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县"的新一代将军

  谢名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走出来的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位新一代正军职将军。   他于1966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是大型系统工程的管理专家。曾任原国防科工委计划局总工程师、局长,计划部副部长,参与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多个大型项目的论证、立项和管理工作。   从1999年开始,他专项从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是我国第一次至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现在担任我国探月工程顾问。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大屯路将军家里访问了他。      “父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谢名苞于194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兴国县的新中国开国将军便有54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闻名的红色模范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其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4年红军长征时,全县有3万青壮年参加了长征队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到家乡的只不过300人。   谢名苞将军说:“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尖锐。我的父辈同大多数家乡人一样,投入了革命,作出了牺牲。”   谢名苞的父亲共有兄弟3人,除老三因年纪小外,老大和老二均随红军长征了。老二谢毓漳在长征途中负伤后牺牲。老大谢良是塘石村参加长征的100多人中惟一的幸存者,也是兴国县54位开国将军之一。   谢将军说:“我从懂事开始,便常听大人们讲红军革命斗争故事,喜欢听他们唱兴国山歌。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很苦,吃红薯米饭,喝南瓜汤,但很充实。父辈的革命事迹和高尚精神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谢名苞的亲生父亲是老三。1949年全国解放后,大伯谢良便把名苞接到自己身边,把他抚育成人。他也把大伯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   谢良曾任平原省(现为河南省)军区副政委、第二高级步校政委、中央军委炮兵副政委等职,1991年在北京去世。   谢名苞在兴国长冈乡老家上过半年小学后,随谢良在新乡、石家庄、宣化和北京等地上小学和中学。由于受家乡和家庭的革命传统的熏陶,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在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毕业时,以学校惟一的北京市中学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他在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从哈军工毕业后,40年来一直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全身心投入,为载人航天工程贡献力量      谢名苞将军是1999年1月4日受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的。他面对的是我国航天史上40年来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跨世纪工程。这个巨型系统工程当时正处于最艰难的转折时期。谢将军领导的这一专项办公室承担工程总体的技术工作,负责对下属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及回收等7大系统的组织和技术协调;协调着直接承担任务的110个研究院、所及工厂、基地的同步运行,以及分布在全国的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的3000多个单位协作配套和保障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工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载人航天是个大事,要下决心搞,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都对这一能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和长国家、民族志气的工程寄予厚望。      “神舟”5号飞船发射升空      谈到这些,记者看到谢将军脸上深沉、凝重的表情。他说:“我明白,这个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没有退路。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常常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   谢名苞将军特别强调说:“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起,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白天黑夜想的就是要做好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件事。”   我国第一次发射宇航飞船是1999年11月25日。在此之前的7月至8月,必须把火箭、飞船等装备运进发射场。这些装备是用火车以一级专列的最高规格经3天2夜运进场地的。   谢将军说:“我们申请的是二级专列,公安部审查时,提为一级专列。一级专列主要是指对重要物资、重要装备而言,其保护保卫规格特别高,非常严格;但对乘坐人员来说,并没有客运列车那么好。在7月至8月的大伏天里,火车车厢里也没有空调设备,没有舒服的卧�m。”   7月中旬,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专列经过武威、张掖等地的时候,气温高达45摄氏度以上。谢名苞将军和有关系统的总指挥们、总工程师们也随装备坐在列车上。尽管酷暑难当,但无论白天或夜晚,除了很少的休息时间外,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双想”。所谓“双想”,就是各级工程师出题,“回想”以前的技术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值得今后借鉴;“设想”下一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的话,怎么解决,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非常认真。3天2夜的高温列车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位正军职将军乘坐这样的列车随设备进发射场,这在以往是少有的。而谢名苞将军却在一个月内连续乘坐了两次。他说:“这把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距离拉近了。我经常能听到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技术人员真切的感受和对技术问题、组织问题的意见。这是我觉得‘踏实’的所在。”   谢将军说:“我们的集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紧张而又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工作是非常有序而又是高效率的。几万人参加的这一工作的精确度,是按天计算的。这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以往是没有碰到过的。”他说,发射载人飞船,我们做的是“万人一杆枪”的工作,要求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要“万人方队一个步”,“万人乐队一个音”。第一艘载人飞船(即“神舟”5号)的准备和飞行任务就是这样进行的。   