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原因33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原因 摘要:我国对未成年犯采取的处理的是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律条文主要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中,可以从众多的法律法规规范中看出,对于

未成年人的保护明显不足,规范不明确、政策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权,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法治的发展,以及使立法和司法机关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1],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建议

Abstract : My take on the handling of juvenile offenders is education, persuasion, save for the principle, carry out education, supplemented by the principle of punishment,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law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on of Minors Act》," "《Chinese people Republic of the Criminal Code》,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protection Law》 "can be seen from the number of legal norms and regul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standards are not clear, the policy imperfec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but studies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s, maintain stable social order of peac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o make the legislative and the judicia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minors laws and regulation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Minor ;Offense ;The reason;Proposal

一,引言

自中国建国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2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已经呈现出涉及范围广、犯罪率持续增高3、未成年犯罪年龄越来越低的特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自身的前途、命运,家庭的和谐,社

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良的社会环境是滋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教育不当是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根源。预防和控制未成年犯罪的发生已经刻不容缓,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个不稳定因素亟须引起整个社会各界的高度警觉。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上升的情况要得到抑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从预防,教育,改造下手,让未成年人进出社会后也可以成文栋梁之才,如何让未成年犯罪得到良好的效果,也成为了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挑战和难题!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什么是未成年人,要对其有个界定,在实践中才能保护好未成年人人权,达到有法可依的效果。《新华字典》将其解释为“法律上未达到成年年龄的人,在我国就是十八周岁以下的人”。对于未成年人的解释主要体现在三部法典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可以独立的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条规定:“本法规定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我国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已满十八周岁的犯罪人是成年犯罪人,而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的,不满二十五周岁的公民。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的特点

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人权,教育和惩罚未成年犯罪人对我国社会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都有实践意义,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态势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对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有理论意义。

1.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我国统计局和最高院的发布的信息,我国自1980年以来,虽然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有降,总体的犯罪人数有所降低,但是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和犯罪率依然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在2008年,犯罪人数和犯罪率成为历史最高值,未成年人犯罪率继续高涨不下。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3年12月3日发布的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显示,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为全国之首,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而且持续递增。广东省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人口占大多数,其中外省户籍人口达52%;在48%的广东籍未成年罪犯中,也多为省内流动人口,而这也成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因素。

随着时代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未成年人放弃读书治学的机会,减少了获得教育的机会,法律观念淡薄,毫无社会经验,没有工作技能, 使得很多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这条实践道路上取得的效果不明显的证明之一。

2.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持续下降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特点,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国计划生育情况下,导致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的产生,儿童在家庭里被宠坏,也有家庭管教不严,暴力管教导致了少年儿童提前出现叛逆心理以及离家出走的情况,还有环境因素,手机电脑的普及,网络上不良文化泛滥,使得儿童收到这些文化的影响率逐年上升,从九十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趋势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据统计,八十年代的未成年人平均犯罪年龄是15.84岁,2002年降到了15.73岁,2010年又一次降低到了15.6岁,14岁以下的儿童犯罪也越来越多,14 —15岁是少年犯罪的高峰值。根据上海市的统计,14到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四了,主要是在校的中学生,初中生成为了这类的主体。

有这样的案例:1. 泊头市交河镇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名11岁的小姑娘,被以班长为首的三个同学几次施以拔头发的“惩戒”,满头乌发差点被拔光,致使小姑娘有些地方的头发已无法长出,经河北省法医门诊鉴定为九级伤残。而小姑娘被拔头发的原因,居然只是因为她“没听班长的话”。2.2006年2月4日,金昌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强奸猥亵少女的案件,经过两年的侦查,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少年居然强奸猥亵少女三十多起,儿童性早熟绝大多数是来源与环境因素;2013年的11月25日,家住长寿区的吴女士带着孙子原原(1岁)坐电梯,由于吴女士先把孙子的童车先搬出电梯,去带原原时,电梯的门已关闭了,五分钟后,原原被发现在居民楼下的草丛中,已死亡。电梯的录象显示,李某对原原拳打脚踢,并且爆原原抱起.... 犯罪的动机居然是原原对他做鬼脸,而这个李某只有10岁的年龄。

从1990年以来,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要是16到17岁,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比较独立的判断,对外界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抗拒能力,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一步步进步,未成年的在生理上呈现出早熟的趋势,犯罪年龄也提前了14到15周岁,新世纪以来,21世纪后,”90后“,”00后“受到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刺激,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可以促进部分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更加承受,能够接受社会的冲击,而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信息过滤机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未成年人无法面对社会带来额诱惑和刺激,在缺少家庭、学校的有效引导,这些未成年人无法全面的思考和评价所有新鲜事物,从而生理心理的扭曲,导致了价值观的缺失,很容易产生令人无法挽回的后果。

