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食材未必更健康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5-0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晓波

随着《舌尖2》的热播,很多蜂蜜开始打“原生态”招牌。(CFP供图)

一位农民正在路边摆卖“原生态”蔬菜。(CFP供图)

●原始土法采集的野生蜂蜜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轻者中毒,重者死亡;而古法木榨菜籽油也可能有毒物质超标,存在健康隐患

●专家:“原生态”食材偶尔尝尝即可,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指导专家/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

本报讯 (记者翁淑贤)《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引得饕餮客们食指大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原生态”食物的热捧——土榨菜籽油、深山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成的美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蕾,各种带着浓浓乡味的食材更获赞“最健康”,甚至直接带旺了各类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品的网购潮。

“其实,一些‘原生态’食材可能口感好,但未必更健康。”专家提醒说,现代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莫忽视“舌尖上的安全”。一些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若无食用安全检测,生产过程和运输环节又没有切实的保障,其食用安全和健康程度未必比得上现代工业化加工出来的合格食品。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出于健康、安全的考量,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现象:

《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原生态”食材被带旺

《舌尖上的中国2》(下简称《舌尖2》)热播,再次挑动人们的味蕾,特别是各种“原生态”的乡味,更引起吃货们的热捧。

野生蜂蜜、野生猪肉、产地直送的野蕨菜、野葛根粉、厂家直销的压榨菜籽油……短短十几天内,从中看到商机的网店便顺势推出各种以“舌尖主题”为噱头的食材。特别是一些以原始土法采集,被店家宣传为“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乡味食材,从原先的默默无闻突然大受追捧,销量节节上升。

以西藏林芝地区的野生蜂蜜为例,在《舌尖2》播出之后,该地区野生蜂蜜被誉为“舌尖上的蜂蜜”很快深入人心。在某电商平台上,专售林芝地区野生蜜的一位卖家短时间内销量大增六成。而一些声称以同样的原始土法采集的其他地区的“天然蜂蜜”的销量也同时被带旺。一位专售绍兴蜂蜜的卖家坦言,在网店产品的推广宣传中贴上“天然蜂蜜”的标注,销售额比平时高出两三成。

专家点评:

镜头1:

原始土法采野生蜂蜜

《舌尖2》第一集一开篇,西藏小伙白马占堆为了给即将上大学的弟弟一份乡味十足的礼物,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树采下野生蜂巢,家人用它制成酥油蜂蜜。美味入口一刻,一家人的满足陶醉表情让不少人对野生蜂蜜多了一分向往。这个片断一经播出,源自西藏地区的野生蜂蜜销量大涨。用原始土法采集到的深山老林野生蜂蜜,其味道和营养价值真的更胜一筹吗?

专家点评:

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

“根据不同山林中植物花朵的品种,可能野生蜜的风味会稍有不同。但蜂蜜的营养中,最主要成分是糖,多者可占到八成,这一点并没太大差别。”王晓波分析说,蜂蜜的品质主要由蜜源环境和加工方式决定。虽然大多数植物是无毒的,但野蜂所处的蜜源环境比较复杂,可能采到一些有毒植物也未可知。像雷公藤等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的生物碱,经蜜蜂酿成蜂蜜后被人食用可引发中毒,导致头晕、头痛、唇舌发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致死亡。

虽说野生蜜蜂大量采集到有毒花粉的几率不是很高,但这种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这种意外也时有所闻。比如,在2007年广西就接连发生过多起食用野生蜂蜜中毒的意外事件,造成多人中毒,甚至有人死亡。

在加工方式上,野生蜂蜜最被人们看重的就是“原生态”,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安全、无害”。相反,因其“原生态”未经稀释处理,与经过现代食品加工处理的蜂蜜相比,其有毒物质的概率相对还可能高些。

镜头2:古法木榨菜籽油

《舌尖2》中把“土榨油”作为传统智慧展现给广大观众,引起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对家乡土榨菜籽油的集体回味。不少人觉得用它来炒菜“很香、很香”,想起来都快流口水。很多人相信这是因为“尊古法制”让它更“原汁原味”,也因“无添加”,可能食用起来更“安全”、更“健康”。

