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高学段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摘 要: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从编排意图上,略读课文已经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实践中并不尽如人意。文章直视略读教学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归纳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与策略,采用一些方法,使略读课文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关键词: 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 默读课文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到第七册,全册32篇文章略读课文14篇,在编排上不仅仅是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于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到第九册,全册28篇文章略读课文14篇,所占的比重已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了。由此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略读课文不但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单元主题、训练重点的任务,它还为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引起充分重视。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怎样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才能达到教材编排的意图呢?   一、认识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很简单:“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调研,笔者发现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区:1.教学时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讲得过繁、过细,把略读课文等同于精读课文。2.完全放手,把略读课文等同于自学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读懂了什么,就汇报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教师只扮演听众的角色。更有甚者,教师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不闻不问。之所以出现这两个误区,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那么如何走出略读教学的误区呢?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   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略读课文提倡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一般有以下环节:1.用好课文的链接语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任务。2.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分组或全班交流。4.积累运用,总结延伸。在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学生把精彩的句段积累起来,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5.课将结束时可以安排学生简单回顾整组课文。这样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又适时地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密切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三、探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有些略读课文因主题的不同,它所拓展的侧重面也不同:有的侧重于丰富主题的内容,有的侧重于深化主题思想,有的侧重于文体的拓展,有的侧重于方法的拓展,等等。所以除了一般的教学流程外,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及多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如第九册第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读完单元导读明确本组主题和重点后,带着问题“你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研读这四篇文章,整体感知后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概括。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注重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得毛主席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2.突破重点法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重点更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可从精彩的结尾入手:“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里作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意蕴无穷。这个夜晚是怎么度过的?让学生展开想象。为什么对他们三人来说是难忘的?让学生讨论思考: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课外文本补充法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家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在学生总结“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时,可以补充教材中略去的文章的结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中的“骄傲”及从中受到的启示。在体会捐献母亲的眼角膜时“父亲痛快地回答‘当然可以’”的态度和语言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了解我国死后捐献器官的现状和对这件事情的正确认识,这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文本的补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认识。   4.训练书写法   略读课文不能“光说不练”,也要进行适当写话的训练,必要的补白、仿写、续写、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文章内容简单,思路清晰,可在阅读之后安排类似的明理文章进行读中学读的训练;在学习《白公鹅》《母鸡》《麦哨》等略读课文时,可以将训练的重点放在积累语言和写法上,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中学写的练习,达到读为写服务,写为读生成的良性循环。   5.语言积累法   文字很美的文章,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槐乡的孩子》时让学生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教学《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同时指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记住自己喜欢的部分,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开放,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得以发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这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摘 要: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从编排意图上,略读课文已经成为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实践中并不尽如人意。文章直视略读教学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归纳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与策略,采用一些方法,使略读课文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关键词: 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 默读课文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略读课文的比例从小学中段开始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精读课文相对减少。到第七册,全册32篇文章略读课文14篇,在编排上不仅仅是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于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到第九册,全册28篇文章略读课文14篇,所占的比重已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了。由此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略读课文不但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单元主题、训练重点的任务,它还为学生能够充分地自主阅读、读中学读、读中学写提供了机会,所以,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引起充分重视。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往往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这不禁引起笔者的思考:怎样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才能达到教材编排的意图呢?   一、认识略读课文教学的误区   《课程标准》对于略读课文的要求很简单:“略读课文重在略读方法的指导,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通过近几年的调研,笔者发现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个误区:1.教学时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讲得过繁、过细,把略读课文等同于精读课文。2.完全放手,把略读课文等同于自学课文,让学生自己读,读懂了什么,就汇报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教师只扮演听众的角色。更有甚者,教师直接让学生课下自学,不闻不问。之所以出现这两个误区,主要是因为我们对略读课文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对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理解不够透彻,没有很好地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尺度”。那么如何走出略读教学的误区呢?   二、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环节   教学略读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准确地把在精读课文中所获取的基础知识、阅读方法、经验等迁移到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略读课文提倡整体把握,不宜肢解课文。一般有以下环节:1.用好课文的链接语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任务。2.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自学,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可以组织分组或全班交流。4.积累运用,总结延伸。在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学生把精彩的句段积累起来,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项训练。5.课将结束时可以安排学生简单回顾整组课文。这样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又适时地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密切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   三、探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策略   有些略读课文因主题的不同,它所拓展的侧重面也不同:有的侧重于丰富主题的内容,有的侧重于深化主题思想,有的侧重于文体的拓展,有的侧重于方法的拓展,等等。所以除了一般的教学流程外,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及多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如第九册第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笔者在教学时让学生读完单元导读明确本组主题和重点后,带着问题“你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哪些事情表现出来的?”研读这四篇文章,整体感知后进行研讨交流,总结概括。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注重了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这样就使得毛主席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2.突破重点法   在略读课文中,教学目标更集中,教学重点更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并不排斥精读。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在教学《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可从精彩的结尾入手:“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里作者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意蕴无穷。这个夜晚是怎么度过的?让学生展开想象。为什么对他们三人来说是难忘的?让学生讨论思考:小弟弟难忘在哪里?小男孩难忘在哪里?保罗难忘在哪里?带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触及藏于心灵深处的东西。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感染与语言感悟上都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课外文本补充法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家的一些相关资料和写作背景,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教学《永生的眼睛》一课,在学生总结“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时,可以补充教材中略去的文章的结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中的“骄傲”及从中受到的启示。在体会捐献母亲的眼角膜时“父亲痛快地回答‘当然可以’”的态度和语言时,可以让学生对比了解我国死后捐献器官的现状和对这件事情的正确认识,这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文本的补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认识。   4.训练书写法   略读课文不能“光说不练”,也要进行适当写话的训练,必要的补白、仿写、续写、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文章内容简单,思路清晰,可在阅读之后安排类似的明理文章进行读中学读的训练;在学习《白公鹅》《母鸡》《麦哨》等略读课文时,可以将训练的重点放在积累语言和写法上,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中学写的练习,达到读为写服务,写为读生成的良性循环。   5.语言积累法   文字很美的文章,注重语言积累。“美文诵读”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捷径。在教学《槐乡的孩子》时让学生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槐乡孩子以苦为乐的精神;教学《火烧云》一课时,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同时指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记住自己喜欢的部分,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学方式更开放,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得以发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这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


