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系列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被拆穿。刘建明铲除黑社会的人,虽然是在立功,可实际上他是在为韩琛做事。后来他渐渐发现警察的崇高,认识到作奸犯科的罪恶,他的希望是做个好人,同时他也在时刻保护自己的身份。然而,希望仅仅是希望。他们夜夜无法安睡,甚至在梦中都怕身份被揭露。他们的心灵饱受折磨,好比两个在“无间地狱”行走的人。进入了“无间”地狱哪有轮回,但是他们却在拼命寻求轮回,期待获得永生。人们接受这项挑战,是为了向人类最在意的权与势进行挑战,权与势就如同“无间”,过分追求的人往往就如进入万丈深渊般痛苦。((无间道》的结局有些苍凉,陈永仁殉职,生前未完成遗愿,死后才得到世人的认可“他是一位好警察”。在无间道上,生生死死不由你做主,死可能并不是一种失望,相反,它是永生。

看完((无间道》的观众都有这种感觉:紧张刺激,都透不过气来,生怕眼晴稍微一眨,剧中人的命运就有了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努力,本文希望就此尝试进行分析。

国刘可铄

“对立就是结构“

荷兰叙事学理论家米克・巴尔强调说:“对立就是结构,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这一点,并将它们加以‘自然化一。[3】

《无间道》的结构正是建立在一系列对立关

系的基础上的。

卧底这个形象本身就具备了神秘的色彩,人们历来对它的角色定位非常欣赏。《无间道》的剧本是由麦兆辉导演执笔,主要是写警察到黑社会当卧底的事情,后来刘伟强导演创新推出另外一条线:黑社会成员到警察局做卧底。这无疑丰富了叙事的对立元素,而且在支撑整个叙事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由此而加入了另外一条线,同一时间内两条线同时进行、同步贯穿,最后汇合。《无间道Ⅱ》并非像有些轰动的电影那样狗尾续貂式地加个尾巴了事,出其不意的是,它描述的是《无间道》的前面发生的故事,称为((无间

前言

“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是存在于它实现的思想中。”[1】‘‘无间”二字由来已久,它是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

遘))的前传。为了使((无间道))更加充实,导演又加入了一个新的角色,由黑社会老大倪永孝出任反派,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这同样是利用对立性叙事元素,使影片的叙事结构变得复杂起来,从而承载更为丰富的叙事内容。《无间道Ⅲ》通过巧妙的剪接方式让死去的陈永仁“复活”。影片中主要的两条线同样体现了对对立性叙事元素的倚重:一条线是陈永仁殉职前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追叙,另一条是陈永仁死后刘建明想隐藏身份,竭力寻找和毁灭证据,最终走上不归路。与第一部不同的是,两条线是平行线,因为

《无闻道》

系列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鼻地狱’——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

in

ar—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传说中无间有五种:‘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罪器无问’,也就是刑罚的器具没有间断,不停用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平等无间’,是指无论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样平等无间,都是平等的,同样要受刑・‘生死无间’,是说不要以为死了就不再受刑。”[2】《涅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遭受大苦之急,故有此名。”(来自电影文本)很显然,无间地狱就好像我们平日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凡在此道上行走的人必然会受到巨大的苦痛。

影片将剧中人比作在“无间道”上行走的人有其深刻的内涵。陈永仁是警察学校的尖子,本该有一番作为,却被上级指派到黑社会当卧底。刘建明是三合会成

发生在不同的荤载,它韵永远不会交汇,配合空间场

景的转换,‘将情节推入●个新的冲突点上。

对电影中上述对立性元素的结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格雷马斯的“矩阵分析法”来作进一步细致的解读。依据这・方法,有论者建立了更适宜于电影分析的基本的叙事模式【4】: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这一模式在((无间道》中具体的情形则是以刘建明为例,核心义位是“做好人”

做好人

反对做好人

(帮陈恢复档案)(杀陈俊)到当警察的威严,做好人的珍贵。他不想回到过去,只是人生并没有给他机会。帮助VS阻碍,保卫VS攻击,爱VS恨,解决VS使不解,真相VS撒谎,允许。VS禁止等的矛盾在刘建明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矛盾使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物的时候很难界定他到底好人还是坏人。韩琛本是黄警官的线人,他有一个深爱自己的妻子Mary。在这部男人的影片中,这个女性角色犹如惊鸿一瞥。她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物,她觉得韩琛“对自己好”,为了丈夫能够成为老大,她买凶杀死倪坤,因为这件事,“四年来一直都睡不好”。韩琛去泰国后,.她担心丈夫的安危,不顾自己身处险境,执意要去泰国找他。在她的心目中,韩琛是第一位的,她说“其实做女人很简单,只要她的男人好,她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她却为了韩琛而死。韩琛顿时本性大变,为了决心实现妻子的遗愿,成为黑社会的人上人。庆祝中港交接仪式的宴会前,他因为思念妻子,竟留下眼泪,由此可见对妻子深厚情谊是韩琛试图为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利益,竭尽全力爬上

矛盾:想做好人却做不成

再来看看陈永仁,核心义位是“恢复身份”

恢复身份

(为警局提供情报)不反对恢复身份

(与刘合作)

反对恢复身份

×

(刘删除其档案)不恢复身份

(与刘同归于尽,最后殉职)