2003年1月5日下午7时,我国发射的第4艘无人飞船成功回收。他们连半天休息都没有安排,次日(即6日)上午9时,谢名苞将军立即召开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的总指挥、总工程师们开会,分析研究“神舟”5号,即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计划和飞行任务的安排。大家从我们的队伍情况、技术工作、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可于2003年10月中旬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于是,大总体和各系统按这一要求分解自己的工作,安排进度计划、协同关系、做出网络图,精确到天,并迅速全部部署到位。谢将军说:“8月中下旬检查工作时,我们看到,不但航天员的准备、火箭飞船研制,就是发射场、飞船着陆场和航天员的陆上、海上救援工作,都是惊人精确地按大总体要求进行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按时发射成功。第二天的回收,只和预定时间差了几分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5次圆满成功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国内媒体大量详细报道,人民群众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兴高采烈。国外舆论一片震惊,各国政要和科技界人士纷纷来电祝贺。人们认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1年来最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是我国航天史、科技史乃至现代化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重大里程碑。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掌握高新技术,组织进行高难度工程,创造出人间奇迹。中央领导同志十分满意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工作的这支队伍。江泽民同志称赞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并把这归结为“载人航天精神”。这对谢名苞将军和他的同事们是莫大的鼓舞。   谢将军对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撰写了《论中国载人航天今后十年的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进步和中国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项管理》等论文。      不忘家乡父老乡亲      2004年,年届62岁的谢名苞将军退居二线以后,仍然担任我国探月工程的顾问,继续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谢将军一直怀念江西的红色故土,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曾把载人飞船的模型和第一次被“神舟”号试验飞船搭载进入太空的第118号金箔送给兴国县。金箔十分珍贵,谢将军仅有两枚。一枚送给兴国县,另一枚自己珍藏。记者在他珍藏的金箔上看到:上面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神舟”二字和火箭发射架、飞船、测控船的图样。   2004年,他带领弟弟妹妹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兴国县,参观了县烈士陵园和县革命博物馆、将军园,聆听了兴国县的革命斗争史和革命英雄事迹介绍,瞻仰了54位开国将军的塑像。   谢将军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国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修建的京九铁路特地拐了个弯,绕经兴国县,这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带来了很大机遇。现在,兴国县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我带弟妹们回老家看看,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今天的变化,使他们能继承革命传统,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谢名苞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从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走出来的并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位新一代正军职将军。   他于1966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是大型系统工程的管理专家。曾任原国防科工委计划局总工程师、局长,计划部副部长,参与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多个大型项目的论证、立项和管理工作。   从1999年开始,他专项从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管理,担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是我国第一次至第五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现在担任我国探月工程顾问。   不久前,记者在北京大屯路将军家里访问了他。      “父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谢名苞于1942年8月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兴国县的新中国开国将军便有54位,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闻名的红色模范根据地。毛泽东同志曾赞扬说:“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长冈乡青年壮年男子百个人中有八十个当红军去了……其他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34年红军长征时,全县有3万青壮年参加了长征队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活着回到家乡的只不过300人。   谢名苞将军说:“革命战争年代,兴国县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十分尖锐。我的父辈同大多数家乡人一样,投入了革命,作出了牺牲。”   谢名苞的父亲共有兄弟3人,除老三因年纪小外,老大和老二均随红军长征了。老二谢毓漳在长征途中负伤后牺牲。老大谢良是塘石村参加长征的100多人中惟一的幸存者,也是兴国县54位开国将军之一。   谢将军说:“我从懂事开始,便常听大人们讲红军革命斗争故事,喜欢听他们唱兴国山歌。革命根据地的生活很苦,吃红薯米饭,喝南瓜汤,但很充实。父辈的革命事迹和高尚精神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谢名苞的亲生父亲是老三。1949年全国解放后,大伯谢良便把名苞接到自己身边,把他抚育成人。他也把大伯当成自己的亲生父亲。   谢良曾任平原省(现为河南省)军区副政委、第二高级步校政委、中央军委炮兵副政委等职,1991年在北京去世。   谢名苞在兴国长冈乡老家上过半年小学后,随谢良在新乡、石家庄、宣化和北京等地上小学和中学。由于受家乡和家庭的革命传统的熏陶,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秀。在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毕业时,以学校惟一的北京市中学金质奖章获得者的身份,被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他在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从哈军工毕业后,40年来一直长期从事国防科技工业的科研和管理工作。      全身心投入,为载人航天工程贡献力量      谢名苞将军是1999年1月4日受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的。