3.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在河北2001年到2006年的6年间,法院判处的1311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有95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比例73%,小学文化的占19.5%,有256人,而初中以上的有81人,占6.2%。在北京的未成年人监狱中,初中文化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占总数的80%以上,从未降低过。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的文化程度都非常低,不管是东南地区相对较发达的城市还是西北边去比较偏远的城市,而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成为”主力军“,甚至有很多属于小学文化的就辍学,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1). 由于未成年人还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文化知识教育,学习能力比较低,思想素质差,对整个社会的认知认识能力远远不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待提高,心理和生理不足以承受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所以教育的缺失是我国现代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的根本因素。

(2). 未成年人的文化较低,使得未成年人犯罪人对外界的认识认知能力较低,对自身的控制难以达到成年人的标准,甚至无非分辨黑白是非;而在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社会法律法规的监管不善,使得网络上黄赌毒泛滥,电视影视、广播、报刊、杂志、手机、电脑的普及,不良文化环境又对未成年人的一次次冲击,成为引诱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对于缺少系统教育的未成年人来说,“哥们义气”,拉帮结派一起干大事的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带动更多的比自己年龄更小的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物质的需求,一次次冲击的青少年的心理防线,可能压抑在心中的”自我“就会被释放出来;再次,文化程度的降低,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太过于简单,太过于暴力。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重中之重,只有教育体制得到改变,使得更多上不起学的少年进入学堂,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并且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才能更好的控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机制,严格把控网络、电视、报纸杂志散播!

4. 独生子女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

至从八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的全面实施后,我们国家查处的独生子女未成年人犯罪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城镇居民中独生子女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最大,而随着农村也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来源农村的未成年人犯罪也日益增多。2007年初,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 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已达到9000万。犯罪学专家肖建国教授曾撰文指出: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占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就是两种:

1. 被溺爱放纵的独生子女。他们相对非独生子女具有全天候的优势,物质生活相对更加优越,不用担心衣食保暖问题,成长的环境也是比较顺畅的,从小就呆在温室中,父母对他们的”呵护“备至,家庭的教育方式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而改变,使用”衣食足而知荣辱”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温室里的花朵往往抗击不住来源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社会环境的恶化,物欲横流的泛滥是原因之一,这些未成年人,在父母的照顾之下,提供了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物质需求,满足了自己的“为我独

大”的不良心理,而对于只有一个“宝贝”的情况下,父母给的更多的是继续放纵,继续溺爱他们; 从此淡薄了是非观念,尊卑亲长观念,养成自我、自大的不良性格;一旦家庭疏于宠爱,他们就会产生报复心理,认为该获得的没有得到,从而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南京市就有未成年人杀害亲生父母的案例,被父母给予厚望的苗子就断送了自己前途。

2. 被压出来的独生子女违法犯罪。因为是独生子女和中国应试教育的的关系,这类孩子往往与家人没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相互了解,而从小就被家庭成员给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上高等学校,进行各种补习,唯一任务和事情就是看书写作业,在空余时间内,他们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未成年人更容易情绪化,只要考试等行为不合家人的心意,与家人的沟通不当,结果得到是就是家庭暴力,而这些孩子产生叛逆的心理,甚至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当的行为方式与父母对抗,有离家出走的,意欲拜托压抑的环境,从此缺少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监督,走上了错误而难以回头的道路。

5.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中,少女犯罪占的比例也持续增加。这对于我国的法律体制也是一种挑战。由于各种原因,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在法律法规和实践上,女性特别是未成年少女一直受到比同龄男性更多的保护,我们国家应该更加努力的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不然难免有势平衡。

6. 未成年犯罪的多处于暴力犯罪问题上,犯罪的种类扩大

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于暴力犯罪的问题上,这个趋势一直是持续上涨的态势,未成年人犯罪更是比成年人犯罪手段更加残忍,案件的影响十分的恶劣,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1. 2013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夜晚,昆明110报警中心接报,马路边发生了一起持刀杀人事件,现场有4名昆明某校初中生,均为同班同学,学生陈某已经当场死亡,学生吴某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经鉴定,陈某身上被连续捅了44刀。今年初,昆明中院审理此案后认为,吴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案发时吴某只有14岁,属于未成年人,遂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其父母给受害人家庭赔偿数万元。

案例2. 陕西省礼泉县新时乡小陈南村一处废弃果库内,几个玩耍的小孩被一具尸体吓得哇哇直叫。礼泉县公安局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死者是一名6岁女童。原因是这少年玩耍时不慎用砖块将玩伴头部打伤,仅仅还害怕对方回家告状,15岁少年竟然疯狂地用砖砸死6岁女童。而事后竟若无其事地骑着车子在村里晃荡 。

一例例的案件表明,现代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主要是直接故意,而且具有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抢劫强奸、故意杀人,以及盗窃等暴力性、对于财产的侵犯等特点。而这其中,大多是由于生活中的琐事引起的,未成年人感性容易冲动,争强好斗,血气方刚,心智不够成熟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行为人中,往往不会考虑后果,意气用事。未成年人故意犯罪并非有特定的目的,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并没有不可商量解决的冲突,14到18周岁未成年人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期,体内的细胞活跃,促进身体发展的同时,使得未

成年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对所做的事情不计后果,加之这段时期法律意识淡薄,使用暴力方法解决问题成为他们的一大观念,所以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并不亚于成年刑事犯罪人。