矛盾:想恢复身份却不能,死后方能如愿

.从上述这个矩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

设置对瘦于叙事结构的建构,其关键点就在于在他们身上所充满的矛盾对立的元素。普罗普在《俄罗斯民间故事形态学》中,从施动者角度去看待人物本身具有的=元对立的矛盾,《无间道》中的人物正是在本身矛盾的对立中形成丰满的定型,支撑起整个叙事的复杂结构。正如下图所示,这些矛盾对立可以抽象为施动者、功能和客体三方面,从而揭示出陈永仁、刘建明这两个人物行动的动因以及由此而来的整个故事的走向:

施动者

。功能作奸犯科传递情报心理失常

出卖

警察做卧底的职业道德

警察的职责长期良心的谴责警察的职责对叶警官的深情厚意与黄督察情同父子的情谊

客体社会黄督察陈永仁

亲兄弟

黑社会老大的位置傲尽坏事的施动者。

忠诚者也有犯错的时候,黄志诚督察是个尽忠职

守的好警官,可是有了“爱护Mary”这个施动者的作用他放弃职业道德。同样,奸诈的人也是有情有义的,倪永孝罪大恶极,但施动者。对家里人却很体贴和关爱”让他对父亲更是“孝”字为先。父亲死后,他悲痛欲绝,知道父亲身前爱抽烟,亲自为他去买・为报父仇。派私家侦探调查四年,并且在父亲四年前的逝世时间杀死四位带头大哥,以告慰父亲。《无间道》系列电影中的人物,都逃不开心灵的矛盾,这种折磨是人世间最大的苦痛,“无间”二字是电影人物的宿命。

隐性人物的安排也很有讲究。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编剧手中的棋子,他们就是编剧在下棋的时候的暗杀

悼念报仇

叶警官黄督察

我们看到:影片中,装扮VS剥去伪装,假装VS揭露,爱VS恨,追击VS逃脱,真相VS撒谎等矛盾使陈永仁的命运具有悲剧色彩,他好比在终极无间的行人,痛苦不堪。

施动者

聪明好学得到韩琛的欣赏

功能立功输送情报杀害运用暗潜入寻找

客体警察局韩琛陈俊

招数,这是要到最后才揭晓的底牌。比如跟随刘建明多年的陈俊,他健康上进的形象让观众一度以为他是警察,但到了最后我们才知道,他也是卧底,原来编剧不止在警察局安排了一个卧底。再如警察局安排在黑社会的另外一个卧底(《无间道Ⅱ》中),从一开始亮相到最后殉职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的冷酷的形象让人以为他就是黑社会的冷面杀手,没想到他居然是警方的卧底。还有就是(《无间道Ⅲ》中的沈澄,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走路还一瘸一拐,像极了黑帮老大。没想到,他居然没有打死陈永仁,之后才揭晓他的身份:警方卧底。可以说,隐性人物在剧中出现得越多,剧情就越错综复杂,那么电影就会更精彩。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立元素是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关键,充满对立矛盾的人物形象使影片增色的同时,更令人难以忘怀。

闭路电视

安全部禁地替死鬼杨锦荣

刘建明做这些“坏事”是因为很多年以来,他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警察,他渐渐融入了这个角色中,认识

冲突精髓的外化

如果说对立的叙事元素构成影片整体结构的基石

的话,那么,影片叙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这些对立性元素显示自身的方式,那就是冲突,即所谓“冲突是影视艺术的精髓”【5】,“这种叙事状态通常是以冲突双方的动作与反动作贯穿始终的。竹【6】对此我们可以从场景、冲突、人物性格、关系及其变化和叙事过程来加以说明,具体落实为通过《(无间道》中两位主人公陈永仁、刘建民在不同场景的接触,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及其对叙事走向的

规定。

场景冲突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及其变化

人物性格

关系及其变化

陌生人偶遇,不知对方身份,一同听音乐试音响,感觉不错。两个人互相猜测对方

陈:机智,害怕自

的身份,但是基本可以断定对方就是各自手里的牌,同时又非常保护自己的身份,所以没有敢回头。

己的身份被揭穿刘:恐惧,更怕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

叙事过程

音响店平静,无冲突陈:幽默反叛刘:心情愉快

剧院外面冲突加剧

相识

’L

地下车库

冲突暂缓

陈:深沉

刘:冷静不留情面

两人成为合作伙伴,互柑配合,铲除危及

各自身份的第一大敌人韩琛。

陈助刘一臂之力,共同铲除韩琛,刘愿意为其恢复身份。当刘去开电脑时,陈发现刘就是卧底,马上离去,而刘回来后也发现陈已经知道,双方变为互相不信任。陈要求恢复身份,剃

猜疑

’L

合作

刘建明办公室

冲突由缓和逐渐扩大

陈:警惕观察细致刘:狡猾

对峙

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

陈:充满正义感刘:阴险

要求隐藏身份。陈不同意,刘也不愿意帮陈恢复身份,两人僵持不下。

影片中两个主人公有四次交锋,其冲突的节奏也是此起彼伏,导演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控制电影叙事的节奏。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控制影片节奏的功力,他并非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紧张,他使影片有适度的起伏,做到有张有弛。而((无间道》系列电影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其悬念、细节和对白等叙事手段的成功运用。

