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写错的成语

容易写错的成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论语》:“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

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卑躬(不是“恭”) 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并行不悖(不是“背”)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不落窠(不是“巢”) 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不省(不是“醒”) 人事: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沧(不是“苍”) 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陈词滥(不是“烂”) 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重蹈覆(不是“复”) 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初出茅庐(不是“芦”)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

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类拔萃(不是“粹”)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比喻重复、累赘。也比喻办事重复,自找麻烦。 也作床上安床。 叠(不是“迭”) 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

短小精悍(不是“捍”) :悍,勇敢。形容人身躯

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翻云覆(不是“复”) 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翻天覆(不是“复”) 地: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借喻思想蜕化变质。生活堕落。堕落,掉落,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 腐化堕(不是“坠”) 落:腐化,指有机体腐烂,

水面一次又一次地兴起、上升的最高潮位。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的阶段。 高潮迭(不是“叠”) 起: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

原为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现在用于各个领域中,指将问题逐个解决,指分别逐个击败对方。 各个(不是“各”) 击破:各个:逐个;击:攻。

诡(不是“鬼”) 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

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汗流浃(不是“夹”) 背:浃:湿透。汗水流得满背都是,指满身大汗。与挥汗如雨、汗如雨下意思相近。

骛: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远:过远.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贬义词。 好高骛(不是“鹜”) 远:好:喜欢;高:过高;

和蔼(不是“霭”) 可亲:和蔼,和气,谦逊。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不是“合”) 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上下团结,共同克服困难。

虎视眈眈(不是“耽耽”) :眈眈:注视的样子。

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涣(不是“焕”) 散人心: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

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焕(不是“涣”) 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浑浑(不是“混混”) 噩噩: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浑(不是“混”) 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艰(不是“坚”) 苦奋斗: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努力,昂扬斗志。

坚(不是“艰”) 韧不拔:韧:柔软而结实。拔:移动。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坚(不是“艰”) 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矫(不是“娇”或“骄”) 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戒骄戒躁(不是“燥”) :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脍炙(不是“灸”) 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猾:狡诈。指阅历很深,老于世故,而手段又极其奸诈狡猾者。

滥(不是“烂”) 竽(不是“芋”) 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厉(不是“励”) 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寥寥(不是“廖廖”) 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

貌:外表;神:内心。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没精打采(不是“彩”) :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明察(不是“查”) 暗访: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名目繁(不是“烦”) 多: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招惹;草、花: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拈ni ān (不是“沾”zh ān) 花惹草:拈:捏;惹:

披星戴(不是“带”) 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破釜(不是“斧”) 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 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赴:投入;参加。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紧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轻歌曼(不是“漫”) 舞:曼:轻柔。轻:轻快。

罄(不是“磬”) 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或笔。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人才辈(不是“倍”) 出:辈出:一批接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人才荟萃就是形容很多精英会集在一起。

人才荟(不是“汇”) 萃(不是“粹”) :荟萃:

融会(不是“汇”) 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如法炮(不是“泡”) 制: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如愿以偿(不是“尝”)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深孚(不是“负”) 众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失之东隅y ú(不是“偶”) ,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天翻地覆(不是“复”)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花乱坠(不是“堕”)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恬ti án (不是“忝” ti ǎn) 不知耻:恬:安然处之。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挑肥拣(不是“捡”) 瘦: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铤(不是“挺”) 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唾tu î(不是“垂”) 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万马齐喑y īn (不是“谙”ān)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枉费(不是“废”) 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机:心思;计谋。

委曲(不是“屈”) 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无耻谰l áu (不是“烂”或“滥”) 言:谰言:诬蔑的话,毫无根据的话。指不知羞耻的无赖话。

闲情逸致(不是“志”)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相形见绌ch ù(不是“拙”zhu ō)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兴高采(不是“彩”) 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虚无缥缈(不是“漂渺”) :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揠y à(不是“偃y ǎn ”) 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偃(不是“揠”) 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摇摇欲坠(不是“堕”)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杳y ǎo (不是“渺”) 如黄鹤: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一枕黄粱(不是“梁”)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贻(不是“遗”) 害无穷:贻:遗留。指留下无穷

的祸患。

阴谋诡(不是“鬼”) 计:诡:欺诈,奸滑。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主意。

引吭h áng (不是“亢” kàng) 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放开嗓子大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