7. 团伙作案高于单一的个人作案,作案的单一化,个体化向分工明确的团伙作案趋势发展

所以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特点有七个: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增加、犯罪年龄持续下降、犯罪的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独生子女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少女犯罪的人数和比例增加、暴力犯罪手段残忍和类型扩大、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进行团队作案。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未成年人犯罪这条道路上形势日益严峻,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不容乐观,对待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刑事政策还有待完善。

四. 这让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未来加深了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未成年人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自己的前途?所有的犯罪现象总是有其一定的犯罪原因和社会因素组成,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的重点问题,预防未成年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目的,使未成年人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的前提就是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我分为了两种:根本诱因和直接诱因。 1. 根本诱因是指,导致发生这种情况和现象的因果关系链条的初始原因。这根本原因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本源性的作用,从内心世界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法律观、人生观,也决定了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只有从根本诱因下手,才能解决未成年人累犯的不良情况。从犯罪心理学角度上讲,所有的犯罪都是有心理原因的,即使未成年人的心理心智不够成熟,但也深受犯罪心理的影响。心理犯罪学家认为,所谓犯罪的心理观念层面原因,是指支配犯罪人行为的观念和依据,犯罪人对此有特别明确的意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一点:在心理层面上,未成年人的是观念是指导其进行各种行为的导航,随着未成年人早熟,生理机制的快速发育,心理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逆反心理开始起到作用,这类少年情绪变化更加频繁。开始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切事情了,不再受学校,父母和其他人的约束,在自己这个相对独立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小秘密,容不得别人来评价自己,甚至诋毁

自己;毫无疑问,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又一步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对未成年人是一种进步,可就是由于这种保护意识过于强烈,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在缺少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教育下,是非观念歪曲,形成“唯我独大、我行我素的心理,歪曲,在所谓的个人利益与社会规则冲突时,这些“不按规矩出牌”的未成年人,极易走上不归路。第二点:未成年人有较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要求自己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尊重,不容他人侵犯自己的权益,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增强,希望不再收到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约束,导致3种情况:A ,未成年人一方完全获胜,不再依赖于家人学校,自身独立;B ,双方形成对抗模式,家庭学校强制压制未成年人的个性,要求其刻苦学习,成就未来,而少年产生叛逆心理,或明活暗的与他们对抗;C ,这些少年受到家人的严管,逐渐成文温室中的“花朵”,按照家人给他(她)准备好的未来,一直走下去。可以看出,在应试教育的今天,社会单位还没能改变教育模式,而网络,电脑、手机的普及,又一次次的带动了未成年人们的心理发展,落后的教育方式同快速发展的未成年的心理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2. 直接原因是指,社会中存在引发犯罪各种原因,只要有矛盾的存在,加上自身的不良心理,就有可能引发犯罪。我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3个方面做出分析。

A . 家庭原因,父母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改革开放实施后,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涌入了大量的民工,这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也留下不可计量的孤寡老人和孤独的子女,隔代教育对未成年人并不能产生由亲生父母教育同等的作用,老人由于身体等原因,很难对未成年人进行充分的管理教育。教育模式不一样也导致了很多未成年人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离婚的、单亲家庭难以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溺爱的,未成年孩子走向社会不能独立受到他人的歧视,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嫉妒、易怒的情绪;袒护的,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事的情况下,给予的不是谆谆教诲,怀着“有什么大不了的”心态,包容、包庇、不愿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还有一种就是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小就对少年儿童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对他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一切按照长辈拟定的路线前进,这类少年罪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一定的时候与家人对抗,甚至离家出走。这四类家庭教育方式是使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的未来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B . 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学生送入高等中学大学,重视在课本知识,轻视素质方面的教育,把思想教育放在最后,使得未成年人难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法制宣传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14到18岁之间,一般是在初中高中,虽然我国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了法制教育,但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往往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导他们。这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缺失点,更是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必不可少。

C . 社会原因,在不良社会风气盛行,手机电脑普及的现今,他们难以抵挡来自于各个方面的黄赌毒诱惑,高利润的网吧、KTV 、酒吧越来越多的在学校也附近开启;低俗文化泛滥、腐朽的西方思想、落后的封建文化对未成年人

身心一次次冲击;辍学的不务正业的容易对学生进行教唆。这几类社会上的原因对未成年带来的影响不亚于失败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必须对这四种进行有效的监管,”近墨者黑”,改良了社会环境,才能减少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

四. 如何改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社会问题,对我国而言,如何改变现状,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抑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获得和实现合法权益,是我们研究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点。在这里我对我国立法机关、检查机关、社会个人和团体提以下几点建议:

(1),对检查机关:未成年人因为其年龄较低,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由“重庆14岁李某抱摔1岁原原”案件看,对于14岁少年来说,判14年的刑罚,相当于从监狱里出来以后就28岁了。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对世界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他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社会,就算能在监狱中学到技能,有一技之长,可未来确实不容乐观,难免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所以如何让少年犯在监狱改过自新的同时,获得与时代共进步的技能成为了一个问题。我建议:A. 区别成年犯和未成年犯的同时,. 给予未成人犯更多的关注,提供同正常人几乎相同的教育,当然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政策成为重中之重,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到各个方面;