首先看“暂时断点”的悬念安排。悬念是电影设计冲突不可缺少的部分,悬念的设计让情节变得更加紧凑,它也是调动观众情绪的重要手段。可以这么说,没有悬念,就没有好电影。在((无间道》系列电影中导演用的比较多的是“断点”的叙事手法,“断点”是叙事学中的一个术语,通常理解为叙事中的一种省略或空缺,有叙事学家把断点分成“暂时断点”和“永久断点”两种。【7】“暂时断点”如叙述中设置悬念、倒叙、插叙等手法的运用,而“永久断点”则指常理推断无法填充的空缺。【8】它的作用就是吊足观众的胃口,心理紧随情节变化,参与到影片中去,让他们欲罢不能。

我们来看看《(无间道》系列电影中的几声枪响。、《无间道》结尾处,陈永仁用枪指着刘建明,前方是陈俊。

霎时,一声枪响,荧幕全黑。这里情节“断”了,谁开了枪?陈俊打死陈永仁后,与刘建明进了电梯,画面上只有电梯升降的镜头,可是观众却听到四声枪响。死的到底是谁?《无间道Ⅱ》结尾处,倪永孝用枪指着韩琛的头部,这时一声枪响,又是黑幕,观众的心悬到喉咙口,怎么回事?枪声在这里是伏笔,更是三个人物对立的冲突表现。

另有一例典型的悬念手法。《无问道Ⅱ》后半部分,韩琛在海边见黄督察,房子门口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在这里,对女人身份的解释断开。按常理,观众都以为那是他新娶韵太太。他和倪永孝对峙的那一幕,倪

永孝用他太太和孩子来威胁他,观众都在思索,韩琛应该怎么办,悬牺牲他们,还是保垒他们蒜“断点”让观众遐想联翩,.逛为黄倪冲突的加剧作了铺垫。果然

当黄督察说出真相;9那是他在泰国的佣人”,影片的

紧张气氛达到白热化。

一再来看恰倒好处的细节。“细节,是情节中具有

标记器特征的细微环节,它不仅能充实丰富情节,而且对剧作的人物刻画、环境渲染以魇生题升华都有不可或缺口q叙事意义。”【9】具有暗示作用的细节悬叙事学

中的“帮助者”,它虽然不会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却成为冲突的发生的辅助者,并常常出现在引人注目的位置,当然,它的作用不会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显现。

手机在剧中使用频繁,不难发现,每次出现手机,都说明是在联系某人或互通情报,情节就骤然变得紧张起来。警方准备大举围剿韩琛集团那一次,刘建明就是通过手机信号传达“有内鬼,停止交易”给韩琛。黄志诚殉职后,刘建明又通过带血的手机找到了警方的底牌

精彩,每个人说话都“点到为止”,大量的潜台词的运用正是冲突的暗隐。

“这些泰国人在龙虎滩快要冻死了。”这是和陈永仁聊天的一个胖子说的。看起来是在随口说的一句话,却是隐含作者要跃跃欲试告诉大家的:交货地点就是龙虎滩。胖子不小心说漏了嘴的话被聪明憬悟的陈永仁理解,龙虎滩也是稍后警方和黑社会发生激烈冲突的地点。

“你见过有人去殡仪馆和死尸握手吗?”韩琛拒

绝和黄督察握手时说的。黄督察的行动让他损失几千万,此时的韩琛杀气腾腾,这句话背后隐含的声音是:韩琛要报仇,他要黄志诚死。韩黄势力在影片中第一次交锋。

“哇,这张椅子真是的……太棒了!”陈永仁又在李医生那里睡了一觉,醒时发表了感慨。这句话暗示的声音是:陈永仁,这个在无间地狱行走的人,夜夜无法在自己的床上入眠,只有在李医生的躺椅上他才觉得安稳,他的心灵才能得到暂时的休憩。

“你要记住,如果那个入做事不专心,又看着你的话,他就是警察。”傻强死前说的。傻强真傻吗?隐含作者很想告诉我们:不,其实傻强不傻,很聪明,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早就知道陈永仁是警察。但是他又非常讲义气,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死,所以一直替陈永仁隐瞒身份,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替他隐瞒。

“你挑的。”刘建明杀死韩琛后说的。短短三个字表达了隐含作者心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声音:他被送入警察学校前,韩琛告诉他们“是生是死,你们自己挑。”如今他选择了活,必须要韩琛死。韩琛不信命“一将功臣万骨枯”,他要自己拼。结果,坏事做尽的他得到了报应,死在自己的卧底手里。在这里极具讽刺意味,“出来跑,迟早要还的。”

((无间道》系列电影的叙事结构独树一帜,是以往香港电影叙事模式的突破。它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对立结构,二元对立突出了影片中人物的矛盾,使其形象更为逼真。对立性元素显示自身的有效方式冲突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悬念、细节和对白共同作用加剧了影片的冲突矛盾,将影片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被喻为“救世之作”的《无间道))系列电影带给香港电影的启示是很大的,我们也希望下一部“救世之作”不会姗姗来迟。▲注释:

【1】蒙斯特堡,《主要电影理论:引论》,纽约:纽约牛津出版社,1976年版,第24页

【21{黑帮片<无间道>重出江湖四影帝卷入漩涡》,《南方都市报》,2002年12月2日

[3】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

259页

——陈永仁。手机在这一段起了桥梁作用,否贝4剧情难以继续。倪永孝在父亲死后,没有出面,用手机搞定了

四位带头大哥。他在警察局接受审问时,居然依靠手机指挥杀人,铲除了这四个人。手机在此扮演了恐怖残酷的角色,成了制造冲突的中介。

电脑和手机配合使用让观众似乎投身于一个高科技的神秘领域,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又对此充满兴趣。韩琛耳朵旁边的线让陈永仁发现原来黑社会在警察局也有内鬼。陈永仁和黄督察通信的暗号手势,也是新鲜的玩意。刘建明习惯性的用资料袋拍打大腿的动作和在他办公桌上陈永仁写错的“镖”字,使他败露了身份。

