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极其重大。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注重两点:1、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木,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的“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摆脱目前的“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种师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局面。在当前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大家在实践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研究的重要意义:(1)探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前,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校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面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木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木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2)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配置,都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开展实效性研究。(3)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新策略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三)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2、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策略问题。二、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对象全校各年级、各班、各学科全体学生。(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5、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6、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休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念;(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4)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7)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的策略;(8)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3、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威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校要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2、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3、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三、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7——2007年9月)1、重点工作是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研究课堂教学的理论专著,广泛收集他人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作好笔记。2、确定本课题的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教师的子课题。3、指导实验教师撰写简单的子课题实施计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注意对实验班进行实验资料收集、统计,上好实验课,并写好实验观察、课题论文,阶段实验报告。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我校的“十一五”的主要课题仍然是通过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也将此课题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生负担问题”的研究相整合,从而从多渠道实验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其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因此,激发学习动机实质就是诱导学生的认识兴趣,引起和加强学生的注意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往往能激活他们的悟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脑、投影、录音、动画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再现教学所需要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从而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学习《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叙述观众看‘猴子爬竿’时用了‘直笑’,而在写观众看‘黑熊踩木球’用了‘哄笑’,这两种笑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学生一下子楞住了,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此时教师播放一段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猴子表演爬竿”的视频剪辑。学生马上看到“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一出场,观众就被猴子滑稽的打扮逗笑了,当猴子爬上竿顶,“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瞧着观众”时,大家笑得更厉害了。从猴子出场到表演结束,观众的笑声就没有停止过,所以作者用了“直笑”这个词。接着在紧张的音乐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黑熊踩木球”笨拙、紧张的情形。学生由于受到“直笑”理解的启发,马上回答出:黑熊小心地在木板上移动双脚,动作只是笨拙,并不有趣,所以观众没有笑,当黑熊从“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时,观众一下子都笑了起来,所以作者用“哄笑”这个词。因此这两个词是不能调换的。如果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猴子和黑熊表演的语言环境,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从而失去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即使教师对这两个词进行了深入地启发和诱导,使学生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也很难用语言把这两个词语的内涵表达清楚。信息技术突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文本阅读,学习的对象也从单一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它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大容量的学习信息,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减负增效”。二、开发专题学习网站,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交流工具,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并通过自己收集、分析、选择、应用等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它不仅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来求得问题解决,还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是学生探究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模式,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教师在教授《少年闰土》一课前,就为学生制作了一个学习《少年闰土》的专题学习网站。上课时,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就出现了这样几个学习目录:(1)字词学习;(2)难句理解;(3)研读课文;(4)拓展练习;(5)背景知识;(6)退出。在“字词学习”设计中,教师“因字制宜”,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程序,将生字新词融入相关的声音、图片、视频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短时间内通过专题学习网站把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有效。在“研读课文”的板块中把“雪地捕鸟”这件事设计成游戏,在工具框中给学生提供捕鸟所需的诸如竹匾、扫帚、短棒、细线等工具,引导学生根据闰土的讲述运用鼠标拖动各种工具再现捕鸟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理解捕鸟的经过。在“背景知识”中运用超文本方式呈现有关鲁迅的相关知识及经典作品片段,以供学生阅读浏览,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在这其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路人,组织学生在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扩展练习”中教师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让大部分学生“吃好”,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 跳一跳”“吃个饱”。如‘仿照“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写一个熟悉的同学的外貌’,然后发布到网站中让其他同学阅读、并猜一猜所写的是哪一个。专题学习网站此时到达了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吃饱”的同时,又让部分学生“吃好”了。“减负”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因材施教,按各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所需的营养”。这样,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促使其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要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适合的信息背景,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我校数学组尝试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高效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专题学习网站需要的是更多的扩展、补充及延伸,而不是将课本的内容搬移致专题学习网站上。如在教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七巧板》一课时前,老师们就发现教材中缺乏有关七巧板的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他们就分工、合作,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大量七巧板的资料,经过系统的梳理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专题学习网站中。同时将一些扩展性的内容放到“拓展延伸”栏目中,可让学生链接到其他网站。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在电脑上运用七巧板拼各种图形,则教师既可以方便地将学生拼成的各种图形在大屏幕上一一反馈、展示出来,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索,发现拼图的规律。动画模拟将平面图形的变化变成直观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网站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专题学习网站的运用,把小学数学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里,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师生、生生完全互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三、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能力目标纳入教学要求,把它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助教、助学的有效载体,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有效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激活学习兴趣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要改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成为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以章节、课时为单元的备课方式,开创跨学科的综合组合备课;就是要突破课堂、学校封闭的教学时空观,使资源得到共享。如,在学生学习完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诚信”时,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搜集了丰富的关于‘诚信’的各种资料”这一情况,试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制作一个关于“诚信”的幻灯片。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小组商议、分工查询、收集、制作,再讨论、加工并处理信息,最后完成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幻灯片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诚信的名人名言”、“诚信的故事”、“诚信的新闻”、“自己创作的诚信漫画与宣传画”、“自己的诚信名言”。整个学习过程,培养、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更为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中打下基础,为学科整合打下基础。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给学生增添一点负担,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语文学科中初步形成以“感知——感悟——移情”为教学流程,以“情境诱导,自读体验,资源共享”为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文、图、声并茂的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不但使师生耳目一新,最显著的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阅读效率,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在数学学科中开展“问题解决”课题研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游戏性练习。 