B. 少年法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我国目前一共设立少年法庭2253个,合议庭1246个,少年刑事审判庭405个,综合审判庭598个,共有7200多名法官专门从事少年法庭审判工作。对于超过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只有2253个少年法庭是远远不足的,体系制度不够完整完善,所以很有必要设置有针对性的少年法庭。

(2),第一点,我国对待未成年人犯罪使用的是“六字方针”和“八字原则”,主要的规范未成年人犯罪的是《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由此可见,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非常欠缺,规范也不够详尽,现在的法律也不能与时代与世界接轨,比如《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这款中,并没有明确说明14岁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无期徒刑和死刑,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是可以判处武器徒刑和死刑的,在“以人为本”“为未成年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不符合我国立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宗旨,而英国《少年儿童法》25条规定,不满18岁是不处死刑的;日本的《少年法》规定了不满18岁的,不能处死刑,但严重到要处以死刑的,判无期徒刑。所以这对我们是个借鉴,在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暴力罪行,也不应适用死刑。其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条文也详尽,分散在几个法典中,在案件审理中,起冲突的法条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是一种损害。再次,随着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没能随时代变而更新的法律法规,越来越难以适用,扩大适用《刑法》第十七条年龄,已成为众望所归,因为这看起来是对

未成年人的惩罚,但我们的目的是保护更多的未成年人健康积极的发展。

(3)给整个社会和个人的建议是:孩子们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和谐。我们应该实时的改变我们的额教育模式,以关爱未成年人身心为目的,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法制宣传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积极普及法律知识,加深未成年人对法律的认识,达到知法、懂法、用法。

(4)公检机关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不良风气的散行,对于黄赌毒一律打击到底,对KTV 酒吧等场所要严格把关。

五.总结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成年人是我国发展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目的,祖国的“花朵”不能因为各种情况而色彩黯淡,更不能凋谢。未成年人犯罪形式不容乐观:犯罪年龄的越来越低,日益增加的犯罪人数,触目惊心的暴力犯罪手段,让我们不得不全面的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下,我们需要再次对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思考,我们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且祖国的未来不能断送在21世纪!

六,我诚挚地感谢朱政老师的辛勤指导,朱老师工作很忙,又不敢过多的打扰他,但是没有他的指导,我无法完成这项论文,更看不出我国未成年人存在如此之的问题,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他们在成长

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诱惑,受到不同的刺激,引发了我深深的担忧。可不止我一个人担忧,谢谢武汉大学博士张蓉女士及她的同事、大庆师范学院的丁启明先生及他的同事的辛勤编撰,同时全力推荐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的所有书籍,武汉博士的心血让我获益匪浅。我希望我能和你们一起,看好现今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找到新的方向,共同展望21世纪中国未来!

参考文献:

[1]张蓉.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M].2011年5月, 第一次版, 吉林大学出版社

【2】丁启明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2012年6月第一次版

【3】 沈玉忠著《未成年人犯罪特别处遇研究》2010年7月版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和原因 摘要:我国对未成年犯采取的处理的是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法律条文主要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中,可以从众多的法律法规规范中看出,对于

未成年人的保护明显不足,规范不明确、政策的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而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权,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推动法治的发展,以及使立法和司法机关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1],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建议

Abstract : My take on the handling of juvenile offenders is education, persuasion, save for the principle, carry out education, supplemented by the principle of punishment,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law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Protection of Minors Act》," "《Chinese people Republic of the Criminal Code》, ""《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riminal Procedure Law》, "" 《preven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protection Law》 "can be seen from the number of legal norms and regul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is obviously insufficient, standards are not clear, the policy imperfect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but studies juvenile delinquency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the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of minors, maintain stable social order of peac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o make the legislative and the judiciary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minors laws and regulations,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Minor ;Offense ;The reason;Proposal

一,引言

自中国建国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2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已经呈现出涉及范围广、犯罪率持续增高3、未成年犯罪年龄越来越低的特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自身的前途、命运,家庭的和谐,社

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良的社会环境是滋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温床,教育不当是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根源。预防和控制未成年犯罪的发生已经刻不容缓,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这个不稳定因素亟须引起整个社会各界的高度警觉。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上升的情况要得到抑制,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从预防,教育,改造下手,让未成年人进出社会后也可以成文栋梁之才,如何让未成年犯罪得到良好的效果,也成为了所有法律工作者的挑战和难题!

