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龙抬头,龙抬头又另称为春耕节,节日的含义就是从二月二开始,就要开始进行春耕了,而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待龙抬头描述也是有许多的,下面小编就整理一些,与大家共赏。

诗词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

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

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

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

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

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

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

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

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

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

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

它年耆老话风流。

童谣里的二月二

童谣:二月二,龙抬头(儿歌)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喜得小孩咧着嘴。

二月二,围大仓,谷子黑豆往里装;先装米,后装面,再装几个咸鸭蛋;娃娃娃娃你别看,货郎挑子到门前。

二月二,盖瓦屋,小河沟里跑老鼠;这里钻,那里藏,狸猫趴在囤沿上;挪一挪,走一走,逮住老鼠咬一口。

二月二的风俗习惯

祭龙

祭龙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之一,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这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龙抬头习俗中的撒灰,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 “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成为流传千年的龙抬头习俗。

如何关注

二月二是我们国家传统节日龙抬头,龙抬头又另称为春耕节,节日的含义就是从二月二开始,就要开始进行春耕了,而我们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待龙抬头描述也是有许多的,下面小编就整理一些,与大家共赏。

诗词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出郊

(宋) 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

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

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

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

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 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

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

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

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

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日席上赋

(宋) 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

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

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

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

它年耆老话风流。

童谣里的二月二

童谣:二月二,龙抬头(儿歌)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豆豆。你一把,我一把,剩下这把喂蚂蚱,喜得小孩咧着嘴。

二月二,围大仓,谷子黑豆往里装;先装米,后装面,再装几个咸鸭蛋;娃娃娃娃你别看,货郎挑子到门前。

二月二,盖瓦屋,小河沟里跑老鼠;这里钻,那里藏,狸猫趴在囤沿上;挪一挪,走一走,逮住老鼠咬一口。

二月二的风俗习惯

祭龙

祭龙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之一,在过去,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每年这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化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不过,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人们也把二月初二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撒灰

龙抬头习俗中的撒灰,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许多乡村地区仍然流行。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撒法各地不尽相同,一般是从井边开始,一路逶迤撒来,步入宅厨,环绕水缸,灰线蜿蜒不断,甚为有趣。

理发

汉族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 “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成为流传千年的龙抬头习俗。

如何关注


相关内容

  • 唐诗宋词精选_唐诗三百首_唐诗宋词名句_古诗配画赏析_古诗学习网
  • - 中国古诗词 首页 唐诗 宋词 古诗考题 诗词名句 古诗名文 古诗鉴赏 元曲鉴赏 文章阅读 ┃ 唐诗栏目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

  • 让唐诗宋词影响孩子一生
  • 让<走近唐诗宋词300首>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唐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的一块瑰宝.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赞美它.一些有见识的父母还把它引为家庭启蒙教育的教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唐诗,特别是唐诗中的律诗.绝句,比较短小精悍,而且合辙押韵,琅琅上口.通过背诵唐诗,可以使儿童从小就受到祖国文 ...

  •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一.诗中"江 "的描写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

  • [文化]唯美诗句
  • [文化精髓]极美诗词背后的感人故事,你知多少? 阅6  转自*晚 秋*  公众公开  13-11-24 10:06 <全唐诗>四万三千余首唐诗 阅7  转自洛神洛书...  公众公开  13-11-24 10:05 [转载][仓央嘉措]终于见到全文了,太唯美了! 阅14  转自强子196 ...

  • 经典唐诗宋词
  • 唐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 唐诗宋词里的秋天-微信精选-书画文化
  • 立即下载 唐诗宋词里的秋天 2015-08-29 书画文化3640 人阅读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

  • 唐诗宋词里的秋天
  •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初秋> 唐·孟浩然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秋雨中赠元九> 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 ...

  • 唐诗宋词知识竞赛题
  • 42.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依山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43.九天. 44.他一点拨,我霍然开朗,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45.46. 47."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8. 49.<荆轲·易水歌 ...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00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