粉直感法估算基因突变率?以玉米甜质和粉质基因为例?

答:①.花粉直感:估算配子的突变率。

例:玉米 非甜Su 甜粒su

P susu × SuSu

↓对父本进行射线处理

F1 大部分为Susu,极少数为susu

susu在当代籽粒上即可发现 (理论上全为Susu)。

如果10万粒种子中有5粒为甜粒,则

突变率 = 5/100000 = 1/2万

8.人类隐性突变率的估算?

类基因突变的检出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易鉴定,

主要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隐性突变难以检出:因为常染色体上隐性性状的出现, 很可能是两个杂合体婚配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9.基因突变频率与辐射强度和辐射剂量的关系?

答:基因突变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提高总剂量可以提高

突变率 但过高剂量会引起不育、畸形、叶绿体突变率增

加、甚至植株死亡等问题。 基因突变率一般不受辐射强度的影响 照射总剂量不 变时,不管单位时间内所照射的剂量多少、其基因突变率保持不变。

第11章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特点?与性连锁遗传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细胞器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

答:细胞质遗传: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特点:②.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

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③.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④.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

的分离。(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①.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异同:两者都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与性别连锁的为性连锁,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的,表现母性影响。

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型?.

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基因不育系(A): S(rr)保持系(B): N(rr) 恢复系(C):S(RR), N(RR)

恢复性杂合体: S(Rr), N(Rr

第12章 遗传与发育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性状形成和发育中的相互关系?

答: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两部分, 个体发育缺一不可。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由基因型(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所预定的各种 基因表达过程,包括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作出反应。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细胞核起主导作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 个体发育方向和模式 为蛋白质(包括酶)合成提供模板(mRNA)各种 RNA控制细胞代谢方式和分化程序。 细胞质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并为DNA复制、mRNA转录、tRNA或rRNA 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

基因与环境在个体性状形成和发育中的相互关系?

答:环境中很多生物及非生物因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生物个体发育。例如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

植物诱导抗性是外界因子对个体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另一种形式。其它一些非生物因子,如加热、冷冻、干旱、积涝、受伤、紫外线、激素及化合物等都可以诱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个体发育但环境因子诱导基因表达中的一些信号传递机制尚在研究之中。 什么是同形异位现象、同形异位基因?

答: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形成 的一类基因,多为控制转录因子。

第13章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概念?有何区别?数量性状的特点?

答:数量性状是指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质量性状是指指属性性状,即能观察而不能量测的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二者的区别: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数量性状是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质量性状的区别可以用文字描述,而数量性状的差异要用数字表示,如水稻种子的千粒重,不能明显地划分为“重”和“轻”两类。

数量性状的遗传在本质上与孟德尔式的遗传一样,可以用多基因理论来解释。 数量性状的特点:(1)数量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杂交后的分离不能明确分组。(2)数量性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3)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什么是主基因、微效基因?

答:主基因:控制某个性状表现的效应较大的少数基因;微效基因:数目较多,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

什么是超亲遗传?什么是杂种优势?

答:超亲遗传:在杂交时,杂种后代出现的一种超越双亲现象。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

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参数?

答: 主要有统计参数 (Parameter):

均值(平均数, Mean)

方差(Variance)

标准差(Standard error)

协方差(Covariance)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等

近交系数的概念?

答:近亲系数(F):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

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

答:自交的遗传效应:⑴.杂合体自交导致基因分离,后代群体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⑵.杂合体自交导致等位基因纯合,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从而淘汰有害的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3)杂合体自交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稳定。

回交的遗传效应:①. 回交后代基因型纯合严格受轮回亲本的基因控制②. 回交后代纯合率仍可用公式 (1—1|2r)n估算,求得纯合率值也相同,但回交纯合率与自交纯合率的内容不同

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关于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答:杂种优势涉及的性状多为数量性状,故需以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和表明其优势的强弱。 主要有:(1)平均优势 (2)超亲优势 (3)对照优势 ①.营养型:杂种营养体发育旺盛,如牧草、甘薯、烟草。 ②.生殖型:杂种生殖器官发育旺盛,主要是以种子为主要生产目的的作物,如穗数、粒重、棉铃数。 ③.适应型:杂种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如抗性。 关于杂交优势形成的主要学说有:⑴.显性假说 (Dominance hypothesis) ⑵.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⑶. 其它:①. 非等位基因的互作 (上位性)对杂种优势表现的影响 ②. 核质互作与杂种优势③. 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 ④.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

第14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群体的概念?

有机体繁殖过程中,并不能把各个体的基因型传递给子代,传递给子代的只是不同频率的基因。

哈德-魏伯格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和要点?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改变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 遗传,变异和选择

2.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名词解释

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 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当染色体组型为aa的植物给染色体组型为AA的植物授粉时,其种子有什么样染色体组型的胚和胚乳?

胚 Aa 胚乳AAa

2有丝分裂分裂过程分为哪几步?试述各部分特征?(16-17页)

书本上概括主要要点即可

3试述双受精过程?

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为胚。同时另1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名词解释

1. 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 非同源染色体: 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3. 姊妹染色单体: 在二价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成为姊妹染色单体

4. 非姊妹染色单体: 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互成为非姊妹染色单体

5. 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营养体生殖

6. 有性生殖: 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

育而产生后代。

7. 自花授粉: 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叫自花授粉

8. 异花授粉: 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叫异花授粉

9. 胚乳直感: 如果在3x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

种想象称为胚乳直感

10. 果实直感: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则称为果实直感

11. 孤雌生殖: 凡由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的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

12单性结实: 它是在卵细胞没有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也能正常发育的现象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名词解释

1. 异染色质: 是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常染色质: 是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2简答: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四个

1)含量:DNA含量恒定。体细胞DNA含量是配子DNA的一倍;多倍体DNA含量倍增,但细

胞内蛋白质含量不恒定。

2)代谢:利用放射性与非放射性元素进行标记,发现:DNA分子代谢较稳定;其它分子一

边形成、同时又一边分解。

3)突变:紫外线诱发突变时,最有效波长均为260nm;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一致; 证明基因突变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联系。

4)分布:①.DNA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所共有:噬菌体、病毒、植物、人类等。

②.而蛋白质则不同: 噬菌体、病毒、细菌的蛋白质一般不存在于染色体上,而

真核生物染色体中有核蛋白组成。

直接证据【三个实验自己概括简明介绍】

1)细菌的转化试验

格里费斯(Griffith F.,1928):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

① 无毒IIR型→小鼠成活→重现IIR型

② 有毒IIIS型→ 小鼠死亡→ 重现IIIS型

③ 有毒IIIS型(65℃杀死) →小鼠成活→ 无细菌

④ 无毒IIR型→ 有毒IIIS型(65℃杀死) → 小鼠→ 死亡→ 重现IIIS型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原理: P存在于DNA,而不存于蛋白质;S 存在于蛋白质,不存于DNA。

①.32P标记T2噬菌体;

②.35S标记T2噬菌体。

结论:进入菌内的是DNA;DNA进入细胞内才能产生完整的噬菌体。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佛兰科尔-康拉特-辛格尔(Framkel-Conrat-Singer)试验:

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蛋白质外壳和单螺旋RNA接种: TMV蛋白质→烟草→不发病;

TMV RNA →烟草→发病→新的TMV;

TMV RNA + RNA酶→ 烟草→ 不发病。

结论:提供RNA的亲本决定了其后代的RNA和蛋白质。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名词解释

1. 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 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

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3. 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4.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5.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6.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

7. 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8. 纯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基因型

9.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

10. 杂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不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杂合基因型

11.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12. 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1表

13. 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4. 完全显性:F1所表现得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成为完全显性

15. 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

也叫半显性

16. 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为共显性

17.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18. 返祖现象: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现象。

19.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这称为多因一效

20.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这就叫一因多效或叫基因的多效性 简答

1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

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

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实现条件

1) 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

显。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

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 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2独立分配规律及其实质?