大大减轻了部分学生所感到的繁琐又枯燥的数学学习给他们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的沉重负担。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理想的可听、可感、可视学习外语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手、耳、眼、口等多种通道,接受与传递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信心。在美术学科中利用“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形象、生动的计算机绘画教学,因而更具有创造性,学习效果更好。我们都知道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形成,是通过教材的文字叙述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他们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教与学的活动,在短时间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认识过程,因此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优化是“减负”中的重点之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便于教师挑选和组合教学内容,又便于将文字转成声、光、像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输出各种信息,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接受,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终身学习潜能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优化地掌握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在“减负”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坚实、有效。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国社会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现代化,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努力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和学生群体在教育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要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作为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以及为有效教学提供一种操作模式,从而在更深层面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本课题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展的,因此本课题研究是与教育的大背景、大形势和要求相吻合的,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提出,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立项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真正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上。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体现师生主导和主体地位的主战场。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形势下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极其重大。新课程改革改革的内容很丰富,特别注重两点:1、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要求我们以人为木,尊重教育规律,要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长期的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构建课堂教学策略上,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大家积极研究和实践如何进一步通过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考试等改革逐年深入,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推广,这些都积极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促进了课程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素质教育在学校的不断推进。另一方面由于受升学考试和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的“题海”战术、“封闭式”管理和频繁考试,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摆脱目前的“题海”战术和频繁考试这种师生都不愿意接受的局面。在当前深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都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此课题的研究,就是针对大家在实践中面临的这些问题,通过实践性研究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研究的重要意义:(1)探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前,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校长和教师,乃至全社会的面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主阵地,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木构成部分,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木途径。课程改革要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是要“聚焦课堂”、“决战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发挥重要作用。(2)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实践与活动”、“合作与交往”“差异发展”这些重大命题,探讨通过教与学活动,个体与群体的交往活动,学生是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发展的。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文化性及主体性等特质基础上,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本次新课程改革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的新要求,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配置,都为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条件。因此可望在一个更高、更深、更全面的层次上对改革课堂教学策略开展实效性研究。(3)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帮助教育工作者反思和克服当前教育实践中不合理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摈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压抑学生发展,以及目前在急功近利价值取向影响下所造成学生虚假发展的严重弊端,增强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增强教育改革的意识,明确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方向和主题,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通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课堂教学上的诸多问题和环节存在的困惑和办法,可以寻求到或构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课堂教学办法。为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我们的研究不是仅仅找出几种教学模式,而是努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促进教师师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成长,促进学校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质量。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而且通过大家的积极探索会形成丰富多彩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有较高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这种新策略必将产生强大的辐射作用,改变目前的一些不合事宜的教学模式。(三)课题的界定1、本课题所说的“课堂教学”,主要指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即中小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和广义的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学习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涉及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也涉及到课堂教学中师生教与学的理念、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和教与学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等多方面问题;同时也涉及提高教学效益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2、本课题说到的“实效性”,是指新时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效果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3、“策略”指的是达到一个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所说的“教学策略”指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佳效果所采取的策略。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十一五”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强调教育创新的形势下,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学效果如何迅速提高的策略问题。二、课题研究的对象、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对象全校各年级、各班、各学科全体学生。(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六个目标: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新课堂教学策略;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5、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6、提高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休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务实型和研究型的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步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教学观、质量观与评价观,创设基于师生平等交往的民主、互动、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现行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策略。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1)围绕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育理念;(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各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3)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教学策略;(4)探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5)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6)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课堂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7)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的策略;(8)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一)本课题研究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3、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作到教书育人,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5、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来看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威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各校要组织好科研力量,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以工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1、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全面把握近二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经验与不足。从而使课题研究有一个较高的立论点。2、调查研究。通过对教师观念与教学行为分析(包括观念、经验、教学特色与存在问题);对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类型水平的现状调查(涉及学科差异、年级差异、性别差异),把握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加强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3、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总结、推广。