有机可乘(不是“趁”) :有机会可以利用。 有空子可钻。

完全;露:暴露。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原形毕(不是“必”) 露:原形:本来面目;毕:

再接再厉(不是“励”) :接:接战;厉:通砺(磨刀石),喻指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

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意为只要经过交锋就重新把嘴磨得锋利以便接受下次挑战,比喻始终保持斗志的一种态度,也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针砭bi ān (不是“贬”ni àn ) 时弊:针砭:用针灸砭灸治病,现在常引申为指出和发现(错误)。时弊,指当时社会的弊病。利用传媒对时代和社会问题进行批评,求得改正向善。“针”侧重于思,“砭”侧重于言。

震(不是“振”) 耳欲聋:欲: 要, 快要。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

振(不是“震”) 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炙zh ì(不是“灸”ji ǔ) 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

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走投(不是“头”) 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

容易读错的成语

爱憎z ēng (不读z âng )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安步当d àng (不读d āng )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土重zh îng (不读ch ïng )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

情所愿也。”

百年偕xi ã(不读ji ē)老: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暴殄ti ǎn (不读zh ēn )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不可胜数sh ǔ(不读sh ù):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不屈不挠n áo (不读r áo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屑xi â(不读xi āo )一顾:不屑:不值得,不愿意(去);一顾:看一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

不省x ǐng (不读sh ěng )人事:省:知道,知觉。 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死亡。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不无裨b ì(不读q í)益:裨益:好处;益处 不无:不是没有;多少有些。不无裨益:多少都有些好处。

草菅ji àn (不读gu ǎn )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称ch ân (不读ch ēng )心如意: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意:心愿,愿望。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瞠ch ēng (不读t áng )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乘ch ãng (不读ch âng )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宋史·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ch ãng (不读ch ěng )前毖后:惩:警戒;毖:

痴ch ī(不读ch í)心妄想: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明·罗贯中《平

妖传》第五回:“谁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蛤蟆想着天鹅肉吃。”

嗤ch ī(不读ch ì)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处ch ǔ(不读ch ù)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垂涎xi án (不读y án )三尺:涎:口水。口水挂 大腹便便pi ánpi án (不读bi ànbi àn ):腹:肚子。便便:肥胖的样子。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现在有时用 来比喻人的某种丑态,含有贬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大模m ú(不读m ï)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大肆渲xu àn (不读xu ān )染:渲染: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匀的画法,引申为夸大地形容。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

殚d ān (不读d àn )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唐·白居易《策林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

胆颤zh àn (不读ch àn )心惊:颤:通“战”,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

“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丢三落l à(不读lu î)四: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形容做事马虎粗心。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丢卒保车j ū(不读ch ē):原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开辟。蹊径:小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体裁。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 独辟p ì(不读b ì)蹊x ī(不读q ī)径:辟:

顿开茅塞s â(不读s āi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

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咄咄du ōdu ō(不读du ïdu ï)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度du ï(不读d ù)德量力:度:估量;德:德行。

阿ē(不读ā)谀奉承: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返璞p ú(不读p ǔ)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风驰电掣ch â(不读zh ì):驰:奔跑;掣:闪过。

风尘仆仆p úp á(不读p ǔp ǔ):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 风靡m ǐ(不读m í)一时:风靡:草木随风倒下。

风声鹤唳l ì(不读l âi ):唳:叫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

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根据这个成语又引出“草木皆兵”等成语。 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敷:贴上。 衍:发挥展开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清·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委勘几及年余,始克浚事,半属敷衍塞责。” 敷衍y ǎn (不读y án )塞s â(不读s āi )责:

负隅y ú(不读ōu )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刚愎b ì(不读f ù)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觥g ōng (不读gu āng )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孤注一掷zh ì(不读ch âng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

呱呱g ūg ū(不读gu āgu ā)坠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汗流浃ji ā(不读ji á)背: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

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沆瀣h àngxi â(不读k àngji â)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涸h ã(不读g ù)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怙h ù(不读g ǔ)恶不悛qu ān (不读j ùn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花团锦簇c ù(不读z ù):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hu ì(不读hu ǐ)疾忌医:讳:避忌;忌:怕,

