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如何认识马克思《中国记事》
——兼与某老师老师商榷
焦鹏
(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 西安 710043)
《历史教学》2010年6月上半月刊发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1]一文(以下简称尤文),作者尤克光老师在文中谈了自己结合批判性思维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对此,戴长征老师在《历史教学》2011年5月上半月刊撰文予以批评,认为尤老师“在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与运用上存在误区,运用史料方面亦有可商榷之处”[2],对尤文提出了商榷。其中一点,就是关于如何如何马克思写于1862年的《中国记事》一文。
对于如何认识马克思的《中国记事》,尤文认为马克思是基于事实真相前提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否定;而戴文则认为马克思在撰写《中国记事》一文时,由于受到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歪曲太平天国公开信的误导,从而对太平天国做出了有悖事实的评判,即便如此,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还是基本肯定的。对于戴文的
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两个问题与戴老师讨论,㈠夏福礼的公开信是否是对太平天国的歪曲。㈡马克思真的没有否定太平天国吗?
先来看夏福礼的公开信是否是对太平天国的歪曲。戴文认为夏福礼的公开信属于歪曲事实,其理由是:夏福礼的公开信是出于“为镇压太平天国制造舆论”的需要,“抓住太平天国的缺点大做文章,歪曲事实”。戴文从夏福礼的撰文动机的偏颇推断出文章内容失实的结论。可是,这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因此,这种做法有失公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当时史实来验证夏福礼文章中的内容,如果文章中的内容与当时历史相符,那就不存在歪曲,不论作者出于什么动机;反之,如果内容与当时历史不符,哪怕作者出于高尚的动机,也属歪曲。先让我们来看看夏福礼的公开信讲了什么,根据马克思对夏福礼公开信内容的大量摘录,可以发现其主要是对太平军的批评和指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军起义10年来,没有建设,只有破坏;到处烧杀抢劫;没有军纪,任意强奸妇女;引起社会恐惧等。那么这些指责是否属实,还是让我们先看几则史料。
首先,来看太平军自己怎么说,平湖驻军中一名年仅十六七岁的驻军曾说:“我们长毛中都是毛呼呼的,见了妇女,总要打水泡(又作打水炮,是太平军内通用的隐语,指奸淫妇女),那管他(她)死活,即死了,弃诸旷野,埋诸土中,
[3]投诸流水,谁为申冤?”其见怪不怪的态度反映出了太平军对奸淫妇女的习以
为常。
其次,再看太平军的敌方又是如何说,江西高安县志载:“癸丑(1853年)贼至,所扰惟典铺大家为甚。乙卯(1855年)再至,惟以仇视官绅,苛勒殷富以售其黠,淫掠焚杀犹未甚也。至辛酉(1861年)逆酋李秀成至,而祸斯极矣,分扰各属,放手焚杀,恣意淫掠,各乡勇男妇死者不下数千人,所过成焦土”。[4](P113)这则材料比较公允,其反映了在不同时期太平军的军队纪律。可以看出,太平军后期军纪的涣散,以及大肆屠杀、纵容奸淫现象的盛行。
第三,我们来看看两位西方人的观点。1861年3月英国人宓捷在南京考察后写道:“他们的生活,全靠掳掠;在他们能够掳掠的时期以内,他们既不工作,又不营商。„„他们的工作,就是烧、杀、破坏;除此以外,别无所事。国内一切人民都嫌恶他们,就是南京城内的人民,除了他们所谓的‘老兄弟’外,都恨他们。”[5](P79)同是在1861年,曾经向洪秀全传道的美国浸礼会牧师罗孝全在对太平天国考察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不相信他们有任何的政治组织,并且不相信他们要知道组织一个政府。一切要务,好像完全存在于军法,由最上级到最下级的当权者,都是在杀人这条线上走。这种屠杀的情况,把我弄得十二分的厌恶了。1860年从苏州到南京的途次,我所目见横陈于路旁的死人,有十五个到二十个之多;当中有几个是刚被杀了的;杀的人并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自己的人。”[5](P80)。
通过以上几则史料,我们不难看出对太平天国批评指责的并不限于夏福礼一个人。实际上,后期太平军纪律的恶劣,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同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容宏在《西学东渐记》中曾说:“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服务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6](P98)太平天国研究会会长的崔之清对此作过较为客观的总结:“太平军的纪律、地方与基层政权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无可讳言,也不易避免。尤其在战争期间,发生过杀戮、屠城、抢劫、奸淫、焚烧民居等不幸事件,对于
人员庞杂、很少训练、难以约束的太平军将士,实属无法令行禁止。后期更加严重。李秀成供词、李世贤信函都是实录。史家不能为尊者讳,更不能把这类史料定性为地主文人的造谣污蔑”。[7](P104)崔先生的话虽然是针对中国内部的纪录而言,同时也是适用于西方人的历史纪录的。所以,夏福礼的公开信并不像戴老师所说的“歪曲事实”,更不存在戴老师所说的:马克思由于受到公开信的误导,从而对太平天国做出地有悖事实的评判。