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实质: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3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表现如何?

1)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2)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4)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

5)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显现起遮盖作用的基因

6)隐性上位作用 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显现隐性基因

7)抑制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显现显性基因

4课后练习题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行连锁

名词解释

1. 相引相(相引组):如果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形性状联系

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相引组)

2. 相斥相(相斥组):如果甲显性性状和乙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

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相斥组)

3. 连锁遗传现象: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

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4. 完全连锁:在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地交

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地现象,叫完全连锁

5. 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

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6. 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

交换和重组

7.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8.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9. 单交换:当3个基因顺序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如果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发生1次交

换,即单交换

10. 双交换:对于3个基因所包括连锁区段来说,就是同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即双交换

11. 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叫

干扰

12. 符合系数:是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用来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

13. 连锁遗传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

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

14.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15. 性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16. 常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除了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外,其余各

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17. 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18. 限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简答题

1. 什么叫交换值?交换值是怎样估算的?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一)、测交法

测交后代(Ft)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二)、自交法

自交法的原理与过程:(以香豌豆花色与花粉粒形状两对相对性状,P-L交换值测定为例。)

设F1产生的四种配子PL, Pl*, pL*, pl的比例分别为:a, b, c, d;则有:

a+b+c+d=1

a=d, b=c

F2的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及其理论比例为:

P_L_ (PPLL, PPLl, PpLL, PpLl): a2+2ab+2ac+2bc+2ad

P_ll (PPll, Ppll) : b2+2bd

ppL_ (ppLL, ppLl) : c2+2cd

ppll : d2

⏹ 而F2中双隐性个体(ppll)的实际数目是可出直接观测得到的(本例中为1338),其

比例也可出直接计算得到(1338/6952),因此有:

⏹ 相斥相的分析:

相斥相的数据在书上,仅是数据改动,原理相同

2. 基因定位的方法有那些?

(一)、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二)、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

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3. 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

1) 雄杂合型(XY型):

⏹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

⏹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

染色体;

⏹ 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 性比一般是1 : 1。

2)XO型:

⏹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

⏹ 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

类型的配子;

⏹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 如:蝗虫、蟋蟀。

3)雌杂合型(ZW型):

◆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

和W染色体;

◆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 性比一般是1 : 1。

◆ 蛾类、蝶类,鸡鸭等

4. 课后练习题

第六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名词解释

1、 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称为缺失杂合

2、 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称为缺失纯合体

3、 罗伯逊易位:在一个易位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群体内,就有可能出现少了一对染色体的

易位纯合体,这种易位称为罗伯逊易位

4、 染色体组:生物一个属中二倍体种配子中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该生物属的一个染色

体组。

5 同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6.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简答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一、基因定位

A、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利用假显性现象,杂合体表现隐性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其关键为:

1. 使载有显性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缺失 → 隐性等位基因有可能表现“假显性”;

2. 对表现假显性现象个体进行细胞学鉴定 → 鉴定发生缺失某一区段的染色体。

B、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定位

1. 将易位半不育现象看作一个显性性状(T),与其相对应等位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性状(t);

2. 利用性状的连锁关系进行二点或三点测验 → 进行基因定位。

采用二点测验:计算Tt与邻近基因之间的重组率,确定易位结合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例:玉米长节间基因Br(株高正常)为短节间基因br(植株矮化)的显性。

二、果蝇CIB测定法

ClB测定法的原理: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很低,把倒位区段作为抑制交换的显性基因或标志,而把正常染色体区段作为不能抑制交换的隐性标志。

X射线 → 果蝇 → 倒位杂合体的雌蝇(XClBX+)

三、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应用

用X射线处理→第2染色体载有斑纹基因的片段易位到决定雌性的W性染色体上,成为限性遗传→幼蚕期,鉴别♀、♂,分别上簇。

家蚕第10染色体上有一蚕卵黑色基因(B),通过X射线诱变→将该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雌蚕卵(ZWB)为黑色,预以淘汰。雄蚕卵(ZZ)为白色得以区分,进行饲养。

3染色体组的特点.

a不同属往往具有独特的染色体基数;

b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间形态、结构和载有的基因均彼此不同,并且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整体,任何一个成员或其组成部分的缺少对生物都是有害的(生活力降低、配子不育或性状变异)。

4课后练习题

第七章 基因突变

名词解释

1.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改变,是基因分子内部在某种条件作用

下所发生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结构蛋白或酶的改变,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大小、品质、颜色、结构和生长率等性状的改变

2. 转座子: 由几个基因组成的特定的DNA片段,而且往往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 简答题

1.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A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1、 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发生多次同样的突变。

2、可逆性:象许多生化反应一样是可逆的。

B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C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D突变的平行性

2.基因突变诱发的因素有哪些?

A 物理因素诱变:

a电离辐射诱变:

中子诱变效果好,但经中子照射的物体带有放射性,人体不能直接接触。其它还有激光、电子和微波、射线(一般不用,电离程度很大,内照射很危险)等。

b非电离辐射诱变:

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其波长较长(3800~150Å)、穿透力弱,一般应用于微生物或高等生物的配子诱变。

c综合效应诱变:

太空中大量存在着各种物理射线可诱发突变,其它如失重、超净、无地球磁场影响以及

卫星发射和返回时剧烈震动等因素也是产生诱变的重要原因。

B化学因素诱变

1)妨碍DNA某一成分的合成,引起DNA变化

2)碱基类似物替换

3)直接改变DNA某些特定的结构

4)引起DNA复制的错误

5)抗生素 破坏基因分子结构 造成染色体断裂而引起突变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coli)20分钟可繁殖一代。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个体小,一般在1 μ至几μ之间,操作管理方便。

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

发生突变;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问题,隐性突变也能表现出来。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影印培养,易检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利于从生化角度来研究基因的作用。

5)便于研究基因重组:细菌具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可以进行精密的遗传分析。

6)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于进行基因定位、结构分析和分离,基因的表达调控也适于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7)便于进行遗传操作: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

-+2. P1和λ噬菌体的特性细菌遗传物质交换的四种方式,各自的特点?F、F′、F、Hfr

的区别?

A 转化: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

自己染色体组。【不是标准答案】

接合: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性导:接合时由F' 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不是标准答案】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 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

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个受体细胞内。

B区别 a.没有F因子,即F-;

b.一个自主状态F因子,即F+;

c.一个整合到自己染色体内的F因子,即Hfr。

d.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可逆,当发生环出时,F因子又重新离开

染色体,并且携带有染色体的一些基因,称F’

第九章 细胞质遗传

1. 细胞质遗传: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

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特点:

①.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又称母性遗传。

②.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③.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④.基因定位困难: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3. 母性影响

概念: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特点: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胞质遗传相似,但其本质不同,因为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而是F1受母本基因的影响,以后还要分离。

4、 共生体: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能够

自我复制,或者在核基因组作用下进行复制;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的

效应。

5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其反应机理不需要掌握】

类别:核不育型、质– 核互作不育型、质不育型。

第十一章 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

1. 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采取工程建设方式 → 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 → 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 → 使后者定向获得新遗传性状的一门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使实验生物学领域产生巨大变革。

2. 基因工程的内容

①.从细胞和组织中分离DNA;

②.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分子,制备DNA片段;

③.将酶切DNA分子与载体DNA连接 构建能在宿主细胞内自我复制的重组DNA分子; ④.把重组DNA分子引入宿主受体细胞 → 复制;