音乐在影片中也是细节,同时也是影片冲突发生的帮助者。贯穿((无间道》整个系列的《被遗忘的时光》在影片中多次出现,“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看完三部曲的观众都为之倾倒,为烘托影片的或轻松或紧张的气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刘建明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Mary姐那里,与其说他被音乐迷住,不如说是被Mary姐迷住。后来,他碰到了以后的妻子Mary,听到她和Mary姐同名时,心里倍感安慰。在飘渺的音乐声中,他在思念他心爱的人,同时也在感谢上苍给了他思念的机会,他内心的冲突得到缓解。第二次听到,是在音响店里,非常巧合,他和陈永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居然听到了这首歌。也正是这首歌揭穿了他的卧底身份,令Mary伤心欲绝,恋人之间的冲突产生。这首歌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无问道Ⅲ》的末尾,刘建明欲死时,影片又回忆起他和陈永仁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它又将观众带回到从前,以前他们俩做过的事情观众们还历历在目。他们都死了,人生是否可以开始新的轮回。如果可以,他们还会和以前一样做么?无间地狱行走的人的苦痛,恐怕只有这首歌可以表达。这时的音乐是冲突过去之后,观众紧张情绪的缓和剂,更是主人公心灵的慰藉。

最后来看(但不是最不重要)耐人寻味的对自。在电影文本中,当作者委托叙述者将自己的声音灌输到文本中,掩盖隐含作者的声音的时候,就出现了潜台词,潜台词砸是隐含作者被压制的声音。影片中的对白十分

[4]z志敏著,《现代电影美学基础》,北京:中国电影

出版社,1996年版,第281页

[5】(美)布莱克,《电影(电视)剧作原理》,载《电影艺术》1994年第2期

【61、[9]aa孝思沈亮著,《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第76页【7】、【8】【美】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7页、

第189页

★鳊辑:苏悦

(作者系苏州大学05级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无间道》系列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可铄苏州大学电影文学

FILM LITERATURE2004,""(10)0次

参考文献(7条)

1.蒙斯特堡 主要电影理论:引论 1976

2.黑帮片《无间道》重出江湖四影帝卷入漩涡 20023.米克·巴尔.谭君强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20034.王志敏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19965.布莱克 电影(电视)剧作原理 1994(02)6.赵孝思.沈亮 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 20017.戴卫·赫尔曼.马海良 新叙事学 20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ywx200410005.aspx

授权使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授权号:fb17dbfa-439d-4938-9af4-9e4000c05817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日

被拆穿。刘建明铲除黑社会的人,虽然是在立功,可实际上他是在为韩琛做事。后来他渐渐发现警察的崇高,认识到作奸犯科的罪恶,他的希望是做个好人,同时他也在时刻保护自己的身份。然而,希望仅仅是希望。他们夜夜无法安睡,甚至在梦中都怕身份被揭露。他们的心灵饱受折磨,好比两个在“无间地狱”行走的人。进入了“无间”地狱哪有轮回,但是他们却在拼命寻求轮回,期待获得永生。人们接受这项挑战,是为了向人类最在意的权与势进行挑战,权与势就如同“无间”,过分追求的人往往就如进入万丈深渊般痛苦。((无间道》的结局有些苍凉,陈永仁殉职,生前未完成遗愿,死后才得到世人的认可“他是一位好警察”。在无间道上,生生死死不由你做主,死可能并不是一种失望,相反,它是永生。

看完((无间道》的观众都有这种感觉:紧张刺激,都透不过气来,生怕眼晴稍微一眨,剧中人的命运就有了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努力,本文希望就此尝试进行分析。

国刘可铄

“对立就是结构“

荷兰叙事学理论家米克・巴尔强调说:“对立就是结构,重要的是不要忘记这一点,并将它们加以‘自然化一。[3】

《无间道》的结构正是建立在一系列对立关

系的基础上的。

卧底这个形象本身就具备了神秘的色彩,人们历来对它的角色定位非常欣赏。《无间道》的剧本是由麦兆辉导演执笔,主要是写警察到黑社会当卧底的事情,后来刘伟强导演创新推出另外一条线:黑社会成员到警察局做卧底。这无疑丰富了叙事的对立元素,而且在支撑整个叙事结构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由此而加入了另外一条线,同一时间内两条线同时进行、同步贯穿,最后汇合。《无间道Ⅱ》并非像有些轰动的电影那样狗尾续貂式地加个尾巴了事,出其不意的是,它描述的是《无间道》的前面发生的故事,称为((无间

前言

“电影不存在于胶片上,甚至不存在于银幕上,而是存在于它实现的思想中。”[1】‘‘无间”二字由来已久,它是指“无间地狱,无间地狱是一个专门名词,出自《法华经》、((俱舍论》、《玄应音义》等佛经,又被译作‘阿