三、课题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年7——2007年9月)1、重点工作是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收集古今中外有关研究课堂教学的理论专著,广泛收集他人对课堂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作好笔记。2、确定本课题的实验方法,确定实验教师的子课题。3、指导实验教师撰写简单的子课题实施计划。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9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注意对实验班进行实验资料收集、统计,上好实验课,并写好实验观察、课题论文,阶段实验报告。三、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我校的“十一五”的主要课题仍然是通过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也将此课题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生负担问题”的研究相整合,从而从多渠道实验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条件,其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就是认识兴趣,即求知欲。因此,激发学习动机实质就是诱导学生的认识兴趣,引起和加强学生的注意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往往能激活他们的悟性。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脑、投影、录音、动画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再现教学所需要的客观事物与现象,从而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如学习《精彩的马戏》一课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叙述观众看‘猴子爬竿’时用了‘直笑’,而在写观众看‘黑熊踩木球’用了‘哄笑’,这两种笑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学生一下子楞住了,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此时教师播放一段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猴子表演爬竿”的视频剪辑。学生马上看到“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一出场,观众就被猴子滑稽的打扮逗笑了,当猴子爬上竿顶,“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瞧着观众”时,大家笑得更厉害了。从猴子出场到表演结束,观众的笑声就没有停止过,所以作者用了“直笑”这个词。接着在紧张的音乐声中,屏幕上出现了“黑熊踩木球”笨拙、紧张的情形。学生由于受到“直笑”理解的启发,马上回答出:黑熊小心地在木板上移动双脚,动作只是笨拙,并不有趣,所以观众没有笑,当黑熊从“跷跷板的那一头掉下来”时,观众一下子都笑了起来,所以作者用“哄笑”这个词。因此这两个词是不能调换的。如果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再现猴子和黑熊表演的语言环境,学生就很难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从而失去继续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即使教师对这两个词进行了深入地启发和诱导,使学生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也很难用语言把这两个词语的内涵表达清楚。信息技术突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文本阅读,学习的对象也从单一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它向人们展示出全新、高效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大容量的学习信息,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课堂达到“减负增效”。二、开发专题学习网站,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专题学习网站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它通过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专题学习资源和协作、交流工具,让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或项目,并通过自己收集、分析、选择、应用等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人机交互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它不仅强调通过学习者主体性的探索、研究、协作来求得问题解决,还提高学习者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信息素养。专题学习网站是学生探究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工具,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全新的数字化学习模式,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如教师在教授《少年闰土》一课前,就为学生制作了一个学习《少年闰土》的专题学习网站。上课时,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就出现了这样几个学习目录:(1)字词学习;(2)难句理解;(3)研读课文;(4)拓展练习;(5)背景知识;(6)退出。在“字词学习”设计中,教师“因字制宜”,分别设计不同的学习程序,将生字新词融入相关的声音、图片、视频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短时间内通过专题学习网站把枯燥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并且有效。在“研读课文”的板块中把“雪地捕鸟”这件事设计成游戏,在工具框中给学生提供捕鸟所需的诸如竹匾、扫帚、短棒、细线等工具,引导学生根据闰土的讲述运用鼠标拖动各种工具再现捕鸟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理解捕鸟的经过。在“背景知识”中运用超文本方式呈现有关鲁迅的相关知识及经典作品片段,以供学生阅读浏览,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在这其间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路人,组织学生在一起有感情地读课文、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扩展练习”中教师根据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让大部分学生“吃好”,让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能“ 跳一跳”“吃个饱”。如‘仿照“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写一个熟悉的同学的外貌’,然后发布到网站中让其他同学阅读、并猜一猜所写的是哪一个。专题学习网站此时到达了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吃饱”的同时,又让部分学生“吃好”了。“减负”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要因材施教,按各个学生的特点,给每个学生所需的营养”。这样,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机会,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促使其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每个学习者都要在其现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新的信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而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又会因新信息的进入发生改变。因此,适合的信息背景,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足够的信息背景下,学生才有“选择、加工”的空间;只有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信息,才能促使学生的建构。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来源单一,主要途径是统一的课本、教具、学具。我校数学组尝试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运用小学生能够掌握的网页浏览与上传下载技术,改变信息来源,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丰富多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真实感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成功地为学生的自主、高效的学习提供了可能。专题学习网站需要的是更多的扩展、补充及延伸,而不是将课本的内容搬移致专题学习网站上。如在教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七巧板》一课时前,老师们就发现教材中缺乏有关七巧板的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他们就分工、合作,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了大量七巧板的资料,经过系统的梳理后,将这些信息整合到专题学习网站中。同时将一些扩展性的内容放到“拓展延伸”栏目中,可让学生链接到其他网站。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在电脑上运用七巧板拼各种图形,则教师既可以方便地将学生拼成的各种图形在大屏幕上一一反馈、展示出来,还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索,发现拼图的规律。动画模拟将平面图形的变化变成直观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网站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别人嘲笑,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专题学习网站的运用,把小学数学教学带入了一个新的天地里,充分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实现师生、生生完全互动。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三、加强学科整合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就是要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能力目标纳入教学要求,把它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就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助教、助学的有效载体,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种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有效地满足不同类型学生激活学习兴趣的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要改革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成为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就是要突破传统的以章节、课时为单元的备课方式,开创跨学科的综合组合备课;就是要突破课堂、学校封闭的教学时空观,使资源得到共享。如,在学生学习完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诚信”时,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搜集了丰富的关于‘诚信’的各种资料”这一情况,试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制作一个关于“诚信”的幻灯片。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小组商议、分工查询、收集、制作,再讨论、加工并处理信息,最后完成任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幻灯片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诚信的名人名言”、“诚信的故事”、“诚信的新闻”、“自己创作的诚信漫画与宣传画”、“自己的诚信名言”。整个学习过程,培养、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更为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其它学科中打下基础,为学科整合打下基础。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不仅没有给学生增添一点负担,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语文学科中初步形成以“感知——感悟——移情”为教学流程,以“情境诱导,自读体验,资源共享”为特征,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文、图、声并茂的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不但使师生耳目一新,最显著的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他们阅读效率,从而减轻他们的负担。在数学学科中开展“问题解决”课题研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游戏性练习。 大大减轻了部分学生所感到的繁琐又枯燥的数学学习给他们生理和心理上带来的沉重负担。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理想的可听、可感、可视学习外语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手、耳、眼、口等多种通道,接受与传递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信心。在美术学科中利用“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形象、生动的计算机绘画教学,因而更具有创造性,学习效果更好。我们都知道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形成,是通过教材的文字叙述间接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他们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教与学的活动,在短时间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认识过程,因此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优化是“减负”中的重点之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便于教师挑选和组合教学内容,又便于将文字转成声、光、像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输出各种信息,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接受,同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终身学习潜能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优化地掌握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方式、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我们在“减负”的道路上,就会走得更坚实、有效。