⑤.重组DNA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分配到子细胞 → 建立无性繁殖系或发育成个体; ⑥.从细胞群体中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 → 并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正常表达,翻译成蛋白质等基因产物、回收;或筛选出获得定向性状变异的个体。

3. 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复制原点,能自我复制;

2)具多克隆位点,即有多种限制酶的切点;

3)选择时的遗传标记,如抗生素基因;

4)易从宿主细胞中回收。

4. 基因库:是一组DNA和cDNA序列克隆的集合体。根据克隆核酸序列、来源,基因库可

分为:核基因库、染色体库、cDNA库、线粒体库等

5.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以体外快速扩增DNA。

6. 基因组学: 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基因

组的分子特征。

7. 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

遗传图谱: 根据遗传性状(如已知基因位点、功能未知的DNA标记、可鉴别的表型性状)的分离比例→将其定位在基因组中,构建相应的连锁图谱。

物理图谱: 将各种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点上。

8. 后基因组学:在完成基因组图谱构建以及全部序列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全基因组的基因功

能、基因之间相互关系和调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9. 蛋白质组学: 利用双相电泳技术研究细胞或组织的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 生物信息学:现代生物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收集、加工和分析生物资料和信息。

11. 功能基因组学: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

第十二章 遗传与发育

名词解释

1. 个体发育:高等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长成新的个体。这个过程通常称为个体发育。

2.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一类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

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要求了解P298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

1.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有哪些?

数量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没有明显区别界限,受环境影响大,无明显显隐性,受多对基因控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变异

质量性状的变异间断性,变异性状明显区别界限,受环境影响小,完全显性,受一对或少数对基因控制,有关质量性状变异的研究方法找笔记P311

2杂种优势表现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一, 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二个形状单独地表现突出,而是许多形状综合地表现出来 第二, 杂种优势的大小,大多数取决于双亲形状间地相对差异和相互补充

第三, 杂种优势的大小于双亲基因型地高度纯合具有密切地关系

第四, 杂种优势的大小于环境条件地作用也有密切地关系

名词解释

1. 遗传力:指基因型方差在表现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2. 质量性状: 若一类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和基因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称为质量性状

3. 数量性状: 若一类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称为数量性状

4. 杂种优势: 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名词解释

1基因库:是一组DNA和cDNA序列克隆的集合体。根据克隆核酸序列、来源,基因库可分为:核基因库、染色体库、cDNA库、线粒体库等

2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 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

3哈迪—魏伯格定律: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则等基因频率及3种基因型频率始终保持一定,各代不变。

普通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

什么是遗传,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1).遗传(heredity): 生物亲子代间相似的现象。

(2).变异(variation):生物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这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具有必要的环境,并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诞生的时间,标志?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标志着遗传学的建立和开始发展)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答:同源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这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2.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概念,关系?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便卷缩而呈现为一定数目和形态的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质的复制而形成的物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体和染色质实际上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周期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4.不同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根尖、叶、性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前期、中期)的染色体数目的动态变化?)

答: 有丝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数目: 2n 2n 2n 4n 2n

DNA分子数: 2n-4n 4n 4n 4n 2n

染色单体数目:0-4n 4n 4n 0 0

减数分裂:

*母细胞 初级*母细胞 次级*母细胞 *细胞 染色体数目: 2n 2n n(2n) n DNA分子数: 2n-4n 4n 2n n 染色单体数目: 0-4n 4n 2(0) 0

5.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遗传学意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重要遗传学事件(交换、交叉,同源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基因分离?)

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

遗传学意义:⑴.核内各染色体准确复制为二 ,两个子细胞的遗传基础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⑵.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子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A.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个体世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2.为有性生殖过程中创造变异提供了遗传的物质基础

6.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含有遗传物质DNA的细胞器?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 叶绿体

7.受精和双受精?胚和胚乳的基因型,种皮、果皮的基因型?

受精:雄配子( 精子) 与雌配子( 卵细胞) 融合为一个合子。

双受精: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一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另一个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此过程就是双受精

胚与胚乳随机 种皮与果皮桶母本一样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1.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碱基组成特点?)

DNA为主要的遗传物质

特点:

(1)主链(backbone):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基通过酯键交替连接而成。

(2)碱基对(base pair):碱基位于螺旋的内则,以垂直于螺旋轴的取向通过糖苷键与主链糖基相连。

(3)大沟和小沟:大沟和小沟分别指双螺旋表面凹下去的较大沟槽和较小沟槽。

(4)结构参数:螺旋直径2nm;螺旋周期包含10对碱基;螺距3.4nm;相邻碱基对平面的间距0.34nm。2.DNA储存信息的能力?(4n)

3. 2种核酸的碱基组成特点?单链和双链核酸碱基组成特点?

DNA与RNA共有的碱基是腺嘌呤、胞嘧啶和鸟嘌呤。胸腺嘧啶存在于DNA中,而尿嘧啶则存在于RNA中。每种碱基分别与另一种碱基的化学性质完全互补,嘌呤是双环,嘧啶是单环,两个嘧啶之间空间太大,而嘌呤之间空间不够。这样A总与T配对,G总与C配对。

第一、在双链DNA中:①在数量上,两个互补的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恒等;②在碱基比率上,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总碱基数的50%。

第二、在双链DNA中互补的α、β两条链之间存在两种关系:①任意两个不互补的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单链中呈倒数关系②、两个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互补单链中呈恒等关系。

第三,在DNA及其转录的RNA之间有下列关系:①、在碱基数量上,在DNA和RNA的单链内,互补碱基的和恒等,且等于双链DNA的一半;②、互补碱基和占各自总碱基的百分比在双链DNA、有意义链及其互补链中恒等,且等于RNA中与之配对碱基的和的百分比。

4.什么是有义链?无义链?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复制和转录,复制和转录的方向性? 有义链:DNA双链在转录过程中于转录形成的RNA序列相同的那条链。

被选为模板的单链叫无义链

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碱基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复制:由一个亲代DNA或一个亲代RNA合成一个新的子代分子的过程,用亲代分子作为合成的模板。

转录:以DNA中的一条单链为模板,游离碱基为原料,在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RNA链的过程。

DNA链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RNA链的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

5.遗传密码的特点?(兼并性?摇摆性?)

A.遗传密码为三联体,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B 遗传密码间不能重复

C.遗传密码间无逗号

D.简并性

E.遗传密码的有序性

F.通用性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1.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隐性?

基因型(genotype):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可以观测。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不同形态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

隐性: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

2. 复等位基因?人类ABO血型的遗传?

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leles):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就是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的典型例子。

3.多因一效、一因多效?

多因一效:一个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多效性:指的是染色体上一个或一对基因影响生物多种性状的表型。

4.测定基因型的方法/(自交法和测交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5.显性、隐性?杂种中,隐性基因是否丢失?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交配,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

隐性:性质或性状不表现在外的(跟“显性”相对)

不会

6基因分离规律和独立遗传规律的本质?基因分离比例?(配子、基因型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个体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交配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

基因分离定律: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孟德尔定律的应用。(P77例)

从理论上讲,自由组合规律为解释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分离规律还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的原因。2.实践应用 孟德尔遗传规律在实践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在植物的杂交育种上。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1.连锁遗传的本质?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在F2常有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2.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两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

3.交换值与连锁基因距离和连锁强度的关系?

4.基因定位的方法?(两点测验法:3次杂交3次测交;三点测验法:一次杂交依次测交,双交换类型比例最少)

5.连锁群、连锁遗传图?干扰、符合系数?