他面对的是我国航天史上40年来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跨世纪工程。这个巨型系统工程当时正处于最艰难的转折时期。谢将军领导的这一专项办公室承担工程总体的技术工作,负责对下属航天员、飞船、火箭、发射场及回收等7大系统的组织和技术协调;协调着直接承担任务的110个研究院、所及工厂、基地的同步运行,以及分布在全国的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领域的3000多个单位协作配套和保障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载人航天工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指出:载人航天是个大事,要下决心搞,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都有意义,是综合国力的标志。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都对这一能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和长国家、民族志气的工程寄予厚望。      “神舟”5号飞船发射升空      谈到这些,记者看到谢将军脸上深沉、凝重的表情。他说:“我明白,这个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我们没有退路。我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常常感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工作不敢有半点懈怠。”   谢名苞将军特别强调说:“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起,我是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白天黑夜想的就是要做好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这件事。”   我国第一次发射宇航飞船是1999年11月25日。在此之前的7月至8月,必须把火箭、飞船等装备运进发射场。这些装备是用火车以一级专列的最高规格经3天2夜运进场地的。   谢将军说:“我们申请的是二级专列,公安部审查时,提为一级专列。一级专列主要是指对重要物资、重要装备而言,其保护保卫规格特别高,非常严格;但对乘坐人员来说,并没有客运列车那么好。在7月至8月的大伏天里,火车车厢里也没有空调设备,没有舒服的卧�m。”   7月中旬,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专列经过武威、张掖等地的时候,气温高达45摄氏度以上。谢名苞将军和有关系统的总指挥们、总工程师们也随装备坐在列车上。尽管酷暑难当,但无论白天或夜晚,除了很少的休息时间外,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双想”。所谓“双想”,就是各级工程师出题,“回想”以前的技术工作中有什么问题,有哪些值得今后借鉴;“设想”下一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出现了的话,怎么解决,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非常认真。3天2夜的高温列车生活,他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一位正军职将军乘坐这样的列车随设备进发射场,这在以往是少有的。而谢名苞将军却在一个月内连续乘坐了两次。他说:“这把我和普通技术人员的距离拉近了。我经常能听到工作在第一线的普通技术人员真切的感受和对技术问题、组织问题的意见。这是我觉得‘踏实’的所在。”   谢将军说:“我们的集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大家紧张而又愉快地生活在一起,工作是非常有序而又是高效率的。几万人参加的这一工作的精确度,是按天计算的。这在我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以往是没有碰到过的。”他说,发射载人飞船,我们做的是“万人一杆枪”的工作,要求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要“万人方队一个步”,“万人乐队一个音”。第一艘载人飞船(即“神舟”5号)的准备和飞行任务就是这样进行的。   2003年1月5日下午7时,我国发射的第4艘无人飞船成功回收。他们连半天休息都没有安排,次日(即6日)上午9时,谢名苞将军立即召开载人航天工程7大系统的总指挥、总工程师们开会,分析研究“神舟”5号,即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研制计划和飞行任务的安排。大家从我们的队伍情况、技术工作、气候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讨论,认为可于2003年10月中旬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于是,大总体和各系统按这一要求分解自己的工作,安排进度计划、协同关系、做出网络图,精确到天,并迅速全部部署到位。谢将军说:“8月中下旬检查工作时,我们看到,不但航天员的准备、火箭飞船研制,就是发射场、飞船着陆场和航天员的陆上、海上救援工作,都是惊人精确地按大总体要求进行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按时发射成功。第二天的回收,只和预定时间差了几分钟。”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行任务5次圆满成功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国内媒体大量详细报道,人民群众像过盛大节日一样兴高采烈。国外舆论一片震惊,各国政要和科技界人士纷纷来电祝贺。人们认为,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11年来最具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是我国航天史、科技史乃至现代化建设史上一座新的重大里程碑。它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可以克服各种困难,掌握高新技术,组织进行高难度工程,创造出人间奇迹。中央领导同志十分满意从事载人航天工程工作的这支队伍。江泽民同志称赞这支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并把这归结为“载人航天精神”。这对谢名苞将军和他的同事们是莫大的鼓舞。   谢将军对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撰写了《论中国载人航天今后十年的任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进步和中国特色》、《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项管理》等论文。      不忘家乡父老乡亲      2004年,年届62岁的谢名苞将军退居二线以后,仍然担任我国探月工程的顾问,继续为航天事业作贡献。   谢将军一直怀念江西的红色故土,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曾把载人飞船的模型和第一次被“神舟”号试验飞船搭载进入太空的第118号金箔送给兴国县。金箔十分珍贵,谢将军仅有两枚。一枚送给兴国县,另一枚自己珍藏。记者在他珍藏的金箔上看到:上面有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神舟”二字和火箭发射架、飞船、测控船的图样。   2004年,他带领弟弟妹妹们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兴国县,参观了县烈士陵园和县革命博物馆、将军园,聆听了兴国县的革命斗争史和革命英雄事迹介绍,瞻仰了54位开国将军的塑像。   谢将军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兴国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修建的京九铁路特地拐了个弯,绕经兴国县,这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带来了很大机遇。现在,兴国县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我带弟妹们回老家看看,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和今天的变化,使他们能继承革命传统,更好地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相关内容

