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保军讲话:什么是好的城市设计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杨保军先生评析城市规划设计的启发

在五合国际的设计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城市规划设计。从单纯的住宅区到旅游度假区再到大规模的新城开发,规划设计的尺度越来越大,项目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保持这种增长速度的同时,我们对于设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合规划的发展方向也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要想做好一个规划设计,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的规划设计,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对于规划设计方案的敏感性和评价能力。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甚至有些长期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经常感到困惑的事情就是看不出一个方案的好坏——不知道怎么评价,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分析和评论。针对这个问题,中规院的总规划师杨保军先生通过讲解5个国际竞标的评审过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规划设计评析课,消释了大家的困惑。

概括来讲,从杨保军先生的讲座可以得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启发,这是对于城市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即城市设计观、区位分析观、场地解读观、设计理念观、规划布局观和设计艺术观。

城市设计观:热爱生活,设计生活

城市设计究竟设计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同的争论,一种很常规的误解就是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中间领

域,就是把二维的规划方案立起来,也就是总平面规划加3维形体,说得白一点就是设计建筑。这种理解过于狭隘了,也有人认为城市设计是设计外部空间,这虽然比形态设计论进步一些,层次更高一些,但是还是未能真正阐明城市设计的实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很花哨的城市设计方案,拥有着奇形怪状的形形色色的建筑,拥有着很怪异华丽的构图,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很空洞很单调甚至有时候很幼稚。在杨保军的讲座里面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投标方案,而且五合国际以前的城市设计项目里面也不乏这样的“作品”,这是建筑师自恋情结的典型表现,思想根源就是城市设计形态论或者空间论。

对此,针对关于城市设计实质的理解误区,杨保军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设计不是设计建筑甚至也不是设计外部空间,“城市设计设计的是人的活动”。我们赞同这种看法,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设计设计的是生活,而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城市设计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和引导的框架,城市设计师完全没有必要去取代建筑师的工作,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城市公共空间,重点是在这些空间里面设计人的活动。

因此,杨保军也主张设计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是他通过对于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商铺销售活动的观察,得出对于不同类型商铺区位选择的直观感悟。只有热爱生活的设计师才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才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才可以设计出优秀的城市设计作品。希望我们的规划师可以少做一点浮夸的 “面子工程”,我们的建筑师也少做点自己小小的“纪

念碑”,好好关注一下普通人,关注一下普普通通的使用者吧,这才是设计中真正的“以人为本”。

区位分析观:承上启下,左邻右舍

从杨保军对于5个方案的评析可以看出,对每个方案的讲解都是从区位的分析讲起。区位,是项目在城市中的位置,对区位的特别关注是城市规划师的职业特点。

审视一个城市设计方案,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以城市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局部地段的设计,对此,杨保军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承上启下,左邻右舍”。这是做一个城市设计乃至建筑设计都应该遵循的基本立场,设计中切忌追求自我表现而忽视城市整体形象的完整统一。“承上启下”就是指规划设计既要考虑项目所在位置的更大范围的、更高层级规划的指导和制约,又要考虑对下一层级的设计的控制和引导。例如做一个街区的改造规划,既要考虑所在片区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这个地段及其周边的规划指导和约束,又要对下一阶段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做出引导和控制性的措施。“左邻右舍”就是指规划设计要考虑周边的环境,新的设计要和周边的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注意城市环境的整体完整,而不是强调自我表现、否定邻居。一方面要考虑体量、尺度、密度、肌理等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要考虑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等的统筹规划、综合利用。

场地解读观:运用资源,延续文脉

场地解读是设计师的基本功,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定是根植于基地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但是场地解读的工作却经常被人忽略,很多规划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根本不去看现场,或者也不仔细地去踏勘现场,上来就画图,而且经常上来就在电脑上画图。一方面抱怨项目平淡,没有什么特色;一方面却很干净利落地把有可能做出特色来的场地元素干掉,无视场地风貌和特质,特别是CAD 画图更容易把地形简单化处理。