连锁群:一对或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这些基因统称为一个连锁群。

连锁遗传图: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干扰:在1对染色体中,1个位置上的1个单交换对于邻近位置上的交换发生的影响。

6.性状重组的原因有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独立遗传重组、同源染色体上连锁基因的交换重组)

7.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从性遗传?人有哪些伴性遗传(性连锁遗传)疾病?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方式。

限性遗传:是指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表达,而在另一种性别完全不表达。 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

8.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P112,3)

第六章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特征?

答:染色体组是指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一套基本染色体,或称为基因组,以 X 表示其基数。⑴.各染色体形态、结构和连锁群不同,其上携带基因不同 ⑵. 染色体组是一个完整而协调的体系,缺少一个就会造成不育或性状的变异。 3.不同种属染色体组的染色体基数

一个染色体组所包含的染色体数,不同种属间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4.二倍体生物:2n = 2X,n = X 5.整倍体的同源性和异源性

2.多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二倍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地个体.

同源多倍体: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异源多倍体:指不同的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单倍体:凡是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

一倍体:把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只含有单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个体

同源多倍体的育性?(四倍体、三倍体,同源三倍体西瓜是否绝对无籽,为什么?)异源多倍体的育性(四倍体、六倍体)?

答:(1)①.同源多倍体主要依靠无性繁殖途径人为产生和保存。

②.自然界也能产生同源多倍体,往往高度不育;

即使少数能产生少量后代,也往往是非整倍体。

③.同源多倍体自然出现的频率:

多年生植物 > 一年生;

自花授粉植物 > 异花授粉植物;

无性繁殖植物 > 有性繁殖植物。

⑵. 异源多倍体是物种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异源多倍体自然繁殖的都是偶倍数,由远缘杂交形成 异源多倍中的染色体部分同源性 异源多倍体的亲本要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如同一属中的不同种、或同一种中的 不同变种,亲缘关系太远一般难以成功 通过人工诱导多倍体,证明远缘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是新种产生的重要原因:

通常只能依靠无性生殖来传代。

4.单倍体不一定都是一倍体。同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正常可育的二倍体。异源四倍体的单倍体是二倍体,二倍体(如水稻、玉米)的单倍体是一倍体

单倍体的育性?形成完全平衡可育配子的概率为1/2n。(如玉米、水稻)

答:单倍体──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个体。

① 二倍体植物:n=X 单元单倍体

水稻、玉米的单倍体就是一倍体(n=X=12、10)。

② 多倍体生物:n≠X 多元单倍体

普通烟草的单倍体是二倍体(n=2X=TS=24);

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是三倍体(n=3X=ABD=21)。

③ 单倍体表现出高度不育:

∵ 在单倍体植株内,染色体都是成单的,一般以单价体 出现,表现为高度不育,几乎不能产生种子。

低等生物单倍体的是大多数低等植物生命的主要阶段,故不存在育性的问题。如:苔藓的配子体世代

单体、缺体、三体、四体?普通小麦有多少个单体、缺体、三体、四体?各自的配对构型? 答:单体 2n-1=(a1a1a2a2a3a3) (b1b1b2b2b3) =11=(n-1)Ⅱ + Ⅰ

缺体 2n-2= (a1a1a2a2a3a3) (b1b1b2b2) =10=(n-1)Ⅱ

三体 2n+1=a1a1a2a2a3a3a3=7=(n-1)Ⅱ + Ⅲ

四体 2n+2=a1a1a2a2a3a3a3a3=8=(n-1)Ⅱ + Ⅳ

7.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细胞学鉴定特征,遗传效应?

答:①.缺失:形成缺失圈(由正常染色体构成) 假显性;

②.重复:形成重复圈(由畸变染色体构成) 剂量效应、位置效应;

③.倒位:形成倒位圈(由一对染色体)、后期桥(双着丝点染色

体) 位置效应(交换值改变,形成新种)。

第7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细菌与细菌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方式?什么是转化、接合、性导、转导?如何区别这4种方式?

答:细菌与细菌之间交换遗传物质的方式有转化、接合、性导、转导。 区别:转化:某些细菌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

染色体组的过程。接合(conjugation):是指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从供体(donor)转移到受体(receptor)内的过程。特点: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性导:指接合时由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过程。可逆:发生环出时,F因子又可重新离开染色体。转导(transduction):1. 概念: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是细菌遗传物质传递和交换方式之一。 2.特点:以噬菌体为媒介 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 通过感染转移到另 一个受体细胞内。

2.病毒的2点杂交遗传分析方法?

答:答:h-和h+均能感染B株 可用T2

两个亲本h-r+和h+r同时感染B株。

h-r+(透明,小)×h+r-(半透明,大)

↓同时感染

B菌株

获得噬菌体子代

亲本型:h-r+, h+r-

重组型:h-r-, h+r+

将亲本型和重组型混合子代

↓感染

混合有B和B/2菌株的培养基

h-r+(亲):噬菌斑透明、小,边缘模糊

h+r-(亲):噬菌斑半透明、大,边缘清楚

h-r-(重组):噬菌斑透明、大,边缘清楚

h+r+(重组):噬菌斑半透明、小,边缘模糊

重组值计算:

重组值 = 重组噬菌斑数/总噬菌斑数×100%

= [(h+r+ + h-r-)/(h+r- + h-r+ + h+r+ + h-r-)]×100%

去掉%即可作为图距。

3.不同性别的细菌杂交,后代的性别类型?如F+хF-,HfrхF-, F’ хF-。

第8章 基因表达与调控

1.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是什么?(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最小的交换单位,突变单位和功能单位;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区段,是一个起作用的单位,称为顺反子,但不是突变和重组的最小结构单位,内部包括许多突变子和重组子。)

2.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答:结构基因: 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DNA。结构基因的功能是把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给mRNA(信使核糖核酸),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

调节基因:是调节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它能使结构基因在需要某种酶时就合成某种酶,不需要时,则停止合成,它对不同染色体上的结构基因有调节作用。

3.什么是重叠基因?隔裂基因?它们分别是什么生物的基因组织特征?

答:所谓重叠基因(overlapping gen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隔裂基因(split gene):一个结构基因内部为一个或更多的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intron)所隔裂的现象。重叠基因是原核生物基因组织特征 隔裂基因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织特征

4.什么是假基因?

答:假基因与有功能的基因在核苷酸顺序的组成上非常相似,却不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是相应的正常基因在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的复制品,由于突变积累的结果而丧失活性 5什么是顺反测验(互补测验)?Benzer是如何提出顺反子这一概念的?

答:顺反测验即互补测验。通过测验可确定两个表型效应相似的突变位点是否位于同一个顺反子或基因内。

6什么是顺式调控元件,反式作用因子?与基因表达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有哪些?

答:顺式作用元件指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

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多为转录因子。

7操纵元的概念?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元表达调控模型?

答:操纵元是指指包含结构基因、操纵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一些相邻基因组成的DNA片段,其中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操纵基因的调控。 当大肠杆菌在没有乳糖的环境中生存时,1ac操纵元处于阻遏状态。i基因在其自身的启动子Pi控制下,低水平、组成性表达产生阻遏蛋白R,每个细胞中仅维持约10个分子的阻遏蛋白。R以四聚体形式与操纵子o结合,阻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1ac的结合,阻止了基因的转录起动。R的阻遏作用不是绝对的,R与o偶尔解离,使细胞中还有极低水平的β-半乳糖苷酶及透过酶的生成。

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受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转变为别乳糖,与R结合,使R构象变化,R四聚体解聚成单体,失去与o的亲和力,与o解离,基因转录开放,β-半乳糖苷酶在细胞内的含量可增加1000倍。这就是乳糖对1ac操纵元的诱导作用。

一些化学合成的乳糖类似物,不受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分解,却也能与R特异性结合,使R构象变化,诱导1ac操纵元的开放。例如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galactoside, IPTG)就是很强的诱导剂,不被细胞代谢而十分稳定。X-gal(5-溴-4-氯-3-吲哚-β-半乳糖苷)也是一种人工化学合成的半乳糖苷,可被β-半乳糖苷酶水解产生兰色化合物,因此可以用作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指示剂。IPTG和X gal都被广泛应用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工作中。

8.基因调控主要发生在什么水平?

