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协同优化分析

  摘 要:通过对2012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目的和内容进行详细比较,对二者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并从制定的目的、规范对象以及实务等方面着手论证协同的客观存在性。最后着重从功能定位协同、分工协同、目标取向等具体的工作内容上客观的提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协同;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1002   1 “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比较   1.1 制定目的上的比较   以围绕事业单位财务的行为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作为体现其核心价值的“财务规则”当中明确提到了:“制定该规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会计法》而制定的“会计准则”,其对于事业单位中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的影响都是深远而巨大的。   两者的角度不同。“会计准则”更多的是作用于会计信息的形成和遵循。“财务规则”则更倾向于管理与监督。但是二者都或多或少的兼具了监督与管理的规范。   1.2 内容结构上的比较   “财务规则”指的是在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下,以预算管理作为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因财务活动而引起的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财务报告等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上的服务。   “会计准则”是在明确会计基础的前提,以会计信息为主将事业单位经纪业务中引起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等要素进行核算后,形成以强调完整会计信息和监管要求的会计报告。   1.3 目标上的比较   由于“财务规则”中对于管理目标的要求并未明确提及,但是却一直沿用了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这是人为因素较强的表象。   新的会计准则内容中提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最终目标。”从而帮助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而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这也就侧面反映出了会计被履行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性,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2 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的协同   财务和会计无论是实质上,或是在人们普遍的意识里,都将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相关管理部门的设置还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点在事业单位里面反应得更为突出。因此,就事业单位这一块来说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有目的的协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让两者在具体工作中互相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力。   协同作用可大致表现为:元素和元素间相干能力,为元素整体发展运行时起到的合作和协调性质。同一结构中,两个元素进行相互协调作用,则可能会产生互拉动效应,从而对整体结构起到推动运转的效果。以结构学角度进行理解,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与财务工作的实施,就是确保企业的经济运转中两个元素协调。结合上述,两者若可以科学协调,则可起到协同效应,在事业单位中,其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1 原则修订的协同   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财政部明确强调,要在此期间将致力于提高政府以及非盈利组织的财政管理水平,由此可看出,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在遵循同一个共同修订原则的财政改革背景下,是可以充分合作协同的。   2.2 规范对象的协同   会计准则是以具体的经济业务作为规范对象;财务规则则是以宏观的财务活动为规范对象。从表面上来看,两者有一定的差异;但究其实质,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以货币的形态表现出来就是“财务活动”。这种客观存在的表里联系从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两者大量协同现象的出现,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其核心内容都是围绕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要素。   其具体的定义、结构和计量标准也都大体一致。差异的地方在于财务规则关注的是财务活动的管理,会计准则更注重经济业务,二者无论是从动态还是静态上都要求实现协同,同时还要求形成相关的财务报告。   (2)财务规则中的财务分析和监督不应脱离“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   其信息的支持是无法正常的工作并实施的。相反“会计准则”中所规范的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样,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管理和作出经济决策时有科学的参考依据。   2.3 实务上的协同   在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则具体实施方面,始终是协同进行的。首先,我国所有的事业单位里基本上没有将这两个职务分设两个部门,一般都是统一到“财务部”同时肩负着财务和会计工作。其次,就工作内容来看,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都是分散在工作中随时开展的。但受限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高等客观因素,实现信息化管理任重而道远,财务管理水平也还有待提高。同样的会计核算虽然信息化的建立要优于财务管理,但是要做到完全符合“会计准则”也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3 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   通过上述的客观分析,两者之间的优化与改进仍然有发展空间。   3.1 观念上需要进一步更新   观念是否跟得上潮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动的成功和创新。两者不仅在客观工作中需要协同,在观念上更是应该如此,落实行动的思想要建立在二者协同的框架内。这个协同的观念应当约束功能定位、内容分工等。   3.2 功能定位上的协同   根据前文所示,财务管理和会计在整体上统一不可分离,动静一致,动态效果通过静态表现;静态则为动态的发挥提供必然条件和支持。“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应该分别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和在会计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活动,这样才有利于目标协同,实现功能定位上的协同。   3.3 内容分工上的协同   在初步实现功能定位协同作用后,还应明确两者之间具体的工作内容,避免出超现象发生;一旦涉及预算管理,属于财政监督内容的,自然也就应该有“财务规定”来规定。   3.4 具体内容应当改进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规范财务管理目标、预算管理、风险预警管理、运行效果分析与管理等方面才能明显体现出财务规则的作用。这方面除了可以参考概念框架原理以外并无其他可以借鉴的经验;然而,过于偏重政府的监管,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忽略了与“会计准则”的协同,大量重复会计要素中的相关内容也是“财务规则”客观存在的缺陷;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会计准则”可以以此借鉴并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酌情进行制定;但新的“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具体可以由这几点看出:“会计准则”更加偏重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核算,而对于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进行规范的相对较少;采用单一的实际成本计量属性;这些做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由于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修订出台,将进一步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这两者的创新性的结合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伟.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138.   [2]李现宗,张连升.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的协同与优化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04):101106.   [3]关振宇.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实践创新与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13,(25):106107.   [4]王陆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151+153.   [5]彭源波.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5052.   [6]林琳.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解读[J].商,2013,(21):168169.