相关内容

  • 小学高年级语文讲座
  • 小学高年级语文讲座 牡丹区教研室 马建华 题目:小学高年级语文应该教什么?怎样教? 小学语文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规定了总的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个总的教学目标又分别设计了各年段.各年级的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切语文教学活动和行为的指南与核心,或者说,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都应该受到教学目 ...

  • 多方携手共建网络文明
  • ・ 8 ・小学生・ 教学 实践 2 1 0 1年 6月第 6期 Lt e er e gzn , a e2 1 , il L an rMa a i Jn 1 t e 06 主要包括新信息加工能力 . 一般 的工作 能力 . 动手能力或操作 能力以及熟练掌握 和运用创新技法 的能力 . 创新成果的表达能 ...

  •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
  •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玉海中心小学 唐小佳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从新课标的角度去看 学会略读有助于完成阅读任务.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样大的数量,要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一、年段学情分析 我所担任的六年级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高低不一。,从总体上看,语文水平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比较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认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 ...

  • 课外阅读教案
  • 中年级组歌曲<为了谁>串台词 xx :我们的领导班子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呕心沥血,为了谁 xx :我们的老师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了谁 xx :为了春回大地,为了鸿雁南归 xx :为了秋的收获为了通小的腾飞 xx :请欣赏中语.中数带来的歌曲:<为了谁> 2016 ...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浅探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群文阅读教学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增加阅读数量, ...

  • 冀教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说课标说教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探讨. 第一,说课标.包括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一)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准绳,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

  • 小学语文四年级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
  • 小学语文四年级略读课文语用点的选择与教学 半山实验小学 周德颖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共64篇,其中略读课文18篇,占28%:四年级上下册课文共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占45%.从数据中显而易见,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叶圣陶说过:&quo ...

  • 应用教学策略
  • 应用教学策略.搞好小学阅读教学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 ...