答:主要在转录水平发生

9.什么叫安慰诱导物?(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在诱导过程中不被分解,被称为安慰诱导物)

答:能高效诱导酶的合成,但又不被所诱导的酶分解的分子,称为安慰性诱导物(gratuitous inducer)。

10.动物抗体形成与DNA重排的关系?真核生物基因剂量改变的方式有哪些?

答:

11.DNA甲基化可降低转录的效率?

答:基因表达与甲基化呈负相关

基因甲基化状态:

1、高度甲基化: 基因为持续失活(如女性的一条X染色体;

2、诱导去甲基化:如组织或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基因;

3、持续低水平甲基化:具有转录活性(如持家基因

12.什么是转录因子?什么是激活子?

答: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

13.转录因子或激活子与DNA相互作用结合域的常见三维构型有哪些?

第9章 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1.基因工程的概念?内容?操作程序?成就?

答: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 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 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 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 然后导入活细胞, 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

生产新产品。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因工程的主要操作步骤包括:⑴目的基因的制备,所谓目的基因就是按照设计所需要转移的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⑵目的基因与克隆载体的重组,所谓克隆载体就是承载和保护目的基因带入受体细胞的运载者,如质粒,λ噬菌体,病毒等。⑶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所谓受体细胞就是接受外源目的基因的细胞把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要用到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⑷克隆子的筛选和鉴定,带有目的基因的克隆子有没有组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去,目的基因有没有在宿主细胞中通过转录、翻译表达出预先设计中想要得到的产物和表达产物如何分离、纯化等技术内容。 成就:

2.载体必需的基本条件?什么是穿梭载体?

答:克隆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复制。

有选择克隆子的标记基因。

有一段多克隆位点,供外源DNA片段组入克隆载体。

分子量小,拷贝数多。

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克隆载体必须是安全的,不应含有对受体细胞有害的基因,并且不会任意转入除 受体细胞以外的其它生物的细胞,尤其是人的细胞。

穿梭载体是指可以在多种宿主下复制。比如说通常能够在哺乳动物,酵母或者其他细菌复制表达的质粒,同时可以在大肠杆菌内复制。这样利于对质粒的分子生物学操作和大量制备。

3.什么是Ti质粒?(Tumor inducing plasmid),什么是T-DNA?

答:Ti质粒是在根瘤土壤杆菌细胞中存在的一种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环形双链DNA分子。它控制根瘤的形成,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T-DNA转移DNA(transferred DNA,T-DNA) 农杆菌Ti(tumor inducing)或Ri(root inducing)质粒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从农杆菌中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核基因组中,已成为植物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遗传转化载体。是Ti质粒上的片断,包含三个重要的基因,当整合到宿主细胞(主要是双子叶植物)时分别诱发根瘤,opine化合物的合成和抑制细胞分化。 Ti质粒因为自身一些优点很适合作为导入外源基因的载体。而外基因就是整合到T-DNA上的。

4.什么叫PCR?

答: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

5.Southern杂交、 Northern杂交、 Western杂交?

答:Southern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DNA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1][2]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Western杂交是将蛋白质电泳、印迹、免疫测定融为一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生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目的蛋白。

第10章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特征?(随机性、稀有性、重演性、可逆性、多方向性、相对有害性、平行性。)

2.什么是芽变?如何繁殖保存优良的芽变?为什么?

答: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发生的突变。芽变一般表现在枝、叶、花、果及物候期、成熟期等特征和特性上。选择突变芽及其成长的枝,经过无性繁殖可以创造出新品种称芽变选种。繁殖保存优良的芽变有扦插 嫁接 压条等方法。

3.什么叫复等位基因?

答: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各个等位基因的总体

4.什么叫显性纯合致死?举例说明?

答:纯合显性致死(小鼠毛色遗传):黑色变为黄色,但无黄色纯合原因:突变的黄色基因AY对黑色基因a为显性,但AY具有致死的隐性

效应。 AY AY其胚胎在母体内即已死亡,只有AY a可存活。

5.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自交条件下的遗传表现?

答:1.基因突变表现世代的早晚和选出纯合体速度的快慢,

因显隐性而有所不同。2.体细胞突变:①.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当代个体以嵌合体形式表现出突变性状,要从中选出纯合体,需要有性繁殖自交两代。②.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当代为杂合体,但不表现、呈潜伏状态),要选出纯合体,需有性繁殖自交一代。

3.突变性状表现因繁殖方式和授粉方式而异:

6.如何对基因突变的真实性和显隐性进行鉴定?

答:基因突变的真实性鉴定方法:可将变异体与原始亲本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比较。

高秆变为矮秆后代为高秆,则不是突变,由环境引起。显隐性进行鉴定: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区分,可利用杂交试验

加以鉴定。如:

突变体矮秆株×原始品种(高)

F1高秆

F2有高秆、也有矮秆,

说明该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7.如何利用花粉直感法估算基因突变率?以玉米甜质和粉质基因为例?

答:①.花粉直感:估算配子的突变率。

例:玉米 非甜Su 甜粒su

P susu × SuSu

↓对父本进行射线处理

F1 大部分为Susu,极少数为susu

susu在当代籽粒上即可发现 (理论上全为Susu)。

如果10万粒种子中有5粒为甜粒,则

突变率 = 5/100000 = 1/2万

8.人类隐性突变率的估算?

类基因突变的检出是比较复杂的,而且不易鉴定,

主要靠家系分析和出生调查。

隐性突变难以检出:因为常染色体上隐性性状的出现, 很可能是两个杂合体婚配的结果,而不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结果。

9.基因突变频率与辐射强度和辐射剂量的关系?

答:基因突变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提高总剂量可以提高

突变率 但过高剂量会引起不育、畸形、叶绿体突变率增

加、甚至植株死亡等问题。 基因突变率一般不受辐射强度的影响 照射总剂量不 变时,不管单位时间内所照射的剂量多少、其基因突变率保持不变。

第11章 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特点?与性连锁遗传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细胞器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

答:细胞质遗传: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特点:②.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

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③.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④. 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

的分离。(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①.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异同:两者都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与性别连锁的为性连锁,细胞质遗传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的,表现母性影响。

有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型?.

答: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基因不育系(A): S(rr)保持系(B): N(rr) 恢复系(C):S(RR), N(RR)

恢复性杂合体: S(Rr), N(Rr

第12章 遗传与发育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性状形成和发育中的相互关系?

答:细胞核和细胞质是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两部分, 个体发育缺一不可。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由基因型(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所预定的各种 基因表达过程,包括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作出反应。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细胞核起主导作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 个体发育方向和模式 为蛋白质(包括酶)合成提供模板(mRNA)各种 RNA控制细胞代谢方式和分化程序。 细胞质则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并为DNA复制、mRNA转录、tRNA或rRNA 合成提供原料和能量。

基因与环境在个体性状形成和发育中的相互关系?

答:环境中很多生物及非生物因子调控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生物个体发育。例如植物与病原菌之间的互作:

植物诱导抗性是外界因子对个体发育中基因表达调控的另一种形式。其它一些非生物因子,如加热、冷冻、干旱、积涝、受伤、紫外线、激素及化合物等都可以诱导相关的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个体发育但环境因子诱导基因表达中的一些信号传递机制尚在研究之中。 什么是同形异位现象、同形异位基因?