  摘 要:通过对2012年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目标、目的和内容进行详细比较,对二者的相似之处进行分析,并从制定的目的、规范对象以及实务等方面着手论证协同的客观存在性。最后着重从功能定位协同、分工协同、目标取向等具体的工作内容上客观的提出进一步优化和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协同;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1002   1 “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比较   1.1 制定目的上的比较   以围绕事业单位财务的行为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作为体现其核心价值的“财务规则”当中明确提到了:“制定该规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规范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率从而确保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会计法》而制定的“会计准则”,其对于事业单位中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以及公益事业的发展的影响都是深远而巨大的。   两者的角度不同。“会计准则”更多的是作用于会计信息的形成和遵循。“财务规则”则更倾向于管理与监督。但是二者都或多或少的兼具了监督与管理的规范。   1.2 内容结构上的比较   “财务规则”指的是在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下,以预算管理作为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因财务活动而引起的收入、支出、结余、资产、财务报告等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上的服务。   “会计准则”是在明确会计基础的前提,以会计信息为主将事业单位经纪业务中引起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等要素进行核算后,形成以强调完整会计信息和监管要求的会计报告。   1.3 目标上的比较   由于“财务规则”中对于管理目标的要求并未明确提及,但是却一直沿用了主要任务和基本原则,这是人为因素较强的表象。   新的会计准则内容中提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最终目标。”从而帮助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而做出科学的经济决策。这也就侧面反映出了会计被履行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性,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2 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的协同   财务和会计无论是实质上,或是在人们普遍的意识里,都将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整体;无论是从相关管理部门的设置还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这一点在事业单位里面反应得更为突出。因此,就事业单位这一块来说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有目的的协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能让两者在具体工作中互相贯彻落实,从而进一步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力。   协同作用可大致表现为:元素和元素间相干能力,为元素整体发展运行时起到的合作和协调性质。同一结构中,两个元素进行相互协调作用,则可能会产生互拉动效应,从而对整体结构起到推动运转的效果。以结构学角度进行理解,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与财务工作的实施,就是确保企业的经济运转中两个元素协调。结合上述,两者若可以科学协调,则可起到协同效应,在事业单位中,其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1 原则修订的协同   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财政部明确强调,要在此期间将致力于提高政府以及非盈利组织的财政管理水平,由此可看出,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在遵循同一个共同修订原则的财政改革背景下,是可以充分合作协同的。   2.2 规范对象的协同   会计准则是以具体的经济业务作为规范对象;财务规则则是以宏观的财务活动为规范对象。从表面上来看,两者有一定的差异;但究其实质,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以货币的形态表现出来就是“财务活动”。这种客观存在的表里联系从另一方面也促成了两者大量协同现象的出现,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其核心内容都是围绕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要素。   其具体的定义、结构和计量标准也都大体一致。差异的地方在于财务规则关注的是财务活动的管理,会计准则更注重经济业务,二者无论是从动态还是静态上都要求实现协同,同时还要求形成相关的财务报告。   (2)财务规则中的财务分析和监督不应脱离“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信息。   其信息的支持是无法正常的工作并实施的。相反“会计准则”中所规范的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这样,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管理和作出经济决策时有科学的参考依据。   2.3 实务上的协同   在会计准则和财务规则具体实施方面,始终是协同进行的。首先,我国所有的事业单位里基本上没有将这两个职务分设两个部门,一般都是统一到“财务部”同时肩负着财务和会计工作。其次,就工作内容来看,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都是分散在工作中随时开展的。但受限于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比较低,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高等客观因素,实现信息化管理任重而道远,财务管理水平也还有待提高。同样的会计核算虽然信息化的建立要优于财务管理,但是要做到完全符合“会计准则”也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3 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   通过上述的客观分析,两者之间的优化与改进仍然有发展空间。   3.1 观念上需要进一步更新   观念是否跟得上潮流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动的成功和创新。两者不仅在客观工作中需要协同,在观念上更是应该如此,落实行动的思想要建立在二者协同的框架内。这个协同的观念应当约束功能定位、内容分工等。   3.2 功能定位上的协同   根据前文所示,财务管理和会计在整体上统一不可分离,动静一致,动态效果通过静态表现;静态则为动态的发挥提供必然条件和支持。“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应该分别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和在会计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活动,这样才有利于目标协同,实现功能定位上的协同。   3.3 内容分工上的协同   在初步实现功能定位协同作用后,还应明确两者之间具体的工作内容,避免出超现象发生;一旦涉及预算管理,属于财政监督内容的,自然也就应该有“财务规定”来规定。   3.4 具体内容应当改进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在规范财务管理目标、预算管理、风险预警管理、运行效果分析与管理等方面才能明显体现出财务规则的作用。这方面除了可以参考概念框架原理以外并无其他可以借鉴的经验;然而,过于偏重政府的监管,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忽略了与“会计准则”的协同,大量重复会计要素中的相关内容也是“财务规则”客观存在的缺陷;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相对比较成熟,因此“会计准则”可以以此借鉴并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酌情进行制定;但新的“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具体可以由这几点看出:“会计准则”更加偏重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核算,而对于会计信息的计量和报告进行规范的相对较少;采用单一的实际成本计量属性;这些做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都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困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由于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修订出台,将进一步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这两者的创新性的结合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的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建伟.论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138.   [2]李现宗,张连升.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会计准则的协同与优化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04):101106.   [3]关振宇.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实践创新与现实意义[J].会计之友,2013,(25):106107.   [4]王陆萍.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151+153.   [5]彭源波.现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5052.   [6]林琳.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解读[J].商,2013,(21):168169.