那么马克思到底有没有否定太平天国。戴文认为马克思没有否定太平天国,其理由是马克思没有把太平天国的上帝教说成是邪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宗教性质也并无异议。[2] 这样的推理,也值得探讨。马克思没有否定天平天国的宗教,没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宗教性质表示异议,并不能推理出马克思没有从总体上否定太平天国。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如何,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马克思的文章。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首先客观地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对这场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8](P545)然后又不厌其烦地大量摘录夏福礼公开信的内容对太平天国批评,其主要有大肆破坏、抢劫杀戮,强奸妇女,引发社会恐惧。最终,马克思以如下语句结束全片文章:“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 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的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8](P548)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马克思对后期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的态度。
其实,诚如戴文所指出的,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曾写过多篇评论太平天国的文字,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马克思基本对其持肯定态度,这与太平天国早期的军队整齐(基本上是来自两广的“老兄弟”),军纪严明是相一致。但是,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随着大量倒戈或被俘清军、以及各种游民盗匪的加入,太平军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纪涣散,随而出现了大量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大肆破坏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封建化,马克思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作出了否定的评价。马克思的这种做法体现历史研究中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这也是我们对马克思的《中国记事》一文所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尤克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J].历史教学,2010(5月上半月刊).
[2]戴长征.关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一文的商榷[J].历史教学,2011(5月上半月刊).
[3]夏春涛.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J].近代史研究,2003(1).
[4]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第三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5]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容宏.西学东渐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方之光,易家胜.太平天国史新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请在此添加正文„„
也谈如何认识马克思《中国记事》
——兼与某老师老师商榷
焦鹏
(陕西省西安市西光中学 西安 710043)
《历史教学》2010年6月上半月刊发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1]一文(以下简称尤文),作者尤克光老师在文中谈了自己结合批判性思维进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对此,戴长征老师在《历史教学》2011年5月上半月刊撰文予以批评,认为尤老师“在批判性思维的理解与运用上存在误区,运用史料方面亦有可商榷之处”[2],对尤文提出了商榷。其中一点,就是关于如何如何马克思写于1862年的《中国记事》一文。
对于如何认识马克思的《中国记事》,尤文认为马克思是基于事实真相前提下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否定;而戴文则认为马克思在撰写《中国记事》一文时,由于受到英国驻宁波领事夏福礼歪曲太平天国公开信的误导,从而对太平天国做出了有悖事实的评判,即便如此,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还是基本肯定的。对于戴文的
说法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两个问题与戴老师讨论,㈠夏福礼的公开信是否是对太平天国的歪曲。㈡马克思真的没有否定太平天国吗?
先来看夏福礼的公开信是否是对太平天国的歪曲。戴文认为夏福礼的公开信属于歪曲事实,其理由是:夏福礼的公开信是出于“为镇压太平天国制造舆论”的需要,“抓住太平天国的缺点大做文章,歪曲事实”。戴文从夏福礼的撰文动机的偏颇推断出文章内容失实的结论。可是,这二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因此,这种做法有失公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当时史实来验证夏福礼文章中的内容,如果文章中的内容与当时历史相符,那就不存在歪曲,不论作者出于什么动机;反之,如果内容与当时历史不符,哪怕作者出于高尚的动机,也属歪曲。先让我们来看看夏福礼的公开信讲了什么,根据马克思对夏福礼公开信内容的大量摘录,可以发现其主要是对太平军的批评和指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太平军起义10年来,没有建设,只有破坏;到处烧杀抢劫;没有军纪,任意强奸妇女;引起社会恐惧等。那么这些指责是否属实,还是让我们先看几则史料。
首先,来看太平军自己怎么说,平湖驻军中一名年仅十六七岁的驻军曾说:“我们长毛中都是毛呼呼的,见了妇女,总要打水泡(又作打水炮,是太平军内通用的隐语,指奸淫妇女),那管他(她)死活,即死了,弃诸旷野,埋诸土中,
[3]投诸流水,谁为申冤?”其见怪不怪的态度反映出了太平军对奸淫妇女的习以
为常。
其次,再看太平军的敌方又是如何说,江西高安县志载:“癸丑(1853年)贼至,所扰惟典铺大家为甚。乙卯(1855年)再至,惟以仇视官绅,苛勒殷富以售其黠,淫掠焚杀犹未甚也。至辛酉(1861年)逆酋李秀成至,而祸斯极矣,分扰各属,放手焚杀,恣意淫掠,各乡勇男妇死者不下数千人,所过成焦土”。[4](P113)这则材料比较公允,其反映了在不同时期太平军的军队纪律。可以看出,太平军后期军纪的涣散,以及大肆屠杀、纵容奸淫现象的盛行。