答: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形成 的一类基因,多为控制转录因子。

第13章 数量性状遗传

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概念?有何区别?数量性状的特点?

答:数量性状是指是指在一个群体内的各个体间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动植物的高度或长度等。质量性状是指指属性性状,即能观察而不能量测的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 二者的区别:质量性状是指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型之间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的那些性状。它由少数起决定作用的遗传基因所支配,这类性状在表面上都显示质的差别。质量性状的差别可以比较容易地由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来分析。数量性状是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质量性状的区别可以用文字描述,而数量性状的差异要用数字表示,如水稻种子的千粒重,不能明显地划分为“重”和“轻”两类。

数量性状的遗传在本质上与孟德尔式的遗传一样,可以用多基因理论来解释。 数量性状的特点:(1)数量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杂交后的分离不能明确分组。(2)数量性状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3)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什么是主基因、微效基因?

答:主基因:控制某个性状表现的效应较大的少数基因;微效基因:数目较多,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

什么是超亲遗传?什么是杂种优势?

答:超亲遗传:在杂交时,杂种后代出现的一种超越双亲现象。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

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参数?

答: 主要有统计参数 (Parameter):

均值(平均数, Mean)

方差(Variance)

标准差(Standard error)

协方差(Covariance)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等

近交系数的概念?

答:近亲系数(F):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

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自交和回交的遗传效应?

答:自交的遗传效应:⑴.杂合体自交导致基因分离,后代群体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⑵.杂合体自交导致等位基因纯合,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从而淘汰有害的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3)杂合体自交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稳定。

回交的遗传效应:①. 回交后代基因型纯合严格受轮回亲本的基因控制②. 回交后代纯合率仍可用公式 (1—1|2r)n估算,求得纯合率值也相同,但回交纯合率与自交纯合率的内容不同

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关于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答:杂种优势涉及的性状多为数量性状,故需以具体的数值来衡量和表明其优势的强弱。 主要有:(1)平均优势 (2)超亲优势 (3)对照优势 ①.营养型:杂种营养体发育旺盛,如牧草、甘薯、烟草。 ②.生殖型:杂种生殖器官发育旺盛,主要是以种子为主要生产目的的作物,如穗数、粒重、棉铃数。 ③.适应型:杂种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如抗性。 关于杂交优势形成的主要学说有:⑴.显性假说 (Dominance hypothesis) ⑵.超显性假说(Overdominance hypothesis)⑶. 其它:①. 非等位基因的互作 (上位性)对杂种优势表现的影响 ②. 核质互作与杂种优势③. 基因多态性与杂种优势 ④. 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

第14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群体的概念?

有机体繁殖过程中,并不能把各个体的基因型传递给子代,传递给子代的只是不同频率的基因。

哈德-魏伯格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和要点?

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改变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突变、选择、遗传漂变、迁移。

普通遗传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 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是 遗传,变异和选择

2.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什么?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其物质基础,揭露其内在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为人民谋福利。

名词解释

1.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2. 遗传: 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

3. 变异: 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1当染色体组型为aa的植物给染色体组型为AA的植物授粉时,其种子有什么样染色体组型的胚和胚乳?

胚 Aa 胚乳AAa

2有丝分裂分裂过程分为哪几步?试述各部分特征?(16-17页)

书本上概括主要要点即可

3试述双受精过程?

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与卵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将来发育为胚。同时另1精核与两个极核受精结合为胚乳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名词解释

1. 同源染色体: 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2. 非同源染色体: 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3. 姊妹染色单体: 在二价体中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互成为姊妹染色单体

4. 非姊妹染色单体: 不同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互成为非姊妹染色单体

5. 无性生殖: 通过亲本营养体的分割而产生许多后代个体,这一方式也称营养体生殖

6. 有性生殖: 通过亲本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受精而形成合子,随后进一步分裂,分化和发

育而产生后代。

7. 自花授粉: 同一朵花内或同株上花朵间的授粉叫自花授粉

8. 异花授粉: 不同株的花朵间授粉叫异花授粉

9. 胚乳直感: 如果在3x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

种想象称为胚乳直感

10. 果实直感: 如果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则称为果实直感

11. 孤雌生殖: 凡由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有机体的生殖方式,称孤雌生殖

12单性结实: 它是在卵细胞没有受精,但在花粉的刺激下,果实也能正常发育的现象

第三章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名词解释

1. 异染色质: 是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深的区段

常染色质: 是染色质线中染色很浅的区段

2简答:DNA作为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四个

1)含量:DNA含量恒定。体细胞DNA含量是配子DNA的一倍;多倍体DNA含量倍增,但细

胞内蛋白质含量不恒定。

2)代谢:利用放射性与非放射性元素进行标记,发现:DNA分子代谢较稳定;其它分子一

边形成、同时又一边分解。

3)突变:紫外线诱发突变时,最有效波长均为260nm;与DNA所吸收的紫外线光谱一致; 证明基因突变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联系。

4)分布:①.DNA是所有生物染色体所共有:噬菌体、病毒、植物、人类等。

②.而蛋白质则不同: 噬菌体、病毒、细菌的蛋白质一般不存在于染色体上,而

真核生物染色体中有核蛋白组成。

直接证据【三个实验自己概括简明介绍】

1)细菌的转化试验

格里费斯(Griffith F.,1928):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

① 无毒IIR型→小鼠成活→重现IIR型

② 有毒IIIS型→ 小鼠死亡→ 重现IIIS型

③ 有毒IIIS型(65℃杀死) →小鼠成活→ 无细菌

④ 无毒IIR型→ 有毒IIIS型(65℃杀死) → 小鼠→ 死亡→ 重现IIIS型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原理: P存在于DNA,而不存于蛋白质;S 存在于蛋白质,不存于DNA。

①.32P标记T2噬菌体;

②.35S标记T2噬菌体。

结论:进入菌内的是DNA;DNA进入细胞内才能产生完整的噬菌体。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佛兰科尔-康拉特-辛格尔(Framkel-Conrat-Singer)试验:

烟草花叶病毒简称TMV (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蛋白质外壳和单螺旋RNA接种: TMV蛋白质→烟草→不发病;

TMV RNA →烟草→发病→新的TMV;

TMV RNA + RNA酶→ 烟草→ 不发病。

结论:提供RNA的亲本决定了其后代的RNA和蛋白质。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第四章 孟德尔遗传

名词解释

1. 性状: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称为性状

2. 单位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得每

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3. 相对性状: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4.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简称表型。

5. 基因型:指生物个体基因组合,表示生物个体的遗传组成,又称遗传型

6.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非姊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互称等位基因

7. 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称为复等位现象,这组基因就叫复等位基因。

8. 纯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纯合基因型

9. 纯合体:具有纯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纯合体

10. 杂合基因型:从基因的组合来看,等位基因不相同,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杂合基因型

11. 杂合体:具有杂合基因型的个体称为杂合体

12. 测交:是指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个体间的杂交,所得的后代为测交子代,用F1表

13. 致死基因: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4. 完全显性:F1所表现得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成为完全显性

15. 不完全显性:有些性状其杂种F1的性状表现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称为不完全显性

也叫半显性

16. 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为共显性

17. 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18. 返祖现象:F1和F2的植株表现其野生祖先的现象。

19. 多因一效:许多基因影响同一个性状的表现,这称为多因一效

20.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这就叫一因多效或叫基因的多效性 简答

1分离规律及其实现的条件?

