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书笔记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出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亲自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经过长期酝酿和构思,但丁开始创作《神曲》。《神曲》写作的准确年月难以确定,根据文学史家们的考证,大约始于1307年前后,《地狱》、《炼狱》大约完成于1313年左右,《天堂》在但丁逝世前不久脱稿,历时10余年。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

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伟大的作品,但丁一生的经验包括爱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其中。《神曲》的外壳虽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是国家的兴衰,听他们倾诉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他们的丑行劣俗。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况的映射,天堂是人类梦想达到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须经历的苦难。但丁希望人能认识自身的罪恶,改过自新,去达到理性天堂的净界。和许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义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死后灵魂的状况;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道的奖惩。” 但是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部分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为而设的;如果某些章节的讨论方式是思维的方式,目的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动” 这里确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行动,就因为如此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广泛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

一方面感叹意大利的分裂和局势混乱,哀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充满了暴君”;他也严厉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扩充势力,竟不来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权利,”听任帝国的花园荒芜”;尤其对教会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锐。他盛怒地斥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行,”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于现实的揭露方式,一般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著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败;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发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相信,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能打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关于《神曲》的成就评论部分。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写作动机亦在歌颂贝亚德而作的。但是我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巧来看,它的主要成就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壮丽的河山,

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想,丰富了生活经验,视野从佛罗伦斯扩大到意大利全国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态,探索了祸乱的根源和拨乱反正的途径,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巨大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完成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和政治文化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实是非常成功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现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神曲》共分三篇:地狱、净界、天堂,每一部分由33章组成,加上最前面的序章,全书共100章。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亚德出现,接替维其略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亲自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经过长期酝酿和构思,但丁开始创作《神曲》。《神曲》写作的准确年月难以确定,根据文学史家们的考证,大约始于1307年前后,《地狱》、《炼狱》大约完成于1313年左右,《天堂》在但丁逝世前不久脱稿,历时10余年。

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出身贵族家庭,我想这种悲观的想法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造成的吧!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人们区分出等级和阶级,而资本的积叠过程又将人们划分等级的过程变得更加赤裸更加恶毒。 也许

但丁当初想借用《神曲》中赎罪的地狱来告戒人们应多行善事吧!可惜的是它没有改变当时的人的心,也没有感动上帝,人类的剥削在继续,社会的堕落在继续。

恩格斯曾这样说:“封建的中世纪终结和现代新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诗人但丁。” 《神曲》是但丁最伟大的作品,但丁一生的经验包括爱情、政治、人生观、宗教观、宇宙观均反映其中。《神曲》的外壳虽然是宗教的,但诗中所写的见闻,大都以现实为题材。诗人与亡灵谈论的是国家的兴衰,听他们倾诉自己的悲苦哀怨,揭露他们的丑行劣俗。

在但丁的笔下,《神曲》中的地狱是意大利现实情况的映射,天堂是人类梦想达到的净界,炼狱则是人类从现实走向净界时所必须经历的苦难。但丁希望人能认识自身的罪恶,改过自新,去达到理性天堂的净界。和许多中古文学作品一样,《神曲》除了字面的意义外,还有寓言的意。“从字面说,《神曲》的主题是死后灵魂的状况;从寓言上说,主题就是人凭自由意志去行善行恶,理应受到公道的奖惩。” 但是但丁自己也提到”全诗和其中各部分不是为思辨而设的,而是为可能的行为而设的;如果某些章节的讨论方式是思维的方式,目的不在思辨,而在实际行动” 这里确定了他写《神曲》是为了影响人的实际行动,就因为如此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 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篇中,诗人在作品中广泛地、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他

一方面感叹意大利的分裂和局势混乱,哀叹”意大利是奴隶”、”是苦难的旅舍”、”不再是各省的女主,而是一个妓院”、”意大利各城市充满了暴君”;他也严厉谴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卢道夫一世和阿尔伯特一世只愿在德国扩充势力,竟不来意大利行使皇帝的权利,”听任帝国的花园荒芜”;尤其对教会的揭露和批判尤其尖锐。他盛怒地斥责教皇贩卖圣职的罪行,”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起来。”其代表人物就是庞尼菲斯八世,因此但丁多处揭露他的罪行,并借犯贩卖圣帜罪的教皇尼古拉三世的灵魂之口,当庞尼菲斯八世还在世时,就宣布他一定要入地狱。 至于《神曲》对于现实的揭露方式,一般是透过人物形象进行的。揭露者和被揭露者的对象大都是透过历史上或当代的著名人物。如用号称第一代教皇的圣彼得揭露教廷的腐败;用法国卡佩王朝的始祖休.卡佩揭发腓力四世和其它后裔的罪行;用教皇尼古拉三世揭发他自己和他的后继者庞尼菲斯八世和克力门特五世的罪行。因为但丁相信,只有通过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才能打动人心,促使改革早日实现。也因此《神曲》所塑造的各类型人物,大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形成一座丰富多姿的人物画廊,这在中古文学中是无与伦此的。