遘))的前传。为了使((无间道))更加充实,导演又加入了一个新的角色,由黑社会老大倪永孝出任反派,由此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这同样是利用对立性叙事元素,使影片的叙事结构变得复杂起来,从而承载更为丰富的叙事内容。《无间道Ⅲ》通过巧妙的剪接方式让死去的陈永仁“复活”。影片中主要的两条线同样体现了对对立性叙事元素的倚重:一条线是陈永仁殉职前发生的一些事情的追叙,另一条是陈永仁死后刘建明想隐藏身份,竭力寻找和毁灭证据,最终走上不归路。与第一部不同的是,两条线是平行线,因为

《无闻道》

系列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鼻地狱’——音译,梵文的拼音是‘Avic

in

ar—

Aka’,‘阿鼻’的意思,就是无间。”“传说中无间有五种:‘时无间’,意思是时间是没有间断的,也就是日夜受罪,从来没有停止的时候,‘空无间’,也就是说受刑的时间无间断,空间一样没有间断,不能由谁来替代你的,只有你一个人从头到尾受罪;‘罪器无问’,也就是刑罚的器具没有间断,不停用各式各样的刑具用刑;‘平等无间’,是指无论男女,不管你前世是什么身份,同样平等无间,都是平等的,同样要受刑・‘生死无间’,是说不要以为死了就不再受刑。”[2】《涅经》第十九卷:“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遭受大苦之急,故有此名。”(来自电影文本)很显然,无间地狱就好像我们平日所说的十八层地狱的最底层,凡在此道上行走的人必然会受到巨大的苦痛。

影片将剧中人比作在“无间道”上行走的人有其深刻的内涵。陈永仁是警察学校的尖子,本该有一番作为,却被上级指派到黑社会当卧底。刘建明是三合会成

发生在不同的荤载,它韵永远不会交汇,配合空间场

景的转换,‘将情节推入●个新的冲突点上。

对电影中上述对立性元素的结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格雷马斯的“矩阵分析法”来作进一步细致的解读。依据这・方法,有论者建立了更适宜于电影分析的基本的叙事模式【4】: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这一模式在((无间道》中具体的情形则是以刘建明为例,核心义位是“做好人”

做好人

反对做好人

(帮陈恢复档案)(杀陈俊)到当警察的威严,做好人的珍贵。他不想回到过去,只是人生并没有给他机会。帮助VS阻碍,保卫VS攻击,爱VS恨,解决VS使不解,真相VS撒谎,允许。VS禁止等的矛盾在刘建明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矛盾使我们在看待一个人物的时候很难界定他到底好人还是坏人。韩琛本是黄警官的线人,他有一个深爱自己的妻子Mary。在这部男人的影片中,这个女性角色犹如惊鸿一瞥。她是一个极具野心的人物,她觉得韩琛“对自己好”,为了丈夫能够成为老大,她买凶杀死倪坤,因为这件事,“四年来一直都睡不好”。韩琛去泰国后,.她担心丈夫的安危,不顾自己身处险境,执意要去泰国找他。在她的心目中,韩琛是第一位的,她说“其实做女人很简单,只要她的男人好,她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她却为了韩琛而死。韩琛顿时本性大变,为了决心实现妻子的遗愿,成为黑社会的人上人。庆祝中港交接仪式的宴会前,他因为思念妻子,竟留下眼泪,由此可见对妻子深厚情谊是韩琛试图为不择手段地谋取个人利益,竭尽全力爬上

矛盾:想做好人却做不成

再来看看陈永仁,核心义位是“恢复身份”

恢复身份

(为警局提供情报)不反对恢复身份

(与刘合作)

反对恢复身份

×

(刘删除其档案)不恢复身份

(与刘同归于尽,最后殉职)

矛盾:想恢复身份却不能,死后方能如愿

.从上述这个矩阵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物形象的

设置对瘦于叙事结构的建构,其关键点就在于在他们身上所充满的矛盾对立的元素。普罗普在《俄罗斯民间故事形态学》中,从施动者角度去看待人物本身具有的=元对立的矛盾,《无间道》中的人物正是在本身矛盾的对立中形成丰满的定型,支撑起整个叙事的复杂结构。正如下图所示,这些矛盾对立可以抽象为施动者、功能和客体三方面,从而揭示出陈永仁、刘建明这两个人物行动的动因以及由此而来的整个故事的走向:

施动者

。功能作奸犯科传递情报心理失常

出卖

警察做卧底的职业道德

警察的职责长期良心的谴责警察的职责对叶警官的深情厚意与黄督察情同父子的情谊

客体社会黄督察陈永仁

亲兄弟

黑社会老大的位置傲尽坏事的施动者。

忠诚者也有犯错的时候,黄志诚督察是个尽忠职

守的好警官,可是有了“爱护Mary”这个施动者的作用他放弃职业道德。同样,奸诈的人也是有情有义的,倪永孝罪大恶极,但施动者。对家里人却很体贴和关爱”让他对父亲更是“孝”字为先。父亲死后,他悲痛欲绝,知道父亲身前爱抽烟,亲自为他去买・为报父仇。派私家侦探调查四年,并且在父亲四年前的逝世时间杀死四位带头大哥,以告慰父亲。《无间道》系列电影中的人物,都逃不开心灵的矛盾,这种折磨是人世间最大的苦痛,“无间”二字是电影人物的宿命。

隐性人物的安排也很有讲究。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编剧手中的棋子,他们就是编剧在下棋的时候的暗杀