分离规律

1)(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2) 杂种产生含两种不同因子(分别来自父母本)的配子,并且数目相等;各种雌雄配子受精

结合是随机的,即两种遗传因子是随机结合到子代中。

实现条件

1) 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

显。

2)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配子数目相等,或接近相等;不同类型的配子具有

同等的生活力;受精时各种雌雄配子均能以均等的机会相互自由结合。

3) 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由合子发育的个体具有同样或大致同样的存活率。

4)杂种后代都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而且试验分析的群体比较大。

2独立分配规律及其实质?

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实质: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3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表现如何?

1)基因互作 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2)互补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3)积加作用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4)重叠作用 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

5)显性上位作用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显现起遮盖作用的基因

6)隐性上位作用 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显现隐性基因

7)抑制作用 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显现显性基因

4课后练习题

第五章 连锁遗传和行连锁

名词解释

1. 相引相(相引组):如果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个隐形性状联系

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相引组)

2. 相斥相(相斥组):如果甲显性性状和乙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显性性状和甲

隐形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地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相斥组)

3. 连锁遗传现象:杂交试验中,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不符合独立分

配规律,而常有连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叫做连锁(linkage)遗传现象。

4. 完全连锁:在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地交

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地现象,叫完全连锁

5. 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

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

6. 交换: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

交换和重组

7.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8.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9. 单交换:当3个基因顺序排列在一条染色体上时,如果每个基因之间都分别发生1次交

换,即单交换

10. 双交换:对于3个基因所包括连锁区段来说,就是同时发生了两次交换,即双交换

11. 干扰: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叫

干扰

12. 符合系数:是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的比值,用来表示受到干扰的程度

13. 连锁遗传图:通过两点测验或三点测验,即可将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个基因的位置确

定下来,绘制成图,就叫做连锁遗传图

14. 连锁群:存在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群,称为连锁群

15. 性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16. 常染色体:在生物许多成对的染色体中,除了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外,其余各

对染色体统称为常染色体

17. 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18. 限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局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简答题

1. 什么叫交换值?交换值是怎样估算的?

交换值:也称重组率/重组值,是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的百分率。

(一)、测交法

测交后代(Ft)的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个体(如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二)、自交法

自交法的原理与过程:(以香豌豆花色与花粉粒形状两对相对性状,P-L交换值测定为例。)

设F1产生的四种配子PL, Pl*, pL*, pl的比例分别为:a, b, c, d;则有:

a+b+c+d=1

a=d, b=c

F2的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及其理论比例为:

P_L_ (PPLL, PPLl, PpLL, PpLl): a2+2ab+2ac+2bc+2ad

P_ll (PPll, Ppll) : b2+2bd

ppL_ (ppLL, ppLl) : c2+2cd

ppll : d2

⏹ 而F2中双隐性个体(ppll)的实际数目是可出直接观测得到的(本例中为1338),其

比例也可出直接计算得到(1338/6952),因此有:

⏹ 相斥相的分析:

相斥相的数据在书上,仅是数据改动,原理相同

2. 基因定位的方法有那些?

(一)、两点测验(two-point testcross)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两两间交换值、估计其遗传距离;每次测验两对基因间交换值;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二)、三点测验(three-point testcross)

一次测验就考虑三对基因的差异,从而通过一次测验获得三对基因间的距离并确定其排列次序。

3. 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几种?

1) 雄杂合型(XY型):

⏹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X、Y;

⏹ 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X和Y

染色体;

⏹ 雌性个体则为XX(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X染色体。

⏹ 性比一般是1 : 1。

2)XO型:

⏹ 与XY型相似,但只有一条性染色体X;

⏹ 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不成对),它产生含X染色体和不含性染色体两种

类型的配子;

⏹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

⏹ 如:蝗虫、蟋蟀。

3)雌杂合型(ZW型):

◆ 两种性染色体分别为Z、W染色体;

◆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为ZW(异配子性别),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分别含Z

和W染色体;

◆ 雄性个体则为ZZ(同配子性别),产生一种配子含Z染色体。 ◆ 性比一般是1 : 1。

◆ 蛾类、蝶类,鸡鸭等

4. 课后练习题

第六章 染色体结构变异

名词解释

1、 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胞内同时含有正常染色体及其缺失染色体,称为缺失杂合

2、 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染色体是成对的,称为缺失纯合体

3、 罗伯逊易位:在一个易位杂合体的自交子代群体内,就有可能出现少了一对染色体的

易位纯合体,这种易位称为罗伯逊易位

4、 染色体组:生物一个属中二倍体种配子中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该生物属的一个染色

体组。

5 同源多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得到。

6.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

简答题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一、基因定位

A、利用缺失进行基因定位

利用假显性现象,杂合体表现隐性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其关键为:

1. 使载有显性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缺失 → 隐性等位基因有可能表现“假显性”;

2. 对表现假显性现象个体进行细胞学鉴定 → 鉴定发生缺失某一区段的染色体。

B、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定位

1. 将易位半不育现象看作一个显性性状(T),与其相对应等位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性状(t);

2. 利用性状的连锁关系进行二点或三点测验 → 进行基因定位。

采用二点测验:计算Tt与邻近基因之间的重组率,确定易位结合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例:玉米长节间基因Br(株高正常)为短节间基因br(植株矮化)的显性。

二、果蝇CIB测定法

ClB测定法的原理: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很低,把倒位区段作为抑制交换的显性基因或标志,而把正常染色体区段作为不能抑制交换的隐性标志。

X射线 → 果蝇 → 倒位杂合体的雌蝇(XClBX+)

三、易位在家蚕生产上的应用

用X射线处理→第2染色体载有斑纹基因的片段易位到决定雌性的W性染色体上,成为限性遗传→幼蚕期,鉴别♀、♂,分别上簇。

家蚕第10染色体上有一蚕卵黑色基因(B),通过X射线诱变→将该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使雌蚕卵(ZWB)为黑色,预以淘汰。雄蚕卵(ZZ)为白色得以区分,进行饲养。

3染色体组的特点.

a不同属往往具有独特的染色体基数;

b一个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间形态、结构和载有的基因均彼此不同,并且构成一个完整而协调的整体,任何一个成员或其组成部分的缺少对生物都是有害的(生活力降低、配子不育或性状变异)。

4课后练习题

第七章 基因突变

名词解释

1. 基因突变:指一个基因内部可以遗传的结构改变,是基因分子内部在某种条件作用

下所发生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的改变,导致结构蛋白或酶的改变,从而影响有机体的大小、品质、颜色、结构和生长率等性状的改变

2. 转座子: 由几个基因组成的特定的DNA片段,而且往往带有抗菌素抗性基因 简答题

1. 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

A突变的重演性和可逆性:

1、 重演性:同一生物不同个体间可发生多次同样的突变。

2、可逆性:象许多生化反应一样是可逆的。

B突变的多方向性和复等位基因

C突变的有害性和有利性

D突变的平行性

2.基因突变诱发的因素有哪些?