关于《神曲》的成就评论部分。有人认为《神曲》的两大因素便是爱情与政治,但丁的最大写作动机亦在歌颂贝亚德而作的。但是我们透过《神曲》的细节所表现的高度技巧来看,它的主要成就还在于高度概括和综合性。但丁看到祖国壮丽的河山,

接触社会各国阶层,加深了爱国思想,丰富了生活经验,视野从佛罗伦斯扩大到意大利全国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他看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处于纷争、混乱的状态,探索了祸乱的根源和拨乱反正的途径,意识到自己担负着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给意大利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认为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就要通过创作一部有巨大感染力的作品,才能完成此一使命。因此这部作品把诗人内在的生活经验、宗教热情、爱国思想和政治文化方面的重大问题;把历史的和现实的、古典的和基督教的因素融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一点上,《神曲》确实是非常成功的。难怪艾略特在他的〈但丁论〉中宣称”但丁与莎士比亚平分了现代的世界,再没有第三者存在。””莎士比亚表现出人类情感的最大宽度,而但丁表现出最大的高度和深度。”


相关内容

  • 读书笔记-[神曲]
  • 读书笔记---<神曲> <神曲>是但丁·阿利吉耶里的人生巨作之一,也是使人广为传颂和赞誉的诗集.书本讲述了但丁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磨练及冒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九层地狱,因为中国民间也有类似的地狱之说,即十八层地狱.但是中国的十八层地狱跟但丁所描述的九层地狱有所不同. 首先,在 ...

  • 久旱逢甘露
  • 久旱逢甘露 ? 在没有遇到雪君之前,我一直以为人间是只有有三喜的,即:金榜提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后来遇到了雪君,她便纠正了我,原来人间还有第四喜,那便是久旱逢甘露. 前些日子,老弟生日,晚上九点多才告诉我,我怪他不够意思,这么点时间能张罗个什么东西出来?虽是时间紧迫,但我也只有是硬着头皮往 ...

  • 新阅读书目(一)
  • 阅读书目 (一) 进入大学,如何学习是重要的一环,与中学迥然不同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学习氛围,使得很多初入大学的同学感到不适应和困惑,简单地说,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在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老师管得少了,讲课快了:学生自主学习多了:学习范围广了.中学时期大家学习目的很明确,考大学.一切围绕高考进行.而大 ...

  • 我的阅读生活小学作文
  • 我的阅读生活小学作文一:我的读书生活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最喜欢书. 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驾着一叶轻舟在海上扬帆.书上的一句句好句像阳光一样洒满我的心灵.我的视野变得空前开阔--我不知道如果没有书,我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单调. 我总是如饥似渴的读书,爸妈也会及时地买我喜 ...

  • 对[神曲]的评论
  • 如何理解:<神曲>反映了"自己时代精神生活的全部深度" 俄国 别林斯基(1811-1848)有一句评论神曲的话:<神曲>反映了"自己时代精神生活的全部深度".可以结合理解这句话来看<神曲>的特点. "精神生活&qu ...

  • 浅谈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
  • 浅谈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 各位家长: 下午好.欢迎家长参加我们的家长会,这是一个老师和家长为了帮助孩子学习进步的交流平台,下面我就以"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课外阅读"这个话题,同家长进行一次交流. 首先,我想谈谈阅读的重要性. 有这样一份材料: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美 ...

  • 教育部清华北大大学生必读书目
  • 读书无目则乱.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定了大学生必读书目100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推荐名著: 1997年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参考校内外专家的意见,开出了清华大学学生应读的经典书单80部,其中分为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 ...

  • 每天学习8小时以下是不道德的
  • 我在北美读书,不断有小朋友问我学习和申请的事情,不回答不好,回答吧,又好像我有意教人似的.经验教训谈这种东西最不靠谱,别人的事情,也就是看个热闹,该自己奋斗的还是自己奋斗.我终于写了这一篇,写得很费力,时间太紧迫,为这个搁下了要紧的任务,代价代价.生活残酷,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得看长远的将来的目标 ...

  • 外国大学生怎么学外语
  • 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转载过来,写句编者按:美国名校里的美国人学外语的精神连北大高材生也自叹不如.也许其他领域也是一样吧,多付出,肯定会有回报!!努力学习就从坚持读完这篇长贴开始吧(我编辑过).我们中国人聪明的大脑,要是能在加上西方大学生的那种刻苦,从核心技术层面的"赶英超美"绝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