悼念报仇

叶警官黄督察

我们看到:影片中,装扮VS剥去伪装,假装VS揭露,爱VS恨,追击VS逃脱,真相VS撒谎等矛盾使陈永仁的命运具有悲剧色彩,他好比在终极无间的行人,痛苦不堪。

施动者

聪明好学得到韩琛的欣赏

功能立功输送情报杀害运用暗潜入寻找

客体警察局韩琛陈俊

招数,这是要到最后才揭晓的底牌。比如跟随刘建明多年的陈俊,他健康上进的形象让观众一度以为他是警察,但到了最后我们才知道,他也是卧底,原来编剧不止在警察局安排了一个卧底。再如警察局安排在黑社会的另外一个卧底(《无间道Ⅱ》中),从一开始亮相到最后殉职都没有说过一句话,他的冷酷的形象让人以为他就是黑社会的冷面杀手,没想到他居然是警方的卧底。还有就是(《无间道Ⅲ》中的沈澄,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走路还一瘸一拐,像极了黑帮老大。没想到,他居然没有打死陈永仁,之后才揭晓他的身份:警方卧底。可以说,隐性人物在剧中出现得越多,剧情就越错综复杂,那么电影就会更精彩。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立元素是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的关键,充满对立矛盾的人物形象使影片增色的同时,更令人难以忘怀。

闭路电视

安全部禁地替死鬼杨锦荣

刘建明做这些“坏事”是因为很多年以来,他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警察,他渐渐融入了这个角色中,认识

冲突精髓的外化

如果说对立的叙事元素构成影片整体结构的基石

的话,那么,影片叙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这些对立性元素显示自身的方式,那就是冲突,即所谓“冲突是影视艺术的精髓”【5】,“这种叙事状态通常是以冲突双方的动作与反动作贯穿始终的。竹【6】对此我们可以从场景、冲突、人物性格、关系及其变化和叙事过程来加以说明,具体落实为通过《(无间道》中两位主人公陈永仁、刘建民在不同场景的接触,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及其对叙事走向的

规定。

场景冲突人物性格.人物关系及其变化

人物性格

关系及其变化

陌生人偶遇,不知对方身份,一同听音乐试音响,感觉不错。两个人互相猜测对方

陈:机智,害怕自

的身份,但是基本可以断定对方就是各自手里的牌,同时又非常保护自己的身份,所以没有敢回头。

己的身份被揭穿刘:恐惧,更怕对方知道自己的身份

叙事过程

音响店平静,无冲突陈:幽默反叛刘:心情愉快

剧院外面冲突加剧

相识

’L

地下车库

冲突暂缓

陈:深沉

刘:冷静不留情面

两人成为合作伙伴,互柑配合,铲除危及

各自身份的第一大敌人韩琛。

陈助刘一臂之力,共同铲除韩琛,刘愿意为其恢复身份。当刘去开电脑时,陈发现刘就是卧底,马上离去,而刘回来后也发现陈已经知道,双方变为互相不信任。陈要求恢复身份,剃

猜疑

’L

合作

刘建明办公室

冲突由缓和逐渐扩大

陈:警惕观察细致刘:狡猾

对峙

冲突进入白热化阶段

陈:充满正义感刘:阴险

要求隐藏身份。陈不同意,刘也不愿意帮陈恢复身份,两人僵持不下。

影片中两个主人公有四次交锋,其冲突的节奏也是此起彼伏,导演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控制电影叙事的节奏。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控制影片节奏的功力,他并非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每一分钟都非常紧张,他使影片有适度的起伏,做到有张有弛。而((无间道》系列电影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其悬念、细节和对白等叙事手段的成功运用。

首先看“暂时断点”的悬念安排。悬念是电影设计冲突不可缺少的部分,悬念的设计让情节变得更加紧凑,它也是调动观众情绪的重要手段。可以这么说,没有悬念,就没有好电影。在((无间道》系列电影中导演用的比较多的是“断点”的叙事手法,“断点”是叙事学中的一个术语,通常理解为叙事中的一种省略或空缺,有叙事学家把断点分成“暂时断点”和“永久断点”两种。【7】“暂时断点”如叙述中设置悬念、倒叙、插叙等手法的运用,而“永久断点”则指常理推断无法填充的空缺。【8】它的作用就是吊足观众的胃口,心理紧随情节变化,参与到影片中去,让他们欲罢不能。

我们来看看《(无间道》系列电影中的几声枪响。、《无间道》结尾处,陈永仁用枪指着刘建明,前方是陈俊。

霎时,一声枪响,荧幕全黑。这里情节“断”了,谁开了枪?陈俊打死陈永仁后,与刘建明进了电梯,画面上只有电梯升降的镜头,可是观众却听到四声枪响。死的到底是谁?《无间道Ⅱ》结尾处,倪永孝用枪指着韩琛的头部,这时一声枪响,又是黑幕,观众的心悬到喉咙口,怎么回事?枪声在这里是伏笔,更是三个人物对立的冲突表现。

另有一例典型的悬念手法。《无问道Ⅱ》后半部分,韩琛在海边见黄督察,房子门口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在这里,对女人身份的解释断开。按常理,观众都以为那是他新娶韵太太。他和倪永孝对峙的那一幕,倪