在讲到厦门旧城改造项目评标时,杨保军说“如何对待历史,常常是设计的分野所在;如何发掘场地特征和独有的资源价值,取决于设计师的态度、灵感和经验;在心动、手动的一瞬间,构思就已经开始了”。厦门评标最终胜出的方案,就是基于对场地和文脉仔细分析和评价的佳作。该方案采取了一种以少胜多、另辟蹊径的办法,提出“运用场地特色,提升项目价值”。保留和改造原有的建筑和空间肌理,老的传统的格局继续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历史的文脉得以延续,并重新构建了新的空间秩序。通过场地解读,发掘出场地资源的价值,然后运用这个价值做出了项目的品味,即“营造地方感和诗意”——以质取胜,而不靠容积率以量取胜。这个方案还特别排了一整版场地风貌的照片,这些风貌有的设计师可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但是高明的设计师却可以从中构想出好的设计创意。

杨保军说,在历史风貌区做规划,就好比一个从珍珠到项链的过程。埋藏在泥土里的珍珠需要有人发掘,然后把表面的泥土灰尘清洗干净,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把珍珠串起来,串成项链。把

珍珠串成项链,价值就要提升很多。做规划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需要把散落的文物建筑发掘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然后就要把它们串起来,串成一个珍珠项链。规划师有时候也需要做些这样的穿针引线的活。

设计理念观:实事求是,注意手法

看设计投标往往会看到很多纷繁复杂的设计理念,好像每个设计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常常让人感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到底他们说的是什么?谁得更好些?

参与过无数评标的杨保军也一定面临过如此的困惑吧。从他对于这5个评标的讲解中,可以看出评委可能更看重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在哈尔滨的一个项目中,有一家提了一大堆理念,从场所的理念到生态、历史、现代、未来,好像无所不包,而且说的是样样都对。但是在这样大杂烩的理念下面,设计却做的十分平淡,而且漏洞很多。这样的方案就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好的设计需要理念,但是这个理念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这个理念是基于对于区位和场地的仔细分析,对于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对比研究而得出的针对性的对策。

同样,设计也不能只有理念,还要注意手法,理念的实施需要很好的设计技巧,特别是对于空间和细节处理的手法。这是设计师基本的专业修养,每个方案都可以看出设计师手法上的高下,也就是通常说的“手法老道”、“设计流畅”。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不要空谈概念,

培养一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讲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杨保军先生评析城市规划设计的启发

在五合国际的设计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城市规划设计。从单纯的住宅区到旅游度假区再到大规模的新城开发,规划设计的尺度越来越大,项目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在保持这种增长速度的同时,我们对于设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合规划的发展方向也正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要想做好一个规划设计,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好的规划设计,换句话说就是要提高对于规划设计方案的敏感性和评价能力。很多年轻的设计师甚至有些长期从事规划设计工作的规划师,经常感到困惑的事情就是看不出一个方案的好坏——不知道怎么评价,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进去分析和评论。针对这个问题,中规院的总规划师杨保军先生通过讲解5个国际竞标的评审过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规划设计评析课,消释了大家的困惑。

概括来讲,从杨保军先生的讲座可以得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启发,这是对于城市设计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即城市设计观、区位分析观、场地解读观、设计理念观、规划布局观和设计艺术观。

城市设计观:热爱生活,设计生活

城市设计究竟设计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不同的争论,一种很常规的误解就是城市设计是介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中间领

域,就是把二维的规划方案立起来,也就是总平面规划加3维形体,说得白一点就是设计建筑。这种理解过于狭隘了,也有人认为城市设计是设计外部空间,这虽然比形态设计论进步一些,层次更高一些,但是还是未能真正阐明城市设计的实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很花哨的城市设计方案,拥有着奇形怪状的形形色色的建筑,拥有着很怪异华丽的构图,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很空洞很单调甚至有时候很幼稚。在杨保军的讲座里面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投标方案,而且五合国际以前的城市设计项目里面也不乏这样的“作品”,这是建筑师自恋情结的典型表现,思想根源就是城市设计形态论或者空间论。