相关内容

  •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实现途径之一
  • [摘要]要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的选取和运用是其中必要的途径,选择对一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逐渐成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如何选取和运用能促进最优化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巴班斯基看来,选取最优化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技巧和逻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养.教育和发展 ...

  • 读出效率--论高中语文早读课的优化改进
  • 教学研究 读出效率--论高中语文早读课的优化改进 谢明霞 重庆长寿中学,重庆 404100 摘要:古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天的计划要在早上做打算.对于学生来讲,早上的时间显的尤为重要.早上,大脑的记忆力呈现最佳状态,因此大部分高校在早上都会有早读课.但是,并 ...

  • 体育教学过程最优化
  • 体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文献综述 摘要:体育教学过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基本过程.要想很好地实现体育教育的目标,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克服现行教学模式和方式等方面的一些弊端,把学生真正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其创造性,发展其个性,为此,从优化教学过程这一角度实现这一目标 ...

  • 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利弊综述
  • 摘 要: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以"时间"和"效果"为标准,以综合拟定教学任务.划分具体教学任务.分清主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效率为六大方法体系.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在体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众多学者对于此理论的运用褒贬不一.本文综合 ...

  •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是深化小学数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整体优化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师生时间消耗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

  • 教学研究报告,地理
  • 篇一:<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中学地理案例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厦门集美中学 陈庆军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背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

  •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论文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实施素质教育 宣化县赵川镇小村小学 李燕 2013年9月28日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内容提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推进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提出了 ...

  • 优化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个案与反思(1)
  • 优化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个案与反思 作者:罗媛媛 来源:<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3年第03期 [摘要]当前,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存在许多困惑,出现了不少的难题.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却存在着随意式提问.惩罚式提问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语文教 ...

  • 如何创新工作方法
  • 科学应用远程培训知识,拓展新的工作思路 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远程专题培训,我学完了39门必修课和27门选修课,意犹未尽,受益匪浅,觉得自己永远都是个小学生,永远需要专家的引领,干好本职工作.现把自己的创新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做好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教师应该具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