二.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 什么是未成年人,要对其有个界定,在实践中才能保护好未成年人人权,达到有法可依的效果。《新华字典》将其解释为“法律上未达到成年年龄的人,在我国就是十八周岁以下的人”。对于未成年人的解释主要体现在三部法典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能力,可以独立的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行为能力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二条规定:“本法规定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我国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的公民,已满十八周岁的犯罪人是成年犯罪人,而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十四周岁的,不满二十五周岁的公民。

三,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的特点

未成年人健康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未成年人人权,教育和惩罚未成年犯罪人对我国社会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都有实践意义,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态势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对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有理论意义。

1. 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增加

根据我国统计局和最高院的发布的信息,我国自1980年以来,虽然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有降,总体的犯罪人数有所降低,但是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和犯罪率依然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在2008年,犯罪人数和犯罪率成为历史最高值,未成年人犯罪率继续高涨不下。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3年12月3日发布的未成年人犯罪白皮书显示,广东省未成年人犯罪总数为全国之首,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而且持续递增。广东省的主要特点是流动人口占大多数,其中外省户籍人口达52%;在48%的广东籍未成年罪犯中,也多为省内流动人口,而这也成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因素。

随着时代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未成年人放弃读书治学的机会,减少了获得教育的机会,法律观念淡薄,毫无社会经验,没有工作技能, 使得很多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未成年人犯罪这条实践道路上取得的效果不明显的证明之一。

2.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持续下降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特点,随着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中国计划生育情况下,导致了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的产生,儿童在家庭里被宠坏,也有家庭管教不严,暴力管教导致了少年儿童提前出现叛逆心理以及离家出走的情况,还有环境因素,手机电脑的普及,网络上不良文化泛滥,使得儿童收到这些文化的影响率逐年上升,从九十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趋势也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据统计,八十年代的未成年人平均犯罪年龄是15.84岁,2002年降到了15.73岁,2010年又一次降低到了15.6岁,14岁以下的儿童犯罪也越来越多,14 —15岁是少年犯罪的高峰值。根据上海市的统计,14到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四了,主要是在校的中学生,初中生成为了这类的主体。

有这样的案例:1. 泊头市交河镇某小学三年级学生,一名11岁的小姑娘,被以班长为首的三个同学几次施以拔头发的“惩戒”,满头乌发差点被拔光,致使小姑娘有些地方的头发已无法长出,经河北省法医门诊鉴定为九级伤残。而小姑娘被拔头发的原因,居然只是因为她“没听班长的话”。2.2006年2月4日,金昌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强奸猥亵少女的案件,经过两年的侦查,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少年居然强奸猥亵少女三十多起,儿童性早熟绝大多数是来源与环境因素;2013年的11月25日,家住长寿区的吴女士带着孙子原原(1岁)坐电梯,由于吴女士先把孙子的童车先搬出电梯,去带原原时,电梯的门已关闭了,五分钟后,原原被发现在居民楼下的草丛中,已死亡。电梯的录象显示,李某对原原拳打脚踢,并且爆原原抱起.... 犯罪的动机居然是原原对他做鬼脸,而这个李某只有10岁的年龄。

从1990年以来,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要是16到17岁,世界观价值观都有比较独立的判断,对外界的影响也有一定的抗拒能力,但是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一步步进步,未成年的在生理上呈现出早熟的趋势,犯罪年龄也提前了14到15周岁,新世纪以来,21世纪后,”90后“,”00后“受到了各种不同文化的刺激,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可以促进部分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的更加承受,能够接受社会的冲击,而另一方面,相对落后的信息过滤机制必然使得另一部分未成年人无法面对社会带来额诱惑和刺激,在缺少家庭、学校的有效引导,这些未成年人无法全面的思考和评价所有新鲜事物,从而生理心理的扭曲,导致了价值观的缺失,很容易产生令人无法挽回的后果。

3.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

根据数据调查显示:在河北2001年到2006年的6年间,法院判处的1311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有957人,占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比例73%,小学文化的占19.5%,有256人,而初中以上的有81人,占6.2%。在北京的未成年人监狱中,初中文化以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占总数的80%以上,从未降低过。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的文化程度都非常低,不管是东南地区相对较发达的城市还是西北边去比较偏远的城市,而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成为”主力军“,甚至有很多属于小学文化的就辍学,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1). 由于未成年人还没有接受系统正规的文化知识教育,学习能力比较低,思想素质差,对整个社会的认知认识能力远远不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待提高,心理和生理不足以承受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诱惑,所以教育的缺失是我国现代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的根本因素。

(2). 未成年人的文化较低,使得未成年人犯罪人对外界的认识认知能力较低,对自身的控制难以达到成年人的标准,甚至无非分辨黑白是非;而在另一方面,随着网络快速发展,社会法律法规的监管不善,使得网络上黄赌毒泛滥,电视影视、广播、报刊、杂志、手机、电脑的普及,不良文化环境又对未成年人的一次次冲击,成为引诱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对于缺少系统教育的未成年人来说,“哥们义气”,拉帮结派一起干大事的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带动更多的比自己年龄更小的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对于物质的需求,一次次冲击的青少年的心理防线,可能压抑在心中的”自我“就会被释放出来;再次,文化程度的降低,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太过于简单,太过于暴力。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重中之重,只有教育体制得到改变,使得更多上不起学的少年进入学堂,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并且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才能更好的控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同时,建立健全法律机制,严格把控网络、电视、报纸杂志散播!