  • 任正非--将军是打出来的
  • 任正非:不要在微信里消耗你的人生和青春,80后. 90后是我们的希望! 2016-11-07 11:12 | 投融界 | 手机看国搜 | 打印 | 收藏 | 扫描到手机 分享 缩小放大 核心提示:而且交付项目的总结最好要表格化.数据化,但华为400亿美金的交付项目,项目经理到客户线做两年. 这是任正 ...

  • 老兵与将军
  • 一个目标 一种担待 一腔情愫 一十四载 一册中国版本的<老人与海> ...... 郭玉水老伯在他60岁那年,决定要做一件事. 这件事外人不理解,家里人也不理解.但他决定要做.从此他就背上一个包,"三点成一线":家――济南车站――目的地,不是上车就是下车,辗转全国各地. ...

  • 缅怀革命英烈弘扬军垦精神主题班会
  • 缅怀革命英烈 弘扬军垦精神 七年级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1.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军垦净胜,传承军垦文化,激发 热爱祖国的伟大情感,体验军垦精神的博大内涵,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雄心大志. 二.活动准备 准备资料.编排节目.学生主持人 三.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3日 四.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

  • 红色记忆之红安将军
  • 红色记忆 2011-05-27 策划:张瑞峰 A 红色记忆,留住曾经的故事.各位敬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准时收听我们今天的红色记忆栏目.我是今天的主播***. B 大家好,我是***,上期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红安的将军,那么今天,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讲述将军的故事. (插入音乐) A***,你知道 ...

  • 匈奴未灭,何以成家"--少年将军霍去病
  •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这首王维的实际说出了当时长安少年的梦想,霍去病无疑是这个梦想的实现者.少年将军,英姿勃发,在当时应该是许许多多少年男女的偶像,而这个偶像远比现在的歌星要健康阳光许多. 霍去病,他的外祖母是平阳公主的侍婢,和平阳县吏郑季私通生 ...

  • [望柳庄]阅读答案
  • 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一片.春天在哪里? ③一位军人攥着一棵柳树在敲格尔 ...

  • 三国时期为三个国家的建国立业打下赫赫战功的各国"五字号名将"
  • 不知是中国人喜欢5这个数字还是5在古代有着什么特殊的含义,我发现后人在评论古代名将.虎将时,都喜欢拿出同时期的5个来比较,于是乎,就出现了三国曹魏五子良将,蜀汉五虎上将,还有之后的隋唐瓦岗五虎将,水浒梁山泊五虎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三国时期为三个国家的建国立业打下赫赫战功的各国"五字号名 ...

  • 荆州将士的长征│星火燎原(八):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迎来了辉煌的一刻.毛泽东主席亲手将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曾一起浴血奋战的战友们.在共和国的首次授衔中,19位荆州人分别被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军衔,他们是: 贺炳炎.王尚荣.黄新廷.成钧.顿星云.杨秀山.谭友林.傅传作 ...

  • 20170604"红色涉县·畅想中国"大型文艺演出
  • 首届旅发大会文艺演出激情上演 二十余名将军后代登台放歌向涉县老区人民致敬 2017年6月4日20时,第一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红色涉县·唱响中国"大型文艺演出在涉县体育场上演.<父辈之歌我们唱>.<在太行山上>.<我是一个兵>.<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