永孝用他太太和孩子来威胁他,观众都在思索,韩琛应该怎么办,悬牺牲他们,还是保垒他们蒜“断点”让观众遐想联翩,.逛为黄倪冲突的加剧作了铺垫。果然

当黄督察说出真相;9那是他在泰国的佣人”,影片的

紧张气氛达到白热化。

一再来看恰倒好处的细节。“细节,是情节中具有

标记器特征的细微环节,它不仅能充实丰富情节,而且对剧作的人物刻画、环境渲染以魇生题升华都有不可或缺口q叙事意义。”【9】具有暗示作用的细节悬叙事学

中的“帮助者”,它虽然不会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却成为冲突的发生的辅助者,并常常出现在引人注目的位置,当然,它的作用不会在第一次出现时就显现。

手机在剧中使用频繁,不难发现,每次出现手机,都说明是在联系某人或互通情报,情节就骤然变得紧张起来。警方准备大举围剿韩琛集团那一次,刘建明就是通过手机信号传达“有内鬼,停止交易”给韩琛。黄志诚殉职后,刘建明又通过带血的手机找到了警方的底牌

精彩,每个人说话都“点到为止”,大量的潜台词的运用正是冲突的暗隐。

“这些泰国人在龙虎滩快要冻死了。”这是和陈永仁聊天的一个胖子说的。看起来是在随口说的一句话,却是隐含作者要跃跃欲试告诉大家的:交货地点就是龙虎滩。胖子不小心说漏了嘴的话被聪明憬悟的陈永仁理解,龙虎滩也是稍后警方和黑社会发生激烈冲突的地点。

“你见过有人去殡仪馆和死尸握手吗?”韩琛拒

绝和黄督察握手时说的。黄督察的行动让他损失几千万,此时的韩琛杀气腾腾,这句话背后隐含的声音是:韩琛要报仇,他要黄志诚死。韩黄势力在影片中第一次交锋。

“哇,这张椅子真是的……太棒了!”陈永仁又在李医生那里睡了一觉,醒时发表了感慨。这句话暗示的声音是:陈永仁,这个在无间地狱行走的人,夜夜无法在自己的床上入眠,只有在李医生的躺椅上他才觉得安稳,他的心灵才能得到暂时的休憩。

“你要记住,如果那个入做事不专心,又看着你的话,他就是警察。”傻强死前说的。傻强真傻吗?隐含作者很想告诉我们:不,其实傻强不傻,很聪明,善于察言观色的他早就知道陈永仁是警察。但是他又非常讲义气,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死,所以一直替陈永仁隐瞒身份,最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替他隐瞒。

“你挑的。”刘建明杀死韩琛后说的。短短三个字表达了隐含作者心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声音:他被送入警察学校前,韩琛告诉他们“是生是死,你们自己挑。”如今他选择了活,必须要韩琛死。韩琛不信命“一将功臣万骨枯”,他要自己拼。结果,坏事做尽的他得到了报应,死在自己的卧底手里。在这里极具讽刺意味,“出来跑,迟早要还的。”

((无间道》系列电影的叙事结构独树一帜,是以往香港电影叙事模式的突破。它在塑造人物时采用了对立结构,二元对立突出了影片中人物的矛盾,使其形象更为逼真。对立性元素显示自身的有效方式冲突也是影片的一大看点,悬念、细节和对白共同作用加剧了影片的冲突矛盾,将影片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被喻为“救世之作”的《无间道))系列电影带给香港电影的启示是很大的,我们也希望下一部“救世之作”不会姗姗来迟。▲注释:

【1】蒙斯特堡,《主要电影理论:引论》,纽约:纽约牛津出版社,1976年版,第24页

【21{黑帮片<无间道>重出江湖四影帝卷入漩涡》,《南方都市报》,2002年12月2日

[3】米克・巴尔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

259页

——陈永仁。手机在这一段起了桥梁作用,否贝4剧情难以继续。倪永孝在父亲死后,没有出面,用手机搞定了

四位带头大哥。他在警察局接受审问时,居然依靠手机指挥杀人,铲除了这四个人。手机在此扮演了恐怖残酷的角色,成了制造冲突的中介。

电脑和手机配合使用让观众似乎投身于一个高科技的神秘领域,看得眼花缭乱的同时又对此充满兴趣。韩琛耳朵旁边的线让陈永仁发现原来黑社会在警察局也有内鬼。陈永仁和黄督察通信的暗号手势,也是新鲜的玩意。刘建明习惯性的用资料袋拍打大腿的动作和在他办公桌上陈永仁写错的“镖”字,使他败露了身份。

音乐在影片中也是细节,同时也是影片冲突发生的帮助者。贯穿((无间道》整个系列的《被遗忘的时光》在影片中多次出现,“高音甜,中音准,低音劲”,看完三部曲的观众都为之倾倒,为烘托影片的或轻松或紧张的气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刘建明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Mary姐那里,与其说他被音乐迷住,不如说是被Mary姐迷住。后来,他碰到了以后的妻子Mary,听到她和Mary姐同名时,心里倍感安慰。在飘渺的音乐声中,他在思念他心爱的人,同时也在感谢上苍给了他思念的机会,他内心的冲突得到缓解。第二次听到,是在音响店里,非常巧合,他和陈永仁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居然听到了这首歌。也正是这首歌揭穿了他的卧底身份,令Mary伤心欲绝,恋人之间的冲突产生。这首歌最后一次出现是在((无问道Ⅲ》的末尾,刘建明欲死时,影片又回忆起他和陈永仁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它又将观众带回到从前,以前他们俩做过的事情观众们还历历在目。他们都死了,人生是否可以开始新的轮回。如果可以,他们还会和以前一样做么?无间地狱行走的人的苦痛,恐怕只有这首歌可以表达。这时的音乐是冲突过去之后,观众紧张情绪的缓和剂,更是主人公心灵的慰藉。