对此,针对关于城市设计实质的理解误区,杨保军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设计不是设计建筑甚至也不是设计外部空间,“城市设计设计的是人的活动”。我们赞同这种看法,或许也可以这样理解,城市设计设计的是生活,而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城市设计是要建立一种控制和引导的框架,城市设计师完全没有必要去取代建筑师的工作,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城市公共空间,重点是在这些空间里面设计人的活动。

因此,杨保军也主张设计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是他通过对于南京夫子庙商业街商铺销售活动的观察,得出对于不同类型商铺区位选择的直观感悟。只有热爱生活的设计师才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活动,才可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才可以设计出优秀的城市设计作品。希望我们的规划师可以少做一点浮夸的 “面子工程”,我们的建筑师也少做点自己小小的“纪

念碑”,好好关注一下普通人,关注一下普普通通的使用者吧,这才是设计中真正的“以人为本”。

区位分析观:承上启下,左邻右舍

从杨保军对于5个方案的评析可以看出,对每个方案的讲解都是从区位的分析讲起。区位,是项目在城市中的位置,对区位的特别关注是城市规划师的职业特点。

审视一个城市设计方案,不能就事论事,要从更大的范围来看,以城市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局部地段的设计,对此,杨保军用八个字来概括,即“承上启下,左邻右舍”。这是做一个城市设计乃至建筑设计都应该遵循的基本立场,设计中切忌追求自我表现而忽视城市整体形象的完整统一。“承上启下”就是指规划设计既要考虑项目所在位置的更大范围的、更高层级规划的指导和制约,又要考虑对下一层级的设计的控制和引导。例如做一个街区的改造规划,既要考虑所在片区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这个地段及其周边的规划指导和约束,又要对下一阶段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做出引导和控制性的措施。“左邻右舍”就是指规划设计要考虑周边的环境,新的设计要和周边的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注意城市环境的整体完整,而不是强调自我表现、否定邻居。一方面要考虑体量、尺度、密度、肌理等的协调统一;另一方面要考虑配套设施、公共空间等的统筹规划、综合利用。

场地解读观:运用资源,延续文脉

场地解读是设计师的基本功,一个好的规划设计方案一定是根植于基地的,而不是凭空捏造的。但是场地解读的工作却经常被人忽略,很多规划师在做设计的时候,根本不去看现场,或者也不仔细地去踏勘现场,上来就画图,而且经常上来就在电脑上画图。一方面抱怨项目平淡,没有什么特色;一方面却很干净利落地把有可能做出特色来的场地元素干掉,无视场地风貌和特质,特别是CAD 画图更容易把地形简单化处理。

在讲到厦门旧城改造项目评标时,杨保军说“如何对待历史,常常是设计的分野所在;如何发掘场地特征和独有的资源价值,取决于设计师的态度、灵感和经验;在心动、手动的一瞬间,构思就已经开始了”。厦门评标最终胜出的方案,就是基于对场地和文脉仔细分析和评价的佳作。该方案采取了一种以少胜多、另辟蹊径的办法,提出“运用场地特色,提升项目价值”。保留和改造原有的建筑和空间肌理,老的传统的格局继续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历史的文脉得以延续,并重新构建了新的空间秩序。通过场地解读,发掘出场地资源的价值,然后运用这个价值做出了项目的品味,即“营造地方感和诗意”——以质取胜,而不靠容积率以量取胜。这个方案还特别排了一整版场地风貌的照片,这些风貌有的设计师可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但是高明的设计师却可以从中构想出好的设计创意。

杨保军说,在历史风貌区做规划,就好比一个从珍珠到项链的过程。埋藏在泥土里的珍珠需要有人发掘,然后把表面的泥土灰尘清洗干净,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需要把珍珠串起来,串成项链。把

珍珠串成项链,价值就要提升很多。做规划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需要把散落的文物建筑发掘出来,让它们重见天日,然后就要把它们串起来,串成一个珍珠项链。规划师有时候也需要做些这样的穿针引线的活。

设计理念观:实事求是,注意手法

看设计投标往往会看到很多纷繁复杂的设计理念,好像每个设计都有自己的一套东西,常常让人感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到底他们说的是什么?谁得更好些?