诲hu ì(不读hu ǐ)人不倦:诲:教导。倦:厌倦。比喻教导人很有耐心,从不厌烦。《论语·述而》:“默而识(zh 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混淆xi áo (不读y áo )是非:混淆:使界限不清。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佶(诘)j í(不读ji ã)屈聱áo (不读ào )牙: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济济j ǐj ǐ(不读j ìj ì)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矫ji ǎo (不读ji āo )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

桀骜ào (不读áo )不驯: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汉书·匈奴传赞》:

“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迥ji ǒng (不读hu í)然不同: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踽踽j ǔj ǔ(不读y ǔy ǔ)独行: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苦心孤诣y ì(不读zh ǐ):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良莠y ǒu (不读xi ù)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

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鳞次栉zh ì(不读ji ã)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绿l ù(不读l ǜ)林好汉:绿林位于湖北京山县北境。西汉末, 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 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

弥m í(不读n í)天大罪:形容极大的罪恶。元·无 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面面相觑q ù(不读x ū):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民脂zh ī(不读zh ǐ)民膏:脂:牛羊油,膏:猪油。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酩酊m ǐngd ǐng (不读m íngd īng )大醉:酩酊:

模棱l ãng (不读l íng )两可: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

两端可矣。”

沐风栉zh ì(不读ji ã)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泥n ì(不读n í)古不化: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拈ni ān (不读zh ān )轻怕重:拈:用手指拿东西。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宁n ìng (不读n íng )缺毋w ú(不读w ù)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奴颜婢b ì(不读b ēi )膝x ī(不读q ī):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抱扑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怒不可遏â(不读y â):遏:止。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国语·周语下》:“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

排忧解难n àn (不读n án ):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否p ǐ(不读f ǒu )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破绽zh àn (不读d ìng )百出:绽:裂开。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气息奄奄y ǎny ǎn (不读y āny ān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停止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牵强qi ǎng (不读qi áng )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强(不读ch âng )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翘qi áo (不读qi ào )首以待:翘首:抬起头。以待:等待。抬头眺望远方等待着,表示急切等待,形容殷切盼望。

锲qi â(不读q ì)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情不自禁j īn (不读j ìn ):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如法炮p áo (不读p ào )制: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乳臭xi ù(不读ch îu )未干: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汉

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色厉内荏r ěn (不读r ân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僧s ēng (不读z ēng )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歃sh à(不读ch ā)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胜券qu àn (不读ju àn )在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同“稳操胜券”。

恃sh ì(不读ch í)强凌弱: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数shu î(不读sh ù)见不鲜xi ān (不读xi ǎn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肆无忌惮d àn (不读d ān ):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提纲挈qi â(不读q ì)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

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挑拨离间ji àn (不读j ìān ):挑拨:引起,挑动。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同仇敌忾k ài (不读q ì):同仇:共同对敌;敌:

唾tu î(不读chu í)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妄自菲f ěi (不读f ēi )薄b ï(不读b áo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望风披靡m ǐ(不读m í):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为w âi (不读w ãi )虎作伥ch āng (不读ch áng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温情脉脉m îm î(不读m àim ài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千金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相形见绌ch ù(不读zhu ō):形:对照;绌:不

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机会。 注意时机再做事。 相xi àng (不读xi āng )机行事:相:察看;机:

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形容一心为公。 枵xi āo (不读h ào )腹从公:枵腹:空腹,肚饥。

心广体胖p án (不读p àng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斗。兄弟之间的兄弟阋x ì(不读n í)墙:《诗经·小雅·常棣》:

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汹涌澎湃p ângp ài (不读p ēngb ài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徇x ùn (不读x ún )情枉法:元·王謦《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为徇情枉法之私。”徇:曲从;枉:使歪曲。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偃y ǎn (不读y àn )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杳y ǎo (不读mi ǎo )无音信: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杳,无

声无息。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一唱一和h â(不读h ã):《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一丘之貉h ã(不读lu î):《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一抔p ù(不读b ēi )黄土:《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一曝p ù(不读b ào )十寒:《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暴”通“曝”),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曝,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亦作“一暴十寒”。

衣y ì(不读y ī)锦还乡:《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有恃sh ì(不读ch í)无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鹬y ù(不读j ú)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臧z āng (不读z àng )否p ǐ(不读f ǒu )人物: 卓zhu ï(不读zhu ō)有成效:】: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卓”是特别的意思。特别有成效,效果十分好。

