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生产技术的改进与提高

  1现状与问题   西瓜栽培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样,因短期效益高而受到种植户的亲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急剧扩大,虽然因为价格上升、收入稳步增加,农户种植意愿大幅增强,但其面积扩大缓慢,产量增幅较小,农户对技术的理解与操作之间差异较大,无法形成品牌等原因,成为目前限制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根源。   1.1 轮作倒茬限制了面积与规模的发展。   西瓜之所以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其原因主要是重茬西瓜病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虽然有成套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好处众多,但应用难度大,不易被农户接受。如果一个村的土地面积为2000亩,按照目前7年轮作制,使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5%以内的标准种植西瓜,面积只能有300亩,而且,轮作间隔如果缩短,枯萎病发病率将大幅度上升,如果连作,将会达到50%以上的发病率,因此,在本地碱性土壤、不利于枯萎病发生的情况下仍然成为限制规模的首要因素。   1.2 栽培方式与栽培模式阻碍了技术的提高。   西瓜的栽培方式主要有三个,一是露地栽培,二是简易设施栽培,三是设施栽培,栽培模式有三种,一是平铺模式,二是吊蔓模式,三是间作套种模式,露地和简易设施主要采用平铺模式,辅助采用间作套种模式,而设施栽培主要采用吊蔓模式。目前的现状是顺行拉蔓盛行,而其他模式衰微,形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限制了生产发展。顺行拉蔓模式其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易于作业管理;缺点则是费工、技术掌握难度大和不利于技术的发展提高。其费工主要体现在授粉坐瓜环节,一个种植户最多管理10个中棚,而且很容易漏掉授粉坐瓜,除了个别技术熟练农户外,其他户生产在这个环节均呈技术下降趋势,可见其操作技术之不易掌握;同时,该模式不能套作,对现代化控水肥也是一个难度增加、费用提高的技术,极不利于水肥的精确管理,阻碍了西瓜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1.3 品种选用与栽培目的冲突,影响了效益的增长。   设施栽培及简易设施栽培的目的是春提早和秋延迟,由于本地气候和需求影响,农户很少安排秋延迟生产,因此,设施栽培及简易设施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春提早生产;在品种选用上,农户普遍倾向于大果型西瓜,而大果型都是晚熟品种,与栽培目的冲突。目前栽培形势下,简易设施栽培盛行,而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衰退,导致西瓜在6月份及7月上旬集中上市,价格下降,种植户效益减少,挫伤了部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其他时间段上市量减少,价格回升幅度提高,而且种植户多数选择了大果型西瓜作为主栽品种,造成了上市期比较集中,加剧了市场的饱和,这种冲突直接影响了多数农户的效益提高。   1.4 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形成优势产业。   西瓜的外形与品质是树立品牌的基础,目前的种植水平条件下,品质越高产量越低,成本越高,而农户的选择与流行趋势体现为产量优先,不利于形成品牌与优势产业,表现为品牌意识淡薄。回顾我地的西瓜发展历史,从中不难看出,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无疑对形成品牌极为不利的后果,而且,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有利于提高品质的生产程序都被改变,诸如开沟施肥改成了普遍撒施,控制施肥量改成了足水足肥,仍旧采用轮作模式生产等等,无一不是品牌意识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更多的农户投入生产,而且集中上市,必将使西瓜销售出现阶段性滞销,那时就会使更多的农户吞下不重视质量和形成品牌的苦果,更别说是树立品牌了。   2西瓜生产技术的八项改进   2.1 改一哄而上为计划栽培。   农户的种植意愿总是随上年效益与周围农户种植多寡而起伏波动的,一哄而上和无生产计划历来都是蔬菜瓜果生产常态,特别是高产低价值作物,波动周期明显,随气候条件的加剧作用而形成严重滞销等销售问题。其改变主要是种植计划和生产准备两个方面。   2.1.1种植计划。种植计划要成功实施,需要符合三个特点:一是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制定轮作倒茬制度。二是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制定生产时间。三是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生产销售计划。   2.1.2生产准备。生产准备是生产成败的基础,包括品种选用、设施配套和地力准备。   2.2 改单一流行模式为适应现代生产的模式。   目前流行的西瓜生产模式是继承双膜拉蔓模式的产物,其优点是植株分别均匀,操作方便,但缺点是费工;而采用双行对口拉蔓虽然省工,也可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但操作不便。为了发展,因此,必须选择双行对口拉蔓模式,同时结合使用膜下灌水、集中施肥等配套技术,催进产量、品质的同步提高。   