专家点评:芥酸含量很难控制

“原汁原味更健康?事实并非如此。”王晓波分析说,菜籽中含有芥子苷和葡萄糖硫苷酶,通过物理的压榨,这两种物质可能混合在一起,硫苷酶可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氢氰酸,这种挥发性物质在开盖加热中如果能完全发挥掉尚可,若有对人体有害的超量残留,氢氰酸可以抑制动物生长或致死;而硫化物长期摄入可阻断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可致甲状腺肿大。

另外,普通菜籽油中有一种脂肪酸——芥酸,其含量可高达20%~25%,长期摄入过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积、血管壁增厚,导致心肌纤维化,损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诱发心肌炎,还可能影响生殖功能。目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过5%。一些国家对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严格限制,比如欧盟限制不能高过5%,美国限制其含量不能高过2%,我国2004年定的标准是不能高过3%。而未处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达40%。

在传统的作坊中,古法木榨菜籽油,虽然保留了油的风味,但其中的硫苷、芥酸含量却难以控制。这类土法榨菜籽油,平时作为调味品偶尔用一用,尝尝风味图个新鲜还行,但考虑到它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宜作为家庭用油长期食用。

解读:“原生态”食材乡味虽浓 但未检测安全性未必高

一部美食纪录片使得原生态食材大受追捧。但什么叫原生态食品?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是:天然无污染,生产过程不添加化学农药、不放添加剂。

“但这些食材生产的环境和加工、运输的过程谁来保障?”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真正的原生态食品,除了让食材按季节及生长规律、不添加化学农药等物质自然生长之外,生长环境相对洁净、低污染也很关键。而要进一步的加工、储存、运输到各地的消费品,不通过人为采取任何现代工业化食品的加工手段,如何保鲜、保质也是个问题。

“我认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追求‘舌尖上的安全’同样必不可少。”王晓波认为,人们在追捧原生态食品的同时,无形中也对一些以现代工业化生产加工的食品产生误解,以为加工食品就不如原生态的健康、安全,其实应区别对待。比如,在整个生产、加工、运输的环节中,一些强调“尊古法制”、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乡味十足,能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但若未经检测,产地是否真的无污染、产品食用安全是否合格,确实得打个问号。一些生产和加工、运输过程未经检测、没有安全保障的乡土食材,“原生态”很可能只是种美好的愿望,是商家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一个噱头而已。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只要是符合标准加工生产的食材,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王晓波称:“相比而言,对于拿不出合格食用证明的‘原生态’食材,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安全性也未必高。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大洋新闻 时间: 2014-05-0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王晓波

随着《舌尖2》的热播,很多蜂蜜开始打“原生态”招牌。(CFP供图)

一位农民正在路边摆卖“原生态”蔬菜。(CFP供图)

●原始土法采集的野生蜂蜜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轻者中毒,重者死亡;而古法木榨菜籽油也可能有毒物质超标,存在健康隐患

●专家:“原生态”食材偶尔尝尝即可,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指导专家/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

本报讯 (记者翁淑贤)《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引得饕餮客们食指大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原生态”食物的热捧——土榨菜籽油、深山野蜂蜜制成的酥油蜂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成的美味挑动着人们的味蕾,各种带着浓浓乡味的食材更获赞“最健康”,甚至直接带旺了各类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品的网购潮。

“其实,一些‘原生态’食材可能口感好,但未必更健康。”专家提醒说,现代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莫忽视“舌尖上的安全”。一些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若无食用安全检测,生产过程和运输环节又没有切实的保障,其食用安全和健康程度未必比得上现代工业化加工出来的合格食品。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出于健康、安全的考量,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现象:

《舌尖上的中国2》热播,“原生态”食材被带旺

《舌尖上的中国2》(下简称《舌尖2》)热播,再次挑动人们的味蕾,特别是各种“原生态”的乡味,更引起吃货们的热捧。

野生蜂蜜、野生猪肉、产地直送的野蕨菜、野葛根粉、厂家直销的压榨菜籽油……短短十几天内,从中看到商机的网店便顺势推出各种以“舌尖主题”为噱头的食材。特别是一些以原始土法采集,被店家宣传为“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乡味食材,从原先的默默无闻突然大受追捧,销量节节上升。