恣z ì(不读z ī)意妄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自怨自艾y ì(不读ài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

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众擎q íng (不读j ìng )易举: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

容易写错的成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论语》:“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

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卑躬(不是“恭”) 屈膝: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并行不悖(不是“背”)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不落窠(不是“巢”) 臼:窠:鸟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不省(不是“醒”) 人事: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沧(不是“苍”) 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陈词滥(不是“烂”) 调: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重蹈覆(不是“复”) 辙: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初出茅庐(不是“芦”)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

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类拔萃(不是“粹”)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比喻重复、累赘。也比喻办事重复,自找麻烦。 也作床上安床。 叠(不是“迭”) 床架屋:床上搁床,屋上架屋。

短小精悍(不是“捍”) :悍,勇敢。形容人身躯

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翻云覆(不是“复”) 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翻天覆(不是“复”) 地: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形容事情闹得很凶。

借喻思想蜕化变质。生活堕落。堕落,掉落,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 腐化堕(不是“坠”) 落:腐化,指有机体腐烂,

水面一次又一次地兴起、上升的最高潮位。比喻事物高度发展不断增高的阶段。 高潮迭(不是“叠”) 起:在潮的一个涨落周期内,

原为军事术语,指利用优势兵力将被分割开的敌军一部分一部分消灭。现在用于各个领域中,指将问题逐个解决,指分别逐个击败对方。 各个(不是“各”) 击破:各个:逐个;击:攻。

诡(不是“鬼”) 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

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汗流浃(不是“夹”) 背:浃:湿透。汗水流得满背都是,指满身大汗。与挥汗如雨、汗如雨下意思相近。

骛:马快跑,引申为追求;远:过远.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贬义词。 好高骛(不是“鹜”) 远:好:喜欢;高:过高;

和蔼(不是“霭”) 可亲:和蔼,和气,谦逊。指一个人的修养很好,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和(不是“合”) 衷共济: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上下团结,共同克服困难。

虎视眈眈(不是“耽耽”) :眈眈:注视的样子。

像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涣(不是“焕”) 散人心:涣散:散漫,松懈。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

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焕(不是“涣”) 然一新: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

浑浑(不是“混混”) 噩噩: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浑(不是“混”) 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 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艰(不是“坚”) 苦奋斗: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奋发努力,昂扬斗志。

坚(不是“艰”) 韧不拔:韧:柔软而结实。拔:移动。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坚(不是“艰”) 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矫(不是“娇”或“骄”) 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

戒骄戒躁(不是“燥”) :戒:警惕,预防。警惕并防止产生骄傲和急躁情绪。

脍炙(不是“灸”) 人口: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猾:狡诈。指阅历很深,老于世故,而手段又极其奸诈狡猾者。

滥(不是“烂”) 竽(不是“芋”) 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厉(不是“励”) 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寥寥(不是“廖廖”) 无几:寥寥:形容数量少。

貌:外表;神:内心。

表面上关系很密切,实际上是两条心。

没精打采(不是“彩”) :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明察(不是“查”) 暗访: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名目繁(不是“烦”) 多: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

招惹;草、花: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拈ni ān (不是“沾”zh ān) 花惹草:拈:捏;惹:

披星戴(不是“带”) 月: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破釜(不是“斧”) 沉舟:釜: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 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赴:投入;参加。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紧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

轻歌曼(不是“漫”) 舞:曼:轻柔。轻:轻快。

罄(不是“磬”) 竹难书: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或笔。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人才辈(不是“倍”) 出:辈出:一批接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

(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人才荟萃就是形容很多精英会集在一起。

人才荟(不是“汇”) 萃(不是“粹”) :荟萃:

融会(不是“汇”) 贯通: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如法炮(不是“泡”) 制: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如愿以偿(不是“尝”) :偿:实现、满足。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深孚(不是“负”) 众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 失之东隅y ú(不是“偶”) ,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天翻地覆(不是“复”)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花乱坠(不是“堕”) :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恬ti án (不是“忝” ti ǎn) 不知耻:恬:安然处之。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挑肥拣(不是“捡”) 瘦:挑、拣:选择;肥:肥肉;瘦:瘦肉。比喻挑挑拣拣,光要对自己有利的。