2.3 改进生产品种。   西瓜品种的选用和其它作物一样,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目前,西瓜品种选用向两个方向发展,即大果型和小果型,小果型成熟早、甜度高、适应目前个户消费;而大果型则是成熟晚、品牌效应明显、适用于集团消费需求。因此,形成一个大小兼顾、早晚熟结合的品种结构是当务之急。大果型西瓜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但现代家庭的主流是人口减小,因此,市场的要求也在逐步改变,所以,在品种选用上应当坚持重视小果型西瓜的同时,也应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2.4 改直播为嫁接。   枯萎病历来是西瓜病害防治的重点,因其发病率多少就损失多少而成为西瓜生产的首要病害,流行的方法是倒茬,能够承受损失的倒茬时间是7年,因为病害的弱寄生性和在土壤中存活10年的特点,安全倒茬的作物是粮食作物,倒茬后病害减少了,土壤肥力也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唯一的出路就是嫁接,因此,想发展就嫁接。主要是适应嫁接条件下新的栽培方式和改善嫁接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   2.5 改旱了就灌为控水栽培。   西瓜在旱源区栽培不灌水也可以,但产量、成熟期均无法保证,农户的做法是旱了就灌;因为干旱是普遍的,所以灌水时间非常集中,本地又使用人饮用水作为临时灌溉水,即使最节约的简易管道灌溉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控水栽培、推行膜下灌水技术,发挥以水调肥的作用,提高品质与产量。   2.6 改经验选瓜为标记成熟。   西瓜十成熟品质最好,用于当地市场销售;九成熟品质次之,用于短途销售;八成熟品质较差,用于长途销售。十成熟可以用传统的选瓜方式甄别,经营丰富的种植者挑选准确度为90%;九成熟勉强可以挑选,经营丰富的种植者准确度不超过30%;八成熟则不能挑选。因此,坐果标记就成为选瓜的唯一标准,也是扩大销售、树立品牌的保证。   2.7 改普遍授粉为目标授粉。   棚室栽培的西瓜必须人工授粉,目前多数农户采用的是普遍授粉,这种方式费工费时,顺行拉蔓时表现尤为突出,不但遗漏多,而且座果率不高。因此,改普遍授粉为目标授粉是提高座果率和省工省时的必要手段。   2.8 改单项病虫害防治为综合防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句俗语,现在的西瓜病虫害防治就是这样,预防最好的就是地下害虫,其他则是有病才治。因此,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与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首先,根据无公害生产要求试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病虫害操作技术。其次,示范成功的技术规范,逐步形成操作技术标准,使病虫害防治融入到生产的全过程,从而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高品质产品。   (作者单位:161200黑龙江省甘南县甘南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1现状与问题   西瓜栽培历史悠久,生产方式多样,因短期效益高而受到种植户的亲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量急剧扩大,虽然因为价格上升、收入稳步增加,农户种植意愿大幅增强,但其面积扩大缓慢,产量增幅较小,农户对技术的理解与操作之间差异较大,无法形成品牌等原因,成为目前限制大面积种植的主要根源。   1.1 轮作倒茬限制了面积与规模的发展。   西瓜之所以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其原因主要是重茬西瓜病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虽然有成套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好处众多,但应用难度大,不易被农户接受。如果一个村的土地面积为2000亩,按照目前7年轮作制,使枯萎病的发病率降至5%以内的标准种植西瓜,面积只能有300亩,而且,轮作间隔如果缩短,枯萎病发病率将大幅度上升,如果连作,将会达到50%以上的发病率,因此,在本地碱性土壤、不利于枯萎病发生的情况下仍然成为限制规模的首要因素。   1.2 栽培方式与栽培模式阻碍了技术的提高。   西瓜的栽培方式主要有三个,一是露地栽培,二是简易设施栽培,三是设施栽培,栽培模式有三种,一是平铺模式,二是吊蔓模式,三是间作套种模式,露地和简易设施主要采用平铺模式,辅助采用间作套种模式,而设施栽培主要采用吊蔓模式。目前的现状是顺行拉蔓盛行,而其他模式衰微,形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限制了生产发展。顺行拉蔓模式其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易于作业管理;缺点则是费工、技术掌握难度大和不利于技术的发展提高。其费工主要体现在授粉坐瓜环节,一个种植户最多管理10个中棚,而且很容易漏掉授粉坐瓜,除了个别技术熟练农户外,其他户生产在这个环节均呈技术下降趋势,可见其操作技术之不易掌握;同时,该模式不能套作,对现代化控水肥也是一个难度增加、费用提高的技术,极不利于水肥的精确管理,阻碍了西瓜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1.3 品种选用与栽培目的冲突,影响了效益的增长。   设施栽培及简易设施栽培的目的是春提早和秋延迟,由于本地气候和需求影响,农户很少安排秋延迟生产,因此,设施栽培及简易设施栽培的主要目的是春提早生产;在品种选用上,农户普遍倾向于大果型西瓜,而大果型都是晚熟品种,与栽培目的冲突。