最后来看(但不是最不重要)耐人寻味的对自。在电影文本中,当作者委托叙述者将自己的声音灌输到文本中,掩盖隐含作者的声音的时候,就出现了潜台词,潜台词砸是隐含作者被压制的声音。影片中的对白十分

[4]z志敏著,《现代电影美学基础》,北京:中国电影

出版社,1996年版,第281页

[5】(美)布莱克,《电影(电视)剧作原理》,载《电影艺术》1994年第2期

【61、[9]aa孝思沈亮著,《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第76页【7】、【8】【美】戴卫・赫尔曼主编,马海良译,《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第27页、

第189页

★鳊辑:苏悦

(作者系苏州大学05级新闻传播系研究生)

《无间道》系列电影叙事结构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可铄苏州大学电影文学

FILM LITERATURE2004,""(10)0次

参考文献(7条)

1.蒙斯特堡 主要电影理论:引论 1976

2.黑帮片《无间道》重出江湖四影帝卷入漩涡 20023.米克·巴尔.谭君强 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20034.王志敏 现代电影美学基础 19965.布莱克 电影(电视)剧作原理 1994(02)6.赵孝思.沈亮 影视剧作的叙事艺术 20017.戴卫·赫尔曼.马海良 新叙事学 200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ywx200410005.aspx

授权使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授权号:fb17dbfa-439d-4938-9af4-9e4000c05817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日


相关内容

  • _纵横四海_的困惑_香港黑帮片研究_张希
  • 独家论坛 "纵横四海"的困惑 香港黑帮片研究 张希 盗匪片(或警匪片)在香港本土被亲切地称作黑帮片,而香港的黑道分子兼有亦正亦邪的英雄本质.纵观香港黑帮片,走过大约二十年的光景,从早期的<英雄本色>算起,到如今的<无间道>,不管其中如何变换,殊途同归,就像 ...

  • 中国电影史上最著名的10个导演
  • 1. 张艺谋 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 名誉指数:10 票房指数:9 投资指数:9 潜力指数:9 年薪:1亿 在中国,张艺谋似乎是电影界的一个神话,他从来不拍电视剧,只拍电影:而他的电影.不论是城市题材还是农村题材,不论是现代还是当代,总是令人刮目相看.在张艺谋看来,"城市题材和农村题材不能构成 ...

  • 无法纾解的焦虑 (寒战2 影评)
  • <寒战2>几乎用宣教的语气在一遍遍强调,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是亚洲最安全的城市.而吊诡的是,如果你相信了这个故事,你反而会觉得香港是一个人心惶惶的危险之地,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浮城. <寒战2>呈现了一个典型且极致的香港城市空间.警司室内空间线条明朗,颜色整体灰白中泛着金属色泽 ...

  • [哈利波特]影评
  • 我爱看电影,不爱看书,从<魔法石>到<死亡圣器>,或盗版碟,或大银幕,迄今为止推出的七部<哈利·波特>,我一部没拉.但是书都没有仔细看,仅仅浏览而已,不过我喜欢听故事,在和罗琳的书迷朋友聊天时常常请他们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所以一来二去,书没看,故事脉络却是一清二楚. ...

  • 近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的叙事结构分析
  • CHINA中国 TELEVISION电视 [理论探讨]栏目主持:大木 近年家庭伦理电视剧的 叙事结构分析 ■戴 清 家庭剧叙述一家一户或几家几户的日常生活故事,柴米油盐.儿女情长或生老病死,自自然然,平平常常.乍一看,似乎是全无技巧的"生活流"叙述,然而,稍加品味,仔细审视,便会 ...

  • 著名电影导演代表
  • 1 .冯小刚:冯氏幽默,京味十足 冯小刚,1958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冯小刚作品风格以京味儿喜剧著称,擅长商业片.在业界享有贺岁片之父的美誉.其导演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20亿,是中国内地最具有电影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之一.近年主要电影作品有:<天下无贼>.<集结号>. ...

  • 永存于心底的记忆--简析侯孝贤作品[最好的时光]
  • 群 永存于J 底的记忆 I 『 - -讲在 外奔 波 的经历 . 感受 , 就像一 个港 湾, 艺妓 随时等候 着在外 漂泊的诗 人归来 . 明知道诗 她 人有妻 儿, 却一如 既往地 爱着他, 着他 的孩 关心 子, 等待着有 一天诗人能 为她赎身 l 默默 娶她做 妾. 诗人 作 为维 新人 士 ...

  • 中国电影业现状
  • 中国电影业现状 中国电影曾经历过第五代的辉煌时期,可如今,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电影沦落到一年出不了几部好作品的凄凉境地呢?凤凰FM邀您倾听,凤凰周刊有声故事,用耳朵延伸思想的版图,为您深度讲述--中国电影业现状 不久前,在录制浙江卫视真人秀节目<我看你有戏>时,冯小刚趁点评选手表现的机会 ...

  • [影视作品分析]
  • 影视作品分析 一.戏剧编排的内核-- 性格与伦理 在中国当代电影中,伦理永远是无法绕过的话题. 伦理具体可分为 家庭伦理/宗教伦理(一次别离)/社会伦理(法律道德) 而在西方电影中,更强调个人张扬个性.释放魅力. 这种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对于伦理问题的不同看法与解读. 中国伦理叙事编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