4. 独生子女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

至从八十年代以来,计划生育的全面实施后,我们国家查处的独生子女未成年人犯罪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城镇居民中独生子女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最大,而随着农村也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来源农村的未成年人犯罪也日益增多。2007年初,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信息显示, 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已达到9000万。犯罪学专家肖建国教授曾撰文指出: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占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就是两种:

1. 被溺爱放纵的独生子女。他们相对非独生子女具有全天候的优势,物质生活相对更加优越,不用担心衣食保暖问题,成长的环境也是比较顺畅的,从小就呆在温室中,父母对他们的”呵护“备至,家庭的教育方式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和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而改变,使用”衣食足而知荣辱”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温室里的花朵往往抗击不住来源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冲击,社会环境的恶化,物欲横流的泛滥是原因之一,这些未成年人,在父母的照顾之下,提供了他们认为理所应当的物质需求,满足了自己的“为我独

大”的不良心理,而对于只有一个“宝贝”的情况下,父母给的更多的是继续放纵,继续溺爱他们; 从此淡薄了是非观念,尊卑亲长观念,养成自我、自大的不良性格;一旦家庭疏于宠爱,他们就会产生报复心理,认为该获得的没有得到,从而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南京市就有未成年人杀害亲生父母的案例,被父母给予厚望的苗子就断送了自己前途。

2. 被压出来的独生子女违法犯罪。因为是独生子女和中国应试教育的的关系,这类孩子往往与家人没法以正确的方式进行沟通,相互了解,而从小就被家庭成员给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要求孩子刻苦学习,上高等学校,进行各种补习,唯一任务和事情就是看书写作业,在空余时间内,他们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些未成年人更容易情绪化,只要考试等行为不合家人的心意,与家人的沟通不当,结果得到是就是家庭暴力,而这些孩子产生叛逆的心理,甚至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当的行为方式与父母对抗,有离家出走的,意欲拜托压抑的环境,从此缺少了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监督,走上了错误而难以回头的道路。

5.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中,少女犯罪占的比例也持续增加。这对于我国的法律体制也是一种挑战。由于各种原因,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在法律法规和实践上,女性特别是未成年少女一直受到比同龄男性更多的保护,我们国家应该更加努力的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不然难免有势平衡。

6. 未成年犯罪的多处于暴力犯罪问题上,犯罪的种类扩大

相对于成年人犯罪而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处于暴力犯罪的问题上,这个趋势一直是持续上涨的态势,未成年人犯罪更是比成年人犯罪手段更加残忍,案件的影响十分的恶劣,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案例1. 2013年春节期间的一个夜晚,昆明110报警中心接报,马路边发生了一起持刀杀人事件,现场有4名昆明某校初中生,均为同班同学,学生陈某已经当场死亡,学生吴某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经鉴定,陈某身上被连续捅了44刀。今年初,昆明中院审理此案后认为,吴某的行为已经构成故意杀人罪。案发时吴某只有14岁,属于未成年人,遂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其父母给受害人家庭赔偿数万元。

案例2. 陕西省礼泉县新时乡小陈南村一处废弃果库内,几个玩耍的小孩被一具尸体吓得哇哇直叫。礼泉县公安局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死者是一名6岁女童。原因是这少年玩耍时不慎用砖块将玩伴头部打伤,仅仅还害怕对方回家告状,15岁少年竟然疯狂地用砖砸死6岁女童。而事后竟若无其事地骑着车子在村里晃荡 。

一例例的案件表明,现代的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主要是直接故意,而且具有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抢劫强奸、故意杀人,以及盗窃等暴力性、对于财产的侵犯等特点。而这其中,大多是由于生活中的琐事引起的,未成年人感性容易冲动,争强好斗,血气方刚,心智不够成熟的性格特点,在这些行为人中,往往不会考虑后果,意气用事。未成年人故意犯罪并非有特定的目的,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并没有不可商量解决的冲突,14到18周岁未成年人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的时期,体内的细胞活跃,促进身体发展的同时,使得未

成年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对所做的事情不计后果,加之这段时期法律意识淡薄,使用暴力方法解决问题成为他们的一大观念,所以未成年人的犯罪手段并不亚于成年刑事犯罪人。

7. 团伙作案高于单一的个人作案,作案的单一化,个体化向分工明确的团伙作案趋势发展

所以未成年人犯罪主要特点有七个: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持续增加、犯罪年龄持续下降、犯罪的主体受教育程度偏低、独生子女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少女犯罪的人数和比例增加、暴力犯罪手段残忍和类型扩大、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进行团队作案。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在未成年人犯罪这条道路上形势日益严峻,未成年人犯罪现状不容乐观,对待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刑事政策还有待完善。