目前栽培形势下,简易设施栽培盛行,而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衰退,导致西瓜在6月份及7月上旬集中上市,价格下降,种植户效益减少,挫伤了部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其他时间段上市量减少,价格回升幅度提高,而且种植户多数选择了大果型西瓜作为主栽品种,造成了上市期比较集中,加剧了市场的饱和,这种冲突直接影响了多数农户的效益提高。   1.4 品牌意识淡薄,无法形成优势产业。   西瓜的外形与品质是树立品牌的基础,目前的种植水平条件下,品质越高产量越低,成本越高,而农户的选择与流行趋势体现为产量优先,不利于形成品牌与优势产业,表现为品牌意识淡薄。回顾我地的西瓜发展历史,从中不难看出,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在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物质条件极大满足的今天,无疑对形成品牌极为不利的后果,而且,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有利于提高品质的生产程序都被改变,诸如开沟施肥改成了普遍撒施,控制施肥量改成了足水足肥,仍旧采用轮作模式生产等等,无一不是品牌意识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更多的农户投入生产,而且集中上市,必将使西瓜销售出现阶段性滞销,那时就会使更多的农户吞下不重视质量和形成品牌的苦果,更别说是树立品牌了。   2西瓜生产技术的八项改进   2.1 改一哄而上为计划栽培。   农户的种植意愿总是随上年效益与周围农户种植多寡而起伏波动的,一哄而上和无生产计划历来都是蔬菜瓜果生产常态,特别是高产低价值作物,波动周期明显,随气候条件的加剧作用而形成严重滞销等销售问题。其改变主要是种植计划和生产准备两个方面。   2.1.1种植计划。种植计划要成功实施,需要符合三个特点:一是根据本地区的优势制定轮作倒茬制度。二是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制定生产时间。三是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生产销售计划。   2.1.2生产准备。生产准备是生产成败的基础,包括品种选用、设施配套和地力准备。   2.2 改单一流行模式为适应现代生产的模式。   目前流行的西瓜生产模式是继承双膜拉蔓模式的产物,其优点是植株分别均匀,操作方便,但缺点是费工;而采用双行对口拉蔓虽然省工,也可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但操作不便。为了发展,因此,必须选择双行对口拉蔓模式,同时结合使用膜下灌水、集中施肥等配套技术,催进产量、品质的同步提高。   2.3 改进生产品种。   西瓜品种的选用和其它作物一样,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目前,西瓜品种选用向两个方向发展,即大果型和小果型,小果型成熟早、甜度高、适应目前个户消费;而大果型则是成熟晚、品牌效应明显、适用于集团消费需求。因此,形成一个大小兼顾、早晚熟结合的品种结构是当务之急。大果型西瓜是目前市场的主流品种,但现代家庭的主流是人口减小,因此,市场的要求也在逐步改变,所以,在品种选用上应当坚持重视小果型西瓜的同时,也应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2.4 改直播为嫁接。   枯萎病历来是西瓜病害防治的重点,因其发病率多少就损失多少而成为西瓜生产的首要病害,流行的方法是倒茬,能够承受损失的倒茬时间是7年,因为病害的弱寄生性和在土壤中存活10年的特点,安全倒茬的作物是粮食作物,倒茬后病害减少了,土壤肥力也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唯一的出路就是嫁接,因此,想发展就嫁接。主要是适应嫁接条件下新的栽培方式和改善嫁接对西瓜品质的影响两个方面的问题。   2.5 改旱了就灌为控水栽培。   西瓜在旱源区栽培不灌水也可以,但产量、成熟期均无法保证,农户的做法是旱了就灌;因为干旱是普遍的,所以灌水时间非常集中,本地又使用人饮用水作为临时灌溉水,即使最节约的简易管道灌溉也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控水栽培、推行膜下灌水技术,发挥以水调肥的作用,提高品质与产量。   2.6 改经验选瓜为标记成熟。   西瓜十成熟品质最好,用于当地市场销售;九成熟品质次之,用于短途销售;八成熟品质较差,用于长途销售。十成熟可以用传统的选瓜方式甄别,经营丰富的种植者挑选准确度为90%;九成熟勉强可以挑选,经营丰富的种植者准确度不超过30%;八成熟则不能挑选。因此,坐果标记就成为选瓜的唯一标准,也是扩大销售、树立品牌的保证。   2.7 改普遍授粉为目标授粉。   棚室栽培的西瓜必须人工授粉,目前多数农户采用的是普遍授粉,这种方式费工费时,顺行拉蔓时表现尤为突出,不但遗漏多,而且座果率不高。因此,改普遍授粉为目标授粉是提高座果率和省工省时的必要手段。   2.8 改单项病虫害防治为综合防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句俗语,现在的西瓜病虫害防治就是这样,预防最好的就是地下害虫,其他则是有病才治。因此,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降低成本、提高品质与减少损失的有效途径。首先,根据无公害生产要求试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病虫害操作技术。其次,示范成功的技术规范,逐步形成操作技术标准,使病虫害防治融入到生产的全过程,从而生产出安全放心的高品质产品。   (作者单位:161200黑龙江省甘南县甘南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