第三,我们来看看两位西方人的观点。1861年3月英国人宓捷在南京考察后写道:“他们的生活,全靠掳掠;在他们能够掳掠的时期以内,他们既不工作,又不营商。„„他们的工作,就是烧、杀、破坏;除此以外,别无所事。国内一切人民都嫌恶他们,就是南京城内的人民,除了他们所谓的‘老兄弟’外,都恨他们。”[5](P79)同是在1861年,曾经向洪秀全传道的美国浸礼会牧师罗孝全在对太平天国考察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不相信他们有任何的政治组织,并且不相信他们要知道组织一个政府。一切要务,好像完全存在于军法,由最上级到最下级的当权者,都是在杀人这条线上走。这种屠杀的情况,把我弄得十二分的厌恶了。1860年从苏州到南京的途次,我所目见横陈于路旁的死人,有十五个到二十个之多;当中有几个是刚被杀了的;杀的人并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自己的人。”[5](P80)。
通过以上几则史料,我们不难看出对太平天国批评指责的并不限于夏福礼一个人。实际上,后期太平军纪律的恶劣,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同情太平天国运动的容宏在《西学东渐记》中曾说:“其所招抚,皆无业游民,为社会最无知识之人。以此加入太平军非独不能增加实力,且足为太平军之重累,而使其兵力转弱。盖此等无赖之尤,既无军人纪律,服务宗教信仰。即使齐之以刑,不足禁其抢掠杀人之过恶”。[6](P98)太平天国研究会会长的崔之清对此作过较为客观的总结:“太平军的纪律、地方与基层政权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无可讳言,也不易避免。尤其在战争期间,发生过杀戮、屠城、抢劫、奸淫、焚烧民居等不幸事件,对于
人员庞杂、很少训练、难以约束的太平军将士,实属无法令行禁止。后期更加严重。李秀成供词、李世贤信函都是实录。史家不能为尊者讳,更不能把这类史料定性为地主文人的造谣污蔑”。[7](P104)崔先生的话虽然是针对中国内部的纪录而言,同时也是适用于西方人的历史纪录的。所以,夏福礼的公开信并不像戴老师所说的“歪曲事实”,更不存在戴老师所说的:马克思由于受到公开信的误导,从而对太平天国做出地有悖事实的评判。
那么马克思到底有没有否定太平天国。戴文认为马克思没有否定太平天国,其理由是马克思没有把太平天国的上帝教说成是邪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宗教性质也并无异议。[2] 这样的推理,也值得探讨。马克思没有否定天平天国的宗教,没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宗教性质表示异议,并不能推理出马克思没有从总体上否定太平天国。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如何,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马克思的文章。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首先客观地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然后提出自己对这场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8](P545)然后又不厌其烦地大量摘录夏福礼公开信的内容对太平天国批评,其主要有大肆破坏、抢劫杀戮,强奸妇女,引发社会恐惧。最终,马克思以如下语句结束全片文章:“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in persona(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的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8](P548)从这些文字中,不难看出马克思对后期太平天国运动持否定的态度。
其实,诚如戴文所指出的,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马克思曾写过多篇评论太平天国的文字,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早期,马克思基本对其持肯定态度,这与太平天国早期的军队整齐(基本上是来自两广的“老兄弟”),军纪严明是相一致。但是,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随着大量倒戈或被俘清军、以及各种游民盗匪的加入,太平军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军纪涣散,随而出现了大量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大肆破坏的现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之太平天国领导层的封建化,马克思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作出了否定的评价。马克思的这种做法体现历史研究中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这也是我们对马克思的《中国记事》一文所应有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尤克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J].历史教学,2010(5月上半月刊).
[2]戴长征.关于《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一文的商榷[J].历史教学,2011(5月上半月刊).
[3]夏春涛.太平军中的婚姻状况与两性关系探析[J].近代史研究,2003(1).
[4]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第三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5]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6]容宏.西学东渐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方之光,易家胜.太平天国史新论[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请在此添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