铤(不是“挺”) 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唾tu î(不是“垂”) 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万马齐喑y īn (不是“谙”ān)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枉费(不是“废”) 心机:白白地费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机:心思;计谋。

委曲(不是“屈”) 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无耻谰l áu (不是“烂”或“滥”) 言:谰言:诬蔑的话,毫无根据的话。指不知羞耻的无赖话。

闲情逸致(不是“志”)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相形见绌ch ù(不是“拙”zhu ō)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兴高采(不是“彩”) 烈: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虚无缥缈(不是“漂渺”) :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揠y à(不是“偃y ǎn ”) 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偃(不是“揠”) 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摇摇欲坠(不是“堕”)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杳y ǎo (不是“渺”) 如黄鹤:杳:无影无声;黄鹤:传说中仙人所乘的鹤。原指传说中仙人骑着黄鹤飞去,从此不再回来。现比喻无影无踪或下落不明。

一枕黄粱(不是“梁”) :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

贻(不是“遗”) 害无穷:贻:遗留。指留下无穷

的祸患。

阴谋诡(不是“鬼”) 计:诡:欺诈,奸滑。指暗地里策划坏的害人的主意。

引吭h áng (不是“亢” kàng) 高歌:引:拉长;吭:嗓子,喉咙。放开嗓子大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

有机可乘(不是“趁”) :有机会可以利用。 有空子可钻。

完全;露:暴露。本来面目完全暴露。指伪装被彻底揭开。 原形毕(不是“必”) 露:原形:本来面目;毕:

再接再厉(不是“励”) :接:接战;厉:通砺(磨刀石),喻指磨快,引申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

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意为只要经过交锋就重新把嘴磨得锋利以便接受下次挑战,比喻始终保持斗志的一种态度,也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针砭bi ān (不是“贬”ni àn ) 时弊:针砭:用针灸砭灸治病,现在常引申为指出和发现(错误)。时弊,指当时社会的弊病。利用传媒对时代和社会问题进行批评,求得改正向善。“针”侧重于思,“砭”侧重于言。

震(不是“振”) 耳欲聋:欲: 要, 快要。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指声音特别大,特别吵。

振(不是“震”) 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炙zh ì(不是“灸”ji ǔ) 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

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走投(不是“头”) 无路:投:投奔。无路可走,

容易读错的成语

爱憎z ēng (不读z âng )分明: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安步当d àng (不读d āng )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安土重zh îng (不读ch ïng )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

情所愿也。”

百年偕xi ã(不读ji ē)老: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暴殄ti ǎn (不读zh ēn )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不可胜数sh ǔ(不读sh ù):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不屈不挠n áo (不读r áo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屑xi â(不读xi āo )一顾:不屑:不值得,不愿意(去);一顾:看一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对某事物极端轻视鄙夷。

不省x ǐng (不读sh ěng )人事:省:知道,知觉。 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死亡。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不无裨b ì(不读q í)益:裨益:好处;益处 不无:不是没有;多少有些。不无裨益:多少都有些好处。

草菅ji àn (不读gu ǎn )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称ch ân (不读ch ēng )心如意:称:符合;称心:符合心愿。意:心愿,愿望。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瞠ch ēng (不读t áng )目结舌: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乘ch ãng (不读ch âng )风破浪: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宋史·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ch ãng (不读ch ěng )前毖后:惩:警戒;毖:

痴ch ī(不读ch í)心妄想: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明·罗贯中《平

妖传》第五回:“谁知那道也自痴心妄想,魂颠梦倒,分明是癞蛤蟆想着天鹅肉吃。”

嗤ch ī(不读ch ì)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气,表示看不起。《后汉书·樊宏传》:“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

处ch ǔ(不读ch ù)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垂涎xi án (不读y án )三尺:涎:口水。口水挂 大腹便便pi ánpi án (不读bi ànbi àn ):腹:肚子。便便:肥胖的样子。本意是形容人的肚子大。现在有时用 来比喻人的某种丑态,含有贬意。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边韶传》:“韶口辩,曾下三尺长。形容极其贪婪的样子。也形容非常眼热。

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

大模m ú(不读m ï)大样: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三出:“又见他烈烈轰轰,呼呼喝喝,大模大样,前遮后拥,把那街上闲人尽打开。”