四. 这让我们对未成年人的未来加深了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么多未成年人一步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断送自己的前途?所有的犯罪现象总是有其一定的犯罪原因和社会因素组成,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甚至是世界的重点问题,预防未成年犯罪,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目的,使未成年人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的前提就是找出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我分为了两种:根本诱因和直接诱因。 1. 根本诱因是指,导致发生这种情况和现象的因果关系链条的初始原因。这根本原因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本源性的作用,从内心世界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法律观、人生观,也决定了未成年人的性格特征,只有从根本诱因下手,才能解决未成年人累犯的不良情况。从犯罪心理学角度上讲,所有的犯罪都是有心理原因的,即使未成年人的心理心智不够成熟,但也深受犯罪心理的影响。心理犯罪学家认为,所谓犯罪的心理观念层面原因,是指支配犯罪人行为的观念和依据,犯罪人对此有特别明确的意识,并且深信不疑。第一点:在心理层面上,未成年人的是观念是指导其进行各种行为的导航,随着未成年人早熟,生理机制的快速发育,心理方面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逆反心理开始起到作用,这类少年情绪变化更加频繁。开始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切事情了,不再受学校,父母和其他人的约束,在自己这个相对独立的世界里,有自己的小秘密,容不得别人来评价自己,甚至诋毁

自己;毫无疑问,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又一步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对未成年人是一种进步,可就是由于这种保护意识过于强烈,这个阶段的未成年人,在缺少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教育下,是非观念歪曲,形成“唯我独大、我行我素的心理,歪曲,在所谓的个人利益与社会规则冲突时,这些“不按规矩出牌”的未成年人,极易走上不归路。第二点:未成年人有较强的自尊心。自尊心是要求自己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尊重,不容他人侵犯自己的权益,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增强,希望不再收到父母、学校和社会的约束,导致3种情况:A ,未成年人一方完全获胜,不再依赖于家人学校,自身独立;B ,双方形成对抗模式,家庭学校强制压制未成年人的个性,要求其刻苦学习,成就未来,而少年产生叛逆心理,或明活暗的与他们对抗;C ,这些少年受到家人的严管,逐渐成文温室中的“花朵”,按照家人给他(她)准备好的未来,一直走下去。可以看出,在应试教育的今天,社会单位还没能改变教育模式,而网络,电脑、手机的普及,又一次次的带动了未成年人们的心理发展,落后的教育方式同快速发展的未成年的心理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

2. 直接原因是指,社会中存在引发犯罪各种原因,只要有矛盾的存在,加上自身的不良心理,就有可能引发犯罪。我从家庭、学校和社会这3个方面做出分析。

A . 家庭原因,父母是子女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改革开放实施后,广东、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市涌入了大量的民工,这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西部地区也留下不可计量的孤寡老人和孤独的子女,隔代教育对未成年人并不能产生由亲生父母教育同等的作用,老人由于身体等原因,很难对未成年人进行充分的管理教育。教育模式不一样也导致了很多未成年人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调查发现,离婚的、单亲家庭难以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溺爱的,未成年孩子走向社会不能独立受到他人的歧视,以自我为中心,产生嫉妒、易怒的情绪;袒护的,父母发现孩子做错事的情况下,给予的不是谆谆教诲,怀着“有什么大不了的”心态,包容、包庇、不愿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还有一种就是高压的家庭教育方式,从小就对少年儿童存在望子成龙的心态,对他们的要求十分严格,一切按照长辈拟定的路线前进,这类少年罪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一定的时候与家人对抗,甚至离家出走。这四类家庭教育方式是使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重要原因。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家庭教育方式对未成年人的未来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B . 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初中、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学生送入高等中学大学,重视在课本知识,轻视素质方面的教育,把思想教育放在最后,使得未成年人难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校法制宣传不到位也是一个原因,14到18岁之间,一般是在初中高中,虽然我国很多中小学已经开始了法制教育,但却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往往没有专业的老师教导他们。这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缺失点,更是让未成年人知法懂法的一个重要途径,必不可少。

C . 社会原因,在不良社会风气盛行,手机电脑普及的现今,他们难以抵挡来自于各个方面的黄赌毒诱惑,高利润的网吧、KTV 、酒吧越来越多的在学校也附近开启;低俗文化泛滥、腐朽的西方思想、落后的封建文化对未成年人

身心一次次冲击;辍学的不务正业的容易对学生进行教唆。这几类社会上的原因对未成年带来的影响不亚于失败的家庭教育模式,我们必须对这四种进行有效的监管,”近墨者黑”,改良了社会环境,才能减少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

四. 如何改变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社会问题,对我国而言,如何改变现状,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抑制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让更多的未成年人获得和实现合法权益,是我们研究的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点。在这里我对我国立法机关、检查机关、社会个人和团体提以下几点建议:

(1),对检查机关:未成年人因为其年龄较低,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由“重庆14岁李某抱摔1岁原原”案件看,对于14岁少年来说,判14年的刑罚,相当于从监狱里出来以后就28岁了。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对世界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他面对的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社会,就算能在监狱中学到技能,有一技之长,可未来确实不容乐观,难免再次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所以如何让少年犯在监狱改过自新的同时,获得与时代共进步的技能成为了一个问题。我建议:A. 区别成年犯和未成年犯的同时,. 给予未成人犯更多的关注,提供同正常人几乎相同的教育,当然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政策成为重中之重,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到各个方面;

B. 少年法庭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我国目前一共设立少年法庭2253个,合议庭1246个,少年刑事审判庭405个,综合审判庭598个,共有7200多名法官专门从事少年法庭审判工作。对于超过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只有2253个少年法庭是远远不足的,体系制度不够完整完善,所以很有必要设置有针对性的少年法庭。