参与过无数评标的杨保军也一定面临过如此的困惑吧。从他对于这5个评标的讲解中,可以看出评委可能更看重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在哈尔滨的一个项目中,有一家提了一大堆理念,从场所的理念到生态、历史、现代、未来,好像无所不包,而且说的是样样都对。但是在这样大杂烩的理念下面,设计却做的十分平淡,而且漏洞很多。这样的方案就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好的设计需要理念,但是这个理念一定不能生搬硬套,这个理念是基于对于区位和场地的仔细分析,对于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对比研究而得出的针对性的对策。

同样,设计也不能只有理念,还要注意手法,理念的实施需要很好的设计技巧,特别是对于空间和细节处理的手法。这是设计师基本的专业修养,每个方案都可以看出设计师手法上的高下,也就是通常说的“手法老道”、“设计流畅”。注意基本功的训练,不要空谈概念,

培养一种踏踏实实的作风,对于年轻设计师来讲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事情。


相关内容

  • 农电局2010年上半年党委工作总结
  • 二00九,我局的党委工作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为重点,以“围绕中心为大局,强基固本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增强思想意识为基础,以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保证,以电力体制改革为契机,在工作中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境界,全面实施“核心、凝心、暖心”工程,为企业 ...

  • 磷酸盐基耐高温粘结涂层的性能及功能填料对其性能的影响_杨保平
  • 第29卷 第3期材 料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报总第131期文章编号:1673 2812(2011) 03 0346 05 磷酸盐基耐高温粘结涂层的性能及功能填料对其性能的影响 杨保平1, 丁 勇1, 2, 易戈文2, 钟小华1, 贾均红2 (1. 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 ...

  • 论新闻价值关系的构成_杨保军
  • 国际新闻界 2002. 2 传播论坛 [文章编号] 1002-5685(2002) 02-0055-06 论新闻价值关系的构成 ◆杨保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 新闻价值是新闻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和影响, 这种作用和影响以新闻价值关系的存在为前提.本文从静动两个方面对 ...

  • 人大新闻考研参考书目
  • 人大新闻考研参考书目 史论部分(共19本) 一.中外新闻史 1. 中国新闻史(第二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中国新闻传播史,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我没有看过,但是赵云泽是人大新闻 史方面的大牛,鉴于方汉奇已退休,可以买来这本作为上本的参考) 3. 中国新闻事业史,吴廷俊,武汉大学 ...

  • 浮动车法测车流量调查报告
  • 浮动车法测车流量调查报告 一 调查方案 调查时间:2013年11月6日8:00--9:00 调查地点:友谊东路 永宁路--文艺西路段 调查人员: 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通过公交车停靠站时,由于公交车阻挡会可能在数的时候 2. 人行道上的行人和下车等车的乘客会挡道,数车时会少数 3. 快到终点 ...

  • 关爱员工心得体会
  • 9月23日上午9时,身披彩色绶带,胸戴大红花的民营企业家和企业员工们正激动自豪地走在通往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为秋高气爽的首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去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现双赢”的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重庆市隆鑫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涂建华等5 ...

  • 城规的集中与分散
  • 摘要:介绍了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对二者的背景,成因,价值,异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同时分析了他们对现代城市规划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柯布希耶:<明日城市>:区别 1 田园城市理论 1.1 概念 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 ...

  • 10 番茄汁巴旦木复合饮料的研制
  • 第20卷 第1期 2008年3月 塔 里 木 大 学 学 报 Jou r n al ofT ari m Un i versit y Vo. l 20N o . 1 M ar . 2008 文章编号:1009-0568(2008) 01-0023-03 番茄汁巴旦木复合饮料的研制 杨保求 李述刚 张娜 ...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方向有哪些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就业 方向有哪些 随着考研形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信息了解不是很全面,小编给大家找出一些对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相关内容的介绍资料,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整理出来的,对大家的学习也是种帮助.具体情况大家可以看看官网并和学生交流一下.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