大肆渲xu àn (不读xu ān )染:渲染:把水、墨淋在纸上再擦匀的画法,引申为夸大地形容。比喻为了达到目的肆意夸大事实,加以宣传。

殚d ān (不读d àn )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唐·白居易《策林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

胆颤zh àn (不读ch àn )心惊:颤:通“战”,发抖。形容十分害怕。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

“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丢三落l à(不读lu î)四: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形容做事马虎粗心。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丢卒保车j ū(不读ch ē):原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开辟。蹊径:小路。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体裁。清·叶燮《原诗·外篇上》:“抹倒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说,独辟蹊径。” 独辟p ì(不读b ì)蹊x ī(不读q ī)径:辟:

顿开茅塞s â(不读s āi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

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咄咄du ōdu ō(不读du ïdu ï)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左传·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度du ï(不读d ù)德量力:度:估量;德:德行。

阿ē(不读ā)谀奉承: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返璞p ú(不读p ǔ)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同“返朴归真”。

形容非常迅速,象风吹电闪一样。《六韬·龙韬·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风驰电掣ch â(不读zh ì):驰:奔跑;掣:闪过。

风尘仆仆p úp á(不读p ǔp ǔ):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 风靡m ǐ(不读m í)一时:风靡:草木随风倒下。

风声鹤唳l ì(不读l âi ):唳:叫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

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根据这个成语又引出“草木皆兵”等成语。 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敷:贴上。 衍:发挥展开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清·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委勘几及年余,始克浚事,半属敷衍塞责。” 敷衍y ǎn (不读y án )塞s â(不读s āi )责:

负隅y ú(不读ōu )顽抗: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刚愎b ì(不读f ù)自用: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觥g ōng (不读gu āng )筹交错: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孤注一掷zh ì(不读ch âng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宋史·寇准传》:“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

呱呱g ūg ū(不读gu āgu ā)坠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尔呱呱坠地,无几月,即生父见背。”

汗流浃ji ā(不读ji á)背: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

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沆瀣h àngxi â(不读k àngji â)一气:沆瀣:指唐时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涸h ã(不读g ù)泽而渔:排尽湖中或池中的水捕鱼。比喻获取利益只顾眼前,不作长远打算。《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怙h ù(不读g ǔ)恶不悛qu ān (不读j ùn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花团锦簇c ù(不读z ù):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hu ì(不读hu ǐ)疾忌医:讳:避忌;忌:怕,

诲hu ì(不读hu ǐ)人不倦:诲:教导。倦:厌倦。比喻教导人很有耐心,从不厌烦。《论语·述而》:“默而识(zh 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混淆xi áo (不读y áo )是非:混淆:使界限不清。

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清·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锢蔽见闻,淆混是非。”

佶(诘)j í(不读ji ã)屈聱áo (不读ào )牙:佶屈:曲折;聱牙: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济济j ǐj ǐ(不读j ìj ì)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尚书·大禹谟》:“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矫ji ǎo (不读ji āo )揉造作:矫:使弯的变成直的;揉:使直的变成弯的。比喻故意做作,不自然。《周易·说卦》:“坎,为矫揉,为引轮。”

桀骜ào (不读áo )不驯:桀:凶暴;骜:马不驯良,比喻傲慢。性情强暴不驯顺。《汉书·匈奴传赞》:

“其桀骜尚如斯,安肯以爱子而为质乎?”

迥ji ǒng (不读hu í)然不同:迥然:相距很远或差别很大的样子。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

踽踽j ǔj ǔ(不读y ǔy ǔ)独行:踽踽:孤零的样子。孤零零地独自走着。形容非常孤独。《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

苦心孤诣y ì(不读zh ǐ):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良莠y ǒu (不读xi ù)不齐:莠:狗尾草,很像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且说

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鳞次栉zh ì(不读ji ã)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绿l ù(不读l ǜ)林好汉:绿林位于湖北京山县北境。西汉末, 新市人王匡、王凤等聚集在绿林山中,至七八千人,王莽天凤四年起事,号下江兵。 后来以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

弥m í(不读n í)天大罪:形容极大的罪恶。元·无 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面面相觑q ù(不读x ū):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明·张岱《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民脂zh ī(不读zh ǐ)民膏:脂:牛羊油,膏:猪油。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沉醉的样子。形容醉得很厉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 酩酊m ǐngd ǐng (不读m íngd īng )大醉:酩酊:

模棱l ãng (不读l íng )两可: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

两端可矣。”

沐风栉zh ì(不读ji ã)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泥n ì(不读n í)古不化:泥古:拘泥于古代的成规或说话。拘泥古代的制度或说法,不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

拈ni ān (不读zh ān )轻怕重:拈:用手指拿东西。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宁n ìng (不读n íng )缺毋w ú(不读w ù)滥: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奴颜婢b ì(不读b ēi )膝x ī(不读q ī):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抱扑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怒不可遏â(不读y â):遏:止。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国语·周语下》:“民有怨乱,犹不可遏,而况神乎?”

排忧解难n àn (不读n án ):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否p ǐ(不读f ǒu )极泰来:否、泰:《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否:卦不顺利;泰:卦顺利;极:尽头。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指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破绽zh àn (不读d ìng )百出:绽:裂开。比喻说话做事漏洞非常多。

气息奄奄y ǎny ǎn (不读y āny ān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停止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牵强qi ǎng (不读qi áng )附会: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强(不读ch âng )人所难: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翘qi áo (不读qi ào )首以待:翘首:抬起头。以待:等待。抬头眺望远方等待着,表示急切等待,形容殷切盼望。

锲qi â(不读q ì)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情不自禁j īn (不读j ìn ):表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如法炮p áo (不读p ào )制:炮制:用烘、炒等针药材制成中药。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乳臭xi ù(不读ch îu )未干:臭:气味。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汉

书·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色厉内荏r ěn (不读r ân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僧s ēng (不读z ēng )多粥少: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够分配。

歃sh à(不读ch ā)血为盟: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盟:宣誓缔约。泛指发誓订盟。

胜券qu àn (不读ju àn )在握:胜券:能够制胜的计谋。指有把握取得胜利。《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同“稳操胜券”。

恃sh ì(不读ch í)强凌弱:凌:欺凌。依仗强大,欺侮弱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那桀纣有何罪过?也无非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而已。”

数shu î(不读sh ù)见不鲜xi ān (不读xi ǎn ):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

肆无忌惮d àn (不读d ān ):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礼记·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提纲挈qi â(不读q ì)领: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

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挑拨离间ji àn (不读j ìān ):挑拨:引起,挑动。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同仇敌忾k ài (不读q ì):同仇:共同对敌;敌:

唾tu î(不读chu í)手可得: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后汉书·公孙瓒传》李贤注引《九州春秋》曰:“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而决。”

妄自菲f ěi (不读f ēi )薄b ï(不读b áo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应风披靡,吐芳扬烈。”

望风披靡m ǐ(不读m í):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为w âi (不读w ãi )虎作伥ch āng (不读ch áng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

温情脉脉m îm î(不读m àim ài ):宋·辛弃疾《摸鱼儿》词:“千金曾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形容饱含温和的感情,很想表露出来的样子。

相形见绌ch ù(不读zhu ō):形:对照;绌:不

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他一个部曹,戴了个水晶顶子去当会办,比着那红蓝色的顶子,未免相形见绌。”

机会。 注意时机再做事。 相xi àng (不读xi āng )机行事:相:察看;机:

指饿着肚子办公家的事。形容一心为公。 枵xi āo (不读h ào )腹从公:枵腹:空腹,肚饥。

心广体胖p án (不读p àng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阋:争斗。兄弟之间的兄弟阋x ì(不读n í)墙:《诗经·小雅·常棣》:

纠纷,也比喻内部争斗。

汹涌澎湃p ângp ài (不读p ēngb ài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徇x ùn (不读x ún )情枉法:元·王謦《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为徇情枉法之私。”徇:曲从;枉:使歪曲。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

偃y ǎn (不读y àn )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杳y ǎo (不读mi ǎo )无音信: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杳,无

声无息。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一唱一和h â(不读h ã):《诗经·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一丘之貉h ã(不读lu î):《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一抔p ù(不读b ēi )黄土:《史记·张释之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一曝p ù(不读b ào )十寒:《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暴”通“曝”),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曝,晒。原意是说,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亦作“一暴十寒”。