(2),第一点,我国对待未成年人犯罪使用的是“六字方针”和“八字原则”,主要的规范未成年人犯罪的是《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保护法》。由此可见,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非常欠缺,规范也不够详尽,现在的法律也不能与时代与世界接轨,比如《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在这款中,并没有明确说明14岁到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适用无期徒刑和死刑,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是可以判处武器徒刑和死刑的,在“以人为本”“为未成年儿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上,是完全不符合我国立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宗旨,而英国《少年儿童法》25条规定,不满18岁是不处死刑的;日本的《少年法》规定了不满18岁的,不能处死刑,但严重到要处以死刑的,判无期徒刑。所以这对我们是个借鉴,在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多,年龄越来越低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暴力罪行,也不应适用死刑。其次,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条文也详尽,分散在几个法典中,在案件审理中,起冲突的法条对未成年人的权益是一种损害。再次,随着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趋势,没能随时代变而更新的法律法规,越来越难以适用,扩大适用《刑法》第十七条年龄,已成为众望所归,因为这看起来是对

未成年人的惩罚,但我们的目的是保护更多的未成年人健康积极的发展。

(3)给整个社会和个人的建议是:孩子们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和谐。我们应该实时的改变我们的额教育模式,以关爱未成年人身心为目的,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法制宣传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积极普及法律知识,加深未成年人对法律的认识,达到知法、懂法、用法。

(4)公检机关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不良风气的散行,对于黄赌毒一律打击到底,对KTV 酒吧等场所要严格把关。

五.总结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未成年人是我国发展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目的,祖国的“花朵”不能因为各种情况而色彩黯淡,更不能凋谢。未成年人犯罪形式不容乐观:犯罪年龄的越来越低,日益增加的犯罪人数,触目惊心的暴力犯罪手段,让我们不得不全面的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下,我们需要再次对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思考,我们需要完善法律法规,维护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且祖国的未来不能断送在21世纪!

六,我诚挚地感谢朱政老师的辛勤指导,朱老师工作很忙,又不敢过多的打扰他,但是没有他的指导,我无法完成这项论文,更看不出我国未成年人存在如此之的问题,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他们在成长

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诱惑,受到不同的刺激,引发了我深深的担忧。可不止我一个人担忧,谢谢武汉大学博士张蓉女士及她的同事、大庆师范学院的丁启明先生及他的同事的辛勤编撰,同时全力推荐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的所有书籍,武汉博士的心血让我获益匪浅。我希望我能和你们一起,看好现今的未成年人,为他们找到新的方向,共同展望21世纪中国未来!

参考文献:

[1]张蓉.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研究[M].2011年5月, 第一次版, 吉林大学出版社

【2】丁启明主编《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2012年6月第一次版

【3】 沈玉忠著《未成年人犯罪特别处遇研究》2010年7月版


相关内容

  •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调查
  • 南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实践报告 学 生 姓 名 所 在 院 系 专 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 2012年 5 月 29 日 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调查实践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在校大学生中犯罪事件频繁发生,犯罪率逐年上升,日益成为干扰校园秩序.社会安定和社 ...

  •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1doc
  • 写 作 提 纲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越显突出,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犯罪特征明显:如犯罪情节恶劣.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犯罪诱因简单.突发性.盲目性突出,从犯罪手段来看,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成人化犯罪凸现等等.因此,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预防青 ...

  • 城市未成年流动人口犯罪现状及对策探讨
  • 摘要流动人口中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因为流动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兼具"流动人员"和"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因此对其犯罪的处罚和保护需要综合分析,在司法实践中要特殊处理,最终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关键词流动人口 未成年人犯 ...

  • 简论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 [摘 要]青少年犯罪是许多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当今社会各界人士最为关注的问题,它已经被列为世界性难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就目前来看,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在持续增大,主要呈现出年龄趋向低龄化.犯罪中暴力倾向明显.团伙作案等一系列特点,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 ...

  • 我国未成年犯成年后转到成年犯监狱减刑制度的完善-映辉教育
  • 我国未成年犯成年后转到成年犯监狱减刑制度的完善 -----以广东省某监狱为视角 目录 摘要......................................................................................................... ...

  • 法律与社会工作大纲
  • <法律与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 080165 英 文 名: Law and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 置 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法学概论 后 置 课: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 学 分:2学分 课 时:32 ...

  •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课题组成员:苏新民 张圣如 王海瑞 王一晶 指导教师:南天勋 2012年5月 兰州十四中 牛敏 摘 要 摘 要 本案例对应的内容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提供本案例的主要目的在于:随着犯罪低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 ...

  • 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及矫治
  • 论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及矫治 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回避的永恒话题.其中,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进步,青少年犯罪问题开始在各类犯罪中占的比重日趋上升.现在,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已经一起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而且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未 ...

  •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摘 要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社会变革的快速推进,青少年犯罪行为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它已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家庭.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直接威胁社会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认真分析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