以西藏林芝地区的野生蜂蜜为例,在《舌尖2》播出之后,该地区野生蜂蜜被誉为“舌尖上的蜂蜜”很快深入人心。在某电商平台上,专售林芝地区野生蜜的一位卖家短时间内销量大增六成。而一些声称以同样的原始土法采集的其他地区的“天然蜂蜜”的销量也同时被带旺。一位专售绍兴蜂蜜的卖家坦言,在网店产品的推广宣传中贴上“天然蜂蜜”的标注,销售额比平时高出两三成。

专家点评:

镜头1:

原始土法采野生蜂蜜

《舌尖2》第一集一开篇,西藏小伙白马占堆为了给即将上大学的弟弟一份乡味十足的礼物,徒手爬上40米高的大树采下野生蜂巢,家人用它制成酥油蜂蜜。美味入口一刻,一家人的满足陶醉表情让不少人对野生蜂蜜多了一分向往。这个片断一经播出,源自西藏地区的野生蜂蜜销量大涨。用原始土法采集到的深山老林野生蜂蜜,其味道和营养价值真的更胜一筹吗?

专家点评:

难保不含有毒生物碱

“根据不同山林中植物花朵的品种,可能野生蜜的风味会稍有不同。但蜂蜜的营养中,最主要成分是糖,多者可占到八成,这一点并没太大差别。”王晓波分析说,蜂蜜的品质主要由蜜源环境和加工方式决定。虽然大多数植物是无毒的,但野蜂所处的蜜源环境比较复杂,可能采到一些有毒植物也未可知。像雷公藤等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的生物碱,经蜜蜂酿成蜂蜜后被人食用可引发中毒,导致头晕、头痛、唇舌发麻、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致死亡。

虽说野生蜜蜂大量采集到有毒花粉的几率不是很高,但这种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上这种意外也时有所闻。比如,在2007年广西就接连发生过多起食用野生蜂蜜中毒的意外事件,造成多人中毒,甚至有人死亡。

在加工方式上,野生蜂蜜最被人们看重的就是“原生态”,但这并不能等同于“安全、无害”。相反,因其“原生态”未经稀释处理,与经过现代食品加工处理的蜂蜜相比,其有毒物质的概率相对还可能高些。

镜头2:古法木榨菜籽油

《舌尖2》中把“土榨油”作为传统智慧展现给广大观众,引起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城里人对家乡土榨菜籽油的集体回味。不少人觉得用它来炒菜“很香、很香”,想起来都快流口水。很多人相信这是因为“尊古法制”让它更“原汁原味”,也因“无添加”,可能食用起来更“安全”、更“健康”。

专家点评:芥酸含量很难控制

“原汁原味更健康?事实并非如此。”王晓波分析说,菜籽中含有芥子苷和葡萄糖硫苷酶,通过物理的压榨,这两种物质可能混合在一起,硫苷酶可把硫代葡萄糖苷水解为有毒的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和氢氰酸,这种挥发性物质在开盖加热中如果能完全发挥掉尚可,若有对人体有害的超量残留,氢氰酸可以抑制动物生长或致死;而硫化物长期摄入可阻断甲状腺对碘的吸收,可致甲状腺肿大。

另外,普通菜籽油中有一种脂肪酸——芥酸,其含量可高达20%~25%,长期摄入过多的芥酸,可使心肌中脂肪沉积、血管壁增厚,导致心肌纤维化,损害心血管功能,甚至诱发心肌炎,还可能影响生殖功能。目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不得超过5%。一些国家对食用油中的芥酸含量作出严格限制,比如欧盟限制不能高过5%,美国限制其含量不能高过2%,我国2004年定的标准是不能高过3%。而未处理的菜籽油,芥酸含量高达40%。