A 物理因素诱变:

a电离辐射诱变:

中子诱变效果好,但经中子照射的物体带有放射性,人体不能直接接触。其它还有激光、电子和微波、射线(一般不用,电离程度很大,内照射很危险)等。

b非电离辐射诱变:

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其波长较长(3800~150Å)、穿透力弱,一般应用于微生物或高等生物的配子诱变。

c综合效应诱变:

太空中大量存在着各种物理射线可诱发突变,其它如失重、超净、无地球磁场影响以及

卫星发射和返回时剧烈震动等因素也是产生诱变的重要原因。

B化学因素诱变

1)妨碍DNA某一成分的合成,引起DNA变化

2)碱基类似物替换

3)直接改变DNA某些特定的结构

4)引起DNA复制的错误

5)抗生素 破坏基因分子结构 造成染色体断裂而引起突变

第八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1. 细菌和病毒在遗传研究中的优越性

1)世代周期短: 大肠杆菌(E.coli)20分钟可繁殖一代。

2)便于管理和生化分析:个体小,一般在1 μ至几μ之间,操作管理方便。

3)便于研究基因突变:裸露的DNA分子(有的病毒为RNA分子),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

发生突变;单倍体生物,不存在显性掩盖隐性问题,隐性突变也能表现出来。

4)便于研究基因的作用:影印培养,易检出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利于从生化角度来研究基因的作用。

5)便于研究基因重组:细菌具有转化、转导和接合作用,可以进行精密的遗传分析。

6)便于研究基因结构、功能及调控机制: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简单,易于进行基因定位、结构分析和分离,基因的表达调控也适于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7)便于进行遗传操作:染色体结构简单,没有组蛋白和其它蛋白的结合,更宜于进行遗传工程的操作。

-+2. P1和λ噬菌体的特性细菌遗传物质交换的四种方式,各自的特点?F、F′、F、Hfr

的区别?

A 转化:通过其细胞膜摄取周围供体的染色体片段,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

自己染色体组。【不是标准答案】

接合:需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

性导:接合时由F' 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不是标准答案】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 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

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个受体细胞内。

B区别 a.没有F因子,即F-;

b.一个自主状态F因子,即F+;

c.一个整合到自己染色体内的F因子,即Hfr。

d.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的过程可逆,当发生环出时,F因子又重新离开

染色体,并且携带有染色体的一些基因,称F’

第九章 细胞质遗传

1. 细胞质遗传:由胞质遗传物质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非染色体遗传、非孟德尔遗传、染

色体外遗传、核外遗传、母性遗传)。

2.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特点:

①. 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核遗传:表现相同,其遗传物质由雌核和雄核共同提供;质遗传:表现不同,某些性状表现于母本时才能遗传给子代,故又称母性遗传。

②.连续回交,母本核基因可被全部置换掉,但由母本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不会消失;

③.由细胞质中的附加体或共生体决定的性状,其表现往往类似病毒的转导或感染,即可传递给其它细胞。

④.基因定位困难:遗传方式是非孟德尔遗传,杂交后代不表现有比例的分离。带有胞质基因的细胞器在细胞分裂时分配是不均匀的。

3. 母性影响

概念: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不属于胞质遗传的范畴。

特点:下一代表现型受上一代母体基因的影响。

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胞质遗传相似,但其本质不同,因为母性影响不是细胞质遗传,而是F1受母本基因的影响,以后还要分离。

4、 共生体: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的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能够

自我复制,或者在核基因组作用下进行复制;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的

效应。

5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其反应机理不需要掌握】

类别:核不育型、质– 核互作不育型、质不育型。

第十一章 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

1. 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采取工程建设方式 → 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 → 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生物中去 → 使后者定向获得新遗传性状的一门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的建立,使实验生物学领域产生巨大变革。

2. 基因工程的内容

①.从细胞和组织中分离DNA;

②.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分子,制备DNA片段;

③.将酶切DNA分子与载体DNA连接 构建能在宿主细胞内自我复制的重组DNA分子; ④.把重组DNA分子引入宿主受体细胞 → 复制;

⑤.重组DNA随宿主细胞的分裂而分配到子细胞 → 建立无性繁殖系或发育成个体; ⑥.从细胞群体中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 → 并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正常表达,翻译成蛋白质等基因产物、回收;或筛选出获得定向性状变异的个体。

3. 载体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复制原点,能自我复制;

2)具多克隆位点,即有多种限制酶的切点;

3)选择时的遗传标记,如抗生素基因;

4)易从宿主细胞中回收。

4. 基因库:是一组DNA和cDNA序列克隆的集合体。根据克隆核酸序列、来源,基因库可

分为:核基因库、染色体库、cDNA库、线粒体库等

5.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可以体外快速扩增DNA。

6. 基因组学: 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基因

组的分子特征。

7. 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

遗传图谱: 根据遗传性状(如已知基因位点、功能未知的DNA标记、可鉴别的表型性状)的分离比例→将其定位在基因组中,构建相应的连锁图谱。

物理图谱: 将各种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点上。

8. 后基因组学:在完成基因组图谱构建以及全部序列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全基因组的基因功

能、基因之间相互关系和调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9. 蛋白质组学: 利用双相电泳技术研究细胞或组织的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 生物信息学:现代生物技术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收集、加工和分析生物资料和信息。

11. 功能基因组学:对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功能进行研究。

第十二章 遗传与发育

名词解释

1. 个体发育:高等生物从受精卵开始发育,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和分化,长成新的个体。这个过程通常称为个体发育。

2.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一类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

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要求了解P298

第十三章 数量遗传

1.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有哪些?

数量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没有明显区别界限,受环境影响大,无明显显隐性,受多对基因控制,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变异

质量性状的变异间断性,变异性状明显区别界限,受环境影响小,完全显性,受一对或少数对基因控制,有关质量性状变异的研究方法找笔记P311

2杂种优势表现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第一, 杂种优势不是某一二个形状单独地表现突出,而是许多形状综合地表现出来 第二, 杂种优势的大小,大多数取决于双亲形状间地相对差异和相互补充

第三, 杂种优势的大小于双亲基因型地高度纯合具有密切地关系

第四, 杂种优势的大小于环境条件地作用也有密切地关系

名词解释

1. 遗传力:指基因型方差在表现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2. 质量性状: 若一类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和基因型具有不连续的变异,称为质量性状

3. 数量性状: 若一类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称为数量性状

4. 杂种优势: 指杂合体在一种或多种性状上表现优于两个亲本的现象

第十四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名词解释

1基因库:是一组DNA和cDNA序列克隆的集合体。根据克隆核酸序列、来源,基因库可分为:核基因库、染色体库、cDNA库、线粒体库等

2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 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

3哈迪—魏伯格定律: 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则等基因频率及3种基因型频率始终保持一定,各代不变。


相关内容

  • 关注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
  • 关注人类遗传病--刘晓婧 --教学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生物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及"孟德尔两大定律". (2)学生按导学案预习,百度搜索遗传病的 ...

  • 生物说课稿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在说课前请允许我板书相应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 ...

  • 2015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15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1.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 (a-氨基酸 ...

  •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教案1
  • 第6节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 一.教材分析: <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是八年级上册第20章第6节的内容.遗传病和人类健康是这章的最后一节,教材通过前五节的介绍,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及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改变则是遗传和变异的实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认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实 ...

  • 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 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语句: 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 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 :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解释: 1)每一对性状的遗传都 ...

  • 高中生物所有知识点详细总结 3
  • 第一单元 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象和曲线的比较 与细胞相关知识点综合归纳如下: 第三单元 生物是自我调节的体系 第四单元:生命是不断延续和发展进化的过程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 果实包含母体和"胎儿"两代的组织 ①精子的形成 精巢中 有丝分裂 精染色体复制 初联会.四分 ...

  • 研究性学习遗传病与人类健康教学设计
  • 研究性学习课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人 课 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张青 授课时间 遗传病与人类健康 ①举例说出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②概述人类遗传病的产生原因. 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③简述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①调查某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②搜集和交流人类基因组计划或基因诊断和治疗研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 ...

  •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 生命科学学院 08级 1256408049 饶玉洁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 根据高中课程标准的理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过程并参与其中:另外,让学生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并联系生活实际,增加遗传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学习.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

  • 高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高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1.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种tRNA来转运,但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2.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条多肽链,是因为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 3.复制和转录都需要多种酶的参与,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