衣y ì(不读y ī)锦还乡:《旧唐书·姜暮传》:“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今以本州相授,用答元功。”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有恃sh ì(不读ch í)无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鹬y ù(不读j ú)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臧否:褒贬。评论人物好坏。 臧z āng (不读z àng )否p ǐ(不读f ǒu )人物: 卓zhu ï(不读zhu ō)有成效:】: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卓”是特别的意思。特别有成效,效果十分好。

恣z ì(不读z ī)意妄为: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任意胡作非为,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

自怨自艾y ì(不读ài ):怨:怨恨,悔恨;艾:割草,比喻改正错误。原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

改正。现在只指悔恨自己的错误。

众擎q íng (不读j ìng )易举: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


相关内容

  • 成语辨析方法谈
  • 成语辨析方法谈 成语数量多,复习难度大.成语辨析历来都是高考的重点,但从高考统计结果来看,相当多考生得分并不理想.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提高考生的备考效率. 一.从成语义和语境义是否一致角度辨析 成语的使用离不开特定的语境,换句话说,一个成语必须用于适合它"生存&quo ...

  • 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
  • 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 学习.积累成语是为了使用.近几年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要答好这个"能力层级为D "的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12要"和" ...

  • 6.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 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备课时间:2012年9月11日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知识讲解: 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 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 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 ...

  • 用风平浪静造句八则
  • 一.语义说明:无风无浪.使用类别:用在「水面无波」的表述上.风平浪静造句:01.此刻海面上风平浪静,很难想像前一夜还是惊涛骇浪.02.看着湖面风平浪静.水波不兴,顿时心旷神怡,寧静自得.03.风平浪静的时候,你可以浮沉在海水之中,像朵水母般地自由自在.二.语义说明:比喻平静无事或情势稳定.使用类别: ...

  • 用奇货可居造句九则
  • 语义说明:比喻利用某种专长或有价值的东西以谋利.使用类别:用在「难得事物」的表述上.奇货可居造句:01.他看准了水在大漠地区必定奇货可居,一本万利.02.我敢预言二十一世纪干净的水资源,必然奇货可居.03.我虽然看上那古董,但商家却认为奇货可居,不肯轻易出让.04.正确的保育观念,是不能把珍禽异兽视 ...

  • 用狡兔三窟造句七则
  • 语义说明:比喻有多处藏身的地方或多种避祸的準备.使用类别:用在「多处居所」.「狡猾诡诈」的表述上.狡兔三窟造句:01.那些毒梟狡兔三窟,到处流窜,让警方经常扑空.02.官场多诡诈,我不得不学狡兔三窟,替自己多安排些退路.03.他在高雄.台中.台北各有一个落脚处,就像狡兔三窟一般.04.在警方一路的搜 ...

  • 用寥寥无几造句六则
  • 语义说明:数量极少.使用类别:用在「数量稀少」的表述上.寥寥无几造句:01.由于连日阴雨,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02.现在正值雨季,沙滩上只有寥寥无几的游客.03.冬天到了,树枝上头只剩寥寥无几的黄叶,随时都会飘落.04.这家餐厅的地点不好,顾客总是寥寥无几,不久就关门大吉了.05.出版市场上虽然有狠 ...

  • 用塞翁失马造句六则
  • 语义说明:比喻暂时受到损失,却因祸得福,终于得到好处. 使用类别:用在「因祸得福」的表述上. 塞翁失马造句:01.失败为成功之母,不正好阐释了塞翁失马的道理吗? 02.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03.他丢了旧车,保险公司赔他一部新车,真可说是塞翁失马. 04.你没赶上那班飞机, ...

  • 用心猿意马造句七则
  • 一. 语义说明:心意反覆不定. 使用类别:用在「意志不坚」的表述上. 心猿意马造句:01.做事要专心,不可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02.男女朋友,用情须专一,不能心猿意马,见一个爱一个. 03.看到这么多好玩的事物,他不禁有些动摇,心猿意马起来了. 二. 语义说明:心思不专注集中. 使用类别:用在「心 ...

  • 用食言而肥造句六则
  • 语义说明:比喻经常说话都不守信用.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言语无信」的表述上. 食言而肥造句:01.这人食言而肥,所说的话不可轻信. 02.这种食言而肥.说谎成性的骗子,不会有好下场. 03.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君子,不要做一个食言而肥的小人. 04.既立下白纸黑字的公约,他应该不会罔顾商誉,食言而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