相关内容

  • 三金西瓜霜由来
  • 三金西瓜霜牙膏的由来 大家好好看看,你会更加坚定,选择用三金西瓜霜牙膏,绝对正确! 古老的西瓜霜原始提取技术,就这样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也造就了今天的中国西瓜霜大王--邹节明. 这种持久的坚持为一支西瓜霜牙膏埋下新的种子.让西瓜霜牙膏的现代化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量产基础. 一时间,他是西瓜霜大王的称号 ...

  • 西瓜种子市场混乱的原因及对策
  • ・种子科技・ ・2002(I.・ ・大家谈・ 面瓜种孑布场渴乱的原围厦习笨 张存松,霍治邦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中围分类号:F324,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2690(2002)[)1-0026-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种子市场一改旧日统繁统供规定标准,只是 ...

  • 企业质量改进的八个步骤
  • 流程优化方法 张国祥老师 流程优化步骤 流程优化是牵涉全局的管理工作,必须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绝不可少数人闭门造车.为确保流程优化切实可行,张老师建议企业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设计师负责,按前面说的具体做法,完成初步设计: 第二步征求流程涉及的各岗位员工意见,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第三步设计小组优化 ...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课题:第7讲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考纲]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考点] 农业的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2011-2015年新课标卷考8次) 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011-2015年新课标卷考6次) 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农业生产活动对 ...

  • 音乐课[哈巴狗]教学案例2014幼儿教师国培教学案例
  • 专业: 学前教育 活动名称:音乐课<哈巴狗> 设计意图 年级: 班级: 小 班 班级: 吉林七班 姓名: 时间: 胡翠翠 25 分钟 <哈巴狗>第一课时,孩子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也进行了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而本课时,重点是在节奏 的认识与掌握和乐器的使用,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

  • 园艺专业栽培技能训练实习报告
  • 果树、蔬菜栽培技能训练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进一步明确园艺专业思想,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联系群众、了解社会、了解生产,将所学习的理论应用于生产; (2)提高实践技能,应用、验证、巩固、充实所学理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

  • 梵净山下的"文明之花"
  • 一张张笑脸灿烂如花,一个个职工着装整齐.精神焕发,有的在对非法经营人员宣传运输法规,有的在认真回答运输业户的业务咨询,有的在帮运输业户办理相关手续,有的在为客人端茶倒水--这样的场景在铜仁市碧江区公路运输管理所(以下简称碧江区运管所)办事大厅内比比可见. "这是碧江区运管所勇攀高峰,构建长 ...

  • 目标的规划
  • 目标的规划.分解与控制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合理制定目标: ● 学会如何正确规划目标: ● 从多个角度对目标进行分解: ● 了解预算的基本元素. 目标的规划.分解与控制 一.正确理解目标的内涵 全面正确理解目标,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目标三要素 要想成为高效经理人,首先要有 ...

  • [工务资料]钢轨探伤工 (一)
  • 第一章 无损检测基础知识 第一节 无损检测概述 一.无损检测概念 (一)无损检测的定义 无损检测(NDT)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它是在不改变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借助于物理手段,对其进行宏观与微观缺陷检测,几何特性度量.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变化的评定,并进而就其使用性能做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