在传统的作坊中,古法木榨菜籽油,虽然保留了油的风味,但其中的硫苷、芥酸含量却难以控制。这类土法榨菜籽油,平时作为调味品偶尔用一用,尝尝风味图个新鲜还行,但考虑到它对人体的健康存在一定的隐患,不宜作为家庭用油长期食用。

解读:“原生态”食材乡味虽浓 但未检测安全性未必高

一部美食纪录片使得原生态食材大受追捧。但什么叫原生态食品?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是:天然无污染,生产过程不添加化学农药、不放添加剂。

“但这些食材生产的环境和加工、运输的过程谁来保障?”广东药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王晓波教授指出,真正的原生态食品,除了让食材按季节及生长规律、不添加化学农药等物质自然生长之外,生长环境相对洁净、低污染也很关键。而要进一步的加工、储存、运输到各地的消费品,不通过人为采取任何现代工业化食品的加工手段,如何保鲜、保质也是个问题。

“我认为在追捧‘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追求‘舌尖上的安全’同样必不可少。”王晓波认为,人们在追捧原生态食品的同时,无形中也对一些以现代工业化生产加工的食品产生误解,以为加工食品就不如原生态的健康、安全,其实应区别对待。比如,在整个生产、加工、运输的环节中,一些强调“尊古法制”、产地直销的“原生态”食材乡味十足,能满足人们的口感需要;但若未经检测,产地是否真的无污染、产品食用安全是否合格,确实得打个问号。一些生产和加工、运输过程未经检测、没有安全保障的乡土食材,“原生态”很可能只是种美好的愿望,是商家迎合消费者心理的一个噱头而已。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只要是符合标准加工生产的食材,食品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王晓波称:“相比而言,对于拿不出合格食用证明的‘原生态’食材,即使口感、味道再好,安全性也未必高。偶尔尝尝也就罢了,不必太过迷信,更无需盲目推崇。”


相关内容

  • 低碳生活宣传材料
  • 低碳生活宣传材料 低碳生活概述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给我们提出的是一 ...

  •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现代教育
  • 2012/ 6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现代教育 张培方 摘要:面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和 笔者试图探讨现代教育如何与之相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适应问题,本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三个维面作了创新分析.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40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

  •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的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一.安全食品 ...

  • 中国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与借鉴
  • 摘要:中国古代拥有辉煌的经济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对经 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好愿望与积极追求.当代,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途径, 我们有必要对古代这种宝贵思想进行回顾与分析,以为当代提供有力的借鉴. 关键词: 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 演进 借鉴 人类文明的历程便是人与自然协 ...

  • 大学生辩论赛经典辩题200
  • 大学生辩论赛经典辩题200 口才协会 2007-09-10 15:00 阅读708 评论1 字号: 大 中 小 正方 反方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 便利器具不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 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 ...

  • 经济新常态的学理内涵与中国特征
  • 作者:许捷饶育蕾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04期 基于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判断,中央提出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思想.学界对此展开广泛讨论,各种观点复杂交混:一是质疑新常态论断的观点.如樊纲(2014)认为,"现在不是新常态,现在是回归正常状态,是回归到潜在增长速度的正常状态& ...

  • 建议为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申报世界遗产
  • 建议为黄河大堤与下游黄河申报世界遗产 黄河大堤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下游黄河是世间的奇观,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应该为它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我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条件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很多.为了提高知名度,获取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各地提出了许多世界遗产 ...

  • 环保低碳论文材料
  • 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常说的那几条,还有许许多多的影响,是同人类生活有直接密切关系的.为什么我们没有将这些讲给别人听? ·气温升高,会给人类生理机能造成影响,人类生病的几率将越来越大,各种生理疾病将快速蔓延,甚至会滋生出新疾病.眼科疾病.心脏类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类疾病.病毒类疾 ...

  • 1生活中的环保小窍门36计
  • 1生活中的环保小窍门36计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随手关灯.关水.拔插头,这是第一步,也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2.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将被砍掉的森林. 3.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4.绿化不仅是去郊区种树,在家种些花草也行,还无须开车. 5.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