相关内容

  • 什么是财务业务一体化
  • 什么是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内涵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基本思想是,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将企业经营中的三大主要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在这一指导思想下 ...

  • 基于ERP策略的财务管理体制设置原则
  • 摘要:本文将介绍ERP策略下的管理理念,阐述在此理念下的财务体制设置原则,最后提出实施ERP战略的局限性及解决方案.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under the ERP strategy the management idea, elaborated ...

  • 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创新
  • 管理会计实践与创新(一) 主讲老师 陶萍 课程介绍 管理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对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够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会计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应 ...

  • 电商公司财务
  •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2009-6-26 9:46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在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电子商务环境正在逐渐形成,企业经营活动的方式.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根本的变革.主动迎接管理模式的变革,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迫切 要求. 一.电子商务 ...

  • 国内市场主要的管理企业软件分析
  • 国内市场主要的管理企业软件分析 (一)用友 1.产品介绍 用友U8 是一套企业级的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的制造.商务模式下,不同运营模式下的企业经营管理,U8全面集成了财务.生产制造及供应链的成熟应用,延伸客户管理至客户关系管理(CRM),并对于零售.分销领域实现了全面整合.同时通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 ...

  • 效率提升 价值创造是衡量管理会计作用的标尺
  • 效率提升 价值创造 是衡量管理会计作用的标尺 张孝林 徐辉 朱锴剑 摘要:国际油价的下行,引发石油企业陷入亏损危局,财务会计职能正面临严峻挑战.经济新常态下,回归石油作为商品的市场属性,坚定"经济产量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经济理念,加快向管理会计转型,勇于担当企业决策的经济助手.本文 ...

  •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 财务共享服务依托的是( ).信息技术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营业绩的基准目标是( ).服务水平协议 财务共享服务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适当分离体现的是( ).专业分工原则 财务共享服务依托的是( ).信息技术 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是( ).财务流程处理 财务共享服务完成财务流程的平台是( ).财务共享服务中 ...

  • 2010暑假实习报告
  • 暑假实习报告 一、烽火通信企业概况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是国内优秀的信息通信领域设备与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国内光通信领域唯一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武汉·中国光谷”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创立于1999年12月25日,xx年烽火通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 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优劣势分析
  • 作者:白雪 金融经济 2014年12期 一.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内涵 内部审计外包,又称为内部审计外部化,是指企业将内部审计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职能通过契约委托给企业外部机构或人员执行.内部审计外包现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最初是由安永.毕马威等国际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提供内部审计外包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